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6-23 15:21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3, 11:43:41发表
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各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地很鲜明,深刻。
至于情节来说,并不算很精彩,尤其是争权部分的情节写得不算是很好,不过这段到是最出性格的地方。 [/quote]
战争部分的情节描写很不错啊。至于争权部分,这要看你怎么比了。如果就以描写过李氏兄弟争权的作品而论,我没看到还有哪一部比这部小说的描写更丰满曲折的了(“玄武门”一书的描写其实很单薄,司马紫烟的“风尘三侠”就前面部分来看,是有能力写得曲折的,但这部小说又没有写完,而且我提到过那本小说有一个如何让李世民的性格发生转折的困难)。但如果放在所有兄弟争权的小说描写中比较,这部小说当然是“小儿科”得很。不过,纵观历史,李氏兄弟争权在所有兄弟争权之中,本来就不是特别激烈残酷。
2004-6-23 15:23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3, 11:53:28发表
不知道历史上的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后是因为象《大唐》中的良心不安才引发的恐惧(夜夜恶梦),还是因为怕遭到报应才恐惧的。
如果是后者,那么他就是这类人:一个小偷因为偷盗而被抓,他深感不安和悔恨,但他的悔恨不是因为自己偷了东西,而是因为他即将被惩罚。 [/quote]
这一点,可还真不好说。史书提供的表面史料太少,难以作推断。喜欢李世民的,可以主张“大唐风云录”所采取的立场(所以这充分证明其实这小说的作者是很喜欢李世民的);不喜欢李世民的,可以主张你这里说的后一立场(这类人通常会认为李世民很虚伪)。
2004-6-23 15:27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23, 15:05:55发表
MM这篇的分析,说明MM可以去当政治家了,呵呵。 [/quote]
天天分析李世民,我都快成阴谋家了,不过看他们互相争斗,难过死了,还是“小美人鱼”之类的善与美的故事更适合我。
2004-6-23 15:31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23, 15:23:28发表
这一点,可还真不好说。史书提供的表面史料太少,难以作推断。喜欢李世民的,可以主张“大唐风云录”所采取的立场(所以这充分证明其实这小说的作者是很喜欢李世民的);不喜欢李世民的,可以主张你这里说的后一立场(这类人通常会认为李世民很虚伪)。 [/quote]
我比较倾向于他是后一种。不过,我依然喜欢他,毕竟他的功绩不可抹杀。
其实能害怕报应,已经对其日后的行为起了克制作用,最怕的就是那一类:“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2004-6-23 15:31
金刚捣锤
论史还要出史,看史不是把自己变成阴谋家, 何况人性是不会因为看书而改变的.
2004-6-23 15:34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23, 15:31:20发表
论史还要出史,看史不是把自己变成阴谋家, 何况人性是不会因为看书而改变的. [/quote]
前半句很同意,后半句觉得很难说。我喜欢大气的作品、乐观的人生观,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最初就接触金庸小说,所以它们塑造了我这种性格,还是因为我的性格本来有这样的倾向而所以对金庸小说特别有亲和力。
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金庸小说对我的意义肯定超过了纯粹的文学作品。高中时期曾沉湎于悲观主义之中,如果不是金庸小说,我觉得我不能摆脱出来。
2004-6-23 15:40
金刚捣锤
看来,四不最爱倚天的根源,终于到现在被挖了出来.,
要说豪情,要说儒家的入世思想,实际上倚天都写的很多.说射雕是儒,神雕是道,倚天是佛道, 是太片面了.
蝴蝶谷中举火燎天, 光明顶上独当六强, 受感染的,不仅仅是四不一人.
2004-6-23 15:44
happytime
再次yy一下历史。
我觉得如果有人提点李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后果,李渊可能会一定程度上更改他的政策。
如果有人一早提点李渊世民的危险性,早点处理掉世民,他是不会答应的。毕竟世民是他心爱的儿子,他不忍心在情况未明时候下毒手,他会害怕错杀。
李渊作为父亲的形象是很不错的,比世民强一千倍。
建成是三兄弟里面李渊喜欢程度稍低的一位,但实际上他对建成也是很好的。
2004-6-23 15:50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23, 15:40:38发表
看来,四不最爱倚天的根源,终于到现在被挖了出来.,
要说豪情,要说儒家的入世思想,实际上倚天都写的很多.说射雕是儒,神雕是道,倚天是佛道, 是太片面了.
蝴蝶谷中举火燎天, 光明顶上独当六强, 受感染的,不仅仅是四不一人. [/quote]
也不仅仅是“倚天”对我有这样的影响啊,“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等,虽然都是悲剧,但都充溢着豪情壮志,是一种古希腊式的悲剧。古希腊式的悲剧不是悲观主义,恰恰是使人激昂奋发的——命运可以击倒人的肉体,击不倒人的意志。(金庸在“袁崇焕评传”中也很直接清楚地表达了类似的思想,证明他所创作的悲剧,是与古希腊悲剧一脉相承的。)
2004-6-23 15:53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23, 15:34:44发表
前半句很同意,后半句觉得很难说。我喜欢大气的作品、乐观的人生观,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最初就接触金庸小说,所以它们塑造了我这种性格,还是因为我的性格本来有这样的倾向而所以对金庸小说特别有亲和力。
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金庸小说对我的意义肯定超过了纯粹的文学作品。高中时期曾沉湎于悲观主义之中,如果不是金庸小说,我觉得我不能摆脱出来。 [/quote]
nono,你为什么高中会沉湎在悲观主义里呢?很奇怪耶,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活力充沛的,再加上你们那里高考的压力并不算大,应该活得更开心才是呀。估计nono是个早慧的少年。
我在大学时期,有一段日子也非常悲观,因为我发现了大多社会阴暗面,曾经对社会美好的想象和现实的落差太大了,而且我发现人的选择是如此之少,很多东西一开始就被确定了。有一阵子,我强烈怀疑“人活着为什么”,如果人生没有意义的话,一切岂不是多余的。
后来,我走出了“悲观主义”,因为我累了,整天悲观也是件累人的事。
2004-6-23 15:54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3, 15:44:22发表
再次yy一下历史。
我觉得如果有人提点李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后果,李渊可能会一定程度上更改他的政策。
如果有人一早提点李渊世民的危险性,早点处理掉世民,他是不会答应的。毕竟世民是他心爱的儿子,他不忍心在情况未明时候下毒手,他会害怕错杀。
李渊作为父亲的形象是很不错的,比世民强一千倍。
建成是三兄弟里面李渊喜欢程度稍低的一位,但实际上他对建成也是很好的。 [/quote]
如果是历史而非这部小说来说的话,其实早有人提醒过李渊的了。刘文静之死显然与李渊给李世民一个警告有关,而后来也有李元吉于玄武门事变前夕请李渊削李世民王号之举,李渊本来答应了,给陈叔达一劝,又改变主意了。
你后面说的李渊对三兄弟的感情,却是以小说的设定为基础的。以历史来说,李渊应该对儿子们都没有特别偏心谁,他支持李建成是因为“立嫡以长”的古训,而且李建成也确实不是什么无德无才之辈(我指历史上的李建成,不是小说中那个);他不忍杀李世民,是因为李世民确实有才有功。他总是想在两兄弟之间一碗水端平,尽量做到公正,结果最后是两碗水都打翻。
2004-6-23 15:55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23, 15:50:52发表
也不仅仅是“倚天”对我有这样的影响啊,“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等,虽然都是悲剧,但都充溢着豪情壮志,是一种古希腊式的悲剧。古希腊式的悲剧不是悲观主义,恰恰是使人激昂奋发的——命运可以击倒人的肉体,击不倒人的意志。(金庸在“袁崇焕评传”中也很直接清楚地表达了类似的思想,证明他所创作的悲剧,是与古希腊悲剧一脉相承的。) [/quote]
不错,古希腊式的悲剧充满美感和力量感,看完天龙,我一点都不郁闷,但看完大唐,我郁闷死了。
2004-6-23 15:59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3, 15:53:00发表
nono,你为什么高中会沉湎在悲观主义里呢?很奇怪耶,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活力充沛的,再加上你们那里高考的压力并不算大,应该活得更开心才是呀。估计nono是个早慧的少年。 [/quote]
就是因为那个时期看了特别多尼采、叔本华之类的哲学书,受了影响啊。
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否定了初中时那“又红又专”的学校灌输给我的思想,但又找不到可以填补这一真空的思想(当时开始看自由主义方面的东西,但还没有成为精神支柱),于是觉得失去了信仰,恰恰又看到尼采那句“上帝死了”,觉得特别有共鸣。
看那时的日记,有一句特别能说明问题,大意是指,我离开了原来的道路,走进思想的荒野,这里的空间很大,但我看不到道路,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所以徘徊来去,焦灼不安。
2004-6-23 16:07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23, 15:59:03发表
就是因为那个时期看了特别多尼采、叔本华之类的哲学书,受了影响啊。
[/quote]
原来如此呀,那个时候我被考试给搞昏了头,每个月都要月考,要排名。平时也有小考,再加上中考,期末考,我的时间都用来考前的看书和考后的疯玩。
根本没有时间和兴趣去看什么尼采。当时从不思考,呵呵!
2004-6-23 16:13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3, 16:07:25发表
原来如此呀,那个时候我被考试给搞昏了头,每个月都要月考,要排名。平时也有小考,再加上中考,期末考,我的时间都用来考前的看书和考后的疯玩。
根本没有时间和兴趣去看什么尼采。当时从不思考,呵呵! [/quote]
呵呵,那确实当时我没有那么多考试的说。
2004-6-23 16:34
happytime
我觉得吉儿和郭芙很相象,一样的神经质,一样的自以为是,一样的害人不浅,一样的烦躁不安,一样的与周围人群格格不入。适合他们的丈夫也是一样的,必须是宽厚之人,突利和耶律齐在这一点上很相似。
我最早写吉儿的文章打算是吉儿VS郭芙,后来怕情绪化太重,就放弃了。后来就写了一篇枯燥无味的调查报告,呵呵。
2004-6-23 16:51
金刚捣锤
尼采和叔本华的东西,我不建议在年纪太轻的时候读,因为自己的人生观还没形成,很容易被带到悲观的上面去, 康德美学也是年轻人不合适的.
倒是读点四书五经的儒家经典,或者黑格尔比较好.
2004-6-23 18:50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23, 16:51:33发表
尼采和叔本华的东西,我不建议在年纪太轻的时候读,因为自己的人生观还没形成,很容易被带到悲观的上面去, 康德美学也是年轻人不合适的.
倒是读点四书五经的儒家经典,或者黑格尔比较好. [/quote]
点头点头。我也觉得是这样,如果不是金庸小说,可能我也摆脱不出来。
曾经有一次去探望初中时语文老师,她说起现在学校里有一个学生跟当年的我很象,读书很多,思想早熟,喜爱哲学。当时我就说,这恐怕不是件好事,年纪太小,没有形成坚强的人格,缺乏坚定的信仰或精神支柱,很容易会被哲学卷进去,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的。那语文老师惊呼我怎么会对他的性情猜得这么准。她说这学生与我不同的是,他的成绩很不平衡,喜欢的语文科就学得很好,其它科目就不行,于是心理更加不平衡,愤世嫉俗之心更盛。这类“单项天才”是很危险的,在其它方面的失意,会加重他的自卑心理。但他又在某一方面很厉害,于是又不能相信自己是不行的。于是自卑与自大交错主宰,很容易会导致人格分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以更加倍的自大来弥补自己在其它领域上的自卑和缺失。
2004-6-23 18:53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3, 16:34:25发表
我觉得吉儿和郭芙很相象,一样的神经质,一样的自以为是,一样的害人不浅,一样的烦躁不安,一样的与周围人群格格不入。适合他们的丈夫也是一样的,必须是宽厚之人,突利和耶律齐在这一点上很相似。 [/quote]
郭芙的自我意识没有吉儿那么强,所以她只是迷迷糊糊地觉得不高兴,痛苦紧张倒是不至于。
自我意识越强,但又缺乏坚强的意志与坚定的信仰的人,精神会很痛苦。记得以前看电视,采访一个在火灾中烧伤严重的妇女,记者问她为什么经历了这么惨痛的遭遇还那么坚信上帝,为什么她能克服信仰动摇的困难。她回答:“因为我发觉没有信仰更困难。”
2004-6-23 19:29
happytime
驭人之术之侯君集篇
侯君集出身市井,小人一个,却有着常人未及的才干。
要把侯君集这等人挖出来,需得有独特的眼光,看得出其潜在的才能;也需得有耐心,愿意慢慢地栽培他。但这种人能用却不能信。
侯君集刚出场时,只有“飞檐走壁”的能力,被长孙无忌之类的人嘲笑为“鸡鸣狗盗”之辈,但他却能办一些常人未能办到的事情。归咎起来,他的弱点也就是他的优点,他从来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不容易受到常规教育的约束,在某些情况下办事更加灵活,并且时常能从某种新颖的角度看问题,他常年混迹于市井,有着常人难有的一些特殊才能,并且由于环境的险恶,生存能力很强,韧性十足,而且他天生聪敏,志不再小,敢于冒险。以上种种特质被世民发现,栽培之心顿起,希望侯君集能为他所用,填补他人才库的某种空白。
不过,侯君集从来在小人堆里打转,希望他或者培养他有某些良好的品质绝对是难矣。一句话,他很可能就是“有奶就是娘”的人,哪里对他有利,他就往哪里钻。要驾驭这种人,除了给予金钱,美女,以及合适的夸奖满足其虚荣心外,只能以奸对奸(以诚相待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因为他生活的环境中,只有背叛,而没有诚信可言)。世民的手段很简单,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给其制造特殊的困境,表面上对其夸奖信任有佳,实质上起的却是孤立他的作用,使得他非得依靠自己才能立足,给他造成极度危机感,使得他相信,一旦办事不得力,一切荣华富贵将付之东流,随时有打回原形的可能性。侯君集这种人只有在生存压力所迫的情况下才会对世民不得不忠心,不得不尽心。
世民喜欢侯君集除了爱准其才外,可能还有着潜在的心理原因。世民一心只做大事,身边大多数是有才且忠义之人(所谓忠义,起码表面如此),这些人很少会露骨地溜须拍马,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小人或者无用之人的举动。而爱听谄媚之言是人的本性,古来不少皇帝会专门安排一个弄臣供自己解闷(裴寂之于李渊大体如此),而以世民的个性,身边不会留无用之人,但侯君集既有用,又能让其情绪舒畅,何乐而不为呢?
侯君集在世民的培养下,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军事才能与李靖相比也不会差太多。但其境界与李靖相比不是差得一点两点。侯君集经过长年的官场生活,还是一味的狭隘偏执,而且不识好歹,不知进退,不懂避嫌,终于不得善终。
2004-6-23 19:31
nononono
呵呵,MM现在可以说有“快笔”之称了。
2004-6-23 19:34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3, 19:29:37发表
世民喜欢侯君集除了爱准其才外,可能还有着潜在的心理原因。世民一心只做大事,身边大多数是有才且忠义之人(所谓忠义,起码表面如此),这些人很少会露骨地溜须拍马,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小人或者无用之人的举动。而爱听谄媚之言是人的本性,古来不少皇帝会专门安排一个弄臣供自己解闷(裴寂之于李渊大体如此),而以世民的个性,身边不会留无用之人,但侯君集既有用,又能让其情绪舒畅,何乐而不为呢? [/quote]
这一点挖掘,很有意思。我记起“通鉴”里好像有一条记载,是李世民重用一个小人(名字忘了,但印象中他是很有名的奸臣),魏征警告了他,说的理由就是你这里所说的,即指出其实不是这小人有才,而是他敢于“乱咬”,于是被人孤立,只能向主子效忠,所以被主子所喜。柏杨还特地写了一段“柏杨曰”来表示了一通赞同。
2004-6-23 19:36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23, 19:31:22发表
呵呵,MM现在可以说有“快笔”之称了。 [/quote]
现在我写作速度一流,不过写作水平没有任何提高也。
2004-6-23 19:42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23, 19:34:17发表
这一点挖掘,很有意思。我记起“通鉴”里好像有一条记载,是李世民重用一个小人(名字忘了,但印象中他是很有名的奸臣),魏征警告了他,说的理由就是你这里所说的,即指出其实不是这小人有才,而是他敢于“乱咬”,于是被人孤立,只能向主子效忠,所以被主子所喜。柏杨还特地写了一段“柏杨曰”来表现了一通赞同。 [/quote]
我没读过“通鉴”,前些日子下载了一个看,古文实在看的头痛也,跟看外文差不多。
看来我也得买柏老的白话版来瞧瞧,想在网上下载一个,可惜没有。
2004-6-23 19:43
nononono
侯君集的心理变化其实很值得一写。大致有三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开始时他觉得自己立了很多大功,虽然受到宠信,却不能被公开地赞扬,感到委屈,乃至怨恨。
第二阶段是然后他又发现自己越来越受到宠爱,虽然别人不能明白,但已经开始奉迎他,于是他又觉得释然了,又对李世民感激起来。而且,这时(武牢之战时)他在李世民面前表现得很谦逊,很懂得不居功自傲(尽管房玄龄等人有不同的感受,觉得他骨子里有一股“小人得志”之态),如李世民虽然把想出“牧马之计”的功劳归于他,他拼命地推搪,不肯承认。
第三阶段是李世民登基后,他开始得意忘形了,一方面功劳太大,被李世民猜忌时不懂像李靖那样不加申辩;另一方面又嫉妒李靖,想尽办法排挤他,在李世民面前说他坏话,很不明智地为自己树立敌人;再一方面是很不谨慎地把自己怨恨李世民之心向别人透露,反而为李世民所掌握。最后更愚蠢地参与李承乾那绝无可能获胜的变乱,自招灭亡。
至于历史上的侯君集,据说他临死时仍然不承认自己有谋反之心。柏杨在一篇专门谈功臣被诬以谋反冤杀的散文中,说到唐初时就专门举了他这个例子,所以很可能他真的是被冤枉的。这有待考证。不过有关的史料很少,可能不容易勾沉出真相。
2004-6-23 19:45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3, 19:42:20发表
我没读过“通鉴”,前些日子下载了一个看,古文实在看的头痛也,跟看外文差不多。 [/quote]
“通鉴”的古文其实挺浅白的,我觉得比“西游记”之类的所谓古代白话小说还容易看明白。而且“通鉴”的文笔很优美,金庸也曾赞叹说很盼望能达到那种优美的境界,但可惜达不到。金庸这句话,我觉得是真心话,不是假谦虚的。“通鉴”文笔之美,与“史记”是不同的风格,可谓各擅胜场。
2004-6-23 19:48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3, 19:42:20发表
看来我也得买柏老的白话版来瞧瞧,想在网上下载一个,可惜没有。 [/quote]
柏杨的翻译很不好,还是看原文的好。
有个朋友跟我说起过,以前他看“红楼梦”,觉得看不懂,后来看了一段时间金庸小说,再看“红楼梦”,发现文字好懂多了。或者你应该先有一个阶段性的渐进,先选一些白话程度比较强的作品,慢慢地增加古文的难度。
2004-6-23 19:48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23, 19:43:08发表
至于历史上的侯君集,据说他临死时仍然不承认自己有谋反之心。柏杨在一篇专门谈功臣被诬以谋反冤杀的散文中,说到唐初时就专门举了他这个例子,所以很可能他真的是被冤枉的。这有待考证。不过有关的史料很少,可能不容易勾沉出真相。 [/quote]
这样看来他还蛮可怜的,说不定是李世民看他不顺眼把他顺便干掉的,反正是鸟尽弓藏嘛。
他的怨恨之心我一定程度上能理解,但他加入承乾的叛乱队伍实在有可疑之处,摆明是难以成功的嘛,他难道认识不到。
2004-6-23 19:55
金刚捣锤
古书的白话版要写的好当真不容易.
在文字上,我倒是比较推崇古文,言简意赅, 现在把文法西洋化以后, 翻译起来倒是容易多了,实际上中国文字的魅力,已经失去了很多.
2004-6-23 19:56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3, 19:48:46发表
他的怨恨之心我一定程度上能理解,但他加入承乾的叛乱队伍实在有可疑之处,摆明是难以成功的嘛,他难道认识不到。 [/quote]
我也是觉得这里有疑点,所以不能否定柏杨的说法。柏杨那文章不是考证,只是借古讽今,他说侯君集当时对行刑的人说:“我怎么会谋反。”柏杨就讽刺地说:“问题不在于你会不会谋反,而在于主子认为你会不会。”
后来我翻查了一下“新唐书”还是“旧唐书”,发现记载侯君集临死时的话是相当桀骜不驯的,固然是不承认有谋反之事,也不像柏杨引述的那样带有哀求的语气,而是相当激愤与不服。这种语气就更令我觉得起疑。当然,有些人做错了事,仍然不觉得自己有错,这种心态也是有的。
2004-6-23 20:02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23, 19:55:31发表
在文字上,我倒是比较推崇古文,言简意赅, 现在把文法西洋化以后, 翻译起来倒是容易多了,实际上中国文字的魅力,已经失去了很多. [/quote]
对,古文简约有力,很有美感。不过,说到便利交流,表达准确,确实还是白话文比较好。古文有艺术美,但比较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容易产生歧义。
2004-6-24 07:54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23, 18:50:56发表
曾经有一次去探望初中时语文老师,她说起现在学校里有一个学生跟当年的我很象,读书很多,思想早熟,喜爱哲学。当时我就说,这恐怕不是件好事,年纪太小,没有形成坚强的人格,缺乏坚定的信仰或精神支柱,很容易会被哲学卷进去,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的。那语文老师惊呼我怎么会对他的性情猜得这么准。她说这学生与我不同的是,他的成绩很不平衡,喜欢的语文科就学得很好,其它科目就不行,于是心理更加不平衡,愤世嫉俗之心更盛。这类“单项天才”是很危险的,在其它方面的失意,会加重他的自卑心理。但他又在某一方面很厉害,于是又不能相信自己是不行的。于是自卑与自大交错主宰,很容易会导致人格分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以更加倍的自大来弥补自己在其它领域上的自卑和缺失。 [/quote]
nono简直可以当心理分析导师了。
记得我看三毛的传记,就有一点这样的味道。三毛初中的时候也严重偏科,只爱文学。后来退学了,在家里自学文科。可能一直自我封闭的缘故,她内心深处很自卑,但她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才华,骨子里又是自傲的(看三毛的文章就知道了)。自卑与自傲交错,很容易精神分裂的。三毛一直活得不痛快,多次自杀终于成功了。
2004-6-24 07:55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23, 18:53:33发表
自我意识越强,但又缺乏坚强的意志与坚定的信仰的人,精神会很痛苦。 [/quote]
说得很有道理呀。有时侯,性格不坚强,最好自我意识不要那么强烈,否则很痛苦的。
想想看李治还是有福的,被老爸骂成那样,也无所谓,就是自我意识不强烈的缘故。
nono好象对心理学很有一套嘛,是多年观察生活自己总结的结果,还是看过很多心理学著作然后观察生活进行验证的结果。
2004-6-24 08:58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4, 7:55:24发表
nono好象对心理学很有一套嘛,是多年观察生活自己总结的结果,还是看过很多心理学著作然后观察生活进行验证的结果。 [/quote]
这个嘛,其实是看小说看出来的本事。看小说时,自然而然会通过作者的描写去猜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什么,然后在这样的性格特征下情节如何发展才合理。当然,优秀的作品才能做到人物与情节吻合得丝丝入扣,人物性格主导情节发展,而不是为了情节曲折而扭曲人物性格,这当然又是金庸小说的功劳了。
至于心理学的东西,看过一点弗洛伊德的书,但他都是以精神病患者为案例,常人虽然是会有类似的心理状态,却不会如此明白地显露出来的。看人要看得准,困难恰恰是正常人都会掩饰自己真实的心理状态。
其实所谓读心术,并不是那么困难的。
2004-6-24 22:51
钱尘往事
到今天终于断断续续地把《大唐风云录》看完了,终于明白为什么happytime郡主说看完后郁闷得不得了的原因了。看的过程中一直感觉很压抑,直到最后看完了还是久久不能解脱。看来我也得学happytime找点阳光点的东西看看,才能平衡得了。
不过,感觉nononono说的的确不错,这部小说就是为了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李世民,而且把李世民刻画的性格极其复杂,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不少配角也刻画得很精彩。
2004-6-25 13:09
kesin
[quote]原帖由[i]钱尘往事[/i]于2004-06-24, 22:51:54发表
到今天终于断断续续地把《大唐风云录》看完了,终于明白为什么happytime郡主说看完后郁闷得不得了的原因了。看的过程中一直感觉很压抑,直到最后看完了还是久久不能解脱。看来我也得学happytime找点阳光点的东西看看,才能平衡得了。 [/quote]
好阿,又有人参加讨论了。
正常人看了这个小说大概都会感觉郁闷,不过象mm那样的恐怕也不多。她读的时候代入感太强,再加上写了一系列的人物分析,一直为书中人的命运担心嗟叹,深陷其中阿。我初读的时候也觉得压抑,不过过了2天就好了,不用特意去找暴笑的东西来看,呵呵。
2004-6-25 18:21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kesin[/i]于2004-06-25, 13:09:57发表
好阿,又有人参加讨论了。
正常人看了这个小说大概都会感觉郁闷,不过象mm那样的恐怕也不多。她读的时候代入感太强,再加上写了一系列的人物分析,一直为书中人的命运担心嗟叹,深陷其中阿。我初读的时候也觉得压抑,不过过了2天就好了,不用特意去找暴笑的东西来看,呵呵。 [/quote]
就是被nono害的,没写评论之前我可是好得很哟。
没办法,写抒情的文章的时候如果不先感动自己怎么能感动他人呢。
写客观评论的时候把细节看了一遍又一遍,当然郁闷了。
现在总算写完了,心情好得不得了。
2004-6-25 18:21
kesin
有关李渊的精彩片断
英明神武:
李渊本是一个极为精明强干的角色,只是由于受到炀帝猜忌所以才形成小心谨慎、韬光养晦的性格。起兵前,李渊和雷厉风行、锋芒必露的世民真是配合的天衣无缝。作者开始也是极力渲染世民在“太原首义”中的作用,让人不禁以为其和旧史家一样,持的世民是首谋者、李渊则是糊里糊涂卷入其中的观点。然而在决定起兵前的一段描写,清晰的揭露出李渊运筹帷幄、总控大局的地位:
李世民放眼望去,不觉大吃一惊。只见大厅中有大半人他是认识的,而且是他招揽而来,后来又推荐给父亲的俊才良士。另有一些则是太原城中位高望重的大官或财可敌国的富商,这些人他也认得,是父亲平日来往最多的一伙人。但他对这些人向来敬而远之。在他眼中,这些人都是不识时务的“老儿不”,恋栈官位,在这乱世之中不求自保,奋发进取,反而天天行酒玩乐、醉生梦死、浑浑噩噩。他私心下甚至怨怪这些人围绕在父亲身边,跟他喝酒谈女人,引得他也变得意志消沉、畏首畏尾。可如今只见这班人个个神色凝重、目光如电,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全没平日的颟顸之相。他心中猛然醒悟:“原来这些人天天跟爹爹一起是在密商大事,却以醇酒妇人掩人耳目,竟连我也瞒过了!唔,爹爹原来背着我做了这许多事情。”另有几人他不识得,但看其衣饰打扮,也猜得出是附近县城的高官大户。
刹那间,他心中涌起一股无穷的失落之感。他一向痛感父亲为人过于谨小慎微,近年更觉他有点昏庸糊涂、不求上进,但对自己却很自负。如今忽然发现,自己是被父亲比下去了!父亲深藏不露,却深谋远虑,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而自己呢?他不禁想:“我的多方策划,尽在爹爹意中;他的种种谋定,我却懵然不知!”这真不是滋味啊!他感到手心里微微出汗,不觉握紧了拳头。
窃以为这是书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不仅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使人明白李渊在起义中的首要作用,而且也将一个胸怀大志、深藏不露的李渊刻画的深入人心。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mm给李渊的这2句考语妙的紧,拿来用了。当上皇帝后的李渊没之前那么英明神武,但还算合格。一则可能是养尊处优,脑筋动得不那么勤了,不像以前做臣子时小心翼翼,特别用心的运用其智慧来保护自己,二则禁不住酒色的诱惑,耽与享乐。三则过于担心大权旁落,不敢放心大胆的启用优秀人才,所以一方面紧握大权,一方面其余较重要之职都委于自己的亲族。
他曾对建成、世民说:“你们兄弟二人只要同心协力,便能保得我大唐江山千秋万代!我历览各朝各代的掌故,祸国殃民的只有两种人:一者是权臣,一者是悍将。权臣操持权政,将皇帝当成傀儡一般摆布,拿天下当成是他的,实在可怖!大郎今后是要坐这龙座的,因此我让他多多处理朝政,不要为刀兵之事而荒废了为君之道。大郎为我掌管政事,既可防权臣把持国政,又可防以后大郎被权臣欺蒙,实是一举两得!那权臣虽是可恶,但只能误国,还不足为大患;但悍将却是手握兵权,适足以谋朝篡位,颠覆社稷,为害之烈远甚于权臣。因此我令二郎掌握兵权,便是为了防那悍将。你兄弟俩一主内、一主外,二心如一,便既可御外寇于边境,又可防内贼于朝廷,我大唐江山自然就稳如磐石,皇泽不绝了!”
可是,正是因为政权和军权分的太开,又不敢让外姓人来分些功劳,结果造成世民功高盖世,极大的激发了夺位野心。须知乱世最重军功,建成虽然把内政打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和世民东征西讨的战绩一比就黯然失色了。李渊想要建成继承大统的话,应该自己花多点时间在内政上,让建成有机会去建立更多的军功。实际上建成的军事能力虽然不如世民这种战神级的人物,但也不可小觑,进军长安时他一直和世民分掌兵权;后来平定刘黑闼之战时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实在不行,还可以派李靖这样的大将前去辅助,打胜以后,功劳归李靖这种人,建成也可以增加不少威望。倘若2个军团平分了平定天下的主要战役的话,世民恐怕没可能大力培植势力,也不会因此生出野心。
一碗水端平:
建成、世民两人终于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表面来看李渊似乎更偏向建成,他遵从“立嫡以长”的古训,所以尽量压制世民的野心,处死刘文静以作警戒,封世民天下兵马大元帅、尚书令、天策上将等尊号以绝其进位太子之心。早在世民2次出兵西秦时便对其心生嫌隙,在其攻下洛阳后又暗中下令关中潼关等各处要塞关隘屯兵警戒,难怪世民会心生怨恨。但事实上如果他偏向建成正是一碗水端平的表现,世民要对付建成还不容易?只有加上李渊的力量才能保持两方平衡。李渊念着父子之情,不愿任何一方有损伤,才这么作。世民在后来头疼立太子之事时和李渊如出一辙,这才明白当年李渊的苦心:
他怔怔的又想了一忽儿,“这些日子里,我不住的回想当年的情景,才体谅到父皇的苦衷。他其实一直在回护着我,要不的话,只要他一早当机立断,褫夺我的兵权、王号,那时我还未能控制玄武门,除了束手待缚还能怎样?自然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但他深知,一旦我失了兵权、丢了王号,可就真成了任人宰割的砧上之肉。大哥或许不一定非要我的性命不可,但元吉向来恨我入骨,岂有不对我痛加折磨、乃至杀之而后快之理?他虽决不容我染指帝位,却还是想保全我的身家性命,才致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之害。唉,这就叫做报应不爽吗?当年我恨自己的父亲,如今就轮到我被自己的儿子所恨啊!”说到此处,又不觉泪如雨下。
可惜,李渊的努力终于因为杨文干事件而打破,2兄弟的争斗趋于白热化。李渊痛恨世民谋夺大位的大逆不道,又惜其才干不愿就此弃置不用,最终造成“玄武门之变”的恶果。每每想到“玄武门之变”我都会唏嘘不已,也会想倘若我在李渊这个位置又当如何呢?太子仁厚孝顺、有长者之风,世民勇猛无匹、旷世奇才,牺牲哪一个都舍不得,难那。
PS:思绪乱的很,无法整理成文,将就一下了。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各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地很鲜明深刻,真实感很强,让人忍不住认为当时的历史就是这样。不过我始终认为最后建成去害死冰儿,让世民唾手而得3件大礼太戏剧化,和作品的整体风格不符。如果后期的建成不是蠢的那么离谱(简直就遭人痛恨了),多下点功夫塑造他宽厚的一面,玄武门之变会成为一个更加经典的悲剧。
2004-6-25 18:32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kesin[/i]于2004-06-25, 18:21:35发表
PS:思绪乱的很,无法整理成文,将就一下了。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各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地很鲜明深刻,真实感很强,让人忍不住认为当时的历史就是这样。不过我始终认为最后建成去害死冰儿,让世民唾手而得3件大礼太戏剧化,和作品的整体风格不符。如果后期的建成不是蠢的那么离谱(简直就遭人痛恨了),多下点功夫塑造他宽厚的一面,玄武门之变会成为一个更加经典的悲剧。 [/quote]
同感,同感,建成刻画地实在太笨了。
从细微处都可以发现他的笨,李渊说做了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呀,这本来就是一个政治方面的常识性知识,可建成竟然愤愤不平,亏他还读了那么多史书呢。
2004-6-25 18:36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kesin[/i]于2004-06-25, 18:21:35发表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quote]
比起享受人生来,世民可差得远了,做了一辈子劳动模范。
其实一定程度的享受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
2004-6-25 18:39
kesin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5, 18:32:31发表
同感,同感,建成刻画地实在太笨了。
从细微处都可以发现他的笨,李渊说做了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呀,这本来就是一个政治方面的常识性知识,可建成竟然愤愤不平,亏他还读了那么多史书呢。 [/quote]
坠入爱河中的人偶尔说一下蠢话还是可以原谅的,那时候的人脑袋缺根筋。但是作出杀妻这样的恶行实在不能容忍。
2004-6-25 18:43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kesin[/i]于2004-06-25, 18:39:04发表
坠入爱河中的人偶尔说一下蠢话还是可以原谅的,那时候的人脑袋缺根筋。但是作出杀妻这样的恶行实在不能容忍。 [/quote]
说蠢话可以原谅,可是蠢念头不该有,他心里可是认为皇帝能随心所欲的哟。
kesin,你觉得建成如果不死,燕儿一直在他身边,他会一直爱燕儿吗?我认为不一定。
2004-6-25 18:45
kesin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5, 18:36:59发表
比起享受人生来,世民可差得远了,做了一辈子劳动模范。
其实一定程度的享受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 [/quote]
历史上的世民应该还算享受了人生的,他说生平最爱的有3样东西:良弓、骏马、美女,而且在贞观后期也不像开始那样虚心纳谏了。连年用兵征高丽,又营建宫室,苛重赋役什么的。
2004-6-25 18:51
kesin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5, 18:43:11发表
说蠢话可以原谅,可是蠢念头不该有,他心里可是认为皇帝能随心所欲的哟。
kesin,你觉得建成如果不死,燕儿一直在他身边,他会一直爱燕儿吗?我认为不一定。 [/quote]
如果没什么其他诱惑的话,应该是一直爱的。
你说不一定,那是在什么情况下?
2004-6-25 18:59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kesin[/i]于2004-06-25, 18:51:49发表
如果没什么其他诱惑的话,应该是一直爱的。
你说不一定,那是在什么情况下? [/quote]
nono说建成是爱情至上主义者,但我还是有疑惑。
象建成那样一段时间疯狂的爱着自己喜欢的人是很常有的事,未必会长久。
你说“如果没有诱惑的话”已经是预设了一个不可能的前提。
我觉得在常规情况下,建成就不一定能永久地爱着燕儿,而且这个不一定的可能性还比较大,不过建成早早完蛋了,这种猜测不可能得到证实。
2004-6-25 19:12
kesin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5, 18:59:38发表
nono说建成是爱情至上主义者,但我还是有疑惑。
象建成那样一段时间疯狂的爱着自己喜欢的人是很常有的事,未必会长久。
你说“如果没有诱惑的话”已经是预设了一个不可能的前提。
我觉得在常规情况下,建成就不一定能永久地爱着燕儿,而且这个不一定的可能性还比较大,不过建成早早完蛋了,这种猜测不可能得到证实。 [/quote]
我不认为建成是个爱情至上者,如果是那怎么解释他开始为什么不去追求燕儿?如果不是冰儿提起,他早就把燕儿抛诸脑后了。畏首畏尾哪象一个轰轰烈烈的爱情至上者?
我也有些担心他只是三分钟热度,所以加上无其他诱惑的限制
2004-6-25 19:17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kesin[/i]于2004-06-25, 19:12:45发表
我不认为建成是个爱情至上者,如果是那怎么解释他开始为什么不去追求燕儿?如果不是冰儿提起,他早就把燕儿抛诸脑后了。畏首畏尾哪象一个轰轰烈烈的爱情至上者?
我也有些担心他只是三分钟热度,所以加上无其他诱惑的限制 [/quote]
哈哈,看来我们对建成的看法很相似哟,握手握手。
kesin接下来打算写谁?
2004-6-25 19:29
kesin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5, 19:17:04发表
哈哈,看来我们对建成的看法很相似哟,握手握手。
kesin接下来打算写谁? [/quote]
好像已经被你写光了,我也不知道,等着你们的建议。或者我也来写写世民,不像你这样写他性格的各个方面,而是从情节的发展看他的性格变化的轨迹。
2004-6-25 19:32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kesin[/i]于2004-06-25, 19:29:29发表
好像已经被你写光了,我也不知道,等着你们的建议。或者我也来写写世民,不像你这样写他性格的各个方面,而是从情节的发展看他的性格变化的轨迹。 [/quote]
好呀,期待,我最早也打算写世民的性格变化的轨迹,可惜难度太高,写起来太长,就放弃了。现在kesin愿写,求之不得呀。
2004-6-29 16:08
happytime
kesin,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了,一点都不自觉耶,我来催稿了。
那个nono要闭关修炼到何时呀,小心走火入魔哟,呵呵。
2004-6-30 00:58
金刚捣锤
也就是暂时离开几天,什么闭关修炼.
现代人当真能闭关吗?
2004-6-30 08:07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30, 0:58:26发表
也就是暂时离开几天,什么闭关修炼.
现代人当真能闭关吗? [/quote]
是nono自己说的要“闭关修炼”,大概是在静心读书吧,看他出关后,练成了什么“神奇武功”。
2004-6-30 08:54
kesin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29, 16:08:38发表
kesin,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了,一点都不自觉耶,我来催稿了。
那个nono要闭关修炼到何时呀,小心走火入魔哟,呵呵。 [/quote]
这2天忙着赶任务,搬寝室,探视病人,还要帮忙组织人间五十年版的成语比赛,没时间写文阿。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