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大秦丞相李斯被腰斩前不忘最后调侃


2004-5-18 19:39 叶孤城
这是秦相李斯在腰斩前,对他一起俯首就刑,一起奔赴黄泉的儿子,既是临终,也是临别的一句有名的话。死在当头,能有心思说出这番言语者,非常人也。

  我总觉得古人在有些方面,要比今人强些。至少,这种赴死的慷慨,这种生死不计的从容,这种坦对死神的勇气,后来的中国人,除了那些有着坚定信仰的革命党人外,恐怕再难找到类似李斯这样死无足惧的汉子了。


  至于芸芸众生,大都按蝼蚁尚且惜命的哲学,贪生畏死地苟活着,只有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去法场的路上,对着围观的人群,无师自通地喊出一声:“过了二十年又是一条……” 但很快,这位流氓无产者的懵懂之声,也成绝响。至于嗣后的文人,也就是所谓的知识分子,碰上这种场面,天哪!那表现实在相当泄气;可以写无数遍磕头告饶的检讨,但像秋瑾女士那“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再无人敢有勇气诌出一句半句来。

  于是,李斯能在死前对儿子说出“牵犬东门岂可得乎”,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举动。

  李斯相秦,厥功甚巨。应该这样看,始皇帝的千古功绩,有一半得算到李斯的头上;同样,嬴政的万世骂名,也有一半是这位相爷出的坏主意所招来的。所以,李斯这个非常之人,就有可能做出非常之事。譬如死前扯这两句闲淡,也正是他不同凡响的地方。

  马上就要行刑了,刽子手已经将那把磨得雪亮的大片儿刀,擎在手中,只等监刑官一声令下,就要将他拦腰截断,一分为二。他却有功夫,有闲心,与马上也将人头落地的儿子,侃侃然谈起陈年往事:“小二子,你还记得嘛,那时候,我领着你们哥儿几个,牵着一串黄犬,出上蔡东门去猎兔的情景么?看来,这样的闲情逸致,大概是不可再得了。”

  这种对于死亡的不动声色,说是视死如归,可以;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可以;说是大彻大悟、黑色幽默、生命最后的调侃,都未尝不可。然而,他以这种狂狷的外在方式,说出这番话语,我认为是这位走出上蔡的河南汉子,对其追逐权力的终身选择,所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全面否定。

  古代知识分子,十有九,或十有九点五,对于权力场有着异常的亲和力。近代的知识分子是否也如此这般,不敢妄说,但我认识的一些作家、诗人、理论家,和什么也不是的混迹于文坛的人物,那强烈的权癖,那沉重的官瘾,也不让古人。这倒不是孔夫子“学而优则仕”的金科玉律所影响,所诱使,而是内在的,与生俱来的,从一开始读书识字,便要出人头地的基因在作祟。正是这种基因,才产生谋取权力和崇拜权力的冲动,以及随之而来的阿谀奉承,磕头巴结,膝行匐伏,诚惶诚恐的奴才相;卑鄙无耻,不择手段,削尖脑袋,抢班夺权的恶棍相;失去顶子,如丧考妣,致仕回家,痛苦万分的无赖相。一个文人,倘若耽迷于权力场中,自以为得意,就少不了这三相。

  李斯直到腰斩这一刻,才悟道,才明白,为时已晚。如果一直纵狗猎兔至此,在老家上蔡啃干馍,喝糊糊,听梆子腔,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眼看着法场上像砍玉米秸秆似的,倒下一排排子女亲属的尸首。

  他杀了一辈子人,如今,轮到他被人杀,这滋味不好受。

  司马迁在《李斯列传》的结尾处,写到了这次残酷屠杀:“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夷三族。”所谓“三族”,按《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忤天心, 一人有罪,延及三族”的李贤注释,应该是“父族,母族,妻族”。这时,李斯明白为他权力狂人的一生,要付出多少代价。至少,好几百条性命,受其株连,与其父子同时同地遭到屠灭。

  这位法家(按文革时的封号),当他为秦始皇的铁杆屠夫时,在骊山脚下坑掉数百名儒生,连眼睛也不眨一下;但此刻,身边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的场面,大概唤醒了他早已泯灭的人性,这位秦国丞相,《大秦律》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不由得为这个残酷暴虐的政府痛心疾首。就以指鹿为马的赵高对他的处置而言,人,只有一死,施以五刑(黥、劓、斩左右趾、枭首、菹其骨肉于市),已经足够死上好几次,而且最后还要剁成肉酱,又如何再来进行腰斩?可这种匪夷所思的刑罚,没准还是他任廷尉那阵,颁行天下的呢!想到这里,他也只能没屁好放。

  鲁迅先生曾经在《病后杂谈》中,骇异中国古代刽子手,对于人体解剖学的精通,不知杀了多少人,才有这一份“庖丁解牛”般的娴熟手艺。李斯应该明白,正是他给了刽子手以杀人无算的机会,才使他们练出这一份又割又剐,又杀又砍,又凌迟又腰斩而并行不悖的职业本领。于是,李斯只好领教他自己厘定的酷刑,在自己培养出来的刽子手的刀下,俯首就刑。这刑罚,是一个无限延长的死亡,让你复杂地死,而不让你简单地死,让你看着自己一点一滴地死,而不让你痛痛快快地死。此时此刻的李斯,该多么怀念那一去不复返的,牵着咻咻嘶叫的猎狗,出上蔡东门,在秋日衰草丛中,追逐成群狡兔的无忧岁月啊!

  后来的文人墨客,就把李斯这句死前名句,缩成“东门犬”三字,既表示恨不如初,也表示对自己追逐一生的权力基因的彻底决绝,在人鬼交替,阴阳分界的这一刻,作出来俺错了的悔愆。孔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 对李斯来讲,也就够了。

  

2004-5-18 21:32 yingzheng
李斯恐怕不是这么想的,因为和他同时下狱的另2位丞相立刻自杀了
他不自杀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者他要通过合法的程序证实自己的清白?
我知道历来对他为人的评价都不高
可我为他的结局还是能掉下泪来

他追逐权利一点没错
人家有本事,为什么不争

他曾劝二世疏远赵高,二世怕他对赵高下手,将这事告诉了赵高,结果反被赵高算计(这里看二世真单纯啊)
他也曾多次试图劝谏二世
但是很可惜

哎,他要是死在秦始皇前面就好了.

2004-5-19 07:57 fandongpai
金圣叹似乎更加值得称道.

传说他临刑给儿子出对: 莲子心中苦
儿子悲伤对不出, 他就说出下联: 梨儿腹内酸

好象他还说什么"杀头, 至痛也, 今无意得之, 大奇"之类的话, 忘了原话是怎么样了. 他也是个汉子!

至于楼主说后来的文人没有骨气, 其实也有些个例外, 象林昭这些也堪比秋瑾女侠了. 可是知道林昭的人未必很多就是了.

2004-5-19 10:38 紫冠道人
[quote]原帖由[i]fandongpai[/i]于2004-05-19, 7:57:25发表
至于楼主说后来的文人没有骨气, 其实也有些个例外, 象林昭这些也堪比秋瑾女侠了. 可是知道林昭的人未必很多就是了. [/quote]
還真不知道林昭是誰

2006-8-8 11:28 天火
呵呵,替古人担忧

2006-8-8 12:50 疯子不怕疯狗
[quote]原帖由 [i]叶孤城[/i] 于 2004-5-18 19:39 发表
这是秦相李斯在腰斩前,对他一起俯首就刑,一起奔赴黄泉的儿子,既是临终,也是临别的一句有名的话。死在当头,能有心思说出这番言语者,非常人也。

  我总觉得古人在有些方面,要比今人强些。至少,这种赴死的 ... [/quote]


   呵呵 高仙芝的勇气才叫牛了

2006-8-8 14:01 楚天殇
高仙芝够牛,也够冤~

2006-8-9 19:27 小马爱犬屋
[quote]原帖由 [i]紫冠道人[/i] 于 2004-5-19 10:38 发表

還真不知道林昭是誰 [/quote]

还是不知道的好。

2006-8-9 20:23 赵豫 汉青
虚心求教,林昭其人其事?

[[i] 本帖最后由 赵豫 汉青 于 2006-8-10 21:08 编辑 [/i]]

2006-8-10 13:45 九紫離火
林 昭 年 表

摩罗

1932 12 16日
  林昭出生在苏州。名为彭令昭,乳名苹男,中学时期发表文章曾经署名令昭。1954年报考北大时名为彭令昭,入学时即改名为林昭。父亲彭国彦因为文官考试获得第一名,先后任苏州县长、江阴县长。母亲许宪民。冯英子说:“苏州出过许多巾帼英雄,然而我认为在现代的苏州女性中,够得上称为巾帼英雄的,许宪民同志应当是其中之一。在苏州的历史上,不可以没有许宪民的传记,不可以忘掉这样一个人。“大舅舅许金元曾任中共江苏省委青年部长、苏州特别支部书记,“四·一二“事变中牺牲。另一位舅舅许觉民现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1949年
  林昭苏州景海中学高中毕业。
  1949年7月
  林昭考入苏南新闻专科学校读书。
  1950年5月
  林昭从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毕业。
  1950年5月--1951年
  随苏南农村工作团参加苏南农村土改。
  1952年--1954年
  在《常州民报》、常州文联工作。
  1954年
  林昭以江苏省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林昭才华出众,受到游国恩教授的赏识,游教授曾经主张将林昭改为文学专业的学生,未果。林昭任校刊编辑。
  1955年春
  参加北大诗社,任《北大诗刊》编辑。
  1956年秋
  北大创办综合性学生文艺刊物《红楼》,青年女教师乐黛云当主编,林昭系编委之一。林昭因此从校刊编辑部调到红楼,被称为“红楼里的林姑娘“。
  19570529日
  上午,《红楼》编辑部举行会议,宣布开除张元勋与李任《红楼》编委会,原因是张元勋与李任等人创办了右派刊物《广场》。编委们多有发言,纷纷批判张元勋李任的罪行。林昭在发言批判时对张元勋说:“我有受骗的感觉!“张元勋在《北大往事与林昭之死》中说:“41年后,在纪念林昭惨死30年的时候,说起这一段往事,我想把一个真实的林昭介绍给我们的友人与陌生者,要向世人讲清,死于悲壮的林昭,其思想与决心确实有一个成长、成熟、自我矛盾与自我斗争的痛苦过程…?quot;
  19570522日
  极闷热的晚上,在北大十六斋东门外的马路上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口战“,一些发言认为“大字报中的右倾言论是反革命煽动“。林昭在浓密的夜色中登上餐桌,反对那些上纲上线的批评。并说:“我料到一旦说话也就会遭到像今晚这样的讨伐!我一直觉得组织性与良心在矛盾着!“有人怒问“你是谁?“林昭说“我是林昭!双木三十六之林、刀在口上之日的昭!“
  是夜林昭喝酒大醉,此后卧床两天。从此她什么话也不说,每日在善本书库里静读。
  1957年秋
  林昭与谭天荣张元勋等北大优秀学生一起被打成右派分子。林昭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抗议,被同学发现,及时抢救过来。被判劳教三年。新闻专业负责人罗列怜其体弱多病,经常咳血,冒险为之说情,没有发配到西北劳改,而是留在新闻专业资料室接受群众“监督改造“。
  19580621日
  北大新闻专业合并到人民大学新闻系,林昭到人大新闻系资料室监督劳动。人大新闻系右派学生甘粹也在资料室“劳动考察“,经常主动照顾体弱多病的林昭。二人渐渐相亲相爱,并提出结婚申请。上级批评他们谈情说爱是抗拒改造,不准他们结婚。
  1959年9月
  甘粹被发配到新疆劳动改造。林昭心情恶劣,病情加重。冬天咳血加剧,要求回到上海母亲身边养病。
  1960年初
  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批准林昭请假要求,林昭母亲许宪民特来北京迎接林昭回上海养病。
  是年,中国大地饥荒蔓延,饿殍遍野。在甘肃农村劳改的一批右派学生和个别有良知的地方官员希望唤醒社会良知。兰州大学历史系右派学生张春元提出创办刊物,传播思想。物理系研究生顾雁、徐诚表示赞成。他们与在上海的林昭取得联系,决定合作编辑一种杂志,取名《星火》。张春元等人凑钱买了一部油印机,油印了首期《星火》,其中发表了林昭的一首长诗《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一日》。
  是时,他们四处搜集各地党政负责人和民主党派负责人名字,企图将《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寄给他们,呼吁他们正视恶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努力遏止中共的极左政策。
  1960年7月
  《星火》主要领导人张春元被捕。
  19600930日
  与张春元一起劳改的学生、教师39人全部被捕。支持他们的数十名当地农民一起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对他们表示过同情的武山县委书记杜映华。
  1960年10月
  林昭因反革命罪名在苏州被捕,囚于上海第一看守所。警察逮捕她并抄家时,林昭父亲喃喃说道:“我们家完了,我们家完了!“不到一个月,父亲彭国彦自杀身亡。
  林昭和张春元、顾雁等人被捕后,顾雁的哥哥顾鸿将当时家喻户晓的卡斯特罗著作《历史将宣告我无罪》寄给法院,并将“无罪“二字用红笔划出。顾雁的弟弟顾麋则在日记中表达抗议。顾鸿顾麋因此都被打成“反革命分子“。
  1961年
  林昭写作思想日记。
  1961年5月
  囚于上海第二看守所。曾经一度与基督徒俞以勒囚拘一室,二人相处甚好,相互影响甚多。
  1961年12月初
  中共中央西北局开会改组甘肃省委,并号召全省“紧急行动起来抢救人命“。
  此前中共中央监委副书记钱瑛带了一个工作组到甘肃调查,批评他们的极左错误。据说钱瑛曾过问“《星火》反革命集团“案,建议从宽处理。但该案还是有十几人被判了重刑。其中张春元被判无期徒刑,苗新久二十年,向承鉴十八年,谭蝉雪、胡晓愚、何之明各十五年,顾雁、徐诚均十年以上,杨贤勇十年,陈德根七年,杜映华五年。当地四十多岁的农民刘武雄十二年。
  1962年初
  林昭以保外就医出狱,回到苏州乔司空巷15号家中修养。出狱那天,林昭抱着桌子脚不肯回家,对前来迎接的母亲和妹妹说:“他们还要把我抓进来的,放我是多此一举。“
  1962年3月底
  对片警说随时准备重返监狱。
  1962年7月
  致信北大校长陆平,呼吁效仿蔡元培校长,主持公义,营救被迫害的学生。
  1962年9月
  在苏州与右派分子黄政、朱泓等人商量并起草了“中国自由青年战斗同盟“的纲领和章程。是月,在上海市淮海中路与无国籍侨民阿诺联系,要求阿诺将《我们是无罪的》、《给北大校长陆平的信》等带到海外发表。
  19621223日
  再一次被捕。
  狱方曾安排林昭去上海精神病院作精神鉴定,院长粟宗华亲自判定她精神不正常。文革中粟宗华因此被指称“包庇反革命分子“,抑郁成疾,含恨而终。
  19630618日
  写《绝食书》云:“一息尚存,此生宁愿坐穿牢底,决不稍负初愿,稍改初志。“
  19630808日
  从上海市监狱(已经关押8个半月)移拘上海第一看守所。
  19640205日
  吞食药皂自杀,未遂。
  1964年3月
  致信审讯者。
  19640926日
  纸笔被狱方收缴,无法书写,此后一直用血书写。。
  19641104日
  谢绝营养荤菜。
  19641109日
  与狱方谈话不投机。第四次加戴手铐,延续到19650526日才取消。
  19641110日
  以玻璃片割破左腕血管自杀未遂,是日起绝食10日。
  19641206日
  第一封致上海地方长官柯庆施的血书托检察院转送。
  1964年12月-1965年2月
  囚于上海第一看守所,
  1964年12月
  第一次给《人民日报》写信反映案情并表达政治见解,血书。无回音。
  19650105日
  索要进食筷子。柯庆施任国务院副总理,林昭一直认为柯庆施能够保护她。
  1965年1月底
  遭到狱卒施暴。
  19650220日
  狱方与林昭谈话。
  19650221日
  早晨开始拒食。
  1965年2月
  第二次给《人民日报》写信反映案情并表达政治见解,血书。无回音。
  此信附有一封呼吁书,要求转给正在给非洲人效力的日本律师长野同治和智利记者罗哈斯,希望引起国际正义力量对自己的事业和案情的关注。
  19650303日
  第二封致上海地方最高长官柯庆施的信交出。
  19650305日
  接待家属探监。
  19650321日
  从狱方米汤中闻出米沙尔气味,喝后腹泻,疑心有毒。以后经常因喝米汤腹泻或腹痛。
  19650405日
  上海地方最高长官、国务院副总理柯庆施发病,9日下午逝世。林昭觉得柯庆施之死含有政治阴谋。
  19641202日
  接到起诉书。
  19641205日
  出庭受审。
  19650306日
  交上血写的绝食书,狱方鼻饲流质,直到0531日绝食80天,此间天天写血书。到上海第一监狱22个月,仅于19641105日家人送了一回副食品。
  1965年3月中旬某日
  血书“有事要求立即提审“。
  1965年3月-5月
  一个半月没有张口说话。
  19650323日
  林昭开始血书《告人类》。
  19650321日
  晚喝狱方米汤后腹痛半夜,疑心有毒。
  19650325日
  身体极为虚弱,以来月经为由要求输液,未允。
  19650405日
  上午11时喝狱方米汤,5分钟后腹泻,疑心有毒。
  19650531日
  再一次开庭审判,被判有期徒刑20年。
  19650601日
  林昭刺破手指,用鲜血写作《判决后的申明》,“……这是一个可耻的判决,但我骄傲地听取了它!这是敌人对于我个人战斗行为的一种估价,我为之由衷地感到战斗者的自豪!……我应该作得更多,以符合你们的估价!除此以外,这所谓的判决与我可谓毫无意义!我蔑视它!看着吧!历史法庭的正式判决很快即将昭告于后世!你们这些极权统治者和诈伪的奸佞--歹徒、恶赖、窃国盗和殃民贼将不仅是真正的被告更是公诉的罪人!公义必胜!自由万岁!林昭 主历 一九六五年六月一日“她以“主历“二子可能是为了强调心中拥有上帝的爱与正义。
  1965年7月-12月
  第三次给《人民日报》写信申诉案情并陈述政治思想,重点批评“阶级斗争“学说(戏称为楼梯上打架的理论)和集权统治,呼吁人权、民主、和平、正义,长达10万字。
  19660506日
  刚刚刑满释放仍在监督劳动的林昭挚友和同学张元勋偷偷来到上海,以男朋友身份偕同林昭母亲许宪民到上海提篮桥监狱看望林昭。可能是唯一一次得到同仁的看望。林昭说:“我随时都会被杀,相信历史总会有一天人们会说到今天的苦难!希望你把今天的苦难告诉未来的人们!并希望你把我的文稿、信件搜集整理成三个专集:诗歌集题名《自由颂》、散文集题名《过去的生活》、书信集题名《情书一束》。“又说:“妈妈年迈无能,妹妹弟弟不能独立,还望多多关怀、体恤与扶掖。“
  19670501日
  正在监督劳动的张元勋再一次偷偷来到上海,偕同许宪民来到提篮桥监狱要求探望林昭。传达室告曰:“监狱已经军管,一切接见停止。“
  19680429日
  林昭接到由20年有期徒刑改判为死刑的判决书,当即血书“历史将宣告我无罪!“当天被秘密处决。时不满36岁,尚是一位未婚青年。
  关于林昭遇难的经过,彭令范在《我的姐姐林昭·下》一文中有如下介绍。
  母亲的朋友朱太太来电话叫我们到她家里去一次。我去后发觉她家里气氛沉重而又异常。她先问我有无姐姐的消息,姐姐在执刑前有几个月他们没有她的音讯。我就把付子弹费的情况告诉了朱太太,她听后立即脸色灰白,沉痛地说?quot;这是真的了。“在我追问下,她告诉我,她的大儿子祥祥每周二次在龙华飞机场勤工俭学,4月29日由同学送回家时已面无人色,神情呆滞,半晌讲不出话来。朱太太追问发生了什么事,那同学说:“我们今天在龙华看到枪毙人,是个女的,祥祥看了立即变色,说是认识她的。“等那同学走后,祥祥突然哭了起来,说:“大姐姐被杀害了!“因为他的精神受到了打击,先要他休息。到第二天朱太太向他问个究竟,祥祥说他们一帮勤工俭学的在机场内做些杂务工,每天下午三时左右结束。那天结束后,在机场内多玩了一会儿。到三时半左右,突然望见有两辆军用小吉普飞快开来,停在机场的第三跑道,接着由两个武装人员架出一反手绑架的女子,女子的口中似乎塞着东西。他们向她腰后踢了一脚,她就跪倒了。那时走出另外两个武装人员对准她开了一枪,当她倒下后又慢慢地强行爬起来,于是他们又向她开了两枪,看她躺下不再动弹时,将她拖入另一辆吉普车飞快疾驰而去。祥祥说,他当时几乎叫出大姐姐来。朱太太再三追问他是否会看错,祥祥说绝对不会错,大姐姐有她的特点,只是更瘦了。身上穿的像是医院里的衣服。
  邱隐帆《狱中日记:林昭最后的日子--纪念林昭这位令人尊敬的自由战士》(见《南方周末》1998年9月4日)一文公布了丁芸女士的狱中日记,称丁芸是林昭少年时期的同学,后来又恰好囚禁在同一间囚室,与林昭一起经历了那段阴暗的日子。不过张元勋认为日记及其作者身份都是假造的,本人也觉得日记可疑之处甚多,只是将有关林昭死难的说法录存于此,以备参考。
  1968年4月29日今日大雨
  今天,天空上整天下着瓢泼大雨,阴森森的牢门紧闭着,使人越加感到恐惧。
  上午十时许,对林昭一案开庭进行审判,法庭设在上海监狱里,乃是开的秘密庭。因此,没有律师给被告辩护,更没有记者到场采访,当然也没有陪审员和被告家属到庭听审以及群众的列席旁听。(这种审判方式,在文革中,乃是司空见惯了的。)
  到了晚上,竟然马上进行死刑的执行。深夜,由四个全副武装的警卫士兵,在一名狱吏的带领下,掀开了我们的牢门,狱吏大声吆喝道:“303号,快出来过堂“显然,当夜就要将林昭秘密处决了。
  此时,全监房的女囚都从睡梦中惊醒,情景显得非常紧张,女犯们都在呆呆地望着林昭,可是,林昭却出奇地镇静,她从容不迫地穿上了妹妹彭令范探监时,送来的那一件红色呢制的新外套,尔后,从口袋里拿出了一面小镜子,照了一下自己的脸,还梳理了几下散乱的头发,顿时,显现出她那俊秀、妩媚、婀娜多姿的面容,本来嘛,她就是一位美丽的南国女性!她身材匀称,长着一副鹅蛋形的脸庞,面颊的两侧露出迷人的酒靥。
  旋后,林昭走出牢房,向女囚们频频招手并笑着说:“诸位小姐妹,再见了!再见!!“顿时监房的气氛达到了高度的紧张和恐惧。
  她一步又一步地踱出了女监的总监门,她想要唱《国际歌》,可是,狱卒马上用棉团塞进了她的嘴里,她奋力地反抗,嘶喊出一声“妈妈!你在那里?“于是狱吏就用布条封住她的口,以及她的眼睛。
  她终于无声无息离开了这座监狱,离开了这个世界!一起悲惨的冤案,就永远定格在那个晚上。
  19680501日
  下午2时,公安人员来到林昭母亲家,索取5分钱子弹费。林昭的妹妹彭令范送上5分钱,林昭的母亲当场昏厥。
  林昭被处决前后,张春元被诬指 “密谋暴动越狱“,杜映华被指控为张春元传递消息,两人均被判处死刑,立即枪决。张元勋也重新入狱。
  林昭母亲经受不住精神打击,精神失常,多次离家出走,后死于上海街头。有人说是自杀,有人说是被红卫兵打伤致死。
  林昭的妹妹彭令范1980年迁居美国,多次回国参加悼念林昭的活动,写有长文《我的姐姐林昭》。
  林昭尚有一弟,下落不明。
  林昭尚有遗骨和亡魂,亦下落不明。
  20020429日
  匆匆草就于北京黄村
  以纪念林昭遇害34年
  并纪念她的70岁冥寿

2006-8-10 14:00 处女座纱加
:&

2006-8-10 21:06 赵豫 汉青
回复 #10 九紫離火 的帖子

是这样的啊......阁下费心了。

2006-8-13 23:14 真面目
林昭 张志新这些人大概是没有什么可能会与秋瑾那样被正史明垂的~~~不过,好象轩辕是不说这些的,还是不提为好。

2006-8-15 16:53 夏侯长风
为什么要用马夹?难到不能说吗?任何人都应该正对历史...

[[i] 本帖最后由 夏侯长风 于 2006-8-15 16:57 编辑 [/i]]

2006-8-17 09:27 3669850
"我以我血溅轩辕",巧合了...........

2006-8-17 11:24 龙骧将军
李斯此人,智也哉,愚也哉。为秦国明法度,辅助秦皇治理国家,焚书坑儒,依法治国,甚为得力。可为保自己之地位,竟杀死自己的同门韩非子;始皇驾崩时又为保丞相之位不为蒙恬取代,竟与赵高勾结,矫诏杀扶苏、蒙恬,终究自己也遭受腰斩之刑,天理循环,报应不差。得此下场者,天理报应尔。反人民者亦如此。

2006-8-24 09:20 周伯言
文革是的冤案,是罄纸难书.不过共产党最多给林昭平个反,绝对不会追她做烈士,英雄.

2006-8-24 21:08 胡言乱语
回复 #10 離九紫火 的帖子

感谢林昭,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脊梁.
感谢九紫離火,是你让我们知道了这段历史.

2006-8-25 11:03 天下之大
林昭......

2006-8-28 17:06 herowudi
从李斯能扯到林昭,佩服佩服.不过李斯死前调侃到是让我想起了阿基米德.他们创造了历史,我们只能看历史,大概这就是我们和他们的差距.

2006-8-28 17:24 三国博士
看李斯临刑前的话真的会有些凄楚,让人伤感...

[quote]原帖由 [i]fandongpai[/i] 于 2004-5-19 07:57 发表
金圣叹似乎更加值得称道.

传说他临刑给儿子出对: 莲子心中苦
儿子悲伤对不出, 他就说出下联: 梨儿腹内酸

好象他还说什么"杀头, 至痛也, 今无意得之, 大奇"之类的话, 忘了原话是怎么样了. 他也是个汉子 ... [/quote]
金圣叹死前MS还说过"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滋味",而且叮嘱不要外传...

2006-8-28 17:35 root的马甲
[quote]原帖由 [i]3669850[/i] 于 2006-8-17 09:27 发表
"我以我血溅轩辕",巧合了........... [/quote]

此轩辕非彼轩辕

2006-8-30 22:31 实干司马
春秋战国和先秦时期的读书人也好,侠客也好,多数是不怕死的铮铮铁汉,以后就越来越少,只有明朝还回光返照一下。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