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5 09:45
Oskarlre
硝烟散尽 -- Oskarlre 军旅情感散记。
以此系列文章,献给6年来自己在军旅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
不求优美,但求真实。 :-)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冰祁步 于 2009-9-14 23:33 编辑 [/i]][/color]
2008-11-25 09:46
Oskarlre
为了那一份不会永久的和平
我的爷爷曾是一名士兵. 一名在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中弛诧风云,立下汗马功劳的士兵.当我还小的时候,他经常为我取出那些军功章, 把它们挂在我的胸前并笑着对我说:"你有一天也会戴上它们."
今天,我的胸前终于挂上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枚军功章. 但我的爷爷却看不到了. 即使他能,我恐怕他也不会愿意看到吧?
因为,我身上的军服并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
三年以前的九月十一日上午九点十一分,我和同学在幼儿教育课上正在为将要入学的孩子们准备一个舒适的入学环境.为了实验一盘录像带,我们打开了电视.
可能是天意弄人,平常总在幼儿频道的电视今天却是CNN的新闻直播.
因此,燃烧中的世贸中心被我们尽收眼底...
震撼,一种无法言喻的震撼颤动着每一个在场人的心. 意外失火? 炸弹袭击? 电影特技? 无数的念头窜过我的大脑. 知道我的一个朋友说出了"My God.", 我才发现我失神了近五分钟. 而且竟一点没有听见那个播音员说了些什么.
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即使他存在,九月十一日那天他一定在和撒旦约会.
因为,第二架飞机在我们的惊呼中冲入了大楼...
也许是吃惊过度的缘故,我反而镇定了下来. 而这种镇定却给我带来了一身冷汗. 因为,我的记忆明确的告诉我,Ms. M, 我最敬爱的老师之一的母亲就在那个浓烟纷飞的地方. 而我的好友, J的哥哥也很可能是被困人员中的一个.
我还是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如果他在那里显灵的话,我将是他最忠实的信徒.
遗憾的是他没有.
所以我们只能眼看着那些被困在世贸高层的人绝望的向空中的直升机求救,并因绝望而跳下.
我发现我在祈祷, 向每一个我知道名字的神. 祈祷那些可怜而无辜的人可以得救,即使代价是我的生命. 但是,我没有得到一个回应. 这也再次坚定了我上帝不存在的信念.
随着大楼的坍塌,我们那份希望也随之灰飞烟灭...
大家的喝彩声将我拉回了现实. 制式A的陆军军服化纤布料略显生硬的触感明白的告诉我,我是一名美军士兵.一名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最受争议,有人爱,有人恨还有人怕的军队的成员之一. 三年以来,这身军服为我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有羡慕,有仇恨,有恐惧,有新奇... 但更多的是一份疑惑: 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毛头小子怎么志愿成了一名美国士兵? 有人疑心我是来刺探情报的间谍; 有人认为我是愚蠢幼稚; 有人为我是一名军人而离开我去寻找其它的幸福, 更有人相信我是所谓的叛徒,汉奸,忘本,加卖国贼而指着鼻子骂过我. 但我从来不曾后悔.
因为,我在追逐我的梦.当那一名守护和平的士兵,为了这一份不会永久的和平.
"银英传"里杨威利曾说过, 几十年的和平好过其十分之一时间的战乱. 我深表同意. 诚然, 我知道作为一个军人能保护的人有限,而且其职能常被权利者滥用而蜕变成血腥和暴力的代名词. 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军人才能在一场巨大混乱中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和稳定. 每当我看到非洲那些孩子们因为战乱而造成的饥荒在死亡线上挣扎时,肩上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沉重. 而在每一次执行任务中我更是深深感到只要人心有权利欲这个怪物的存在,这世界就有战争的根源. 因此,这世界更需要有人来维持这些来之不易的和平,甚至这个和平是短暂和表面的.
有时候,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或错. 美国平民的眼泪也许是伊拉克全国欢庆的原因,反之亦然. 但是,眼泪是绝对的, 那份悲伤更是绝对的. "天龙八部"中乔峰的无奈更是绝对的.身为成长在汉人中的契丹人,他听够了这种互相之间的咒骂. 因此他才会问:"你骂我辽狗,我骂你宋猪,可大家到底是什么呢?" 同样我也要问,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以及所有国家的平民那一个又不是人呢? 如果大家都是人,都是可贵的生命,为什么经常为一些所谓的"信念"而进行无意义的互相残杀呢? 杨曾说过,自从社会存在以来,人们一直在为两个论调而争论: 一说生命比信念更重要,另一说信念比生命更重要. 在战争之前人们选择后者,而在战争之后,人们往往选择前者. 这个问题在我的眼里答案很简单. 没有信念,人还是可以生存.但没了人,信念只是一个名词罢了. 国家也亦然. 你打人.殊不知打人越痛,你的手就越痛, 而且打完人后你还得自己疗伤. 预期这样,为什么不坐下来聊聊,交个朋友呢? 不幸的是,今天的社会里真正明白这份道理,并做到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的人又有几个呢?
在这里,我向三年前在世贸不幸遇难的所有人,包括 Ms. M的母亲,以及所有在这三年来在各种冲突中无辜丧生的人们致哀.
而我,将继续沿着我所选择的路走下去,无论需要流汗流血,甚至付出生命,我都将坦然以对.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将用这份有限的生命为饥荒中的中非孩子们多获得一顿饱饭,为疾病中的科所沃老人赢得救治的时间,为绝望的巴勒斯坦母亲带来安宁的希望,为这个多灾的世界带来一份不多见的平静.
我是一名士兵,一名杀人者,一名救人者. 蹒跚着穿过鲜血和伤痛, 为了那一份不会永久的和平.
P.S.
有人曾问我:"如果有一天世界真的和平了,你怎么办?"
我的回答很简单:"放下枪,回家,结婚,生孩子,而且生一堆的孩子."
因为作为一名和死亡打交道的士兵更知道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也许那个时候网友不来不来的签名是我想向我的那个她说的吧:
如果有来世,就让我们做一对小小的老鼠吧。笨笨的相爱,呆呆的过日子,拙拙的依偎,傻傻的一起。即便大雪封山,还可以窝在暖暖的草堆紧紧的抱着咬你耳朵……
2008-11-25 09:46
本因坊秀策
美帝士兵回忆录?:titter:
2008-11-25 09:48
Oskarlre
我是一名华裔美军士兵
先说一句,本文题目取材于土豆的同名小说,土豆别打我 ^ ^
说实话,我们是很奇怪的一群人。 和出生在外国,长在外国,并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ABC (America-born Chinese 美国出生的华人), CBC (Canadian-born Chinese)不同,我们确确实实出生在中国国土,并且是说中国话,吃中国饭,唱着革命歌曲,看着改革开放长大的一群年轻人。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现在身在海外;有些人是所在国公民,有些人仍然是绿卡;我们身高不同,体重不同,家世不同。有的是莫逆之交,有的是网络相识,也有的互相从未谋面,我们兴趣各异,生活目标也各不相同,但是我们有一点是共通的,我们都是一群身在海外的华人士兵。而我,则是一名华裔美国士兵。
据我个人所知,美国军队,加拿大军队,澳大利亚军队中肯定有华裔士兵,似乎德国国防军里也有。谁都说不好现在有多少华裔士兵在多少个国家中服役,但是我能确定的是,这个数目不会很少,毕竟随着上世纪7,80年来来中国向各国移民的增多和第二代移民子弟的成长,他们中的一些年轻人为了梦想,工作,大学或者其他形形色色的原因加入了各个国家的军队。 我更能确定的是,像我这样的在中国长大,中文还算流利的第一代华裔美国士兵是绝对的凤毛麟角。 我在美军数年,也能算得上一个老兵,见到的能把中国话说顺溜的华人士兵真的是单手就能数过来。
也许是经历特殊,我们这批人往往选择了很不同的道路:有些人选择把他们的经历写成书,供大家品评,比较著名的有原82空降师,在科索沃执行过任务的song (中文名高嵩,著有洗脑---从美国空降兵到新东方老师) 或者是曾在伊拉克执行过任务,第10山地的前辈土豆 (网名Usdark,著有我是一名华裔美国士兵); 而另外一些人则选择了只在圈内被知晓或是干脆默默无闻的完成着自己的生活。
前一阵,一名叫孙明的华裔美军士兵的阵亡,在国内各大网站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作为华裔在美军阵亡,同情怜悯者有之,鄙视不屑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更有之。 似乎在华人在非中国军队中当兵是多么的无耻,或者干脆就是叛国,值得枪毙后再跺上一百脚。 我认为大可不必。 正如一个朋友所说,人身在海外,只要遵守三个原则的话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第一,做一个好人(无愧于心);第二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炎黄子孙(因为我们无论如何改变不了自己的血统);第三做一个好公民(无论是哪国公民,要做到遵纪守法,不做危害这个国家的事,而且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贡献,但不代表不能发表不满和异见)。 无论那一点,孙明都没有违反。
其实,无论是为了绿卡,免费读大学,还是单纯只是为了完成梦想; 军人这个词,在很多时候对我们来说,无非是一种职业,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正如土豆在他书中所说所说“我只是认为这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份职业,你突然进入了,你就必须履行职责,在一切都还没有结束之前,你没有理由离去。其实我把军服脱了,和普通人没任何区别。” 我们无意与人争论所谓的爱国,或者归属问题。我们不过是选择了一种自己喜爱,或者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而已,而一切所产生的后果则理应由我们自己承担。他人无须上纲上线。
讽刺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与那些已经成为香蕉,彻底抛弃汉语和中国传统习俗的二世并不同,我们中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仍然坚持我们是中国人。并时刻以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 至少我们还在坚持学习汉语,并在日常行为上信奉我即国人形象的信条。 与我们相比,那些拼命让孩子学好所谓“完美英语”而忽视孩子语文作文错别字百出的父母,或者是在外国旅游者面前媚献,对国人冷眼的那些人又有多少是纯正的中国人呢?
我在去年从北京到芝加哥的航班上正巧坐在一对华人夫妇和他们刚出生的孩子身边。 也许是同为军人的直觉,我发现男的身上有很浓重的军人味。细问之下,男方原来是海军陆战队老兵,曾两入伊拉克执行任务。现已退役,结婚生子。 当我看到这一对夫妇幸福的互相依偎,以及孩子快乐的笑容时。 我突然想起某人说过,士兵,其实是最渴望和平的一群人。
因为,当硝烟散尽, 褪去征尘时,和平和生活原来是如此美好。。。
2008-11-25 09:49
Oskarlre
家行随笔 (做于06年冬)
晃晃当当的,第18次北京至石家庄的列车抵达了终点站,我拎着中国学生出国最常带的158大箱子从车上蹦下来。 别看箱子大,里面空荡荡的,就几件衣服,在伊拉克久了,把自己的装备简化到最少几乎是每个士兵必须自学的一门课,毕竟在摄氏50度以上的气温里,自身装备负重多一克的装备就是极为残酷的折磨。
老妈和年近8旬的奶奶已经在车站等我有段时间了。 看到我,两人都激动得上来,老妈一边哭一边说我咋这瘦。 我根本没觉得。毕竟对于一个士兵来说,能完整的活着从战场回来,就已经是幸运儿了。 还管体重增减干啥。 不过话说回来, 去伊拉克的唯一收获就是脸上的青春痘被沙尘暴打磨平了。 脸上无比光滑。 这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看朋友给我发来的鲁豫有约之随风逐沙记,里面记者也提到沙尘暴把脸上的痘痘都磨平了。 看来以后可以去沙尘暴地区开个脸部磨砂店, 专门磨平青春痘。
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坐在出租车里,听出租师傅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妈侃。
小伙子挺大了,十几了?高中毕业了没? (郁闷,我都快奔三的人了)
老妈似乎也很尴尬,含混得说,二十多了
师傅显然没有听到那个多字,就很稀奇的说,二十了? 看不出来
我不禁偷笑,心里话,去伊拉克打仗难道还能返老还童,青春焕发? 那估计伊拉克战场上都是希望自己看起来更年轻的女性了。 对了,还能顺便打磨青春痘,似乎很值的样子。 噢,对了,美国政府还提供免费住宿,伙食,和葬礼服务……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相当无聊的文学青年,(或者近似中年) 平时就爱胡思乱想,并把无厘头的东西写成乱七八糟的文字。 而在伊拉克时大批无聊的时间,无疑对我这种习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 正如朋友土豆(US dark)在他的书*里所说的“静静地坐在这里,随便说说我的个人经历,虽然我的经历相对于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能够这样肆意地倾诉,对我已是一种享受。因为很难有机会和身边的人去说。”
我可以很直接的说,每名士兵加入美军的动机都不同,有希望得到教育机会的成人,有希望摸枪屁股的红脖子,有想成为英雄的年轻人,有缺乏归属感希望从军队找到的流浪者,有想加入美国国籍的绿卡兵,等等不一而足。
而我和他们都略有不同,毕竟我不需要军队给我国籍,教育或者归属感,这些我都已经在加入军队前拥有。 不过是曾几何时,我开始几乎迷信的认为,是男人就要当兵,感受过一次战场,学会珍惜人生;然后要上大学,接受教育,学会思考人生。 其它的,不过都是小小的附属品。
怀着这种信念,我开始选择前进的方向。 我拒绝了海军陆战队的招募,因为我不想成为一个会杀人的白痴; 我不想加入空军,因为我不想成为一个穿军服的平民。 作为一个海权论者,我曾非常渴望加入海军,但是我很讨厌游泳,因此放弃。 于是,陆军变成了我唯一的选择。
于是我去了陆军征兵站。 报名时候根据我的ASVAB(军队征兵考试)成绩,我可以选择当化学侦测员,步兵,后勤集装箱检测员,战地工兵以及战地医疗兵等。 我不想当步兵,后勤集装箱和化学侦测又提不起我的兴趣,战地医疗兵是我的最爱但是和我的日程冲突(它的高级训练长达16个月)。 于是战地工兵就成了我的第一选择。
于是,打好背包我去了位于密苏里州的外号Fort “Lost in the wood” (迷失在树林堡)的 Fort Leonardwood(兰纳伍得堡)训练营。在四个月的集训后,正式成为了一名战地工兵,开始了一名作为美军的生涯。
对于我来说,军人只是一份比较特殊的职业。 当选择了这份职业,那么就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一切都还没有结束之前,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对于很多人来说,美国大兵不过是头脑中的一个符号。 有时候代表武装到牙齿的力量,有时候代表暴力和冷酷。但是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当年是刚从训练营出来的新兵蛋子,还是今天已经成为了一名伊战老兵,一名班副。 当我脱去军服的时候,走在大街上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一个喜欢看美剧也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 喜欢Sam* , Mac*, 也喜欢米莱,高天,喜欢听RAP 也喜欢听革命传统歌曲的年轻人。
如果非要说不同,也许眼中那一份不合年龄的沉重与忧郁吧。 对于很多人来说,伊拉克战争不过是唏嘘感叹的茶余饭后的话题罢了。而对于我来说,则是要为之付出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的任务。而我最关心和重视的那一份勇气,忠诚和信念,并不是其他人真实生活所需要的部分。
希望但不奢求他人理解,行走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或许是对我最好的注解。
注:
土豆,网名USdark, 述职第10山地师,伊战老兵,著有《我是一名华裔美军士兵》。本文发出时候已经退役。
Sam 美剧星级之门女主角, Mac,美剧 JAG – 海军军法处女主角。
2008-11-25 09:50
Oskarlre
我非英雄。
做为参加过伊拉克战争的老兵,美军军服上有战争标记(combat patch) 以表示我们的身份。 因此身穿军服走在大街上的时候,也常有一些美国普通百姓过来,和我以及我的战友们握手,致谢。 出于礼节,我们一般也会微笑着还礼,但是有一点我们是无法忍受的。 就是别人称我们为英雄。 正如下士 Ox 上次说的一样:“先生,请不要轻易用英雄这个词, 因为它是给那些已经倒下的人的,而不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
原来看兄弟连,E连的老连长的生活原型,一位老者,在影片结束之际,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的孙子曾经问我,爷爷,你是一个英雄吗? 我回答:我不是。但是,我很骄傲,我曾经和英雄们一起战斗过!
而作为一名同样参加过战争的士兵,我也要说, 我非英雄。 但是我曾经和英雄们一起战斗过。
以个人经历而言。 大家通过媒体听到的所谓“英雄事迹”。 99% 是妙笔生花的记者手下的杰作,要不就是某些在后方躲着的胆小鬼的胡编乱造。 如果能够撕开这种宣传出来的英雄的画皮, 其内容往往是100% 的狗熊。 就像前段时间朋友给我们看了某人开的网站。 里面大言不惭说他制止了阿布格莱布中央监狱的虐囚。 而真正的事实是,他不过是在大家都在汗流浃背的巡逻的时候自己躲在有空调屋子里的一个小网管和管通讯的,连监狱本身就鲜进,更不要说制止虐囚了。 至于为什么我这么清楚? 因为他的办公室就是我在阿布格莱布中央监狱时候住处的对门。
在军队越久就会越明白一个真理, 真正的英雄 -- 无名。
战后的荣耀不属于活着的士兵,生活属于。所谓战争,就是牺牲一部分人,去拯救另一部分人。 作为士兵的我们来说,如果说得现实和难听一点,就是用来牺牲的。至于牺牲的意义?其实死亡即使死亡,死亡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任何人都是要死的,不管是战死还是死在其它什么地方。人死了,一切都没有意义。荣誉,战利品。 战后的好日子是属于还活着的人,但永远不属于死者。
战后拿自己所谓军功或者英雄事迹炫耀的,往往是在战场上最不出力的人。因为真正的军人都明白,每一个士兵被卷入战争洪流时,那么就不是为了任何主义和理想而战,而是仅仅为了自己身边的人,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战友,是兄弟,仅此而已, nothing more。 至于自己的那些军功,是建立在自己朝夕相处的兄弟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上的。 而任何有良知的军人绝对不会拿自己战友的生命作为笑谈或者炫耀的资本。他们明白这后面的沉重。回头看看我的战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在乎战后的一切荣誉活着夸耀,只希望平淡的度过一生。 毕竟自己能够生存下来,已经比倒下的那四千人得到的太多,其它的不值得我们再去奢望什么。
突然回想起我们在任务结束之际,一直躲在后方官员给自己申请了战争勋章,后来觉得不好意思,也给我们士官长申请了一个。 当我们士官长B接到那枚铜星勋章的时候,把勋章扔在桌上,指着窗外的我们, 向那个人吼到:“这个你拿回去,他们才是真正在外面流血流汗的人,勋章的获得者理应属于他们,而不是你或者我这个坐办公室的!”
对于军人来说,尊严,荣誉永远不是区区一两块勋章能代表的,它只存在在你战友的心里。
2008-11-25 09:50
Oskarlre
不抛弃,不放弃 与 6371 法则。
“我是钢七连的一员, 他们是我的兄弟,我愿意为我的兄弟而死。”
-- 马小帅 《士兵突击》
这两天任务中间没事,抓时间看了一下上次朋友给我带来国内连续剧的士兵突击。国内说它是立志的片子。 在我眼中则更多的是一种温习和感怀。我必须承认,这部片子深刻表现出了士兵的军魂。 而这种军魂是不分国界的,对中国士兵如此,美国士兵也一样。
后来和一个小妹妹谈了谈这个片子。 (其实我也就比她大两岁而已)她是这样回复我的:“我觉得这个连续剧很多地方很搞 但很多地方也挺感人的。”
我并不责备她什么。 因为对于没有这种经历的人。 很难理解为什么士兵会去做一些事情和他们的选择。 尤其是遇到危险的时候,士兵是可以为了身边的弟兄自己放弃生存的机会。 毕竟旁观者和亲身体会者的感觉永远是不同的。
纵观全剧,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是不变的核心。也是我所说的军魂所在。 当我看到许三多在只剩一个机会的情况下仍然拖着伍六一艰难的前行。 并且仍然坚持着不抛弃不放弃,就算自己可能因此丧失机会继续去扫地,就算竞赛不再有任何意义了也如此的时候,不由得想到了美军第一信条 -- 6371法则。其内容是:无论情况多么恶劣,绝不抛弃战友。 就是此人已死,没有条件把他尸体带回去的时候,也要把代表这个人的狗牌(dog tag) 带回去给这个人的家人。 这是美国军人荣誉的第一军事原则。 在历次美国军事行动里,有相当数量美军士兵就是在执行对POW(因战争受困人员 prisoners of war)的营救行动中阵亡的。 包括黑鹰坠落里在索马里阵亡的两名狙击手。 (他们的行为会被授予美军银星V勋章,甚至美军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 而这个原则也使得美军每名士兵都相信自己不会被战友抛弃,从而提高整体凝聚力。许三多也许不知道什么是6371法则,但是他用行动证明了这个理念。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在伊拉克的一件事情。 那时候我们连旁边住的是海军陆战队的一支部队。 他们负责外围防守,一天他们的一个巡逻队遇到了伏击。 当时,一枚手雷落在他们中间,一个小伙子,18岁,推开了战友,把自己的头盔压在上面,然后自己趴了上去。。。两天以后他伤重不治身亡。 走的时候没有任何遗言。 这就是军人,无需赞美,无需感叹,更无需去思考值得不值得,去做,凭直觉去做,这就是军人。 为了别人的生,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存机会,这是没有经历过相等磨难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活着是很平常并且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对于经历过战争的人, 他们都知道,活着,其实是一种幸运和奢侈。
一个人死有多容易?
就我个人而言见过少于一秒;挣扎20分钟,以及1小时以上被活活烧成焦炭等几种死法。 但是无论怎么死去,眼中对生命的渴求是一样的。
而当一个人看破生死以后就会对很多事情变得淡然。 毕竟,人生在世,各种各样诱惑很多; 谁都无法左右别人活着事物的变化。 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努力去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就好了。 至于结果,并不重要。
随心所欲,无欲则刚。 不抛弃,不放弃。 是要用一生去体会和实践的事。
2008-11-25 09:51
Oskarlre
成才,范跑跑,军人的归属感,以及其它。
接着看士兵突击。 很欣赏袁朗第一次拒绝成才进入老A时候的那段话。
“我很遗憾.我们肯定你的能力,但无法接受你成为我们的一员。 我不怀疑如果在战场上,你肯定奋勇杀敌。 可那真不是我们这支部队需要的…… 你太见外,任何个人和团体很难在你的心里占到一席之地。 你很活跃,也很有能力,但你很封闭.你总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自己的,做自己的。 成才,我们这伙人不只是为了对抗。你的战友,甚至你的敌人需要你去理解、融洽和经历。 还记得27吗?我给过他机会,你知道我能做到,你和我较量过,我希望你能阻止他,可你什么也没有做,你们是同寝,一起经历过那样的艰难,你却认为他和你没有关系,你想的是他是你的一个竞争对手,你失去的只是一个竞争者,你却没想你失去的是一位战友,我对你很失望。我一直在想,这么优秀的一个兵,为什么不能把我们当成他的战友?从那天起,我开始对你失望。你们是团队的核心、精神,唯一的财富,其它都是虚的,我无法只看你们的表现,我更看重的是人。”
兴致所至,我上网搜了搜,发现有不少人不理解袁朗的话,觉得不尽人情。 我也能够理解,毕竟在现今社会中个人主义还是非常有市场的。为别人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命,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傻子行为。
看看有多少人这次地震后为范跑跑说话就能略知一二。 我无意谴责谁, 或者进行所谓道德绑架。 毕竟人是可以选择自己道路的。毕竟在顺境和绝境下的相互扶持都不困难,但是一旦面前出现了那一线的希望活着彻底的绝望,有多少人还能一如既往的坚持不抛弃,不放弃?
面对那只有一丝的希望,成才和范跑跑都选择了跑把机会留给自己,而许三多和谭千秋选择了留下。而我个人对这个人的评价在这里分界。袁朗对成才和许三多的定性,是在成才独自一人冲向终点,而许三多背负起了伍六一那一刻。 而我对范跑跑和谭老师的定性,也就是在地震时范跑跑独自出门,而谭老师爬在了学生身上那一刻。
成才和范跑跑的行为不是错误的,是本能,但是他们也必须明白,当作出了把机会留给自己,选择了成才的跑(在我眼中和范跑跑的跑是一样的)的时候,也同时就失去了被同伴当作生死与共战友的权利以及对于所在集体归属感的权力。
前两天我和班长一起教育新兵蛋子的时候,他说了一段话让我颇有感触,翻译过来大意是这样的:
“你在这个班,就是这个班的一分子。 当你进入这个班,你就不再是你个人。 而是这个班的一部分。 这个班是你的家庭。 无论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 你是没有后路的,就像你不能选择你的父母一样。 就算班里一个人没有完成任务,也是这个班没有完成任务。 那么这个班里每一个人都不能休息,直到整个任务完成为止。 各顾各自的态度只会让你在这个班里难以生存。 相信我,在战场上,你宁愿死也不愿意被孤立。”
无论哪一国军人。 当他们的脚踏入军营那一刻,他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性格的个人。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所有人因为一纸军令组成了一个单位。 虽然开始各不相识,甚至互相讨厌,但是每一名士兵从一见面就要知道,这些陌生的脸孔们要和你一起在一个单兵坑里面摸爬滚打,无论你多么厌恶对方,你都必须把他当朋友,当亲人看待,和他们一起生活,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甚至为他们付出生命,而他们也会为你做同样的事情。 无论在情况多么恶劣,都要不抛弃,不放弃。 这种经历所铸造的忠诚是今天社会中任何一种其他职业很难做到的。因此,很多士兵在军队呆久了就会像吸毒一样, 会有强烈的依赖感。 尤其是经历战争的老兵们,在一起经历过生死考验后,无论留在单位还是选择离开,其用血肉铸造的诚信和忠诚都相当牢固的。 而这种诚信和忠诚,则是成才,范跑跑等人身上所缺乏的,也是当今社会所渴求的。
当然,我也再次重申人有自己的选择。 我无意去评价一个人选择的正确与错误。但是我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 就像袁朗拒绝成才进入老A一样,我个人也不会与范跑跑这样的人合作。 因为对于一个队伍来说,只有归属感所造成的凝聚力,才能使得团队在完全绝望的情况下仍然带领整个团队走向胜利。这就band of brothers 的灵魂所在。
“你不是一个可以一起上战场的人。”这是袁朗给成才下的结论。 也是对成才做为一名士兵最大的耻辱和批判。 对于一名士兵来说, 被评价为不是一个可以一起上战场的人是一种甚过死刑的判决。无论这个人多么有才华,多么能力,无法成为这个集体的一员就是最彻底的失败。毕竟,在战场上,每个人并不是为了所谓理想而战斗,有时候甚至不是为了生存,因为那样的话躲在后方生存几率更大。 每一个人在战斗是因为身边的兄弟。 一起活着回家的信念才是士兵战斗下去的动力所在。 而不被这种信念接受的人,则连军人都无法谈上。
而我,也只会选择有相同理念的战友一起同行。 前路再多艰险,也能去淡然面对,身边有自己肝胆相照的兄弟。 胜也豪情,败也豪情。
2008-11-25 09:55
Oskarlre
美军生活笑话集锦
1.
国民警卫队士兵9毫米手枪枪法测试,两轮下来以后,士官长问枪法最准的士兵甲:
“你在军队以外工作是什么?”。
“开垃圾运输车的。” 士兵甲回答。
然后士官长问脱靶最多的士兵乙:“你呢?”
“报告长官,我是警察!”
士官长:“。。。。。。”
2.
=车队安全保卫演习,一辆悍马被“炸弹”击中,按照事先安排,救护车辆飞驰到损毁车辆旁边,转移伤员和武器。 转移完成以后,战地急救员发现救护车里装满伤员,自己没法从门里进去。 于是这位猛人灵机一动,从后箱跳上了车顶,打算从枪手的车顶洞里钻进去。 很不幸的是,他忘了告诉司机一声。(司机事先得到的指示是如果后视镜里面没有看到人,以最快速度狂奔去战地医院。) 于是,路上就出现了电影里常常出现的一幕 :泥泞而颠簸的土路上,一辆汽车在路上以70公里每小时狂奔。 一个牛人抓着车顶鬼叫不止。。。。 (008?)
3.
同样是车队保卫安全演习,士兵们在接到的命令是如果有车辆高速接近车队,先用手势告诉停车,如果不听就用12。7毫米机枪扫射。 以防止演习车载炸弹的靠近。 但是训练教官仅仅通知了周围的平民和其他单位我们有演习,而没有通知演习的内容和细节。更没有关闭训练用公路。于是,过去的四天里,我们连最少冲着试图高速超越我们车队非演习车辆开火3次,完全摧毁崭新2005大众一辆,所幸无人员伤亡, 但是周围骂娘声不断。。。。(其实是那个开车的看到我们开火以后向着路边的电线杆勇往直前了一下, 我们用的是没有杀伤力的空包弹。)
4.
据前线军官最新统计,美军士兵的每一个confirm kill (确定杀死敌人)平均需要5000发子弹,(其中包括5。56,7。62,12。7mm 等各种弹药)其运输总重超过200公斤。。。。 个人建议,以后美军应当以榴弹炮为单兵作战武器,以节省弹药。
5.
出演习任务,我们班负责押运一辆邮政车,出发前我们班长问排长:“允许带武器不?” 排长说,带防身用的就好。 (日内瓦公约,邮政,医疗,允许车辆不允许带重武器)
结果,我们一共8个人,带了5挺轻机枪,1挺重机枪,1架榴弹发射器。。。。 当我们遇到袭击以后,我们的火力比掩护我们的车辆都要强。。。
后果有两个:一,我们的邮政车上加了一个新sticker “US postal service, bring you mail, and hell.” 二,我们上尉去和“敌人”的上尉聊:“嘿,我听说你们一个班被我们的一辆邮车pin down 了?” 敌人上尉 “•#%•#¥•¥•!。。。。”
巴格达中央监狱篇
1
我们有个Sergeant,对犯人特凶。但是对我们士兵就判若两人。他的职务是巡回官,于是我们就给了他 nickname "yarddog" (看门狗)。经常拿他开整。一次前面叫yarddog,结果K9(警犬)正好在那边。我就在radio 里面说, you already have one。结果对方也挺幽默,补过来一句,that one is bigger。
2
还是这个sergeant,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他就说自己原来是在Level 5 (重犯区),天天和最危险,最凶恶的重刑犯打交道。所以不自觉地比犯人还要凶,否则他们不听你的,还补充 It doesn't mean I want to act like an asshole.... 我追了一句,Because you are one…. 大家晕倒。。。
3
在巴格达中央监狱里,大部分士兵都不是MP (宪兵)但是工作需要,大家都必须带MP 臂章。在其它兵种看来,佩带不属于自己职业的臂章是一种耻辱。于是商量着改动臂章上的字。 炮兵首先决定,要改FAP (Field Artillery Police). 然后很多工兵要改EP (Engineer Police).同事问我,我一笑,CP。 众愕然。 一个兄弟问我“combat police?” 我说:“Chinese Police” 众倒。。。。
4
一般来说,犯人都不太老实。 经常给看守找茬,或者诉苦。昨天我在Zone 4,今天在Zone 2。犯人特听话。别人8点半了还没弄完head count ,我8点就干完了。所以我们那个yard dog 很奇怪。问我为什么。我又是一笑。答曰:Chinese do not care human right, they know it。 Yard dog 当即昏倒。。。
5
我们的K9(训狗员)是正宗德国人。说一口不带口音的英语。也很幽默。还是拜仁慕尼黑的球迷。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问我。 Are you Chinese? 我回答yes。第二个问题。 Are you from northeastern China? 我回答,yes. 当时我都以为他是半仙. 怎么连这个都猜出来了. 然后他很严肃的和我说. I beg you, do not eat my dog.... 我晕到
2008-11-25 09:56
Oskarlre
孤独的士兵
数年前写过一篇文章, 在结尾我是这样写的:
我是一名士兵,一名杀人者,一名救人者,蹒跚着穿过鲜血与伤痛,为了那一份不会永久的和平。
时至今日,我的感受依然不变。唯一想做的是在原句的基础上略为增添,改为“孤独的蹒跚着穿过鲜血与伤痛, 为了那一份不会永久的和平。”
作为一名士兵,我们每个人都时刻感受着孤独。
军人,因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而团结成一个整体,又因离开这个整体而感到孤独。
有时候感觉军队就像小时候的学校,每次出任务的时候都会听到战友说 I can’t wait to leave your mother fuckers, and go home.(我等不及离开你们这些混蛋回家了) 但是回到家一段时间就希望回到部队和战友们在一起,因为自身的孤寂,无人能懂。
据我个人经验来看,作为一名美军士兵,从入伍到退役,至少要经历三次迷茫和受伤。 如果调解不善,其中的一部分人就会沉迷其造成的孤独感中不能自拔而造成恶果。
第一次是加入军队前听到的宣传和看到真实的现实后产生的心理落差。
无论那个国家,宣传机构都在极力渲染军队的有趣(可以打枪),伟大,以及所谓的理念以吸引青年当兵。 很多士兵为了摸枪屁股,见世面或者认为自己从事伟大的事业而加入军队,但是梦终究会醒来。
射击的乐趣伴随着死亡的威胁, 伟大的梦想需要面对平凡而无聊的现实,理念和生存的冲突会让很多人承受不住。 很多新兵加入军队去伊拉克前时都听信宣传机构,以为自己是解放者,认为自己会面对鲜花笑脸和荣誉,但是当他们发现“被解放”的人竟然不领情,用仇恨的眼光看着你,并拿枪向自己射击时候,就会对自己的信念产生迷茫,感到无比的伤心,孤独, 而信念的落差产生的孤独感会让士兵们进入一种漠不关心状态,极端情况下甚至转变为憎恨,从而想毁灭一切。美军很多士兵战场综合症的根源很多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次是退伍后社会的尔虞我诈与军队生活习惯之间的心理落差。
可以说先进社会中基层军队的人际关系是继学校后最纯洁和简单的,因为共同的目标,和士兵本身的淳朴,军队基层人际关系很直来直去,但是当士兵退伍进入社会,他会很自然的用相同的理念对比他人。 而我们都知道,社会是残酷的。 单纯的人总会受伤。 毕竟没人有傻根和许三多一样的好运,能有人因为良心关心自己。因此对于很多老兵来说,军队呆久了就会像吸毒一样, 会有越来越强的依赖感。这种落差同样会造成孤独,迷茫和痛苦。
第三次也是伤害最深的——是士兵的感情。
战场老兵往往经历过生死,他们对身边的人,尤其是爱人往往非常忠诚并渴望对方也如此。 可惜的是,现今社会中很多人无法体会那种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忠诚的真正价值。 很多士兵对待自己的配偶如对待自己在军队兄弟一样以生命相承诺。 作为一名军人,对对方以生命相承诺是最高荣耀,信任和忠诚。 但是用这种方法对待现今社会中的配偶,却往往被认为是傻子。 要不是对方负担不起,要不就是对方无法做到这种产生心理落差而失望,伤心。
士兵往往是心最牵挂家庭却最无法顾家的一群人。而他们婚姻也因为这种长期分离而不稳固。 美军战地离婚率高达75%。 因此很多士兵会感觉非常不平,毕竟在生死线上,一顿热饭,一个微笑,一个热水澡,都变得如此珍贵。而这一切都是希望换得身边人那一份理解。 可惜的是没有这种经历的其他人,包括很多家人是无法感受到的。 而这种心理落差对士兵的伤害是无可估量的。
我见过很多这样受伤且孤独的士兵,很多人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有人解酒浇愁, 有人自暴自弃, 但是也有很多人在经历了残酷以后继续勇敢地站立起来,继续笑面生活。毕竟所谓的赤子之心,不是愚昧不懂世事,而是在经历了所有苦难和面对所有丑恶之后,仍然相信真爱、友情、对世界充满信心并怀着那一颗感恩的心。
至于自己,作为经历过战场的老兵,我见证了死亡,泪水,以及战争对双方士兵和平民的伤痛,但是我很幸运,我至少可以自私的说,我的双手还没有被血污所染红。我的心灵也一如既往的热爱和平。
我见过他人离开这个世界时眼中的不舍和渴望, 也更有理由珍惜并爱护这个世界。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孤独的士兵,继续前行,不止歇,为了那一份不会永久的和平。
2008-11-25 10:27
ft1114619
老O~退役了没?
2008-11-25 17:18
中庸
[quote]原帖由 [i]ft1114619[/i] 于 2008-11-25 10:27 发表
老O~退役了没? [/quote]
看样子是退役了。
只有这种特殊的时候才会发这种具有总结性的文。
然后从新去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2008-11-25 18:35
Oskarlre
没,:P 明年5月退
2008-11-25 18:39
剑使冰璃
老实说 我觉得新换的军装真是恁难看了 还好走人得早:lol:
2008-11-25 18:47
无事公
[quote]原帖由 [i]Oskarlre[/i] 于 2008-11-25 18:35 发表
没,:P 明年5月退 [/quote]
明年才退役,那可以看得出楼主比我要几岁。
话说,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去当兵了,去年秋才退下来,出来后,什么都不懂,数月前还被人骗去天津搞传销,上个星期才打电话跟我诉苦。
2008-11-25 21:38
ft1114619
我一关系还不错的同学~6~7月回国的时候~说今年他要参美军了~估计是去海军
不知道这个时候美军新兵入伍没:doubt:大陆倒是有些地方新兵已经入伍了
2008-11-26 02:55
Oskarlre
汗。。。他多大?:blink:
总感觉ft 兄比我年长?
2008-11-26 03:06
尚香
我也来读这篇恐怕不算新的文章了吧。O同学写得真的很动情呢。这样的背景,经历,也算得上是天下无双了把。:)
2008-11-26 08:35
ft1114619
回复 #17 Oskarlre 的帖子
老O~我比你小~我83年的~我同学也83年的~他去参军是为了提前公民~他说他不去参军~要等4年才能公民
2008-11-29 13:08
Oskarlre
[quote]原帖由 [i]ft1114619[/i] 于 2008-11-26 08:35 发表
老O~我比你小~我83年的~我同学也83年的~他去参军是为了提前公民~他说他不去参军~要等4年才能公民 [/quote]
呵呵,我不怎么认同绿卡兵这种行为,不过也好了,求仁得仁,自求多福就是了。
汗。。。都成老O了。。。 话说回来, ft你的见解可不像83的人。 我发觉我比较和28-30岁的人政见类似。
2008-11-29 13:09
Oskarlre
[quote]原帖由 [i]尚香[/i] 于 2008-11-26 03:06 发表
我也来读这篇恐怕不算新的文章了吧。O同学写得真的很动情呢。这样的背景,经历,也算得上是天下无双了把。:) [/quote]
还是有不少的。 天下从来没有无双,只有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2008-12-23 23:58
真宫望
很久不来看贴。今天晚上得空来了一下。专心看完了O兄的文。感受一下气氛。
顺便问候下尚香妹妹。
2009-9-10 14:27
Oskarlre
强烈鄙视不给我加精华的版版。。。:ph34r:
2009-9-10 15:32
平生最爱周公瑾
楼上的自己挖坟啊~哇咔咔
2009-9-10 15:42
土狼
虽然是 情感散记,总感觉和这个区的气氛不相符,去茶馆吧
2009-9-10 20:18
Oskarlre
能加精不?:P
2009-9-10 20:34
白手违命
回复 #26 Oskarlre 的帖子
可能没看见,或忘了奖励,O兄给斑竹发个PM吧:)
2009-9-10 22:13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Oskarlre[/i] 于 2009-9-10 14:27 发表
强烈鄙视不给我加精华的版版。。。:ph34r: [/quote]
一同鄙视。
话说我妹妹也在美军服役中,她也经常给我说起一些自己的情况,所以我看这个贴感觉特别亲切。
2009-9-10 22:34
无事公
真情真意,是值得奖励
2009-9-11 11:49
zxy0018
确系好帖,应精之!
2009-9-11 17:20
长葛李子龙
:titter:
发文那段时间俺似乎是处于几乎断网的状态,估计后来上网正常了这文又被淹了,因此没有留意。
后续操作将会在三天内给出:handshake:
老O别介意:titter:
2009-9-11 21:26
Oskarlre
感叹一下,老李娃都这么大了。:lol:
2009-9-19 12:08
贾图
对了,最近有一部新出的美剧,叫《伊拉克战记》,不知道算是写实否?
2009-9-20 14:18
KYOKO
写实,米国人需要的写实:ph34r:
2009-9-26 00:47
Oskarlre
回贾图:没看过
整理过去的日记呢。
不断添加中:
小心得
1。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当上司错误不是原则性的时候, 去做就好了, 反正就是浪费一点时间而已。 事后没人时候提出来,不用在人前驳他面子。
2。 communication 是任何任务成功的关键。 不要想当然的人为别人知道你所知道的一切。
3。 和上一点一样, 每当有任务的时候,至少有两种以上方法保持联系。 如果可能,让能力强的一个人专门负责协调。 这会让任务事倍功半
4。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所以做决定要慎重,做完决定以后不后悔
5。 能帮助别人就帮, 对自己,对别人有百利而无一害。
6。 坚持锻炼, 好的身体是任务成功的保证。
7。 任务第一。 但是下属的状态比任务更重要。 没有吃不饱肚子的兵能百战百胜的。
8。 作为士官或者领导人的任务只有两个: 坚持标准和照顾下属。
9。 仗是靠兵来打的,不是将军。
10。补给是一切战争胜负的根本。
2009-9-26 00:49
Oskarlre
我格律烂的一塌糊涂。
回头应该让杨过给我改改的,不过那时候站岗时候随便写的。 底下是我哥们的原文。
水调歌头.月夜站岗并和刘超
久负鲲鹏志,迎风卫戍边,
遥射天狼踏月,
大漠夜无眠。
无恋锦绣繁街,忘却珍肴美酒,
直面彻骨寒。
念乡暑渐尽,鹅毛兆来年,
日如箭,越三载,转瞬间。
铁血柔情,功成归陇伴红颜,
携友吟啸踱雨,兴致深处忘寒,
游戏山水间。
午憩梦往日,寇惧不望南。
刘超原词:
水调歌头
欲酬心中志,仗剑走天边.
独自凭栏忘月,辗转夜难眠.
十里喧嚣长街,一壶断肠浊酒,
仍难慰心寒.
花落春已尽,会否有来年?
蓦回首,二十载,弹指间.
再逢故人,愧做不见袖遮颜.
夜阑卧听风雨,雨后尽是余寒,
寒沁肺腑间.
再逢梅熟日,只有梦江南.
2009-9-26 00:55
Oskarlre
在科威特的日记。10-27-2005
经过14个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了科威特。
路上有一点小麻烦,于是我们没有去德国,而在爱尔兰的shannon 国际机场提前降落。 三叶草的国度果然很美,除了阴天以外。
这里是来科威特20小时以后的一些小感受:
l 机尾自动烘干机
都说中东炎热少雨,所以大家早早的把毛衣,雨衣等防雨保暖的衣服扔进了行囊。结果偶们出发这天的气温是华氏50几度(摄氏20度的样子),还伴随着天降大雨, 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我们这些帮忙装卸飞机的可惨了。 那些搬运工个个都是毛帽子,羽绒服。 而我们都是单衣单裤,被雨一淋,外加小风一吹,个个冻得和三孙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时不知道谁发现了机尾的排气道吹的是滚热的风。 不仅可以取暖,还能烘干衣服。(后来想想也是傻瓜,飞机的引擎功率那么大, 排气道出来的气没有上百度才奇怪呢) 于是大家一冷一湿就跑到那里。 总共三个半小时的装卸时间里,我们基本上保持了干爽。 机尾自动烘干机, 牛!
l 科威特,昼夜温差巨大的地方
我们在科威特时间凌晨2点着陆。大家一下飞机第一反应就是:冷。 在凌晨3点到5点的沙漠中间气味最多不超过华氏50度(和我们走的时候差不多)。 好在大家一下飞机就上了车,没有什么感觉。 我们到达camp Virginia (维吉尼亚大营)的时候是在6点多,正好是日升。 从那一瞬间开始,气温就开始直线上升。 从华氏50度到华氏104度(摄氏38度左右)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 中午时分从帐篷出来,那热气能把你打个跟头。 大家中午的时候基本上龟缩在空调帐篷里。。。俗话说早晨穿棉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这里绝对符合。
l 丰富的食物
都说美军运输能力强,到了科威特才体会到。 食堂里全是从本土或者欧洲运来的新鲜食物。 其种类之丰富让人惊讶。 单是水果我今天就看到了苹果,梨,李子,桃子,猕猴桃,grape,草莓,哈密瓜等琳琅满目十几种。至于可乐和饮料,更是随便喝随便拿。除此之外, 韩国泡菜,日本寿司,俄国烤肉等也随机供应。 总之,如果不锻炼,几个月下来胖个十几磅不是什么难事。
l 多国联军
现在在伊拉克里除了英美军队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军队,但是科威特这里真是什么都有。到这里20小时不到,我已经看到了波兰,澳大利亚,韩国,日本(>_<),罗马尼亚等国的士兵。在食堂里的语言也是日韩俄德英语乱飞。 虽然没有中文,但是还很有意思。
2009-9-26 00:59
Oskarlre
March 04
5:2
今天抵抗组织大翻盘。 以前的袭击里面他们一共伤了2个自己人,可是今天3发炮弹竟然来了满堂彩。 第二炮一炮打翻4个,虽然都是轻伤,不过也算他们score 了。 更可笑的是,被打翻的4个都是一个连的,那个连是。。。。 是。。。。 炮兵连 ·#%¥%·#¥#……%·#。。。。
结果出去追击的第10山地师也灰头土脸了一把,刚冲出去就被冷枪做掉一个,打中了肩膀,最后也是一个都没有抓到。
唉, 今天损失惨重啊。
p.s: 特殊名词:Blue Falcon 意思是Body Fucker.... 被美军用来形容那些只顾自己,不顾同事的人。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Oskarlre 于 2009-9-26 01:34 编辑 [/i]][/color]
2009-9-26 01:00
Oskarlre
November 14
不谈战争
现在上网以后朋友问的最多的就是这里的情况。 我往往哑然以对。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无法体会出士兵的辛苦的。 高强度的工作,强大的精神压力,对自己所爱的人的牵挂和怀念,异乡的孤独和寂寞,被困在一个小地方的压抑和郁闷。。。。 这些是如此的不可忍受,以至于精神病的一种就是战争压力病(combat stress) 在这里,一封家里的来信就能让一个40多岁的人手舞足蹈。 一封分手的email 就能让一个18岁的少年饮弹自杀。 一句不算重的脏话就有可能招来200人的械斗。 这里不是正常人的世界。也不是正常人能够体会的世界。
前天我们刚刚被炮击。 82mm 迫击炮弹落在了我们机械师建筑的前面,所幸无人伤亡。 但是地面的大坑提醒着我们,死亡,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步之遥。
这真是一件很有讽刺味道的事。没受到切肤之痛的人们,往往可以把战争当作很好的谈资,讨论得兴高采烈。但那些最有资格谈论的人,那些在前线日夜厮杀的士兵们来说,战争是一场再沉重不过的话题。他们反倒更乐意谈谈家人,谈心爱的女孩,谈家里养的狗,谈谈家乡的小河,什么都谈,就是不谈战斗——谁愿意谈论自己的死亡和鲜血呢?
所以,不谈战争。。。。
2009-9-26 01:42
Oskarlre
June 12
突然想到的一些东西
今天在想blog 要写什么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关于伊拉克的一些有趣的东西。放上来好了
1。土大但是无虫的伊拉克。
伊拉克国土35%是沙漠带,加上其干热的天气,因此沙尘暴频繁。 桌子二天不碰就会有厚厚一层土。但是别搞错,巴格达一带地下水位还是很高的。 加上雨季降水相当频繁,所以大米还是这个地方的主要农产品呢。 有了作物就会有虫。 这个道理在伊拉克只能apply 一个月多一点。因为伊拉克进入夏季以后气温提升非常快,我们这里极限气温已经有60度了(阳光下)。因此苍蝇蚊子在猖狂了3周以后迅速的消声匿迹了。 因此你经常会看见一个臭气冲天的垃圾堆 (新的,随着水分的快速蒸发,臭气也会迅速消散的)上没有一个苍蝇。臭水沟里面也没有蚊子。 也算是伊拉克一景
2。关于蒙面的伊斯兰妇女
有些人对于中东强迫妇女蒙面不解,觉得是歧视女性。其实实实在在脚踏上了这片土地才知道太阳的毒辣。 在伊拉克7个月,现在基本上大家都是反熊猫,一人两白眼圈,然后黑的不得了。 (戴墨镜的缘故) 中东妇女也喜欢白皮肤,为了在烈日下保护自己,自然是要遵循传统包的严严实实了。
2009-9-26 01:47
Oskarlre
今天大家谈论起在这次任务中受伤的士兵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 我们HQ 的士官长在我们集训的时候说过。 在伊拉克受伤或者阵亡的,都是不遵守纪律的。或者对凡是漠不关心的士兵。现在想起来就好笑。 1。那么所有受伤的士兵应该受到军法审判而不是紫心奖章。 2。我们这次任务中第一个受重伤被送回国的就是这个士官长的亲弟弟。。。 这也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吧。
今天早晨起来和一个原加拿大华人军人狂侃了一下现在美加单兵武器系统的优缺点。 这里结合05年海军陆战队报告一起发上来好了。 [ ] 是我个人意见的说
M4卡宾枪:许多海军陆战队员都希望能够装备这件比M16[均指M16A2]更短的武器,他们说它更适合于在城市地形的战斗,因为它适用于狭窄的使用空间。而且大部份参战士兵都乘坐车辆平台参加战斗,比较小的武器在上下车时都会更方便。有很多的意见指M16太长,在城市战斗中很麻烦。一些海军陆战队甚至干脆使用从伊拉克人手中缴获的AK-47,另一些人则在进入建筑物内时使用手枪来代替步枪,以便在狭窄的空间中更具有灵活性。[和M16A2一样,在土多和沙子情况严重的地区经常卡壳,而且因为枪管比较短,在战斗时候急促呼吸情况下稳定性还是有问题的,弹夹以及携带方式都值得考虑。精确的确很重要,但是士兵在近战中更多的考虑的是如何压制对手而不是精确射击。 AK 47最大的好处就是150米内精确同时可以大量倾泻子弹。]
许多士兵建议给机械化部队的车组成员装备M4,包括LAR[轻型装甲侦察车]、AAV[两栖突击车辆]、坦克、运输车和其他参与作战的任何部队。有一部分(不是全部)LAR在实战中有使用单兵武器,而LAR车组的主要武器仍然是M16,M16对车组成员来说太重太长(在钻出炮塔或伸出车门/窗时),在遇敌交火时不能及时地进行还击。[绝对同意,M16是设计用来野战的,因此对于巷战和车战它明显不符合用途]
M249 SAW:SAW的外表磨损严重而无法维修,有些甚至已经超出服役寿命,许多陆战队员是用胶带或链子把武器捆牢。侦察部队要求装备SAW的伞兵型,而步兵部队则要求装备可折叠枪托。[可靠性差些,同样的问题,作为机枪火力不够,作为自动步枪太笨太重太长]
M240G中型机枪:海军陆战队员对其目标效能感到比较满意。[仅限于mount 在车上,要不你真的要找大块头来扛,准确性和弹药还是没得说的]
M9手枪弹匣:弹匣性能极差,托弹簧很松,退光弹时托指板甚至不能顶到顶部。武器发生故障的原因多数与弹匣问题有关。污垢和泥沙也是导致出现供弹问题的原因之一,但即使每天繁琐地清理弹匣内部也不能减轻问题,因为托弹簧太松才是主要问题。撰写报告的人也说配给他自己的手枪也有这样的问题,结果他干脆像其他陆战队的军官那样,背上一把步枪作为自卫武器。[没错,超过一半的同事的弹夹已经失去作用了]
后备武器:许多步兵都要求为所有的参战人员配备一件后备武器(例如M9手枪),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手枪用于MOUT行动和狭窄空间如楼梯井等环境下的战斗行动,他们要求每个班至少要配备一把,如果能够每个火力小组配备一把则更好。[M9?个人建议用9mm Glock,或者类似稳定的手枪,或者回到M1911,此外建议后备武器个人化,小块头如我更适合用小枪]
枪榴弹:许多海军陆战队员要求增加枪榴弹这种装备,或干脆用枪榴弹换掉M203。M203的适用范围太小(注意:这个愿望源于对抗美英联军最有效的武器就是RPG[指RPG-7]这个事实)。[绝对同意,个人认为美军的40mm 榴弹设计远没有RPG 强]
M1014三军通用霰弹枪/破障装备:部队在MOUT环境中缺乏破障设备。一些部队用自己的经费从不同的厂商购买各种装备,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破障的需要。许多参战士兵指出在实战的遇到最多的障碍就是门,而且多数的门都是铁门或由很硬的钢架加固。大部分士兵都认为在一支最小的战斗分队中应该装备有一把霰弹枪用作破门之用,因为在这些缺乏必要装备的单位中,霰弹枪就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情况的需要。海军陆战队中每个步兵营只配发了6支M1014霰弹枪,数量严重不足,参战士兵要求至少为每个班装备1支。另外在这种战术环境中最需要配备独头弹[破门],有些部队尝试用00号霰弹[破门],但效果不是很好。CEB[战斗工程营Combat Engineer Battalion]也表示在城市战中需要有更多的破障工具、更多的孔洞窥视装备。[现有12G 散弹枪无论是巷战还是看监狱,都不适合任务需求,强烈要求更换]
武器的分解销:许多武器,特别是M16和M249,都有分解销断裂的问题,或从武器上掉出。海军陆战队不得不用胶粘带或绳索固定武器。问题是沙子经常渗入分解销的周围,使金属磨损得很快。[同意]
与敌军交战:几乎所有的正面接敌交火都是在20-30米范围内使用轻武器(5.56mm口径的枪械)进行,很少有射击超过100m外的目标,最大的射程也少于300m。在接敌时,大多数狙击手射击的距离都在300m内,只有一次郊区战斗是在300m外(那次是608m)。与多名来自不同狙击排的排长和士兵谈话后,他们表示没有足够的信心使用光学器材(Simrad或AN/PVS-10)在伊拉克环境下夜间射击300米外的目标。大多数海军陆战队员都认为他们战斗的最大射程只有200m。
GPS:各营在商业市场上购买了许多GPS,商业市场上有许多更小更轻且更容易使用的GPS产品。[显然海军陆战队与陆军一样,士兵们都不喜欢使用军队标配的PLGR GPS][那个简直是piece of trash, user friendly 在设计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
SAPI(轻武器防护嵌板):对于士兵们会称赞这件装备并不奇怪,SAPI板挽救了许多生命。在第2坦克营就发生了5个SAPI避免士兵死亡或重伤的不同例子。第2坦克营的David Bardorf上尉说:“SAPI是上帝赐予海军陆战队的礼物。”陆战队员们希望将来能够有更轻且正面防护面积更大的型号,但这样的改进必须保证防护板的防弹效能。[同意,不过就是在那里携带是个问题。。。]
护目镜:海军陆战队员对现在使用的护目镜反应很差。这些护目镜太大,密封也不好,透镜经常从镜框中脱出。很多的陆战队员为配合自己的脸形而自购较小的护目镜。这类产品的典型代表是Panoptx牌的产品,陆战队员非常渴望在实战中装备这类型号的产品。[同意,我的护目镜就太大]
三点式枪背带:陆战队员用部队或个人的经费购买三点式背带用在M16A2步枪上。许多海军陆战队员交口称赞这种背带,陆战队员们要求为每一把M16A2配发部队时都配备这种背带。三点式枪背带的典型代表是由“The Wilderness Tactical Products”生产的“Giles战术卡宾枪背带”。[实用,适合战地,磨损问题还是有的。。。]
睡袋:一些比较高的海军陆战队员抱怨长度太短,说他们无法完全钻进袋子里,他们要求应该增加其长度。[事实情况,需要更多不同的型号]
2009-9-26 15:58
KYOKO
这个。。LZ现在还没退役,在米国国内?
2009-9-26 20:34
Oskarlre
在米国国内,不过已经退役了.
这个是过去的日记.
2009-9-27 09:30
天涯明月刀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
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
身份虽不同,但此情此景却极为相似.:titter:
2009-10-21 12:22
贾图
杯具了,偶最期待的战斗情节一点都没有:funk:
2009-10-21 12:58
贾图
[quote]M4卡宾枪:许多海军陆战队员都希望能够装备这件比M16[均指M16A2]更短的武器,他们说它更适合于在城市地形的战斗,因为它适用于狭窄的使用空间。而且大部份参战士兵都乘坐车辆平台参加战斗,比较小的武器在上下车时都会更方便。有很多的意见指M16太长,在城市战斗中很麻烦。一些海军陆战队甚至干脆使用从伊拉克人手中缴获的AK-47,另一些人则在进入建筑物内时使用手枪来代替步枪,以便在狭窄的空间中更具有灵活性。[和M16A2一样,在土多和沙子情况严重的地区经常卡壳,而且因为枪管比较短,在战斗时候急促呼吸情况下稳定性还是有问题的,弹夹以及携带方式都值得考虑。精确的确很重要,但是士兵在近战中更多的考虑的是如何压制对手而不是精确射击。 AK 47最大的好处就是150米内精确同时可以大量倾泻子弹。]
[/quote]
——"Firepower could keep you alive."
丢M16捡AK这个问题从越战到现在好像一直没有解决,01年就开始反恐了,为什么美军一直没有更换新的自动步枪呢?原来的XM8不搞了?
还有,美军不是从2000年开始就换装M16A4了么?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09-10-21 13:02 编辑 [/i]][/color]
2009-10-21 13:36
贾图
其实这个问题CHC在越南也遇到过,56semi rifle被AK压制的一塌糊涂。
你是陆战队的吧?丛林战和巷战交战距离近,还是火力压制第一,精确射击用的地方太少了。而且AK7.62mm威力大,可以穿墙穿树后击中目标,5.56mm就没这么好用了。假如在沙漠地带的话,M16还极易卡壳。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09-10-21 13:38 编辑 [/i]][/color]
2009-10-21 14:14
贾图
[quote]SAPI(轻武器防护嵌板):对于士兵们会称赞这件装备并不奇怪,SAPI板挽救了许多生命。在第2坦克营就发生了5个SAPI避免士兵死亡或重伤的不同例子。第2坦克营的David Bardorf上尉说:“SAPI是上帝赐予海军陆战队的礼物。”陆战队员们希望将来能够有更轻且正面防护面积更大的型号,但这样的改进必须保证防护板的防弹效能。[同意,不过就是在那里携带是个问题。。。][/quote]
——你们陆战队自己出钱买龙鳞甲的多不多?不是说龙鳞甲比拦截者轻2KG么。
拦截者是两大块板甲(SAPI),龙鳞甲是鳞甲,所以后者要轻一点估计。
但我认为未来的趋势是和明光铠概念差不多,整个上身前后两块大的板甲,两侧和其他部位用鳞甲覆盖,不过这需要价格和重量的下降。
2009-10-23 23:29
Oskarlre
回复, M16 枪族涉及很多利益和饭碗. 美国也一直在搞中口径枪械的研究
但是大规模装备还很远...
M16枪族何止是容易卡壳, 上枪油以后极易和沙子灰尘混成一团泥卡在Bolt里。
不上枪油,碳和灰尘又容易卡导气管。。。
我是陆军, 不是陆战队。 他们自己出钱买龙鳞甲的不少, 但是涉及了国防部的蛋糕,所以现在人家用狠招, 穿龙鳞甲牺牲的筒子不给抚恤金。
2009-12-29 11:39
hpwrong
"所以现在人家用狠招, 穿龙鳞甲牺牲的筒子不给抚恤金。"
:hz1001:这个太过分了,我就是穿一裤衩上阵挂了你也得意思意思啊
2009-12-29 12:31
菜比
回复 #49 Oskarlre 的帖子
还有这说法 真是无奇不有
2013-9-23 00:02
Oskarlre
也说说军人的服从与牺牲
本文只代表个人看法。
一切争论是从李将军一个状态开始的:
李少荃 :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一次战斗,一支快速突击群向越军纵深穿插,配合主攻方向对敌防御部署进行分割,没想到遇到越军雷场,配属的工兵分队没跟上来,排不了雷开辟不了通路,可时间要紧怎么办?指挥员一挥手,命令打头阵的那辆坦克车长、炮长、装填手下车,就留驾驶员一个人在车上,驾驶坦克前进压地雷。驾驶员不干,说这等于送死啊!指挥员二话不说把那小子从坦克里拽出来拖到队伍前面枪毙了。临阵退缩就地正法!没得商量!换个人!前进!任何一支军队的价值观归纳起来无非两个字:忠、勇。没有谁会与敌人讲良知。
看了这个状态,汪洋同学发了一篇文章《所谓服从命令是天职,和送死是有区别的》(链接:[url]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913912031&owner=240087520[/url])
于是引起了从网军迷圈的一些争论,主要观点集合在,这个指挥员是否有权力让驾驶员去送死,以及枪毙这名士兵是否合理(即下级是否对这种自杀性的任务有抗命的权力),由此引申出了军人服从命令到何种程度(当然也包括传说中的枪口抬高一厘米啥的)
在阐述我个人观点之前,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同样讨论的这群人里,当年对PLA汶川地震高风险情况下跳伞进入是怎么看的? 人懒,就不去找当时的评论了。 我自己是写了篇文章的,链接在这里:[url]http://blog.renren.com/blog/241551763/294479510?bfrom=01020110200[/url]
同样是生还希望不大的高风险任务,我当时的评价仍然能代表我个人的观点,转来如下:
有人说“军人本来就是准备随时牺牲的。即使损失几架飞机建立起通讯引导大规模人员和物资的进场也是完全值得的。”
我当时就骂回去了:对, 军人的确本来就是准备随时牺牲的。 对, 即使损失几架飞机建立起通讯引导大规模人员和物资的进场也是完全值得的。但是这不是轻松把这帮人送去死的理由。 如果那个军事主官说值得,就要上飞机和这群兵一起去。 嘴上说值得,然后身子坐在大后方的军事主官就是草菅人命。人找的出来,现在也有人敢跳,但是你作为军事指挥官,你的兵的命就那么不值钱? 告诉你,如果我是指挥官的话,我care老百姓死活,但我首先要对我的兵的性命负责! 他们也都是老百姓的子弟。 都是爹妈养的。 活了20几岁才成人。 军队培养了这么多年才是特种兵。为了大部队能进去,为了更多百姓获救,他们在玩命!那么,作为军事主官,也有对他们生命负责的责任。 至少能增加一点生存机会都要争取。谁的命都是命。 是同等珍贵的。 无论废墟低下的百姓还是整装待发的战士,这都是同胞。 能少死一个都好。他们有不怕牺牲的勇气和行动不等于我们让他们毫无意义的去白送死。
这里面说了几个标准:
1. 士兵的生命必须被尊重。
2. 任务的严肃程度(说白了就是生命交换比率)符合值得去牺牲的标准。
3. 军事主官必须为这件事情负责。
4.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5. 尽量采用自愿原则。(但不是必须)
那么回到上面这个事例来,用着五个标准衡量,是否符合了这个情况
首先说2. 任务的严肃程度, 一支快速突击群向越军纵深穿插,配合主攻方向对敌防御部署进行分割。对于一支穿插包围的部队来说,时间就是一切,这里不考虑如果被阻滞敌人逃跑的情况,作为纵深穿插的部队一旦停滞,那么很可能被反包围,这种情况下牺牲是有意义的。
3. 没想到遇到越军雷场,配属的工兵分队没跟上来,排不了雷开辟不了通路 -- 别的不说,这个参谋部回去就要被处分。你丫吃什么的,一个快速突击群不带工兵。。。军事主官也要承担一定责任,不过在当时情况下他的处置并不算差。
4. 尽量减少不必要伤亡 --“命令打头阵的那辆坦克车长、炮长、装填手下车,就留驾驶员一个人在车上,驾驶坦克前进压地雷。” 可以说军事主官在能力范围内已经做到了这点。
5. 这条明显违反,不过当时情况下不是必须。
最后说1. 士兵的生命被尊重了么? 我个人认为军事主官的方式有问题。 驾驶员抗命是铁定的,就算军事主官饶了他一命,这哥们回来也要被军事法庭。 不过就地枪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我是军事主官,会把这小子捆了放第一辆坦克里,然后另外找人往前开。 所谓你丫死也要死在岗位上。 但是军事主官也要做另外的一件事。即,如果所有的坦克都滚了雷区,他自己要做最后一个滚的。 否则回来也要被塞到坦克里滚了雷区。这就是所谓的长官责任。
所以综上判断,这个军事长官手段有问题,但是初始判断并没有错误。
这种战争时期的紧急处置听起来很残酷,但是和蔑视生命还是有区别的。
蔑视生命的典型例子是日本纯氧鱼雷:
“日本人的鱼雷是世界最好的,射程最远,威力最大,因为长矛鱼雷是用液氧做氧化剂的,全世界都不敢用——这玩意儿现在就在韩国罗老号上,自己掂量吧。说他易爆,不是制造时爆炸,而是巡航返回后鱼雷没用 如何保养的问题——美国人在战后问日本海军这个问题,日本海军把射程一万码的长矛鱼雷放在码头上,该放液氧了,美国人希望看看他们的技术手段,而日本所有的军官都躲到掩体里,挥手叫来了一名新兵:你,去,把阀门扭开。”
如果是军官围观,或者和士兵一样去扭阀门的话,那只能说他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记得PLA的同行说过,TG营级部队是副营长带着一连冲,全死光的话营长带着二连冲,再全死光的话指导员带着三连和剩下的部分冲,谁临阵脱逃就要枪毙。包括主官。 我个人认为这个很合理。 军事主官更多的时候应该说的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冲。
至于江洋同学说下级可以抗命做明知送死的事情,我个人看法是,军人,穿上这身皮的时候就要有死的觉悟。唯一要想的是,如何最有意义的死。对于毫无意义的命令,自然可以抗命,但是原设定是军事行动,那么这和任务不利时候的断后任务是一样的,没有选择。必须完成。不计代价
自己是前美军,那就说说美军两件事
一。 美陆军的warrior ethos 想必军迷是不陌生的
I will always place the mission first.
I will never accept defeat.
I will never quit.
I will never leave a fallen comrade.
四条里的前三条用中文说就是生命不息,任务不止。 即使这个任务需要付出我的生命。 这也是所有军人的责任。
二。 我自己是战地工兵(就是设定里没跟上的部队。。。)任务就是拆地雷。
美军拆雷工具很多,从“大水牛”拆雷车(就是变形金刚1里在高速路和擎天柱打被砍头的。)到最原始的探针套圈应有尽有,我们培训时候也要学各种雷区的布与拆。有8小时前进200米的彻底清除到每小时前进2公里的快速碾压。
当时我们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工具都用尽了,前面还有雷区的时候怎么办?
教官的答案是:
往前跑,用你的身体滚。 你们都滚完了,我上。这是我们的职责
我当时看着他的眼,知道他没开玩笑。
美陆军战地工兵格言:
Essayons -- 永远尝试
美海军陆战队格言:
Semper fi -- 忠诚至死。
另,对李将军“没有谁会与敌人讲良知。”我有不同看法,不过那是另外一篇文章的事情了。
2013-9-23 11:22
KYOKO
如果我是军事主官,会把这小子捆了放第一辆坦克里,然后另外找人往前开。 所谓你丫死也要死在岗位上。
===========================
被捆的这小子也能闹个烈士待遇吧,虽然是“被烈士”
2013-9-23 11:28
KYOKO
另,O记这文章怎么也能闹个推荐吧:hz1001:
2013-9-23 12:28
赵哪个云
主官先上应该是原则吧
让我想起BAND OF BROTHER里面的DICK WENTERS
牛得一塌糊涂啊~~
:hz1024:
2013-9-23 14:25
乌鹊南飞3
[quote]
因为真正的军人都明白,每一个士兵被卷入战争洪流时,那么就不是为了任何主义和理想而战,而是仅仅为了自己身边的人,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战友,是兄弟,仅此而已, nothing more。
[/quote]
虽然此生没有入过伍,却能够感受到那股硝烟战场的触动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