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8 12:52
loyani
[quote]原帖由[i]无名13[/i]于2005-02-08, 10:07:02发表
loyani先生的话几近诡辩,而您评论人品好坏的理解却是用的儒家的所谓王道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混乱,开始我是认真的看过您的发言,后来就不太认真的看了,因为实在不吸引人。 [/quote]
先谢谢你开始认真看过我的回复。
诡辩不知道表现在哪里?希望你可以给予指出。
因为所处的环境大不相同,个人觉得不太适合用现代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这样会造成很大的困惑。而且我也看不出你所说“儒家王道思想”有什么不妥,在那个时候,这种思想代表了进步,代表了普通百姓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利益。
2005-6-1 18:15
一马当先
[quote]原帖由[i]夕竹残照[/i]于2004-11-11, 18:43:48发表
个人认为,贾计谋可与郭比,但忠厚,仁义则远不如嘉了。
谋事之论:上者:未生之事早知道,中者事到之时才知道,下者事过之后方知晓。
嘉为曹公逐鹿中原时立下汗马功劳,总是在曹公最无助最关键时刻出奇谋至胜,为曹公解忧。
谋事之中,第一孔明,第二司马懿,第三郭嘉。 [/quote]
前三名竟然没有曹操啊!他可是一个大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啊?连周瑜也没有,他绝对强于奉孝的!
2005-6-1 18:17
一马当先
我觉得贾诩和郭嘉根本不能比,在谋略上,两人在伯仲之间,可是在忠厚上,贾诩差得太远了
2005-6-4 22:19
superzz_0
[quote]原帖由[i]2881989[/i]于2005-06-04, 19:29:48发表
郭嘉死的少 要不历史都改写了 贾诩是不是过分点
贾诩在赤壁之战还不是一样
曹操可是说郭嘉在不会有赤壁的残败
白话的原话忘了
好象是这样
新手错了别骂 [/quote]
曹操失败后的托词而已....就象刘备失败后孔明的托词一样
2005-6-5 13:18
sukerwl
[quote]原帖由[i]一马当先[/i]于2005-06-05, 13:07:57发表
[quote]原帖由[i]2881989[/i]于2005-06-04, 19:29:48发表
郭嘉死的少 要不历史都改写了 贾诩是不是过分点
贾诩在赤壁之战还不是一样
曹操可是说郭嘉在不会有赤壁的残败
白话的原话忘了
好象是这样
新手错了别骂 [/quote]
这里是正史,演义的一边去 [/quote]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三国志 郭嘉传》
2005-6-5 14:29
義経と静御前
贾诩在董卓的时候就很能出主义~~可能到曹操那儿环境变化了没有用武之地了吧??
偶感觉文和应该比奉孝强一些的~~~
2005-6-6 20:52
乡巴佬
个人能力有偏差,好多都不能直接比的,你说韩信和陈平谁厉害?
2005-6-6 20:58
一马当先
[quote]原帖由[i]乡巴佬[/i]于2005-06-05, 19:38:52发表
还是荀彧最厉害,哈哈!!!!!! [/quote]
荀彧再厉害,最后还是不得善终,而贾诩最后还是善终了
2005-6-6 21:00
一马当先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6-05, 13:18:19发表
[quote]原帖由[i]一马当先[/i]于2005-06-05, 13:07:57发表
[quote]原帖由[i]2881989[/i]于2005-06-04, 19:29:48发表
郭嘉死的少 要不历史都改写了  贾诩是不是过分点
贾诩在赤壁之战还不是一样
曹操可是说郭嘉在不会有赤壁的残败
白话的原话忘了
好象是这样
新手错了别骂 [/quote]
这里是正史,演义的一边去 [/quote]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三国志 郭嘉传》 [/quote]
狂昏,你真是牛啊,无语了。这只是曹操的一个假想而已,也带有批评他的谋士没有识破周瑜之计的味道,其实郭嘉若在,也很难识破周瑜之计,郭嘉的智谋根本比不上周瑜
2005-6-7 00:58
mjs205
[quote]原帖由[i]Ammoit[/i]于2005-01-31, 7:31:43发表
本来不太喜欢贾诩这种家伙,不过天公兄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对贾诩看法改变了一点,觉得贾诩无论如何不能说坏 [/quote]
偶本来对贾诩的品格米有仔细考究,8过看了那么多回帖,还是觉得天公将军的有说服力,所以也觉得贾诩是有错,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坏。偶只能说他“有个性”
至于谋略方面要和凤孝相较,这个就8好比了,算是个有所长吧
2005-6-7 09:25
superzz_0
个人认为贾诩相当有意思,象是漫画里的角色
2005-10-26 22:32
偷心猎人
贾诩如不献计李、郭,难道等死啊。
作者把东汉政权灭亡的责任归于贾诩是不对的,东汉王朝可不是一个人就能颠覆。
2005-10-27 08:37
风萧萧易水寒
从头愚者就看不下去了
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是何意义?
难道是说文和的救命之计是对李傕郭汜所言?那可是莫大之功!
此言明显是说此计亦为文和自救之计,须知一亭长所能缚者,非仅仅李傕郭汜,亦有文和也,此言如此简明明了,本文尚且理解错误(且不说故意曲解),下文愚者再不欲观也
2005-10-28 13:25
藍色傳奇
一计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精辟!!
2005-10-28 13:45
apes
贾文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借刀杀死王允、樊稠、典韦、曹昂四人,同时还把吕布推到了曹操和刘备的屠刀下。可以说是教唆杀人的大师。
2005-11-3 10:41
luke19821001
一直认为贾诩才是曹魏第一谋事,两个荀相比之下奇计太少,郭嘉也多数时候是在讲大道理,临机应变之计 还是要看贾诩的。不但如此,大道理和先见方面贾诩也非常厉害。不过他投靠曹操后通常会在主子做错之前稍微提醒一下,但是绝对不强求,这也许是因为看透了曹操父子的性格,看看杨修、两荀是怎么死的吧,聪明如贾文和的人确实不多。
2005-11-3 10:50
无知无畏
郭嘉是战略家,贾诩是战术家。
2005-11-3 12:11
Sphynxyu
[quote]原帖由[i]我是无知者[/i]于2005-11-03, 10:50:09发表
郭嘉是战略家,贾诩是战术家。 [/quote]
精辟。贾诩为人太过深不见底,太理性,估计是主子都不会和他太亲近的。
2005-11-5 09:27
骷髅头
比己能者而妒之,
我看越是骂贾诩骂的厉害的人,
如果真的有机会让他们选择是当贾诩还是郭嘉的话,都会毫不犹豫的选贾诩。
就像有时候新浪上登出一些名人富人的倒霉的事情时,成千上万的网友在留言版骂起来或者是幸灾乐祸起来真是浑身上下无一个毛孔不舒服啊!
反正就是一句话,碰到比自己有本事有头脑生活过的好的人,如果那个人幸运的没有什么小辫子可被人抓,那还相安无事;一但发现那个人有一丁点的缺陷,看来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往死里打压他,而且骂和贬低的时候都会有发自肺腑的快感。
郭嘉嘛,够倒霉的,死的那么早,就算他再怎么强,估计也没有人会妒忌他吧,呵呵!
2005-11-5 11:13
圆桌博弈家
[quote]原帖由[i]骷髅头[/i]于2005-11-05, 9:27:46发表
比己能者而妒之,
我看越是骂贾诩骂的厉害的人,
如果真的有机会让他们选择是当贾诩还是郭嘉的话,都会毫不犹豫的选贾诩。
就像有时候新浪上登出一些名人富人的倒霉的事情时,成千上万的网友在留言版骂起来或者是幸灾乐祸起来真是浑身上下无一个毛孔不舒服啊!
反正就是一句话,碰到比自己有本事有头脑生活过的好的人,如果那个人幸运的没有什么小辫子可被人抓,那还相安无事;一但发现那个人有一丁点的缺陷,看来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往死里打压他,而且骂和贬低的时候都会有发自肺腑的快感。
郭嘉嘛,够倒霉的,死的那么早,就算他再怎么强,估计也没有人会妒忌他吧,呵呵! [/quote]
文和城府极深,几易其主,却从不害主,乱石中的人杰。
2005-11-6 16:41
六翼堕天使
[quote]原帖由[i]真好运[/i]于2004-12-26, 1:07:17发表
如果说上面的贾诩传记可信的话,贾诩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刺可挑的了,名副其实的战略家(而非阴谋家)、政治家(而非政客)。 [/quote]
贾诩是个一级的谋士不错,但从人品,行为和政绩上看,都不算是一个政治家.贾文和理政治家差远了
2005-11-7 09:46
飞将中原
贾诩的能力没人怀疑,他的自保意识最强,什么时候都找个靠山.
他的择主标准非常明确,他的道路最为平稳
为官者如此不为过也,为臣者如此??难以用之。人是没有道德标准的,但贾诩的出现并没有使曹氏集团走向兴盛,反而在分化时推波助澜。识时务者……
2005-11-7 11:55
大雄GG
至少媲美郭嘉这个话说得好啊,只不过郭嘉和贾诩至少得差一个等级罢了
2005-11-7 12:38
昭福
他主要是战术无敌
郭嘉,孔明长在战略
2005-11-7 20:06
犀牛司令
贾诩绝对是个人才,论战略,我想应该和荀彧、郭嘉不相上下。如果设想一下,他们三人在政坛相互斗争,玩黑的、糊弄主子、互相倾轧的话,我估计贾诩能玩死郭嘉和荀彧……
2005-11-8 14:52
Tindow
一直以来玩三国十都只交两个义兄:小赵和小诸。现在发现,贾诩才真他妈的牛。以后看来不交他不行了。
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抓着他的人品不放,固然劝西凉兵回攻长安的后果很~严重,可难道没人替贾诩想想,作为西凉兵的一员,王允如此对待自己洲的人,这是肯定要反抗的,毕竟人都有血性,人都有故乡情节,长安人命就值钱,西凉人就该死?如果换我是他,这个建议我也是会提的。至于后来西凉军的恶行又有谁能知道呢?之后他也作了补救措施,救官员,阻止劫皇帝入营等等,至少他在的时候长安表面还是比较稳定,他一走就乱了可见其重要和忠义之心。某人的观点过于感性,认定了他人品不行所以做什么都是假惺惺是假君子,这和说曹操五色棒治理是收买人心一样不可理喻。至少他见到主子如此后没有跟着作威作福,我想在权力,美色(皇帝妃子多随便要),金钱面前,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持得住的。李X等人昏了头,而他没有。
君择臣,臣亦择君。在暂时没有好君主的时候,暂时投靠关系比较好的张绣我觉得也很理解啊,之后建议投降曹操也显示了其臣亦择君的想法吧,这个我主观点估计贾诩已经看好曹操了,后来投袁还是投曹也证明了这点。即使这样,曹操在侮辱贾诩的好朋友张绣时贾诩也没有退缩,而是给曹操好好上了一课,也让曹操心中有了个印象。作为朋友和臣子来讲,他还是很称职的。
很同意楼上某位的说法,他至少是搽干屁股才走人的,好过很多人,如王平等。
2005-11-11 00:06
在下公谨
鬼才的名号可不是假的,但是在下更喜欢郭嘉
《傅子》曰: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以去,遂举兵以判。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曹操惋惜郭嘉的地方不只败走华容那里。
2005-11-11 01:08
实干司马
[quote]原帖由[i]犀牛司令[/i]于2005-11-07, 20:06:11发表
贾诩绝对是个人才,论战略,我想应该和荀彧、郭嘉不相上下。如果设想一下,他们三人在政坛相互斗争,玩黑的、糊弄主子、互相倾轧的话,我估计贾诩能玩死郭嘉和荀彧…… [/quote]
这种假设不太成立。毕竟贾诩不出自名士如云的颍川,而是偏僻的西凉。
贾诩老年作风低调,也是与自己不是中原嫡系有关。
2005-11-12 16:15
我不是迭戈
[quote]原帖由[i]犀牛司令[/i]于2005-11-07, 20:06:11发表
贾诩绝对是个人才,论战略,我想应该和荀彧、郭嘉不相上下。如果设想一下,他们三人在政坛相互斗争,玩黑的、糊弄主子、互相倾轧的话,我估计贾诩能玩死郭嘉和荀彧…… [/quote]
曹操最信任的就是郭嘉了,荀彧和贾诩在曹操眼里的地位根本不能和郭嘉相比.
2005-11-15 16:51
银青光禄大夫
贾诩是三国第一智者,诸葛也要退居其次,如果是外国人看三国,我想一定赞同
诸葛被中国人给神话了,而且一出场就自比姜尚张良,玩的太抖,明知不可行而强为之,这不是大智慧的人,结果也如此,除了对团结少数民族作了点贡献
反观贾文和,每次计出都令人拍案叫绝,不象诸葛那样云山雾绕,而且还有超自然的能力,什么乞东风、木牛流马,鬼才信,文和的策略是那样令人信服,如果大家重翻一下三国,会同意我的说法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文和都是第一,第一,第一
2005-11-15 18:10
葛朗台
居然说至少可以媲美郭嘉,说实话,郭嘉一共就活了那么几年,看他们所献策的质量和影响,郭嘉远及不上贾诩,郭嘉最大的影响,大概就是曹操赤壁战败后,为自己找借口而说的那句话~~~
2005-11-15 18:13
锦官城门吏
银青又凉拌演义了。
文官也有细分专业的。贾诩号称谋士第一。要比也该拿去跟法正比。怎么跟诸葛亮比上了?
2005-11-16 12:10
大雄GG
曹操说天下事竞后托后事给郭嘉,从一方面来说是对郭嘉的信任,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对他能力的不看好,要等“事竞”后才轮得到他来出风头
2005-11-18 00:51
慕容燕然
说诸葛亮对团结少数民族作了点贡献,这完全是受《演义》的影响嘛
贾诩同志的确不错,主要因为他是个谋士的关系。除非君主采纳谋士得错误意见并吃了败仗,除此之外史书上很少有谋士提出错误意见的记载。
2005-11-18 11:20
大雄GG
一直到清末,四川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仍把诸葛亮当神来崇拜,莫非也是演义的功劳?
2005-11-18 11:40
慕容燕然
神是被掌握了话语权的社会精英捧上去的,清末的人怎么知道三国时期人的感受?杜甫大笔一挥:“诸葛大名垂宇宙”,经过百年积淀诸葛大名就真的垂宇宙了。就这么简单。
观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关系最关键的是看中原王朝“给”得多还是“取”得多。
2005-11-18 11:43
青蓝
神是被掌握了话语权的社会精英捧上去的,清末的人怎么知道三国时期人的感受?杜甫大笔一挥:“诸葛大名垂宇宙”,经过百年积淀诸葛大名就真的垂宇宙了。就这么简单。
这么说是杜埔促进了民族团结呀~``
2005-11-18 11:46
慕容燕然
抬杠就不必了。如果真要考察民族关系的话,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当时的民族政策拿出来进行分析,并且在历史空间中纵向进行对比。
2005-11-18 11:49
偷心猎人
[quote]原帖由[i]大雄GG[/i]于2005-11-18, 11:20:51发表
一直到清末,四川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仍把诸葛亮当神来崇拜,莫非也是演义的功劳? [/quote]
是吗?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也流传“孟获七擒诸葛亮”的故事。
在云南少数民族的“口传历史”当中,诸葛亮是一个既凶残又愚蠢的人物。他率领虎狼之师入侵“夷人”国土,抢走金银、朱砂和牛马,扶植“夷奸”做傀儡,遇到敢于反抗的“夷人”部落,便采取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如“火烧藤甲军”)。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愿做奴隶的“夷人们”奋起反抗,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一道道反侵略长城。在民族英雄孟获的英明指挥下,游击战,麻雀战,打得蜀国鬼子团团转;最后“七擒七纵”诸葛亮,终于迫使他夹着尾巴逃回了成都老家。
2005-11-19 03:54
bizhulin0352
晕,贾为人忠厚吗?其奸诈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郭嘉,倒是有点可惜,但郭嘉不死,赤壁曹操又怎能惨遭大败?三足鼎立之势又怎会形成?
想想郭嘉的斜音“国家”,因此郭嘉之死也预示着曹操由胜转衰的一个暗节,
不管是巧合还是作者有意如此安排,四名著有一共同特点:节节相扣,密不可分!如红楼梦:一开始甄士隐和他的孙女甄英莲,斜音为“真事隐”与“真应怜”,前者为“葫芦僧判葫芦案”一案埋伏笔,后者则已经写出了香菱的命运!
许多东西大家有意见分歧当然正常,谁能说明白?只有作者自己吧,又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如果四名著能看个2,3遍就能看懂,那也就不是四大名著了!
2005-11-19 04:08
bizhulin0352
[quote]原帖由[i]银青光禄大夫[/i]于2005-11-15, 16:51:38发表
贾诩是三国第一智者,诸葛也要退居其次,如果是外国人看三国,我想一定赞同
诸葛被中国人给神话了,而且一出场就自比姜尚张良,玩的太抖,明知不可行而强为之,这不是大智慧的人,结果也如此,除了对团结少数民族作了点贡献
反观贾文和,每次计出都令人拍案叫绝,不象诸葛那样云山雾绕,而且还有超自然的能力,什么乞东风、木牛流马,鬼才信,文和的策略是那样令人信服,如果大家重翻一下三国,会同意我的说法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文和都是第一,第一,第一 [/quote]
狂晕,孔明何时自比姜尚和张良,我怎么不知道?拒我所知,是司马徽的比
孔明是自比管仲,乐仪吧。这不是自大,而是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充分肯定。
诸葛亮的确被神话了,但在历史上他也的确是被评论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现在评论的是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书里孔明的确有那些能力,若说历史,有没有贾这号人,我都不知道,论出谋划策无可说,但论全才当数孔明!我读了6遍三国,也看了很多评论三国的书,但也没觉得贾诩胜于孔明!虽好长时间没再看三国演义这书,回忆回忆他们两个的谋划,谁的更长远,谁的更能起到另人不只另人拍案叫绝,更是计中有计?
2005-11-19 11:24
天宫公主
楼上那位: 这是三国历史去, 想评论演义去小说区YY去.
说贾诩人品有问题? 您难不成忘了献帝是怎么从李, 郭的魔掌里逃出来的了?
2005-11-19 14:27
寂寞的烟
[quote]原帖由[i]我不是迭戈[/i]于2005-11-19, 11:54:38发表
问一下:"彧"字怎么念?
如果用"彧"组词该怎么组?
[/quote]
念 “yu”(玉),我以前念或 念了好多年
2005-11-20 10:05
蓝纱枫
[quote]原帖由[i]偷心猎人[/i]于2005-11-18, 11:49:15发表
是吗?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也流传“孟获七擒诸葛亮”的故事。
在云南少数民族的“口传历史”当中,诸葛亮是一个既凶残又愚蠢的人物。他率领虎狼之师入侵“夷人”国土,抢走金银、朱砂和牛马,扶植“夷奸”做傀儡,遇到敢于反抗的“夷人”部落,便采取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如“火烧藤甲军”)。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愿做奴隶的“夷人们”奋起反抗,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一道道反侵略长城。在民族英雄孟获的英明指挥下,游击战,麻雀战,打得蜀国鬼子团团转;最后“七擒七纵”诸葛亮,终于迫使他夹着尾巴逃回了成都老家。 [/quote]
记得以前在市内图书馆查过此方面资料。
如果没记错的话,云南方面某少数民族的所谓“七擒”诸葛亮的原版本是“两人交战十二次,孟获七擒诸葛亮,诸葛亮五擒孟获”。后来被不知什么人给篡改了资料就……
而且原版本是说,两人互有胜负,大家觉得打不下去了,所以言和,南中少数民族臣服蜀汉,诸葛亮撤军。
据某三国坛子的网友说,某国的历史课本就有记载此事。
不过,南中少数民族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崇拜诸葛亮。
2005-11-20 14:43
fchu
[quote]在曹操帐下二流角色[/quote]
草草手下能人真不少 贾诩只算2流 按照这个标准 不知道谁能算一流
2005-11-20 17:35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潇湘夜雨[/i]于2005-11-20, 14:38:23发表
算是一个人才,在曹操帐下二流角色,我觉得他政治不错 [/quote]
如果贾诩在曹操仗下算二流, 那么一流恐怕也就荀彧, 荀攸两位了. 当然这是从地位角度考虑, 而且也至少符合裴松之的观点.
从纯粹智力角度考虑, 荀彧战略很强, 荀攸战术很强, 但两个者都具备的角色也只有一个贾诩了.
2005-11-21 20:36
陆逊{伯言}
呵呵,一流有二荀程郭,二流有刘晔,贾诩等等
2005-11-22 02:04
天宫公主
宛城之战, 贾诩三谋三应, 不知道曹营里当时, 是否有荀郭程刘等随从.
2005-11-22 04:21
锦官城门吏
[quote]原帖由[i]天宫公主[/i]于2005-11-19, 11:24:59发表
说贾诩人品有问题? 您难不成忘了献帝是怎么从李, 郭的魔掌里逃出来的了? [/quote]
说贾诩人品没问题? 您难不成忘了献帝是怎么落到李, 郭的魔掌里去的了?
2005-11-22 12:18
天宫公主
按楼上这么说, 荀彧人品有大问题了... 您忘了献帝是怎么落到国贼曹操的魔掌里的吧?
2005-11-22 12:57
鬼眼狂刀
两为不要争拉
荀彧人品有大问题了... 您忘了献帝是怎么落到国贼曹操的魔掌里的吧?是为公
您难不成忘了献帝是怎么落到李, 郭的魔掌里去的了? 是为私
2005-11-22 13:07
廖化将军
[quote]原帖由[i]天宫公主[/i]于2005-11-22, 12:18:13发表
按楼上这么说, 荀彧人品有大问题了... 您忘了献帝是怎么落到国贼曹操的魔掌里的吧? [/quote]
胡搅蛮缠啊,“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为了抬杠你不惜假装不知道这个?荀彧没干那缺德事,他就算交了献帝,也是交给了一个贤臣名相曹操。他不知道曹操后来是汉贼,所以他死了,是个为自己看错人很负责任的男人。不是喜欢歪扯赖皮的女人所能想象的。
2005-11-22 13:09
廖化将军
人家贾诩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烟,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不需要你把他前期的错给抹了,不需要你把亡掉的羊给藏了。
2005-11-22 13:14
天宫公主
按你的论点: 荀不知道曹操后来是汉贼, 那贾又凭什么知道李郭得势后的那些得行呢? 荀发现自己错了, 就选择了较易的死亡; 贾发现他错了, 却选了较难的选择: 把献帝从魔掌中救出. 两者皆有自己负责的一面, 不是么? 您老还是不要厚此薄彼了.
2005-11-22 13:20
大雄GG
出发点不一样,荀是想兴复王业,贾是想让李郭能够活命
2005-11-22 13:25
天宫公主
作为幕僚, 让主子活命, 不也是其责任所在么?
2005-11-22 13:29
廖化将军
那还是没得比呀。
1、李郭那种货色,贾诩要真是去投效,那叫认贼做父,这个大家都不会答应的
2、实际上一般坛友笑谈说贾是为了自保,这个属于自私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卖君主,这个比卖父罪名还大呢。
3、认真说来贾号称当时第一智者,要自保还能没点其他辙啊,干吗非得引狼入宫把个皇帝和百官给坑的,包括皇甫嵩这些宿将都算他间接害死的,他损不损啊。所以他的动机其实未必只是自保,大有不管后果,露一手瞧瞧的味道。
4、所以后来很多人因为认为贾是个闲云野鹤型的绝顶智士,但不是一个精忠报国的名臣,就这么回事,他有聪明就用了,才不管哪个主人安天下哪个主人乱天下,说白了他不在乎,好听点叫潇洒,不好听叫不负责任。
2005-11-22 13:35
廖化将军
如果说贾的动机是救李郭,出于泛人道主意精神,我同意,但他的后果他自己不会不知道吧?为了救2兄弟,害死100个路人,咋的呢,那100个我不认识我不管,是这个价值观吗?
为了自己作为谋士的敬业精神,我也同意,还是后果问题,他自己能怎么解释?你谋的高,非要出这么个后患无穷的主意。最后擦屁股也只擦了一点点,只是放献帝,谈不上收拾残局,谈不上擦干净。
说他救主,我不同意,他不至于这么没眼光真把这两位当君父看待了吧。
2005-11-22 13:53
天宫公主
将军看问题太片面了吧...
1. 你似乎再李郭还没入长安, 就已经对他们俩有了偏见. 为什么不把同样的偏见放到曹操身上呢? 曹操在迎天子之前, 干的坏事比李郭入长安之前多多了吧(例如: 徐州大屠杀)? 荀彧坚信一个为一人报仇, 而不惜全城涂碳的家伙是忠义之士, 不知道是喝多了还是也只是为自己前程着想.
2. 一般坛友的观点是可靠的依据么? 贾诩一生只为自保, 不知道在哪书上有如此记载.
3. 要说贾诩引狼入宫, 那荀彧大可以称为引虎入宫. 也不想想汉室是亡于狼手还是亡于虎口? 李郭虐待百官, 贾诩费尽心思想从中保护, 曹操也虐待百官, 荀彧可曾进过一言?
4. 贾诩在为李郭谋划入长安时, 你凭什么就说他一定知道后果? 李郭的本色未露, 谁也不知道他们就一定是坏人啊.
5. 后果问题, 至少这屁股还是擦了一点点... 不象某些人, 自己干了错是, 一死了之... 那才叫真不负责任.
最后送您首诗:
李傕躲避流言日,
郭汜畏惧通缉时.
倘若当日身便死,
一生真伪有谁知?
2005-11-22 14:16
锦官城门吏
认真多看了天宫MM头像那张乐呵呵的脸几眼,感觉真是阳光啊。心情好多了。
好啦,我服了,1235我都认你对了。
只有第4我不能同意,他出的那主意,在进长安前就很明白了,那事的名字叫“反叛”、“作乱”。天下任何武将带兵进京就是反乱!董大混蛋好歹还是何进叫去的。
至于后来绑票皇帝百官这些臭事,贾诩可以推说不能预料,但是一开始就是他怂恿人家做乱的。这个罪名很大,比曹操的任何罪名都大,曹丕好歹还搞了禅让,司马昭好歹也处置了某个凶手。
页:
1
2
[3]
4
5
6
7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