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5-5 19:21
江东伯符
请推荐最值得一看的历史书籍!
近来很想看点历史书籍,因此立个贴大家交流一下,留下自己看过最喜欢的历史书籍,小说也可,正史学术书籍亦可。
2008-5-5 19:26
无事公
司马光的那本,光看那本就会用上好长一段时间的。
接着把二十四史读完
再把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读完、如战国策之类的。
然后再说吧
2008-5-5 19:30
镇北将军
细说系列~
秦汉、三国、明、清、民国建立是黎东方写的,其它的由他人补成
我觉得三国、两晋、宋三本写得最好
2008-5-5 19:37
镇北将军
另外最近看到本吴家将的书,杨倩描写的,很精彩
[url]http://mail.tscable.com/news/show.aspx?id=1500&cid=53[/url]上有
在细说宋朝里写得很少的川陕战事在这里写的很细致
2008-5-5 19:38
水镜门生
我小学时候看上下五千年,然后看世界五千年:loveliness:
现在基本只看帖子了:ph34r:
2008-5-5 19:41
zfxweng
通史可以看看断代史系列或者剑桥系列
想专门了解一个朝代建议直接看原始史料:q```+
2008-5-5 19:56
江东伯符
[quote]原帖由 [i]无事公[/i] 于 2008-5-5 19:26 发表
司马光的那本,光看那本就会用上好长一段时间的。
接着把二十四史读完
再把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读完、如战国策之类的。
然后再说吧 [/quote]
好恐怖啊:ph34r:
有没有轻松一点的呢?类似《东周》之类的,又或者是《万历十五年》之类的:rolleyes:
2008-5-5 20:06
镇北将军
不是说了细说系列和吴家将么?
2008-5-6 09:32
tiger1970
自己感觉天下第一是《史记》。余下比较好看的是《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
西方的《全球通史》不错。《罗马帝国衰亡史》也行。
通俗的想不出啥好一些。都差不多吧。就是要看,就赶时髦看柏杨的《资治通鉴》译本,里面的官衔挺搞笑的。
2008-5-6 11:05
三种不同的红色
24史没有必要全看,但前四史是绝对要看的。
《左传》绝对要看。
《战国策》更多的是策士言,多有夸张,很多地方都不太可信。
《资治通鉴》可以选看。
2008-5-6 11:12
zfxweng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8-5-6 09:32 发表
自己感觉天下第一是《史记》。余下比较好看的是《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
西方的《全球通史》不错。《罗马帝国衰亡史》也行。
通俗的想不出啥好一些。都差不多吧。就是要看,就赶时髦看柏杨的《资 ... [/quote]
柏杨的《资治通鉴》错误太多 还不如直接看原版
2008-5-6 11:40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zfxweng[/i] 于 2008-5-6 11:12 发表
柏杨的《资治通鉴》错误太多 还不如直接看原版 [/quote]
当然原版好啦......不过白话的上厕所时看成吧?
要是讲小说,郑重推荐《金瓯缺》。作者是徐兴业吧?
2008-5-6 11:47
遗忘
一般先诸子百家 本人觉得道德和韩非可以先选 在读孙子 。三十六计
然后读史记 三国志 最后可以读资治通鉴
[[i] 本帖最后由 遗忘 于 2008-5-6 11:48 编辑 [/i]]
2008-5-6 11:48
三种不同的红色
偶是坚决反对柏杨版《资治通鉴》的。
第一是因为这本书纯粹恶搞。
第二是因为这本书夹带私货。
如果一个初学者要真看这本书学历史,估计看完后就变成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了。因为这书里面基本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说一句好听的话。
2008-5-6 11:50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遗忘[/i] 于 2008-5-6 11:47 发表
一般先诸子百家 本人觉得道德和韩非可以先选 在读孙子 。三十六计
然后读史记 三国志 最后可以读资治通鉴 [/quote]
诸子百家、三十六计是历史书吗?
虽说六经皆史,但毕竟它们不是历史专著。
2008-5-6 11:51
遗忘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5-6 11:48 发表
偶是坚决反对柏杨版《资治通鉴》的。
第一是因为这本书纯粹恶搞。
第二是因为这本书夹带私货。
如果一个初学者要真看这本书学历史,估计看完后就变成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了。因为这书里面基本上对中国传 ... [/quote]
确实 本人也略读了柏杨的资治通鉴 水平不敢恭维 历史
如果想读史的话 还是希望读正史 现在评论家一般水平不高
司马光评论水平也有代提高 比起他前人司马迁就逊色许多
2008-5-6 11:53
遗忘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5-6 11:50 发表
诸子百家、三十六计是历史书吗?
虽说六经皆史,但毕竟它们不是历史专著。 [/quote]
先读百家的思想来是很有用的 可以做了一个了解历史思想的突破口
中国现在政治哲学很多都是百家的集合
2008-5-6 11:57
水镜门生
现代四大史学家各有偏重,我比较喜欢的是钱穆和吕思勉先生,如果是入门,建议看吕先生的中国通史和白话本国史,不过白话本国史有个问题,年代是按照民国纪年来推算的,这个看的时候要小心踩雷。
如果要对史学著作有大略的了解,可以看看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这本书是讲义汇编而成,比较口语化,相较于国史大纲等更容易亲近。当然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牢骚在,也是我喜欢的原因之一:titter:
2008-5-6 11:5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遗忘[/i] 于 2008-5-6 11:53 发表
先读百家的思想来是很有用的 可以做了一个了解历史思想的突破口
中国现在政治哲学很多都是百家的集合 [/quote]
这就如同一个人想要了解中共党史,你给他推荐的第一本书是《资本论》一样。
诚然,了解了政治思想,对于历史的理解帮助是非常大的,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或者仅仅是一个爱好者,这种推荐就不怎么恰当了。
[[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5-6 12:07 编辑 [/i]]
2008-5-6 12:05
水镜门生
昔年太祖朝,不是有纺织老妪学资本论而大悟么,三小红妄图阻止楼主求知的欲望哈:titter:
2008-5-6 12:21
ldm.nc
[quote]原帖由 [i]江东伯符[/i] 于 2008-5-5 19:56 发表
好恐怖啊:ph34r:
有没有轻松一点的呢?类似《东周》之类的,又或者是《万历十五年》之类的:rolleyes: [/quote]
《资治通鉴》相比其他史书比较易懂,不过司马光的评论有些我不认同
2008-5-6 12:27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5-6 11:48 发表
偶是坚决反对柏杨版《资治通鉴》的。
第一是因为这本书纯粹恶搞。
第二是因为这本书夹带私货。
如果一个初学者要真看这本书学历史,估计看完后就变成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了。因为这书里面基本上对中国传 ... [/quote]
要不怎么让他上厕所看呢?
2008-5-6 12:57
无事公
[quote]原帖由 [i]zfxweng[/i] 于 2008-5-5 19:41 发表
通史可以看看断代史系列或者剑桥系列
想专门了解一个朝代建议直接看原始史料:q```+ [/quote]
我不推存看剑桥系列。
虽然说我本人没有看过,但已经有很多人指出里边有很多可笑的东西。
毕竟那是外国人写的中国史。
当然了,当你通懂历史后,再去读剑桥后,这样你可以从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是如何说中国的。
2008-5-6 14:22
江东伯符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5-6 11:05 发表
24史没有必要全看,但前四史是绝对要看的。
《左传》绝对要看。
《战国策》更多的是策士言,多有夸张,很多地方都不太可信。
《资治通鉴》可以选看。 [/quote]
那就先从前四开始,前四从三国志开始吧。
问一下,市面上有没有 三国志+裴注+白话 的合订本呢?
2008-5-6 14:33
无事公
有。
不过不叫“三国志+裴注+白话”,而应该是“三国志+裴注+注释本”。
三国志现在一般都带裴注的,而现代人又有几个看得懂古文呢,自然出书都会有解释的了。
可以放心去书店构买。
2008-5-6 14:36
tiger1970
哪儿有?啥出版社?告诉我,买一本教孩子......
2008-5-6 14:41
无事公
盗版书店!我确实见有。只是内容很差。
正版的话,我就不知道了。
想想,在网络上也没有见流传白话通译的版本,莫非真没有出版社出这样一个版本的三国志。
2008-5-6 15:25
江东伯符
ms都没有找到诶,史记倒是有很多白话本的。
2008-5-7 20:45
江东伯符
今天找了一下,看到一本《中国史纲》(全三册) 作者: 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
汗,把三人的著作合一起啦?这个怎么样
2008-5-7 21:22
青石
M·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
个人以为这是写的最好的数学史
[[i] 本帖最后由 青石 于 2008-5-7 21:25 编辑 [/i]]
2008-5-8 09:59
明智
初学者自然从斐注三国志开始,培养兴趣才是最紧要的。 入了门,自己想看什么自然就不用旁人说了,随便去书店蹲半天蹭书看都能找到不少对胃口的。
2008-5-8 10:30
无事公
[quote]原帖由 [i]江东伯符[/i] 于 2008-5-7 20:45 发表
今天找了一下,看到一本《中国史纲》(全三册) 作者: 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
汗,把三人的著作合一起啦?这个怎么样 [/quote]
看你是想细读历史呢?还是通读历史呢?
不管怎么样,随便找一本喜欢的先读吧。
历史相关的书实在是太多了。
2008-5-8 11:13
剑使冰璃
东周列国志
2008-5-8 12:07
坚硬的稀粥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古今中外最伟大的历史哲学著作
2008-5-8 12:59
江东伯符
[quote]原帖由 [i]无事公[/i] 于 2008-5-8 10:30 发表
看你是想细读历史呢?还是通读历史呢?
不管怎么样,随便找一本喜欢的先读吧。
历史相关的书实在是太多了。 [/quote]
首先通读一遍先。
发现中国通史之类的书好多!吕思勉的、钱穆的、张荫麟的,黄仁宇的,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哪个通俗风趣点?
2008-5-8 14:12
tiger1970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有全译本吗?
2008-5-8 15:19
水镜门生
[quote]原帖由 [i]江东伯符[/i] 于 2008-5-8 12:59 发表
首先通读一遍先。
发现中国通史之类的书好多!吕思勉的、钱穆的、张荫麟的,黄仁宇的,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哪个通俗风趣点? [/quote]
吕思勉先生的著作在资料搜集和归纳整理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他的《中国通史》,是分成社会史和政治史分别叙述的,上半部先把社会构成的各个方面按照历史演进进行总结叙述,例如婚姻,家族,兵制,学校,语言文字等,然后下半部集中叙述政治史,也就是俗称的帝王将相家谱,但是也并非单纯把叙述的笔墨浪费在帝王起居注上,更关注于王朝更替的具体原因和分裂统一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吕思勉先生本身是中学历史教员出身,所以他的书,一开始就是作为教科书编写的,对于入门的读者来说,个人觉得是很有便利的。
钱穆先生的特色是,他对于历史事件的研究分析,往往能够独辟蹊径,言他人所不能言,说古人所未说破,在整个历史的宏观把握方面,和开拓创新方面,有他独到的本事,钱穆的《国史大纲》,提纲挈领,读来也很有裨益,只是需要注意的是,钱穆的新奇观点,也无需全盘接受。
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由于其英年早逝的缘故,只写到东汉部分,这本《中国史纲》,一开始也是作为中学教科书而编写的,所以在文字方面,张先生是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来展开叙述,而实际上,在浅近通俗,但又优美隽永的文字背后,基本上做到了无一处无考证,无出处,实际上是花了很大功夫写成的,读者往往沉醉于他的叙述,反而会忽略了他的苦心,这一点需要注意。
黄仁宇是以万历十五年而闻名大陆的,他的通史,应该是指的《中国大历史》一书。黄仁宇在书中,是标榜一种大历史观,而他对于中国的历史研究,除了王朝更替之外,对于历史地理和经济因素的考量,似乎更为关注,他曾经就明朝的财政问题做过专门的整理和研究,也有相关的著作,当然对于初学者,可以留到以后兴趣转向这一方面,再细看。至于中国社会各阶层如同潜水艇三明治的说法,不晓得是否他的首创,颇为有趣。
以上是个人一点浅见,可以参考看看。
2008-5-8 16:27
江东伯符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8-5-8 15:19 发表
吕思勉先生的著作在资料搜集和归纳整理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他的《中国通史》,是分成社会史和政治史分别叙述的,上半部先把社会构成的各个方面按照历史演进进行总结叙述,例如婚姻,家族,兵制,学校,语言文字 ... [/quote]
非常详细!谢谢
不过还有别的名家名著吗?没的话就先看一下张的,然后继续看吕的,嘿嘿
2008-5-8 16:56
水镜门生
以上你提到的这些基本足够了,就我觉得,当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以前那些标准教科书,例如白寿彝的,范文澜的,郭沫若的,周谷城的,这些都是红色经典了:titter:
白寿彝主编的一整套中国通史,还是很有阅读价值的,不过篇幅太大,洋洋洒洒几十卷,可以当作参考资料来读。
周谷城的中国通史上下两册,以剪裁史料为主,昔年也是大学教科书,原文引用比较多,可以锻炼阅读古文言的能力。
郭沫若和范文澜的,因为只是在书店偶尔翻过,加之属于红色经典标准版,就没有多关注了。
在书店多翻翻还是很有好处的,先博览群书,然后就自己喜欢的方面钻研下去,古来学者,其实走的都是这条路数。:mellow:
2008-5-8 17:48
江东伯符
哈哈,红色经典的就算了,太马克思了也
历史有时候还是诙谐一点好 哈
2008-5-8 18:01
三种不同的红色
郭沫若的没看过。
但白寿彝和范文澜的都看过。的确是大家手笔。
偶认为不要去分别什么红色不红色,这些大家必然有其高出众人之处,如果刻意避开一些红色经典,反而拘泥了。
即使不是红色的又如何?譬如钱穆,偶虽然佩服他的学识修养,但他的思想反对法制,提倡人治,过深地陷入传统儒学而不自拔,这就是其短处了。就这点相比,范文澜、白寿彝等人又比他高出一筹。
再说吕思勉,他是偶最喜欢的民国史学家之一,但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却非常刻薄,说实话偶还没见他说过谁的好话,这也基本上和公允二字扯不上关系。
[[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5-8 18:04 编辑 [/i]]
2008-5-8 18:0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8-5-6 12:27 发表
要不怎么让他上厕所看呢? [/quote]
太不卫生了。
2008-5-8 18:49
水镜门生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5-8 18:01 发表
郭沫若的没看过。
但白寿彝和范文澜的都看过。的确是大家手笔。
偶认为不要去分别什么红色不红色,这些大家必然有其高出众人之处,如果刻意避开一些红色经典,反而拘泥了。
即使不是红色的又如何?譬如 ... [/quote]
这个偶知道,所以偶也推荐了红色经典:mellow:
另外吕先生很刻薄么,偶么有觉得哈:doubt:可能读得太少:ph34r:
说起来为魏武帝辩诬,吕先生也算先锋了:mellow:
2008-5-8 19:03
江东伯符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8-5-8 18:49 发表
这个偶知道,所以偶也推荐了红色经典:mellow:
另外吕先生很刻薄么,偶么有觉得哈:doubt:可能读得太少:ph34r:
说起来为魏武帝辩诬,吕先生也算先锋了:mellow: [/quote]
哦,这样啊,我是只看到易在那里为曹操说话诶,呵呵,孤陋寡闻了:ph34r:
话说回来,三国里除了小霸王和张三爷之外,最喜欢阿瞒了:loveliness:
2008-5-8 19:07
悼红狐
顾诚《南明史》
2008-5-8 19:18
冒牌
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
2008-5-8 19:21
水镜门生
李斯《谏逐客书》:mellow:
[[i] 本帖最后由 水镜门生 于 2008-5-8 19:54 编辑 [/i]]
2008-5-8 20:18
飞√雷¢神
看看上下五千年吧,我觉得这本书还算真实点!:ph34r:
2008-5-9 11:10
Linkham
如果楼主想要轻松一点的,个人推荐赫连勃勃大王(梅毅)的作品,我看过的有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
作者文风幽默、独树一帜
2008-5-9 16:13
江东伯符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怎么样呢?这个地图比较多诶,我觉得看史书还是要配一些地图比较好!
2008-5-9 16:32
无事公
虽然说有地图的历史书挺好的,但其实只要你拿一张中国地图来对照就好。
柏杨的书,我建议还是先别看。
那个小通史,看了也没用。
2008-5-9 16:36
无事公
[quote]原帖由 [i]Linkham[/i] 于 2008-5-9 11:10 发表
如果楼主想要轻松一点的,个人推荐赫连勃勃大王(梅毅)的作品,我看过的有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
作者文风幽默、独树一帜 [/quote]
确实不错,还有“另类”系列也是他的作品。
不过,当代作家写的历史,比如说赫连勃勃大王、比如说当朝明月,他们写出来的东西都是由古史书而来的,所以再次建议楼主,还是看古书好一点。
首推就是《资治通鉴》。
[[i] 本帖最后由 无事公 于 2008-5-10 11:37 编辑 [/i]]
2008-5-9 16:41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Linkham[/i] 于 2008-5-9 11:10 发表
如果楼主想要轻松一点的,个人推荐赫连勃勃大王(梅毅)的作品,我看过的有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
作者文风幽默、独树一帜 [/quote]
文风幽默:funk:我没听错吧
我不是太推荐此人的,翻译史书的作品,在明月门的表现中上蹿下跳,实在令人厌恶
2008-5-9 17:04
水镜门生
资治通鉴何来白话:doubt:
另外也不是通史,是编年史,三家分晋开始按照年代来的
2008-5-9 17:21
江东伯符
[quote]原帖由 [i]水镜门生[/i] 于 2008-5-9 17:04 发表
资治通鉴何来白话:doubt:
另外也不是通史,是编年史,三家分晋开始按照年代来的 [/quote]
是啊,有白话版的资治通鉴吗?柏杨版?
2008-5-9 17:22
水镜门生
柏杨版明明是黑话:titter:
2008-5-9 17:35
无事公
我的通史的意思就是,可以从三家分晋开始看,一直看到唐朝以后。
目录是这样的: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
周纪二 显王元年(癸丑、前368)
周纪三 慎靓王元年(辛丑、前320)
周纪四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
周纪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
秦纪二 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前227)
秦纪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
内容是这样的: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1]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1]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臣司马光曰:我知道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什么是礼教?就是法纪。什么是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什么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四海之广,亿民之众,都受制于天子一人。尽管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为他奔走服务,这难道不是以礼作为礼纪朝纲的作用吗!所以,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国君,诸侯国君节制卿、大夫官员,卿、大夫官员又统治士人百姓。权贵支配贱民,贱民服从权贵。上层指挥下层就好像人的心腹控制四肢行动,树木的根和干支配枝和叶;下层服侍上层就好像人的四肢卫护心腹,树木的枝和叶遮护根和干,这样才能上下层互相保护,从而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所以说,天子的职责没有比维护礼制更重要的了。
2008-5-9 17:40
无事公
这样对照翻译文言文,如果还不合格楼主,我也没办法了。
2008-5-9 17:47
水镜门生
乃这个版本是翻译版,司马光没有使用白话来写:lol:
2008-5-9 18:15
无事公
你以为是三国演义呀
史书我还没见过一本白话本的。
二十四史里全部都是文言文。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