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请教:骑兵能否在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战胜步兵


2008-5-21 13:00 上马击狂胡
请教:骑兵能否在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战胜步兵

要求:举出战例,不要理论证明;骑兵以骑兵方式作战,不要象唐兵一样骑马机动下马作战;最好是中国战例.

2008-5-21 13:14 苍天已死
如果是抢攻的话应该是不行的。步兵列阵防守。

2008-5-21 14:57 明智
1:1和10W:10W都符合LZ的假设。。。。

2008-5-21 15:12 上马击狂胡
郅都在雁门(景帝时)匈奴畏之,终其身不敢入一步,其时匈奴尚强盛,以其多而强的骑兵,为何畏之?匈奴不入,郅都无从斩首,不得封侯,岂不比李广还冤?

2008-5-21 16:10 fwbn
野战和攻城,当然要区分开来。
而且中国多是轻骑,注重机动,狭窄处骑兵和布好阵的步兵正面冲突,也不占什么便宜。
用骑兵来骚扰、断粮道,迂回包抄,是比较合理的战术,而不是去攻城。

2008-5-21 18:22 几时
可以的。例如唐灭夏的虎牢之战(李世民——窦建德)。

2008-5-21 21:49 巴孤
这个,楼主你确认你没写错题目?
骑兵在数量相当或者略少情况下战胜步兵的例子太多了罢?

2008-5-22 10:45 上马击狂胡
艾因伽鲁之战,蒙古骑兵战败,面对马木鲁克的追击全部下马作战,又是为何?
唐兵破薛延陀,薛延陀为游牧民族却下马作战,唐军全是骑兵,冲击不利,最后也靠下马冲锋才取得胜利,又是为何?

2008-5-22 12:46 星义
:sleep:本人在写作的时候,发现骑兵实际非常的难受。在很多情况下实在是根本没用的。特别是重骑兵,简直就是当菩萨供着的玩意。只要依地势而守,有针对性的防御,骑兵基本就被钳制住了。如果你非要在广旷的地方跟骑兵野战,那是找死……

2008-5-22 13:47 上马击狂胡
怎么就没人举出具体战例呢?

2008-5-22 14:26 江城子
[quote]原帖由 [i]上马击狂胡[/i] 于 2008-5-22 13:47 发表
怎么就没人举出具体战例呢? [/quote]

正如巴孤兄所说的,战例太多了!

土木堡之变,也先5万骑兵破明军20万;
高粱河之战,金国骑兵杀的宋太宗魂飞魄散。

2008-5-22 14:41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 [i]江城子[/i] 于 2008-5-22 14:26 发表


正如巴孤兄所说的,战例太多了!

土木堡之变,也先5万骑兵破明军20万;
高粱河之战,金国骑兵杀的宋太宗魂飞魄散。 [/quote]
:titter:“高梁河”不是“高粱河”,契丹骑兵也不是金国骑兵。


其实我倒认为真正的以少胜多战例其实并不多,大多数属于是人多的一方还并未用上人多的优势,却在关键的战斗中失败,导致全盘溃败的结果。因为战线不可能无限拉长,肯定有个有限接触面,在这个接触面上谁更强谁有更有希望获胜。

骑兵在大面积无险可守的平坦地形上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即使人数不占优,优势也是明显的。山地战、攻城战就没啥优势了。

2008-5-22 14:58 江城子
[quote]原帖由 [i]张建昭[/i] 于 2008-5-22 14:41 发表

:titter:“高梁河”不是“高粱河”,契丹骑兵也不是金国骑兵。
[/quote]
:wacko:当时还心想为什么耶律哥俩儿变成了金国人呢?脑子短路!:ph34r:

2008-5-22 15:50 上马击狂胡
[quote]原帖由 [i]江城子[/i] 于 2008-5-22 14:26 发表


正如巴孤兄所说的,战例太多了!

土木堡之变,也先5万骑兵破明军20万;
高粱河之战,金国骑兵杀的宋太宗魂飞魄散。 [/quote]
这两个战例充分发挥了骑兵机动能力强的特点,起到了攻其不备的效果.
如果骑兵面对的是有准备的步兵,进行硬碰硬的较量,有取胜的希望吗?

2008-5-22 16:01 江城子
[quote]原帖由 [i]上马击狂胡[/i] 于 2008-5-22 15:50 发表

这两个战例充分发挥了骑兵机动能力强的特点,起到了攻其不备的效果.
如果骑兵面对的是有准备的步兵,进行硬碰硬的较量,有取胜的希望吗? [/quote]

假定条件太多了,轻甲骑兵和重甲骑兵,罗马方阵的步兵或者宋朝的步兵,对决的效果完全不同的。

中国的骑兵以轻甲骑兵居多,讲究机动灵活,攻击步兵方阵侧翼薄弱环节。打仗又不是演义小说,哪有公平对战的机会啊!

2008-5-22 17:29 桠枫
条件不明
是遭遇战还是其他双方列阵决战?是迂回奇袭还是攻城?地势如何?等等~

2008-5-22 18:10 loadring2002
高加米拉會戰 五千希臘騎兵突擊一萬人以上的波斯長生軍步兵 (希臘亞歷山大三世 --- 波斯大流士三世)

野狐嶺之戰  一萬蒙古八魯軍騎兵突擊十萬金國本軍

碧蹄館之戰  三千大明騎兵遭遇五萬日軍步兵,還不是來去自如(李如松 --- 宇喜多秀家 立花宗茂)

但是也有...

郾城之戰  一萬五千金國拐子馬反過來被宋軍步兵被滅了 (金兀朮 --- 岳飛)

英法百年戰爭 所向無敵的法國騎兵也慘敗給英格蘭步兵(當時還兼長弓兵)

所以要看地形,將領,士氣等等其他因素,戰爭並不是靠裝備就可以打贏了,還要看步兵的兵器是使用什麼

[[i] 本帖最后由 loadring2002 于 2008-5-22 18:21 编辑 [/i]]

2008-5-22 22:23 上马击狂胡
[quote]原帖由 [i]loadring2002[/i] 于 2008-5-22 18:10 发表
高加米拉會戰 五千希臘騎兵突擊一萬人以上的波斯長生軍步兵 (希臘亞歷山大三世 --- 波斯大流士三世)

野狐嶺之戰  一萬蒙古八魯軍騎兵突擊十萬金國本軍

碧蹄館之戰  三千大明騎兵遭遇五萬日軍步兵,還不是來 ... [/quote]
感谢兄台举了这么多战例,骑兵战胜步兵,步兵战胜骑兵,都有不少战例.
是否可以总结一下:骑兵战胜步兵主要靠计谋,特别是抓住(创造)机会突袭;步兵战胜骑兵主要靠实力,特别是训练和装备.

2008-5-22 22:31 东倒西歪
骑兵成本高过步兵好多倍,这个兵种的存在,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过如果非要用骑兵去正面冲击防御严密的枪阵,拿这个来衡量两个兵种的战力的话,那骑兵还真不值那个价。这种比较,有点像拿大炮跟手枪在3米之内决斗一样,结果大炮简直就成性价比超低的废物了。

2008-5-23 09:15 上马击狂胡
骑兵灵活机动,但人在马上,盾和弓都只能用缩小版,攻击力和防护都不如步兵.重装骑兵又丧失了机动性,还不如干脆用步兵.
游牧民族骑兵成本低,故而用骑兵,骑兵打仗主要靠计谋,因此对于领袖的军事天才依赖极大.游牧民族的兴起往往很突然,衰落也同样迅速.不过,即使有天才领袖,没遇到农业民族内乱、衰落期也是枉然。

2008-5-23 09:27 gsyzj
学习

[[i] 本帖最后由 gsyzj 于 2008-5-23 09:30 编辑 [/i]]

2008-5-23 10:35 古拉森
无论哪个国家都不缺乏以骑兵胜步兵的战例,《勇敢的心》里有句话:“四百年来,步兵难敌骑兵。”但是两军的对垒往往不是单纯的兵种对决,而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如何用好手里的每一个兵种更是考验统帅的智慧。如果一定要举个骑兵胜步兵的例子,那我就举彭城之战,项羽三万骑兵对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而且还是攻城战,不到一天解决战斗,仅刘邦等几十人逃脱。

2008-5-23 11:59 上马击狂胡
项羽诚为盖世英豪,然一战似乎不能定论,楚汉相争毕竟以步兵为主.
陈庆之北伐,七千人大破鲜卑骑兵数十万,大小四十七战,攻城三十二座,所向皆克.最悬殊一次对元天穆三十万骑,天穆仅以身免.近乎神话.
五胡乱华时,冉闵以万余汉人步兵破屠胡人骑兵数万、十数万。全是硬仗,无取巧余地。

2008-5-23 12:00 邓仲华
LZ先自己给标题中的“战胜”下一个自己的定义出来:sleep:

2008-5-23 12:39 伤云
如果是在平原地区,两军列阵,不涉及计谋,后勤,天气等因素,单纯考验双方等人数的兵种威力,还能够推测一下。

可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无不是统帅战略战术的结晶,和兵种有一定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因此要是想举出战例来佐证,难上加难啊。

骑兵和步兵,这两个称呼本身也很笼统。骑兵里面还能细化为骑射部队,重骑兵和轻骑兵。步兵也有诸多划分。不同的兵种特点也不尽相同。

举个例子,如果是面对骑兵集群冲锋,步兵采用密集长矛方阵完全有可能把骑兵扎成羊肉串,可同样是步兵方阵,如果面对骑射手的HIT ANG RUN战术,则有可能造成骑兵把步兵当靶子射的结局。

因此如果楼主真的想要探讨这个问题,不妨多设几个条件。单纯的骑兵、步兵说,是不能推测出合理的结果的。

又及:历史上更多的战斗是多兵种配合作战,单一兵种大多为条件限制或者有特殊任务。

2008-5-23 12:40 古拉森
[quote]原帖由 [i]上马击狂胡[/i] 于 2008-5-23 11:59 发表
项羽诚为盖世英豪,然一战似乎不能定论,楚汉相争毕竟以步兵为主.
陈庆之北伐,七千人大破鲜卑骑兵数十万,大小四十七战,攻城三十二座,所向皆克.最悬殊一次对元天穆三十万骑,天穆仅以身免.近乎神话.
五胡乱华时,冉 ... [/quote]
不知LZ的这个史料来自哪里?我想恶补一下,因为对LZ所说的战役我完全不知道,惭愧~~~~~我觉得单纯的兵种比较并无太大意义,左右一场战役的因素往往不是兵种。按照孙子兵法的说法,”道、天、地、将、法“,根本没有将兵种列为作为左右战争胜负的因素。而骑兵步战,更多是体现了统帅临场机变的智慧而不是步兵的强大。

2008-5-23 13:03 上马击狂胡
史书当推两司马。钱穆的《国史大纲》也值得一读。

2008-5-23 13:54 恨地无环
回复 #23 上马击狂胡 的帖子

陈庆之背城逆战元天穆,所率的正是三千骑兵。

2008-5-23 14:49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 [i]上马击狂胡[/i] 于 2008-5-23 09:15 发表
骑兵灵活机动,但人在马上,盾和弓都只能用缩小版,攻击力和防护都不如步兵.重装骑兵又丧失了机动性,还不如干脆用步兵.
游牧民族骑兵成本低,故而用骑兵,骑兵打仗主要靠计谋,因此对于领袖的军事天才依赖极大.游牧民 ... [/quote]


马匹给骑士提供了两样东西:机动性、荷载力。

机动性在战略战术上的优势就不用多讲了。

开阔地的战斗中,速度可以直接转换为攻击力。

更重要的是,机动性和荷载力让骑兵拥有了更多样化的战斗方式,有了更多的创造和捕捉战机的能力。
在战场上,创造和捕捉战机,正是最强大的实力。


举一个网上流传甚广,拜占庭骑兵的例子:
[quote]553年的卡西林纳姆会战。此次会战的对手是法兰克人,基本都是步兵,装备头盔、椴木大盾、长剑、标枪和战斧,其中标枪和战斧都可以用于投掷(就是《帝2》里的掷斧兵)。法兰克步兵有种战法是当标枪插在敌人盾牌上时,冲上去踩这枪柄把敌人的盾牌拽下来,再把敌人解决。这些法兰克人都是些富于攻击性的老练战士。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马重骑、重骑兵和轻骑兵(主要是匈奴骑射手)组成,指挥是纳尔塞斯。交战时,骑兵埋伏在两翼,正面为步兵集群,其中后几排为下马重骑。法兰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几排拜占庭步兵,但随着下马重骑加入战斗,法兰克人的进攻受阻。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纳尔塞斯的战术安排:让法兰克人胶着于正面战场,好为拜占庭重骑兵从两翼包围争取时间。当法兰克人发现时他们已经被拜占庭重骑兵包围,但这些老练的步兵立即摆出密集防御阵形,准备抵抗拜占庭重骑兵的冲锋。但是拜占庭重骑兵并没有发起冲击,而是用弓箭狂射。本来,如果法兰克人疏散阵形,是可以减少被弓箭杀伤的,可他们害怕自己队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骑兵就会提起长枪冲锋。结果在这样的犹豫中,法兰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败退。[/quote]

感觉lz对下马重骑很感冒……那你就把下马重骑当成有坐骑的重步兵好了……比起没有坐骑的重步兵,至少投入战斗之前,他们能有更快的行军速度和更小的体力消耗。

当然, 这次战役中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多才多艺的骑兵的优势。
如果这支部队是步兵,他们就不可能如此之快的形成合围,即使形成合围,法兰克人也可以分兵从容应对,无非就是冲过来互殴。
可以快速包抄合围,可以把密集阵型的步兵射成刺猬,也可以把散开的步兵冲溃成豆腐渣,主动权在手,胜利也就不远了。

2008-5-23 16:03 古拉森
恨地无环,俺记得俺初中时写的武侠小说里就有这个招式来着~~~~~~
应该说骑兵的机动能力决定了它可以长途奔袭以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孙子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也正是这个道理吧!

[[i] 本帖最后由 古拉森 于 2008-5-23 16:04 编辑 [/i]]

2008-5-23 17:53 挣扎
理论上是但要看对阵两方将领的军事素养比如 汉代李陵五千步兵杀伤匈奴骑兵数万

2008-5-23 20:43 几时
攻城什么的骑兵用不上,如果是在平原上野战,骑兵对步兵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别说1:1,就是1:2或1:3,也是很有些胜算的。在平原上列阵而战,用长枪对付骑兵?想当然而已。想想万马奔腾而来、烟尘滚滚的架势,真的冲过来,步兵挡得住吗?不被杀死,也很可能被马踩死。
成吉思汗统率的蒙古铁骑纵横天下、所向无敌,就是很好的例子。
有人拿冉闵、李陵来举例,说步兵也能以寡击众,战胜骑兵。请先看一下这两人所率队伍的战斗力。冉闵所率的万人步兵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卒;而李陵的五千步兵,单兵就力能伏虎,五千打虎英雄,那是什么概念。最后他们二人的结局又如何呢?冉闵中了慕容恪的计谋,被引出树林,在平原上遭骑兵冲击而全军覆没,兵败被杀;李陵后来也遭匈奴精骑驰射,全军覆没,兵败被俘。
可见,步兵显然是不及骑兵的。

2008-5-23 23:21 XM8
[quote]原帖由 [i]几时[/i] 于 2008-5-23 20:43 发表
攻城什么的骑兵用不上,如果是在平原上野战,骑兵对步兵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别说1:1,就是1:2或1:3,也是很有些胜算的。在平原上列阵而战,用长枪对付骑兵?想当然而已。想想万马奔腾而来、烟尘滚滚的架势, ... [/quote]
“李陵的五千步兵,单兵就力能伏虎”这是哪里记载的啊?

慕容恪干嘛要把骑兵连起来啊?要知道骑兵和步兵比只有机动性的优势,连起来以后连机动性的优势都没有了

PS:所谓“万马奔腾而来、烟尘滚滚”确实很吓人,不过也只是很吓人而已,步兵只有长矛吗?

李陵和冉闵的敌人比他们多N倍,能说明什么问题?

步兵和骑兵各有长短,不存在谁更强的问题。

[[i]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08-5-23 23:34 编辑 [/i]]

2008-5-24 00:20 星义
[quote]原帖由 [i]几时[/i] 于 2008-5-23 20:43 发表
攻城什么的骑兵用不上,如果是在平原上野战,骑兵对步兵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别说1:1,就是1:2或1:3,也是很有些胜算的。在平原上列阵而战,用长枪对付骑兵?想当然而已。想想万马奔腾而来、烟尘滚滚的架势, ... [/quote]:lol:李陵主要是靠的武器先进啊,他带的是连弩啊,在当时差不多就是机枪吧?

2008-5-24 12:47 smallmar
这个白痴一般的问题竟然还这么多人回

2008-5-24 13:38 枫月
地形 廣闊的平原
重甲騎兵完全可以依靠强大的衝擊力將敵軍的步兵陣勢衝垮~
但是重甲騎兵幾乎是必須一衝到底~難以回頭~
所以如果後面沒有輕騎兵或步兵跟進~重騎兵基本就是被弓箭射死的事情~
輕騎兵么~正面衝是找死~要不跟著重騎兵~
要麽進攻側翼~。。。。

所以呢~純騎兵對抗對方的混合步兵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單單是近戰步兵与騎兵之間的相對~~~
那就不好說暸~

2008-5-24 14:5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8-5-23 23:21 发表

“李陵的五千步兵,单兵就力能伏虎”这是哪里记载的啊?

慕容恪干嘛要把骑兵连起来啊?要知道骑兵和步兵比只有机动性的优势,连起来以后连机动性的优势都没有了

PS:所谓“万马奔腾而来、烟尘滚滚”确实 ... [/quote]

《汉书·李陵传》: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color=Red]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color],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008-5-24 22:05 XM8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5-24 14:53 发表


《汉书·李陵传》: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 ... [/quote]
自己吹牛而已怎能当真,就是现在的海豹队员100个里能有个吧两个“力扼虎”就NB顶天了。

2008-5-24 22:09 上马击狂胡
辽东太守祭long(月加三撇)有勇力,常为士卒锋.鲜卑万余骑入寇,long(月加三撇)率数千人(不是数千骑)迎击之.自被甲陷阵.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
这是勇将悍卒的硬仗.若是汉军出塞,游牧骑兵要么跑、躲,在你粮食耗尽班师回朝时暗中偷袭,要么聚集数倍人马,利用数量优势打一场伏击战。决不可能汉军出塞便迎击之。
游牧骑兵靠计谋,汉军靠勇力。

2008-5-25 21:09 几时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8-5-23 23:21 发表

“李陵的五千步兵,单兵就力能伏虎”这是哪里记载的啊?

慕容恪干嘛要把骑兵连起来啊?要知道骑兵和步兵比只有机动性的优势,连起来以后连机动性的优势都没有了

PS:所谓“万马奔腾而来、烟尘滚滚”确实 ... [/quote]


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008-5-25 22:22 XM8
[quote]原帖由 [i]几时[/i] 于 2008-5-25 21:09 发表



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quote]
我前面已经解释过了

2008-5-26 22:38 cj181818
[quote]原帖由 [i]几时[/i] 于 2008-5-23 20:43 发表
攻城什么的骑兵用不上,如果是在平原上野战,骑兵对步兵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别说1:1,就是1:2或1:3,也是很有些胜算的。在平原上列阵而战,用长枪对付骑兵?想当然而已。想想万马奔腾而来、烟尘滚滚的架势, ... [/quote]



长枪正面能对付骑兵
蒙古骑兵不是铁甲骑兵 是轻甲骑兵

抛开一切因素 单独讨论骑兵能否战胜步兵 没什么意义
丧失机动力的步兵已经失去了战胜骑兵的筹码  等待他们的只有失败 也许时间方式上有区别 但是失败是注定了的

2008-5-27 09:52 上马击狂胡
朱古达战争,努米底亚骑兵在开阔的北非一次次偷袭罗马军团,一次次带给自己失败.罗马军团只因人数少而不能消灭他们.
个人并不认为蒙古骑兵很牛,他们很大程度上是赶上了好时候.挟天下之力,以众多的军队与先进的装备,对偏居一隅君昏臣暗的南宋,尚须四十六年,战斗力可能不如我们想象之强.明太祖以残破之后的中国对北用兵,蒙古数十万大军无还手之力,不如匈奴远甚.

2008-5-27 10:04 疯猫
蒙古骑兵,是轻骑兵,并且以骑射为主,长途奔袭,一人双马.这些特点,是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的原因吧.
明灭元,也是在元的衰落期,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削弱,已经大不如前了.
等到明的衰落期,清的八旗兵不也很厉害吗.

[[i] 本帖最后由 疯猫 于 2008-5-27 10:09 编辑 [/i]]

2008-5-27 14:00 上马击狂胡
[quote]原帖由 [i]疯猫[/i] 于 2008-5-27 10:04 发表
蒙古骑兵,是轻骑兵,并且以骑射为主,长途奔袭,一人双马.这些特点,是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的原因吧.
明灭元,也是在元的衰落期,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削弱,已经大不如前了.
等到明的衰落期,清的八旗兵不也很厉害吗. [/quote]
蒙古骑兵进攻欧洲时便使用了火药武器,装备了东方精铁丝绸内衣,沿途不断吸收当地武装,是一支技术上很先进人数上又众多的军队.欧洲重骑的战术组织和素养太差了,他们毕竟处于黑暗时代.明灭元时,蒙古除了打不过中国,在其他地区还都是战无不胜,蒙元皇帝对其他汗国也还保持着优势,不可用衰落来形容.八旗兵能打仗吗?乌珍超哈还差不多.

2008-5-27 14:27 伤云
蒙古骑兵的打法是比较典型的打带跑....欧洲重骑兵的缺陷在于灵活性和机动力。相对来说,蒙古是在用骑射部队对付重步兵.....印象里从来没有对冲的记录。

而对南宋的战斗,由于南方主要是丘陵地带,加上大量城市攻防战,拖慢了蒙古人的脚步。

到了元末,骑兵仍然是重要的军事力量,明朝开国名将很多都是骑兵将领。明朝三大营里面也一直有精锐的朵颜三卫。辽东的骑兵更是在马上装备了火枪,在朝鲜战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还是那句话,不一样的战场条件,不一样的武器,不一样的统率决定着战争的走向。

2008-5-27 15:53 广土居士
最具象征性的少量骑兵胜大量步兵,教科书式的战法就是

项羽彭城之战,3W VS 56W

2008-5-27 16:45 平生最爱周公瑾
[quote]原帖由 [i]疯猫[/i] 于 2008-5-27 10:04 发表
蒙古骑兵,是轻骑兵,并且以骑射为主,长途奔袭,一人双马.这些特点,是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的原因吧.
明灭元,也是在元的衰落期,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削弱,已经大不如前了.
等到明的衰落期,清的八旗兵不也很厉害吗. [/quote]

一人双马的骑兵其实在长途奔袭能力上也比不过训练有素的步兵

2008-5-27 18:35 loadring2002
回复 #44 疯猫 的帖子

八旗騎兵厲害????

連袁崇煥搭起來的寧遠防線都衝不過...厲害在那????

花了三代人打都打不過,要不是明朝從內部崩潰,吳三桂放他們進來...可能打的比蒙古打南宋還久才打的進來

當時的17世紀...世界各國差不多都開始走官僚式軍隊的模式,就是腓特烈大帝或是拿破崙時代那種樣子的軍隊,當時的大明軍隊也有一點雛形(大明軍隊防守也是以大砲為主組成一個臨時陣地),這模式下的軍隊...騎兵是無用的...(只要裝剌刀的步兵圍在外頭形成一個方陣陣地,中間夾雜著火砲,裝著近戰用的霰彈砲,騎兵必死無疑,因為馬的天性是害怕尖銳之物,那時很多國家己經在主要戰役上開始不使用騎兵了,更何況高大的中國式城池陣地)(所以某人說八旗騎兵是當時最強的騎兵也是有道理,因為大多數國家己經慢慢的淘汰了騎兵...除了代代"賢主"的大清:()  )

2008-5-27 21:52 深海幽灵
其行军,尝恐冲伏,虽偏师,亦必先发精骑,四散而出,登高眺远,深哨一二百里间,掩捕居者行者,以审左右前后之虚实,如某道可进,某城可攻,某地可战,某处可营,某方有敌兵,某所有粮草,皆责办于哨马回报。”又说,“鞑人未尝屯重兵于城内……,城内并无一兵,只城外村落有探马星散摆布,忽遇风尘之警,哨马响应,四散刺探,如得其实,急报头目及大势军马也。”  
   其阵利野战,不见利不进,动静之间,知敌强弱,百骑环绕,可裹万众,千骑分张,可盈百里,摧坚陷阵,全藉先锋,衽革当先,例十之三,凡遇敌阵,则三三五五四五,断不聚簇为敌所包,大率步以整而骑宜分,敌分亦分,敌合亦合,故其骑突也,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没,来如天坠,去如电逝。谓之鸦兵撒星阵,其合而分,视马策之所向;其分而合,听姑诡之声以为号。自迩而远,俄倾千里。
   其破敌,则登高眺远,先相地势,查敌情伪,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径突敌阵,一冲即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撞,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即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面八方,响应齐力,一时俱撞,此计之外,或臂团牌,下马步射,一射中镝,则两侧具溃,溃则必乱,从乱疾入,敌或见,则以骑蹙步,则步后驻队,驰敌迎击,敌或坚壁,百计不中,则必驱牛畜,或鞭生马,以生搅敌军,鲜有不败。[color=red]敌或森戟外列拒马,绝其奔突,则环其疏哨,时发一矢,使敌劳动,相持稍久,敌必绝食,或乏薪水,不容不动,则进兵相逼。或敌阵已动,故不遽击,待其疲困,然后冲入。[/color]或其兵寡,,是先以土撒,后以木拖,使尘冲天,敌疑兵众,每每自溃,不溃则冲,其破可必。或驱降俘,听其战败,乘敌力竭,击以精锐。或才交刃,佯北而走,诡弃辎重,故掷黄白,敌或谓是诚败,逐北不止,冲其伏骑,往往全没。或因喜败而巧计取胜,只在乎彼纵此横之间,有古法之所未言者。其胜则,尾敌袭杀,不容捕逸。其败则,四散奔走,追之不及。  ---------------《黑鞑事略》
==========================================================================

战争过程是动态的,骑兵最大的优势就在机动灵活。非要等步兵列好密集阵形,然后对着最强的正面冲锋,是最傻的做法。即使是欧洲中世纪那种全身板甲的罐头重骑兵,一般也是选择敌方两翼的轻步兵或弓兵做突破口。
ps:从这段记载也可以看出:蒙古骑兵也是以冲锋肉搏作为主要作战方式,就算射箭也是下马步射,骑射从来都只能起骚扰的作用,所谓蒙古靠骑射征服世界云云,根本是yy。

2008-5-27 22:50 海边的葫芦娃
贺鲁率胡禄屋阙啜、慑舍提暾啜、鼠尼施处半啜、处木昆屈律啜、五努失毕兵马,众且十万,来拒官军,定方率回纥及汉兵万余人击之。贼轻定方兵少,四面围之,定方令步卒据原,攒槊外向,亲领汉骑阵于北原。贼先击步军,三冲不入,定方乘势击之,贼遂大溃,追奔三十里,杀人马数万。

很轻松的

2008-5-29 06:36 wwwduchaosw
问题不全面,回答完全可以避免

兵种的优劣,在于带兵的将领的指挥,交战的地形条件,双方士兵的心理素质
和训练程度,甚至天气环境,外部因素等各种原因,最关键的还是将领了,
化劣势为优势,选取交战时间,地点等都体现将领的能力,兵种的问题
只是将领战前分析的必修。

2008-5-30 11:45 上马击狂胡
是否总结一下:中外骑兵的战斗力都不强,但机动性强,便于集中优势兵力搞突袭,正面战场硬碰硬非其所长.若是战术得当,出敌不意,少量骑兵也可建功.若是双方对攻,一方为步兵,骑兵人多也无济于事.

2008-5-31 23:31 大风车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08-5-24 22:05 发表

自己吹牛而已怎能当真,就是现在的海豹队员100个里能有个吧两个“力扼虎”就NB顶天了。 [/quote]

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即使不能力扼虎,也是海豹队员中的精锐,大汉除了这支5000人的精良步兵外,还有的第2支这样的部队吗?。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如果李陵满万,哪里还有卫青、霍去病什么是。

2008-6-1 13:41 恨地无环
回复 #53 上马击狂胡 的帖子

什么叫【战斗力不强】?
【若是双方对攻,一方为步兵,骑兵人多也无济于事.】斯巴达?

1242年德楚湖血战,骑兵为主的条顿骑士团和步兵为主的俄军,兵力对比1.2w比1.6w。德军楔形阵,俄军墙形阵。战斗时长:拂晓至中午。
战斗分为三阶段:
1、条顿骑士团击破俄军骑兵、轻步兵组成的前线团和中央步兵团,并将其逼迫到岸边。
2、俄军两翼包抄德军,砍马钩人,围困骑士团。
3、俄军故意在包围网上放出一个缺口,诱使骑士团逃入薄冰区,自投冰窖。

虽然战斗的结果是条顿骑士团中计完败,但是,在最漫长的第二阶段,俄军虽然在兵力、阵型、士气等方面都占尽优势,仍然无法击溃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们正是凭借着自己超强的战斗力支撑了几个小时,组织了五次突围。

如果说骑兵的战斗力弱,那么就不会有第一阶段中央步兵团被击破的情况(是击破,不是诈败),如果说骑兵战斗力弱,第二阶段条顿骑士团就应该全灭了。

2008-6-1 14:06 上马击狂胡
回复 #54恨地无环的帖子

冰湖战役中只有少数骑士从俄罗斯联军的包围圈中杀出来逃往西方,绝大多数人战死,包括大约500名骑士,另有50多名贵族被俘,其中包括骑士团大团长在内。俄罗斯联军方面据说有3500人战死,大约同样数量的人受伤。冰湖战役中的毁灭性失利使条顿骑士团元气大伤,向东方的继续扩张就此停止。——转自百度百科
此战俄罗斯联军约1.5万到1.7万,人数稍占优势,轻步兵安排在中间,列成加厚的方阵,精锐步兵放在两翼。条顿骑士冲不破俄罗斯联军厚重的方阵致使自己被合围是失败的主因。一万多步兵合围一万多骑兵,打了几小时,几乎全歼骑兵,并不能说明骑兵战斗力强。

2008-6-1 14:39 XM8
[quote]原帖由 [i]大风车[/i] 于 2008-5-31 23:31 发表


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即使不能力扼虎,也是海豹队员中的精锐,大汉除了这支5000人的精良步兵外 ... [/quote]
军队的战斗力一般不取决于单兵的能力,而是依靠将领的能力(只要不是零时拼凑出来的)

不要说1万步兵,就是给李陵10万步兵,他一样也解决不了匈奴问题。

2008-6-1 16:01 恨地无环
回复 #56 上马击狂胡 的帖子

不是条顿骑士冲不破俄军的中央军团,而是俄军前敌军团和中央军团的败退吸收了楔形骑兵阵的冲击力,同时使德军骑兵的侧翼充分暴露,然后利用骑兵登岸的时机进行两翼的猛攻和包围。
以及第三阶段让条顿骑士突围至薄冰层,自投冰窖。这些都应该归于计谋层面的胜利,也就是战术得当。而您反复强调的是死磕的战斗力,那么,第一阶段的轻易突破和第二阶段绝对劣势的相持,才是反映骑兵死磕战斗力的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条顿骑士团发现被包围,作出后撤突击动作的时候,正是俄军骑兵给骑士团来了最后一刀,粉碎了对手突围的可能。
这个战例也说明,实战中没有什么纯粹情况下的平等交手,兵种之间固然有差异,在并非实力相去悬殊的情况下,战术的使用、战机的把握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2008-6-1 17:29 伤云
[quote]原帖由 [i]上马击狂胡[/i] 于 2008-5-30 11:45 发表
是否总结一下:中外骑兵的战斗力都不强,但机动性强,便于集中优势兵力搞突袭,正面战场硬碰硬非其所长.若是战术得当,出敌不意,少量骑兵也可建功.若是双方对攻,一方为步兵,骑兵人多也无济于事. [/quote]


战争的胜负靠的是战斗指挥,兵种起不了决定作用。真实的战争不是战略游戏,没有人会不顾及自身损失的蛮打硬冲。强、弱指的都是马上的、盔甲里面的人,而不是兵种。

就像您举的这个情况,步兵如果处于乌龟状态,而骑兵则完全可以依靠灵活机动来袭扰消耗步兵,骑射的作用就在于此。或者撤离战场,转而攻击辎重部队,或者干脆闪人走掉。步兵则没有任何办法。

如果是攻击正在行军中的步兵队伍,在对方不能迅速组织阵型的前提下,骑兵则可以发挥近似屠杀的威力。

骑兵不适合攻坚。当步兵有组织的组成阵型后,步兵阵也可以称为“坚”。而骑兵如果非得攻击,就需要通过袭扰或者其他手段来扰乱步兵阵型。

2008-6-2 09:12 上马击狂胡
骑兵不适合攻坚。——同意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