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3-18 16:55
河内司马
求助
今天去逛书店,无意中翻到一本中学历史教辅,里面有这样一题:以下是皇帝缢号的是A秦始皇B唐太宗 C唐明皇D宋太祖。
这个缢号和庙号怎么区分呢?
2008-3-18 17:00
张建昭
缢号:q(+ 这几个皇帝没有自缢的
只有唐明皇是其谥号的简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太祖太宗高祖高宗玄宗这些带“祖”带“宗”是庙号
秦始皇不是谥号,秦朝禁止给皇帝上谥号。
[[i]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8-3-18 17:04 编辑 [/i]]
2008-3-18 17:02
十月de蟋蟀
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刘知几《史通/称谓》:"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有宗有德, 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据其生前业迹评定的 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郑玄注云:"谥者,行之迹也"。 《五经通义》:"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故虽君臣可同。" 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汉复其旧,历代因之, 至清止。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依据生平业绩,根据 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
PS:google来的。俗话说的好啊:知之为知之,不知google知。
2008-3-18 17:07
anchoret
在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后世的皇帝要另外给他一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谥号。《说文》这样解释:“谥,行之迹也。”也就是说,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表达褒贬之意,所谓“劝善戒恶”。其中有褒扬的,比如:民无能名曰神(如宋神宗),经天纬地曰文(如汉文帝),克定祸乱曰武(如汉武帝),博闻多能曰宪(如唐宪宗),等等;
有批评的,比如:乱而不损曰灵(如周灵王),好内远礼曰炀(如隋炀帝),动祭乱常曰幽(如周幽王),等等;
有表示同情的,比如:恭仁短折曰哀(如汉哀帝),在国逢难曰愍(如晋愍帝),年中早夭曰悼(如周悼王),短折不成曰殇(如汉殇帝),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皇帝的年号、谥号与庙号
年号、谥号和庙号这三者都是中国古代皇帝们不可缺少的特殊名号。
在古代皇帝和大臣的心目中,确定什么样的年号纪年,是一件非常重大而神圣的事情。改朝换代以后,新的皇帝即位,践阼为主,需要重定正朔,以显示奉天承运,上顺天道,下合人意,而重新确定年号纪年,正是奉正朔的一种表示。
据《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历代的皇帝所用的年号共有708个,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示受命于天的,如应天,天兴、天授等;2、表示神圣祥瑞的,如万利、河清、大圣等;3、表示改朝换代的,如太始、开元、皇初等;4、歌颂文治武功的,如大德、上明、文治等;5、希图安宁平顺的,如安定、广顺、永宁等;6、祈求江山永固的,如长久、天寿、长乐等。其中,“天”字在历代年号中使用得最多,达71次。“天”字,《尔雅》解释为:“天,君也。”古代帝王称作天子,被认为是上天之子。
年号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帝王纪年的名称。最早的年号当属西汉武帝刘彻。刘彻即位之年(公元前140年),即为建元元年。 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前后一共使用了十一个年号。自武帝肇始以来,从此历代帝王即位,一般大多立有年号。而且还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由于年号的名称,含有粉饰太平的需要。所以一般多有表达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之寓意。有些过于热门的吉祥词汇,如“太平”“永安”之类,还被不同的帝王先后使用。在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帝王,当非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莫属。在武则天当政的武周时期,前后不过二十一年的时间里,却使用了十八个年号,可谓空前绝后。
• 由于年号太多难免有导致纪年混乱之弊。所以自明至清,历任帝王,从登基到驾崩,只使用一个年号。如清圣祖玄烨虽然在位长达六十一年之久,已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执政时间最长者,所以“康熙”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而号称十全老人的清高宗弘历,执政时间也长达六十年之久。但在年号上也是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也正因为如此才得以让今人,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乾隆的逸事。
•
在中国近代史中,使用时间最短的无疑是袁世凯的“洪宪”年号。恰好说明了所有违背历史潮流的倒行逆施,都只能是如同露水一般的昙花一现。也为在中国施行二千余年的年号纪年,敲响了最后的丧钟。至清宣统三年十一月十日,各省代表开会于南京,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决定采用公历纪年。这才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余年的年号纪年方法,从此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
• 在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后世的皇帝要另外给他一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谥号。《说文》这样解释:“谥,行之迹也。”也就是说,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表达褒贬之意,所谓“劝善戒恶”。其中有褒扬的,比如:民无能名曰神(如宋神宗),经天纬地曰文(如汉文帝),克定祸乱曰武(如汉武帝),博闻多能曰宪(如唐宪宗),等等;
有批评的,比如:乱而不损曰灵(如周灵王),好内远礼曰炀(如隋炀帝),动祭乱常曰幽(如周幽王),等等;
有表示同情的,比如:恭仁短折曰哀(如汉哀帝),在国逢难曰愍(如晋愍帝),年中早夭曰悼(如周悼王),短折不成曰殇(如汉殇帝),等等。
庙号也是一种死后的称谓,但与谥号有所不同。“庙”字,《说文》解释为:“庙,尊祖貌也。”宗庙是祭祖的场所,帝王的宗庙中奉祀的祖先都有一个特立的庙号。与谥号相比,庙号的用字少,而且都是褒扬之词。
以明代皇帝为例,十五个皇帝依次是:太祖、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可以看出,明代开国的皇帝称祖,其余称宗
百度知道很强大
2008-3-20 04:21
文以载道
我只知道和祖宗两字相关的一般都是庙号。。。。
2008-3-20 08:54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文以载道[/i] 于 2008-3-20 04:21 发表
我只知道和祖宗两字相关的一般都是庙号。。。。 [/quote]
有“祖宗”二字的,不是[color=DarkRed]一般[/color]为庙号,而是[color=Red]肯定[/color]为庙号。
2008-3-20 09:56
江城子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3-20 08:54 发表
有“祖宗”二字的,不是一般为庙号,而是肯定为庙号。 [/quote]
嗯,我的理解一般为“祖宗”二字,本来就应该是后代称呼自己祖先的,所以用于家庙;谥号是对先皇帝一生功绩的评定,所以全称就是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比如痴蠢凶顽桀皇帝,^_^!:loveliness:后来用的滥了,非皇族的人也开始大量用庙号称呼皇帝,结果搞的大家晕头晃脑了。
其实始皇帝的想法很好,一世二世多好,非得加这么多无谓的称呼,导致了中国名教的盛行!:wacko:
(在冒小牌,三红的地盘灌水有种肆虐的快感,哈哈!:lol:)
2008-3-20 10:23
张建昭
秦始皇是觉得,大臣给皇帝上谥号,是以下犯上,下面人给上面人评价总结一生功过,是大不敬。
PS:灌水,三小红绝对了,彭祖、戴宗就不是谥号:titter:
2008-3-20 10:45
三种不同的红色
庙号应当是举行祭祀时使用的称号,所以上庙号的必然是王室后人,但用来称呼的,恐怕不仅仅局限于王室内部。比如孔子就说“何必高宗”,而这事距离庙号被滥用还差一千多年呢。
PS:楼上两个坏淫,我:cai:
2008-3-20 11:54
边城玫女
[quote]原帖由 [i]江城子[/i] 于 2008-3-20 09:56 发表
其实始皇帝的想法很好,一世二世多好,非得加这么多无谓的称呼,导致了中国名教的盛行!... [/quote]
学人家路易:titter: 路易十八世:wink:
不过人家的多少世,并不是指同一个朝代的多少世,而是指同名的第N个主,可以跨越朝代,只要一个国家的就成
2008-3-20 14:51
江城子
[quote]原帖由 [i]边城玫女[/i] 于 2008-3-20 11:54 发表
学人家路易:titter: 路易十八世:wink:
不过人家的多少世,并不是指同一个朝代的多少世,而是指同名的第N个主,可以跨越朝代,只要一个国家的就成 [/quote]
嗯,比如伊丽莎白一世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妈妈!:loveliness:
2008-3-20 15:34
碧落赋
[quote]原帖由 [i]江城子[/i] 于 2008-3-20 14:51 发表
嗯,比如伊丽莎白一世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妈妈!:loveliness: [/quote]
:funk::funk::funk:
这个都不知道是第N世外外外祖母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