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6 10:39
水镜门生
您既然已经承认逻辑能够造出飞机大炮,我还跟您说什么呢?
我可不需要您来怜悯可怜我还来问我问题,更何况这些问题的指向性和答案标的本来就是您预先设置好的。:lol:
数学和物理的确是需要逻辑推理的辅助与构建,但是我想请问是否数学和物理本身就“只是”由“逻辑”所构成的呢?而造飞机是一门需要很多专业科学知识的学问,是否只依靠数学和物理就可以造出飞机来呢?是否飞机起飞需要的汽油也是依靠逻辑推理出来的呢?您要诡辩我可以陪您诡辩下去。
您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和立场来问问题?您发这样一个主题贴的目的不是虚心求教么?您现在是利用这样一个主题贴来展示您的博学睿智以及对于哲学逻辑这些学问的无上崇敬么?而向我提问也成了您展示的一种手段是么?如果您本身对于您所提问的问题没有任何的了解和研究,您怎么能确保我给出的回答符合您的预期呢?到时候您又会问出十万个为什么来?然后我就疲于奔命不断在回答您的问题中耗费我的时间和精力?我可不想陷入这样一个所谓的问答循环的泥沼之中,请注意这个板块叫我思我在,强调的是“我”“思",而不是说"我""问”,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问答的形式同样有助于思考,但是请您明白一点,很多问题是要依靠自己来解决和思考的,而不是依靠对别人的反复质询,哲学家的确是善于问问题的人,但是他们更善于思考来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我想这样浅显的常识我不需要再反复解释给您听了吧?:lol:
我从您的其他帖子中了解到您的身份是一名数学教师,您可能习惯了用数学来思考问题,用向学生提问来引导他们的学习,但是请您注意,我跟您现在的身份都只是轩辕春秋文化论坛的一名普通会员,您不是我的老师,我也不是您的学生,我不用担心回答不出您的问题就无法在考试中取得合格的成绩来获得毕业的资格,我也没有义务在这个帖子反复得回答一些您提出的最基础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我看来是属于常识的。例如您提出您对于阅读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著作有困难,对于理解自古以来就是国人使用的古汉语有困难,不能够依靠自己查询字典和其他相关资料来理解中庸所阐述的哲学思想,那么我希望您能够改变自己在这方面的困难,而不是连珠炮般滴甩出一连串不负责任的问题并且要求我立刻给您做出解答。既然您已经说了您可以自己从谷歌那里获得问题的答案,并且执着滴相信谷歌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那么就请您去那里寻找答案吧。我再次强调一点,我对您好学不倦的精神表示敬佩,但是对您在得到别人的答复之后仍然展现出对答案的不屑和不断的追问感到有必要提醒您,学问是相辅相成的,学在先,问在后,尚未学,便发问,这显然不是我所推崇的学习方式,有鉴于此,我也不准备再充当您的“投币问答机”,我对于您提出的问题自然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我也可以并且有能力来回答这些问题,但是我想这样的回答只会导致您一连串更多的问题和质疑,我何苦来哉?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通过阅读经典的原文来理解中庸,显然要比吃我反复咀嚼再喂食给您的要有营养价值,忽视对于经典原文的阅读而只想通过抛出一系列的问题来显示您的洋洋自得,我实在没有任何道理来让您占便宜。:titter:
逻辑造飞机的问题打住吧,讨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对于“人类逻辑思维的侮辱“。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非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您对于数学老师这一行当的熟稔和对于学科知识的丰富理解让我再次觉得数学这一学科真是神奇的很。
但是我就不明白怎么一个数学老师对于中国本国的数学历史知识如此匮乏以至于会说出”颜氏家训引导中国人轻视数学“这样的话来,请问这次引用的是否您的原话?还是我又肆意篡改和歪曲了您神圣的理论?:lol:
在这个帖子耗费的精力和时间足以让我写出更多的完全符合”逻辑“的小说,我想请您有空去阅读一下”你们这些还魂尸“这篇经典的科幻小说,然后您可以去分析一下在这篇小说中是有着多么严谨的逻辑思维。哦对了,这小说是美国人写的,是我所敬佩的小说。:lol:
算了吧,我可不是什么诲人不倦的家伙,知耻近乎勇,我知耻了,我勇敢滴回复了您,然后我先走了。:titter:
2008-7-6 10:51
慕容燕然
西方尚未区分哲学和科学,明朝的方以智已经明确提出两者概念的区分和关系的论述。
方以智提出“质测”的概念:“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螽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显然就是现在自然科学的概念。“通几”的概念:“器固物也;心一物也;深而言性命,性命亦物也;通观天地,天地亦物也。推而至于不可知,转以可知者摄之。以费知隐,重玄一实,是物物神神之几也。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这里的通几就是现在所说的哲学。
并论述两者的关系:“质测即藏通几者也,有意扫质测,而冒举通几,以显其*密之神者,其流遗物”,“通几护质测之穷”,“不可以质测废通几,不可以通几废质测。或质测,或通几,不相坏也”。
2008-7-6 11:35
aj1971
[color=RoyalBlue][color=Blue]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吴淞(今属上海)人。他从万历末年起,经过天启、崇祯各朝,曾作到文渊阁大学士的官职(相当于宰相)。他精通天文历法,是明末改历的主要主持人。他对农学也颇有研究,曾根据前人所著各种农书,附以自己的见解,编写了著名的《农政全书》,全书有六十余卷,共六十多万字。明朝末年,满族的统治阶级从东北关外屡次发动战争,徐光启曾屡次上书论军事,并在通州练新兵,主张采用西方火炮。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的科学家。
他没有入京做官之前,曾在上海、广东、广西等地教书。在此期间,他曾博览群书,在广东还接触到一些传教士,对他们传入的西方文化开始有所接触。公元1600年,他在南京和利玛窦相识,以后两人又长期同住在北京,经常来往。他和利玛窦两人共同译《几何原本》一书,1607年译完前六卷。当时徐光启很想全部译完,利玛窦却不愿这样做。直到晚清时代,《几何原本》后九卷的翻译工作才由李善兰(公元1811—1882年)完成。
《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第一部自拉丁文译来的数学著作。在翻译时绝无对照的词表可循,许多译名都从无到有,当时创造的。毫无疑问,这是需要精细研究煞费苦心的。这个译本中的许多译名都十分恰当,不但在我国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还影响了日本、朝鲜各国。如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这许多名词都是由这个译本首先定下来的。其中只有极少的几个经后人改定,如“等边三角形”,徐光启当时记作“平边三角形”;“比”,当时译为“比例”;而“比例”则译为“有理的比例”等等。
《几何原本》有严整的逻辑体系,其叙述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九章算术》完全不同。徐光启对《几何原本》区别于中国传统数学的这种特点,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他还充分认识到几何学的重要意义,他说“窃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
清康熙帝时,编辑数学百科全书《数理精蕴》(公元1723年),其中收有《几何原本》一书,但这是根据公元十八世纪法国几何学教科书翻译的,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差别很大。
到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几何学方成为学校中必修科目之一。到这时才出现了徐光启所预料的“必人人而习之”的情况[/color][/color]。 -----摘自12999数学站。
中国古代并不是没有出现过逻辑的理性的思考的人物,徐光启就是一个人物。可惜的是由于流行的儒家的学说中,把数学当作了“杂技”。徐光启的数学思想在当时没法形成主流。
[color=Blue]徐光启在20岁左右的时候进了县学,成了生员,35岁时回乡参加了本省的乡试,一举夺得了乡试的第一名,中了解元,42岁时又到北京参加中央一级的考试,中了进士,后来在翰林院作了个小官。当时由于朝廷的腐败,徐光启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在总共只有7年的天启年间,他在朝三进三出,虽说做到了礼部右侍郎的官位,但是权奸当道,他一事无成,最后落职回家。这倒使他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地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从万历到天启之际,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北京居住。这期间,徐光启和他来往密切,两人一起研究数学、天文、历法以及地理、水利等学问,两人合作共同翻译了不少科学方面的著作,其中有《几何原本》、《秦西法》、《测量法义》等等。徐光启从而成了我国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1629年,崇祯皇帝继位后,委派徐光启负责重修历法的工作,仅用了4年时间,就编成了《崇祯历法》。这部书共130多卷,虽是集体写成的,但徐光启作为主编,从思想方法到编辑体例等都是由他规划决定的,而且全书大部分也由他修改审定。这部书是中国历法的一次重大改革。[color=Red]徐光启以渊博的中西天文学知识,取长补短,互相参校,突破了我国传统的范围[/color],使历法的科学性达到了新的高度,向近代天文学和数学迈出了可贵的一步。[/color]--------摘自雅虎知识堂。
希望今人能多学学徐光启,对中、西方的的知识多作了解,有时间多看看外国人写的书,对中西文化多作比较。
2008-7-6 11:54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aj1971[/i] 于 2008-7-6 11:35 发表
[color=Red]徐光启以渊博的中西天文学知识,取长补短,互相参校,突破了我国传统的范围[/color][/quote]
[color=Red]徐光启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远远超过西方传教士[/color]。当时西方‘传教士的科学正是似法非法,似理非理的东西’,但[color=Red]徐光启却深刻地提出了科学必须有理、有义、有法、有数,‘理不明不能立法,义不辨不能著数’[/color],正和近现代科学思想吻合。
光启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这[color=Red]比马克思、恩格斯论述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早了数百年。[/color]
徐光启提出的‘格物穷理之学’核心就是以数学的演绎推理和数量计算来探求客观事物的规律,具有近现代科学的特征,酝酿着近现代科学的倾向,他把数学做为科学发展的基础地位,在这里[color=Red]他比伽里略等近代科学先驱更高明。[/color]
方以智:“远西学人,详于质测而拙于通几;然而志士推之,彼之质测,犹未备也”(西方人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不行)
希望今人能多学学徐光启,对中、西方的的知识多作了解,有时间多看看外国人写的书,对中西文化多作比较。
2008-7-6 12:06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aj1971[/i] 于 2008-7-6 11:35 发表
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吴淞(今属上海)人。他从万历末年起,经过天启、崇祯各朝,曾作到文渊阁大学士的官职(相当于宰相)。他精通天文历法,是明末改历的主要主持人。他对农学也颇有研究 ... [/quote]
什么叫“并不是没有”,搞得好像一直没有或者大家公认没有一样。我从来不觉得中国人缺乏逻辑,列了那么多资料你全选择性失明了?:blink:
缺逻辑,我看卢梭很缺,伏尔泰也缺,达尔文也缺,马克思韦伯也缺,缺逻辑的西方大师不少见,按你的标准,还得去数哪些不缺
2008-7-6 12:11
aj1971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8-7-6 10:39 发表
您既然已经承认逻辑能够造出飞机大炮,我还跟您说什么呢?
我可不需要您来怜悯可怜我还来问我问题,更何况这些问题的指向性和答案标的本来就是您预先设置好的。:lol:
数学和物理的确是需要逻辑推理的辅助 ... [/quote]
虽然你的文章里,开始用心地去回答别人的问答问题,虽然还是逻辑混乱,但总较以前有进步了。不过想和阁下说清楚,辩论的首要条件之一,是尊重你的对手,是什么人随便管中窥豹:“[color=Red]光看这句,偶就知道这孩子么什么希望了[/color]。”? 什么人随便取笑别人的见解,这些表情符号是什么意思?”:sleep::titter::lol: “, 是什么人辩不别人,就随便说人私隐?阁下的逻辑不过是:”你是学理的,你当然说学理的好,这与我学文没有关系,你在心里就与学文的有矛盾,就想学文的不好。“,这与文化革命时:“你是反动派,你不用回答就是错的”有何区别?难怪中国有文化大革命!狭隘!人品低劣,鄙视阁下,除非道谦,否则不会改变对你的看法。
同时 也责问这里的版主,”我思故我在“,我个人记得出自笛卡儿,欧洲提倡理性精神的第一人,所以我以为在这里应以理性提出问题的地方,在这里的人就多尊重别人,多一些理性的分析,少一些嘲笑。少用含义不清的符号,如::sleep::titter::lol:。这里哪样多的“:sleep::titter:”,想表达对提取见解的一种怎样的态度?个人认为版主在这里有失职的嫌疑!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意见,但请先理解清楚解读我的意见;你可以提取反对的意见,更希望你说出你的根据;提出这一文章时,我本就不是希望有一呼百应,而是希望大家都独立思考一下。顶楼的文章有许多地方确有不完善的与清晰的概念,但观点很明确。值得大家去想一想。
[[i] 本帖最后由 aj1971 于 2008-7-6 12:49 编辑 [/i]]
2008-7-6 12:39
深海幽灵
[quote]原帖由 [i]慕容燕然[/i] 于 2008-7-6 11:54 发表
徐光启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远远超过西方传教士。当时西方‘传教士的科学正是似法非法,似理非理的东西’,但徐光启却深刻地提出了科学必须有理、有义、有法、有数,‘理不明不能立法,义不辨不能著数’,正和 ... [/quote]
我说,徐光启在明末为演绎逻辑思想的引进作出杰出贡献不假,不过能吹成这样也算经天地泣鬼神了。。。
徐的最主要成果,就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成书于公元前的《几何原本》的。。。。前半部,他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基本都来源于这半部《几何原本》,而且都是利玛窦教他的。至于后半部,他不会,利玛窦没教过他(利玛窦可能自己也不会)。至于利玛窦都数学水平在欧洲:titter:,大致就相当于今天电大夜校自学速成班出来那种。人家来主业是传教的,出发前教会组织他们临时速成学习点数学,是作为传教的“促销手段”。所以你说徐光启科学思想远超过西方传教士,估计还值得商榷(至少不见得比利玛窦高),至于说超过伽利略等近代科学先驱,我只能泪流满面了:q))+,古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光启半部原本赛欧洲啊,总算没好意思把牛顿爱因斯坦比下去。
至于说徐光启数学思想领先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导师[color=Red]马克思[/color]几百年云云,我宁可相信这是在纯粹搞笑:titter:
2008-7-6 13:19
水镜门生
[quote]
狭隘!人品低劣,鄙视阁下,除非道谦,否则不会改变对你的看法。
[/quote]
终于您还是忍不住要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哈。
至于表情符号,你不用不代表我不能用,有哪条规定说不能用表情符号的?
逻辑混乱?请你指出来哪些有逻辑混乱,不要又空口说白话,数学老师先生。
2008-7-6 13:32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深海幽灵[/i] 于 2008-7-6 12:39 发表
我说,徐光启在明末为演绎逻辑思想的引进作出杰出贡献不假,不过能吹成这样也算经天地泣鬼神了。。。
徐的最主要成果,就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成书于公元前的《几何原本》的。。。。前半部,他的数学知识和思 ... [/quote]
徐的最主要成果,就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成书于公元前的《几何原本》的。。。。前半部?我宁可相信这是在纯粹搞笑:titter:
听说过《农政全书》么?
你觉得徐光启科学思想远超过西方传教士,估计还值得商榷,我只好为竺可桢泪流满面:q))+你认为徐光启不如伽利略我只能为尚智丛泪流满面了:q))+光启科学思想远超过西方传教士,超过伽利略等近代科学先驱是真正了解科学的学者为徐光启做出的评价,你对徐光启如此的无知我深表同情:titter:
正因为你不了解徐光启,也不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以才有如下期望:希望今人能多学学徐光启,对中、西方的的知识多作了解,有时间多看看外国人写的书,对中西文化多作比较。
[[i]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7-6 13:39 编辑 [/i]]
2008-7-6 13:37
aj1971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8-7-6 13:19 发表
终于您还是忍不住要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哈。
至于表情符号,你不用不代表我不能用,有哪条规定说不能用表情符号的?
逻辑混乱?请你指出来哪些有逻辑混乱,不要又空口说白话,数学老师先生。 [/quote]
:P,阁下用表情用得这样肆无忌惮,是恃着你是[color=Red]节度使[/color]么?
[[i] 本帖最后由 aj1971 于 2008-7-6 14:04 编辑 [/i]]
2008-7-6 13:47
深海幽灵
[quote]原帖由 [i]慕容燕然[/i] 于 2008-7-6 13:32 发表
徐的最主要成果,就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成书于公元前的《几何原本》的。。。。前半部?我宁可相信这是在纯粹搞笑:titter:
听说过《农政全书》么?
正因为你不了解徐光启,也不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以才有如 ... [/quote]
笑话,《农政全书》和《几何原本》比?任何一本普及性读物都会告诉你徐光启的历史地位来源于他那一个行为。《农政全书》对徐历史地位的影响还不如他内阁首辅职位的影响大。《农政全书》如果如果不是徐光启写的都不会有现在知名度,明代出版的农业技术总结类书籍不要太多。
拿《农政全书》去和伽利略叫板就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要比种地的话中国随便一老农都能完胜伽利略:titter:
至于马克思,呵呵有些人中学政治书上学到马克思数学很好,从而把徐光启数学思想领先马克思云云当作很NB的事情大书特书,倒也是不奇怪的:titter: 革命导师嘛,领先一下多NB啊:titter:
ps:我靠,还以为那个尚智丛什么先哲大贤,搞半天当代一研究社会科学的某学者,出了几本书。这都能当宝。。。。 国内吹得震天响,嘴皮动动就赛过伽利略,拿到国际上人家当笑话看。学什么不好学韩国人。。。
[[i] 本帖最后由 深海幽灵 于 2008-7-6 14:02 编辑 [/i]]
2008-7-6 14:51
aj1971
这里想先谈在论坛辩论的目的,我个人想这不是擂台上的限时与决赛,不是哪种要不择手段打倒对手的辩论,这里叫我思故我在,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里应该是提出见解,这时的见解可能会有所偏颇,但引起思考,互相交流,就事论事,找出最合理、最严谨说法,这样才会使双赢,使彼此受益。若只是为辨而辨,若连别人的见解尚没有清楚,就随便发表意见,而且表情暧昧,则不但使论坛气氛不佳,而且对个人修养有妨碍。希望大家想一想,是否要时时以“[color=Red]寻求最佳说法[/color]”为目的呢?
提出顶楼的文章,他的观点很分明,但这是否就是最佳说法呢,我觉得并不是,因他在一些概念上不清,在中国人的古代哲学思想与现代思潮的关系上说不清,现代人应如何面对西方的逻辑思维的冲击,在具体应对方法上说不清。
不过请反对顶楼的人不要太高兴,既然你们认为中国古代就有逻辑思维,如墨子、徐光启等,就比西方先进,但中国的科技现今反为落后?这些思维如此闪亮,但为何没有引导中国人不断前进?是它不够闪亮,还是有什么东西在阻碍着它呢?使大部分中国人没法理解它和接受它?
当然如果有其他认为中国现今绝大部分的人逻辑思维都很好的人,也说一说意见,但请言之有据,愚人可能会就此事回应可质疑。
(当然 ,对某个人会例外。)
[[i] 本帖最后由 aj1971 于 2008-7-6 14:53 编辑 [/i]]
2008-7-6 14:58
水镜门生
又妄图代表大部分中国人发言了,早说了不调查没有发言权,你怎知大部分中国人不懂逻辑,你不懂就是别人不懂了?
对于你的人参公鸡行为,保留投诉的权利。
2008-7-6 15:05
aj1971
[quote]原帖由 [i]慕容燕然[/i] 于 2008-6-16 21:21 发表
用宋元去和近代西方进行比较很不公平。西方近代数学是在17世纪数学的创立的,中国近代数学的起源是以16世纪翻译《几何原本》为标志。最终导致中国数学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中国东北部的野蛮人入侵建立殖民政权导 ... [/quote]
西方人也经常处于战乱之中,但又为何越战越强?:qoo+,既然你说西方与中方古代都有逻辑思想,哪他们当时 的人对待逻辑思维的态度是否一样?:qoo+官方与民间的意见如何?:qoo+,西方与中方对待逻辑思维的主流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的?
:qoo+的符号,只是不理解的意思,应该大家不会理解成贬义吧。:loveliness:
2008-7-6 15:07
aj1971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8-7-6 14:58 发表
又妄图代表大部分中国人发言了,早说了不调查没有发言权,你怎知大部分中国人不懂逻辑,你不懂就是别人不懂了?
对于你的人参公鸡行为,保留投诉的权利。 [/quote]
正想请教如何投诉某些版主,随便揭人私隐?请问如何投诉?:angry:
2008-7-6 15:11
水镜门生
真有趣,刚说别人用表情是对他的不尊重,转头马上学会使用表情来表现对别人的不尊重了。:titter:
越战越强:titter::qoo+
:qoo+的符号,只是不解的意思,相信大家不会理解成贬义吧:lol:
:titter:的符号,只是笑的意思,相信大家不会理解成这里不能笑吧:lol:
:lol:的符号,只是咧嘴笑的 意思,相信大家不会理解成这里只能抿嘴笑吧。:lol:
:sleep:的符号,只是闭目养神的意思,相信大家不会理解成这里不能闭目养神吧。:lol:
2008-7-6 15:18
水镜门生
[quote]原帖由 [i]aj1971[/i] 于 2008-7-6 15:07 发表
正想请教如何投诉某些版主,随便揭人私隐?请问如何投诉?:angry: [/quote]
我教你啊,我诲人不倦啊,左下角那个引用边上,有个报告的按钮,看到了嘛,点一下,然后把你要投诉的内容写上去,这个就能投诉啦。
[quote]原帖由 [i]aj1971[/i] 于 2005-12-9 18:24 发表
我是一个数学老师,但也喜爱文学,在教学中发现对联的中,
文字的对仗和数学中的图形对称,以及解题过程中的对称思考,
正反方向思考,有极大的相类似性。对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有
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平时,会和 ... [/quote]
这是您自己说的哈,我可没有编造事实哈,原来您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数学老师,这也成了您的隐私。
当然,您要揭露我的隐私也可以哈,但是不要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嘛。
我也很期待您能向我道歉,请注意,道歉是这样写的,不是[size=4]道谦[/size]
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表情符号,除了不能登录的被封禁的和那些没有注册的游客大人们,节度使也是普通会员嘛。:titter:
2008-7-6 15:38
aj1971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8-7-6 15:11 发表
真有趣,刚说别人用表情是对他的不尊重,转头马上学会使用表情来表现对别人的不尊重了。:titter:
越战越强:titter::qoo+
:qoo+的符号,只是不解的意思,相信大家不会理解成贬义吧:lol:
:titter:的符号 ... [/quote]
再请问一声,如何投诉随便揭人隐私的人?:angry:
笑都一样吗?:titter: = :loveliness:? :rolleyes: = :lol: ? = :q((+ ?
2008-7-6 16:02
aj1971
[color=Blue]上海交通大学的江晓原教授说,徐光启译介的欧氏几何前六卷——也即平面几何——多是中国历来所没有的知识。一种如此重要并且在西方历史悠久的科学,竟然一直不被中国人所知——可以想象,这一点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也让一些人感到不快,甚至是仇视。但徐光启感到的是羞耻。他向利玛窦请求合作翻译时,利玛窦劝他不要冲动,因为翻译实在太难,徐光启回答说: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不懂的东西又不去学习,被徐光启视作是可耻的事情。复旦大学的朱维铮教授欣赏徐光启的这个回答,称赞了很多次。
当然,还有一些人则认为,中国在缺乏系统几何知识的前提下,实现了世界历史上一度罕见的繁荣——至少,对传统社会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何的用处似乎不大。徐光启对此的回答是:无用之用,众用所基。朱维铮教授也很欣赏这个回答,同样称赞了很多次。好些看上去没有用的东西,其实是那些实用知识的基础——朱先生说,这就是基础学科的原理。
“知识的效用,有一些是很奇妙的”,朱维铮说,“有时候完全出乎你的意料。”
1980年,朱维铮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了康有为一本已经被人遗忘的著作:《实理公法全书》,在与藏于美国胡佛研究所内的藏本参校后,将其发表。以“托古改制”著称的康有为,一生表述政治思想时,都说自己思想的渊源在于《礼记·礼运篇》,但朱维铮的研究却表明,《实理公法全书》的思路是根据《几何原本》。康有为将《几何原本》的公理体系一路推衍至社会政治领域,在《实理公法全书》中发表了自己关于未来的理想社会的蓝图。这张蓝图又在他名动天下的著作《大同书》里得到了更加体系化的发挥。在朱维铮的考察之前,康有为的思想与他的政治活动,从来没有与近300年前的6卷《几何原本》发生关系。
即使在今天仍然难以想象,对近代中国的命运至关重要的戊戌变法,怎么会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产生关联。或许,只有徐光启的“无用之用,众用所基”能够提供些许解释的线索。中国历史与欧氏几何的隐秘关联,不是几何知识的具体应用,而是与几何学中隐含的关于世界的观念有关。[/color]
--------摘自新民网《星星照耀400年》,文中语意很清晰了,不再作回应。
[[i] 本帖最后由 aj1971 于 2008-7-6 16:04 编辑 [/i]]
2008-7-6 16:21
fengrui19
我在想,如果要回应楼上的观点,是不是要找来《实理公法全书》、《几何原本》以及《大同书》阅读比较一下,对于楼上的只引用不论证的辩论习惯很难理解,再好的逻辑也要调查研究和实践,是不是只要对自己有利的观点都可以直接的“拿来”?然后等别人来证明或反驳?
莫不是楼主以自己的行为来印证1楼的“中世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
2008-7-6 16:30
恨地无环
讨论氛围恶化,此帖关闭。
相关投诉,请移驾登闻鼓。
页:
1
2
3
4
[5]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