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16 03:38
wqtswqts
“未有继嗣”的泼皮进来
继嗣
注音: jì sì
解释:
∶指传宗接代;继承
∶继承的人
∶继续
家庭的继嗣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在古代,继嗣是家庭中最大的问题。一则绝门断氏为中国传统所不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二则无子照顾,老来过于凄凉。
家庭的许多活动都是着眼于继嗣的,如许多地区流行的成人礼,就是为了让儿子尽早进入成人,多一点机会生子。再如童养媳制度,也是希望早一点得到孙子。而婚礼中的闹新房更带有祝愿早生贵子的意味。
多子多福是中国古人的心理特征,若只有一个儿子便感到不保险,所以,有些地方把独子(如永济地区)称为欠欠或欠伢儿,若生了女儿,往往给其取名“拉弟、招弟、来弟、引弟”等名字,以祝以后的吉祥。
没有儿子的家庭,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式解决继嗣问题:
第一种是招女婿。
第二种是拜干儿、干女,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彻底解决,因为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习俗上,干儿与干女仅负有道义上的义务,一来不从其姓,也就谈不上续其宗,二来在经济上也只是偶然接济一下,不可能直接承担赡养责任。
第三种是抱养儿子,这种方式不限于无儿子的家庭。
第四种是过继,一般选择同宗兄弟的儿子,通过族人认可,举行过继仪式,多要立字据,同中人一起画押。这种形式颇为普遍,从心理上讲,同宗晚辈做自己的儿子也不会感到别扭,即便将来自己又有了儿子,对过继儿子也如同已出。做为过继儿子,从过继之日起,便视父母如同亲生,自己的一切行为均与新家相联系,对家庭成员的称谓也重新改呼,并享有在新家的一切权力与义务。也有部分过继之子在新父母生了儿子后又回到原父母家中的。
“养封为子”就是第四种形式。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刘封(?-220),东汉末年长沙(今湖南湘阴)人。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刘氏的外甥,后成为刘备养子。官至副军将军。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
刘备:201年(41岁):投靠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