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5-19 23:15
风使
【清明征文】眼泪·追悼会
[size=2]公司一位老师说她参加母亲的追悼会,临场居然一点也哭不出来,她想想很纳闷:平时里是很能被感染的呀?看韩剧动不动就能哭得稀里哗啦的,如今自己母亲的追悼会,怎么一点也哭不出来?这关键场合可就指望着女儿撑市面,人家家里的追悼会,女儿是拉着棺材又哭又跳的,旁人也才跟着哭得起来,女儿哭不出来的话,谁来哭?偏偏自己一滴眼泪也没有,越想越急、越急越哭不出。
我问她:“您家不是还有其他姐妹么?”这位老师笑了笑:“有个大姐,可是她从来斯文惯了,也根本不是会大哭大跳的人,哭是哭了,哭得抽抽搭搭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就没人看出她是在哭。我们两个做女儿的哭不出声,那儿子们更是哪里还有眼泪的?就这样大家安安静静的就把追悼会给办完了,事后朋友还跟我说,你们家的追悼会太奇怪了,理智的一点都不像自己妈妈的追悼会。”
“一眼眼格眼泪啊麽”, 哭不出的追悼会,那么一种场合、那么一种尴尬,在这位老师诙谐地说起来逗得我一个劲的笑。这位老师也是个孝女,她与她姐姐俩人照顾老年痴呆的母亲多年,想象得到病榻床前的辛苦和辛劳,她母亲的离世从一个角度来说,是老人家的解脱、也是子女的解脱,只不过最后做给大家看的这个场面带有些冷冷的幽默。
哭不出来的追悼会,笑过之后,不可避免想起来三年前外公的追悼会。
小时候还不懂事的我,曾经很想试着想象参加追悼会能有什么感受,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没有体验过失去亲人的悲哀,这是多么不懂事的孩子啊。是的,我很幸运,至少一直到三年前。在老沪闵路,益善。
追悼会的气氛有一丝紧张,我母亲带着怨气。因为两个舅舅为了互相争夺房产展开天翻地覆的家变,两个舅舅常年肆无忌惮的争吵甚至发展到打架,让年迈的外公伤透了心,他只有在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来女儿家暂住,才能享受到些许平静。外公原本硬朗的身体逐渐衰弱,我能明显的感觉到生命的活力在眼前这个老人身上被一丝丝的抽离,无论我母亲如何给他做爱吃的菜肴,无论我父亲如何给他换时鲜的水果,无论我如何的想让他笑,而眼前的老人似乎已经不再记得什么是快乐,他更多的是出门去一个人走走,他固执的不要人陪,有时候甚至一个人一走就是一整天。
追悼会的气氛有一丝紧张,我母亲带着怨气。外公太不容易了,妻子在最小的儿子出世之后便离他而去,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把几个孩子拉扯大,本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竟然成了养老防儿的晚年,本该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家竟成了天天战火纷飞的家。亲朋好友调解、居委街道调解、最后打上官司闹上法庭,老人的心彻底碎了,两个亲生儿子耗尽了他的一生,如今还搭上了最后的晚年。
追悼会的气氛有一丝紧张,我母亲带着怨气。外公病倒了,住院的时候两个亲生儿子都说忙,只有靠着女儿照顾,好不容易挺过了这场大病,回家静养的时候两个儿子还是说忙,悄悄把老人送进了养老院,我母亲知道后再也按耐不住,从来不争什么的她一顿大吵之后把外公接了回来。终于,外公还是没熬过去,生命的路程走到了终点,正月里他走了,去找在那边世界等他几十年的外婆去了。
追悼会的气氛有一丝紧张,我母亲带着怨气。外公躺在那里,穿着女儿为他做的寿衣,他瘦削的脸颊分明笑了,母亲在灵堂最后看到外公的时候,再也无法控制,拉着外公放声大哭,怎么也不肯让人把外公推进去,因为母亲知道一松手,便就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了。随后,追悼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哭着,包括老人的两个儿子。外公还是被推进去了,出来的时候是一只汉白玉的盒子,捧盒子的一定要是儿子,我看到盒子上外公的照片他在对我微微的笑着。
走出益善的时候,马路上都是硬币,撒得到处都是,活人的钱给亡人开道,冷笑着,何苦?
母亲对两个兄弟的怨气恐怕会是一辈子。
哎,三年过去了,这一幕还那么清晰的在眼前,三年过去了,想到这里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着。
三年后的清明,去看外公。外公如今住在松江,附近有几条小河,远处有两座山,有山有水很安静的处所。清明的天气永远是那么配合这个时节,阴阴的天沉着,嗖嗖的风吹着,丝丝的雨下着,让人也跟着欲断魂。
舅舅们也来拜祭外公,带来好多的菜肴和水果,可惜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没有这待遇,冷笑着,何苦?
舅舅们也来拜祭外公,夫妻子女磕头膜拜,念叨着:请保佑……,可惜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没有这份孝心,冷笑着,何苦?
舅舅们也来拜祭外公,各种各样的冥钞和黄纸,锡箔银锭在燃烧,可惜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不曾使唤到分厘,冷笑着,何苦?
我和父母亲送上花,拜完外公,墓碑上的外公照片他在对我微微的笑着,明年再来看你,我的外公。
走在过道上,到底是清明,络绎不绝的人在拜祭亲人,很一致的是:没有哀伤,更多的是许愿。也是,放松点好了,毕竟斯人已逝当作踏青也是可以的。这时候前头走来吹吹打打的一群白衣人,看得出是一个大家族,还传来撕声裂肺的哀号声:你睁睁眼啊!看看你的老伴啊!你走了她可怎么办啊!你睁睁眼啊!看看你的孩子啊!你走了他们可不行啊!你睁……。一个老妇在哭号,浓浓的松江本地乡音,这么哭着号着,让本该有的悲悲戚戚的气氛一下子浓了起来,孝子贤孙们也跟着一脸的哀伤。哭着哭着,等到礼毕,这老妇瞬间收起眼泪站到一边,大雨转天晴也太快了点,居然已经开始与其他妇女说笑了起来,仔细看看,原来竟还不是这家的人,职业哭手!
冷笑着,果然如今追悼会哭不出的人还真多,没一个人带头启发,我们的眼泪还真开不了闸门,眼泪贵如金的时代,不知道我们愈发冷漠的情感是否一样金贵起来?如果你参加追悼会挤不出眼泪,那么这里给个好主意:要么去出钱请职业哭手来吧,要么那就请读懂“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伤,可别等到追悼会再来抱佛脚,那只怕多半要迟了。
回想起,头七晚上,外公他托梦来找我了呢,他在对我微微的笑着……[/size]
[[i]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8-5-20 23:59 编辑 [/i]]
2008-5-20 00:54
outbrue
我们年轻的时候会不会想以后的追悼会上,谁会为自己哭呢
现实太现实了
2008-5-20 03:00
Z_Artemis
神经元的物理刺激在生物学上对腺体的影响一直都还没有搞清楚。没必要为了哭不哭追究那么多。眼泪多少不过如同捐款多少一般,追究起来不过是个五十步笑百步的闹剧。这篇文的亮点在,一场不哭的追悼会,一场哭的追悼会;一次不哭的扫墓,一次哭的扫墓,四味杂呈。没有流不尽的眼泪,没有理不断的愁绪,没有开不完的追悼会,只有难测的人心。
2008-5-20 07:37
醉鱼
有感情就哭,没有感情就别哭,没有感情也哭那叫作秀,没感情,再好的演员也哭不出来,何况现实人生。。。
2008-5-20 10:05
水镜门生
[quote]
无乱我如何的想让他笑,而眼前的老人似乎已经不再记得什么是快乐
[/quote]
应该是无论
眼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追悼会~~~~~~默哀
2008-5-21 00:02
风使
最后参加活动到底零乱了些,参加就行了,质量一般也是情理之中的。
眼泪和追悼会本来就是没有必然联系,别被标题引导迷惑了。还是冠子看得明白。无论眼泪还是追悼会都是做给人家看得外像,宁可没有眼泪,宁可没有追悼会,只要亲情会心的微笑。
2008-5-21 02:13
渔夫
平時爱哭的人哭不出來,就是反常,这反而是痛。
2008-6-12 14:51
Z_Artemis
也是哭不出来,我想到了 未眠 的《清明时节》。
这篇文章行文成熟老练,经过风浪的洗礼,更多的是冷静的反思。
其实不只是冷静,还有冷漠、冷笑。
因为主题使然而整体感情表达趋于内敛,叙述略显拖沓。
值得一提的一唱三叹的重复语句,更如同佛堂钟声一般沉稳。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