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6-5 10:27
小月刀锋
有人说,金庸笔下,人物只有两种结局:死亡或归隐。
古龙的笔下呢?有多少磨难,有多少寂寞,结局却是那样温暖,那样美丽。
我例举几个:
1,《天涯。明月。刀》
“她的心开始跳,她始起头腕看见一张苍白的腿。她的心又几乎立刻要停止跳动,她已久不再奢望日己这一生中还有幸福。可是现在幸福已忽然出现在她眼前。
他们就这样互相默默地凝视着,很久都没有开口,幸福就像最鲜花般在他们的凝视中开放。
此时此刻,世上还有什么言语能表达出他们的幸福和快乐?
这时明月升起。
明月何处有?
只要你的心还未死,明月就在你的心里. ”
2,最喜欢的两个结尾——“来过,活过,爱过”和“希望永在人间”。
忽然理解为什么有人看过古龙的小说会打消自杀的念头。
所以说古龙小说的结尾确实非常好,比金庸确实强
2004-6-5 11:42
凝雪幻
那个什么鹦鹉的那个。。。那主角一开始就差几十天要死,到结尾的时候日子越来越近,他也没有治好,可照样开心不误~~
2004-6-5 11:44
思念思想
[quote]原帖由[i]凝雪幻[/i]于2004-06-05, 11:42:58发表
那个什么鹦鹉的那个。。。那主角一开始就差几十天要死,到结尾的时候日子越来越近,他也没有治好,可照样开心不误~~ [/quote]
惊魂六记之<血鹦鹉>.
2004-6-5 11:53
god_wolf
两种不同风格,不好比.
好在我都喜欢.
2004-6-5 13:48
小月刀锋
《血鹦鹉》这部不错!
结尾是这样的,有点悲凉的感觉:
他(王风)再次举起脚步,血奴举步正想追上去,却已被铁恨拉住了她的手。她没有挣扎,眼泪又流下。铁恨的眼中也好像有泪光。王风的眼中呢?谁都看不到他的眼,他的脸。这一次他再没有回头。
风在吹,吹起了漫天烟雾,王风消失在凤中,烟中,雾中。
王风的生命岂非就正如风中的落叶般无可奈何?天下间岂非多的是这种无可奈何的悲
哀!
2004-6-5 13:57
冷冰冰
金庸先生的小说结尾读后感=嗯....理所当然地
古龙先生的小说结尾读后感=噢....恍然大悟地
2004-6-5 17:45
吕布貂蝉
小时候感觉 秋官 演的那个香帅传奇真是强啊 ~~
现在下载了 看不下去~汗~~
2004-6-6 14:38
i smile 1111
"希望永在人间"也是偶最喜欢的古龙的结尾.握个手先
金庸结尾平淡且相似,无论是笑傲里的猴子还是倚天里的画眉笔都似乎在劝你回到作品中,或者说是一种加强,在读者心中强留住作品的感觉
古龙的结尾总是饱含着感情,很直白地说出他写此文的目的,使你超乎于小说本身,忘却小说的人物和离奇的情节,认真的思考人生.
2004-6-22 20:56
祁门红茶
[quote]原帖由[i]冷冰冰[/i]于2004-06-05, 13:57:27发表
金庸先生的小说结尾读后感=嗯....理所当然地
古龙先生的小说结尾读后感=噢....恍然大悟地 [/quote]
这个评价真是精妙啊。
2004-6-22 23:45
随风而逝
古龙追求灿烂,金庸崇尚平和~
2004-6-23 03:25
青钢剑
2个人生活际遇不同,造成了心境不同,而后影响了各自的风格
一个求美,一个求实。
喜欢金庸的文章,因为艺术
喜欢古龙的小说,因为真实
2004-6-23 10:17
冷冰冰
[quote]原帖由[i]祁门红茶[/i]于2004-06-22, 20:56:22发表
[quote]原帖由[i]冷冰冰[/i]于2004-06-05, 13:57:27发表
金庸先生的小说结尾读后感=嗯....理所当然地
古龙先生的小说结尾读后感=噢....恍然大悟地 [/quote]
这个评价真是精妙啊。 [/quote]
实话实说嘛
2004-6-23 10:17
冷冰冰
[quote]原帖由[i]青钢剑[/i]于2004-06-23, 3:25:37发表
2个人生活际遇不同,造成了心境不同,而后影响了各自的风格
一个求美,一个求实。
喜欢金庸的文章,因为艺术
喜欢古龙的小说,因为真实 [/quote]
2004-6-23 14:47
金刚捣锤
古龙是个浪漫主义者,也不见得真实.金庸创作小说是为了明报,也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2004-6-23 16:52
那一剑的风情
古龙的小说结尾出人意料,而金膺的是情理当中
若单论结尾。古龙显然偌胜一筹
但金膺文章大气磅礴,古龙新奇诡异,没有金膺符合大众
这就是为什么古龙排名在金膺之下了
2004-6-23 22:08
青钢剑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23, 14:47:39发表
古龙是个浪漫主义者,也不见得真实.金庸创作小说是为了明报,也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quote]
事情不是绝对的嘛,从当时的角度看,会是如此。
但现在是从欣赏的角度讲,看大处吧!!!
2004-6-23 22:34
姜维姜伯约
金庸的小说的确是为了明报,否则不会应读者要求把神雕续上了
2004-6-24 21:29
q42474112
所以说古龙小说的结尾确实非常好,比金庸确实强
=================================
只能说某些古龙作品的结尾比金庸要强
2004-6-26 21:43
小月刀锋
[quote]原帖由[i]q42474112[/i]于2004-06-24, 21:29:13发表
所以说古龙小说的结尾确实非常好,比金庸确实强
=================================
只能说某些古龙作品的结尾比金庸要强 [/quote]
古龙早期的作品,某些确不如金庸.
但是中后期的作品,确实和其他作家的作品不在同一个境界,高出不胜寒......
2004-6-26 21:48
姜维
古龙像酒,金庸像茶~
2004-6-27 00:30
q42474112
古龙早期的作品,某些确不如金庸.
但是中后期的作品,确实和其他作家的作品不在同一个境界,高出不胜寒......
==================================
看起来那些半截子的烂尾工程也比别人强得多啦 :(不要拍我)
qgod+
2004-6-27 19:22
冷冰冰
欣赏角度不同而已
2004-7-9 15:14
轩辕一光
我更喜欢金庸
2004-7-10 08:18
Cloud
谁说金的小说结局不是归隐就是死亡啊,像笑傲和天龙8部的结尾不能算是归隐吧,还有侠客行。
古龙小说中结局最烂的我觉的就是名剑风流了,太仓促了,名剑风流本来也算是一本不错的书,但就是结尾太烂了,还有很多是没有结局的,比如说白玉老虎,不过大都是完美的
2006-9-7 23:58
Z_Artemis
古龙行文像写散文多过写小说,这与他本人狂放不羁,随心所欲的性格有关。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古龙的小说结尾感染力大过金庸小说。小说本身是没有生命的,特别是武侠小说。小说只能借助其中的人物,情节与环境来隐喻其要表达的主题,这对小说家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可以说金庸在这方面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隐喻”的局限所在。在古龙小说的结尾,作者用散文的笔触,主观地将全书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拔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从而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并且给传统小说结尾注入了新的生命。单从小说来看,古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将散文融入小说无异于给和尚的斋饭里加入荤汤,甚至可以用“忌”字来形容。单从作用效果来看,古龙无疑是成功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将各种文体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理由。
不小心又把2年前的帖子顶起来了~~我是十分推崇金、古的,当中犹爱古龙。是故看了了此贴有不吐不快之感。
2006-9-8 11:43
metaldp
楼主忘了劈还是不劈
2006-9-8 18:25
任你行
流星消逝的时候,光明已在望.黑暗无论多么长,光明迟早总是会来的.
赞!
2006-9-8 18:55
KYOKO
金庸小说结构严谨,古老许多都是顾尾不顾头的
2006-9-8 21:01
东山小草
故事都可以有续集,世界总是在继续,小说读的愉快就好,何必一定要有结尾
2006-9-10 17:01
了了ly
[quote]原帖由 [i]金刚捣锤[/i] 于 2004-6-23 14:47 发表
古龙是个浪漫主义者,也不见得真实.金庸创作小说是为了明报,也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quote]
:^%:^%
2006-9-15 22:37
清冷月
[quote]原帖由 [i]i smile 1111[/i] 于 2004-6-6 14:38 发表
"希望永在人间"也是偶最喜欢的古龙的结尾.握个手先
金庸结尾平淡且相似,无论是笑傲里的猴子还是倚天里的画眉笔都似乎在劝你回到作品中,或者说是一种加强,在读者心中强留住作品的感觉,古龙的结尾总是饱含 ... [/quote]有人说古龙是绝望中透着希望,而金庸是希望中透着绝望.其实金庸比古龙要现实的多,残忍的多.笑傲里的猴子不是在劝你回到作品中,而是把你从那个近乎完满的世界中惊醒,原来这个世界并没有完美这回事.
PS:金庸对人生的态度一直有着一种淡然的悲伤感,大家可以看看他写的一篇叫<月云>的散文.
月云
金庸
一九三几年的冬天,江南的小镇,天色灰沉沉的,似乎要下雪,北风吹着轻轻的哨子。
突然间,小学里响起了当啷、当啷的铃声,一个穿着蓝布棉袍的校工高高举起手里的
铜铃,用力摇动。课室里二三十个男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收拾了书包,奔跑到大堂上去排队。
四位男老师、一位女老师走上讲台,也排成了一列。女老师二十来岁年纪,微笑着伸
手拢了拢头发,坐到讲台右边一架风琴前面的凳上,揭开了琴盖,嘴角边还带着微笑。琴
声响起,小学生们放开喉咙,唱了起来:一天容易,夕阳又西下,铃声报放学,欢天喜地
各回家,先生们,再会吧……唱到这里,学生们一齐向台上鞠躬,台上的五位老师也都笑
眯眯地鞠躬还礼。
小朋友,再会吧……
前面四排的学生转过身来,和后排的同学们同时鞠躬行礼,有的孩子还扮个滑稽的鬼
脸,小男孩宜官伸了伸舌头。他排在前排,这时面向天井,确信台上的老师看不到他的顽
皮样子。孩子们伸直了身子,后排的学生开始走出校门,大家走得很整齐,很规矩,出了
校门之后才大声说起话来:“顾子祥,明天早晨八点钟来踢球!”“好。”“王婉芬,你
答应给我的小鸟,明天带来!”“好的!”
男工万盛等在校门口,见到宜官,大声叫:“宜官!”笑着迎过去,接过宜官提着的
皮书包,另一只手去拉他的手。宜官缩开手,不让他拉,快步跑在前面。万盛也加快脚步
追了上去。
两人走过了一段石板路,过了石桥,转入泥路,便到了乡下。经过池塘边柳树时,万
盛又去拉宣官的手,宜官仍是不让他拉。万盛说:“少爷说的,到池塘边一定要拉住宜官
的手。”宜官笑了,说:“爸爸怕我跌落池塘吗?
万盛,你去给我捉只小鸟,要两只。”
万盛点头,说:“好的,不过现在没有,要过了年,到春天,老鸟才会孵小鸟。”
“鸟儿也过年吗?它们过年拜不拜菩萨?”
“鸟儿不会过年,它们唱歌给菩萨听。到了春天,天气旺和了,小鸟孵出来才不会冻
死。”
两人说着走着,回到了家,万盛把宜官送到少奶奶跟前,表示平安交差,宜官叫声
“姆妈!”就回自己房去,他挂念着他的八只白色瓷器小鹅。
“月云,月云!拿白鹅出来排队!”
月云是服侍他的小丫头,答应道:“噢!”
拉开抽屉,小心翼翼的把瓷鹅一只一只拿出来,放在桌上。她黄黄的脸上罩着一层阴
郁的神色,小小的手指一碰上瓷鹅的身子就立刻缩开,似乎生怕碰坏了鹅儿。
宜官把瓷鹅排成两排,每排四只,左右相对,他唱了起来:“小朋友,再会吧……哈
哈,哈哈,咦!”拿起右边的一只小鹅,仔细审视它的头颈。长长的头颈中有一条裂痕,
“咦!”左手稍稍使劲,鹅颈随着裂痕而断,啪的一声,鹅头掉在桌上。“月云,月云!”
叫声发颤,既有伤心,又有愤怒,小脸慢慢涨红了,红色延伸到耳朵,拿着没了头的瓷鹅
的右手轻轻发颤。
“不是我,不是我打断的!”
月云吓得脸上有点变色,右手不由自主的挡在自己面前,似乎怕宜官打她。她和宜官
同年,但几乎矮了一个头,头发黄黄的稀稀落落,如果宜官要打,她进也不敢进,两条腿
已在轻轻发抖了。
宜官募地里感到说不出的悲哀,他也不是特别喜爱这些瓷鹅,只是觉得八只鹅中突然
有一只断了头,一向圆满喜乐的生活忽然迈上了缺陷,这缺陷不是自己造成的,是一股不
知从何而来的外力突然打击过来,摧毁了一件自己喜爱的物事。他应付不来这样的打击,
瞧着左边一排四只小鹅,而右边一排只有三只,一只断头的小鹅躺在一旁。他忽然坐倒在
地,放声大哭。
月云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直官伸手打她的头,她默默忍受就是了,哭也不敢哭,
因为那个鹅头确是她不小心碰断了的。
当时她马上去找大姐姐瑞英。瑞英是少奶奶(宜官的妈妈)的赠嫁丫头,她从小服侍
小姐,小姐嫁过来时,小姐的爹娘就把她当作礼物,送给了姑爷家。姑爷在镇上管钱庄,
时常不在家,小姐懦弱而疏懒,瑞英就帮小姐管家,管理官官宝宝们(别的地方叫少爷、
小姐。在江南,如果老太爷、老奶奶在堂,第二代的叫作少爷、少奶奶、小姐;第三代的
是官官、宝宝),管理厨子、长工和丫头。瑞英心好,见月云吓得发抖,叫她不用怕,出
了个主意,把熟粽子的糯米春成了糊,做成粽胶,把断了的鹅颈动了起来。
瑞英听得宜官的哭声,忙赶过来安慰,唱起儿歌来:“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
老实……”宜官问广瑞英姐姐,什么卖鹅客人不老实?”
瑞英撒谎:“昨天街上卖这八只鹅给我们的卖鹅客人,是个滑头,八只鹅中有一只是
断了头颈的。他骗我们,用粽胶粘了起来,假装八只鹅都是好的。”她又唱了:“宜官宜
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江南人一般上很有礼貌,不大说粗鲁的话,把卖瓷用的
小贩称为“卖鹅客人”,这只鹅的头颈这样容易断,可能本来真的有裂缝,但瑞英只说他
“不老实”,轻轻的责备一句话就拉开了。月云小小的脸上现出了一点点笑容,大大的放
心了。
宜官心中落了实,找到了这一场灾祸的原因,不再是莫名其妙、毫没来由地忽遭打击。
他知道是一个陌生人的“不老实”,不是身边亲人瞩把他、欺负他,于是安心了。拿起床
边一本昨天没看完的小说来看,是巴金先生的小说,他哥哥从上海买来的,不知是《春天
里的秋天》,还是《秋天里的春天》,说一个外国小男孩和马戏团的一个小女孩成了好朋
友,有一点少年人的恋情,可借两个人在一起玩不了多久,就给大人硬生生地拆开了,不
许他们两人再在一起玩。宜官看着看着,心里感到一阵阵沉重的凄凉,带着甜蜜的凄凉,
有点像桌上那盆用雨花石供着的水仙花,甜甜的香,香得有些寂寞和伤心。水仙还没有谢,
但不久就会憔体而萎谢的。
瑞英见宜官脸上流下了泪珠,以为他还在为瓷鹅断颈而难过,轻轻拍着他的背,低声
哼唱:“宜官宜官乖官官……”月云把一只铜火炉移近到宜官身边,好让他温暖一些。宜
官在朦朦胧胧中看到月云黄黄的脸,想到了妈妈在月云初来时的说话:“人倒是端正的,
也没有跷手跷脚,就是乡下没啥吃的,养得落了形,又黄又瘦,快十岁了,还这样矮……”
月云的妈妈全嫂说:“少奶奶,我们苦人家,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月子里饭不够,总是
让她爸爸和哥哥先吃,男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到田地里做生活。我……我吃少了饭不生奶
水,小娃子没奶吃要饿死,所以……,所以学云常常吃不饱,热天里还没割稻时,米缸里
没米,学云成天不吃饭……”宜官的妈妈叹气说:“真是罪过……”宜官斜眼瞧着月云,
说:“月云不肯吃饭,调皮,不乖……”全嫂说:一官官啊,学云不是不肯吃饭,是想吃
没得吃。”宜官有时不高兴了,就不肯吃饭,表示不满,最长久的一次,是因为妈妈给他
做的拖鞋上绣的蝴蝶不好看,蝴蝶翅膀只绣一条边线就算了事,不像二伯父家静姐姐的拖
鞋,蝴蝶的翅膀用不同颜色绣了实地,好看得多,后来妈妈央静姐姐绣了两块实地蝴蝶的
鞋面,宜官才高高兴兴地笑了。在他不肯吃饭的时候,妈妈和瑞英常说他“不乖,调皮”,
他以为学云不吃饭,也是像他一样使小性儿捣蛋。
学云是原来的名字。她爸爸初次领着她来宜官家里时,宜官的爸爸说:“学云的名字,
听起来好像是岳云,那是岳爷爷的公于,冒犯不得,不如改作月云。”她爸爸连忙陪笑说:
“好,好,少爷改得好,我们乡下人不懂事。”在那小镇一带,“学”字的声音和“岳”
字几乎相同,岳飞岳爷爷是在杭州就义的,杭州高那小镇不远,岳爷爷很受当地人尊敬崇
拜。从此之后,学云就改成了月云。
在江南这一带,解放之前,穷苦的农民常将女儿卖或押给地主家或有钱人家做丫头。
小姑娘通常是十一二岁,可以做一点轻松家务了;八九岁的也有。卖是一笔卖断,一
百多块或两百多块银元,看小姑娘的年纪,以及生得好不好,人是不是聪明机灵,手脚是
否伶俐而定;押是八九十块或六七十块银元,通常父母在十年后领口,但押的钱要归还。
等于向主人家借一笔钱,十年后还钱,不付利息,小姑娘是抵押品,在主人家做工,由主
人家供给衣食,没有工钱。虽说是押,但贫农到期通常没钱赎还,不管是卖还是押,小姑
娘十八九岁或二十岁了,主人家往往会作主将她嫁到镇上或嫁给别的伯户、长工,能收多
少聘金就收多少。如果是买的,几乎像是奴隶,小姑娘伤病病死主人家没有责任。押的丫
头地位略好,虽然主人家常常打骂,有时罚饿饭,但有什么事要去和她父母商量,倘若不
幸生病死了,往往会酿成重大纠纷,主人家少不免要赔一笔钱。
月云是押的,她父母爱她,不舍得卖。宜官的妈妈说她又黄又瘦,长得很丑,不值得
买。
宜官在睡梦中似乎变成了书中那个外国小孩,携着马戏团小女孩的手,两人快快乐乐
地在湖边奔跑,那个小女孩好像是月云,笑声很好听。他很少听到月云笑,就是笑起来,
声音也决没有这样柔嫩好听。两人见到湖里有许多白色的鹅,白色的羽毛飘在碧绿的湖水
上。这些白鹅慢慢排成了两排,隔着柳树相向而对,头颈一伸一缩,好像是在行礼。宜官
做个鬼睑,唱了起来:“先生们,再会吧!小朋友,再会吧……”他忽然闻到一阵阵甜香,
是烘糖年糕的香气,睁开眼来,见月云拿着一只碟子,送到他面前,笑眯眯地说:“宜官,
吃糖年糕。”
快过年了,宜官家已做了很多白年糕和糖年糕。糖年糕中调了白糖和蜂蜜,再加桂花,
糕面上有玫瑰花、红绿瓜仁以及核桃仁。
月云揭开了火炉盖,放一张铜丝网罩,把精年糕切成一条一条的烘热。年糕热了之后,
糕里的气泡胀大开来,像是一朵朵小花含苞初放。
宜官接过筷子,吃了一条,再挟一条提起,对月云说:“月云,伸出手来!”月云闪
闪缩缩地伸了右手出来,左手拿过一根竹尺,递给宜官,眼中已有了泪水。宜官说:“我
不打你!”把烘得热烘烘的一条糖年糕放在月云伸出的右掌里,月云吓了一跳,“呀”的
一声叫。
宜官说:“烫的,慢慢吃!”月云胆怯地望着宜官,见到他鼓励的神色,似信非信地
把年糕送到嘴里,一条年糕塞满了她小嘴。她慢慢咀嚼,向身后门口偷偷瞧了瞧,怕给人
见到。宜官说:“好吃吗?吃了还有。”月云用力将年糕吞下肚去,脸上满是幸福满足的
神色。她从来没吃过糖年糕,一生之中,连糖果也没吃过几粒。过去烘糖年糕给宜官吃,
闻到甜香,只有偷偷的咽下唾液,不敢给人听到见到。
过了几天,全嫂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儿子,来看望女儿。瑞英留她吃了饭,又包了两块
肉,让她带回去给丈夫和儿子吃。月云抱了小弟弟,送妈妈出了大门,来到井栏边,月云
不舍得妈妈,拉着全嫂的围裙,忽然哭了出来。宜官跟在她们后面,他拿着一个摇鼓儿,
要送给小孩儿玩。他听得全嫂问女儿:“学云乖,别哭,在这里好吗?”月云点头。全嫂
又问:“少爷少奶奶打你骂你吗?”月云摇头,呜咽着说:“姆妈,我要同你回家去。”
全嫂说:“乖宝,不要哭,你已经押给人家了,爸爸拿了少爷的钱,已买了米大家吃下肚
了,还不出钱了。你不可以回家去。”月云慢慢点头,仍是呜咽着说:“姆妈,我要同你
回家去,家里没米,以后我不吃饭好了。我困在姆妈、爸爸脚横头。”全嫂搂着女儿,爱
怜横溢地轻轻抚摸她的头发,说道:“乖宝别哭,我叫爸爸明天来看你。”月云点头,仍
是拉着妈妈不放。全嫂又问:“乖宝,宜官打你、骂你吗?”月云大力摇头,大声说:
“宜官给我吃糖年糕!”语气中有些得意。
宜官心里一怔:“吃糖年糕有什么了不起?我天天都吃。”跑上前去,将摇鼓儿摇得
咯咯的响,说道:“月云,这个给小弟弟玩。”
月云接了过去,交在弟弟手里,依依不舍地瞧着母亲抱了弟弟终于慢慢走远。全嫂走
得几步,便回头望望女儿。
后来宜官慢慢大了,读了更多的巴金先生的小说,他没有像“家”中的觉慧那样,和
家里的丫头鸣凤发生恋爱,因为他觉得月云生得丑,毫不可爱,但懂得了巴金先生书中的
教导,要平等待人,对人要温柔亲善。他永远不会打月云、骂月云,有时还讲小说中的故
事给她听。他讲故事的本领很好,同学们个个爱听他讲。月云却毫不欣赏,通常不信。
“猴子只会爬树,怎么会飞上天翻筋斗?猴子不会说话的,也不会用棍子打人。”“猪罗
蠢死了,不会拿钉耙。钉耙用来耙地,不是打人的。”
宜官心里想:“你才蠢死了。”从此就没了给她讲故事的兴趣。
宜官上了中学。日本兵占领了这个江南小镇,家中长工和丫头们星散了,全家逃难逃
过钱塘江去。妈妈在逃难时生病,没有医药而死了,宜官两个亲爱的弟弟也死了。宜官上
了大学,抗战胜利,宜官给派到香港工作。
月云没有跟着少爷、少奶奶过江。宜官不再听到她的消息,不知道她后来怎样,乱世
中很多人死了,也有很多人失了踪,不知去向。宜官跟家里写信时,不曾问起月云,家里
兄弟姊妹们的信中,也不会有人提起这个小丫头。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
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全中国
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乱。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与月云
在井栏边分别的那晚情景,全中国的地主几千年来不断迫得穷人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
千千万万的月云偶然吃到一条糖年糕就感激不尽,她常常吃不饱饭,挨饿挨得面黄肌瘦,
在地主家里战战兢兢,经常担惊受怕,那时她还只十岁不到,她说宁可不吃饭,也要睡在
爸爸妈妈脚边,然而没有可能。宜官想到时常常会掉眼泪,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他爸爸
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
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宜官姓查,“宜官”是家里的小名,是祖父取的,全名叫做宜孙,因为他排行第二,
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宜官的学名叫良镰,“良”是排行,他这一辈兄弟的名字中全有一个
“良”字。后来他写小说,把“镛”字拆开来,笔名叫做“金庸”。
金庸的小说写得并不好。不过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
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他写武侠小说。他正在写的时候,以后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
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
忌与小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他写佛山镇
上穷人钟阿四全家给恶霸风天南杀死时热血沸腾,大怒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他知道这
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伤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2006-9-15 22:44
我不是迭戈
金庸小说的结尾太过平淡,而古龙的小说总在高潮是嘎然而止.
所以古龙小说的结尾确实比金庸强:wub:
2006-10-1 00:33
1314521
自己看得爽就好:&
2006-10-1 15:01
绯甄茗
浪漫与写实
2006-10-2 18:57
武陵君
金大虾和古龙的结尾都还可以,只要不象卧龙生的结尾就行了。主角最后昏迷了几天醒来后全搞定了:qDD+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