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5-25 20:35
梓庭君
秦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但也是秦灭亡的起点。秦帝国仅仅维持了15年。那支曾经战无不胜的军队就随着帝国大厦的倒塌而灰飞烟灭。在大厦将倾的时候,秦军战斗过,但它的战斗力与15年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秦军最后的日子起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熟知的那段历史。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900名征集去戍边的壮丁,因为大雨耽误了行期,按照秦法,误期当斩,于是,他们揭竿而起,各地民众立即响应,起义如干柴烈火蔓延到帝国的各个角落。
在起义者即将踏进咸阳的时候,奋起抵挡的并不是帝国的正规军,而是一支由囚犯拼凑而成的部队。在秦始皇下葬以后,规模浩大的地下陵墓仍然没有完工,几十万囚犯一直在忙碌善后。刻在这些陶片上的人名,就是他们曾经劳作的见证。
当起义军离秦始皇陵不到10里的时候,即位的秦二世赦免了这些囚犯,命令他们拿起武器,镇压反叛。问题在于,秦军的主力部队在哪儿呢?
秦统一以后,军队有过两次最大的集结。这是广西桂林附近一个叫严关的要塞,50万秦军曾从这里南下,与土著人作战。当起义突然爆发的时候,这部分秦军正在戍守刚刚平定的南部疆土。在帝国存亡的关头,他们选择了沉默。司马迁记载,当地的最高长官下令,堵塞南北之间所有的通道,军队严禁北上作战。南部秦军就这样彻底抛弃了自己亲手创建的大帝国。
秦军的另一支主力在帝国的北疆。打败了匈奴骑兵以后,30万精锐并没有南撤,而是镇守在长城沿线。当都城告急的时候,这支秦军开始南下。但是,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的行动为什么异常缓慢。
保卫都城的任务只能托付给那支由囚犯临时组成的秦军。出人意料的是,这支军队体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战斗力,他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击溃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满目创痍的帝国似乎看到了希望。然而,一个来自于楚地的贵族改变了一切,这个人叫项羽。
在今天河北省一个叫巨鹿的地方,最后的两支秦军终于会合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会合就是他们的结局。秦军与项羽的军队在巨鹿决战,在楚人难以置信的勇气面前,几十万秦军在战场上倒下,剩下的全部投降,秦军至此彻底覆灭。
转自《 帝国的史诗之复活的军团》
哪位大仙能解释一下,秦军主力为何避而不战?
2004-5-25 20:42
张凯凯
不为昏君而战`~
~~~你看阿拉伯就知道啊`~
2004-5-25 20:45
梓庭君
[quote]原帖由[i]张凯凯[/i]于2004-05-25, 20:42:10发表
不为昏君而战`~
~~~你看阿拉伯就知道啊`~ [/quote]
阁下以为那时的人都有共产党员的觉悟啊?
2004-5-25 20:46
张凯凯
怎么没有?
你以为他们都学儒啊?
2004-5-25 21:46
建威中郎将
个人猜测他们应该属于原来的蒙恬(军队系统)扶苏派系,与胡亥不和,故意扯皮不救
2004-5-25 21:53
王景略
我觉得南方军不战应该是军需无力供应的无赖选择。
长途奔袭供给线太长太困难了。
2004-5-25 21:56
建威中郎将
[quote]原帖由[i]王景略[/i]于2004-05-25, 21:53:02发表
我觉得南方军不战应该是军需无力供应的无赖选择。
长途奔袭供给线太长太困难了。 [/quote]
那个时候灵渠已经修成,从广西直到关中都可以由水路供应物资,不算困难
2004-5-25 22:05
王景略
[quote]原帖由[i]建威中郎将[/i]于2004-05-25, 21:56:10发表
[quote]原帖由[i]王景略[/i]于2004-05-25, 21:53:02发表
我觉得南方军不战应该是军需无力供应的无赖选择。
长途奔袭供给线太长太困难了。 [/quote]
那个时候灵渠已经修成,从广西直到关中都可以由水路供应物资,不算困难 [/quote]
别忘了当时关中和西蜀因支持经年全国战争生产能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你认为单靠灵渠就解觉回程的粮荒问题吗?那是整整五十万张口啊!
2004-5-25 22:14
123123hgf
可能搞独立
2004-5-25 22:15
王景略
秦国是典型的以农养兵的国家,但在古代农业经济太脆弱了。上百万军队长年在外不事生产,农业劳动力严重溃乏,然后是粮食由减产到短缺,然后军需供给慢慢跟不上,军队战斗力削弱,士兵开小差逃亡,这都是一个个接踵而来逐步的过程。
2004-5-25 22:17
马岱
“最后的两支秦军终于会合了”,是南北方两大主力吗,那不是有80万?
巨鹿之战输掉的应该还是章韩率领的那些囚犯吧。
2004-5-25 22:19
建威中郎将
从秦一统六国到陈吴起事中间隔了十几年吧,巴蜀关中应该已经恢复
2004-5-25 22:32
王景略
请考虑一下当时秦国人口才五百万,可六国灭亡战却从始皇十五年到到二十一年,秦国的土地上几乎只看得到老弱妇孺耕种的身影。你认为这种生产环境是在短短数年就能恢复的吗!
2004-5-26 10:20
曹仲德
(一)南征的五十万秦军被越人大败,伏尸数十万,两个统帅一个战死,另一个在诸侯叛秦的时候选择了坐观成败,塞断道路,闭关称王,汉初的赵佗政权就是这么来的。
(二)三十万北方边防军在巨鹿之战中为项羽消灭,王离就是其统帅,涉间和苏角可能也是这支部队的将领
2004-5-26 10:31
KYOKO
[quote]原帖由[i]曹仲德[/i]于2004-05-26, 2:20:54发表
(一)南征的五十万秦军被越人大败,伏尸数十万,两个统帅一个战死,另一个在诸侯叛秦的时候选择了坐观成败,塞断道路,闭关称王,汉初的赵佗政权就是这么来的。
(二)三十万北方边防军在巨鹿之战中为项羽消灭,王离就是其统帅,涉间和苏角可能也是这支部队的将领 [/quote]
巨鹿之战的秦军统率是章邯,王离等只是副将
2004-5-26 10:44
曹仲德
起义爆发前王离是三十万北方边防军的统帅,后来他率军南下战死在巨鹿
忽然知道楼上是什么意思了,解释一下:
我是说他是参加巨鹿之战的北方边防军的统帅(这也是参加巨鹿之战的秦军主力),事实上王离部和章邯在作战中协调行动上做得很差,这也是秦军覆灭的重要原因
关于到底谁是主将的问题,现在并没有定论
一种认为王离部是在很早就补充进了章邯军,可能就是在章邯被项梁击破后,章邯也是靠这支生力军把项梁作掉的,这派多认为王离归章邯指挥。
另一种认为是在巨鹿两军会合的,首帖引用的文章就是执这个观点(“在今天河北省一个叫巨鹿的地方,最后的两支秦军终于会合了”),这派多认为两军是不相统属。
2004-5-26 17:41
张凯凯
都是老死的啊`~~~都老了啊`~
2004-5-26 20:14
秋孤寒
现在大都还是认为章邯是主帅的观点,但王离是否在章邯击败项梁前加入则比较模糊,一是章邯部也多达二十来万,完全有实力重整旗鼓打败项梁,且章邯虽是少府出身,但似乎也有这个能力;二是王离南下,首当其冲是赵王歇(白寿彝就认为王离军出井陉至邯郸,而李良略太原,“秦兵塞井陉”似乎也印证这个观点),不太可能越此而到定陶。但却也存在问题,章邯能转败为胜应该是二世“悉起兵益章邯”为契机,但这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两部协调作战不佳的确是个重要原因,项羽正是从“绝其甬道”切断王离军粮运入手的,不过王离战败被虏投降,并没有战死。
2004-5-26 21:09
曹仲德
我比较倾向王离是在二世“悉起兵益章邯”时加入的
如果如《中国通史》所言:王离南下的目标是赵,行军路线是出井陉围邯郸的话。王离又怎么能在东郡和刘邦作战(项梁被击破的定陶也在东郡)
2004-5-26 21:40
梓庭君
秦军的战术、武器、战斗力应该也是很强的,骤然覆灭很难让人理解。
2004-5-26 21:48
KYOKO
王离被俘后就没有记载了
估计被杀了
2004-5-26 22:16
秋孤寒
[quote]原帖由[i]曹仲德[/i]于2004-05-26, 21:09:36发表
如果如《中国通史》所言:王离南下的目标是赵,行军路线是出井陉围邯郸的话。王离又怎么能在东郡和刘邦作战(项梁被击破的定陶也在东郡) [/quote]
这应该是根据《史记》来的,“陈胜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孙王离击赵,围赵王及张耳钜鹿城。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苏角战死,涉间自杀,而离被虏,其军随降楚。”不知仲德所说和刘邦战东郡出自何处?
另外章邯尚不死,王离被虏恐怕也不会死,不过无记载,既不能定其生,也不能定其死。
2004-5-26 22:59
曹仲德
《史记 诸侯世家表》汉条目载:二世三年十月,刘邦破东郡尉及王离于成武
《汉书 周勃》列传略异,作:破东郡尉于成武,破王离于成阳
按:此时王离本人应该正围困邯郸,刘邦击破的可能只是其一部
2004-5-26 23:06
曹仲德
记错了,后面一条是出自《汉书 曹参列传》:
“其后,从攻东郡尉军,破之成武南。击王离军成阳南,又攻杠里,大破之。”
2004-5-27 00:33
秋孤寒
这就对了,成武、定陶、成阳都在邯郸、巨鹿东南方向,王离军自太原方向过来,必定是经过太行山八陉之一,围巨鹿后前锋远出,也这很正常。此时章邯早就击杀项梁了。
另外周勃传没有王离的记载,不过和曹参肯定是一起了,最后的攻击方向都是“绝河津”。
2004-5-27 00:55
曹仲德
不太象“前锋远出”的说,东郡都在黄河以南了,章邯从东郡北上邯郸,王离前锋由邯郸南下东郡干嘛。
2004-5-27 02:46
蒹葭苍苍
是否存在各自为战和关中失守的比较快.使得本来还有相当数量的秦军失去了再战的斗志了呢.
2004-5-27 11:16
江城子
秦国强弩张开已久,原来摄于外部的压力,一直不至于崩溃。但是只需内部一点松动,整个多米诺骨牌就轰然而倒了。
2004-5-28 19:39
大树将军
王离被俘后多半是被项羽杀了。当年是王翦灭了楚国,这里项羽捉了王离当然要报仇雪恨。
2004-7-1 20:19
晓晓
复活的军团,最近我正在看哦^-^
2004-7-2 08:44
songye999
强弩之末,已不能穿鲁缟也
不过我觉得还是项羽太牛的说
2006-4-19 12:13
xiaomatu
这很难说,章邯还是项羽的杀叔仇人,结果投降了还封王。
[quote]原帖由 [i]大树将军[/i] 于 2004-5-28 19:39 发表
王离被俘后多半是被项羽杀了。当年是王翦灭了楚国,这里项羽捉了王离当然要报仇雪恨。 [/quote]
2006-4-19 14:59
liyuetian
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完美结合,埋葬了强大的秦,成就了项羽的威名。然后在若干年啊,同样强大的项羽在乌江自刎。。。。。。。汉亦从项羽的尸体中建立
2006-4-20 10:54
xcg789
战胜与败,是历史的必然。
2006-4-20 16:47
夏侯雅伯
商朝的覆灭和秦比较类似呵
2006-4-20 23:49
关内侯
战无不胜的秦帝国军团其实还在,但是指挥他们的人呢?
除了章邯外(他也只能算是矮子里的高个子而已)秦帝国的将领没几个出色的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2006-4-21 13:28
梓庭君
如果说是农业基础被破坏了才导致秦军覆灭,那么后来的楚汉战争规模更大,破坏更甚,怎么还越打越大了呢?
2006-4-21 16:59
大树将军
[quote]原帖由 [i]xiaomatu[/i] 于 2006-4-19 12:13 发表
这很难说,章邯还是项羽的杀叔仇人,结果投降了还封王。
[/quote]
按理,王离和章邯的地位相近,项羽能给章邯封王,为什么不能给王离封王?
也许王离是在项羽坑杀降卒的时候被杀的。
2006-4-22 10:40
dororo
:&讲得好.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2006-4-22 18:07
雾之韵律
秦真的有那么多军队? 古代人都爱夸张 不可信哉~~
2006-4-22 18:45
凌月
秦的人口少说也有2000万吧. 这样的人口在当时的生产能力下怕是支撑不起国这近百万的正规军.
2006-4-25 14:58
kgb8027
秦帝国有2000万,但是秦人连一小半都没有,天下大乱,各国纷纷叛秦,六国百姓估计都不会真的帮助秦人,光靠那些老秦人的确很难支撑这么多的军队。而且秦还大量使用劳力修建大工程……
2006-4-25 15:10
大树将军
[quote]原帖由 [i]凌月[/i] 于 2006-4-22 18:45 发表
秦的人口少说也有2000万吧. 这样的人口在当时的生产能力下怕是支撑不起国这近百万的正规军. [/quote]
秦帝国辖境内的人口应该不止2000万,中国社会藏匿人口是很普遍的事情。
2006-5-2 13:17
姚亚
可能经济是主要把
2006-5-3 09:41
南湖居士
自动解散了
2006-5-4 15:51
黄玮青
英雄里面的秦军箭阵实在是恐怖,这样的战斗力不明白为何会败:qoo+
2006-5-5 14:28
越骑校尉
我觉得“巨鹿之战”秦军主要是败在指挥系统上。
王离久在军中资历在章邯之上,但章邯的官比王离大而且还是中央派来的。两人的矛盾在所难免,又不能协调好。如果两人同心协力,凭秦军的实力和联军的观望态度,就算有两个项羽也打不过秦军。
2006-5-5 16:42
无知无畏
秦军败于内部。秦二世的时候,百姓的生活已经相当困苦了,这些士兵的家里的妻子儿女可能都在挨饿受冻,哪里还能应用作战呢?
2006-5-6 08:31
onlyAgame
回复 #49 无知无畏 的帖子
诸位仔细看看cctv10“复活的军团”,就知道秦朝为什么能养得起百万大军了。
秦朝的覆灭主要原因还是暴政引起的民心不满,国力凋敝
2006-5-6 08:54
天际惊鸿
养活百万人不是难事,一条郑国渠就灌田四万顷,亩收皆一钟。二十万人的收获就可以养活八十五万军队或一百四十万百姓。
2006-5-6 23:46
青阳
回复 #50 onlyAgame 的帖子
不会那么强的生产力吧
2006-5-7 08:01
天际惊鸿
[quote]原帖由 [i]青阳[/i] 于 2006-5-6 23:46 发表
不会那么强的生产力吧 [/quote]
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
一钟为六石四斗,其实换算到现在只是亩产160斤小米或麦而已。
2006-5-7 13:16
onlyAgame
“复活的军团”,你看了就知道为什么了
秦人在军事、农业方面的很多做法,从考古发现的实际资料来看,已超前了很多。
简单两个例子,在军工方面,他搞的是类似于现代大规模统一生产的模式,弓箭、武器的制作标准是统一的,零部件是可以互换的;
农业方面,由政府对所有土地统一管理,统一发给种子,提供技术指导,大力兴修水利等等。
篇幅有限,这里不一一列举。
2006-6-4 02:57
volitation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006-6-4 03:57
林冲
其实还是精锐秦军都已经老了,15年已经是一代了。
2006-6-4 10:36
gygy4321gy
[quote]原帖由 [i]张凯凯[/i] 于 2004-5-25 20:42 发表
不为昏君而战`~
~~~你看阿拉伯就知道啊`~ [/quote]
赞同,打了又怎么样呢,还不送死。:q(+
2006-6-8 21:11
king0725
南征的秦军大都不是正规军,而是秦始皇强征商人,农民之类入伍的,没什么战斗力。只不过当时南蛮根本没见过阵仗,所以不是对手。
2006-6-15 12:52
yfz2008
回复 #58 king0725 的帖子
暴政必然导致灭亡。
2006-6-17 20:30
fgjun215
:^%写的好,当时的情势是这样的.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