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曹操没必要派人拦截袁术


2009-3-16 22:58 三国赤壁周郎
曹操没必要派人拦截袁术

我们知道,曹操当时主要的敌人是袁绍,能在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把袁绍搞臭,都能够起到一定打击对手的作用,甚至让对手陷入困境。而袁绍的异母弟袁术大逆不道,如过街老鼠,早就臭名远扬,连老部下陈兰、雷薄都不愿收留,一个众叛亲离的家伙,轻而易举就能收拾得了,谈不上什么心腹大患,实在没必阻止他去“河北寻亲”,他难道能给袁绍帮什么忙,要勇无勇,要谋无谋,要军队也没多少,只会吃喝享乐,喝蜜水当凉茶,唯一仅有的士人威望,都为了追求一个皇帝梦而搞得一塌糊涂了。添乱还来不及,还能给他哥多大的忙?
假设一下:袁术北上顺利通过徐州,到了河北袁绍那,献上那块让人疯狂的宝贝——传国玉玺。袁绍估计欢喜一阵,之后如何呢?怎么安排他这个一向瞧不起自己的兄弟?
收为部下?不妥,朝廷追究起来怎么办?俺袁绍好歹也是朝廷任命的大将军嘛,而袁术这小子是明码标价的通缉犯,我哪能收他做部下?
大义灭亲?不妥,首先落了个杀弟的罪名,更何况他千里迢迢来投靠我,还奉上了传国玉玺,将帝位拱手相让,总得对他有些表示才行,把他交给曹操,这等于向曹操邀功,我的面子往哪里挂?
还有,处置玉玺也是个难题:自己藏起来,只怕跟袁术一样臭;上交朝廷,白给曹操,哪有这种便宜事?
所以,袁术去到哪,哪就当灾。袁术去了冀州,袁绍当灾!
曹操为了收拾袁术,不知是不是为了那颗疯狂的宝贝,还是为了向那傀儡皇帝表忠诚,我也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一听说袁术北上找他哥,马上放了刘备出去打“耗子”。结果,不但帮了袁绍一个大忙,还放走了刘备(这个不是主要讨论的,关键是派谁去也是没必要的,只是顺便说说而已),自己给自己添麻烦,有必要吗?曹操还应该巴不得送保镖护送袁术安全到达目的地,留着这“耗子”不知对自己有多大用处,何必非要予以清剿呢?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09-3-16 23:05 编辑 [/i]][/color]

2009-3-17 11:55 方二
似乎袁术只要到汝南一带就能扩充队伍了,由着他一路烧杀抢掠逃到河北,也是只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

再说袁术也不一定就要逃到河北,刘备能打下徐州,袁术为何就不能?刘备据徐州叛变的事情对曹操可是个重大打击,只是袁绍那边没有及时行动而已。曹操料不到刘备反叛,但足以料到袁术可能占据徐州,和袁绍遥相呼应包围自己吧

2009-3-17 20:53 人中吕,鬼中羽
当然要打了。哪有听任敌人从自家滑门而过,自己躲一旁装孙子的道理?

说曹操是为了玉玺,实属可笑了。从曹操这个人的志向来看,他会在乎那么个劳什子?

二敌分置,易于各个击破;合起来就很麻烦。

再说,敌人从远方而来,焉知他只是路过?难道就一定不会兵不厌诈一把?

就算曹操料定袁术只是借路,不是来进攻,谁又敢保证,这袁术本来是打算去青州的,一看徐州这地方好,留下来不走了,“迁都”到徐州了,咋办?

2009-3-17 21:50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9-3-17 20:53 发表
当然要打了。哪有听任敌人从自家滑门而过,自己躲一旁装孙子的道理?

说曹操是为了玉玺,实属可笑了。从曹操这个人的志向来看,他会在乎那么个劳什子?

二敌分置,易于各个击破;合起来就很麻烦。

再说 ... [/quote]


居然还扯出曹操的志向??

真有志向,要汉献帝干什么,不把他一刀咔嚓了,自己做皇帝。

玉玺可比一个逆臣立傀儡的皇帝作用大多了。

2009-3-17 21:55 吴下小蒙
有没有听过压掉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毛的故事呢?
曹操和袁绍的对决本来就是以少胜多。以弱制强。
这个袁术,谁知会不会是压掉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毛

2009-3-17 22:43 feiyue1206
lz说的很有道理。
即使怕袁术抢徐州,那么派少量军队固守即可,好像袁术没有多少力量了,不会在曹操地盘晃荡很久,也不会对袁绍的实力有什么增长。如果袁术到了袁绍那,我觉得很可能袁绍称帝!不知道曹操怎么想的

2009-3-17 23:04 方二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09-3-17 22:43 发表
lz说的很有道理。
即使怕袁术抢徐州,那么派少量军队固守即可,好像袁术没有多少力量了,不会在曹操地盘晃荡很久,也不会对袁绍的实力有什么增长。如果袁术到了袁绍那,我觉得很可能袁绍称帝!不知道曹操怎么想的 [/quote]


李郭张樊等人也能在几天内拉扯起10w流民,更何况宗族多在汝南的袁术呢?

2009-3-17 23:57 三国赤壁周郎
袁术如果能够振兴,当曹操进攻吕布时早振了!(这段时间曹操可没惹他)。实在没有办法,他才会想去找他那一向瞧不起的哥哥。老实说,袁术真想去呀?好好呆住淮南做土皇帝不好,干嘛非得走大老远路,还奉上玉玺呢?就是淮南呆不下去嘛!袁术想占领徐州?徐州百姓能欢迎他吗?即便让他占了徐州,又能维持多久了?
李郭樊张多少还有点威望,不像袁术那么臭(唯一仅有的士人威望,都为了追求一个皇帝梦而搞得一塌糊涂了),而且有点逼上梁山的味道(投降也是死,不降也是死,总之王允绝不会放过他们),才敢跟王允来个鱼死网破。

2009-3-18 00:45 feiyue1206
李郭樊张本来就有军队的吧!

2009-3-18 10:14 燕京晓林
个人以为,曹操最担心的不是什么玉玺的归属,有汉献帝在手里,比那玉玺强多了。问题在于:
以前袁绍、袁术兄弟是敌对关系,这样一来,曹操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各个击破。前面基本是这样做的,把袁术打的快要完蛋了。但是,袁术要去河北的真实目的是什么?难道真是大老远的去送一块玉玺?非也!
袁术要亲自去河北,主要目的在曹操看来应当是:向哥哥袁绍承认错误(因为是袁术与哥哥翻脸在先),希望兄弟言归于好,甚至就是投奔到袁绍麾下。
这样一来,问题就严重了。由于袁术虽然没落了,但是在扬州毕竟还有数万部曲(后来被孙策夺走了)。一旦二袁联手,曹操就要遭到南北夹击了。
试想一下:如果在官渡之战曹操最危急的关键时刻,袁术的数万部队突然从扬州北进,打击曹操的后方许都,战局将如何?

因此,曹操绝对不能允许二袁讲和结成同盟或者成为一家,那样自己的战略形势将大大恶化。这才是曹操截击袁术的根本动因。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燕京晓林 于 2009-3-18 10:16 编辑 [/i]][/color]

2009-3-18 13:20 feiyue1206
燕京兄见识不凡!
关键是扬州的数万部曲啊!!

2009-3-18 14:53 tiger1970
玉玺,从实际情况看,还真不值几个钱。
汉朝有八颗(或者七颗)玉玺。
两颗是秦传的,一个是和氏璧叫传国玺,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个是蓝田玉叫镇国玺,印文“受天明命皇帝寿昌”。(也有说法本来就没有那颗镇国玺,而只有传国玉玺的,因此我说可能八颗,也可能七颗。)汉高祖得此二玉玺后,改玉玺制度,此二玉玺传而不用,另制天子六玺,一切行政命令,均以此六玺施行。皇帝驾崩,六玺陪葬,嗣皇帝以同样规格另制六玺。以后王莽夺玺,摔掉角的是传国玉玺。东汉得玉玺后,仍按照西汉制度。
因此这个传国玉玺,其实就是个象征,不实际使用,当然也没啥权力。
袁绍等人“刻玺于北方”,可见,玉玺是可以自己刻的。
因此,当不当皇帝,和玉玺无关。即使你为了说明自己是正统,拿出传国玉玺实际使用,也没用,因为天下人此前没见过传国玉玺的印样,谁知道你拿出来的是啥东西。
这颗传国玺最后当然是交到曹丕手中啦。可是,刘备在汉水也弄到一个。如果刘备没说假话的话,我怀疑他得到的可能是镇国玺。然后,刘备称帝,按照汉制自刻六玺,就成啦。
孙权比较倒霉。这传国玺本来是他家弄去的,可他就拿不出。从孙权的态度看,我倾向刘备那个玉玺是真的----是镇国玺。要不然孙权、曹丕为啥不抓住这个机会攻击刘备?曹丕如果得到全部玉玺,最简单的就是出示一下:8颗玉玺都在我这里,你刘备哪儿来一颗?但是曹丕沉默。孙权也沉默。这说明,很有可能刘备那颗是真的。孙权要当皇帝,啥黄龙、凤凰搞出一批,就是没有这玉玺,结果也不管啦,自己刻,而且还刻不出,只得造六颗金玺。人家结果也当了皇帝啦。
这两颗玉玺以后西晋灭亡,落到胡人手里,所以东晋当了100年白板天子。虽然是白板,可毕竟是天子,也没人说他不是正统。反倒曾拥有这传国玉玺的蒲坚天王的手下倒认为东晋是中华正统。呵呵。

从当时的情况看,那句话“代汉者当涂高”的值钱程度不比玉玺差。袁公路就一口咬定是说他的,曹子桓也一口咬定是说他的。哈哈......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09-3-18 15:00 编辑 [/i]][/color]

2009-3-18 16:51 方二
[quote]原帖由 [i]三国赤壁周郎[/i] 于 2009-3-17 23:57 发表
袁术如果能够振兴,当曹操进攻吕布时早振了!(这段时间曹操可没惹他)。实在没有办法,他才会想去找他那一向瞧不起的哥哥。老实说,袁术真想去呀?好好呆住淮南做土皇帝不好,干嘛非得走大老远路,还奉上玉玺呢 ... [/quote]

“李郭樊张多少还有点威望”,这几个不是逆臣么?跟袁术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吧

汝南地区有不少袁氏,官渡期间满宠就是专门去那边做城管的,为何要忽视那股力量呢

2009-3-30 09:22 三国赤壁周郎
燕老大,你分析了曹操为何拦截袁术。可否再分析一下,袁术在自己还拥有几万部曲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投奔袁绍?即便在汝南呆不下去,按理说袁术还有几万部曲,应该南走扬州,用不着投奔袁绍才对呀。而且当时袁术原来有个部下叫刘勋的,在庐江(后来被孙策赶到北方去),他怎么不就近投奔刘勋呢?是刘勋不欢迎他吗?他投奔袁绍,就意味着过些寄人篱下的生活,难道袁术真是心甘情愿归附他哥哥?再退一步说,袁术是心甘情愿投奔他哥哥,可以坐镇在南方(不是还有几万曲部嘛!),跟他哥哥遥相呼应,南北夹击曹操。等曹操被消灭了,袁术在率领他的军队归附袁绍不晚。送玉玺嘛,派个心腹之人送去便可。后来刘备为了响应袁绍到汝南牵制曹操,袁术也完全可以这么做吧!他怎么就非跑到北方去呢?

2009-3-31 02:47 k453313242
袁术在担任南阳太守时候的那些士兵应该算是比较精锐,不过经过几年的诸侯混战,能否补充就很成问题。他在寿春称帝,后被四家围攻(曹,刘,孙,吕)的时候又很是怕死,大肆拉丁扩军,简直就是把一把老鼠屎扔进一碗粥里。他逃到汝南的时候剩下那些残兵败将(貌似还很缺粮)有个屁用。

我也认为曹操派刘备去剿袁术很“杀比”,我有个主意大家看看,也许是不是能打袁术,但放松点,把他赶到河北去恶心一下袁绍?

2009-4-3 03:41 暂时发言马甲
楼主的逻辑……

袁术就因为自己玩不转了才去投靠袁绍。投靠了袁绍,袁绍就能南北夹击。这跟只有袁术自己一个的时候完全不同的局面,老说袁术有用还投靠袁绍干嘛?这关袁术单方面什么事?

袁术为什么北上?他不北上袁绍就傻到信他真得要合作了?真的要投靠他了?刘备跟袁绍那事情也是先完成了北投再南下得好吧。

不要把军阀想得那么简单,你说投靠就投靠,别人就相信你了。

更不用说袁绍有上百种方法去接待这个弟弟。他完全可以先接受了曲部,然后大义灭亲剁了袁术,再举玉玺勤皇,这时候袁绍南北夹击,又以玉玺制造舆论,曹操是笑还是哭就显而易见了。

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比期望自己的敌人犯错来成全自己可靠多了。什么由得袁术投靠袁绍搞臭袁绍,这事也就你们能想想,曹操是想也不敢去做这种期望。

2009-4-3 11:57 轮回
我认同燕京的看法,另外加上一条
从袁术最后只剩下麦屑三十斛来看,袁术应该是遇到了粮食问题或者整个后勤保障问题。而河北的袁绍破灭公孙,坐拥四州,兵未必精但粮肯定足,兄弟联合,以河北之粮赈江淮彪悍之众,曹操的乐子就大了。
这点可以参照李世民关于围困洛阳,王世充的江淮精锐乏食,窦建德远来救援,若让两股势力结合,大唐前功尽弃的论断。
另外,曹操虽然是一代枭雄,但是毕竟不是神仙,不知道袁术已经众叛亲离到那个地步,其实只要一个车胄就足以搞定,过高地估计了袁术的实力。

2009-4-28 01:10 吃饭猛喷罗大傻
只是傻子想不通袁术这厮死要面子,临死前还要讨杯蜜水,怎么会想跑去找他一向瞧不起的哥哥那里?庐江太守刘勋早被孙策赶跑了,袁术怕是去不了。

2009-5-17 17:24 燕京晓林
周郎兄:
个人以为袁术不得不去投奔袁绍,主要有几点:

1、——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袁术传)
袁术一面是铺张浪费,一面是地盘逐渐缩小,较大的支出和较小的收入,逐渐的收支不平衡了。导致士兵没饭吃,没衣穿。最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不得不离开老根据地。
2、——术前为吕布所破,后为太祖所败(袁术传)。袁术在曹操那里,先有匡亭惨败,后有陈国大败,都损失惨重,而在吕布那里,也有张勋的惨败。几次败仗打下来,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不说,军事物资也损失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其部曲虽然还有数万,可能多数是不能打的了。
3、——地盘过小,难以回转。经过多次惨败之后,袁术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只有扬州的九江和庐江两个郡了,可以说豫州已经完全丢给了曹操,而扬州江南部分也归了孙策。九江吃光了,只能去庐江,可是庐江郡也不是很富裕的地方,庐江郡西面就是大别山区,只有东面靠近九江郡的一带还可以。但是庐江虽然属于袁术,可其部下竟然对这个老上级拒不接待。
4、——奔其部曲雷薄、陈兰于灊山,复为所拒,忧惧不知所出。(袁术传)灊山应位于庐江郡灊县一带,自然是归属于袁术的部下庐江太守刘勋的,此时刘勋还没有被孙策打败,但是刘勋的部下,雷薄、陈兰据守灊县,不肯接待袁术,不知是刘勋的授意还是怎样,反正袁术此时确实是无路可走了。

只好冒险穿越死对头曹操的地盘:徐州,去投靠袁绍这个哥哥。不过根据《吴书》记载,好像是离开庐江郡还没有到寿春,袁术就死掉了。

2009-6-23 12:39 ManUtd_7
袁术称帝,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岂能坐视不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