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趙匡胤是趙光義殺的嗎?


2008-5-25 20:33 26646009
趙匡胤是趙光義殺的嗎?

為什麼宋太祖死後 是他的弟弟即位?

通常不都是傳給自己的兒子嗎

如果不是為什麼會有 燭影斧聲 跟 被毒死 這種說法呢?

:qoo+

2008-5-25 20:50 江城子
情有可疑,查无实据!

2008-5-25 21:56 月照
发明一个时光机.回到当时查看一下就可以了.问得再多.研究得再细也不会有真正的答案的了.

2008-5-25 23:56 关内侯
因为宋太祖是利用主少国疑的机会篡夺了后周帝位,他当然害怕自己一不小心提前死了年幼的太子会被其他权臣废掉另立新朝。因此有传位弟弟的考虑,再加上他老妈也在一边劝说,于是立之。

按理说太宗不应该杀了太祖的,除非他等不及了或是发现太祖想反悔。

2008-5-26 12:18 淡紫色的哀伤
所谓金匮之盟根本不合理,既然说年少不能继位,那么长大呢,这不是撺掇赵光义在侄子没长大之前干掉他么,而且太祖的几个儿子好像都给杀了,光义自己的弟弟呢,也没有传位给他,而且后来高宗赵构不能生子,于是找了个太祖的后代继位算是默认了自己祖宗皇位的不合法性

2008-5-26 13:25 文以载道
[quote]原帖由 [i]淡紫色的哀伤[/i] 于 2008-5-26 12:18 发表
所谓金匮之盟根本不合理,既然说年少不能继位,那么长大呢,这不是撺掇赵光义在侄子没长大之前干掉他么,而且太祖的几个儿子好像都给杀了,光义自己的弟弟呢,也没有传位给他,而且后来高宗赵构不能生子,于是找 ... [/quote]
高宗传位给太祖后人的原因也有大家的猜测在里面,不能拿这个说事
江城子说的有道理,查无实据

2008-5-26 13:40 秀吉
野史的说法

2008-5-26 21:45 伶州鸠
金匮之盟在恽敬之前历代貌似没有什么疑问,从恽敬之后论定真伪的两派学者往复辩难,时至今日也没有确切结论。

2008-5-27 11:11 zidaneluo
疑点重重,我认为是,宫廷中手足相残很普遍嘛

2008-11-11 00:17 羽林校尉
假如楼上诸位南面称王,会把自己的宝座让给弟弟,而忽略儿子吗?人之常情,太祖亦不能违也:loveliness::loveliness:

2008-11-11 15:17 宋武刘裕
朱温同志为什么想传给干儿,而不传亲儿呢?LS请为我解惑。

2008-11-11 21:43 羽林校尉
朱温同志连自己的儿媳妇都要侍寝,故不能算在“人”的行列。既与禽兽无异,又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呢

2008-11-11 23:41 张建昭
首先,没有任何史料直接说赵匡胤是被毒死的。
其次,“烛影斧声”的说法很暧昧,即使是真的,也不足以断定是谋杀。
再次,赵匡胤猝死也不是没有可能,“鼻息如雷”有可能是一种病,也有可能导致其猝死。

再说回来,如果不是赵光义之后的那些事(太祖死不逾年而改元,激死武功郡王德昭,贬死秦王廷美,开宝皇后宋氏未按皇后礼治丧,还有一个不知是不是跟他有关的德芳早死),恐怕怀疑他的也不会那么多。

就看赵匡胤那么提拔赵光义,而且对他经营自己的实力看在眼里却不干涉,他应该是打算传为给他的。
这里还要搞清赵光义和赵普的关系,可以说赵普的罢相,专断和偶尔不法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与赵光义有嫌隙,并且在政治斗争中败给了赵光义,赵普一罢相,赵光义就封晋王,而且班在宰相上。
不过晚年似乎态度有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想要迁都,这有可能是想避开赵光义在东京发展的个人势力,赵光义的苦谏也正好增加了其可疑之处,二是让德昭开始频繁在政坛活动,如迎接吴越王钱俶来朝这样的大事都改由他去办了。
所以这个态度变化也有可能导致赵光义的极端措施。

而“金匮之盟”之说的最大可疑之处就是长君问题,杜太后似乎知道宋太祖活不长一样。
赵光义和赵德昭其实年龄相差只有10岁左右,只要太祖死得不是很早,都可以算长君了。
太祖死的时候德昭已经将近30了,而且这几年已经在政坛崭露头角,只是还未封王。

2008-11-12 22:20 756159
赵光义苦谏迁都目前争议还很大,尚没有确切史料证实,05年的中国史研究杂志曾经有人撰文指出,太宗所谓迁都的史料依据是王禹偁的《建隆遗事》,然后后来的史书不断转抄,而《建隆遗事》史学界基本断定是一本伪书,史料可靠性很低。
李焘在《长编》中说得很清楚,太宗迁都事正史不载,也证明了至少在李焘手里的正史史料没有任何正史有关太宗反对迁都的记载。
那么军方李怀忠反对迁都的史料记载来自那里呢,来自《三朝圣政录》,三朝圣政录是石阶写的,石介曾工作与集贤院,有机会接触官方史料,三朝圣政录在《安阳集》第二十二卷有韩琦写的为其做的序言,王应麟的玉海也证实其为石阶所写,是公认的可靠史料。
李焘对于李怀忠进言也没有做任何质疑,在《建隆》的在记载中李怀忠的进言被拒绝,直到晋王发表那通所谓的言论后才被太祖接受,然而《宋史》李怀忠传,却直截了当的记载“上嘉纳之”,而宋史列传的来源主要是国史的传记,这就很清楚了李怀忠进言是官方史料记载的严肃史料,而太宗进言不过是江湖传说。而事实上李怀忠进言已经被太祖接受,太宗又何必画蛇添足呢!

2008-11-13 12:26 天主说……
我觉得历朝历代这类折腾为数实在不少,硬要这样争论实则无益,赵光义即位倒是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坏事,和隋炀帝那就不一样了,而且赵匡胤黄袍加身本来也不是什么好人,整个宋朝真叫是有一班牛屄烘烘的大臣,才苦苦支撑了319年,不然早就被少数民族给干掉了,其实纵观历史,封建制度在唐代以后就已经很没落了,真叫是中国泱泱大国,物产丰富,经济实力很强,才给撑到清朝,所以在这些历史细节上的争执没有什么大意思我觉得……
我认为赵光义杀了他哥哥的可能性不大,多半是江湖书话为了添加一点噱头才编出来的
我说这话的唯一根据就是当时与宋同时期的各个朝代都有禅让给弟弟的风气,我们汉族人向来要传儿子,少数民族很多都不讲究这个,而当时宋朝之前刚刚经历民族大融合,所以传位给弟弟也不是不能想象

2008-11-13 12:58 yecha1945
烛光斧影,帝王之家,手足相残也是正常的

2008-11-13 14:59 闽西少帅
可能性是有的。有的电视连续剧演的时候,就说是被他弟弟杀的。

2008-11-13 15:03 绛橙子
[quote]原帖由 [i]张建昭[/i] 于 2008-11-11 23:41 发表
而“金匮之盟”之说的最大可疑之处就是长君问题,杜太后似乎知道宋太祖活不长一样。[/quote]

倒不是没有可能。五代之季,君王的平均寿命甚短。所以杜太后有过这样的考虑倒不是没有可能。
金匮之盟的疑点出现还是因为太祖的儿子以及幼弟死的太过蹊跷的缘故。

2008-11-15 21:13 郎月秋霜
想想 德昭和德芳为什么会早死吧~~...

烛光斧影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

金匮之盟绝对是假的,只是个借口~

2008-11-15 21:56 幻世え风
历史的疑点太多,想弄清楚太难

2008-11-17 14:10 emony007
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size=4]虽然说‘烛影斧声,千古之谜’,查无实据!
因为宋太宗赵光义的确被太祖暗示为储君(为开封府尹),掌有实权,即位后能控制文史之喉!

但是从各方面推论,赵匡胤肯定是死于其弟赵光义之手!!

原因有几条:
1、太宗即位后极力贬低太祖功绩;同时抬高自己在陈桥兵变的地位;
2、编造有明显漏洞的‘金匮之盟’;
3、对王位有明显威胁的太祖之子德昭、德芳及皇弟光美相继不明不白地死去;
4、其长子对父亲处理伯父家族之事暗示不满,就被夺取继承权以及莫名其妙地自焚;
5、其后代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与其母在同一天梦到‘烛影斧声’之事;后说到皇位终于回到赵匡胤后代手中真是天意![/size]

2008-11-17 22:42 河内司马
有两点可以说明吧,一是前面有说的高宗的故事.另外明成祖修永乐大典和宋太宗修三大类书一样,都是要收买人心

2008-11-18 00:45 加隆
我们可以假设,假设凭证是人性是永恒的,

你爸爸和你爸爸的弟弟两个

1,你爸爸和他弟弟关系如果很好,而你又太小,可以传位于他,然后他再传回你,以给后人茶饭后美谈
2,如果关系只是表面的,那么可能是搞死你爸后,怕后人说坏话又传回给你,

看上去这两种可能性都有。身居高位的人对亲情这种东西是不怎么感冒的,成大事者,就要六亲不认,利益占据了所有,我宁愿相信2

2008-11-18 10:24 Sancruz
宫廷中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
:q??+

2008-11-19 16:25 langy8393
倾向于被干掉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