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英雄史诗 » 千言万语,只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2012-12-11 16:52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41.jpg[/img]

[size=4][color=Blue]12月20日,中美英法在海防达成谅解备忘录。
1、中国军队于圣诞节前进驻印度支那,配合盟军“收复失地”。
2、印支战事结束后,中国军队应尽快撤出法属印度支那,并由法军接受日军投降。

12月23日,戴笠部作为首批开赴印支的部队开始向岘港移防。[/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12-11 16:58 编辑 [/i]][/color]

2012-12-11 16:55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42.jpg[/img]

[size=4][color=Blue]盟军舰载机部队不断对阿尔汉格尔斯克进行轰炸,并炮击港口!

阎锡山部将在1月中旬抵达白海东岸,以对阿尔汉格尔斯克发起最后的攻击![/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3-1-13 15:45 编辑 [/i]][/color]

2012-12-11 17:04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43.jpg[/img]

[size=4][color=Blue]1947年圣诞节~[/color][/size]

2012-12-11 17:2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44.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45.jpg[/img]

[img]http://www.jinleng.com/biku/general/pics/jap-yamashita1.jpg[/img]

[img]http://qcyn.sinaimg.cn/2010/0728/201072814509.jpg[/img]

[size=4][color=Blue]印支日军腹背受敌,再次提出议和。这次前线指挥官山下奉文大将想跟中国印缅军总司令龙云单方面谈停火条件。龙云给出了他的答案。[/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3-1-13 15:14 编辑 [/i]][/color]

2012-12-11 17:23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46.jpg[/img]

[size=4][color=Blue]苏联穷途末路,还要把罗马尼亚绑架在自己身上~[/color][/size]

2012-12-11 17:3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47.jpg[/img]

[size=4][color=Blue]  装甲兵团进展神速,已抵达苏芬边境。
  芬兰、赫尔辛基,很快就来解放你们~

  《大公报》撰文《万里长征人未还》,抨击政府经年穷兵黩武。有些士兵从外兴安岭到白海,横跨西伯利亚和北极圈万余公里,至今未能回家团圆,眼看丁亥年除夕将至,这种征战的历程究竟何时才能结束!?

[img]http://image.ouhua.info/2010/03/15/20100315100201870798.jpg[/img]

  等待去下一个战场的士兵[/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12-11 18:42 编辑 [/i]][/color]

2012-12-15 10:22 大将张辽
贾次长(还是么?),你啥时候能让士兵们与家人团聚啊?

2012-12-26 17:04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48.jpg[/img]

[img]http://a4.att.hudong.com/88/69/01300000242726123218694267877_s.jpg[/img]

[img]http://a2.att.hudong.com/26/70/01200000000937115077079671526_s.jpg[/img]

[size=4][color=Blue]  1月8日,整个F集群进驻印支。印支英军总司令蒙哥马利约见何应钦,一是对援军到来表示感激,二是阐明补给友军之困难。英军在印支部队有五十余万,供给量已到临界点,不可能再有余量来补充中国军队。何应钦表示我军将依靠国内运输船队每日往返广州-岘港进行补充,并争取在三个月内剿灭顽敌![/color][/size]

[size=4]  资料:英国步兵每日配给

  1又1/4磅鲜肉或冻肉,或者1磅罐头肉或咸肉

  1又1/4磅面包,或者1磅饼干或面 4盎司咸肉(熏肉)

  3盎司干酪

  5/8盎司茶4盎司果酱 3盎司糖2盎司盐

  1/36盎司胡椒粉1/20盎司芥末

  8盎司新鲜蔬菜,或者2盎司脱水蔬菜。 1/10吉尔酸橙汁(在缺乏足够新鲜蔬菜的情况下作为替代品,1吉尔等于四分之一品脱)

  1/2吉尔朗姆酒(1吉尔等于四分之一品脱)

  每周供应不超过2盎司的烟草

  在必需的时候允许下列替代食物的使用:

  使用 4盎司燕麦片者米 代替 4盎司面包或者饼干。 使用 1/30盎司巧克力 代替 1/6盎司茶

  使用 1品脱勾兑酒(葡萄酒,白兰地)代替1配给量烈性酒

  使用 4盎司干果 代替 4盎司果酱

  使用 4盎司黄油、猪油、人造黄油,或者1/2品脱食用油 代替 4盎司咸肉(熏肉)[/size]

  [size=4][color=Red]“这种伙食标准高于德军和苏军,仅低于美军,对于抗战期间忍受过盐水汤和糙米饭的国民军来说,分给2、3个人吃都没问题。英军不肯降低自己的供给标准,当然空不出余量来接济国民军了。”[/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2-12-26 17:18 编辑 [/i]][/color]

2013-1-1 16:47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50.jpg[/img]

[size=4][color=Blue]困兽犹斗~[/color][/size]

2013-1-1 17:03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51.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53.jpg[/img]

[size=4][color=Blue]红色波兰的灭亡~

巴顿的机械化兵团突进迅猛,于1月10日在东欧平原切断了沙什尼科夫元帅波兰方面军之退路。这11个步兵师是苏军在东欧少数还能战斗的预备役部队,一旦被歼灭,苏俄将退守俄罗斯。[/color][/size]

2013-1-1 17:09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54.jpg[/img]

[size=4][color=Blue]不断有苏联高级将领密通盟军,给自己留条后路,以陆军居多,这次轮到了空军。

军统以黄金、美元和艳谍等手段来回应,做到控制于掌骨之间。

[img]http://pic3.zhongsou.com/image/38016d870ee84887533.jpg[/img][/color][/size]

2013-1-1 20:38 斩魔圣剑
回复 #2228 贾图 的帖子

设置各国的部队需求的补给不一样吧,德械师美械师啥的就高得多:hz1018:

2013-1-2 17:40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55.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56.jpg[/img]

[img]http://i0.sinaimg.cn/jc/2009-11-10/U2142P27T1D573334F3DT20091110144523.jpg[/img]

[size=4][color=Blue]美B-24联队对偶尔逆袭之苏军进行强力打击![/color][/size]

2013-1-5 12:24 文以载道
贾图兄是按照什么标准选择将领的?按照贾图兄的性格,该不会喜欢冯玉祥的。

我是按照历史序列+个人喜好选择的,我不喜欢的将领是绝对不用的。

2013-1-6 14:05 贾图
[quote]原帖由 [i]文以载道[/i] 于 2013-1-5 12:24 发表
贾图兄是按照什么标准选择将领的?按照贾图兄的性格,该不会喜欢冯玉祥的。

我是按照历史序列+个人喜好选择的,我不喜欢的将领是绝对不用的。 [/quote]

哈哈,按照我直男的性格,肯定不会喜欢冯玉祥的。

本作主要是按照剧情发展来变更将帅,像一开始唐生智、冯玉祥、何应钦、顾祝同、徐庭瑶都是没有带兵的。随着剧情发展、装备更新等,才逐步出现。

其实说老实话,几个军头谁也别说谁,除了卖国这根红线大多不敢碰之外,奸猾反复程度都差不多,呵呵~

2013-1-13 15:18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57.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58.jpg[/img]

[size=4][color=Blue]1月15日,何应钦F集群加戴笠部对河内日军发起总攻,战役代号“升龙”。我军数倍于敌,仅一昼夜即取得完胜。

印支日军过去还靠远洋潜艇在夜间以浮筒方式运送少量补给,现在即将完全失去海岸线,日子更加难过。[/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3-1-13 15:26 编辑 [/i]][/color]

2013-1-13 15:4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59.jpg[/img]

[size=4][color=Blue]盟军已抵达基辅郊外,担任主攻的是美军海军陆战队第四师。[/color][/size]

2013-1-13 16:57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60.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62.jpg[/img]

[size=4][color=Blue]阿尔汉格尔斯克这个迟滞我军经年有余的据点终于告破!毙伤俘敌三万余人,败军向北方冰原逃窜![/color][/size]

2013-1-13 17:20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61.jpg[/img]

[size=4][color=Blue]进一步提高战车质量,初步达到西方列强战前水平~[/color][/size]

2013-1-13 17:56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63.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66.jpg[/img]

[size=4][color=Blue]格鲁吉亚战场已无悬念,不日将可全境光复~[/color][/size]

2013-1-22 16:08 贾图
[size=4][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67.jpg[/img]

[color=Blue]  甘地遇刺!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信徒们陪同下,参加一次祈祷会,当他步入会场时,早已隐藏在人群中的纳图拉姆走到甘地面前,一面弯腰向甘地问好,一面迅速地掏出枪,抵住甘地枯瘦赤裸的胸膛连放三枪,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他洁白的缠身土布。甘地捂着伤口,发出最后的声音:“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 圣雄遇刺的噩耗迅速传遍全国,印度全国顿时沉浸在哀痛与悲伤之中。中弹的瞬间,甘地还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为他祝福。
  甘地遇刺极有可能导致全印宗教仇杀的大混乱,印度政府决定全国处于戒备状态。18点,即甘地遇刺43分钟后,政府发表了一个经过审慎推敲的公报,向全国人民通告圣雄甘地于17点17分在新德里遇刺身亡。[/color]

  重新审视圣雄的遗产——在甘地遇刺60周年之际
  作者: 郭宇宽
  最后更新:2008-04-02 15:01:17

  印度在很多关口上,几乎完全靠甘地个人的魅力和意志挡住了暴力革命的洪流
    幸运的是,甘地的主要政治对手是遵守基本文明规则的英国人。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甚至在南非,他都可以在媒体上公开发表抨击政府的文章。即使被关进监狱,也能受到文明的对待,这在很多国家可以被当做是奇迹。
甘地的妥协是对对手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善意,他不愿意用强权让对手屈服。甚至在己方力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他也会针对哪怕对手的一点点让步给以最大的善意来回应,甚至主动作出让步,以致无数次让他自己的同志都怀疑他是叛徒。
甘地以几乎单枪匹马的努力,挡住了仇恨和报复的嗜血波涛,以个人信念为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在苦难煎熬中的重生之路带来了温润的道德色彩;他所崇尚的宽容和妥协,他对野心和暴力的憎恶,为印度这样一个历史文化矛盾极为复杂的多元社会向现代民主体制的转型和制度化营造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img]http://images.infzm.com/medias/2008/0402/2966.jpg[/img]

  甘地率领印度群众徒步去抗议英国殖民者垄断印度盐场

    至今甘地被称作“非暴力不合作之父”,毫无疑问他是第一个把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提升到如此实践和哲学高度的公民领袖。从马丁·路德·金到纳尔逊·曼德拉,都从甘地身上获得过启发。

非暴力不合作的局限
    甘地的灵感之一来自梭罗。梭罗说:“一个人如果认为国家的法律是不公正的,就有义务拒绝服从它。”他的著作在中国被翻译成《公民的不服从》,而实际上更准确的翻译是“论公民不服从的义 务 ”(on the duty of civil disobedience)。秉持这样的信念,意味着面对不义的强敌,既不屈服于敌人的意志,捍卫自己的尊严,又体现仁爱与宽容,在道义上让统治者屈服,并最终弃恶从善。
    1930年4月6日甘地在海边俯身抓起一把海盐,被很多人称作他一生中最经典的镜头。那是为了抗议殖民政府的食盐专卖法,甘地和他的78位弟子们发起,数以千计的人随着从德里到Ahmedabad游行达400公里,被称作“食盐长征”。英国当局最初只是看热闹,但当势头越来越大以后,便急于挥舞警棍去镇压。但打倒一批,接下来就有人顶上去。当记者把这一消息传遍世界,当世人看到甘地跟随者的克制和严格的纪律,任何宣称印度人素质低下、不配享有自治的言论就不攻自破,成了赤裸裸的谎言,那可说是号称文明世界代表的大英帝国最斯文扫地的时刻。
    有人认为甘地号召的非暴力不合作在用另一种方式展示人民的力量,用礼貌的方式表达威胁:我们的人可以填满你的监狱,接下来我们还有更多的行动。这种理解并不能算错。但甘地自己强调他的本意并不是威胁谁,而是表达“我很在意这件事,以至于我甘愿承担法律的惩罚,包括被关进监狱,牺牲我的自由,让你来理解我有多么在意这件事。因为只要当你见识到我的深度关切和我‘文明’的姿态,你就会不得不改变你对我的看法,而调整你顽固、不正确的态度,并且让我来帮助你理解我的事业的正义性。”不要忘记甘地不单是人所皆知的公民运动领袖,还是一个在大英帝国受过系统教育的律师。他要求他的跟随者,无保留地尊重即使不义的法律;强调只有高度尊重法律的人,才配投身公民不服从运动。他不允许他的跟随者用身体去阻挡别人;不允许辱骂;不允许毁坏物品;甚至不允许有秘密策划的行动,一切都要公开。
    甘地的信念如此坚定,以至在很多时候显得迂腐,尤其在二战中,他对国际局势发表了不少善意的意见,今天看来却不乏怪诞。比如他劝告捷克人、波兰人和犹太人,以非暴力的力量反抗纳粹;当丘吉尔呼吁国民奋起抗击纳粹时,他竟倡导:“你们可以邀请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随意征服你们的国家,征服你们被称作为属地的国家。你们也可以让德国人跨上你们的美丽的宝岛,占领你们的无数富丽堂皇的名胜古迹。让他们任意占领吧,但你们决不可丧失心志。”他还曾在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时发表声明,敦促埃塞俄比亚人要“任人宰割”。他解释说,任人宰割的结果比反抗效果更大;当维西政府向纳粹投降,他又赞扬其“接受不可避免的结果,拒绝作一场愚蠢的屠杀的帮凶”的勇气;甚至试图用自己的道德力量去打动希特勒,为此专门写信,希望希特勒“意识到人类的痛苦”。信件被英国当局拦截了,不然恐怕还会闹出更多笑话。
    这恐怕只能解释为君子心度小人腹的一腔热诚,而幸运的是,他的主要政治对手是遵守基本文明规则的英国人。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甚至在南非,他都可以在媒体上公开发表抨击政府的文章。即使被关进监狱,也能受到文明的对待,不仅依然可以与外界通讯无阻,甚至可以与在另一监狱的尼赫鲁互发电报,这在很多国家可以被当做是奇迹。
    甘地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经历并不能普遍复制,对于对手非暴力的善意是需要条件的,当缅甸的僧侣倒钵请愿时,他们所展现出的谦卑和克制正是非暴力不合作精神的体现,而他们所反抗的邪恶,却没有可以对话的文明基础可言。
    不合作的实现还需要社会对消极自由的基本确认,当一个人可以非经审判而被剥夺自由甚至被处极刑,对此非但不能抗议,反而要人人过关表态支持,连沉默的权利都不可得,这种条件下任何形式的不合作都是困难的。不过甘地的理论从原理上讲也很难说是错误的:即使最不义的统治,也无法不依赖被统治者的合作而继续。这使我们可以认识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就像从佛教的角度理解“文革”这样的浩劫,这并不能只怪哪一个统治者,而是整个人类的共业。

伟大的妥协家
    有很多理由可以证明甘地不具备搞政治的基本素质,很多人都相信,政治的核心议题是夺取并控制权力;随机应变的实用主义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有时突发奇想,假如生在中国,甘地这种对道德准则坚持到偏执地步的领袖,恐怕会比宋襄公遭到的嘲笑还要多。
    而偏偏历史就选择了这样一个人来领导印度建国。如果历史可以重新沙盘推演,印度的道路或许会根本不同。几乎跟中国同时,印度就有了共产主义组织,也和共产国际建立联系并获得了支持。印度有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长期受压迫的部落民以及低种姓阶层,他们都是革命思想天然的接受者。而独立前印度也大约有四万万同胞,统治印度的真正英国籍“皇军”不过几千人,绝大多数都是印度裔“伪军”,更不要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人自顾不暇。那个时候印度的革命条件比中国更加成熟,我在印度就听到一个人恨恨地说:“要不是甘地这老家伙,印度革命早成功了。”
    确实,印度在很多关口上,几乎完全靠甘地个人的魅力和意志挡住了暴力革命的洪流。1922年2月4日,印度联合省戈拉克普尔地区乔里乔拉村村民示威游行,警察开枪射击,直至子弹射完才撤回警察局:愤怒的农民纵火焚烧警察局,使22名警察丧命,殖民政府又进行镇压。就在全国上下情绪沸腾时,甘地要求国大党停止不合作运动,以恢复社会秩序。甚至他的同志都觉得他疯了,人民群众刚被唤醒,敌人的暴行正是鼓舞革命激情、让星星之火燎原的大好时机,怎么能停下来呢?甘地于是宣布绝食,因为他不愿看到用走向仇恨的方式来唤起民众,最后国大党只有遵从。
    但根植于甘地内心的一贯信念是,只有用尊重和善意才能赢得对手的转变。甘地把这称作satyagraha(真理的力量)。他所期望的民族解放不是权力的更替而是文明的胜利。1931年罗曼·罗兰试图说服他相信苏联是“全世界的希望”,甘地却指出那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而任何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统治都不可能持久。他经常在他的追随者因挫折而气馁甚至急躁的时候,警告大家:不要相信暴力学说;一旦那些造反者掌权,他们会自然延续他们已经习惯的暴力手段,最后把国家管理得像一个集中营。1946年他与他的传记作者路易斯(Louis Fiscer)谈他的社会主义和苏俄模式的区别:一个自由的世界,并不是他们的愿望。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将精神降低至奴化程度的制度。当然他也受到对立面的批评,比如斯大林1930年在联共十六大上说:“至于甘地一类的帮手,那么沙皇政府也有过一大群各式各样的自由主义妥协分子做帮手,但结果也不过得到狼狈的下场而已。”印共也发表《印度共产党行动纲领草案》,定性甘地为英帝国主义和印度资本家一贯的同盟者,破坏并出卖了人民的斗争。
    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正式谋求印度独立,到1948年建国,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奋斗。在很多人眼里,这个进程实在太漫长了,而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在一些关键时刻,甘地作出了不大符合常人逻辑的独特选择。
    前面提到的1930年“食盐长征”,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给殖民政府的威信和合法性以沉重打击,英国当局的武力镇压无效,按理说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大好时机。结果就在1931年3月5日,甘地与英印政府总督欧文勋爵签订了《甘地—欧文协定》(即《德里协定》)。甘地同意完全停止不合作运动,并派代表参加国大党曾抵制的伦敦圆桌会议。欧文则同意恢复国大党的合法地位,释放除“暴力罪”之外的全部政治犯,停止对群众运动的镇压,废除戒严法令,有关恐怖活动和“共产主义威胁”的法令除外。而不可思议的是,经过这样一番奋斗,英国殖民政府依然垄断食盐生产。这个协定受到包括尼赫鲁在内的大多数国大党领袖和各阶层人士的强烈反对,他们想不通,在这么有利的时机反而接受妥协,那当初苦苦奋斗为了什么?但因为甘地的顽固坚持,国大党最后还是在1931年12月的卡拉奇年会上通过了承认《德里协定》的决议。
    我们往往熟悉甘地作为一个号召者和鼓动者的卓越才华,这在很多革命家身上都有体现。而在我看来,甘地最不可思议甚至独一无二的品质,其实是真诚的妥协精神。这种妥协不是出于策略需要,不是弱势条件下的权宜之计,不是不得已时优雅地握手言欢,甚至卧薪尝胆,一旦得势就翻脸不认人;甘地的妥协是对对手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善意,他不愿意用强权让对手屈服,甘地说:“我本质上是一个倾向于妥协的人,因为我从来不敢肯定自己占有真理。”甚至在己方力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他也会针对哪怕对手的一点点让步给以最大的善意来回应,甚至主动作出让步,以致无数次让他自己的同志都怀疑他是叛徒。
    前面提到的安倍德卡,很多次不留情面地把甘地和国大党骂得灰头土脸,但当印度建国时,甘地坚持提名一定要让安倍德卡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的主席。还有穆斯林联盟的领袖真纳,他是甘地后期最主要的政敌,他称甘地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一位印度教的福音传教士”。在殖民统治即将结束的最后关头,他坚持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当时信奉印度教者占人口的绝对优势,更不要说政治经济地位,如果诉诸民族情绪,大印度主义应该可以完全占上风,而这时甘地对蒙巴顿提出的方案使所有人都震惊。他提出:可以把整个印度交给穆斯林,但千万不要分裂印度。请将三亿印度教徒置于穆斯林统治之下,委托真纳组建政府,把英国的主权移交给他们。
    只是到最后,当甘地看到全国各地在宗教极端分子煽动下的相互仇杀的暴力,他不得不痛苦地同意了印巴分治。而划界分裂的过程中,双向迁徙带来的痛苦又进一步刺激了宗教种族冲突,印度政府的一部分官员甚至打算扣押巴基斯坦政府按照分治协议该得的五亿五千万卢比的资产。两个国家就要建立了,新的政府班子已经建立,政治又恢复了“常态”,各个利益集团都打着自己的算盘,牟取最大化的利益,似乎没有人再爱听这个喋喋不休的老头唠叨了。
    为了呼吁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和解,1948年1月12日,甘地又一次宣布将绝食“至死”,这是他一生16次绝食的最后一次,也是他最后一次施展非暴力的魔力,用自戕来恳求他的同胞,告诉他们对和睦和宽容他有多么在乎。电影《甘地传》里有个镜头,尼赫鲁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请甘地进食。但甘地的态度是,如果同胞们还在相互仇杀,他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毫无意义。当甘地生命垂危的消息传遍印度,奇迹降临了,整个国家终于从亢奋和仇恨中安静下下来,六天后,印、穆、锡克三个教派的代表都承诺放弃暴力,甘地才结束了绝食。
    今天很多人从甘地的言行思想轨迹中,会发现他理想中的社会,其实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但一个奇迹般的事实是,正是这样一个奇里斯玛型的领袖,很多次以几乎单枪匹马的努力,挡住了仇恨和报复的嗜血波涛,以他个人信念为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在苦难煎熬中的重生之路带来了温润的道德色彩;他所崇尚的宽容和妥协,他对野心和暴力的憎恶,为印度这样一个历史文化矛盾极为复杂的多元社会向现代民主体制的转型和制度化营造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60年前的1月30日,甘地像往常一样参加晚祷会,祈祷各种族宗教的和睦尊重,这时一个装作来行礼的人,掏出枪顶住甘地的心口连开三枪,这个人早年是甘地的追随者,并为独立运动蹲过监狱,后来认为甘地出卖了印度教徒的利益。甘地倒下去的时候发出像是感慨的最后叹息:“神啊!”
    在人类追求尊严和解放的历史上,会记下甘地的成就,甘地的无奈。
    甘地不朽![/size]

2013-1-22 16:1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68.jpg[/img]

[size=4][color=Blue]苏联像一只快被煮熟的大闸蟹,想反抗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color][/size]

2013-1-22 17:40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69.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70.jpg[/img]

[size=4][color=Blue]龙云配合我军在安南的攻势,对同古发起牵制性进攻。

蒙哥马利见中国军队进展顺利,命第八集团军以最快速度向北推进,并大肆宣扬英军战果,将击毙和俘虏日军的照片刊登报纸头版。[/color][/size]

2013-1-30 16:48 贾图
[color=Red][/color][size=4][color=Blue]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71_zps68b2fe2f.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72_zps23bdaf54.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73_zps0701b21d.jpg[/IMG]

  1948年2月11日晚18时,在美空军支援下,我军攻克诺夫罗西斯克要塞!这被认为是整个高加索战役的最后一战。至此,整个高加索地区解放。

  《新民日报》撰文《高加索地区对于苏联的意义》

  高加索在苏维埃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丰富的矿藏和肥沃的土地使高加索成为苏联工业和战略原料取之不尽的源泉和重要的粮食基地。同时经过战前的几个五年计划,该地区的工业正在迅速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工业中心。1940年,格鲁吉亚大型工业总产量比1913年增加了25倍。而恰图拉的锰矿更是提供了全苏联56%的锰供应。而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工业能力也分别已经达到了1917年的22倍和50倍。
  而高加索的[color=Red]石油[/color]则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从1934年到1940年,仅巴库地区就打出235眼新油井。到1940年,高加索地区共有1,726眼新油井投产,这约占全苏当时投产油井总数的73%。战前,巴库的石油开采量,在全国是最高的,它占全苏石油总产量的70%。而在另一方面,高加索地区在1940年同样为苏联提供了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占全苏联产量的65%。
  高加索的[color=Red]粮食资源[/color],同样对全苏联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北高加索和库班是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的富饶产区。外高加索各共和国盛产棉花、甜菜、烟草、茶叶、柑桔和香料等作物。高加索肥沃的土地生长着丰美的牧草,为这里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color=Red]轻工业和食品工业[/color]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立了棉纺、丝绸、纺纱、毛纺、制革、制鞋、罐头、酿酒、卷烟等工厂。
  同时,高加索地区还是[color=Red]物资运输的重要中转站[/color]。在战前,苏联百分之五十五的出口、百分之五十的进口物资都是经由南方港口,其中包括高加索的港口吞吐的。里海和黑海的交通线把苏联同伊朗和土耳其这两个邻国联系起来,然后再经过它们同世界的各个远洋海路联系起来。卫国战争期间,波斯湾、伊朗和里海的运输路线,是从美国和英国接受援助数量第二多的路线。
  由此可见,高加索在经济方面对于苏联的重要性是巨大的,加上该地区民族结构复杂,不少当地居民都并非俄罗斯族人,加上人力资源又相当丰富,可以说占领高加索,对于我国未来的战斗是相当有利的。通过高加索战役的胜利,我军不仅歼灭大量敌有生力量,解放了被奴役的地方民族,还达到了遏制俄国资源将其迫于不利位置的目的。[/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3-1-30 16:58 编辑 [/i]][/color]

2013-1-31 14:41 斩魔圣剑
回复 #2241 贾图 的帖子

确实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

2013-2-1 12:24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74_zps68b85f2c.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tangchaoqb_zpsfd942d32.jpg[/IMG]

[size=4][color=Blue]2月12日,装甲兵团向芬兰境内挺进,战役代号“玄甲”![/color][/size]

2013-2-2 12:19 菊露凝秋
看这个趋势,家兔公有望在第5个年头结束战争了?

2013-2-5 11:36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75_zpsf7ecb6b6.jpg[/IMG]

[img]http://hi.online.sh.cn/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090715/00e04c977fa20bc7744b0c.jpg[/img]

[img]http://y2.ifengimg.com/2012/03/28/14443232.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sunlinken_zps49eb3021.jpg[/IMG]

[size=4][color=Blue]  得益于美国的技术、设备、人员援助以及日本在伪满洲的工业基础,中国民族工业蓬勃发展,经历了1943年-1948年五年黄金发展期,如今工业总产值已达到站前列强水准,名副其实地加入了世界大国俱乐部。[/color][/size]

2013-2-5 12:19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76_zps8b40597b.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77_zps4ff68661.jpg[/IMG]

[size=4][color=Blue]在我五倍优势兵力的压迫下,日军很快失去了位于古澜沧王国地界上最后一个据点琅勃拉邦。[/color][/size]

2013-2-6 16:49 贾图
[size=4][color=Blue][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78_zps5794566d.jpg[/IMG]

在占领梅贞后,国民军几乎控制了整个北极圈。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79_zpsd5600fb3.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80_zps596ff78a.jpg[/IMG]

[img]http://a0.att.hudong.com/41/24/01200000228760115962484938841.jpg[/img]

  1948年2月18日,筹备已久的外乌拉尔共和国成立。这个幅员辽阔横跨欧亚两大洲、矿油气林渔牧资源都很丰富的地区,将在中美等国的帮助下,摆脱过去贫穷的面貌,成为一个新兴国家。外乌拉尔境内国民军于当天撤出,向俄罗斯进发。[/color][/size]

[size=4]  资料:乌拉尔山脉是前苏联的一个矿藏宝库,它的东坡蕴藏着磁铁、铜、铝、铂、石棉等矿产;西坡则储有钾盐、石油和天然气。山脉东西坡气温不同,西坡的年平均降雨量比东坡多300 毫米,分布着大片阔叶林和针叶林,林中生长着椴树、橡树、枫树、白桦等树种;东坡大多是落叶松,阔叶林很少见。
  乌拉尔山脉还是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同东坡鄂毕河流域的分水岭。有趣的是生活在东西两侧河流的鱼儿也不一样:西侧河流里的鲑鱼体闪红光,而东侧河流里的马克鲟鱼和折东鱼等却都呈银白色。早在18世纪,俄国历史、地理学家塔吉谢夫就是通过这些有趣的发现,首次证实乌拉尔山脉确是亚、欧两洲的天然分界线。

矿物资源
  乌拉尔山脉东、西两坡构造不同,但矿物资源极为丰富。东坡有著名的磁铁矿、大型铜矿床、著名的镍矿区。也有大片的铝土矿、铬铁矿、金矿、铂矿床。非金属矿有石棉、云母和耐火土等。西坡的矿藏有钾盐、石油与天然气。俄罗斯早年曾用木炭炼铁,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大型钢铁、有色冶金以及重型机械企业。主要工业中心和城市有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彼尔姆、乌法、伊热夫斯克、奥连布尔格、下塔吉尔、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和库尔甘等。
  乌拉尔山脉的矿产资源异常丰富,由于地质结构不同而东西坡有所差异。例如东坡以矿石矿床为主,明显的磁铁矿,也有接触(两种不同的岩石连接的表面)矿床及岩浆矿床(由液体岩石形成的)。有些矿石含有合金化金属——钒(一种灰白色抗腐蚀元素)和钛的杂质。还有铜、镍、铝土岩、铬、金和铂的大矿藏。

非金属矿产
  东坡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石绵、滑石、耐火黏土和磨料。宝石和半宝石,长期以来很驰名,有紫晶、黄玉和祖母绿。西坡的矿藏有卡马河上游的钾盐,有伊希姆拜(Ishimbay)地区和卡拉斯诺卡姆斯克(Krasnokamsk)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东西坡都有烟煤和褐煤在开采。北方最大的矿藏是白绍拉烟煤煤田。乌拉山尔脉广阔无垠的森林也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它们不仅可提供宝贵的木材,而且还可调节河流的水量,庇护许多珍贵的皮毛动物。农业,主要是在南乌拉山东坡大草原区域很重要。那里大部分土地已被开垦,种上了大面积的小麦、荞麦、小米、马铃薯和蔬菜。

冶炼厂
  由于矿产资源丰富,乌拉山脉最大的工业是采矿、冶金、机器制造和化工。
  具有全国重要性的有: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和车里雅宾斯克和下塔吉尔的冶金厂,彼尔姆、乌法和奥伦堡的化工厂,凯萨琳堡的大型机械工程业。

森林资源
  乌拉尔山区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很丰富。阔叶林分布在海拔420米以下,其上为针叶林。东坡很少阔叶林,多为落叶松。北乌拉尔山植被以针叶林为主,亚极地乌拉尔山地和极地乌拉尔山地因纬度较高,森林生长在海拔420米以下。乌拉尔山脉森林中有一些极为珍贵的树种有重要经济价值。南、北乌拉尔山都辟有自然保护区。有伯朝拉-伊雷奇、维西姆、巴姆克里以及南乌拉尔东坡伊利明等自然保护区。当地北极狐狸等珍贵动物受到了保护。自然资源丰富的乌拉尔山脉,已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对发展俄罗斯的经济,开发东部地区有着重要作用。

当地居民萨莫耶德人
  乌拉尔山脉的人类生活可追溯到遥远的过去。涅涅茨人是派霍伊区域的萨莫耶德人,他们的语言是萨莫耶德语群中的一种,该语群在西伯利亚北部各地广泛流行。再南边,住有科米人(Komi)、沃古尔人(或曼西人)、奥斯加克人(或汉特人),他们的语言属於芬兰-乌戈尔语族乌戈尔语群。人数最多的原住民巴什噶尔人长期居住在南乌拉山,操一种与突厥语群有关的语言。有些哈萨克人居住在哈萨克的穆戈贾尔山。这些从前的游牧民族,现在大多已定居。涅涅茨人、科米人、沃古尔人和奥斯加克人,实际上是乌拉山脉最高山地(尤其是在北方)的仅有居民,他们在这些地方保存了各自的传统生活方式,饲养驯鹿、狩猎和捕鱼。

牧马民族经济
  巴什噶尔人是出色的牧马民族。然而原住民民族现仅占乌拉山脉总人口的1/5左右;而大多数是俄罗斯人。俄罗斯人主要集中在中乌拉山和南乌拉山,多数人住在城市,尤其是在凯萨琳堡(旧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Chelyabinsk)、彼尔姆(Perm)和乌法,并从事工业。在南乌拉山的大草原区域,农业人口占优势,这里的环境有利於种植小麦、马铃薯和其他作物。[/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3-2-6 17:20 编辑 [/i]][/color]

2013-2-6 17:06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81_zps5b9c65f2.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82_zps83a8b1b1.jpg[/IMG]

[size=4][color=Blue]70万大军正从北冰洋极寒之地向俄罗斯赶来,预计3月下旬全部到位~[/color][/size]

2013-2-6 17:07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83_zpsf0f9a1ed.jpg[/IMG]

[size=4][color=Blue]科研~[/color][/size]

2013-2-16 15:34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84_zpsde95232d.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85_zpse3354570.jpg[/IMG]

[color=Blue][size=4]2月19日晨8时。

一方面,龙云再次向同古发起进攻,吸引日军注意力。另一方面,何应钦主力继续追击日军,别遣尉迟凤岗率部绕过马六甲海峡,登陆锡唐,待总攻时奇袭日军侧翼!输送任务仍由陈策第一舰队担任,由盟军舰机护航。[/size][/color]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3-2-17 16:27 编辑 [/i]][/color]

2013-2-16 17:1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86_zpsb36a710e.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87_zpsaa66f628.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88_zps85f98947.jpg[/IMG]

[size=4][color=Blue]敌人每一次反扑被击退后,都面临着我军更强力的进攻![/color][/size]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90_zps35f34e08.jpg[/IMG]

[size=4][color=Blue]苏军奔袭E集群集结地索塔瓦拉,想在我大军抵达前构筑坚固工事,并破坏铁路公路与桥梁,达到迟滞效果。
顾祝同命本部人马与徐庭瑶部紧急回援![/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3-2-19 16:51 编辑 [/i]][/color]

2013-2-17 16:34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89_zps6ebcf64c.jpg[/IMG]

[size=4][color=Blue]2月28日凌晨,尉迟将军第14集团军悄悄登上锡唐,屯于英军防线后,偃旗息鼓等待龙云总攻号令。[/color][/size]

2013-2-17 16:4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91_zps0f341ebd.jpg[/IMG]

[size=4][color=Blue]连年鏖战加上对西伯利亚联邦、外乌拉尔等友好邦国的援助,使得物资消耗很大,国内不得不停下一些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等项目,集中力量生产战备物资。并被迫取消了与美国物资换资源的长期合同。[/color][/size]

2013-2-17 16:5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92_zpsae781361.jpg[/IMG]

[color=Blue][size=4]D、H集群向乌克兰平原挺进。按照协议,国民军不得进入传统俄罗斯、乌克兰地界。这意味着这一线的攻击作战即将结束。[/size][/color]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6-2-18 13:38 编辑 [/i]][/color]

2013-2-17 16:55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93_zps4af842be.jpg[/IMG]

[size=4][color=Blue]军用补给的生产已跟上需求,富余的用来换取友邦资源。[/color][/size]

2013-2-19 16:55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94_zpsa39a91a4.jpg[/IMG]

[size=4][color=Blue]友军跟不上我军用兵节奏,申请掉队原地整补~[/color][/size]

2013-2-19 16:59 促织
:hz1020:又更新了,这个帖子是轩辕有史以来活跃时间最久的了吧?:hz1026:

2013-2-19 17:00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95_zpsdd438577.jpg[/IMG]

[size=4][color=Blue]装甲兵即将换装M26“潘兴”战车~[/color][/size]

2013-2-19 17:1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97_zps153883f3.jpg[/IMG]

[img]http://bbs.ziling.com/attachment.php?aid=1590492&k=09d840c89173b590e4613508640c1bd9&t=1361342750&noupdate=yes&sid=8877TUHKk%2BEIK7%2BVoHO%2BoQKC0P9iP9SPZTttWQ8GjMuDdXA[/img]

[size=4][color=Blue]战线过长力有不逮,还是晚了一步,苏军将索塔瓦拉周边道路全数破坏,并在E集群方向布雷十多万颗。白崇禧被迫将大军停下,各师抽出工兵营进行排雷,进展缓慢。

徐庭瑶部装甲兵先期与敌交火,战况焦灼。

日本再求和,愿意交出缅甸军火库所有军械和物资还不销毁,并承诺战后帮助中国重建海军和空军。
中方严正拒绝![/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3-2-20 14:44 编辑 [/i]][/color]

2013-2-19 17:52 贾图
[quote]原帖由 [i]促织[/i] 于 2013-2-19 16:59 发表
:hz1020:又更新了,这个帖子是轩辕有史以来活跃时间最久的了吧?:hz1026: [/quote]

也要谢谢兄弟们的,给我更新的动力~:emot10:

2013-2-20 15:29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98_zps00402435.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00_zps0079c4e4.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02_zps63918aef.jpg[/IMG]

[size=4][color=Blue]敌人抓住我战线过长顾此失彼的弱点,包围王耀武部,试图全歼这一中国最强军!

我军立即做出反应,外围三十余万大军猛打袋口切列波韦茨!杨伯涛部突在最前,预计3月8日与王耀武接应上。[/color][/size]

2013-2-20 15:32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299_zps8063ebd4.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01_zpsfecc8294.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03_zpsa8f058de.jpg[/IMG]

[size=4][color=Blue]索塔瓦拉告破~

盟军进展顺利,与我军只有一城之隔,不日将会师于列宁格勒城下~[/color][/size]

2013-2-28 02:24 hcjlmk
看了这个帖子,从不回复的我也不得不回复了,楼主的毅力超越了人类。一个游戏能玩成这样,虽死何恨:hz1047:。作为一个自认为爱好游戏的我,不禁汗颜。对楼主五体投地,佩服之至。:!*想必楼主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杰出的成功人士吧,再次为这样的毅力膜拜:emot37:

2013-2-28 15:29 贾图
[quote]原帖由 [i]hcjlmk[/i] 于 2013-2-28 02:24 发表
看了这个帖子,从不回复的我也不得不回复了,楼主的毅力超越了人类。一个游戏能玩成这样,虽死何恨:hz1047:。作为一个自认为爱好游戏的我,不禁汗颜。对楼主五体投地,佩服之至。:!*想必楼主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杰 ... [/quote]
呵呵,谢谢。这算是自娱自乐之作~
也祝你事业兴旺,身体健康~

2013-3-15 12:17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04_zps2471eefb.jpg[/IMG]

[size=4][color=Blue]3月8日10时,龙云按作战计划先攻同古,吸引日军主力。日军虽然失去了补给,但阵脚不乱,仍然按照长久以来的可行办法防守。

13时,尉迟将军率部从侧翼杀出,奇袭日军!敌战斗意志逐渐崩溃,至傍晚,全线溃退~[/color][/size]

2013-3-15 12:30 moyanxiawei123
回复 #2268 贾图 的帖子

挤牙膏:hz1017:

2013-3-15 15:3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05_zps77d364de.jpg[/IMG]

[size=4][color=Blue]  虽然捷克斯洛伐克和荷兰等欧洲赤色国家均宣布中立,不参与盟军与苏联的战事,但在目前局势下,这些国家的红色执政党人人自危,对舆论和公民自由的限制更加强烈。而在野党则认为现在是推翻独裁统治的好机会。在两方面作用下,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爆发,捷国内民主党派的反抗宣告失败。不过,这种情况不用多久就会逆转了。[/color]

资料:二月事件
  二月事件是1948年2月下旬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一起政治事件。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是一个多党联合的政府。1948年初当时任捷克斯洛伐克内政部部长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 Václav Nosek 通过非法手段在国家安全部门和警察部门排斥非共产党成员。2月21日,参与政府组阁的12名非共产党部长集体提出辞职以示抗议。当时他们认为总统会拒绝接受他们的辞职,继续保留他们在看守政府中,从而使共产党因感到压力而屈服。然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却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支持者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总统爱德华·贝奈斯同意这12名部长的辞呈。25日,爱德华·贝奈斯因担心爆发内战和苏联红军借此事干涉而被迫同意了非共产党部长的辞职,并授权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组建由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为主的新政府。由此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完全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权。同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通过其控制的议会举行的选举将爱德华·贝奈斯赶下台,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出任总统。
  这起事件大大刺激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以防止西欧更多的民主政府被共产党所控制。[/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3-3-15 15:34 编辑 [/i]][/color]

2013-3-15 15:47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06_zps243c7546.jpg[/IMG]

[size=4][color=Blue]由于连接索塔瓦拉的交通要道已被苏军破坏,E集群改走莫洛托夫斯克(北德文斯克)。从而辅助顾祝同部对芬兰的战事,并对列宁格勒形成压力~[/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3-3-15 16:12 编辑 [/i]][/color]

2013-3-15 15:49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07_zps4a55a5c7.jpg[/IMG]

[size=4][color=Blue]夏国璋部留守梅贞,已防苏军残部卷土重来。[/color][/size]

2013-3-15 16:42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08_zps1f6e9806.jpg[/IMG]

[size=4][color=Blue]伏尔加河北岸防线有些吃紧,不过问题不大,阎锡山援军很快就到~[/color][/size]

2013-3-15 16:58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09_zpsc3468c2b.jpg[/IMG]

[size=4][color=Blue]东有萨尔温江,西、北皆有追兵,畑俊六无路可退,竟然率残部退至泰国境内。泰国方面因兵力孱弱,面对日军不敢有所动作。孙连仲、尉迟凤岗穷追不舍,陈兵缅泰边界,外交部随即与泰方交涉,希望泰方保持中立,让中国军队入泰歼敌。[/color][/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贾图 于 2013-3-15 17:02 编辑 [/i]][/color]

2013-3-15 17:08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10_zps38a61caf.jpg[/IMG]

[color=Blue][size=4]西南战事即将结束~[/size[/color]]

2013-3-15 17:21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11_zps5e79af8a.jpg[/IMG]

[size=4][color=Blue]国民军在缅甸最后一战!中日两大高级指挥官正面对决![/color][/size]

2013-4-2 10:32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12_zps516765ec.jpg[/IMG]

[size=4][color=Blue]乌拉尔矿区恢复生产~[/color][/size]

2013-4-2 11:28 贾图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13_zpse105a7fd.jpg[/IMG]

[size=4][color=Blue]李奇微为抢功,率陆战3师先期占领同古~[/color][/size]

2013-4-2 16:55 贾图
[size=4][color=Blue][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15_zps70cec32f.jpg[/IMG]

日寇已无路可退,提出从泰国和平撤军,永不犯中南半岛的建议。国府不予理睬。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16_zps203764d5.jpg[/IMG]

法国梦想重回印度支那,为使华军按时撤出法属殖民地,不断示好。[/color][/size]

2013-4-2 16:56 贾图
[size=4][color=Blue][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17_zps0fb7098e.jpg[/IMG]

[IMG]http://i436.photobucket.com/albums/qq84/barryqian/2318_zps947b4610.jpg[/IMG]

敌人还在顽抗,但末日已为时不远~[/color][/size]

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