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6 09:53
水镜门生
97年的乃就兴奋成这样,要是79年的可怎么办:titter:
2009-10-6 11:46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9-10-6 09:53 发表
97年的乃就兴奋成这样,要是79年的可怎么办:titter: [/quote]
严重BS乃的短视。。。顾诚《南明史》一定是升值的玩意儿:-_-:
2009-10-6 16:09
水镜门生
南明史莫非比脂评石头记还超值:titter:
2009-10-6 16:19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9-10-6 16:09 发表
南明史莫非比脂评石头记还超值:titter: [/quote]
脂评本悉数收齐了嘛:titter:
2009-10-19 10:48
水镜门生
鲁迅最好玩的书,在我看来倒是《故事新编》,若是教材里选用那些小说,真说不定如今的学子们会否把鲁迅看成网络写手
就现在重看,鲁迅的文字好过他的思想,虽然思想依赖文字传播,然则若说鲁迅的思想真有何超越时代,也不尽然,只是表达的方式有异于同时代人,许多情况下,他为辩而辩,这也是无可否认的吧。
国民劣根性一类东西,确乎不是中国所独有,而根性一词,更是东瀛舶来品,人人身上皆有优劣,只是看这比例如何,若是外人看来那优点更多些,自己懂得藏拙,俨然便是正人君子了,反之,小人的名号便会不请自来。
鲁迅很多时候只是悬丝诊脉,不开药方,这像是灌肠疗法,以为把毒素排空,人便精神了,实则不然,没有排毒后的进补调理,还是那么一副病怏怏的模样,不讨人喜欢。若是上完藤野先生的解剖课,还继续学下去,或者我们今日所见的鲁迅文字,会有另一番景象。
曾经读过一册鲁迅评传,唤其人为“荒原野狼”,虽则好像是杰克伦敦穿越附体,倒也颇为贴切。彷徨呐喊,不是荒原野狼,又是什么呢?
2009-10-19 11:19
悼红狐
这则回帖挺好,近来在读三本书,生煎可以看看《集体行动的逻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无需法律的秩序》
2009-10-19 11:56
水镜门生
这三本书的标题都属于我在书店见了掉头就走的:mellow:
2009-10-31 23:51
水镜门生
国拍古籍善本预展仰望随感
本来题目是写作“国拍古籍善本预展鸟瞰随感”,后来心血来潮查了“鸟瞰”之意,才知“鸟瞰”乃自高处俯视,此殊非实情,非鸟瞰也,实仰望也,所仰望者何?书价也。改之改之,杨过这字起得忒好。
福州路的国拍,昔年在上海书城实习时,那是必经之地,却总是效仿姒文命过其门而不入,今日倒是头一回进,那“厚厚的大红门”背后,究竟是何等光景?今番算是见识了。
见识了,也就不稀奇了,好比说结了婚,生了孩子,昔日为之寤寐反侧的窈窕淑女,也就成了枕边厨下的黄脸婆了。只是窈窕淑女易见——满大街都是,肯给你煮饭洗衣服的黄脸婆,实是难得。可见古人诚不我欺亦是妄语,古人最喜骗人倒是实情。
说回正题,之所以会去,是应了老吴之邀,而老吴则是自三言处得来的消息,本来今日是要上班的,却偏幸有同事与我换了个休息,故而方得成行。
去福州路的路线是再熟悉不过了,外滩下车走过去五分钟不到。最先到的是老吴,虽然见过几次了,却还是有些眼生,不过还是大着胆子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道就算认错了人,风紧扯乎就好,总算记性还不至于差到如此,老吴却说吓他一跳,今日是万圣节没错,可我一没扮鬼,二没问他要糖,有甚可怕?莫非我感冒尚未痊愈,一脸病容,虽未有魔鬼之名,却有病鬼之实,以致他有所惧怕?尚在胡思乱想,三言也到了,于是收拾心神,只等停云兄一人。书中暗表,月鸟兄本亦相约同来,惜其今日晨起,居然感冒,念及新闻所言,近日感冒者十有八九乃甲流云云,为免遗患众人,忍痛不来。
三人闲聊,忽三言手机来电,乃停云兄是也,言其在外语书店,三言告知万事俱备只欠停云,其乃欲打车速来,其实两地相距甚近,更兼福州路乃单行道,打车只能绕道,未必有步行快,故终放弃。数分钟后停云兄到,四人乃“跨过厚厚的大红门”,入内一探究竟。
所谓预览,即是将隔日拍卖之古籍预先拿出,供有兴趣者观览之意。不过仍需先购拍卖目录一册,价五十,圈出欲看之书,写于小纸片上,交予拍卖行职员,令其寻出,方得一睹庐山真面目。手续倒还简便,不似国内某些图书馆,要看某些古籍,非得介绍信一封又一封的开,熟人一个又一个的托,若是碰上管理员心情不好,还要曲意奉迎,相比之下,拍卖行到底是做生意的,把古籍当作商品,反正都是拿来卖的,不是拿来藏着发霉的,自然透明度方面就要略胜一筹。
古籍其实也不是没见过,旧书店文庙也去过多次,买的少,甚而没有,摸总还是摸过的。“和尚摸得,我摸不得?”不过既然敢拿出来拍卖,总还是有些好货色的。众人圈点目录一过,遂将纸片递上,静待摩挲古籍之刻到来。奈何彼处亦知吊人胃口,方留得住客之理,居然分批拿来,于是本想慢慢看,也只好快快还,期待下一批更精彩。
过眼经手者计十种左右,不曾全部记得,拣尚有印象者列于下:
明刻汲古阁琅嬛记,此兰园叮嘱关注者,想是盯着汲古阁三字,而非琅嬛记三字。
涵芬楼前后汉书,涵芬楼名号亦甚响亮,奈何品相甚糟,不敢多翻,只略碰触,便有泛黄纸片凋落,速看速归。
叶德辉双梅影闇丛书,此老吴索看者,盖内中有其近日学术研究项目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之故。
世说新语,版本不记得了,四册一函,似为所看中起拍价最高者。
余则已忘,或待老吴三言停云补充。
至于起拍价,一张大面值太祖像已属价廉者,何况起拍价与成交价向来差距颇大,不过做个样子,也就不一一列出了。(其实是已经忘记了~~~)
看完收工,众人复去上海书店三楼特价区,老吴购得高邮王氏丛书一套五册,虽然甚重,权当锻炼身体,想来对其日后抱孩子亦有好处。
2009-12-2 17:03
水镜门生
八卦孔子之一(还是胡扯舒服)
读此贴有感,嗯回帖拿来当主题帖也不错
[url]http://forum.dragonsky.com/viewthread.php?tid=293137&extra=page%3D1[/url]
前段日子看某黎东方的孔子传略,太欢乐了,把束脩解释成“会自己系裤腰带”,说只要会自己绑裤腰带的,孔子都教,嗯,孔子是捆绑控?还是正太控?
顺带某修真界前辈南怀瑾也很欢乐,认为朽木不可雕也,那是宰予他身体不好,孔子就说了,可惜哈,这孩子,身子骨这么弱,没法好好调教啊。
家语是伪书,虽说“伪书中也有真思想”,嗯,伪书毕竟是伪书。
其实研究研究孔门三代的婚史更有趣,据闻都收录在《礼记 檀弓》里,难怪吕思勉常说《檀弓》文致美。孔门三代都离婚,前妻死了,老丘还不许小鲤去拜祭,这姿态,啧啧。
宰予昼寝,孔子如何晓得的?可见宰予当时应该在其侧侍寝,教学相长,不小心睡着了,所以子曰朽木不可雕也,卡哇伊soの宰予。
春秋时人穿裙子不穿裤子,很有可能孔子与弟子大热天的,就赤裸相见,聊得热乎了,就下河游泳,顺便捞鱼,“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教书,用自编教材,材料是切碎抄来的,“笔则笔,削则削”,这样文化局不会来找麻烦,版权什么的,最讨厌了。
早期孔子很穷,啥活儿都干,拉过车,哭过丧,学费是他很大一块收入,“束脩”嘛,不是系鞋带哦,是腊肉,“割不正不食”,不是金华火腿不吃。后来当官了,学生也当官了,也就活得滋润了。可惜没舒服几年,麒麟出来闹腾了,孔子急火攻心,见周文王去了。
纯瞎扯~~~~
2009-12-2 17:16
悼红狐
《家语》既不出自王肃,至少也是西汉的书了,不是伪的
另外郭店简有孔子读易的记载,所以鲁论说“易”是“亦”就站不住脚了
2009-12-2 17:24
水镜门生
偶说了,是纯瞎扯了:titter:
不过古书真伪,若仅作文本研究,那么,“伪书中也有真思想”,还是站得住脚的。:lol:
2009-12-2 18:05
TOP
你们的黑格尔是你们的黑格尔,我的黑格尔是我的黑格尔,而黑格尔是黑格尔。
2009-12-3 08:27
水镜门生
黑格尔不是黑格尔,黑格尔被漂白了:mellow:
2009-12-3 21:20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9-12-2 17:24 发表
偶说了,是纯瞎扯了:titter:
不过古书真伪,若仅作文本研究,那么,“伪书中也有真思想”,还是站得住脚的。:lol: [/quote]
这个当然,伪古文尚书的“虞廷心传”虽然为假,但恐怕无人敢讲这不是儒家心法:titter:
2009-12-15 14:30
水镜门生
昨日去新文化晃了一圈,收获如下
《圣经故事》英语注释版 外研社 上帝及其私生子原著 房龙改编 外研社编辑节选注释 3元
房龙的“笔下有一种魔力”,和梁任公“笔下常带感情”相映成趣,读房龙的书,还是十分轻松愉快的,据说是因为他善于把深奥的话题通俗化的原因,看来可算是美版易中天?
圣经收过几个版本,南京圣公会1989的神版,简体横排,购于文庙,后被偷(偷圣经不算偷?愿上帝诅咒此人),香港圣公会1981的上帝版,繁体竖排,美国纽约1942的英语版,King James Version,扉页有某位father赠予其子的题字。其实圣经不难得到,貌似各大教堂都常备,若想要,不妨直接索取。
只是圣经虽然易得,却总是不曾读完,且看这次房龙那有魔力的笔,能否诱我看完吧。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古1978一版二刷 邓广铭笺注 三元 无封面
据说是早上才降价的,我中午去就捡到便宜了,嗯,确实很便宜,没封面就没封面吧,咱是读稼轩词,不是要看稼轩写真集。某人听到这价钱直接开骂了,哈哈。
《马恩文选》两卷集 外国文出版局 1954 莫斯科 50元
毛选五卷本是两块五收的上海人民版,马恩比毛选贵二十倍,到底还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顺带,红宝书十块收的,林副统帅的序被撕了,可见是1971年913后流落到旧书市的。
于是,昨天算是收了两套圣经。
2009-12-15 15:52
三种不同的红色
话说,《稼轩词编年笺注》多少钱?
2009-12-15 15:54
水镜门生
三块钱,三块钱,只要三块钱:lol:
2009-12-15 16:02
三种不同的红色
:q))+偶当年买了一本《稼轩长短句》,木注解,也要五块钱。
2009-12-15 16:13
水镜门生
这就是人品,三红乃认命吧:sleep:
2009-12-19 16:46
轩辕苍龙
找了遍书市,发现自己需要的航母大全跟飞机大全居然没有……
汗,我一般看杂志也超不过五个界限:读者、思维与智慧、电脑类杂刊。
至于军事类,偶尔读读,但也猜得出最近的热门话题……虽然如此还是没去深究。
2009-12-19 16:54
水镜门生
护士看滴,偶都米啥兴趣
2009-12-19 16:58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9-12-19 16:54 发表
护士看滴,偶都米啥兴趣 [/quote]
习惯问题……文言文大致上看得懂,唐以前的吧,什么春秋战国靠瞎蒙一下还是可以知道大概的意思,……但就是不好好静心研究深入,这个就:qDD+总之,入坛多年,高低不成就。
2010-9-18 14:06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09-4-7 10:41 发表
康有为,完全没水平的人 [/quote]
康南海只凭其儒学造诣,即足以传世留名。
2010-9-18 14:32
水镜门生
康教主是康学,不是儒学了,境界的确高,可惜已经反出孔子门墙了
2010-9-18 15:13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10-9-18 14:32 发表
康教主是康学,不是儒学了,境界的确高,可惜已经反出孔子门墙了 [/quote]
呵呵,那也是儒学的康门化,康有为特色儒学:hz1001:
2010-9-19 10:28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绝世天骄[/i] 于 2010-9-18 15:13 发表
呵呵,那也是儒学的康门化,康有为特色儒学:hz1001: [/quote]
康有为的东西基本上是抄袭廖平的
2010-9-19 10:39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9-10-6 09:53 发表
97年的乃就兴奋成这样,要是79年的可怎么办:titter: [/quote]
才一年,顾诚这本书飙升到500元了~~~而且几乎没人卖~~
2010-9-19 10:52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9-19 10:28 发表
康有为的东西基本上是抄袭廖平的 [/quote]
呵呵,那我推荐萧公权先生《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萧先生曾说:“公平地说,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康有为独自发现同一真理的可能性。康读书之多不下于廖,自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9-19 10:39 发表
才一年,顾诚这本书飙升到500元了~~~而且几乎没人卖~~ [/quote]
近来让我惊异的是,北京三联2004年的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在孔夫子居然已经被炒到二三百....定价不过48元......已经赶追台版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10-9-19 10:56 编辑 [/i]][/color]
2010-9-19 11:01
水镜门生
恭喜狐狸宝书升值:hz1047:
康有为和梁启超,吕思勉和钱宾四,这两对师徒比较起来会很有趣。
至于萧先生这个说法,我看倒是很有三毛抄四的远见
2010-9-19 11:04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绝世天骄[/i] 于 2010-9-19 10:52 发表
呵呵,那我推荐萧公权先生《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萧先生曾说:“公平地说,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康有为独自发现同一真理的可能性。康读书之多不下于廖,自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 [/quote]
萧公权是搞政治思想史的,而且年代较远,其说自可为一家,然不足倚恃。不过令我很高兴是,天骄这三年不见,轻浮气消遁,学问见长不少啊~~可喜可贺
康氏的著作去年今年被重印了,不至于看不到,你可以读原典。康有为此人,村夫也。学问不行,人品亦次。旧学不如章太炎,新学不如梁启超,西学不如杜亚泉,而且不如太多。梁启超曾回忆,康有为读了廖平,一夜之间思想革新了,可见廖平在康有为之处的影响。
康氏天姿贫乏人,无甚可说,亦希望你不要浪费了才华在这种人身上,不值当。
PS:顾诚我买的时候85,现在500。这书涨得比房还凶。
2010-9-19 11:32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10-9-19 11:01 发表
恭喜狐狸宝书升值:hz1047:
康有为和梁启超,吕思勉和钱宾四,这两对师徒比较起来会很有趣。
至于萧先生这个说法,我看倒是很有三毛抄四的远见 [/quote]
杨志刚与郭德纲师徒,我看也蛮有意思........:hz1026: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9-19 11:04 发表
萧公权是搞政治思想史的,而且年代较远,其说自可为一家,然不足倚恃。不过令我很高兴是,天骄这三年不见,轻浮气消遁,学问见长不少啊~~可喜可贺
康氏的著作去年今年被重印了,不至于看不到,你可以读原典 ... [/quote]
呵呵,谢谢红狐兄。
对康南海,我其实没什么兴趣,但觉得那无论如何也是近代史一代不可缺少的人杰。梁任公先生才是我钦佩的人物,我在微博的资料中,恬不知耻地赫然自称“梁任公先生私淑弟子”.................:hz1014:
2010-9-19 11:51
水镜门生
梁任公的脾气你没学到,人家可是八面玲珑的,我看你三年前学的是谭嗣同:hz1026:
2010-9-19 12:00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10-9-19 11:51 发表
梁任公的脾气你没学到,人家可是八面玲珑的,我看你三年前学的是谭嗣同:hz1026: [/quote]
自立军起事之际,任公也是愿与唐才常共赴国难,一同殉道的.......只是自立军突然失败........
2010-9-19 12:23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绝世天骄[/i] 于 2010-9-19 11:32 发表
杨志刚与郭德纲师徒,我看也蛮有意思........:hz1026:
呵呵,谢谢红狐兄。
对康南海,我其实没什么兴趣,但觉得那无论如何也是近代史一代不可缺少的人杰。梁任公先生才是我钦佩的人物,我在微博的 ... [/quote]
我记得我老早就说过,中国近五百年来,我最恶心的就是康有为:hz1030:梁启超如此才华,怎么就跑到他门下去,真是匪夷所思
不过,我对梁任公也有微词就是了~~当然,仅仅是微词,瑕不掩瑜~~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10-9-19 12:24 编辑 [/i]][/color]
2010-9-19 12:36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9-19 12:23 发表
我记得我老早就说过,中国近五百年来,我最恶心的就是康有为:hz1030:梁启超如此才华,怎么就跑到他门下去,真是匪夷所思
不过,我对梁任公也有微词就是了~~当然,仅仅是微词,瑕不掩瑜~~ [/quote]
万木草堂门下,梁任公之外,只有麦孟华、汤叡,尚堪一提。万木草堂弟子都是以“博”为治学目标,但是“博”这个东西不“博”到梁任公那个地步,如麦孟华者,也只能郁郁而终。汤叡是个例外,虽列康南海门墙之内,其实又与任公亦师亦友,所学更多来自任公。他精于经济,不是所谓博学一类人,可惜早逝。相比之下,任公门下多奇才,蔡锷、张君劢、蒋百里,甚至还能包括徐志摩........
2010-9-19 12:40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绝世天骄[/i] 于 2010-9-19 12:36 发表
万木草堂门下,梁任公之外,只有麦孟华、汤叡,尚堪一提。万木草堂弟子都是以“博”为治学目标,但是“博”这个东西不“博”到梁任公那个地步,如麦孟华者,也只能郁郁而终。汤叡是个例外,虽列康南海门墙之 ... [/quote]
又看到个熟人,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劢、牟宗三,这四人称为海外新儒家的四大将。其实,只有牟宗三的学问可堪研读。
2010-9-19 12:44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9-19 12:40 发表
又看到个熟人,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劢、牟宗三,这四人称为海外新儒家的四大将。其实,只有牟宗三的学问可堪研读。 [/quote]
张君劢先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宪政学家而存在。政治理念则倾向社会民主主义。
海外新儒家一般只说,唐、徐、牟三人吧。继承梁漱溟、熊十力二先生。
2010-9-19 12:46
水镜门生
牟宗三自译康德,前三位咋比~~~~
牟宗三很讨厌胡适,不过讨厌胡适的想来也多得很:hz1016:
2010-9-19 12:51
绝世天骄
我想起了牟宗三 徐复观 张君劢 唐君毅四位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hz1001:
2010-9-19 12:57
水镜门生
那篇东西口气生硬,太难看了,换了梁任公来写可以提升十个档次
2010-9-19 13:09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10-9-19 12:57 发表
那篇东西口气生硬,太难看了,换了梁任公来写可以提升十个档次 [/quote]
梁任公是才子文,他们几位是学者文。
梁任公的文章胜在气,也毁在气。胜在气,所以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毁在气,在于气盛而理衰。比如《少年中国说》,通篇唱高调,什么“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但事实不总如此的,《大学》尚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他怎么能只挑着好看的说,少年好则国家好,诚然不假,然亦不可忽视:“少年脑残则国脑残,少年SB则国SB”的可能性嘛
2010-9-19 13:10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绝世天骄[/i] 于 2010-9-19 12:44 发表
张君劢先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宪政学家而存在。政治理念则倾向社会民主主义。
海外新儒家一般只说,唐、徐、牟三人吧。继承梁漱溟、熊十力二先生。 [/quote]
还有马一浮
2010-9-19 13:12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9-19 13:09 发表
梁任公是才子文,他们几位是学者文。
梁任公的文章胜在气,也毁在气。胜在气,所以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毁在气,在于气盛而理衰。比如《少年中国说》,通篇唱高调,什么“少年强则国强 ... [/quote]
呵呵,愚见以为,少年强国不一定强,少年SB则国一定SB..........
2010-9-19 15:08
水镜门生
梁任公是野狐禅,他们几位是老头皮,这么说也通:hz1016:
说到新儒家,我倒觉得梁漱溟实在是个异数,他口口声声从释迦摩尼门下改拜孔子门下,绕了一圈他还是结婚吃素的居士派头:hz1027:
2010-9-19 18:12
张洋
回复 #83 绝世天骄 的帖子
康南海寻章摘句,另抒新解,不过是为了给他的维新运动寻找理论支持,与圣人之旨教则多有背离。不过他居然也能自圆其说,也当可见其儒学功底之深厚。
2010-10-1 19:09
水镜门生
自圆其说不难,难的是圆谎圆到别人信你,康教主千秋万载,一桶浆糊:hz1016:
2010-10-1 22:35
三种不同的红色
所谓“寻章摘句,另抒新解”,那不过是今文派的传统而已,从董仲舒到何休,莫不如是。
宋儒有“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之说,其实这两句话恰恰可以用来描述今、古文派。今文派是“六经注我”,他们不在乎六经的本意到底是如何,他们只是用六经来给自己的政治思想做注脚。而古文派恰恰是“我注六经”,他们不在乎现实政治理论的构建,只是对六经的本意进行追根溯源。
今文派在清代很是昌盛,康南海正是今文派大家,他的那些著作,根本不是考据,他也不屑于做考据,他自己也知道,他所说的根本不是历史的真实。至于历史的真实什么的,在今文派眼中不过都是末节,不值一提。重要的是能对当代政治理论的构建起到多大作用。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10-1 23:23 编辑 [/i]][/color]
2010-10-2 09:41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10-1 22:35 发表
所谓“寻章摘句,另抒新解”,那不过是今文派的传统而已,从董仲舒到何休,莫不如是。
宋儒有“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之说,其实这两句话恰恰可以用来描述今、古文派。今文派是“六经注我”,他们不在乎六 ... [/quote]
话不能这么说,《周礼》有《王制》,孔子有《礼运》,程朱有《庸》《学》。这些都不是什么考据,反而都是些幻想式的理论建构和社会蓝图。但这不妨碍他们提出的蓝本是有着缜密的理论基础的。
康有为的书,轻浮浅薄,奇思怪想,把中西学说生拉硬扯,牵强附会,这根本不需要什么功底,只需要胡诌的本事就可以了。什么今文大家,怎么也轮不到康有为啊。近代以来经学推动的思潮,假《公羊》而论革命,借《孟子》而倡民权,用《大乘起信论》转出民主与自由,几乎都没有康有为什么事。
康有为荣获虚名唯一的因素就跟洪秀全一样,完全是因缘际会的碰巧而已。以康氏之无学无才,居然能暴得大名,有点类似纪连海这种人,正好遇上那个历史当口罢了。
2010-10-2 10:31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10-2 09:41 发表
话不能这么说,《周礼》有《王制》,孔子有《礼运》,程朱有《庸》《学》。这些都不是什么考据,反而都是些幻想式的理论建构和社会蓝图。但这不妨碍他们提出的蓝本是有着缜密的理论基础的。
[/quote]
所谓考据,这是古文派的专长,至于《王制》、《礼运》、程朱等等,似乎都和今文或古文无涉。
说到康南海,其经学地位诚然各有看法,但他身属今文学派这点却是不容置疑的,而他做学问的方法,与两汉以来今文学派一脉相承,也是明显见的。
2010-10-2 11:03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10-2 10:31 发表
所谓考据,这是古文派的专长,至于《王制》、《礼运》、程朱等等,似乎都和今文或古文无涉。
说到康南海,其经学地位诚然各有看法,但他身属今文学派这点却是不容置疑的,而他做学问的方法,与两汉以来今 ... [/quote]
今文学派的政治学风就是承《王制》一脉下来的,典型的就是《公羊》学的附会。今古文诚然是两汉才有的名词,但今古文的学风却不至于晚到两汉。孔门里面子夏传易和子贡传易就有明显的风格不同。子夏多喜发散,子贡恪守师规,这就是今古文的特征。
康有为的著作我读过《孔改》《大同》《新伪》三本,我不觉得他有什么学问,《孔改》《新伪》基本是照抄前人的观点,《大同》基本是胡思乱想,与其说是学术著作不如说是小说。
而《大同》就是《王制》《礼运》这一系的产物,可惜康氏的《大同》是个怪胎,是个中西杂糅的夹生饭,康氏的西学是道听途说,中学是鹦鹉学舌,没有一点正宗。于是他的学术也是光怪陆离,幼稚可笑。
2010-10-2 11:09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110 悼红狐 的帖子
你说的这个是康氏的成就,而我说的是康氏的方法。
你所说“公羊学的附会”,这附会二字,正可作为今文派学风的标签。
康氏之学,其实也不过是附会而已。所以前面楼上有人说康氏“寻章摘句,另抒新解”,其实不过是今文学派“附会”二字的表现罢了。既算不得新奇,更不是康氏首创。
2010-10-2 11:31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0-10-2 11:09 发表
你说的这个是康氏的成就,而我说的是康氏的方法。
你所说“公羊学的附会”,这附会二字,正可作为今文派学风的标签。
康氏之学,其实也不过是附会而已。所以前面楼上有人说康氏“寻章摘句,另抒新解”,其 ... [/quote]
这点我同意。我只是觉得他连附会也做得不好,学术不醇。
2010-12-2 15:06
悼红狐
刚89块钱买了五本书,太划算了
在文明的束缚下
D.H.劳伦斯, 姚暨荣
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
裘锡圭
哈耶克读本
邓正来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第10期?总第600期,414页超厚版)
李栓科
圆善论
牟宗三
2010-12-2 15:35
水镜门生
裘先生弃暗投明来复旦有些时日了:hz1027:
2010-12-2 18:56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10-12-2 15:35 发表
裘先生弃暗投明来复旦有些时日了:hz1027: [/quote]
建国以后培养起来的人才,能称大师的,裘锡圭算一个。
2010-12-2 18:58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12-2 18:56 发表
建国以后培养起来的人才,能称大师的,裘锡圭算一个。 [/quote]
俺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2010-12-2 19:11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绝世天骄[/i] 于 2010-12-2 18:58 发表
俺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quote]
视野不广,思考不深是本科生的普遍通病。幸好我这个状态的阶段被下放到了高中,让我的本科时间奉献给了博士课程。但,只要肯拿出时间,在本科阶段不要打游戏、抠女、泡吧,四年时间足够飞越了。
2010-12-2 19:13
水镜门生
裘锡圭搞古文字学的,乃不知道也很正常
2010-12-2 19:18
悼红狐
建国以来大师寥寥几近于无,裘锡圭、王曾瑜辈却可称得上大师。
启功、季羡林、周汝昌、朱家溍、王世襄、邓广铭、陈梦家这些先生,虽然也有大师风范,但成长期都在民国,与本朝没多大关系。
至于戴逸、冯其庸这些人,老则老矣,不值一提,混虚名而已。
还有葛剑雄、葛兆光、易中天、刘小枫诸辈,那不过是矮子堆里更愿意睁眼看世界的一群人,与大师更不沾边。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10-12-2 19:22 编辑 [/i]][/color]
2010-12-2 19:1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10-12-2 19:11 发表
视野不广,思考不深是本科生的普遍通病。幸好我这个状态的阶段被下放到了高中,让我的本科时间奉献给了博士课程。但,只要肯拿出时间,在本科阶段不要打游戏、[color=Red]抠[/color]女、泡吧,四年时间足够飞越了。 [/quote]
一个抠字境界全出,极富神韵。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