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6-5 21:07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05, 19:50:52发表
当时这样说完后,后来自己想想,好像有点矛盾。杨过的人格特征就是张扬奔放,不肯压抑自我(所以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冲突,打得头破血流),一个克制自己的杨过,这不是很矛盾吗?这种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没有再细想。现在你一提起,我又想起这个问题来。或者,这恰恰是这小说里的李世民形象的复杂性和看起来矛盾重重的原因所在? [/quote]
杨过的张扬奔放,不肯压抑自我一方面是因为他激烈的性情,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受到什么教育的缘故,所以不怎么受条条框框的约束。
仔细地看,书中杨过其实没有什么道德感,
,所以他去杀郭靖并没有受到过多的良心折磨(如要杀害郭靖,百姓遭难,杨过的内疚只是一闪而过,换作受过教育的人,肯定要是深度挣扎)
所幸的是,杨过天性中有非常善良的一面,他几次三番救郭靖一家就是例证。
我有时侯再想,如果杨过碰到的不是小龙女,而是李莫愁。
比如说李莫愁一开始并未出洞,收留杨过,真心待杨过好,然后两人相爱的话,两人会过得很幸福的说。谁敢阻挡,杀无赦!杨过可是很听师父的话哟。怕怕!
2004-6-5 21:12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5, 21:07:56发表
我有时侯再想,如果杨过碰到的不是小龙女,而是李莫愁。
比如说李莫愁一开始并未出洞,收留杨过,真心待杨过好,然后两人相爱的话,两人会过得很幸福的说。谁敢阻挡,杀无赦!杨过可是很听师父的话哟。怕怕! [/quote]
呜!真的是很可怕。
2004-6-5 22:39
钱尘往事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5, 16:06:31发表
我不喜欢道德感过高的人,这类人一般没有容人之量,对人对己都很苛刻,相处起来不容易,还有一个这类人通常容易好心办坏事,而且要命的是,他(她)做错了事,还不能责怪他(她),毕竟他(她)本身没有恶意,这种感觉很难受的说(有气无处发)
另外我讨厌吉儿地方是她太天真了(说的好听是天真,说得不好听是幼稚),我觉得有一句的评价最恰当了:在这乱世之中,你这么天真竟然活到现在,真是奇迹(好象是蕊儿说的吧)。如果在平稳和谐的环境中,天真一点无所谓,还能增添小女儿的娇态。但在混乱的时候,天真只能造就理解力低下,伤人而不自知。李世民所做的一切也许她在感情上不能接受,但在理智上总应该有几分理解吧,但我觉得她好象从来没有理解过李世民。就我个人来说,我也不愿意长大,我也愿意永远天真,但这样只能害人害己。 [/quote]
happytime(JJ?MM?)的这段话拿来描述香香公主和小龙女倒也挺贴切的。这两位不是道德感过高,却都很天真。
以前看金庸小说,对这两个天仙化人总有些厌恶感(小龙女尤甚)。普通人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能抵挡外界的伤害。她们却没有,因而受了伤害就是别人的错。这样的女子幸好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
2004-6-5 22:49
钱尘往事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5, 21:07:56发表
杨过的张扬奔放,不肯压抑自我一方面是因为他激烈的性情,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受到什么教育的缘故,所以不怎么受条条框框的约束。
仔细地看,书中杨过其实没有什么道德感,
,所以他去杀郭靖并没有受到过多的良心折磨(如要杀害郭靖,百姓遭难,杨过的内疚只是一闪而过,换作受过教育的人,肯定要是深度挣扎)
所幸的是,杨过天性中有非常善良的一面,他几次三番救郭靖一家就是例证。
我有时侯再想,如果杨过碰到的不是小龙女,而是李莫愁。
比如说李莫愁一开始并未出洞,收留杨过,真心待杨过好,然后两人相爱的话,两人会过得很幸福的说。谁敢阻挡,杀无赦!杨过可是很听师父的话哟。怕怕! [/quote]
那段要杀郭靖前的心理活动看得真是让人心生恐惧,杨过是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谁对他有些不好就一辈子记恨的人。好在杨过念及郭靖对他的好,最后在蒙古大营把郭靖救了回来。不然的话……他的善良天性,应该来自于他的母亲穆念慈。
李莫愁和杨过的组合 多亏没有出现
2004-6-5 23:15
沙加
呵呵,俺就特别喜欢芷若,尤其喜欢推开张无忌独力抱起师父遗体时的她,那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噢
对杨过的厌恶因为他和忽必烈的对话,咋看咋觉得杨过的台词像吴之荣说的
2004-6-6 01:09
金刚捣锤
[quote]原帖由[i]钱尘往事[/i]于2004-06-05, 22:49:58发表
段要杀郭靖前的心理活动看得真是让人心生恐惧,杨过是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谁对他有些不好就一辈子记恨的人。好在杨过念及郭靖对他的好,最后在蒙古大营把郭靖救了回来。不然的话……他的善良天性,应该来自于他的母亲穆念慈。
李莫愁和杨过的组合 多亏没有出现 [/quote]
遗传论并不可取, 反倒是金庸一直讽刺的.
杨过的个性, 发展成什么样子, 和他的遭遇很有关系. 所以黄蓉一直对他存有戒备心理,应该说还是很敏锐. 他为善为恶,也就在一念之间.
但是他激烈的性格,的确会引起很多人的喜欢,尤其是遭遇挫折的人. 十六年后和小龙女重逢的杨过, 已经沉稳了许多, 最后居然说得出大丈夫为国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这种话, 应该是郭靖的人格魅力指引了他.
实际上李莫愁为善为恶,又何尝不是一念之间. 她抚养郭襄那段, 不但点出了她的人性, 而且那段文字极其优美, 可说绝唱. 铁掌帮主可以改恶从善, 她何尝不可?
2004-6-6 01:13
金刚捣锤
[quote]原帖由[i]沙加[/i]于2004-06-05, 23:15:50发表
呵呵,俺就特别喜欢芷若,尤其喜欢推开张无忌独力抱起师父遗体时的她,那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噢
对杨过的厌恶因为他和忽必烈的对话,咋看咋杨过的台词像吴之荣说的 [/quote]
个人喜好,自然可以百家争鸣.不需要追求统一.
当然这和自己本人的个性很有关系.
我有一个朋友, 一直对王重阳不接受林朝英耿耿于怀, 也是有的. 而且也就是这个人, 特别喜欢李莫愁.
此人在现实中的人品才能都不错. 所以喜爱着两个字,完全是个人感觉.
2004-6-6 01:33
钱尘往事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06, 1:09:12发表
遗传论并不可取, 反倒是金庸一直讽刺的.
杨过的个性, 发展成什么样子, 和他的遭遇很有关系. 所以黄蓉一直对他存有戒备心理,应该说还是很敏锐. 他为善为恶,也就在一念之间.
但是他激烈的性格,的确会引起很多人的喜欢,尤其是遭遇挫折的人. 十六年后和小龙女重逢的杨过, 已经沉稳了许多, 最后居然说得出大丈夫为国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这种话, 应该是郭靖的人格魅力指引了他.
实际上李莫愁为善为恶,又何尝不是一念之间. 她抚养郭襄那段, 不但点出了她的人性, 而且那段文字极其优美, 可说绝唱. 铁掌帮主可以改恶从善, 她何尝不可? [/quote]
倒不是遗传论,杨过幼年还是在穆念慈的抚养下成长的。只是后来穆念慈去世,他一个小孩子独自生活,自然就沾染了一些流氓习气(找不出适当的词了 )。但是穆念慈对他的抚养还是给他留下了善良的天性的。
至于李莫愁和杨过的组合,这就纯属想象了。
2004-6-6 09:31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沙加[/i]于2004-06-05, 23:15:50发表
呵呵,俺就特别喜欢芷若,尤其喜欢推开张无忌独力抱起师父遗体时的她,那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噢 [/quote]
给你这么一形容,我也觉得周芷若很美丽的说。这份坚强,是我最敬佩的。
2004-6-6 10:24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5, 11:24:31发表
看小无忌万里送不悔那一段很让我感动,如果他们相爱是天经地义的! [/quote]
是啊。我越细细品味那一段的描写,就越觉得二人简直是天生一对嘛。连他们的名字都是一对的(无忌对不悔)。
想想,张无忌真是自小就不简单啊。他当时才多少岁?推算起来,也就十二、三岁吧。杨不悔应该更小,看她说话的天真烂漫(相信妈妈飞上天去了),是个心智还完全不成熟的小孩,还处于分不清现实与虚构的很稚气的阶段。
“倚天”中写张无忌在护送杨不悔的路上多历风险,每每以身相代。这虽然很能刻画张无忌那天生而来的英雄气概,但我觉得那还不是最感人的。最感人的却是一些很小的细节,如后来杨不悔回忆他有一次给她偷来一个糖人儿,她爱得不得了,舍不得吃,拿在手里看啊看,就溶掉了。张无忌后来买了个更大更好的糖人儿给她,她反而大哭,急得张无忌骂她。这个小细节本来只是用来刻画杨不悔的个性的(就像“天龙八部”中以萧峰小时候的故事和马夫人小时候的花衣服的故事来分别刻画二人的性情一样,这是最高明的心理小说的写作手法),但其实也同时有着刻画张无忌的作用。
想象当时的情况,张无忌一边要照顾杨不悔最基本的衣、食、行,还懂得给她找玩的东西,这份细心、体贴与迁就,不要说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就是成年男子之中,也是少有的吧?杨不悔的性格,显然不是一个乖宝宝,恐怕是挺难侍候的。“倚天”中写到张无忌重遇杨不悔时,见她“尤其嘴角边使小性儿时时微微撇嘴的模样,更加分明”的样子,这副使小性儿的样子给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可以想象当时护送她到西域的路上,杨不悔是使过不少小性儿的。
越发的觉得张无忌是一个好男人、好丈夫。他可能不是成得了什么大事的英雄豪杰,但绝对是一个很会照顾家庭的人。如果说金庸小说中最适合做妻子的是黄蓉,最适合做丈夫的肯定是张无忌啦。林燕妮曾有一篇有趣的短文,说郭靖才最适合做丈夫,因为他一定不会去拈花惹草。但其实我觉得做妻子最要紧的是对我好和有情趣,做丈夫的也是一样的吧?如果张无忌真的是爱你,也会对你很好的说,而且很懂如何对你好。情趣他也一点不缺的说。郭靖呢,太不会表达自己了,情趣更是欠奉,我想MM对着这样的丈夫,会闷死的吧。那时就不是郭靖不会拈花惹草,而是MM要红杏出墙了。
2004-6-6 10:51
happytime
周芷若与张无忌算不上青梅竹马,只是一面之缘罢了。
无忌和不悔才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共经患难多时,从常理推测,他们在感情上会一直很亲密,一直很融洽的。但在书中,长大后的他们感情却很淡漠。
我十分喜欢小时侯的无忌,想想万里迢迢,路途艰险,他一个这么小的男孩,却要负起如此重责,多不容易呀。
如要选择张无忌为夫,那样看选择她的这个女子想过什么生活。
张无忌提供的估计是平稳和谐的中产阶级生活。
2004-6-6 10:52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6, 10:51:40发表
如要选择张无忌为夫,那样看选择她的这个女子想过什么生活。
张无忌提供的估计是平稳和谐的中产阶级生活。 [/quote]
那不正是大多数人想过的生活吗?
2004-6-6 10:58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6, 10:51:40发表
无忌和不悔才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共经患难多时,从常理推测,他们在感情上会一直很亲密,一直很融洽的。但在书中,长大后的他们感情却很淡漠。 [/quote]
我想杨不悔是为了避嫌吧。因为大家就都像我们读者那样,觉得他们是天生一对,应该结合的。但杨不悔心有所属,就要刻意做作,既是断了其他人的想法,也是为着断了张无忌的“痴心妄想”(?)
其实我觉得她爱上殷梨亭是很自然的事。小说中写她看到殷那么痴痴的看着她,她心里就说不出的欢喜。杨不悔的个性其实是一个很自我中心的人(我想这是出于杨逍的遗传吧,她的相貌似足了纪晓芙,但我觉得她的性情却是似足了杨逍),需要一个全心全意崇拜她的男子(说起来,很像吉儿呢,所以她需要的是对她敬若天人的突利,即使在她面前表现得也算是卑微的李世民,但在客观情势上其实李世民是强者,她都觉得受不了)。张无忌虽然性情很随和忍让,但地位尊崇(教主)和对她有深恩的前提,都决定了在客观情势上会显得二人关系中张无忌是强者。杨不悔肯定不愿意这样吧。
2004-6-6 11:03
happytime
看了nono的一系列文章,我觉得张无忌是颇有智慧的。
他这个智慧来自于本能的直觉,还是很准确的,懂得挑选适合自己的生活以及适合自己的女子。
但是张无忌有一个很大的弱点,行动力不强,在现实生活中哪会有那么多好mm主动凑过来给他挑选呢(这就是金庸的“男性视角”,主人公艳遇不断),他想要找到好老婆,一定要花时间会追的,估计他在现实生活中只能追到类似小昭的女孩子。
2004-6-6 11:08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6, 11:03:44发表
看了nono的一系列文章,我觉得张无忌是颇有智慧的。
他这个智慧来自于本能的直觉,还是很准确的,懂得挑选适合自己的生活以及适合自己的女子。 [/quote]
然也然也!我就说了他是有大智慧的人嘛。
2004-6-6 11:13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6, 11:03:44发表
但是张无忌有一个很大的弱点,行动力不强,在现实生活中哪会有那么多好mm主动凑过来给他挑选呢(这就是金庸的“男性视角”,主人公艳遇不断),他想要找到好老婆,一定要花时间会追的,估计他在现实生活中只能追到类似小昭的女孩子。 [/quote]
我觉得这并不是张无忌一人的弱点,而是金庸笔下所有男主角(除了韦小宝外)共同的特定。诚如你所说,这是“男性视角”,金庸小说中都是清一色的“女追男”(当然,仍然是韦小宝除外),这是不现实的,但很能满足男性的YY情意结。
想起一件趣事,一个男读者看了金庸小说,以为女追男是常态,于是总等着女的来追他,结果当然是失望啦。错过了很多好女子之后,他才知道自己上了金庸小说的“恶当”,呵呵。
2004-6-6 11:15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06, 10:58:35发表
我想杨不悔是为了避嫌吧。因为大家就都像我们读者那样,觉得他们是天生一对,应该结合的。但杨不悔心有所属,就要刻意做作,既是断了其他人的想法,也是为着断了张无忌的“痴心妄想”(?)
其实我觉得她爱上殷梨亭是很自然的事。小说中写她看到殷那么痴痴的看着她,她心里就说不出的欢喜。杨不悔的个性其实是一个很自我中心的人(我想这是出于杨逍的遗传吧,她的相貌似足了纪晓芙,但我觉得她的性情却是似足了杨逍),需要一个全心全意崇拜她的男子(说起来,很像吉儿呢,所以她需要的是对她敬若天人的突利,即使在她面前表现得也算是卑微的李世民,但在客观情势上其实李世民是强者,她都觉得受不了)。张无忌虽然性情很随和忍让,但地位尊崇(教主)和对她有深恩的前提,都决定了在客观情势上会显得二人关系中张无忌是强者。杨不悔肯定不愿意这样吧。 [/quote]
那么杨不悔所谓的爱情就是为了找一个fans?
在书中,我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杨不悔对殷梨亭只是同情与可怜,要我是男人,死都不会接受这样一分感情的。
说起“自我为中心”,我也是一个“自我为中心”的人,但我怎么也不会喜欢殷梨亭这样软弱无能(讲的过分的,道歉)的男人。
关于吉儿,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类比。吉儿想过的是那种简单分明的生活,这是处在政治旋涡中的世民给不了的,我觉得这才是吉儿离开世民的真正原因。
2004-6-6 11:17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6, 11:15:05发表
那么杨不悔所谓的爱情就是为了找一个fans? [/quote]
很多爱情,本来就是这样。不过,也许是男性持这种想法比较多吧。
2004-6-6 11:19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6, 11:15:05发表
在书中,我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杨不悔对殷梨亭只是同情与可怜,要我是男人,死都不会接受这样一分感情的。 [/quote]
你仔细看“倚天”中杨不悔对张无忌说糖人儿的那个段落吧,同情之心不是没有,但根本的不在那里,而就是因为殷对她很崇拜。
你不能以你之心来度殷梨亭之腹。我觉得他就是那么一种需要怜爱这一类感情的男子,小说中已写了他的性子很软弱。
2004-6-6 11:19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06, 11:13:58发表
想起一件趣事,一个男读者看了金庸小说,以为女追男是常态,于是总等着女的来追他,结果当然是失望啦。错过了很多好女子之后,他才知道自己上了金庸小说的“恶当”,呵呵。 [/quote]
还有这么回事,真让人笑破肚皮。
我觉得杨过还是很会追mm的,唉,他背负的“花心”恶名不是凭空而来的。
2004-6-6 11:21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6, 11:15:05发表
说起“自我为中心”,我也是一个“自我为中心”的人,但我怎么也不会喜欢殷梨亭这样软弱无能(讲的过分的,道歉)的男人。 [/quote]
那是你的“自我中心”其实与我这里说的“自我中心”不同。你所谓自我,仍然要求对方也有尊严,有能力,才算衬得起你。我也是这样的说。
2004-6-6 11:25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06, 11:17:20发表
很多爱情,本来就是这样。不过,也许是男性持这种想法比较多吧。 [/quote]
我觉得男人持这种想法很正常,如果是女人,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反正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女人,除非是把对方耍着玩,满足一下自己虚荣心的。
我同意nono对殷梨亭的评价,在我看来,他只要一个真心实意对她好的女子,而不用管这个女子是谁。
2004-6-6 11:31
happytime
我看不惯杨殷之恋一来是觉得不可思议,二来是这场爱情总有补过之嫌,正所谓三毛说的“花木兰代父从军”(估计是金庸可怜殷,才安排了这场姻缘)。
2004-6-6 15:50
金刚捣锤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6, 11:19:48发表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06, 11:13:58发表
想起一件趣事,一个男读者看了金庸小说,以为女追男是常态,于是总等着女的来追他,结果当然是失望啦。错过了很多好女子之后,他才知道自己上了金庸小说的“恶当”,呵呵。 [/quote]
还有这么回事,真让人笑破肚皮。
我觉得杨过还是很会追mm的,唉,他背负的“花心”恶名不是凭空而来的。 [/quote]
杨过算是个风流人物. 其实金庸和古龙,写小说都不免把自己的梦想写进去.,
2004-6-6 19:19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6, 11:25:22发表
我觉得男人持这种想法很正常,如果是女人,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反正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女人,除非是把对方耍着玩,满足一下自己虚荣心的。 [/quote]
这世上有很多种类型的MM,就像有很多种类型的男子。既然有殷梨亭那样女性化的男子,为什么不能有持如此男性化思想的女子?当然,是我的猜想而已。
2004-6-6 19:29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06, 19:19:37发表
这世上有很多种类型的MM,就像有很多种类型的男子。既然有殷梨亭那样女性化的男子,为什么不能有持如此男性化思想的女子?当然,是我的猜想而已。 [/quote]
完全否认是做不到,大千世界无其不有嘛。
殷梨亭真象一个哭鼻子的小女生,汗!
2004-6-6 20:41
金刚捣锤
两位离题万里了吧
2004-6-6 20:41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钱尘往事[/i]于2004-06-05, 22:49:58发表
李莫愁和杨过的组合 多亏没有出现 [/quote]
杨过+李莫愁=新一代铜尸铁尸?
不过,李莫愁如果得到了爱,就不会变成那个女魔头的样子啦。
2004-6-6 20:48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06, 20:41:49发表
杨过+李莫愁=新一代铜尸铁尸?
不过,李莫愁如果得到了爱,就不会变成那个女魔头的样子啦。 [/quote]
杨过如果真和李莫愁配一对,估计会蛮幸福的。
李莫愁天性是善良的,而且不会象小龙女那样瞎跑,不用让杨过万里长征式地追。
2004-6-6 20:52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6, 20:48:14发表
杨过如果真和李莫愁配一对,估计会蛮幸福的。
李莫愁天性是善良的,而且不会象小龙女那样瞎跑,不用让杨过万里长征式地追。 [/quote]
于是就没有了MM为之神魂颠倒的“神雕侠侣”。(笑)
2004-6-6 21:05
金刚捣锤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06, 20:52:07发表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6, 20:48:14发表
杨过如果真和李莫愁配一对,估计会蛮幸福的。
李莫愁天性是善良的,而且不会象小龙女那样瞎跑,不用让杨过万里长征式地追。 [/quote]
于是就没有了MM为之神魂颠倒的“神雕侠侣”。(笑) [/quote]
杨李配的结果, 恐怕就比较难料了.
2004-6-6 21:29
nononono
之十:张翠山与张无忌
(9月15日)
张翠山与张无忌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张无忌是人文主义者、天生的隐士,张翠山却是一个被儒家思想束缚的热血少年。作者安排二人成为影子人物,除了结构上的功能之外,更有意让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儒家的与人文主义的--在相似的际遇中作出不同的抉择,从而表达出作者对人文主义的肯定和赞赏。
同是爱上了被目为妖邪的女子,张翠山若非处身冰火岛这样与世隔绝的独特环境之中,以他过于拘泥于正邪之别的性格,决不可能与殷素素成婚。相比之下,张无忌却即使在与赵敏为敌之时,仍不由自主的向她吐露爱慕(像在小酒店中);而赵敏向他有所暗示之时,他不仅不严词以示划清界限,反往往有容让乃至鼓励的回应(像赵敏在舟中咬他一口时)。由此可见,二者的区别是何等的明显。
2004-6-6 21:36
nononono
(9月16日)
事实上,张翠山面对殷素素之时,往往用儒家的一套来约束自己。最后他无法摆平友情与爱情之间的矛盾而自杀,也完全是由于他的教育--儒家的陶冶所致。儒家那种“义”高于“爱”的教导他没有办法违背,但他深爱妻子又无法遵行这一套指导,于是只有以死来逃避。
而张无忌面对赵敏之时,却极少看到有什么儒家的思想的束缚。即使有时他痛恨赵敏,也只是由于赵敏伤害了他身边也爱的人。一旦这种伤害消失,他又马上将痛恨忘得一干二净。而有时他也用什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或江湖道义来警戒自己,但那决不是真心批判他对赵敏的爱,只不过他自己弄不清到底爱谁多一些,无法解决之下便拿这些大口号来作挡箭牌逃避抉择罢了。
从这里又可进一步看到二人本质上的差别是多么大。
其实张翠山与张无忌的影子关系,其根本作用正在于此。作者将同样的矛盾--正与邪、情与义之间的矛盾--摆在二人面前,张翠山的际遇就是张无忌的际遇,但张翠山的抉择却不是张无忌的抉择。通过这一种比照,作者对两种人生观的看法便昭然若揭了。
“倚天”中有两段对比相当明显的文字。一段在第一部,写的是张翠山初会谢逊,见他恃着自己武功高强而杀人,便指责他既有一身武功便该行侠仗义,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时谢逊便质疑他这一句话。书中写道:“张翠山……实再难以信之不疑,惨然叹道:‘……咱们但求心之所安,义所当为……’。”
2004-6-6 21:46
nononono
(9月17日)
张翠山所再难相信的,是他先前讲过的一句话:“咱们辛辛苦苦的学武,便是要为人伸冤吐气,锄强扶弱。”这一种茫然的迷惑由张翠山提出,由此一直贯穿全书。张翠山始终没有能解决这一个疑惑。
另一段却是写张无忌对这一个疑惑的回答。这一段是在第二部里张无忌在西域遇蛛儿时,由蛛儿重新将这一疑惑提出。书中写道:“那村女(指蛛儿)冷笑道:‘你学武功如果不是为了杀人,那学来做什么?’张无忌沉吟道:‘学好了武功,坏人如来加害,我们便可抵挡了。’”
由此我们更能看到张翠山与张无忌之间的差别了。张翠山认为学武是为了行侠仗义,那显然是儒家“救济天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张无忌却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学武,心中压根儿没有救济天下、开创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显然是道家“独善其身”的消极出世思想。然而,正是由张无忌这样回答了张翠山面临的迷惑。
更进一步的回答该是在第三部小酒店中张无忌与赵敏的对答。在此张无忌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迷茫。他说:“我爹爹妈妈是给人逼死的。……我后来年纪大了,事理明白得多了,却越来越是不懂:到底是谁害死了我的爹爹妈妈?……这中间阴差阳错,有许许多多我想不明白的道理。”但迷茫尽管迷茫,他仍作出了回答:“就算那些人真是凶手,我将他们一一杀了,又有什么用?我爹爹妈妈总是活不转来了。……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亲亲爱爱的都做朋友,岂不是好?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别人也不要杀人害人。”
2004-6-7 14:48
nononono
(9月19日)
我曾指出过,张翠山夫妇自刎时,张无忌所哭喊的那句:“我不要报仇!我不要报仇!我要爹爹妈妈活转过来。二伯,咱们饶了那许多坏人,大家想法子救活爹爹妈妈。”是张无忌人格核心的深刻写照。以后张无忌的遭遇不管如何奇幻变化,但始终不会背离这一人格的控制。这小酒店的对答更进一步扣紧了他的形象:只能爱不能恨,只记恩不记仇。
表面看来,“倚天”似乎像一般的武侠小说那样,不过是讲一个少年成长后报仇雪恨的故事。其实张无忌始终没有报仇,不仅没有为自己报仇,更没有为父母、义父,甚至蛛儿报仇。从这一角度来说,他的人格又有其积极的一面。正因如此,他虽不曾开创什么事业,却消解了不少深仇大怨,最终使明教与六大派化敌为友。
2004-6-7 17:23
ylxzb
笑傲里面的人杀人还是有目的的,周有什么目的,估计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杀人.
2004-6-7 20:35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happytime[/i]于2004-06-07, 20:22:42发表
在我的印象中,金庸小说的心理描写好象不多,
我就只记得关于杨过有比较深入心理的描写,
那是因为杨过的性格过于刚烈,大起大落,内心的冲突十分激烈。
天龙萧峰的处境复杂更甚于杨过,
但关于萧峰的心理描写却少之又少。 [/quote]
就是因为太难太难了。
我觉得“牛虻”一书在激烈情绪的心理描写上处理得相当不错,作者观察力很敏锐,文字很有电影感,感情流露很有冲击力。
2004-6-7 23:59
沙加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07, 20:35:45发表
我觉得“牛虻”一书在激烈情绪的心理描写上处理得相当不错,作者观察力很敏锐,文字很有电影感,感情流露很有冲击力。 [/quote]
尤其是琼玛的很多段落,真感觉是作者自己代入角色了。呵呵
《七剑下天山》咋就不在这方面模仿多点呢?
2004-6-9 19:11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沙加[/i]于2004-06-07, 23:59:28发表
《七剑下天山》咋就不在这方面模仿多点呢? [/quote]
我觉得“七剑下天山”简直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真真辱没了“牛虻”的美名。金庸也抄了很多西方小说的桥段,但即使没抄出超越原版的水平,也不至于抄出这种比原版大跌特跌的水平。真亏梁有面目去抄这么一部著名的作品。P!
其实我是先看“七剑下天山”才看“牛虻”的,幸好没有因为“七剑下天山”里那抄“牛虻”的段落抄得差而“罢看”了这部精彩的小说,否则就真是因砖弃玉了。
2004-6-9 21:58
happytime
[quote]处理教务方面也不见得有什么复杂。你引的那篇文章,有理是有一点理,但有过份阐释之嫌。
马景涛版的“倚天”中之杨逍成功,单独来看这个人物是这样的,但放到整体剧集之中就不然了。这么一个配角过于成功,完全抢了主角的风头,是主次失当的表现。这跟“隋唐英雄传”中的情况是一样的,作为配角的李世民形象越成功,就越是动摇了作为主角的秦琼的地位,整体来说是失败的。这解释了为什么“倚天”原著不会像电视剧那样强化杨逍的形象。这样的强化,一方面是动摇主角的地位,二方面是影响作品的风格。电视剧里那个杨逍的形象,适合的是“神雕”的风格,不是“倚天”的气氛。 [/quote]
讨论的贴子放在这里吧,否则金刚兄又要说离题万里啦。
同意nono的看法。
不过,我的本意只是拿杨逍出来打个比方。
至于说到电视方面,商业化的很,一切以收视率为主,只要杨逍的出场能引得观众来看,创作人员才不管是否撼动主角的位置呢。象我这样的观众,只为了看两眼杨逍,才把整部片看完的。就象看隋唐一样,我也为了李世民才看完全剧的,呵呵。
2004-6-10 16:40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沙加[/i]于2004-06-07, 23:59:28发表
尤其是琼玛的很多段落,真感觉是作者自己代入角色了。呵呵 [/quote]
对牛虻的描写也很到位啊。其实我觉得牛虻越是在言语上刺痛琼玛,就越是反映出他仍然深深地爱着她,为了掩饰这种情绪,他只有故意地这样说话带刺,不但是刺痛对方,其实也是在刺痛着自己。
2004-6-10 18:59
金刚捣锤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06, 21:36:23发表
(9月16日)
事实上,张翠山面对殷素素之时,往往用儒家的一套来约束自己。最后他无法摆平友情与爱情之间的矛盾而自杀,也完全是由于他的教育--儒家的陶冶所致。儒家那种“义”高于“爱”的教导他没有办法违背,但他深爱妻子又无法遵行这一套指导,于是只有以死来逃避。
而张无忌面对赵敏之时,却极少看到有什么儒家的思想的束缚。即使有时他痛恨赵敏,也只是由于赵敏伤害了他身边也爱的人。一旦这种伤害消失,他又马上将痛恨忘得一干二净。而有时他也用什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或江湖道义来警戒自己,但那决不是真心批判他对赵敏的爱,只不过他自己弄不清到底爱谁多一些,无法解决之下便拿这些大口号来作挡箭牌逃避抉择罢了。
从这里又可进一步看到二人本质上的差别是多么大。
其实张翠山与张无忌的影子关系,其根本作用正在于此。作者将同样的矛盾--正与邪、情与义之间的矛盾--摆在二人面前,张翠山的际遇就是张无忌的际遇,但张翠山的抉择却不是张无忌的抉择。通过这一种比照,作者对两种人生观的看法便昭然若揭了。
“倚天”中有两段对比相当明显的文字。一段在第一部,写的是张翠山初会谢逊,见他恃着自己武功高强而杀人,便指责他既有一身武功便该行侠仗义,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时谢逊便质疑他这一句话。书中写道:“张翠山……实再难以信之不疑,惨然叹道:‘……咱们但求心之所安,义所当为……’。” [/quote]
谢逊质问张翠山的那一段,十分精彩. 可以说把儒家学说解释历史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驳斥的淋漓痛快.
弱肉强实的理论把张翠山的一套儒家侠义驳得体无完肤. 不过总算谢逊虽然狂, 却对张真人还是敬佩的. 而且毕竟讲风度, 张翠山写了那几个字, 他终究自愧不如.主动认输. 其实按照他自己的理论: 正如书中所说:"我要耍赖就耍赖"你又奈我何? 想想也确实如此.
可惜的是, 谢逊自己并不是这个理论的坚决贯彻者, 最终反而自己觉得理亏饶了他们和岛上一干人的性命.
那些政治家可没有会觉得理亏, 卑鄙龌龊的手段,就尽量使用吧,只要胜利了, 史书自然会帮他们美化.
2004-6-10 19:05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10, 18:59:15发表
谢逊质问张翠山的那一段,十分精彩. 可以说把儒家学说解释历史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驳斥的淋漓痛快. [/quote]
那个段落,我觉得金庸是抄“庄子”中的“盗跖”的内容,连谢逊的形象也与盗跖很像的说。不知金刚兄以为然否?
2004-6-14 12:53
happytime
又看了一点吴版倚天。
张无忌象个小老头,杨逍象个土财主,汗!
敏敏和芷若还算漂亮。
2004-6-14 14:10
happytime
转贴搞笑文一篇(好象是根据电视剧写的)
倚天屠龙记中的西方经济学现象论
为了保存实力与鞑子抗衡,黄蓉决定熔铸倚天剑和屠龙刀,这叫创业初期;
还放风出来说: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云云。这叫发布广告;
郭襄和张三丰还分别创了新门派,这叫市场潜力巨大;
但是张三丰只收了七个徒弟, 这叫精品策略;
但想成为江湖第一门派可没那么容易,这叫竞争激烈;
灭绝师太对屠龙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叫竟合抄作;
谢逊:“看你们两个人顺眼,否则我出手你们也会没命的”,这叫服务承诺;
张翠山说:“对不起,我不会对任何人讲谢逊的下落的”,这叫需求调查失误;
于是各大派以贺寿名义打探谢逊消息,这叫销售代理;
六大派决定去西域把明教处理在家门口,这叫市场垄断;
在沙漠,五行旗和六大派分别交战,这叫划分势力范围;
同时约定:“如果谁先撑不住了,就赶快去光明顶帮助杨逍”,这叫划分可行的势力范围;
周颠问杨逍,你不是想当教主吧?这叫政府公关;
杨逍想凭个人力量重拯明教,彭莹玉说:“必须集合天鹰教和五散人,这叫多方控股;
面对灭绝师太,张无忌说:“我愿意为他们请命”,这叫市场细分;
吴劲草反驳说:“不行,让我们就这样吧!”,这叫正面竞争;
无忌说:“要唤起她们的良心和友爱”,这叫侧面竞争;
灭绝师太第三招被张无忌九阳神功化解,大家以为灭绝怎么了,这叫心理战;
说不得及时出现给张无忌带路,这叫政府行为;
面对成昆的计谋,谁都没有办法对付,这叫寡头市场;
幸亏并非所有的人都失去武功,并且韦一笑还伤了成昆,这叫优势展示;
张无忌终于从说不得的乾坤一气袋里挣脱出来,这叫剥除不良资产;
成昆本想一举扫平明教,但最后差点在张无忌这里耗尽内力,这叫市场承接力有限;
张无忌成功的使成昆的幻阴指作废,这叫阶段性成果;
这时小昭出现了:“我带你去揭开谜底”,这叫大客户战略;
结果张无忌成功的学习了乾坤大挪移,这叫成功的大客户战略;
小昭给张无忌唱歌解忧,还耐心对每一首歌都进行讲解和评论,这叫文化营销;
六大派和明教都是单打独斗,这叫零售;
解除明教之围的条件是先打败各大门派的代表,这叫捆绑销售;
殷梨亭对张无忌说:“我要致杨逍于死地,因为我和他仇深似海”,这叫不理性消费者;
杨逍抢走了纪晓芙,这叫恶性竞争;
杨逍对晓芙说,你要是嫁人也只能嫁我杨逍一个人,这叫微软;
殷梨亭想娶杨不悔,杨逍不太乐意,张无忌成功说服了杨逍,这叫客户关系管理;
西域平静了,张无忌参加了赵敏的邀请宴席,这叫公关;
张无忌问:“你为什么要给我们下毒?”这叫消费置疑;
赵敏说:“如果我连明教都摆平了,天下武林就是我的了”,这叫精通消费者心理学;
赵敏服了张无忌,和他返回地面,这叫再次获得销售机会;
并愿意为张无忌放弃身份浪迹天渊,这叫强强联合;
赵敏对张无忌说自己一眼就爱上了他,因为他的灵魂充满温柔和善良这叫代言人公关;
张无忌想通了,说:“我代替赵敏去赎她以前与江湖各门派的错”,这叫业务代表;
鹿杖客和鹤笔翁的搭配,这叫买一送一
看起来范遥和明教为敌,其实是希望能重拯明教,这叫假性拒绝;
杨逍说,范遥原来是你,咱们在光明顶时候不是很熟吗?这叫关系营销;
张无忌原谅并且承认了范遥,这叫开发新客户:
张无忌发现这些年来范遥一直对明教忠心耿耿,这叫履行合同;
灭绝师太留下遗言:“光大峨眉的任务交给你了”,这叫实质销售阶段;
周芷若问:“难道只有这种办法才能得到秘密?”,这叫市场调查;
在孤岛上周芷若的自伤,这叫精包装;
波斯本土派黛绮丝去带回乾坤大挪移,这叫规范市场;
张无忌很快就学会了圣火令的绝招,这叫电子商务;
万安寺闹完平静了几天,少林寺又来找事开什么武林大会,这叫K线图;
成昆的全部谋略,这叫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
还给众人说是赢了的人就能得到谢逊和屠龙刀,这叫前期抄作;
少林寺说他们的金刚伏魔阵谁也破不了,但终于被张无忌破解了,这叫千人成本;
周芷若对武当诸侠说:“我是宋青书的妻子,有不服气的,就和我交手”,这叫售前交涉;
周芷若还说:“张无忌你杀了你的七师叔”,这叫改动销售成本
张无忌不知周芷若和宋青书结婚是真是假,这叫纳斯达克;
周芷若问:“你觉得呢?”,这叫IBM;
殷离揭穿了周芷若的伪善,这叫远华案丑闻;
赵敏说:“我早猜到了”,这叫已签单;
摆平了少林寺,再次向着充满光明、无限美好的未来前进,这叫史玉柱;
如果下次明教和蒙古联合起来攻打朱元璋,这叫批发;
每个配角出场时都来个闪亮的pose,这叫POP陈列;
最后再说一句,之所以没提到其他人是因为他们的FANS太少,这叫第三类库存
2004-6-14 14:45
金刚捣锤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0, 19:05:59发表
那个段落,我觉得金庸是抄“庄子”中的“盗跖”的内容,连谢逊的形象也与盗跖很像的说。不知金刚兄以为然否? [/quote]
就算不是抄,也是受了启发和借鉴的.
2004-6-14 17:40
青钢剑
其实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倚天不是我最喜欢的金庸作品,但是是我看的最感动的一部。
初看其实没有特别的地方,反而是事后慢慢看的时候会引起心中共鸣。
我看电影书籍,只有2次感动过,至于流泪。一次是看《悟空传》,一次就是看倚天了。是看到五当山上,张翠山夫妻被逼自杀。看完后才发现的。
我认为倚天确实有影响人感情的能力。
2004-6-14 19:08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青钢剑[/i]于2004-06-14, 17:40:40发表
其实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quote]
我没有说抄不好。金庸小说中抄的地方不少,如果你了解西方文学,这一点会更清楚。
但,诚如你所说,最重要的是抄得好不好。金庸小说中的抄,基本上是抄得至少不差于原版,甚至有些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相比之下,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抄“牛虻”抄得水准大跌,痛之恨之!(“牛虻”是我钟爱之极的小说,给他抄成这个熊样,实在气死我了!)
2004-6-15 00:49
青钢剑
看来我与no兄没有歧义啊!
2004-6-15 08:08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青钢剑[/i]于2004-06-15, 0:49:25发表
看来我与no兄没有歧义啊! [/quote]
呵呵,发觉都与你心意一致啊。
2004-6-15 12:08
青钢剑
呵呵!!!这是不是传说中的英雄所见略同啊??!!!
哈哈,本人有点自恋啊,不爽的不要拿砖敲我哦!!!!
2004-6-15 12:53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青钢剑[/i]于2004-06-15, 12:08:37发表
呵呵!!!这是不是传说中的英雄所见略同啊??!!!
哈哈,本人有点自恋啊,不爽的不要拿砖敲我哦!!!! [/quote]
砸一锤子先!(我没拿砖哟)
什么英雄所见略同,臭味相同罢了。
2004-6-15 15:02
青钢剑
哈?不知美女你的想法为何?
2004-6-15 15:06
happytime
[quote]原帖由[i]青钢剑[/i]于2004-06-15, 15:02:00发表
哈?不知美女你的想法为何? [/quote]
呵呵,我上一贴纯属捣乱而已,不要介意哟。
2004-6-15 15:09
青钢剑
没有啊!!!没人批评才会奇怪呢!!!
2004-6-15 20:21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青钢剑[/i]于2004-06-15, 12:08:37发表
呵呵!!!这是不是传说中的英雄所见略同啊??!!!
哈哈,本人有点自恋啊,不爽的不要拿砖敲我哦!!!! [/quote]
呵呵,我也很自恋的说,看来连这一点,咱们也“臭味相投”哎~
MM,不要妒忌哦,其实我也很多方面,也与你“臭味相投”啊。
2004-6-15 20:34
文烈
[quote]原帖由[i]nononono[/i]于2004-06-14, 19:08:10发表
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抄“牛虻”抄得水准大跌,痛之恨之!(“牛虻”是我钟爱之极的小说,给他抄成这个熊样,实在气死我了!) [/quote]
虽然牛虻也是我钟爱的小说,但总算没被梁抄本气死。。。。因为抄的如此差都可以这么出名,可见原著魅力是多么惊人了,heihei
似乎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知道这本书了,至少我身边的是这样--
2004-6-15 21:43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文烈[/i]于2004-06-15, 20:34:37发表
虽然牛虻也是我钟爱的小说,但总算没被梁抄本气死。。。。因为抄的如此差都可以这么出名,可见原著魅力是多么惊人了,heihei
似乎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知道这本书了,至少我身边的是这样-- [/quote]
是啊,可惜可惜,这是多么好的小说。最后好长一部分(从牛虻入狱起),我是一直哭着看完的。
作者那观察力之强,表达力之细腻,感情抒发之冲击人心,是为该小说的“三绝”。
2004-6-16 09:25
金刚捣锤
牛氓这种书都很少有人知道了?
哎. 这是可以一看再看, 一论再论的东西, 不过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国外的研究也很完善了. 要在发点新意的东西比较难点.
梁羽生抄书的本领,的确比老查差了点.
不过金庸也有乱抄的时候, 我看倚天屠龙记,在看到觉远背诵的九阳真经时, 也是火冒三丈, 好个老查, 什么不好抄, 去抄太极拳谱. 内容都是太极拳的精要,和内功心法没有关系, 其实武术典籍里内功心法多得很,他偏抄拳术指要和推手原理.
而书里摆明了说九阳真经是内功典籍,并无拳术. 这几段文字, 抄的是失败的.
这个,倒反不如九阴真经内容抄得好了.
2004-6-16 10:56
nononono
[quote]原帖由[i]金刚捣锤[/i]于2004-06-16, 9:25:58发表
不过金庸也有乱抄的时候, 我看倚天屠龙记,在看到觉远背诵的九阳真经时, 也是火冒三丈, 好个老查, 什么不好抄, 去抄太极拳谱. 内容都是太极拳的精要,和内功心法没有关系, 其实武术典籍里内功心法多得很,他偏抄拳术指要和推手原理.
而书里摆明了说九阳真经是内功典籍,并无拳术. 这几段文字, 抄的是失败的.
这个,倒反不如九阴真经内容抄得好了. [/quote]
哈哈,这么精细专业的东西,也就你老能看得出BUG来吧。我们这些外行,只觉得精彩啊精彩。
页:
1
2
3
4
5
[6]
7
8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