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如果没有许攸来投官渡之战的结局会如何?


2008-11-9 15:25 西方面军
如果没有许攸来投官渡之战的结局会如何?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给人的感觉就是典型的先有结论再找论据。

不可否认袁绍是有不少缺点,但曹操的缺点就少了?恐怕正是因为官渡之战的结局,袁绍的缺点被夸大了。

当然,本人还是认为袁绍的综合军政能力是不如曹操的,袁军大将的整体素质也不如曹军大将,袁军部队也不如曹军精锐。但问题是,曹军的质量优势就一定能抵消袁军的数量优势和后勤保障优势吗?

至少在官渡之战时,袁绍的战时经济对曹操有绝对优势,粮草供应充足。而曹操经过在官渡的长期对峙逐渐粮草困乏,士卒疲惫,已经到了极限。

如果曹操因为缺粮放弃了官渡向南撤退,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另外一点,就是当时曹操的战略形势远比袁绍恶劣,其辖区处于四战之地。

2008-11-9 18:16 客上天然居
历史不容假设,没有如果的。

正因为袁绍的不会用人,才会败得如此快速,当然袁绍也是很厉害,只是碰到了比他更牛的曹操。

2008-11-9 20:23 三国赤壁周郎
许攸固然起到一定作用,不过我觉得使袁绍最后失败的是张合、高览反水。

2008-11-9 22:19 暴民
沒有许攸降曹也就沒有烏巢之失,那曹操軍就會因補給出問題而散,袁紹
成為勝利者。

2008-11-10 18:44 中庸
[quote]原帖由 [i]三国赤壁周郎[/i] 于 2008-11-9 20:23 发表
许攸固然起到一定作用,不过我觉得使袁绍最后失败的是张合、高览反水。 [/quote]
好奇特的逻辑。

在大规模的战争面前,一两个优秀的将领是左右不了战局的。(当然超人除外)
决定官渡胜败的是乌巢,这个历史书已经给了明确的答案。

张合高览再牛B,也不能当饭吃,就算当饭吃也也不够那么多人一顿。

2008-11-10 22:17 坚硬的稀粥
还没开打,袁绍的盟友刘备就被灭,刚一开战,颜良文丑就被杀。

一步一步都是袁绍被曹操牵着走,失败是早晚的。

2008-11-10 23:52 关张马黄
不管是“十胜十败”还是“四胜四败”,都不过是荀彧、郭嘉为曹操打气而已,郭嘉更有点献媚、吹捧的意思,说袁绍“外宽内忌”,曹操亦差不多;说曹操用兵如神,张绣、徐荣、吕布恐怕有点不服气,袁绍不懂军事也不可能把公孙瓒给灭了;说曹操部下皆是有才之士,袁绍也不乏人才啊;说袁绍任人唯亲,淳于琼、张合、沮授、田丰这些人是袁绍哪个亲戚呢……官渡之战从一开始就很难说谁会获胜?而且当时大部分人都支持袁绍,袁绍如果是蠢材,大部分的人岂不是都是笨蛋,刘备怎么会去投奔这种蠢货,曹操打败了他又有什么可炫耀的?
陈寿在总结曹操的对手时,唯有袁绍“强盛莫敌"。可以说袁绍是曹操最难对付的对手。曹操用一两时间先后灭吕布、破袁术、降张绣,而对付袁绍虽有官渡之战的辉煌胜利,尚且要花五六年功夫方可吞并袁氏集团、平定河北,如果不是袁尚、袁谭内讧,恐怕还要推迟,赤壁之战的时间也得耽误了。袁绍比起刘表、刘璋、张鲁这些“自守之贼”不知要好多少倍,比他那兄弟袁术也厉害的很,甚至远远超越袁术,客观来说,袁术的才智、用人、土地、军事力量、受欢迎程度、受拥戴程度不可与袁绍同日而语。没有了袁绍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国。

[[i] 本帖最后由 关张马黄 于 2008-11-11 00:11 编辑 [/i]]

2008-11-10 23:55 关张马黄
没有荀彧的一封鼓励信,说不定曹操要放弃官渡了。

2008-11-11 00:05 lpteam
官渡.

粮草  谋臣  大将  士兵  

那个重要?

粮草. 根本也... 没许的反... 怎有粮?:lol:

2008-11-11 00:19 关张马黄
许攸虽然背叛,曹操也攻占了乌巢,但是他把袁绍所有的粮都毁了,忘了自己其实也是早就没粮的,这个时候双方同样没粮,胜负依然很难说,袁绍仍然有兵力上的优势。我也认为张合、高览的反水才是给袁绍致命的一击。许攸是一个人去的,而张高是带着军队投靠曹操的,说不定这两小子是把袁绍最精锐的部队送给曹操了。但不管我怎么说袁绍的好话,这个致命的一击是袁绍听信郭图之言造成的,袁绍之败确实有一点自找。

[[i] 本帖最后由 关张马黄 于 2008-11-11 00:20 编辑 [/i]]

2008-11-11 16:34 绿毛龟
许攸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以曹操的用兵,他早晚也会打听到袁绍的屯粮处并进行突袭的。
袁军数量大大多于曹军,因此粮草问题的影响肯定要比曹操大很多,胜负天平已经向曹操倾斜,张高的投降只是锦上添花。
袁绍固然有人才,但他在实力上升期(打公孙瓒时)还能听进谏言,等到面对实力不如自己的曹操时,他就不能再保持以前的态度了。

2008-11-11 16:45 古拉森
[quote]原帖由 [i]绿毛龟[/i] 于 2008-11-11 16:34 发表
许攸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以曹操的用兵,他早晚也会打听到袁绍的屯粮处并进行突袭的。
袁军数量大大多于曹军,因此粮草问题的影响肯定要比曹操大很多,胜负天平已经向曹操倾斜,张高的投降只是锦上添花。
... [/quote]
又见绿毛兄,不过我还是站在你的对立面:titter:沙场争雄,有时一个时辰的差距就足以决定胜负,等曹操打听到袁军的粮草仓库,说不定部下差不多都饿死光了~~~袁绍在河北根深基固,粮草供应根本不算太大的问题,如若不是被烧了乌巢,曹操差不多不是败就是撤了。若不是大荀劝阻,曹操本来就已经撤兵了,如果按兄台所说,胜利天平既然已经在曹操方,他自己还想撤退,那曹操的军事能力未免也太低了点,和某些人所说的三国第一军事家的身份差距也忒大了:lol:~~

[[i] 本帖最后由 古拉森 于 2008-11-11 16:47 编辑 [/i]]

2008-11-11 17:35 绿毛龟
[quote]原帖由 [i]古拉森[/i] 于 2008-11-11 16:45 发表

又见绿毛兄,不过我还是站在你的对立面:titter:沙场争雄,有时一个时辰的差距就足以决定胜负,等曹操打听到袁军的粮草仓库,说不定部下差不多都饿死光了~~~袁绍在河北根深基固,粮草供应根本不算太大的问题, ... [/quote]
呵呵
我刚才没有说明确,我说的胜利向曹操倾斜是在放火之后。
至于撤兵的想法,我觉得这更显示曹操人性化的一面,毕竟他也是人,暂时有些动摇是很正常的。换作袁绍的话,如果他自己想撤,谁能劝得住他?
像袁绍这么大的摊子,就像荀彧所说的,只要曹操坚持,必然可以发现对方的破绽。像许攸这样的谋士出逃之后,袁绍居然没想到保护自己的命门——粮道,以曹军的素质,发现对方的粮窝应该也是旦夕之事。

[[i] 本帖最后由 绿毛龟 于 2008-11-11 17:42 编辑 [/i]]

2008-11-12 04:34 酒魔剑仙
若沒有淳於瓊的豬突,加上曹軍的集體爆種。曹操自己就要在烏巢被包餃子了。:sleep:

2008-11-12 20:59 可爱小马驹
淳于琼哪里猪突了?面对对方主将,加上援军已经在敌后开始战斗,任何武将都会选择出击两面夹击对方的

2008-11-14 00:41 酒魔剑仙
“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
欺負曹賊兵少這裡豬突了。出營攻擊,結果反而被曹賊欺負了。

“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
然後才有袁紹派援軍救援被曹賊欺負的淳於瓊,而且還沒趕到呢。

“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結果沒趕上,曹賊手下集體爆種,把淳於瓊給剁了。

2008-11-14 12:17 hadeswwy
[quote]原帖由 [i]酒魔剑仙[/i] 于 2008-11-14 00:41 发表
“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
欺負曹賊兵少這裡豬突了。出營攻擊,結果反而被曹賊欺負了。

“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 ... [/quote]

置之死地而后生……曹操军队的素质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不愧是精锐的兵士:lol:

2008-11-14 12:48 攻强守弱
“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
欺負曹賊兵少這裡豬突了。出營攻擊,結果反而被曹賊欺負了。

“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color=Red]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 [/color]...

看了真是热血沸腾啊

2008-11-14 14:36 goschoolcc
楼主说的不是演义么?  下边说的貌似就是三国志了

为了主角打败boss  许攸这个重要npc一定会出现的

2008-11-15 16:02 香港李飞
袁绍自己先被曹操和郭嘉看死迟疑, 刘备先被破于徐州; 许攸劝袁绍袭许都, 袁绍又不听。结果曹操出现许攸来投就抓住一个良机给予袁绍致命的打击获胜。
好比点球大战对方先让赛, 给你两个点球, 你自己踢飞; 人家却一个点球却罚进获胜, 怪誰?
曹操早就在备战官渡, 沒有许攸, 或许会有另一个机会让曹操及其智囊团来把握。

2008-11-15 16:12 酒魔剑仙
回复 #20 香港李飞 的帖子

可是進的那個點球被守門員烏龍,然後又彈中門框才進去的。不是怪誰,只是說這球進的實在是RP爆發而已。

2008-11-15 17:38 香港李飞
到底胜得怎样也不用多讲, 反正怎样也是以弱胜強, 把握力比袁绍強。

2008-11-16 00:15 幻世え风
就算许攸不来投曹操也必然要去烧粮草的,只是过程未必有这么顺利罢了

2008-11-16 02:01 中庸
历史不容许假设。
不过许攸的投奔却是被荀彧预测到的,只能说荀,神人也。:unsure:

2008-11-16 09:38 酒魔剑仙
回复 #22 香港李飞 的帖子

把握力再強也改變不了如果不是RP爆發,在官渡只有被人包餃子這個事實。

2008-11-17 15:15 emony007
曹操败还有翻身的机会,袁绍一败就会完蛋!这就是为什么田丰在战前不主张袁绍出兵的原因。而且如果曹操的粮道出了意外,恐怕是双方对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讲和收兵!

2008-11-20 13:49 人中吕,鬼中羽
历史上的名战,经常都是由一系列的看似偶然的因素促成的。

但是,透过这些“偶然性”,人们能够看到背后还站着叫作“必然性”的。

其中,拿破仑与曹操这两位军事家的一系列名战,更加充满着这类表面上的“偶然性”。

[[i]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1-20 13:59 编辑 [/i]]

2008-11-20 13:51 人中吕,鬼中羽
荀彧的意见,就是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给看透了——

反正你袁绍是不如老曹的,咱们就耗着,看谁能抓住取胜的机会,哪怕这些机会是一些“偶然”因素。俺荀某,就是相信老曹,就是BS你袁绍。

2008-12-22 19:11 燕京晓林
纵观官渡之战,其实许攸确实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1、如果没有许攸来投降,报告曹操非常关键的情报,曹操基本不可能取得乌巢胜利。这里面有三点:
——其一,许攸告诉了袁绍粮草囤积的准确地点,这样曹军才能快速突袭;如果曹军深入敌后四处寻找,显然突袭的目的不可能达到。
——其二,许攸透露了防守的兵力和主将,这对于曹操出动多少人马、是否自己亲自去都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前面曹军也烧过粮草,但是是派徐晃带部队去的,显然重视程度不同。
——其三,最关键一点,许攸告诉了袁绍军中剩余粮食只够吃三天(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只要烧掉乌巢粮草,袁绍必败。如果没有这样的情报,曹操未必敢于下决心冒险偷袭乌巢。
其实,即使这样,曹操要下决心偷袭乌巢也很不容易,当时军中谋士战将众多,支持偷袭乌巢的竟然只有两人,可以假设,如果主帅是诸葛亮,必不敢偷袭乌巢,风险太大也!
2、张合率军投降是第二因素,但是是因为乌巢被烧在先,张合在建议袁绍火速派主力增援乌巢时,已经说的很清楚,乌巢一完蛋,大家都要完蛋。所以张合并不是因袁绍不听其建议而投降,也不是因为攻不下曹营而投降,而是因为得知乌巢失守才投降。
3、即使乌巢被烧,张合投降,袁绍军还有近八万人,也不是一下就要溃散的。如果没有外因,袁军可以马上撤退。第三个因素是曹操接受贾诩建议发起全线进攻,使得袁军在士气低落情况下全线崩溃。

[[i] 本帖最后由 燕京晓林 于 2008-12-24 15:37 编辑 [/i]]

2009-1-5 00:35 若离
只能是灭袁步伐放慢,,大一统趋势更慢

2009-1-5 13:03 天涯明月刀
其三,最关键一点,许攸告诉了袁绍军中剩余粮食只够吃三天(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
-------------
:funk::funk::funk::funk::titter::titter::titter::!*

非纯表情符号。

ps,见识了某人腌割史料的本事,亦见到了古文大师。

2009-1-5 13:14 天涯明月刀
——其三,最关键一点,许攸告诉了袁绍军中剩余粮食只够吃三天(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只要烧掉乌巢粮草,袁绍必败。如果没有这样的情报,曹操未必敢于下决心冒险偷袭乌巢。
其实,即使这样,曹操要下决心偷袭乌巢也很不容易,当时军中谋士战将众多,支持偷袭乌巢的竟然只有两人,可以假设,如果主帅是诸葛亮,必不敢偷袭乌巢,风险太大也!
--------------------------
如果主帅是诸葛亮,曹军不会陷入如此困境。曹军早就在河北来去自如,袁军只能务自保全而已。

何至落到这种惨境?

2009-1-5 15:51 emony007
我个人认为是曹操收兵后撤,袁绍还是灭不了曹操!按这种趋势,袁绍迟早完蛋!

2009-1-6 13:03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emony007[/i] 于 2009-1-5 15:51 发表
我个人认为是曹操收兵后撤,袁绍还是灭不了曹操!按这种趋势,袁绍迟早完蛋! [/quote]
曹操只要得不到许攸的明确情报(守兵多少,粮将何人,平时咋做的),曹操袭击乌巢粮草成功率就不大。

曹操只要打败了,他后方那一堆等着袁绍胜利之音的群臣们就会一呼而起。曹操不完蛋,还反过来袁绍完蛋?尤其是也同时等着曹操完蛋的朝廷再来一个曹操叛逆的宣判……曹操要这都不完蛋,那他就不是人了。:titter:

[[i] 本帖最后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1-6 13:05 编辑 [/i]]

2009-1-30 08:31 问西风高歌
"历史不容假设,没有如果的。" 不要再用这句话好不好
一句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蠢话。MD,不假设就不能分析。你不分析还看个毛的历史。什么叫“没有假设”,一切由天命决定才会没有假设。既然都是天命决定了,大家干脆什么都不干,坐等天命吧

2009-1-30 12:41 skeye_lu
没有许攸的话……按曹操的个性,我相信应该是最后会被袁绍打趴下,然后哈哈一笑递上降书,说声,“袁绍老弟,几年没见,现在打仗很行嘛,小弟我侍奉天子多年,现今儿全交给老弟你啦。改天找你赌马喝酒!”

纯yy,呵呵,我个人更多认为曹操的人生,一路更多是被逼出来的。如果在他还没成气候就被灭的话,他根本不会有那么大的野心,这才是我心目中“既得陇,复望蜀焉”的曹操

2009-2-1 01:15 三国赤壁周郎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9-1-5 13:14 发表
——其三,最关键一点,许攸告诉了袁绍军中剩余粮食只够吃三天(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只要烧掉乌巢粮草,袁绍必败。如果没有这样的情报,曹操未必敢于下决心冒险偷袭乌巢。
其实,即使这样,曹操要 ... [/quote]
燕老大哪里阉割历史了,[color=Red]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color]史书有载,解释也很中肯,岂有阉割历史之理。这个时候又扯那个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干嘛?:titter:曹操尚且感叹袁绍强盛时孤不能自保,陈寿斩钉截铁说诸葛亮"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能如荀令君一样,留守后方,给一封鼓励信就已经很好了。

2009-2-1 08:45 华剑
嗯,解释好中肯。“不过三日”到底是预测败期还是说明军粮储备,应该不是什么深难的问题。如果许某某意思是后者只能说明此公说话颠三倒四云山雾罩,曹操要听信这样的人那。。。那。。。那:funk:

2009-2-1 11:32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华剑[/i] 于 2009-2-1 08:45 发表
嗯,解释好中肯。“不过三日”到底是预测败期还是说明军粮储备,应该不是什么深难的问题。如果许某某意思是后者只能说明此公说话颠三倒四云山雾罩,曹操要听信这样的人那。。。那。。。那:funk: [/quote]

燕某人一向阉割历史。
不过三日是日常所需,并不是军粮储备。即使全信所云也不是说袁绍粮尽,而是袁绍此时粮草这批尚未分配到各营寨。

2009-2-1 12:24 三国赤壁周郎
那三日所言,是许攸说的,究竟是不是阉割,燕老大都是按许攸所说来解释,如果这样也阉割历史,那么许攸才是阉割历史之人了!

2009-2-1 12:41 天涯明月刀
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
-----------------------------------------
这句话,很难理解吗?

2009-2-1 13:01 三国赤壁周郎
我管袁绍究竟是不是真的“燔其积聚,不过三日”,反正许攸是这么说,我也没探讨许攸所言究竟合不合理,但许攸就是这么跟曹操说,可能是跟曹操打气,也可能希望曹操从自己所言,放心偷袭乌巢而这么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情报,曹操未必敢于下决心冒险偷袭乌巢,确实如此。许攸或许就是要曹操偷袭而偏低袁绍,说他只有三日军粮。

[[i] 本帖最后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09-2-1 13:02 编辑 [/i]]

2009-2-1 16:18 天|°很灰
史料阉割的不是一般的强大:qDD+

按燕老的解释,曹操还去什么官渡,等3天不就得了吧

2009-2-1 16:21 天|°很灰
许攸说的是烧了积聚后三天必败,哪里是什么剩下3天粮食?:q```+
别人不说我说:!!

2009-2-1 20:38 华剑
拜托,燔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不可以查查字典吗? 就算懒,认个“火”旁猜也猜出来了。 把这句和不过三日连起来,那岂不是要烧三天?再跟后面那句连着看不是不是云山雾罩是什么。劳驾,为燕老抱不平也该把文意理解好了再来,不要把责任推给古人。OK

2009-2-1 22:26 三国赤壁周郎
我弄明白了,原来是说翻译错误,我还以为是争论许攸所言是否合理,实在不好意思,燕老大翻确实有误,是我不是了:P

2009-2-1 22:33 东旭鹰
我只想提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为什么许攸会向曹操通风报信?

2、为什么袁绍在官渡之战前的白马等战役中失利?

3、为什么袁绍当初没有迎立汉献帝?

4、为什么在曹操对付其他军阀、无力对抗袁绍时,袁绍会按兵不动,坐失良机?

5、曹操在与袁绍作战前,有没有遇到过极度不利的状况,是否又坚持到翻盘取胜?

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去理解这五个问题,就可以体会到什么是“历史是必然的,因素是偶然的”……

2009-2-6 11:48 子越
[quote]原帖由 [i]酒魔剑仙[/i] 于 2008-11-12 04:34 发表
若沒有淳於瓊的豬突,加上曹軍的集體爆種。曹操自己就要在烏巢被包餃子了。:sleep: [/quote]
同意,袁绍在选择守乌巢的人选上有问题,这是关键原因。许攸的情报只是催化剂。试想如果是张郃守粮会如何?估计曹操很难成功。

2009-2-6 11:53 子越
再总结一下:袁曹战前诸多优劣对比是引子,白马延津两战是序幕,官渡对峙是渐进,许攸投诚是契机,淳于琼贸然出击失败粮草被烧是临界点,张郃高览反水是最后一根稻草,曹军全面出击是收官。

2009-2-6 12:08 MOD狂
:sleep:就算没有许攸投诚,曹操也早晚会侦查到乌巢的,许攸的投诚只是加快了曹操的胜利,个人认为张合高览的反水才是对袁绍最大的打击,首先是没粮了,士气可想而知,其次手下大将又反水,那更是一泄千里了,反观曹操,得到二将就已经奠定的胜局,且不说二将带去的兵马,就算二将是光杆子去的,对曹操军的士气而言也起到莫大的鼓舞,而后曹操一鼓作气,取得了官渡的胜利:sleep:,以上是小弟的观点,小弟对三国没什么研究,就是喜欢玩三国题材的游戏,在各位大哥大姐面前班门弄斧,希望大家海涵:loveliness:

2009-2-6 21:24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三国赤壁周郎[/i] 于 2009-2-1 22:26 发表
我弄明白了,原来是说翻译错误,我还以为是争论许攸所言是否合理,实在不好意思,燕老大翻确实有误,是我不是了:P [/quote]

你弄明白了?你是如何弄明白的?就听了楼上几个小孩的戏言?

我查了一下原话,燕京并没有犯翻译错误。原话是:
================================
其三,最关键一点,许攸告诉了袁绍军中剩余粮食只够吃三天(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只要烧掉乌巢粮草,袁绍必败。如果没有这样的情报,曹操未必敢于下决心冒险偷袭乌巢。
------------------------------

燕京这里说的是袁绍军“剩余的粮食”,也就是被烧掉乌巢后的粮食,只够吃三天。这话的依据是“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就是说,燕京所说的“其三”,是根据许攸的话,[size=5][b]推断[/b][/size]出来的,而不是把许攸的话[size=5][b]翻译[/b][/size]得出来的。

请问,哪里出现了“翻译确实有误”?

[[i]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2-6 21:29 编辑 [/i]]

2009-2-6 21:26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东旭鹰[/i] 于 2009-2-1 22:33 发表
我只想提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为什么许攸会向曹操通风报信?

2、为什么袁绍在官渡之战前的白马等战役中失利?

3、为什么袁绍当初没有迎立汉献帝?

4、为什么在曹操对付其他军阀、无力对抗袁绍 ... [/quote]

必然性、偶然性

没搞懂这些基本概念,并不妨碍一个个专家似地你一言我一语啊……呵呵,这就是低水平论坛让人好笑的主要特征。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