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影音经典 » 明天去瞅瞅赤壁下


2009-1-8 17:15 首席屠宰官
明天去瞅瞅赤壁下

图个热闹,看看音响效果,看看大场面

下面转个影评
  
《赤壁·下》:喋血双雄的三国

作者:公元1874 来源:本站论坛

文/公元1874













上集在毁誉参半中卷走了3.12亿的票房,这部《赤壁》的终章,还未公映便已经早早的树立起各种阵营的观点。不管是抱定心思认为这是部破片烂片,还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吴宇森版的三国,总之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从戏院那爆满的观影人数来看,这必然又会掀起比上集更高的票房热潮。

我一直认为,《赤壁》是大制作中少有的作者型电影。这个名词何解?例如,《钢铁侠》谁导的?《全民超人》谁导的?《哈利波特》那么多集又是谁导的?如果不是整天烂熟在这些电影当中的极品影迷,谁又能说出个大概呢?

这就是因为,这些A级大制作的导演,都被投资方磨掉了自己的锐气。因为投资成本高,制片方不容许这些电影的走向偏锋,它需要中庸,用来最大限度的吸引影迷入场。偶尔的例外,不是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票房惨败,被人诟病,就是像《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一样,成为经典之作。就拿上面说过的《哈利波特》系列,《阿兹卡班的囚徒》为什么就被人记住导演阿方索·卡隆的名字了呢?因为这是整个系列里,最有作者型光芒闪耀的一集。

就算吴宇森在香港名气多大,他在好莱坞的几盘头菜,做得一样都是中庸至极。《终极标靶》、《断箭》与随大流的好莱坞B级动作片无异,翻拍自己的《新纵横四海》同样面临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直到《变脸》才真正磨出自己的气质。而徐克、林岭东甚至晚辈刘伟强在好莱坞的境地莫不是如此。在投资人的强制之下,导演不得不妥协掉自己的个人风格,交出电影最终的剪辑权利----好莱坞的A级制作,拥有电影最终剪辑权的导演屈指可数,甚至连拍出《黑鹰坠落》《角斗士》这样的大导雷德利·斯科特,都有被剥夺影片剪辑权的情况出现,以致于被20世纪FOX剪得支离破碎的《天国王朝》,只能在导演剪辑版DVD里得以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而《赤壁》,就是一部完全属于吴宇森自己的,作者型电影。这种电影的问题,就在于,他不会像磨掉陈可辛个人锐气的《投名状》那样,迎合绝大多数观众。喜欢和不喜欢的,肯定会各占一半。

不是所有的作者型电影一定会好,这要看导演是否能掌握这种类型的题材。大卫林奇或者贾樟柯都是出色的作者型导演,但他们的作品十几年如一日,你要他们拍二战或者拍黑帮片,恐怕立马露怯;但吴宇森不同,他对于大场面、大制作、古装题材、历史改编题材,都有经验。而在这些经验里,吴宇森开始添加自己的想法。

上一集《赤壁》,我认为是“英雄本色的三国”;而这一集,我认为是“喋血双雄的三国”。《赤壁·上》是一个充满着小马哥时代遗风的电影,里面的英雄豪杰,是惺惺相惜的,诸葛亮与周瑜相见,充满恭敬,带着一点点试探,更多的则是无须多言的默契;而《赤壁·下》,则是魏与蜀吴两方声势浩大的双雄对决,火烧赤壁连环战船,击破曹营万千大军,一言以蔽之---喋血!

《赤壁·上》里吴宇森的作者气息已经让很多人反感,他反复强调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一个英雄的日常作息,这些充满着真实味道的内容让一些观众觉得无法接受----为什么诸葛亮不是永远成熟睿智不露声色?为什么堂堂一个文人谋臣竟然会懂得给马儿接生?尽管历史里,诸葛亮直到27岁之前都隐居在襄阳郊外,周围住的都是农民,自己也亲自下田做农事;尽管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时才28岁,而且因为刘备的常识,从一个平民书生一跃而成枭雄心腹,作为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来说难免会意气风发,但这些都是观众不能接受或者不愿意接受的,因为我们脑海里对诸葛亮的形象定格于那个捋着胡子白发苍苍不食人间烟火的智者形象,而忘记了他原来也曾经是一个普通人,也曾经年轻过。

另一方面,吴宇森又想做出一定的虚构,来让整部电影变得更加好看。《赤壁》不是《大决战》,领导和统帅如果永远坐在帐篷里指点江山排兵布阵,那么整部戏怎么看?大场面难道看到的就是认不清的小兵们冲来冲去吗?很多人对第一集结尾处关羽张飞赵云周瑜统统下场作战而感到不满,但不这样拍,一直拍他们骑在马上眺望远方,或者所有武将都是骑着马儿走过去挥几下兵器,拍成真实的打仗一样,会好看吗?至少,对于所有武将都是一样的打斗方式,观众也会看麻木吧?

所以,在吴宇森的精心安排下,第一集最后的段落有了关羽的刀战,赵云的枪战,周瑜的剑术,还有张飞突出“莽”字个人特征的蛮力肉搏。如果真的想敷衍了事,其实大家都骑着战马走过去比划几下就可以了,但这样安排,观众可以欣赏到各种兵器的激战场面,对于一部娱乐至上的电影来说,又为何不可呢?

倒是,在《赤壁·下》里,吴宇森突然又变保守了。他自然还不会离谱到让纯粹的智者谋士诸葛亮也下场提着扇子作战的地步,但整场重点“赤壁之战”,拍得倒是中规中矩了许多。这里提到的“中规中矩”,指的是手法,而不是气势。

气势,是国产电影里,最恢宏雄伟的一次!

从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起东风,火烧连环直至捉放曹,《赤壁·下》整部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完全没有了上一集那种两头重,中间轻的感觉。前面1个小时的文戏逐渐铺垫,营造气势,完全都是为了最后长达一个小时的赤壁大战。

这场大战的养眼程度无须多提,它已经尽可能的还原了我们能够想像到的2000年前在湖北赤壁发生的那场举世瞩目的经典战役。从黄盖率领吴军火船进攻曹军连环战船开始,整场戏的节奏就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特别是进行到刘备孙权联军进攻曹军总大营,赵云翻身入城血战敌军的段落更是达到了高潮----那一刻我身边的观众都在惊呼,实在太帅了!整场战役有因有果,有前有后,有始有终,完全谈不上混乱,充分展示了吴宇森对于这种大型场面的调度能力,特别是能够让用眼睛收货的观众得到极大的身心逾越----我想在电影院里能看到这一个小时的赤壁之战,的确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剧情,但凡小时候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已经都很了解。吴宇森并没有折腾出太多的新玩意,除了让两位女性在片中穿插了一点镜头作为调剂之外,《赤壁·下》的故事整体还是朝着我们耳熟能详的那段历史进行着演义。有趣的一点是,蒋干盗书和草船借箭都完整的进行了再现,而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却被一笑带过----用周瑜的话来说,你被打得走都走不动了,怎么带兵打仗?

备受诟病的林志玲声音换上了配音,顺耳许多。而赵薇和佟大为的戏虽然傻了点,但吴宇森想表现的反战思想却在赵薇最后环视尸横遍野的战场时得到了体现。离谱的华容道情节在片中换了一种角度进行重构,很简单,因为曹操是当朝宰相,带天子之兵打仗,杀了他,就是谋反了。而历史上,灰头灰脸损兵折将回到许昌的曹操,的确也没有再进行过这么大规模的对蜀吴作战。其实,吴宇森如果想中规中矩一点,完全可以像大家都能想到的一样,直接让曹操逃走算了,但最后曹操面对蜀吴一干将臣尤其是周瑜的镜头,却让这种“喋血双雄”式的交锋得到了极致的体现。说到底,吴宇森的这部《赤壁》,有着他自己想要阐述的套路,他在不算太过荒唐的前提下,保留着自己对于三国,对于赤壁之战的理解。

其实《赤壁·下》,注定还会有许多人痛骂贬斥,吴宇森留了太多让人攻击和喷口水的地方,这些随着电影公映时日的增多还会越来越多的呈现。无论怎样,作为一个热爱历史,热爱三国,热爱三国中这么多英雄豪杰的观众,我即便过很长一段时间,即便再也记不得《赤壁》里的很多情节,很多对白,也会记住,吴宇森曾经带给我们那么风华正茂,少年才俊的诸葛亮;曾经带给我们不是既生瑜何生亮,而是瑜亮合作共同抗战的情与义;曾经带给我们万人之中,无人能近其身的战神赵云;更是曾经带给我们气势恢宏,赏心悦目的赤壁之战!

2009-1-8 17:21 本因坊秀策
别把电影当历史看,就会觉得还不错

非要用历史来挑刺,那样谁都不会看的舒服

2009-1-8 17:56 幻世え风
关键是造型实在是太囧了,很受不了

2009-1-8 18:02 首席屠宰官
[quote]原帖由 [i]幻世え风[/i] 于 2009-1-8 17:56 发表
关键是造型实在是太囧了,很受不了 [/quote]
我比较反感关羽,光摆pose

张飞倒是挺可爱的

2009-1-8 18:15 Z_Artemis
个人人为人物形象不如电视连续剧
下还没没看过,剧情不评.

2009-1-8 22:21 夏侯敦的妹妹
这电影 依稀记得 蒙蒙 甘兴 孙尚香点穴等情节

2009-1-9 01:03 ptcn
[quote]原帖由 [i]夏侯敦的妹妹[/i] 于 2009-1-8 22:21 发表
这电影 依稀记得 蒙蒙 甘兴 孙尚香点穴等情节 [/quote]


蒙蒙盘腿坐在同样盘腿坐的香香后面,双(单)掌拍击香香后心,一股烟气升起。。。。。。。

尾夏侯MM果然不虚此行。

2009-1-9 01:11 huangyunhao
这个片子实在是有点囧,撇开与历史的不相符 不看,场面做的还是不错的!但里面的情节,对白,大有囧处可挖啊!
不过作为一部休闲无事,打发时光的电影还是不错的。

2009-1-9 10:56 小乐乐
据说,据说啊,赤壁下,没有最雷,只有更雷。。。。。

2009-1-9 10:58 文以载道
话说我们不能要求每部作品都是经典~

2009-1-9 11:00 张建昭
求雨得雷,不亦悦乎:titter:

2009-1-9 11:27 村里我最帅
赤壁是我看到的中国人拍的最好的大片

2009-1-9 12:01 蜀中野人1986
感觉很平庸的一部片子,靠着三国的招牌吸引观众却把三国的那些事改得千疮百孔。凡是好的电影都应该有看点,或者感人至深,或者惊险刺激。
这部电影里找不到看点,剧情一般,画面一般......(省略若干)

2009-1-9 12:25 任复之
也就看看场面了,其他没什么,不过里面的装备貌似还比较符合历史

2009-1-9 12:48 贾图
[quote]原帖由 [i]村里我最帅[/i] 于 2009-1-9 11:27 发表
赤壁是我看到的中国人拍的最好的大片 [/quote]
同意。

不过吴宇森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强奸了历史。

2009-1-9 14:36 首席屠宰官
看完回来了,上集那个颇受争议的甘兴炸军营大门死掉了,应该是人家导演故意给改的名字而不是犯低级错误搞错了

下集的动作场面没上集好看,主要看点是火烧连环船,可惜全景给的少,感觉不是很壮观

2009-1-9 14:50 文以载道
[quote]原帖由 [i]首席屠宰官[/i] 于 2009-1-9 14:36 发表
看完回来了,上集那个颇受争议的甘兴炸军营大门死掉了,应该是人家导演故意给改的名字而不是犯低级错误搞错了

下集的动作场面没上集好看,主要看点是火烧连环船,可惜全景给的少,感觉不是很壮观 [/quote]
虽然对中国娱乐圈没啥好印象,但我相信导演应该还不会犯这么低级的失误

2009-1-9 23:13 贾图
[quote]原帖由 [i]首席屠宰官[/i] 于 2009-1-9 14:36 发表
看完回来了,上集那个颇受争议的甘兴炸军营大门死掉了,应该是人家导演故意给改的名字而不是犯低级错误搞错了

下集的动作场面没上集好看,主要看点是火烧连环船,可惜全景给的少,感觉不是很壮观 [/quote]
还有那个疑似夏侯渊的夏侯隽~

2009-1-9 23:21 中庸
想问的时,从给出的结尾看,是不是有GO ON 的可能?

2009-1-10 12:50 金大中
本片不怎么样,做为中国国产电影,票房虽高,但经典程度不够,乏味无聊.

2009-1-10 12:54 huangyunhao
[quote]原帖由 [i]首席屠宰官[/i] 于 2009-1-9 14:36 发表
看完回来了,上集那个颇受争议的甘兴炸军营大门死掉了,应该是人家导演故意给改的名字而不是犯低级错误搞错了

下集的动作场面没上集好看,主要看点是火烧连环船,可惜全景给的少,感觉不是很壮观 [/quote]


该片对我来说,看点主要也就剩下场面,画面了。如果这个不行了,那还能看什么?:doubt::wink:

2009-1-10 12:56 本因坊秀策
[quote]原帖由 [i]首席屠宰官[/i] 于 2009-1-9 14:36 发表
看完回来了,上集那个颇受争议的甘兴炸军营大门死掉了,应该是人家导演故意给改的名字而不是犯低级错误搞错了

下集的动作场面没上集好看,主要看点是火烧连环船,可惜全景给的少,感觉不是很壮观 [/quote]
早就猜到改名是为了要挂掉的,不然真当人家是文盲?

2009-1-10 15:28 Z_Artemis
[quote]原帖由 [i]本因坊秀策[/i] 于 2009-1-10 12:56 发表
早就猜到改名是为了要挂掉的,不然真当人家是文盲? [/quote]
记得那时BS剧组文盲的相当多啊哈哈:titter:

2009-1-10 15:38 首席屠宰官
[quote]原帖由 [i]Z_Artemis[/i] 于 2009-1-10 15:28 发表

记得那时BS剧组文盲的相当多啊哈哈:titter: [/quote]
翻出来看看都有谁啊

2009-1-10 15:39 我要上网
[quote]原帖由 [i]金大中[/i] 于 2009-1-10 12:50 发表
本片不怎么样,做为中国国产电影,票房虽高,但经典程度不够,乏味无聊. [/quote]
听你的口气你不是中国人?:ph34r:

2009-1-10 15:44 天宫公主
赤壁非要挂一个人,我觉得还不如让黄盖挂掉呢。毕竟市面上也流传着黄盖纵火烧船被张辽射杀的说法(演义中则是中箭落水)。甘兴。。。就是故意为之,也是一个很失败的选择。即便老百姓不拿剧组当文盲,感觉也是剧组拿老百姓当文盲了。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9-1-10 15:46 编辑 [/i]]

2009-1-10 15:47 金大中
[quote]原帖由 [i]我要上网[/i] 于 2009-1-10 15:39 发表

听你的口气你不是中国人?:ph34r: [/quote]
韩籍华人.:handshake:

2009-1-10 15:59 Z_Artemis
[quote]原帖由 [i]孔雀王[/i] 于 2008-3-21 11:59 发表
风马牛不相及的赵云成为《赤壁》的主角之一
黄盖大人连主配角都排不上
甘兴霸成了甘兴
…………
我突然有种拿热水瓶去塞吴宇森菊花的冲动~~ [/quote]
还有三红:titter: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7-16 14:32 发表
我觉得是大家高估剧组的智商了。

其实中国影视圈里的人都啥水平,不说大家也都明白。要说了解三国,那当年《三国演义》电视剧了解的如何?还不是照样让蜀军高举着“蜀”字大旗招摇?

如果非要说甘宁变甘兴 ... [/quote]
经典的东西翻出来留证~~:titter:

2009-1-10 16:03 huangyunhao
回复 #28 Z_Artemis 的帖子

冠子拖人下水了!哈~:titter:

2009-1-10 16:05 huangyunhao
回复 #27 金大中 的帖子

[quote]原帖由 [i]金大中[/i] 于 2009-1-10 15:47 发表

韩籍华人.:handshake: [/quote]


[color=black]原来如此!其实 我更看重这位朋友的[/color][color=red]华人[/color][color=black]身份。:handshake:欢迎![/color]

2009-1-10 16:09 首席屠宰官
[quote]原帖由 [i]金大中[/i] 于 2009-1-10 15:47 发表

韩籍华人.:handshake: [/quote]
是朝鲜族的吧

2009-1-10 16:57 金大中
[quote]原帖由 [i]首席屠宰官[/i] 于 2009-1-10 16:09 发表

是朝鲜族的吧 [/quote]
我跟孔子一个民族的.:handshake:

2009-1-10 17:06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大蜀国万岁

2009-1-10 17:12 huangyunhao
回复 #33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9-1-10 17:06 发表
大蜀国万岁 [/quote]


这个是《见龙卸甲》里的那句吧……
还有一句“大魏帝国万岁”……:ph34r:

[[i] 本帖最后由 huangyunhao 于 2009-1-10 17:14 编辑 [/i]]

2009-1-10 17:12 huangyunhao
回复 #33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quote]原帖由 [i]huangyunhao[/i] 于 2009-1-10 17:12 发表



这个是《见龙卸甲》里的那句吧……
还有一句“大魏帝国万岁”……:ph34r: [/quote]

不小心 弄错了,又发了一个……麻烦斑竹了:qgod+:Th

[[i] 本帖最后由 huangyunhao 于 2009-1-10 17:14 编辑 [/i]]

2009-1-10 21:46 逆玲珑
逃课看过了的人飘过:P

2009-1-11 01:14 首席屠宰官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9-1-10 15:44 发表
赤壁非要挂一个人,我觉得还不如让黄盖挂掉呢。毕竟市面上也流传着黄盖纵火烧船被张辽射杀的说法(演义中则是中箭落水)。甘兴。。。就是故意为之,也是一个很失败的选择。即便老百姓不拿剧组当文盲,感觉也是剧 ... [/quote]
电影里黄盖中箭落水了

不过后来又参加了最后决战

2009-1-11 01:30 天生→郭奉孝
甘兴。。。这名字听起来真怪,难道是关兴和甘宁的结合物?

2009-1-11 01:47 huangyunhao
回复 #38 天生→郭奉孝 的帖子

[quote]原帖由 [i]天生→郭奉孝[/i] 于 2009-1-11 01:30 发表
甘兴。。。这名字听起来真怪,难道是关兴和甘宁的结合物? [/quote]

呃。。。这个比较囧的。。。

不过也不是 关兴与甘宁 的结合物啦。在我看来,电影中的甘兴是以甘宁为原型的原创人物,配合剧情!

2009-1-11 01:52 天生→郭奉孝
回复 #39 huangyunhao 的帖子

不要告诉我丫是被沙摩柯弄死的:-_-:

2009-1-11 09:32 飞龙在世
我觉得草船借箭,和防火在一起,觉得一下子便渺小了

2009-1-11 10:35 银枪游侠儿
昨晚和室友去看了

气势上嘛,最大的遗憾在登陆之后,曹操的虎豹骑没有表现出来,几匹马象征滴冲出来又被火挡杀了

将军们打仗也不骑马,出现的马也都很瘦

现在导演找几匹像样的马就那么难吗

2009-1-11 10:37 银枪游侠儿
[quote]原帖由 [i]飞龙在世[/i] 于 2009-1-11 09:32 发表
我觉得草船借箭,和防火在一起,觉得一下子便渺小了 [/quote]

电影里面草船借箭最大的作用是和蒋干中计配合起来使用

促杀了蔡瑁张允

2009-1-11 10:41 银枪游侠儿
东风来之前诸葛亮那一羽扇挥得有点蝴蝶效应的幽默

2009-1-11 12:03 辽辽
回复 #16 首席屠宰官 的帖子

甘兴原来是世界上最早的掷弹兵···

2009-1-11 23:08 三国赤壁周郎
关羽尽是步行作战,而且杀得有些不可思议,他的赤兔马在吴导演看来毫无用处了

2009-1-11 23:36 文以载道
大蜀国万岁IMBA

大魏帝国万岁同样IMBA。。

2009-1-12 00:24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三国赤壁周郎[/i] 于 2009-1-11 23:08 发表
关羽尽是步行作战,而且杀得有些不可思议,他的赤兔马在吴导演看来毫无用处了 [/quote]
马战本来就是香港导演的软肋。

2009-1-12 12:40 火狐天下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9-1-10 15:44 发表
赤壁非要挂一个人,我觉得还不如让黄盖挂掉呢。毕竟市面上也流传着黄盖纵火烧船被张辽射杀的说法(演义中则是中箭落水)。甘兴。。。就是故意为之,也是一个很失败的选择。即便老百姓不拿剧组当文盲,感觉也是剧 ... [/quote]

还不如让太史慈去挂呢,死的时间也差不多,而且遗言也帅,罗贯中把他推迟到合肥去赚城门,倒不如再改回到赤壁去炸城门

2009-1-12 14:24 天宫公主
有道理!刘备手下有关、张、赵,周瑜手下就一个“甘兴”,感觉很不对称。应该把甘兴还原成甘宁,挂人就挂太史慈。

2009-1-12 14:42 火狐天下
还有曹操那边的夏侯隽、魏贲也大可以用夏侯恩、晏明甚至张南、焦触这些人来代替,反正是龙套

2009-1-12 14:51 梦幻军师
反正看着玩,就别乱想,当玩笑看其实很好

2009-1-12 15:22 白云苍狗
作为一个游戏玩家,我对《赤壁》一直有种偏颇的理解——
吴老MS致力想要拍一部“决战2+三国无双”的电影版,屏幕上的同志们人人都说着一口翻译成日语就会变得流畅无比的台词,淋漓尽致地在战场上发扬着集气和爆发的精神。唯一不幸的是,决战2的后现代主义华服被《无极》拿去给大将军当鲜花铠甲了,凯歌兄不厚道啊……:titter:

2009-1-12 20:45 益德张
这个版本的《赤壁2》很不错:lol:
[url]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EOE0CgmRbg/[/url]

2009-1-13 12:40 火狐天下
《赤壁》——处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寓言

转个帖子,看看外国人怎么看赤壁的

作者:安德鲁·萨尔瓦
原载:亚洲电影评论网站
编译:胤祥
2009年1月7日

《赤壁》大约不会与《教父》一样,在若干年之后发行第三集。根据一些资料,约翰吴(即吴宇森,以下通译为吴宇森——译注)计划中是一部单集影 片,因为主要目标市场中国大陆观众的观片习惯才分割成两集发行,另外吴将为北美观众制作一部四个小时长度的单集电影。对于历史战争影片,吴的处理更接近一 些这一电影类型的经典影片,如《勇敢的心》。但是这样一部角色众多的外语电影,取得北美观众的认可或许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本人跟一些中国朋友谈到过这部电影。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中国文学的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三国演义》正是以古老的汉王朝末年的国内战争为背景 的,而这部小说在中文世界是作为常识存在的,他们对影片中的人物非常了解,包括这些人物通常都有的两个名字,以及他们在接近一百年的战争中的主要故事和非 常复杂的亲属关系。我的一些中国学生告诉我,他们成长的年代,不仅有关于这次战争的电视剧,广播剧,更重要的是电子游戏,他们可以说出《三国演义》主要人 物的姓名是因为他们曾经玩过以此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游戏,以及以这些人物为角色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ARPG),他们认为吴宇森的电影在动作场面的设计上非 常接近于ARPG游戏。有一位学生还提到,岩代太郎的作曲风格也非常接近日本生产的电子游戏的背景音乐。

一些中国朋友表示,吴宇森在《赤壁》中对《三国演义》中的剧情进行了很大改动,他们不能接受这种改动。我本人非常好奇,为此咨询了中国文学专家 约翰内斯·金教授。他给我的解释是在中文世界之中,《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小说,但是它实际上被认为是历史本身,汉朝末年战争的历史只有少数学者比较了 解,而一位中国大陆来的访问学者告诉我,由于一部非常重要的长达80集的电视剧曾经在中文世界非常流行,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对人物定型化的想象,吴的电影在 中国大陆被批评的很大原因是来自于此。

我发现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在我看来,《赤壁》作为一部历史片、战争片,它首要的任务是讲述一个可以令人信服的故事,尽量简化故事情节,把主 要的时间留给动作场面。而据我的了解,中国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对“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的讨论上。一种相当主流的观点认为,吴歪曲了历 史,而我发现被这些观众作为参照的历史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讲述的历史,而并非汉王朝末年国内战争的史实;而人物形象则是来自那部同名长篇电视剧的某种 “规定”。我在互联网上观看了那部电视剧其中有关赤壁会战的段落,我必须说非常冗长乏味,镜头单调,表演生硬,节奏缓慢,但金教授告诉我这部电视剧是由中 国大陆唯一的政府电视台拍摄的,并且严格按照小说进行拍摄,包括人物对白大多使用小说原文。我观察到的一个事实则是,在这部电视剧播映的年代(1995 年),好莱坞影片刚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中国观众当然并未建立一种基于商业影片的影像文化和观看方式。而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化进程这些年,中国观众逐渐在电 影带来的全球想象之中确立了自己的观看方式。而这种观看方式包括对动作场面的要求和对影片商业性的追求。

而《赤壁》带来的这种反差实在是太有趣了。张艺谋开启了中国大陆A级商业片,而此后的一系列影片在中国观众那里非常失败——我指的是评论,于此 对照的则是票房的丰收。在《赤壁》之前,中国大陆A级商业片被指责为情节荒诞,逻辑混乱以及除了特效没有可取之处。而《赤壁》引起的愤怒则在于对“历史 ”的歪曲。我认为这牵涉到中国资本主义化进程中形成的新中产阶级趣味。在中国,电影票价相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太过昂贵,首轮影片基本只有大城市里的较高收入 人群原意或者能够观看,而这些人通常将电影消费作为自己身份的象征之一。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新中产阶级是网络评论的主体,而作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互联网讨论 和交际之中,电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他们容易在互联网中形成一种共识,这种共识来自一些观看了首轮,尤其是首轮前几天的人们的评论。于是决定这些电影 命运的就是这么一些人。而这些人通常采用讽刺或者批评的态度,他们的朋友,互联网上的或者交际中的,为了能够与他们进行对话而去观看这些电影,因为他们先 在地看过影评,容易被影评意见左右,于是这种话语结构便形成了。

我感兴趣的是中国新中产阶级为什么形成这样的一种观点。在刚才分析的话语结构中,那些首轮观众通常会是电影爱好者。他们观看过大量的电影,通过 互联网下载或者DVD——我不得不承认中国知识产权的现状令人担心,盗版DVD和盗版的下载对电影票房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另一方面,这种现状却培养了一 批观众,我现在还没有把握说是进入中国的好莱坞电影的作用更大还是这些力量的作用更大。而对于新中产阶级们来说,他们更加在意的是表达自己的高明观点。对 张艺谋或者陈凯歌(我听说陈凯歌的上一部影片遭到新中产阶级们一致的嘲笑和声讨),对吴也是一样。

在我看来,《赤壁》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是处于汉王朝末年内战中的中国,三个军事政权之间的一次战役,地点在长江流域的赤壁。梳理一下情节,我发 现其间的某些逻辑我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政府军一方(片中他们的军服是黑色的)的首相曹,他实际上是政府的独裁者,国家元首——汉朝的皇帝被迫同意他发动战 争,而他通过某种渠道告诉敌人说他发动这场战争是因为对一个女人的欲望。金教授告诉我小说中的情节并不是这样。这应当是吴为了北美市场做出的调整,用一个 特洛伊的故事作为一个情节方式。而在反政府武装方面的两个军政权,其中孙一方似乎是当地的世袭领主,他们与政府的关系十分紧张。孙一方的将领周则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角色,他劝说犹豫之中的孙与另一个军政权(或者说是流亡政府)进行联合。流亡政府的首领刘派出他的重要智囊诸葛去孙一方工作。在战争中,周作为联 军最高统帅,使用了非常精明的战略,尤其在情报战方面大大胜过了曹的政府军,其中孙的夫人,或者说是海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利用曹的欲望拖延了时间, 在风向转变的时候,军事力量远远处于劣势的联军获得了优势,利用大量的燃烧武器取得了胜利。我非常困惑的是当联军围困曹的时候(赤壁第二部的结尾)周放走 了曹,并声称两方都失败了。一个明确的意义是战争片常见的价值评判,即战争是不人道的,周说这句话的时候,事实上联军取得了对政府军的胜利,但他似乎是悲 伤于这场战争中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个价值评判我暂且搁置。我认为这部影片的第一男主角是周,因为吴始终在强调他的完美,包括战略,情报工作和个 人的战斗技能。而周的形象始终是一个艺术家的形象,他的音乐修养非常高,并且擅长舞蹈,这是某种知识分子的表达。而刘一方的智囊诸葛,则声称自己是一个农 民——虽然他看上去更加是一个知识分子。吴在影片中给予的一些镜头说明他实际上是把诸葛放在与周对等的位置上,但在我看来,他更认可的是周。

这就带出了吴在这部电影中的某些政治潜意识。首先,他认为联军一方是正义的,孙则声称政府军的行为是侵略。其次,他将曹,政府首相,描述成一个 患有疾病的人,并将他的性欲置于权力欲望之上——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而将孙描述成一个患有一定程度忧郁症的君主,却将周描述成治疗者,并 将周和诸葛的知识分子形象作为充分的正面人物进行塑造,实际上表示了他的认同。第三,吴在影片的最后表明曹声称为了周的夫人而发动战争是一个烟幕弹,他真 正的目的是统一,但他同时并未赋予曹正面的价值评判。这不禁让我产生一些联想。当我再次观察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发现如果站在周的立场上看,这是他们作为一 个政权被入侵,而和一个流亡政府联合而抵抗侵略的战争,而联军的成立是出于被迫,在战后一定会分裂(实际上他们也分裂了,在小说中,周死于诸葛的三次羞 辱,而刘虽然与孙的妹妹结婚,但因为刘的一名高级将领死于孙的一次军事行动,另一名高级将领死于与孙有关的暗杀之中,刘发动了报复性的战争,而周的继任者 最终战胜了刘,刘也在不久之后病故)而相互敌对。我联想到的是二战之中中国的情况,当共产党政府作为流亡政府与国民党政府联合的时候,他们面对的是日中战 争中处于巨大优势一方的日本军队。当然在日中战争之后,中国也陷入了内战。如此,诸葛的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形象可能是毛的某种隐喻,那么吴给予诸葛充分的正 面评价就丝毫不奇怪了。那么同样给予作为蒋一方象征的孙一方的君主和将领正面评价,并实际上将周作为影片第一主角来进行表述,是否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一种新 的价值判断?吴的香港背景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

在弗雷德里克·詹明信的意义上讨论第三世界的文本,任何故事都可以作为一种民族寓言来进行解读。而吴事实上有某种程度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这与 A级影片的市场导向是紧密联系的。而近年来北京试图建立的关于“全球华人”的叙述,加上一批电影和电视剧文本试图消弭意识形态差距的事实,也充分说明吴的 这种可能的表达是逻辑的。如果把《赤壁》作为中日战争的隐喻的话,《赤壁》对《三国演义》的改写正说明一种意识形态的转变。根据金教授的观点,《三国演 义》之中,以刘一方为“正义”,这是一种微妙的感情投射,并且非常有趣的是,刘的“正义”并非来自刘,而是来自诸葛。诸葛事实上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 (Hero——根据叙述学译作主角,译注),而诸葛和毛之间的某种联系则进一步让这种“正义”变得微妙起来。我的一名中国学生告诉我,在电视剧《三国演 义》中扮演诸葛的著名男演员在后来扮演了另一部电视剧《长征》中的毛,并且这是中国首次启用明星而非特型演员扮演毛。这个八卦(Gossip——原文)似 乎也说明了诸葛和毛之间的某种联系。而周在《三国演义》之中是一个妒忌心非常强的人物,他曾经在联军中数次陷害诸葛,这看上去更像蒋的作为,在《赤壁》之 中,周成为了一个正面形象。这种微妙的修订,或者改写,更进一步昭示了上文提到的意识形态表述的变化。

至于中国新中产阶级对这部影片的批评,我并不认为他们是在抗拒这种新的意识形态表达。他们批评的依据是某种想象,这种想象应该来自于他们对今天 中国现实的某种不满,所以他们将那个前资本主义的中国作为某种被神圣化的乡愁进行崇拜,《赤壁》一定比《三国演义》电视剧更好,但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问 题是不管《三国演义》电视剧好不好,而是此前那个时代正可以用《三国演义》作为象征,他们怀念和崇拜那部粗糙的电视剧,正是怀念此前的生活方式,以此表达 对现实的不满。一个可供参照的是俄罗斯的一些电影的表述和接受,“不怀念苏联是没有良知,想回到苏联的是傻瓜”,俄罗斯人这样说,这种表达对中国人同样使 用。

所以我丝毫不奇怪这种背景下,一个故事因对另一个故事进行改写而引起的争论,有趣的是这种争论的方式——观众将原来那个故事视为历史。当然原来 的那个故事已经成为历史,而今天的观众似乎不仅仅需要一个更好看的故事。但吴创造的票房似乎有说明了另外一件事实,这种新的意识形态表述正在逐渐成为一种 可以接受,并被共同分享的共识。当此前的常识被以另一种视角的讲述的时候,中国的观众似乎也在发生变化。当然其间逐渐成形的还是处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中 产阶级,以及处于这个时代的中国自我的定位和表述。《赤壁》大约不会像《色戒》那样引起巨大的争论,因为《色戒》的意识形态表达更直接,《赤壁》充其量是 一种政治潜意识,但我认为《赤壁》是一个更好的例子。

2009-1-13 15:55 [3]Alonely
看来老外虽然了解一些三国历史,但也只是皮毛,居然认为吴宇森比罗贯中更懂历史,说实话,我觉得央视版《三国演义》非常经典,虽然有小纰漏,但瑕不掩瑜

2009-1-13 15:56 [3]Alonely
[quote]原帖由 [i]金大中[/i] 于 2009-1-10 16:57 发表

我跟孔子一个民族的.:handshake: [/quote]
孔子是韩国人?:titter:

2009-1-13 16:58 首席屠宰官
吴宇森的电影一贯是女人可有可无的

非常奇怪的是最应该让女人走开的历史战争剧却大大增加了两个女人的戏份

出力不讨好

如果上下集合并,把女人戏全部剪掉,片子会好很多

2009-1-13 17:31 中庸
[quote]原帖由 [i][3]Alonely[/i] 于 2009-1-13 15:55 发表
看来老外虽然了解一些三国历史,但也只是皮毛,居然认为吴宇森比罗贯中更懂历史,说实话,我觉得央视版《三国演义》非常经典,虽然有小纰漏,但瑕不掩瑜 [/quote]
我觉得上面那个老外还是比较了解的,只是把其中的意思曲解了。而且分析出来的心态还有有些儿道理的。

2009-1-13 18:59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 [i]火狐天下[/i] 于 2009-1-13 12:40 发表
转个帖子,看看外国人怎么看赤壁的

作者:安德鲁·萨尔瓦
原载:亚洲电影评论网站
编译:胤祥
2009年1月7日

《赤壁》大约不会与《教父》一样,在若干年之后发行第三集。根据一些资料,约翰吴(即吴宇森 ... [/quote]


在没看到原文之前可以直接认为是国人的伪作。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明天去瞅瞅赤壁下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