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现代文艺 » 两个感冒人,一起逛书城


2009-2-17 15:48 水镜门生
两个感冒人,一起逛书城

  大哥又从澳洲归来。这次比较惊险,他年前买好机票,才发现护照过期了,于是只好在澳洲过完年再回来。据说补办护照的过程好似当年汉寿亭侯过五关斩六将,只是不便把冷艳锯往使馆大人的脖子上挥去,只能学满大人们以待上宾的礼仪,才能颤巍巍接过通行证,喜滋滋飞回上海来。

  他回来前写一篇博客,大声宣布:“我沈老大又回来啦!”。不料口气大过力气,身体拗不过体温计,澳洲四十五度高温,上海这两天骤降二十度,最低温度只有五度,好似从火炉回到冰窟,感冒那是在所难免。

  这感冒有个好听的前缀,叫“流行性感冒”,这流行自然不是徒有虚名,感冒为了要显示一番它的流行指数,特意又投奔我而来,于是我也感冒。

  当然,感冒对我而言已是家常便饭,以前写过一篇《病和药》,言之甚详,此篇就暂且略过,好汉莫提当年勇,武松不惧病大虫。

  既然感冒,一切相关事宜只好推迟,本拟周日文庙书市外加福州路一日游,因为感冒,缩水成周一福州路半日游。

  约好是一点在书城门口碰头,外滩挖得跟黄泥塘一样,我浦东过去,一个小时到了延安东路外滩,正紧赶慢赶往书城走,大哥的追魂夺命短信来了,我以为他催我,结果工工整整用拼音写着:Wan 20 fen zhong dao。于是我放慢脚步,欣赏福州路沿途风景——虽然福州路我已经熟到闭着眼睛可以从外滩走到人民广场了。

  书城其实只是方便接头,顺带避寒,一楼畅销书柜台站着翻了几本,大多属于不想看也不会买的。等了十来分钟,大哥顶着他标志性的帽子进来了,我躲在一旁柱子边上,他没第一眼看到我,于是只好挥手,两个人终于顺利完成光荣而艰巨的“书城接头”任务。

  两个人上了二楼,转进历史区,在过道看到黄山书社的二十四史卖对折,嗯,对折是两万,当然只好看看而已。书城是许久不去了,摆放的格局变化了,不过幸好历史区翻来覆去就是那些人那些书,民国学人著作都赶着重印,反正过了版权保护嘛。边看边聊,兜了一圈,并无中意的,何况书城不办卡不打折,办了卡折扣也太低,向来是在书城看了书名,上别的地方买去,于是下楼出门。

  第二站去了福建中路上的上海旧书店,这爿店店面甚小,好东西倒还是有一点的,不过价钱就不只是高一点点了,旧书年纪越大,价钱越贵,倒是很有国学大师风范,越老越走俏。看到上海古籍的二十五史系列里的大十六开的《南史北史》合刊本,四部丛刊里的《资治通鉴》,当年他们清仓特卖的时候已经买过了,故而只是拿下来瞧一瞧价钱,意料之中比当年买的贵,心中安慰,放回架上。大哥买了两张《旧书报》,三块钱,几年前是一块一张吧,上海古籍出版社门市部当年还可以白拿的,现在那边居然周六周日两天都锁了不开张,很有点逆潮流而动的味道。不过想想马来西亚都作三休四了,也就释然。

  过马路,先在商务印书馆门市部打打样。梁启超、吕思勉、钱穆都摆在醒目位置,重印过了,内容没变,书价基本都略有涨幅。看到一本研究汉语颜色词的语言学专著,只是那书倒是黑白胶印的,可能考虑到铜版纸彩印也未必有销路,故而也就一切从简,向国宝看齐。

  拐到隔壁古籍书店,先上楼,从上往下逛。三楼的书画自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摸一摸的心思都没有存。其余两楼的古籍,没有实体书的,也大都收了电子版,拿下来翻一翻就好。见了些白棉纸套色翻印的匣装古籍,颇有些假古董的神韵,配了紫檀木黄梨木的仿古书架在家里头摆着,是很可以充一下国学家的,只是我们都并非国学家,也就作罢。期间聊到王云五在台湾出的古籍今注今译丛书,说起里头有许慎的《说文解字》,大哥说那注是可以注的,段玉裁注得,别人注不得么?只是那译便有些难,许慎当年也并未全盘理清,某字若某字,某字意某某,或者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然而那书毕竟是出了,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又去山西南路,有家上海对外进出口图书公司的门市部,卖当期过期的外文期刊杂志报纸,《Time》、《Business Week》、《National Geographic》之类,价钱还算公道,另外有些英文日文的小说,也可翻一翻。抬头看到一册黑水城的文献,精装,我说,应该买不起吧,大哥说,那简直是一定的。于是连伸手拿下来翻一翻都省却了。

  当年高三,我们常常到福州路淘书,那一年上海图书公司三楼玩“五折起,每过十天降一折,降到一折为止”的促销游戏,书背后都打上日期,好像面包房的面包一样,过了五点打八折,过了八点简直白送了。这个诱惑对当年的穷学生而言自然不可抗拒,于是算准了日子去,不过有时候二三折最好就出手了,不然等一折到,那书都给人抢去了,还是先下手为强的好。

  现在那边三楼还是照样打折卖旧书,只是不玩这个游戏了,改为明码标价,直接把打好的价钱贴上去,淘书的乐趣未免减少了些。幸而好书还是有不少,大哥终于出手了,买了百来块的书,楼上人少一些,地方大一些,聊的就多一些,只是聊着聊着,忽然卡壳,有些人名书名在嘴边转啊转的,就是说不出来,看来这记忆力是不行了,要小心了。问起大哥在澳洲的学业,他说出了些状况,最后一年的奖学金没了,如果要拿学位,那么要补缴几万澳元,他决定学习陈寅恪,不拿学位,回国考复旦的研究生。既然不拿学位,那么毕业论文也不必写了,倒是一下子轻松了不少。两人说到不久前看的一篇采访王以铸的文章,里头提到他有在家念书,什么事都不必干的七八年时光,皆是羡慕不已。

  最后一站是文化商厦二楼,新春特卖,卖的除了书,还有文化周边产品。大哥眼尖,找到一个卖扑克的架子,那上头居然有太祖专题的扑克牌系列,一字排开,十分壮观,红太阳红扑克,还有外国领导人系列,两人不禁兴起,比划起你出一张赫鲁晓夫,我出一张斯大林,你出一张金日成,我出一张胡志明,当然天大地大,毛主席最大,大王上赫然是主席尊荣。问了价钱,要十块钱一副,大哥最终还是只买了一副,八十分是打不成了,只好拿来算算二十四点。

  其他的收获也是有的,大哥是学古文字和音韵学的,自然是盯着专业书买,还给他母亲买了王安忆的小说,我娘不爱看这个,喜欢看电视,我总不好抱个新电视回家,家里已经有两个了,于是作罢。我拿了上下一套保罗约翰逊的《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此公最有名的书,自然是《知识分子》,很有英伦版《壹周刊》风范的一本学人八卦书,颇可增广见闻,见识见识诸多大师的另一面,惜乎大陆版删去了整章关于马教教主的内容,幸而仰赖网络神力,得见台版一睹全貌。大哥出手依然豪阔,又是近一百的书入手。

  我曾写《我的生煎情结》一文,为大哥所见,深有同感。于是约定他日归国之时,便请我吃生煎。这承诺自然不难兑现,吃的是广东路的蔡记,个头不大,然而味道颇佳,配以牛肉汤一碗,总还是能大块朵颐的。吃的时候聊到他在澳洲打工之事,已经由送报的报童升格至中餐馆的waiter了,他告诉我这活儿也不容易干,需要分清食客的要求,而那账单也要心算,非头脑手脚皆活络者莫办,可见这打工也是很难的,不止洗盘子那么简单。

  吃完坐地铁回家,人民广场地铁站宛若盘丝洞,一般初来咋到的不迷路该暗自庆幸。在地铁上终于想起来带着一张《胡适的声音》的CD要送给他,那是胡适在纪念“五四运动”会上的讲话,胡圣人一口徽州普通话,不看讲稿,倒是有点难懂。不过对他这个研究方言为专业的人来说,听听也是一种乐趣。两人在西藏南路站分别,他换四号线回大木桥路,我继续坐到浦东然后转公交回家。

  到家六点半了,想起路上聊起的关于“打酱油”,“俯卧撑”的趣闻,他身在海外不甚明白,我便讲解其中玄妙给他知道,不过口才不好,说来说去,总不如写文章来得便利。这文章有现成的,写过一篇《打酱油传奇》,于是发到网上与他看。

  想着要把这半天的经历记录下来,上网逛逛论坛,不觉已经深夜。今日起来,总算拉拉杂杂写完了,流水账一样的东西,也是一桩记录,通篇看了一遍,并无大错,若有些遗漏的,就等大哥见了这文再补充好了。期待下一次的相聚,据说是要在上海待到四月初再回去吧。

  

2009-2-17 15:49 沙发的王者
楼主的大哥,有没有楼主一样的重量呢

2009-2-17 15:56 右文
懷念逛福州路的日子,上海值得懷念的也只有書店了:sleep:

2009-2-17 16:05 水镜门生
[quote]原帖由 [i]沙发的王者[/i] 于 2009-2-17 15:49 发表
楼主的大哥,有没有楼主一样的重量呢 [/quote]
比我高10CM,比我轻20KG:titter:

所谓大哥,是高中同学,因为他年纪大,学问好,所以我们都尊称他大哥,非带头大哥也:lol:

2009-2-17 16:06 水镜门生
[quote]原帖由 [i]右文[/i] 于 2009-2-17 15:56 发表
懷念逛福州路的日子,上海值得懷念的也只有書店了:sleep: [/quote]
福州路,比福州还好玩:titter:

2009-2-17 16:43 沙发的王者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9-2-17 16:05 发表

比我高10CM,比我轻20KG:titter:

所谓大哥,是高中同学,因为他年纪大,学问好,所以我们都尊称他大哥,非带头大哥也:lol: [/quote]
那看来是个很可靠的帅哥了

2009-2-17 16:54 水镜门生
[quote]原帖由 [i]沙发的王者[/i] 于 2009-2-17 16:43 发表

那看来是个很可靠的帅哥了 [/quote]
要不要介绍给你妹妹:lol:

2009-2-17 17:05 鸡鸭鱼肉
感冒了也不放过追杀汝!
突然想起在上海的日子竟没去过任何书店。

2009-2-17 17:11 无事公
回复 #8 鸡鸭鱼肉 的帖子

楼上竟然是我老乡:funk:

[[i] 本帖最后由 无事公 于 2009-2-17 18:43 编辑 [/i]]

2009-2-17 18:36 水镜门生
上海的书店,是这个城市仅有的一些好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