2004-6-14 09:43
nononono
应“happytime”MM之请,写点比较感性抒情的东东。
先把以前写了个开头没写完的一篇关于猫的文章贴在这里,顺便把这小坑填完,再作其它打算吧。
2004-6-14 09:45
nononono
??自小,就爱猫成痴。一直都想写一篇散文,来记述那些我爱的猫和爱我的猫,但始终不曾提笔。
??
??最近,逛书店的时候看到一本书,名字叫做“你是不会说话的人”,应该是一个杭州的女记者写的关于她与她丈夫养猫的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我在书店只是翻了几页,就已经决定要把它买下来。近年来买书,似乎不曾有这么爽快过的。(实在是近年来的书包装日益精美,但内容则日益无味,真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当时一出书店,都不及回家,就坐在外面的石凳上埋头看起来(那是个步行街,有很多石凳)。这一看,就直看得红日西沉、时近黄昏,全书都看完了才能再抬起头来。而抬起头来的时候,两目含泪,情难自已。再重读封面的书名——你是不会说话的人(那个“人”特别地大写)——泪意又再蓦地直涌上来。
??
??于是,决意真的动笔写下这旋转于心头多时的散文,以怀念那些曾经鲜活地奔跑而过我的生命的——我爱的猫和爱我的猫!
2004-6-14 09:45
nononono
??自我懂事以来,我家就一直在养猫。
??
??这在那个时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因为那时候的猫,并不是今天那样的宠物,而只是抓老鼠的工具。那时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很差,如果不养猫,老鼠就会成为很严重的祸害,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养上一只猫。
??
??当时养猫,成本也很低,当然不会有什么猫粮、猫沙、猫尿片之类的高级的东西,事实上也不会有这些东西卖,更不会有人想到猫是需要这种东西的。当时的猫,吃的是人吃剩的残羹冷饭,用的是人烧煤后剩下的煤灰。用一个盆子装上这些煤灰,就算作是“猫厕所”了,大小便都拉在里面。当然,猫是很爱干净的动物,在里面拉过一次后,就要换煤灰。不过那时大家都烧煤,煤灰的供应可谓源源不绝,从来是不愁没有的。
??
??反而是现在养猫,因为已经很少家庭会用煤了,就很难再找到煤灰。一开始时,我们是到小食店的门口垃圾筒去捡煤灰。妈妈对此的意见最大,像个乞丐似的去翻人家的垃圾筒倒还是其次的,最不好的是煤灰扬起来吸进肺部,久而久之对身体当然是不好的。后来政府为了治理环境污染,索性禁止在城镇内用煤作燃料,于是就连小食店的垃圾筒也提供不了煤灰了。结果是我想到了好办法,把家里的猫都训练得会使用人的“蹲厕”,于是家里两个厕所就人猫“瓜分”了——人就用座厕(马桶),猫就用蹲厕。终于解决了猫的“三急”问题。
2004-6-14 09:45
nononono
??虽然父母都把猫当成是捕鼠工具,但在我这孩子看来,猫却是一个跟我一样地位平等的朋友。或许,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吧。或许在大人的眼里,即使是人,也往往只是简单地分为“对我有用”和“对我没用”的两种人。也就是说,他们即使是对人,也是从“工具”(功利)的角度来作区分的。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哪怕是一条小虫子,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在天地之间,与人相比是没有什么贵贱尊卑之分的。更何况这猫与我日夕共对、朝晚相处,怎么会不是这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是我的一个朋友呢?
??
??猫狗有性,这谁都知道。但其实一切动物都能通人性,非仅猫狗如此。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小时候养鸟儿的事情。他住在山脚下,鸟儿常自个儿飞到山上玩。但只要他一声唿哨,鸟儿就会从山上直冲下来,飞扑到他肩膀上。
??
??妈妈退休后,养过一缸金鱼。她说金鱼也有性,见主人走近,本来沉在缸底一动不动、似在休息的金鱼全都浮上水面,姿态百异地游来游去,仿佛向主人展示美丽的“舞姿”。我笑她这是心理作用,说:“只不过是你走近去,惊动了它们罢了。”妈妈认真地说:“不是的,我蹑手蹑脚地过去,不会惊动它们的。它们是看到我来,便极力取悦于我。”
??
??我仍是笑而不信。谁知后来从朋友那里听到一件更神奇的事。他家有一个女儿,嫁到澳洲去了,每年才回来一次。每次回来的时候,才走到门口,就会发现家中长年养着的一缸金鱼全都游到最靠近门口的地方,用力地摆动尾巴。这种情形,是其他人到他家的时候,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因此,似乎是那些金鱼在欢迎她回家!多么神奇啊!她只是每年才回去一次,那些金鱼却竟似是能记住她的脚步声或是气味,在她回来时如此摇尾示意:“欢迎回家!欢迎回家!”
??
??金鱼尚且如此,猫狗更不待言。那时我家住的是单家独户,是假三楼的建筑。也就是三楼是一个空荡荡的阳台,什么都没有。我们只是偶然在上面养养鸡。猫都爱太阳,因此白天的时候多半是跑到三楼去晒太阳、睡大觉。但只要一听到我回家的脚步声、开门声,猫就会从三楼飞奔下来。我才一推开门,它已经扑到我脚边,一边“喵喵”的欢叫着,一边用身子擦着我的脚。如此“缠绵”一番,才又跑回三楼去继续它的“周公之约”。
??
??妈妈就常以此事教训我和哥哥:“你们看!猫都比你们讲礼貌,知道主人回来要打招呼。你们呢?我和爸爸回来,何曾见到你们迎出门去问候一声?”
2004-6-14 09:45
nononono
??然而,猫最打动我的心灵深处的,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会在我回家的时候迎到门口,而是它们真的能通人性,在你最失意的时候尽它们最大的能力来安慰你、陪伴你。
??
??也许是因为我们对于动物,往往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它们知恩图报,我们就特别感动;而我们对于人,却有太多的期望,因此见到人类忘恩负义,我们就特别心寒。
??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不知道是什么回事受了委屈,我偷偷地躲在一角里暗自垂泪。正伤心之际,却觉得身边有什么东西磨娑着我,低头一看,原来是猫。它向着我,瞪大了圆圆的眼睛,那里面分明流露出小心翼翼的探问之意,好像是在对我说:“发生什么事情了?发生什么事情了?”担忧之情表露无遗。
??
??哇!我感动得一把将它搂进怀里,眼泪更是扑啦扑啦的直往下掉。那一刹那,我只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不爱我、遗弃我,却只有这猫儿还体贴我、关心我。就是在那一刻起,我深深地爱上了猫,把它们当成是我真正的人,是我的朋友。
??
??很多年以后,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我向妈妈提起这件往事。妈妈忍不住说:“其实我也有类似的经历。”于是她说起有一次,那天她身子本来就不太舒服,又不知为了什么事与我爸爸呕了气,一个人躺在床上,闭着眼睛生闷气。
??
??过了一会儿,她偶然地睁开眼睛,忽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里的猫已经悄悄地来到床前,就正对着她坐得端端正正,仰着可爱的猫头,瞪着圆滚滚的眼睛,一脸关怀忧虑之色的凝望着她,好像在说:“为什么你这么伤心?发生什么事情了?”
??
??妈妈在那一刹那间,也是禁不住感动得眼泪夺眶而出,一把将猫儿抱起来,对着猫儿就像对着人一样说话:“我不伤心,我不伤心!有你我就不伤心!”
??
??她说,她也正是在那一刹那间,改变了以往把猫当成捕鼠工具的观念,从此把猫当成了一条独立而自尊的生命!
2004-6-14 09:57
happytime
[quote]?哇!我感动得一把将它搂进怀里,眼泪更是扑啦扑啦的直往下掉。那一刹那,我只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不爱我、遗弃我,却只有这猫儿还体贴我、关心我。就是在那一刻起,我深深地爱上了猫,把它们当成是我真正的人,是我的朋友。[/quote]
原来nono有这么感性的一面呀。
我没有养过猫,不过小时侯养过小金鱼,每天把它们喂的饱饱的,看它们一天天长大很开心的,可惜有一天表弟都我家来玩,把它们害死了,气愤。
我怕狗,小时侯有一次被狗追着咬,幸好是冬天,穿的多,只把我的衣服咬破了,人没事。
2004-6-14 10:02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9:57:47发表
我没有养过猫,不过小时侯养过小金鱼,每天把它们喂的饱饱的,看它们一天天长大很开心的,可惜有一天表弟都我家来玩,把它们害死了,气愤。 [/quote]
养动物,最好还是养猫和狗,主要是它们比较通人性,而且可以抱在怀里表达你对它们的爱。我觉得拥抱是表达爱的最好的方式。对于其它动物,像金鱼一类,不能抱,就是再怎么爱它们,也觉得表达不出来。
对人,也是这样的啊。
2004-6-14 10:04
nononono
(续前)
我有生以来第一篇获得满分的作文(是不是有生以来第一篇作文,就不是很能肯定了),就是以猫为主题的。
那应该是小学四年级(抑或是更早的三年级?)时候的事吧。好像是语文课的某个单元要求写一篇状物的小短文。至今我还记得我写的那篇小短文的样子,是写在一张三百字、灰色格子的文稿纸上的,大概写满了那张纸的五分之四的空间。题目就是“猫”,分了两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描写猫吃东西时的情形,第二个自然段是描写猫睡觉的样子。大致的内容我还基本记得。写猫写东西的情形,主要是写猫是靠舌头上的倒刺来把食物“钩进”嘴里的,这称之为“摄食”。多年后我跟妈妈说起这篇文章,她说那时的语文老师最夸奖我这篇文章的,就是认为我这么一个小孩子,居然懂得使用这么专业化的词汇,很难得。但我却觉得这没什么。这个词我应该是从哥哥的生物课本上看到的。以前在别的贴子里提到过,在我童年的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玩具。那时天然的玩具,就是哥哥的课本。关于这些小时候读书的故事,还是留待以后另一个贴子“往事如烟成追忆——我的童年、少年时代的读书和写作”中再细谈吧。
2004-6-14 10:06
happytime
小时侯,爸爸妈妈经常抱你吗
2004-6-14 10:10
happytime
[quote]还是留待以后另一个贴子“往事如烟成追忆——我的童年、少年时代的读书和写作”中再细谈吧。 [/quote]
期待,期待,而且这些亲身经历的事情写起来比较快。
不象写小说,要虚构情节,而且又要做到看起来不假。
我小时侯写的作文没有一篇不是假的。
2004-6-14 10:15
nononono
(续前)
我自己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最好的部分,其实是第二自然段描写猫睡觉的样子。好就好在描写非常仔细,写猫睡觉时先是规规矩矩地卷成圆乎乎的一圈,头侧枕在大腿上。但睡到酣处的时候,这圆形的形状就开始散架了,先是头从侧枕变成仰枕,露出下巴的白毛。然后身子从卷成一个圆圈变成伸展开来,拉成长条形。但这时仍然是侧身地睡。到最后,就完全变成仰卧了,整个身子完全地舒展,仰面朝天地睡,露出腹部白花花的皮毛。
接下来是描写猫睡醒后的情况。猫睡着的时候一动不动,最初醒来,仍有睡意的时候,是先摇一摇胡子,接着是摆几下尾巴。完全清醒时才爬起来,大大地弓一下腰,打个呵欠。到最后还要再摆一下尾巴,走了。
那时候不懂“打呵欠”这个词,就用粤语“打喊冒”来代替。广东学生写文章,经常分不清普通话的书面语和广东话的口头语,在文章里夹杂地使用两种语言。但我是从来不会把二者弄混的,那时写“打喊冒”这个粤语,并不是因为不知道这个词是广东话的口头语,而是因为不知道“打呵欠”这个普通话的书面语,所以只好胡乱地写一个广东话的口头语来顶替。
2004-6-14 10:25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10:06:45发表
小时侯,爸爸妈妈经常抱你吗 [/quote]
妈妈经常抱的,爸爸是严肃的人,不会抱。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外国的教师写的(应该是美国的吧)。他写到自己第一次上课时,本来很慌乱,但后来看到坐在前排的一个女学生,微笑着向他点头,于是鼓舞了他,开始慢慢地镇定下来讲课。他就看着她来讲,当成是只对着她讲课,效果很好,挨过了他第一次上课的一关。
于是他很感激这个女学生,开始留意她的事情。谁知不久后,却传来她驾驶着汽车,冲下山崖自杀的消息。他很震惊,细致地调查这件事,竟发现这个女学生觉得身边没有一个人是爱她的,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因此自杀。但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的,她的父母、朋友都很爱很爱她,觉得她对他们很重要。就连这个老师,他也因为第一次上课的事情而一直暗暗地感激着她。但她从来不知道。
于是这老师展开反省:为什么我们明明彼此爱着,各自却不觉得?是因为没有表达出来,大家都只把感情藏在心底。这老师在一个课堂上问大家,你最近有没有拥抱你所爱的人,对他/她们说“我爱你”?结果很多人都说没有,说觉得这样直露地表达,很害羞。这老师就说,他很幸运的是,他来自于一个意大利的家庭,对于拥抱和热烈地表达感情持宽容的态度。他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们爱别人,就要不断地表达出来,用拥抱,用语言,不要觉得害羞。如果你不表达出来,以为让别人来感受,那是不对的,别人其实是不能感受得到的。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也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感受,觉得妈妈不爱我,心里很焦灼,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但后来有一次在学校里,借一点小事发作了出来,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到我家去家访。于是妈妈注意到,她要用行动、用语言直接地告诉我,她很爱我。
我觉得我与我的妈妈关系特别密切,几乎没有通常父母子女之间有的那所谓的“代沟”,原因当然还有很多(如以前提到过的我会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妈妈,而妈妈会刻意地去理解我的观念),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我们都会主动地、直接地经常告诉对方:我是很爱很爱你的。
2004-6-14 10:36
nononono
(续前)
我之所以认为这一部分写得好,是因为描写很细致。当时我只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词汇量有限,也不可能懂得什么写作的技巧,因此这是一篇完全没有技巧可言的文章。从技巧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仅仅是完成了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用简单但恰当的语言准确表达了想要表达的意思。然而,从感情的角度来说,以这样细致的描写来抒情,是最自然,也最感人的。
为什么我能把猫睡觉的情形描写得这样细致?那就反映了我很爱猫。猫养在我家里,我家里的人都有机会看到猫睡觉,本来都应该知道那文章里所描写的猫睡觉的情形。但一个不是真正地爱猫,而且是爱得很深的人,是不会观察得如此细致,因此是不可能写出这么多细节来的。因为我爱,而且爱得深,所以我成千上万次地凝神注视着猫睡觉,它睡觉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我都观察到了,而且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当我提笔写文章的时候,就能毫不困难地、无微不至地都写下来。
这样一篇文章,不是一个真正爱猫的人,是不可能写出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好,是好在里面没有一个字眼说“我爱猫”,或“猫很可爱”之类的话,但通篇的细致描写中,每一句每一字都在流露着对猫的热切而深沉的爱。当然不是我刻意地要表达这种感情,而是因为我心里就是怀着这种感情,在描写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这种感情的抒发,纯出天然,不事修饰,真正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情抒发的最高境界。
2004-6-14 10:46
happytime
很羡慕nono和妈妈亲密的关系。
就我来说,我和爸爸的关系比较亲密(尤其是从出生到小学时期),我知道他很爱我,可是我们还是有比较深的代沟,现在回想起来,是长期没有沟通的结果。我上中学的时候,爸爸工作很忙,我这个人也不太会表达,所以虽然有交谈的机会,但都是说比较表面的东西,讲不到深处。
现在爸爸工作已经不忙了,我比以前也懂得表达,但互相的价值观已经相去甚远,说不到一快去了,比较深的东西我不愿和他说,这就是所谓的代沟?
另外还有一点,我爸爸说中学时候他是刻意疏远我,怕我有恋父情结,我现在一点恋父情结都没有,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双方知道深爱对方,但相处得还不是那么融洽。
我和妈妈的关系大概是处于nono所说的母爱第一层次的关系,达不到第二层。
2004-6-14 10:54
nononono
(续前)
这种境界,是一种赤子衷肠的境界。人在童年的时候,未受世俗污染的时候,都有一颗水晶似洁净的心,要写出这样的文字,都不困难。困难的倒是人长大之后,心灵总难免蒙尘,如果仍能写出这种纯净的文字,能表达出这种无瑕的感情,那就是大师的手笔了。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写这样的好文章,是无技巧的。但对于一个大师来说,写这样的好文章,是技巧好到“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地步。
对我来说,我永远也不可能再回到当年那种纯净的心境,永远也不可能写出那种纯洁如水晶的文字了。伟大的作家(其实一切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如此),就是因为他们能至少就在进行创作的那一刹那间,心灵又回复到赤子之心的状态(童真?),感情的流露真挚深沉,毫无做作,绝不过火,看似平淡,却能令读者回味无穷。
这里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会觉得第一段其实不如第二段。第一段那“摄食”一词,其实造作得很,本来就不该是一个孩子会写出来的词语。第二段的描写,没有一个字眼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孩不懂的,用最简单的词汇,用平实的字眼,表达了最真而深的感情,这才是真正的美文。
在我印象之中,我一直收藏着这篇文章。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再翻查,想把它打成电子版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回来了。真是可惜,它只能永远地珍藏在我的脑海里了。这样天然美好的文章,我这一辈子再也不可能写出来的。在感情的表达上,那是我的写作生涯所能达到过的最高峰。
一个孩子,曾经在不知不觉之间走进了文学的最高殿堂,然后又轻轻地离开。多年后,他努力地回想当时在殿堂中看到的一切,回想在一刹那间达到巅峰之顶的心境,知道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再次到达那里,尽管是多么地黯然神伤,却也是无何奈何。
2004-6-14 10:57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10:46:41发表
另外还有一点,我爸爸说中学时候他是刻意疏远我,怕我有恋父情结,我现在一点恋父情结都没有,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双方知道深爱对方,但相处得还不是那么融洽。 [/quote]
呵呵,MM的爸爸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哦,知道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其实刻意回避,不是更不好吗?一切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2004-6-14 11:10
happytime
[quote]一个孩子,曾经在不知不觉之间走进了文学的最高殿堂,然后又轻轻地离开。多年后,他努力地回想当时在殿堂中看到的一切,回想在一刹那间达到巅峰之顶的心境,知道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再次到达那里,尽管是多么地黯然神伤,却也是无何奈何。 [/quote]
成长的代价?童年无忧无虑的日子最开心,就算有什么委屈,大哭一场,也就忘了。
不象现在,碰到难过的事,可以忍住不哭,甚至可以在人前哈哈大笑,让人瞧不出任何破绽,但心理的难过是长期的,难熬的。
忽然想起刘墉的书中所说,刘墉夫妇都认为成长后要受苦的,所以刘墉的太太认为既然长大要受苦,那就应该让儿子小时侯多过一些快乐的日子,任何事情不强求,而刘墉认为既然一定要长大,逃不出苦难,不如及早适应,所以他从小就让儿子承受一定的打击,培养儿子坚强的意志,刘墉是个强势的父亲。
2004-6-14 11:12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10:46:41发表
比较深的东西我不愿和他说,这就是所谓的代沟? [/quote]
我的专业的东西,对妈妈来说是很深的,但我会尽量以普通人能明白的词语来解释给她听,她也很努力地去理解。总之,我们双方都有努力。她的努力,我感受到;我的努力,她也感受到。所以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鼓舞。如果只有单方面的努力,时间一长,单方面努力的那一个就会觉得很无聊,不想再坚持下去了。人性就是如此,有付出,就想有回报,即使没有回报,至少希望有反馈(就像我们写贴子,也希望看的人会回应一下,即使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意见,表达一下支持,也会成为我们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嘛)。
我会经常挑些自己看的书中比较通俗一点的读给我妈妈听,一边读,觉得哪里比较艰深难懂,我就会自己另外解释一下,尽量举些现实的例子来帮助她理解。她一边听,一边也举自己知道的一些例子来回应,以表明她是在积极地听着,积极地思考。
例如,有一次我跟她说我打算写一篇“唐宋兵制变迁”的文章。我把思路说了一下,说到其中一个证明隋末唐初的战争的破坏力很强的史实,是洛阳之战的情况。我把史书上的记载说了一下,说当时由于围城,洛阳城里的人没有饭吃,把泥土放在水中漂一下,把浮在水面的浮尘和着少量的谷粉烤成饼吃。她马上说,这记载简直就好像是在形容文革时的情况,然后她就告诉了我很多文革时的人怎么在粮食短缺时以类似的方式来把泥土和着薯粉烤饼吃。
这使我对文革之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场文革,把和平年代也变成战争年代一样惨酷!
其实,通过与妈妈沟通,不但可以增进我们之间的爱,我也常常能从她那里获得灵感。不瞒你说,其实那篇“唐宋兵制变迁”的文章,我就是在与妈妈聊天的时候,渐渐地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的。虽然她其实对历史一窍不通,但她很多时候有意无意的一句话,竟然就能打通关节,使我忽然豁然开朗。
另外,你说我分析问题平和而清晰,简洁而通俗,这也全拜妈妈所赐。因为我要把我的想法,无论多么艰深难懂,都要说给她听,让她理解。所以我总要想办法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我的思想表达出来,告诉妈妈,问她听懂了没。如果没有,那一定是我的思想还有不清晰的地方,或表达仍然有问题。那就还要再想,再改,一直到她这么一个外行也能明白为止。
我也告诉妈妈她在帮我理清思路、简洁语言上助益甚大。跟她说以前白居易还是柳咏,写诗写词后,也是让一个老婆婆听,直到她都听明白了,才算是大功告成。她听了就笑,说:“我明白了。我的作用就是那个老婆婆的作用。”
2004-6-14 11:14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10:57:00发表
呵呵,MM的爸爸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哦,知道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其实刻意回避,不是更不好吗?一切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quote]
现在回想,我小时侯确实是十分依恋父亲的,什么事都和他说,看到他回来就特别开心,现在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啦。
2004-6-14 11:18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11:10:24发表
忽然想起刘墉的书中所说,刘墉夫妇都认为成长后要受苦的,所以刘墉的太太认为既然长大要受苦,那就应该让儿子小时侯多过一些快乐的日子,任何事情不强求,而刘墉认为既然一定要长大,逃不出苦难,不如及早适应,所以他从小就让儿子承受一定的打击,培养儿子坚强的意志,刘墉是个强势的父亲。 [/quote]
各有各的道理吧。我想,教育孩子也好,驾驭下属也好,恩威并重是很重要的。因此,家庭之中,父母一人唱黑脸,一人唱红脸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宠爱,一个严格,孩子的人格才能平衡地发展,既不会因宠爱而溺爱,又不会因过于严格而感情疏远。
2004-6-14 11:24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11:18:08发表
各有各的道理吧。我想,教育孩子也好,驾驭下属也好,恩威并重是很重要的。因此,家庭之中,父母一人唱黑脸,一人唱红脸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宠爱,一个严格,孩子的人格才能平衡地发展,既不会因宠爱而溺爱,又不会因过于严格而感情疏远。 [/quote]
打一鞭子,再抚摩一下,呵呵。(指上司对下属)
父母嘛,毕竟有爱,怎么样感情深处也是亲密的,但表面上却常处不融洽。
也许这是独生子女的问题,我从来不会觉得缺少父母之爱(就我一个,不爱我,爱谁?),但相处得也不是很好。
2004-6-14 11:36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11:12:21发表
我的专业的东西,对妈妈来说是很深的,但我会尽量以普通人能明白的词语来解释给她听,她也很努力地去理解。总之,我们双方都有努力。她的努力,我感受到;我的努力,她也感受到。所以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鼓舞。如果只有单方面的努力,时间一长,单方面努力的那一个就会觉得很无聊,不想再坚持下去了。人性就是如此,有付出,就想有回报,即使没有回报,至少希望有反馈(就像我们写贴子,也希望看的人会回应一下,即使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意见,表达一下支持,也会成为我们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嘛)。
我会经常挑些自己看的书中比较通俗一点的读给我妈妈听,一边读,觉得哪里比较艰深难懂,我就会自己另外解释一下,尽量举些现实的例子来帮助她理解。她一边听,一边也举自己知道的一些例子来回应,以表明她是在积极地听着,积极地思考。
例如,有一次我跟她说我打算写一篇“唐宋兵制变迁”的文章。我把思路说了一下,说到其中一个证明隋末唐初的战争的破坏力很强的史实,是洛阳之战的情况。我把史书上的记载说了一下,说当时由于围城,洛阳城里的人没有饭吃,把泥土放在水中漂一下,把浮在水面的浮尘和着少量的谷粉烤成饼吃。她马上说,这记载简直就好像是在形容文革时的情况,然后她就告诉了我很多文革时的人怎么在粮食短缺时以类似的方式来把泥土和着薯粉烤饼吃。
这使我对文革之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场文革,把和平年代也变成战争年代一样惨酷!
其实,通过与妈妈沟通,不但可以增进我们之间的爱,我也常常能从她那里获得灵感。不瞒你说,其实那篇“唐宋兵制变迁”的文章,我就是在与妈妈聊天的时候,渐渐地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的。虽然她其实对历史一窍不通,但她很多时候有意无意的一句话,竟然就能打通关节,使我忽然豁然开朗。
另外,你说我分析问题平和而清晰,简洁而通俗,这也全拜妈妈所赐。因为我要把我的想法,无论多么艰深难懂,都要说给她听,让她理解。所以我总要想办法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我的思想表达出来,告诉妈妈,问她听懂了没。如果没有,那一定是我的思想还有不清晰的地方,或表达仍然有问题。那就还要再想,再改,一直到她这么一个外行也能明白为止。
我也告诉妈妈她在帮我理清思路、简洁语言上助益甚大。跟她说以前白居易还是柳咏,写诗写词后,也是让一个老婆婆听,直到她都听明白了,才算是大功告成。她听了就笑,说:“我明白了。我的作用就是那个老婆婆的作用。” [/quote]
nono,真是太谢谢了,这段文字对我怎么与父母相处有很大的启发。希望能多多看到,nono与妈妈相处的故事。
不蛮nono说,我是个懒人,如果我说的话,对方不能马上理解,我就会失去交谈的意愿。
我长久以来做事都喜欢寻求一个最优,最快的解法。
就如我最近写文,我总想用最简短的文字包含最多的内容,世民性格分析的文章写起来太长,我就失去写下去的意愿啦。
不知道是不是我小时侯特爱做数学题引起的坏习惯。(一道数学题有很多解答方法,我总是找出最快和最好的)
不过这样的方式处事,实在是大大不妙的说。
2004-6-14 11:53
happytime
[quote]这使我对文革之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场文革,把和平年代也变成战争年代一样惨酷![/quote]
这个应该是三年自然灾害的事情吧(实为人祸),人民大规模饿死(我认识的一个同学的爷爷就是这时候饿死的),我看过不少资料。
另外,我看过很多文革的纪实性文章,右派大规模跳楼自杀,不同派别残酷地互斗,某些右派被残忍地迫害致死(张志新,林昭,遇罗克等)。
看过这些资料,我气愤无比。
昨天为什么和nono讨论愤青的问题呢?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nono所说的右愤(我一直不喜欢愤青的,但忽然发现自己是右愤,特不是滋味的说)
2004-6-14 17:09
金刚捣锤
NONONONO的东西一般都比较喜欢.
但不太喜欢这篇散文. 觉得不合NONONONO的气魄,有点强说细腻的感觉.
倒是后面NONONONO的几个跟贴,境界要比这散文本身要好看的多.
2004-6-14 17:18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14, 17:09:13发表
NONONONO的东西一般都比较喜欢.
但不太喜欢这篇散文. 觉得不合NONONONO的气魄,有点强说细腻的感觉.
倒是后面NONONONO的几个跟贴,境界要比这散文本身要好看的多. [/quote]
我觉得很好看呀,金刚不要捣乱啦。
nono接着写,无限支持。
2004-6-14 17:51
金刚捣锤
四不先生和HAPPY小姐家学渊博, 将门虎子龙女. 克绳祖武.彼家千里驹也.
鄙人严君昔从军蒙古骑兵,后为巡捕,缉捕盗贼三十余年.纠纠武夫尔.
2004-6-14 18:53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14, 17:09:13发表
NONONONO的东西一般都比较喜欢.
但不太喜欢这篇散文. 觉得不合NONONONO的气魄,有点强说细腻的感觉.
倒是后面NONONONO的几个跟贴,境界要比这散文本身要好看的多. [/quote]
呵呵,这因为是应“happytime”MM之请,写点感性的东西嘛。
金刚兄的为人刚猛雄烈,自然也偏爱这类风格的作品。各有所好而已。
2004-6-14 18:57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14, 17:51:32发表
四不先生和HAPPY小姐家学渊博, 将门虎子龙女. 克绳祖武.彼家千里驹也. [/quote]
不是哦,我妈妈是读书很少的人,是因为小时候穷,读不起。但她是天生聪慧,虽不是出自名门,但IQ是一流的。她那一面的家族的人,我觉得也多才智之士。像我大舅舅,我觉得他的IQ比我妈妈更高,而且大概是因为男子,魄力雄健,是我的偶像的说。不过我一辈子都赶不上他的,尽管我读的书比他多得多。但天生的才智,不是读书可以相抵的。
2004-6-14 19:55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11:53:58发表
昨天为什么和nono讨论愤青的问题呢?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nono所说的右愤(我一直不喜欢愤青的,但忽然发现自己是右愤,特不是滋味的说) [/quote]
我说的是讨论问题的时候啊。一个人讨论问题的时候愤怒,很难想像他还能冷静地分析,客观地考虑反面的意见。但如果是抒发感情,如你所说控诉文革的惨剧,那当然是应该表达愤怒之情的。
我有一次与一个前辈高人聊天,他平时的文章是写得很冷静客观的。那天晚上他说起文革时的惨事,说像刘诗昆那样纯粹地醉心于音乐,从来不与闻政治的艺术家,竟然被打碎了手指。他仍然坚持悄悄地练琴,办法是在木板上画琴弦的样子,用手指在上面做出按纳的动作。但即使如此,他仍担惊受怕,一听到有人进来,马上就把木板翻过来遮掩。然后他问我,你们这些年轻人,知不知道文革是这样惨的?为什么还要有人为文革辩护?还要美化毛泽东?还要相信什么马克思?
我听得很沉痛,话都说不出来。那种气氛,压抑得好像心头压了一块大石。
2004-6-14 19:59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11:24:52发表
打一鞭子,再抚摩一下,呵呵。(指上司对下属) [/quote]
所谓恩威并重,不是这么简单。在上者,是一定得有点威严的,一味平易近人,下面的人就不怕你,指挥起来就不能得心应手。所以,做领导一定不能心软,一定得有点强横的作风。我知道自己不能做领导,就是因为我这人太心软了(都说了觉得自己像张无忌,呵呵),明知道不应该这样替别人考虑太多的,但忍不住就不能不想。勉强逆了别人的意,难过大半天,自我谴责好长一段时间。就算做对了,也要心里难过,这领导还是不做的好了。
2004-6-14 20:08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19:59:21发表
所谓恩威并重,不是这么简单。在上者,是一定得有点威严的,一味平易近人,下面的人就不怕你,指挥起来就不能得心应手。所以,做领导一定不能心软,一定得有点强横的伤风。我知道自己不能做领导,就是因为我这人太心软了(都说了觉得自己像张无忌,呵呵),明知道不应该这样替别人考虑太多的,但忍不住就不能不想。勉强逆了别人的意,难过大半天,自我谴责好长一段时间。就算做对了,也要心里难过,这领导还是不做的好了。 [/quote]
呵呵,我爸爸也是这类人,很聪明,不过也是个软心肠的人,感情太多丰富,不过没有nono那么平和,文化大革命剥夺了他的学习机会,对没有实现梦想有遗憾吧。
我也是这样的性格,遗传爸爸的,不过我希望变的强硬一些,否则对以后事业的打拼极度不利的说。
2004-6-14 20:09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11:53:58发表
另外,我看过很多文革的纪实性文章,右派大规模跳楼自杀,不同派别残酷地互斗,某些右派被残忍地迫害致死(张志新,林昭,遇罗克等)。 [/quote]
以前看过丛维熙写的一本纪实性的散文,叫“走向混沌”,写的就是文革时候的事。他写到一件事,某个比较著名的人物被当成右派批斗,其他人都要表态批评他。丛虽然明知不对,但在压力之下,期期艾艾地批了。然后轮到另一个人,他突然跳起来,跑到外面去。大家追出去,却见到他竟是跳楼自杀了。丛听到有人惊呼:“他宁可为那个右派分子死!”
那一段,很平实的描写,但那份惊心动魄,我至今不能忘怀。
最感人的抒情,其实就是如实的描写。就像我那“猫”的短文的第二自然段一样,不需要任何抒情性质的字眼。丛维熙这段描写,也是如此。这个作家的小说写得很糙,但这部纪实性的散文却写得有如天籁之音,说明他的文笔的功底其实很不错,反而是他在创作时太做作,太刻意了,适得其反。
2004-6-14 20:11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20:08:33发表
我也是这样的性格,遗传爸爸的,不过我希望变的强硬一些,否则对以后事业的打拼极度不利的说。 [/quote]
那也不然,就看你到底想要什么了。你如果想成一番事业,当然得坚强了。像我那样,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如此这般的,就有自知之明啦,从来没想过要成什么事业,只想平平淡淡地过完这一辈子就够了,那就不用勉强自己改变性格啦。
2004-6-14 20:16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14, 17:51:32发表
以前看过丛维熙写的一本纪实性的散文,叫“走向混沌”,写的就是文革时候的事。他写到一件事,某个比较著名的人物被当成右派批斗,其他人都要表态批评他。丛虽然明知不对,但在压力之下,期期艾艾地批了。然后轮到另一个人,他突然跳起来,跑到外面去。大家追出去,却见到他竟是跳楼自杀了。丛听到有人惊呼:“他宁可为那个右派分子死!”
[/quote]
我老爸是文革的时候是红卫兵,一天由他来审问犯人(估计是另外一派的),被审问的人可怜兮兮地说了“大家都是学生,何必如此”之类的几句话,老爸心肠一软,就把人给放了。
2004-6-14 20:22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20:11:20发表
那也不然,就看你到底想要什么了。你如果想成一番事业,当然得坚强了。像我那样,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如此这般的,就有自知之明啦,从来没想过要成什么事业,只想平平淡淡地过完这一辈子就够了,那就不用勉强自己改变性格啦。 [/quote]
nono的性格很和谐,有大度,宽容,平和的一面。
可惜我比较小家子气,经常不平和。
我有时候想,我追求所谓的成功是不是给别人看的?
2004-6-14 20:25
nononono
(续前)
爱猫的事,还有两件琐事可以说一下。
一件,是我家向来养的都是公猫。公猫当然是经常与别家的猫打架的,而且多是半夜三更的时候打,就在二楼的阳台上打,打得乒乒乓乓,好不热闹,经常在晚上把就睡在靠着阳台窗口的我吵醒。这时我就马上翻身起来,在黑暗中摸到晾衣竿,踢着拖鞋就跑到阳台上帮我家的猫忙,打别人的猫。因此护猫之名,远近闻名。
另一件,是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时候,考升中试的最后一天,考完后回家,看到家门口不知是谁放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只小猫。我马上把它捧进来,放在三楼的阳台上,然后骑了自行车去市场买了猫鱼,回家升了火,炒熟了,拌了冷饭给那小猫吃。看它吃得津津有味,心下却是恻然。因为我知道家里不会允许再养一只猫的,我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喂它吃饱一顿罢了。看它吃完,含泪把装着它的盒子又搬回家门外。它“喵喵喵”的叫,好像是对我把它搬来搬去表示不解。我摸摸它的头,说:“对不起!我不能养你的,妈妈不会答应的。”不知道它听懂了没有,就那么瞪着天真的大眼睛看着我。我只有一狠心,转身进屋,把门关上,不忍看它那澄明的眼睛。
回到屋里,就大举收拾,“毁灭证据”,不让父母发现我曾经升过火炒猫鱼。
到父母下班回来,我再看门外,那小猫连带盒子都不见了,大概已经被什么路人捡去了吧。
那件事,我一直没有跟父母说,他们始终不知道。而我,偶尔之间,总是想起那只小猫,想起它那对澄明的眼睛,似乎仍然在那朦胧的背景里,专注地凝视着我。
2004-6-14 20:27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20:16:07发表
我老爸是文革的时候是红卫兵,一天由他来审问犯人(估计是另外一派的),被审问的人可怜兮兮地说了“大家都是学生,何必如此”之类的几句话,老爸心肠一软,就把人给放了。 [/quote]
呵呵,那么他后来有没有被责备是没有组织纪律性,对敌人不够“冬天般严酷”啊?
2004-6-14 20:30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20:22:25发表
我有时候想,我追求所谓的成功是不是给别人看的? [/quote]
呵呵,活给别人看,那很累啊。
我倒是很多时候觉得别人对我太好了,对我期望太高了,我不努力一下,成点事业,就对不起别人。
像以前的导师,对我好得不得了。大家都说他简直就当我是亲生的孩子一样疼爱、迁就。我觉得我一辈子也不可能报答得了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他所期望于我的。我对他说,老师对我这么好,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你才好。他说,我当然对你好了,不对你好对谁好啊?你以后有出息,就是报答我了。呜,可是我就是不想有什么出息啊,所以觉得永远也报答不了他的说。
2004-6-14 20:31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20:25:20发表
一件,是我家向来养的都是公猫。公猫当然是经常与别家的猫打架的,而且多是半夜三更的时候打,就在二楼的阳台上打,打得乒乒乓乓,好不热闹,经常在晚上把就睡在靠着阳台窗口的我吵醒。这时我就马上翻身起来,在黑暗中摸到晾衣竿,踢着拖鞋就跑到阳台上帮我家的猫忙,打别人的猫。因此护猫之名,远近闻名。
[/quote]
哈哈,nono好有趣哟。
猜想nono一定是个很护家的好男人,对小猫都这么好,对自己的太太肯定更好了。
公猫为什么打架呀,为争母猫?
2004-6-14 20:34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20:30:09发表
我倒是很多时候觉得别人对我太好了,对我期望太高了,我不努力一下,成点事业,就对不起别人。
[/quote]
不错,不错,我就是这个感觉,好象不成功就对不起家人似的。
其实我想过懒散,随意,平凡的生活。
也许是小时侯比较优秀的缘故(其实我大了以后一点都不优秀了),身边人都对我期望蛮高的。
2004-6-14 20:41
nononono
(续前)
接下来要说的,是迄今为止在我生命中留下最重要的痕迹的一只猫。最初,它是由一位院长送给我家的,所以我们都叫它“院长猫”。我们养的猫,都没特别地改名字的,所以后来这只猫还是给我们“猫,猫,猫”地叫了。
那时我身子很瘦小,妈妈认定是猫给害的,认为我与猫太亲近,得了“猫病”。前面说了,我很爱猫,把猫当人一样等待,把它们当朋友。但妈妈那时没有这种观念,她仅仅把猫看成是捕鼠工具(前面说她后来也把猫当朋友了,但那是很后来的事情,那时我都已经长大了),因此她不能认同我与猫那么亲近。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妈妈也没有错。那时的猫的确就是捕鼠工具,是很粗生粗养的,既不会定期地给它们洗澡搞卫生,也随便地让它们到屋外的野地去玩,因此那时的猫是非常脏的。但小时候的我并不觉得猫脏,而只觉得猫亲,经常就抱它们,甚至和它们一起睡觉(不过倒不至于与它们亲嘴)。妈妈当然非常反对,在她眼皮底下一定不能让她看见我抱猫,让她看见了一定会挨骂的。但我仍然是偷偷地趁着妈妈看不见的时候抱它们,而且晚上看着妈妈不注意,就把猫塞进被子里,与它一起睡觉。
尤其是冬天的时候,猫真是一个天然的暧炉。它在被子里我的脚边团成一团,使我的小脚暖和之极。但妈妈最生气的就是看到猫像一个小人似的,与我搂抱着睡在被子里,一见就要揪着它的脑袋拉出来,狠狠地往地上摔。她以为是猫爱暧,偷偷地爬上我的床。其实,呵呵,现在就明人不说暗话了,其实往往是我故意地抱它上床睡的。但当时如果给妈妈知道是我故意让它上床的,妈妈肯定也要把我骂上了,所以我总假装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给猫爬上来的。
2004-6-14 20:43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20:31:57发表
公猫为什么打架呀,为争母猫? [/quote]
有时是为了争母猫,有时是为了争地盘。这在动物界是很平常的事啦。不过那时小孩子的感受,觉得猫是自己的朋友,甚至比兄弟还亲。它打架,我当然是要去支援一下的。
2004-6-14 20:45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20:34:51发表
也许是小时侯比较优秀的缘故(其实我大了以后一点都不优秀了),身边人都对我期望蛮高的。 [/quote]
别人一直觉得我很优秀,但我觉得别人一直在高估我,这种情况似乎从小学起到现在仍然是如此。
妈妈说,她也是如此。她工作时,觉得自己很不行很不行,但旁边的人总觉得她很行很行。
她说我自卑情绪很强,但我觉得我不是。我很客观,当然也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我自己,所以我知道我的缺点所在,知道我确实没有别人想的那么优秀。
2004-6-14 20:50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20:25:20发表
另一件,是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时候,考升中试的最后一天,考完后回家,看到家门口不知是谁放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只小猫。我马上把它捧进来,放在三楼的阳台上,然后骑了自行车去市场买了猫鱼,回家升了火,炒熟了,拌了冷饭给那小猫吃。看它吃得津津有味,心下却是恻然。因为我知道家里不会允许再养一只猫的,我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喂它吃饱一顿罢了。看它吃完,含泪把装着它的盒子又搬回家门外。它“喵喵喵”的叫,好像是对我把它搬来搬去表示不解。我摸摸它的头,说:“对不起!我不能养你的,妈妈不会答应的。”不知道它听懂了没有,就那么瞪着天真的大眼睛看着我。我只有一狠心,转身进屋,把门关上,不忍看它那澄明的眼睛。
回到屋里,就大举收拾,“毁灭证据”,不让父母发现我曾经升过火炒猫鱼。
到父母下班回来,我再看门外,那小猫连带盒子都不见了,大概已经被什么路人捡去了吧。
那件事,我一直没有跟父母说,他们始终不知道。而我,偶尔之间,总是想起那只小猫,想起它那对澄明的眼睛,似乎仍然在那朦胧的背景里,专注地凝视着我。 [/quote]
nono好有爱心呀,还有这么小就会做饭了(吵猫鱼),真不简单。
2004-6-14 20:52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20:45:50发表
她说我自卑情绪很强,但我觉得我不是。我很客观,当然也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我自己,所以我知道我的缺点所在,知道我确实没有别人想的那么优秀。 [/quote]
我有时候自卑,有时候自傲,心态很不平和的说。
2004-6-14 20:55
happytime
[quote]而只觉得猫亲,经常就抱它们,甚至和它们一起睡觉(不过倒不至于与它们亲嘴)。[/quote]
哈哈,有意思。
没想到养一只小猫发生这么多趣事。
我小时侯想种花,就和邻家的小伙伴到别人家的院子里去偷花,把别人家的花连根拔起,种到自己门前,不过最后没养活。(只干过这么一回,还不算太坏吧,呵呵)
2004-6-14 21:02
nononono
(续前)
就这样,妈妈对猫的厌恨,一天甚似一天。终于有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报导,说猫身上带有“爱滋病菌”。当时“爱滋病”是一种很新奇因此也就很可怕的名称(其实现在也是这样),大家并不真的很懂这是什么东西,只知道据说它跟癌病一样,是不治之症。于是,妈妈拿着那张报纸,与我公开摊牌谈判了。她要我把猫卖掉,不再养猫,补偿我的代价是给我买我想要很久的贝多芬交响乐的盒带。
我知道这次再也不能护这只猫了,再说妈妈确实是出于爱护我之心,所以虽然很不舍得,终于还是被她以理说服了。为了纪念这只猫,妈妈还专门地请了照相馆的人来,给那猫拍了好些照片。这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可是很不寻常的事情。不要说猫,就是人,也绝少去拍照的。由此也可见,妈妈是很爱我的,如果不是真的担心猫身上带菌,害了我,她是不愿意把猫卖掉,伤了我的心的。
现在这批相片,还有几张留下来。可以看到当时那猫的样子真的是非常威武,确实是猫中豪杰。
然后,我说我要亲手送这只猫走。因此我和妈妈用一个袋子把猫装进去,就由我抱着,向郊外的卖猫场走去。到了那里,秤了一下,卖猫人报了一个价。妈妈跟他讨价还价,说:“长得这么漂亮的猫,就值这个价啊?”那人轻描淡写地说:“再长得怎么漂亮,也不过是杀来给人吃的,有什么用?”(按:广东这里有吃猫肉的风俗。)
我一听,当时眼泪就在眼眶里直打转了。我看到妈妈瞟了我一眼,我想她肯定看出我的心思了,马上就说:“那我们就不卖了。”马上出来。
当时我们装那猫的袋子,只是普通的麻袋。那个年代不可能有什么专门用来装猫的猫袋,所以那个麻袋是密封的,猫装在里面不能透气,早就闷得不停地在挣扎踢腾。我担心它会闷坏了,一出门就赶紧把扎着袋口的绳子松开,想让它透一透气。谁知道才一打开口袋,大概是猫在里面憋气憋得太久了,已经有点狂了,一见口袋打开,就疯了似的扑出来。我没有料到它狂性大发了,猝不及防,让它一挣就挣了出来。猫狂跑而去,我们要追,但说到跑,人哪里是猫的对手?我们才迈出一步,它已经冲到路边一家人的门口,从铁闸的空档处穿了进去,消失在房屋的深处。
2004-6-14 21:04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20:50:23发表
nono好有爱心呀,还有这么小就会做饭了(吵猫鱼),真不简单。 [/quote]
那时候都是我负责养的猫。工作包括有:(1)放学途中到市场向卖鱼的人讨一点鱼腮。这是免费的。后来家里有点钱,就用钱买点猫鱼。(2)炒猫鱼,拌了冷饭喂猫。(3)给猫换便盆。
都是我照顾猫的起居饮食,所以猫跟我亲啊,呵呵。
2004-6-14 21:07
happytime
听我老爸(他是医生)说猫可能会引起一种猫热病(汗,记不太清了),还有就是有些猫也带有“狂犬”病菌,到没他听说过带爱滋病的。
2004-6-14 21:16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20:55:14发表
我小时侯想种花,就和邻家的小伙伴到别人家的院子里去偷花,把别人家的花连根拔起,种到自己门前,不过最后没养活。(只干过这么一回,还不算太坏吧,呵呵) [/quote]
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种植物的说。因为家里二楼有一个挺大的阳台。而每年春节完了之后,买来过节的年桔都向剩下来,所以有很多花盆。
那时我是什么都种,倒不至于去偷人家的花,而是拿吃的东西种。比如绿豆啊,番瓜子啊,西红柿啊什么的。我还真种出过一次绿豆,也就是有收成。那绿豆翠绿翠绿的,比平时买回来的绿豆嫩绿得多,但大小却小得多。那次妈妈就把收成的绿豆,再加上一些买回来的绿豆煮成绿豆糖水(收成的绿豆数量实在太少了,不够煮一次绿豆糖水,还要另外加)。可能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吃起来觉得特别有滋味。
至于其它番瓜、西红柿,当然就不可能有收成了。在花盆里能种出番瓜、西红柿?那不是奇迹了吗?番瓜通常只能种到开花,我还记得它的花是黄色的,花朵非常大。
最有趣的一次,是我种植物种上瘾了,拿了一块姜,就问妈妈姜能不能种?妈妈说不行。可是大概是因为我自小就有不随便相信的性子吧,什么都要做一番实验,就把那块姜种下去了。种了之后,我就把这件事给忘了。过了好一段日子,花盆里忽然冒出一株植物,看样子却不像是野草,可又不知道是什么。想了好半天,都不能明白,于是把泥土挖起来看它的根,这才发现原来就是我以前埋下去的姜!我真是又惊又喜,马上拉妈妈来,胜利似的说:“瞧!你不是说姜不能种吗?这不就种出来了吗?”
还有很多趣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广东这里经常在夏天打台风。台风很厉害,横扫千军的。所以到打台风的前夕,就要把阳台上的所有花盆搬进屋子里,以免被台风刮走。有时台风来得很急,我们三个男的(爸爸、哥哥和我)急急忙忙地搬花盆,抢在台风来到之前把所有花盆(数量可真不少)搬走。那紧急的情况,就跟打仗冲锋似的紧张刺激。至今想起来,仍是回味无穷。
2004-6-14 21:19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20:27:05发表
呵呵,那么他后来有没有被责备是没有组织纪律性,对敌人不够“冬天般严酷”啊? [/quote]
老爸没说后文,估计没事。
老爸是根红正苗,工人阶级的后代,底子硬。
其实我爸爸的曾爷爷那代还是颇有财富的,不过日本鬼子打过来以后,把家里的祖产都烧了(人跑到乡下逃难去了,好多财产没法带),就沦为贫困一族了。话又说回来,正因为贫穷,所以文革才避免被打倒。
2004-6-14 21:24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21:19:02发表
老爸没说后文,估计没事。
老爸是根红正苗,工人阶级的后代,底子硬。
其实我爸爸的曾爷爷那代还是颇有财富的,不过日本鬼子打过来以后,把家里的祖产都烧了(人跑到乡下逃难去了,好多财产没法带),就沦为贫困一族了。话又说回来,正因为贫穷,所以文革才避免被打倒。 [/quote]
哈哈,那是因为你们那里的人不够严格,没有查三代啊。
2004-6-14 21:26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20:50:23发表
还有这么小就会做饭了(吵猫鱼),真不简单。 [/quote]
汗!也就只会炒猫饭,做人饭是不行的。
2004-6-14 21:27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21:16:08发表
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种植物的说。因为家里二楼有一个挺大的阳台。而每年春节完了之后,买来过节的年桔都向剩下来,所以有很多花盆。
那时我是什么都种,倒不至于去偷人家的花,而是拿吃的东西种。比如绿豆啊,番瓜子啊,西红柿啊什么的。我还真种出过一次绿豆,也就是有收成。那绿豆翠绿翠绿的,比平时买回来的绿豆嫩绿得多,但大小却小得多。那次妈妈就把收成的绿豆,再加上一些买回来的绿豆煮成绿豆糖水(收成的绿豆数量实在太少了,不够煮一次绿豆糖水,还要另外加)。可能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吃起来觉得特别有滋味。
至于其它番瓜、西红柿,当然就不可能有收成了。在花盆里能种出番瓜、西红柿?那不是奇迹了吗?番瓜通常只能种到开花,我还记得它的花是黄色的,花朵非常大。
最有趣的一次,是我种植物种上瘾了,拿了一块姜,就问妈妈姜能不能种?妈妈说不行。可是大概是因为我自小就有不随便相信的性子吧,什么都要做一番实验,就把那块姜种下去了。种了之后,我就把这件事给忘了。过了好一段日子,花盆里忽然冒出一株植物,看样子却不像是野草,可又不知道是什么。想了好半天,都不能明白,于是把泥土挖起来看它的根,这才发现原来就是我以前埋下去的姜!我真是又惊又喜,马上拉妈妈来,胜利似的说:“瞧!你不是说姜不能种吗?这不就种出来了吗?”
还有很多趣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广东这里经常在夏天打台风。台风很厉害,横扫千军的。所以到打台风的前夕,就要把阳台上的所有花盆搬进屋子里,以免被台风刮走。有时台风来得很急,我们三个男的(爸爸、哥哥和我)急急忙忙地搬花盆,抢在台风来到之前把所有花盆(数量可真不少)搬走。那紧急的情况,就跟打仗冲锋似的紧张刺激。至今想起来,仍是回味无穷。 [/quote]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1~5岁之间),家里后院有快菜地,种了很多蔬菜和水果(老爸种的)。后来表妹来我家玩,就在我家菜地拔菜,我就拼命制止她(这件事是老爸说的,我早就不记得了,不过后来他拿出照片为凭,当时小小的我一脸怒色的看者表妹,没想到当时还被他们拍下来了)
5岁后,我家搬了家,就再有没有种过这么东西了。
2004-6-14 21:32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21:27:29发表
当时小小的我一脸怒色的看者表妹,没想到当时还被他们拍下来了) [/quote]
想像MM的薄怒之态,醉倒!
2004-6-14 21:41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21:32:51发表
想像MM的薄怒之态,醉倒! [/quote]
那表情很搞笑的说,我看了都不好意思。
2004-6-14 21:43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4, 21:41:05发表
那表情很搞笑的说,我看了都不好意思。 [/quote]
搞笑就更好玩了。
记得柯达的广告,里面的镜头都是真的无意中拍到的相片,什么叫天然才是最美,不但写作如是,拍照也如是。
2004-6-15 08:48
nononono
(续前)
本来说好的,是拿卖猫的钱去买贝多芬的音乐带。这时猫没卖成,但妈妈还是在回家的路上到百货公司里把许诺中的贝多芬给买下来了。
手里拿着那带子,默默地回家。其实我并不觉得特别不高兴。毕竟猫没有卖给要宰掉它来吃的人,总算是一种安慰。但我想,我是永远地失去这只猫了。它逃走的时候那么狂,心里一定是恨透了我们吧。它不会再想回来的。而且,就算它想,它也回不来。它是在郊外走失的,而我家位于城镇的中心,那么遥远的路程,就是小孩子也不能找到回家的路,何况是蒙在袋子里昏天黑地的到了那个陌生的地方的猫?
没有了猫的家,显得空空落落,大家都沉默不语。就这样,一个白天过去了,一个晚上过去了,两个白天又过去了。到了第二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站在从二楼到三楼的铁梯前,看到猫半蹲在铁梯的一个阶梯上,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我惊喜的叫道:“你回来了?”扑上去要抱它。但就在我的手指将要碰到它的时候,它就像云烟似的消散,梦也就在这时醒过来了。
这个梦搞得我嗒然若丧。做这样的梦,不是徒乱心意,空添烦恼吗?
清晨的时候,我带着这个梦仍然残留在心中的懊恼,无精打采地下楼,无精打采地打开大厅的锁,无情打采地推开厚厚的厅门……忽然,在熹微的晨光中,我看到大门之后,大厅的正中央,蹲着我的猫!
2004-6-15 08:59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5, 8:48:54发表
本来说好的,是拿卖猫的钱去买贝多芬的音乐带。这时猫没卖成,但妈妈还是在回家的路上到百货公司里把许诺中的贝多芬给买下来了。
手里拿着那带子,默默地回家。其实我并不觉得特别不高兴。毕竟猫没有卖给要宰掉它来吃的人,总算是一种安慰。但我想,我是永远地失去这只猫了。它逃走的时候那么狂,心里一定是恨透了我们吧。它不会再想回来的。而且,就算它想,它也回不来。它是在郊外走失的,而我家位于城镇的中心,那么遥远的路程,就是小孩子也不能找到回家的路,何况是蒙在袋子里昏天黑地的到了那个陌生的地方的猫?
没有了猫的家,显得空空落落,大家都沉默不语。就这样,一个白天过去了,一个晚上过去了,两个白天又过去了。到了第二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站在从二楼到三楼的铁梯前,看到猫半蹲在铁梯的一个阶梯上,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我惊喜的叫道:“你回来了?”扑上去要抱它。但就在我的手指将要碰到它的时候,它就像云烟似的消散,梦也就在这时醒过来了。
这个梦搞得我嗒然若丧。做这样的梦,不是徒乱心意,空添烦恼吗?
清晨的时候,我带着这个梦仍然残留在心中的懊恼,无精打采地下楼,无精打采地打开大厅的锁,无情打采地推开厚厚的厅门……忽然,在熹微的晨光中,我看到大门之后,大厅的正中央,蹲着我的猫! [/quote]
哈哈,简直象电视剧一样精彩。
不过,一般主角是梦见心上人,然后刚要抱着他(她),他(她)却消失了。
nono儿时的梦中情人原来是小猫。
2004-6-15 09:03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15, 8:59:44发表
哈哈,简直象电视剧一样精彩。 [/quote]
所以我要特别地详写这只猫啊。是真正的人生,比什么胡编乱造煸情的电视剧要曲折变幻多了。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