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大汉族主义”如何“左右中国几千年”?


2008-2-14 08:45 曲辰
“大汉族主义”如何“左右中国几千年”?

[size=5]“大汉族主义”如何“左右中国几千年”?[/size]
——三评“三祖文化” 的荒谬提法

曲 辰

为了给“三祖文化”的荒谬口号制造理论,为了给蚩尤平反,原涿鹿县旅游局副局长赵育大先生,提出了不少非常新颖、大胆的说法,这种话在学术界我们是闻所未闻,故其一发表,就有许多人称奇。当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也有一些人在学舌。但是,普通人民则是不知此事的,现在,我们将其摘录一段在网上,大家欣赏一下,讨论讨论。

赵育大先生说:“(黄帝与蚩尤),他们之间并无谁是正统该歌颂,谁是叛逆该贬责的问题。我国封建历史比较长,封建正统史观、大汉族主义左右了中国历史几千年,过去对蚩尤的定性是不公正、也是不科学的,违背了历史,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时至今日,对这个问题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的认识,凡我诸多国人,只知有炎黄,不知有蚩尤,往往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而对蚩尤这个始祖不认可,甚至还有〔人〕认为〔蚩尤〕是“暴虐之徒”①。

赵育大先生在这么一段短文中,提出历史无是非、大汉族主义左右中国历史几千年、对蚩尤定性不对、中国历史要按马克思理论为标准重写、蚩尤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等许多重大问题,我没有赵先生厉害,无法在一篇短文中讨论这么多的大问题,此就是否“大汉族主义左右中国历史几千年”的问题进行一点议论,对此论在民族团结方面的危害,则象征性地、稍微点到为止。

现在的汉族,若论其历史上的古代民族成分,是最为复杂的。可以说,在现代的汉族人口中,几乎包含了五十多个现代民族和古代民族的绝大部分成分。若要说其形成历史的简单,似乎可以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即以黄帝、炎帝所领导的古有熊国百姓、黎民为基础,在近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接纳、融合了各古代民族而形成。至于族名,则更没有任何讲究,只是因为自汉代以来,在历史记载之中为与各兄弟民族相区别,而统称中原人民为“汉人”,这就得了一个“汉”字的族称。由“汉人”到“汉族”的族名出现,是现代各兄弟民族开始形成之际才有的,其时间可依蒙古族族名确定为大体上的时限。而且在此之后,亦并非是汉族尽占历史的主导地位。在元朝,是蒙古族排老大,两族并称之时称“蒙、汉”;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上,是满族排老大,两族并称时曰“满、汉”。甚至,就连学术用词,日常生活用语都是如此:黄色人种定名为“蒙古人种”,不同民族风味的宴席称“满汉全席”,而绝不是倒过来说。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由中华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共同写成的,历史上匈奴、鲜卑、白氐、羌、突厥、吐谷浑、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都曾先后建立过大大小小的民族政权,这是人人皆知的历史事实。那种在学术论著中说“大汉族主义左右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话,是既不顾历史事实,又很不负责任的有害言论。

民族的融合,是一种历史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走向“世界大同”这一历史发展总趋势所决定的。当今世界,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交通、通讯、能源、环保等各个文化层面,都面临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问题,就是很好的例证。
我们再来反观历史,中华各民族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一种民族大团结、大凝聚、大融合的历史实际。汉族的产生,正是历史上各兄弟民族大融合的结果。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真正起着强大无比、不可抗拒的力量,不是人种属性,不是民族属性,不是民族大小,不是政治强权,不是刀枪,更不是甚么人的主观意志,而是悠久的历史之根,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国,是世界上唯物辨证哲学思想理论体系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这种哲学就是现代学者们所称的“易道哲学”。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历史发展极快,很早便呈现出文明时代之光,与此种哲学的产生和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著名历史学家黄大受先生认为,中华文明,绝不是习惯上所说的“上下五千年”,“希望大家都能知道中华文明已有一万年”②,这种说法虽可商榷,但却并非毫无依据,而是从中国考古发现的大批古城遗址和礼器的历史事实中,得出的一种认识,其代表了海内外一百多位学者们的倾向性意见;在大陆,学术界虽然还没有人认为中华文明历史有万年之久,但史学界、考古学界认为中华文明绝非五千年者,也有不少学者。如郑光先生说:“现在,考古界、历史界,都把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的起源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进行研究),……中国什么时候进入国家社会和文明时代呢?我认为是在距今5000年以前,或更早一些时候”③。同样,郑先生的认识,也是从他长期的考古实践中得出的历史认识。

轩辕黄帝以其仁慈而能战胜蚩尤之强暴,继之一扫群雄而建神州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其所使用“神奇武器”,正是这种哲学思想理论。亦正是因为黄帝以中国哲学思想理论为指导,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伦理、道德、教育、科学研究等一系列的文化建设,这就使中华文化有了博大精深的历史之根。这个以历史、唯物、辨证、求实的中国哲学思想理论为精髓、为本质的历史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就如同宇宙间巨大星系旋转着的中心旋涡,以其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吸引着各个地域的不同文化,吸引着如同众星一样的各兄弟民族围绕着这个文化中心旋转运动,并不断地融入其中。

这种由优秀的历史文化引力而造成的中华民族历史大融合,虽然可以表现为和平的,非和平的,自愿的,被迫的等各种不同的历史形式,但其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上,不论他是一时之间拥有多么强大的武装力量,多么能够叱咤风云,都绝对阻挠和抗拒不了这种历史趋势,也绝对扭转不了这个中华民族历史大融合的进步方向。对此,我们举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例,就可说明问题。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氐族为中原文化所吸引,纷纷南迁,慕容鲜卑是“慕诸夏之风”以“燕代多冠步摇”,“见而好之,乃敛髪袭冠”④ , 学中原人之仪容风度,并改姓慕容氏的;拓跋鲜卑是以记事为姓,表示自己是黄帝的后代 ⑤。他们后来分别建成立了前燕、前秦、北魏等政权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採取措施,加速与中原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而不搞民族压迫、民族对立、民族隔离活动。如符健在关中建立前秦政权之初,就致力于调整民族矛盾,按着中原地区文化提倡礼教,修尚儒学,发展农业生产,遇災年便“蠲免百姓租税”;符坚更是推崇儒政,举贤才,大批任用汉人参预朝政。特别是在任用王猛为相的事上,更是不拘俗套,顶住氐族内部的反对,用而不疑,并为此杀了氐族中功臣卓著的反对者大将樊世;建立北魏政权的拓跋鲜卑,在推行民族融合政策上,更是不遗余力。如重视农业,实行屯田。离散诸部,分土定居。计口受田,放棄游猎。脱去胡服,改穿汉衣。禁说北语,一从汉音。改变籍贯,胡汉通婚。推行汉制,尊从儒学。至孝文帝更带头改变鲜卑复姓,姓汉姓,用汉名……这就加速了鲜卑人与中原汉人之间的民族融合。

(二)辽、金、元时期:
辽、金、元政权,分别由契丹、女真、蒙古族建立,这几个政权的执政者,是没有哪一个像前秦、北魏那样主动地采取积极的措施,加速民族融合的。契丹、女真、蒙古族,推其根源都是由古之鲜卑族演变而成,但到辽、金、元时期,这些民族自己已不知自己的历史根源。所以,当他们建立了政权之后,就远不如魏晋之际的氐族、鲜卑族那样有寻根认祖,主动同中原民族相融合的历史自觉性了。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其南下进军中原之时,曾大批掳掠中原平民和财物,是不折不扣的野蛮的征服者。但这个以其野蛮征服文明者,最终还是“被征服地区较高的文明所征服。因此,他对……农耕文化表示倾慕。这在他的建国过程中,已有所表现。后来,他又积极兴建孔庙,认真学习汉语,熟悉汉地的风土人情,……并且要求他的儿子们学习汉文化”⑥。到辽圣宗耶律隆绪之时,更明确下诏修葺黄帝及历代先圣庙貌,以时而祭,认同了中原历史文化。涿鹿县桥山黄帝庙、历山的尧庙、舜庙就是在这一年(公元995年)最后一次修葺,到公元1333地震毁坏的。
然女真与蒙古族建立政权之后,则既缺乏文化认同,更不愿推动民族之间的融合,而是进行民族压迫。他们唯恐自己的民族一旦失去了民族特点,就会危及到他们自己的政权。而当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反金、反元的起义中认识到实行民族隔离与压迫没有出路之际,一切都为时已晚,而只能在由他们逼迫而起的民族斗争中败亡。美国的历史学家海斯等曾经这样说:“欧洲人来到,对中国的影响比印度还要少。很多世纪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相当坚固和稳定的帝国;虽然那个帝国包括了不同的种族和宗教,并且被外来的侵略和内战所干扰,但是它却是统一的,被一种浸透到各部分的共同文化团结在一起。蒙古人、鞑靼人和所有其他种族, 都是以侵略开始, 而总是以被‘文明化’ 告终。 就是说, 他们采用了中国的习俗”⑦。当然,美国人是很难了解中国的,即使是史学家,他们也很难彻底搞清中国的历史问题。他们说欧洲人对中国的侵略,改变不了中国,但不能将蒙古人、鞑靼人入主中原说成为侵略,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中的一部分,是内战。有一点,海斯等人说对了,那就是,植根于中国大地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战胜的,它是凝聚中华各民族的历史纽带。

(三)清朝时期:
清朝的统治者,同历史上氐族、鲜卑族完全相反,建政之后非但拒绝使满、汉民族融合,使满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而是想把汉族改造成满族,想把中原文化改造成满族文化,其入关之后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等等屠杀惨案。汉族人被屠杀约有两亿。我说这些,涿鹿县某些人可能会不服气。那么,我们就举公元1634年(崇祯七年)8月的保安州屠杀案为例,因为这一年为农历纪元为“甲戍”,故《保安州志》称此为“甲戍之难”。

1634年7月,皇太极亲自率兵绕开山海关,从独石口、野狐岭南扰宣府、大同,大批掠夺妇女、青年男子、金银财宝、绸缎、衣物、茶叶等,制造了很多屠城案,这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保安州屠城案只是其中的一例,我这里只摘抄一小段驻宣府监视太监王坤于七月二十二日赴涿鹿视察后给朝廷的报告:

卑职蒙委前去保安州查勘失城情由,于二十二日卯时随带六仆……申时至州,老幼带伤诸民一见,悲号满道,死者遍野尸横,井中各皆填满,秽污之气难闻,抢攘盈街,流亡满眼,惊惨酸心。职随请同朱举人及标下听用守备郭君都等查看,城门俱已损坏,军民房舍烧毁十止一存,本州六房文卷及仓库册籍尽已烧毁,州印查无下落,察院顾公祠俱已烧毁,惟存怀隆道公署一所。文庙牌坊、奎星楼已遭火毁,守备衙门并火药局俱已烧尽,城外南关并东关临街铺面尽行烧毁,城垣残坏数处。至于紧关仓廒俱已放火烧塌,瓦土木料压于豆米之上。职到尚皆火焰大炽,本州各役并无一人,事急亲率沿街高叫诸民挑水一担,给米一升。幸遇天降暴雨,止共费米一石零七升,将火即时扑灭。其中米豆俱压土瓦之下,不能见数清盘,仅据仓门粘贴之数,预为呈报。草场堆草二堆,内已拆动一堆,不能稽查其数。狱中重囚被虏去逃回绞犯三名:张承恩、周世兴、魏科,见在固守城池。州库尽遭虏劫,并无钱粮。……再查阎知州妻子(曲辰注:指知州阎生斗,山西汾西人,字文澜,保安州城破前,与军民守城在城墙上,城破时,悬梁自尽于城墙角楼内,其妻在州衙内自尽)尚存身尸,据伊男称系已获见,停州内宾馆。吏目王士翔重伤伏枕,教官马化麟、张国正俱带重伤,学印尚存美峪所。查吏目尚存美峪所,候缺王吏目及徐守备生死未明。原任李推官、蔚州张教官,俱遭杀死。州中马举人阖家尽被虏去。州中斯文,止存朱举人,郭、夏二监生,并生员十余人,而家属俱已死尽……城中死尸腐烂盈街⑧……

保安州城因地处桑干河、洋河交汇处,地下水位极浅,故城中居民或三五家一口井,或一家一口井,各个街、巷又有很多官井,太监王坤所说的“井中各皆填满”,“城中死尸腐烂盈街”,是有区别的:“盈街”者,是死于皇太极大兵所杀;“井中各皆填满”者,多为自杀。是时,有官职的家属、斯文者家属,多为气节而拜别文庙中孔子像、祖先堂上列祖列宗,然后全家投井,大多年轻妇女、姑娘是防备被后金兵所辱而投井。此摘录清•康熙五十年《保安州志》一小段记载如下:

李氏,原任福建福宁州同知张崇德妻,明崇祯七年城破投井尽节;
司氏,河南祥符县主薄王论妻,明崇祯七年城破投井死;
郭氏,生员夏祖禹妻,禹志行端介,氏贞烈性成,明崇祯七年遇变,挈子女、同夫俱投井死;
董氏,训导易成器妻,甲戌之变,身先投井,子女七人从之,同入井死……

清朝的统治者为了满化汉人,采取了极其严厉的具体改造措施:⑴ 任用满人擅权,打击汉人参政;⑵  为满族圈汉地,推行农奴制度;⑶“首崇满州”特权制度,坚决实行民族压迫; ⑷ 强行民族隔离,禁止满汉通婚; ⑸  强调满族骑射以“勇”,拒绝接受文明文化;⑹ 严禁满族说汉语用汉文,强迫汉族穿满服习满俗,以此作为汉族被征服的一种象征。就连平民百姓,谁不剃那种阴阳头,不留脑后拖吊那条“猪尾巴”,就格杀勿论: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政府向全国发布“薙髪令”后,就也同圈地一样,列入“不准奏议”之列,诚可谓砍头没商量。保定府祁州郑章村疯人党国宾因流浪在外,没有剃头,不但这个疯人被砍了脑袋,就连他的弟弟党国安、邻居赵一龙、党登山、党国然、乡约党三重,也都因“知情不举”而被治罪 ⑨;武强县陈家院道人赵高明因蓄髪未剃被判斩,赵万银、赵应亭因剃髪二指,“不合规制”被判绞死 ⑩;湖北武昌嘉鱼县七十岁的乞丐王楚荣,因未剃头,于行乞中被官捉拿处斩  ;武当山云游道人田真文,行至涞水县被捉,刑部呈文上奏后,同样被顺治皇帝御批:“田真文,著即处斩” ……为强迫汉族以满族式剃髪留辫,清政府不仅执行了“留头不髪,留髪不留头”的极野蛮措施,杀人如麻,而且其府、州、县等地方官为此而被治罪、降职、罚俸的不计其数。而这些又都是列为不准记载,不准写入史书的史事之一。这样历史上最严厉的改造汉族政策,并无任何历史效力,反倒是满族记不得自己的民族文字,说不来满族语言,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上,其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等方面,完全与汉族没有任何区别了。

我们通过对汉族历史形成的回顾,就可以得出对“汉族”一个最基本的认识:

第一,汉族不是一个种族,而是一个由中华历史文化融合了各兄弟民族而形成的文化认同群体。在中国的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之中,除了汉族之外,其他民族,或多或少,还依稀能有一点民族形成的历史线索可寻,甚至还有种族形态可辨。而唯独汉族中的种族历史成分最杂,以至没有种族性形成历史线索可以追溯,因而汉族也就没有狭义的民族族性。而汉族中表现最基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相同,文字相同,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上相同,对于中华历史、中华文化认同上一致。因为这一群体的形成,最根本的历史原因就是由中华历史文化为纽带。所以,汉族的历史体现不是种族,而是一种强烈的历史文化认同之体现。

第二,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合,是由历史文化所造成的。
汉族的族称,最早始于元朝,到今不过是七百多年,就是再往前,自唐朝以后一千多年的历史上,先是五代十国的政治动乱局面,接着是宋辽对峙的状态,是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的统治,完全由汉族人执政治国的时间,不过是明朝二百五十年左右,还不到这段历史时间的四分之一,而且明朝对少数民族从来都是采取怀柔政策的,没有那种野蛮的杀戮。如我们张家口《宣府镇志》历史记载,就是修长城防御、开马市互货这两方面的内的内容。赵育大先是依据了什么得出一个“大汉族主义左右了中国几千年”这种荒谬的结论了呢?我以为,在事涉民族问题上,须采取极其严肃、谨慎的态度,如我在一部学术研究专著中,原有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的简论,出版之时,责任编辑反复审读多遍,也挑不出任何毛病,最后责任编辑让我自己作决定:“曲先生,如果您能割爱,是否将写这五十六个民族的部分删掉?因为,涉及到民族问题,我们都战战竞竞,如履薄冰……”我就自己下决心将这一部分全部删除。而赵先生如何不肆历史根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呢?
而正是在汉族大部分时间受压近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还是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其所领导的民族在建立政权,对中华各民族进行统治之后,这些个占据统治地位的民族,就无一例外地要被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汉族”大部分融合于自己的胸怀之中。这种民族融合的强大力量并不是“汉族”这一族属所致,而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引力所致。

从上面的历史事实,我们就可证明,赵育大说“大汉族主义左右了中国几千年”,如果不是出于无知与狂妄,就是有意煽动苗族而作的谬说!现在,赵先生的民族煽情终于开始奏效,所谓反对大汉族主义,成了一种时尚之谈,对此我们附新加坡《联合早报网论坛》上发表《关于坚决反对网上大汉族主义》的文章,《三苗网》上发表歌曲《哭蚩尤》、《祭蚩尤》为证,对这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情绪性发言,不知赵育大先生有何感想?至于提出“三祖文化”口号的人,是否认为自己很有号召力而感到自豪了呢?

附1:歌曲《哭蚩尤》。
附2:歌曲《祭蚩尤》。
附带: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文章:《关于坚决反对网上大汉族主义》。

注  释:
①   赵育大:《黄帝•蚩尤与涿鹿》,载1996年第1期《先秦史研究动态》,第57页。
②   黄大受:《中华民族  万年文明》,原载台湾《中央日报》1999年2月27日。
③   郑  光:《关於黄帝城的有关问题》,载《先秦史研究》1996年第1期。
④   见《晋书•前燕•慕容廆载记》。
⑤   见《魏书•帝纪序》。
⑥   卢中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载《中国历代开国帝王传》黄山书社1987年版,第227页。
⑦   (美)海斯、穆恩、韦兰:《世界史•不变的中国》,纽约麦克米伦公司1941年修订版。
⑧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兵部为报后金兵攻破保安城情形事咨行稿》,载《历史档案》1982年第3期。
⑨  《顺治朝薙髪案•保定巡抚郝晋为党国宾抗旨不剃头事揭贴》,载《历史档案》1982年第一期。
⑩   见《顺治朝薙髪案•保定巡抚郝晋为审拟赵高明等蓄髪传孝事揭贴》,出处同前。
   见《顺治朝薙髪案•湖广巡按曹叶卜为捉获七十岁蓄髪人王楚荣拟斩揭贴》,出处同前。
   见《顺治朝薙髪案•刑部尚书吴达海题请将违旨蓄髪道人田真文处斩事本》,出处同前。

[[i] 本帖最后由 曲辰 于 2008-2-29 18:56 编辑 [/i]]

2008-2-14 08:47 曲辰
回复 #1 曲辰 的帖子

附件1:《哭蚩尤》(下载于新浪网所办的《苗歌放颂的BLOG》

剖尤,喂eah!

一哭蚩尤兮,首创农耕,播种植物兮,养我黎民;
二哭蚩尤兮,洞察天象,指导耕作兮,庄稼收成;
三哭蚩尤兮,精于军事,制造兵器兮,卫我族人;
四哭蚩尤兮,建城筑墙,长城文化兮,影响至今;
五哭蚩尤兮,立宗建法,规范行为兮,文明我族;
六哭蚩尤兮,融合族人,稳定社会兮,功在千秋;
七哭蚩尤兮,子孙最众,并于他族兮,反为少数;
八哭蚩尤兮,被人歪曲,天地英雄兮,食沙乱民;
九哭蚩尤兮,抛尸荒野,身首异地兮,我沥血泣!

2005.11.22于贵州省岑巩县文轩印刷厂

附件2:《祭蚩尤》歌曲,由于我不会将带曲谱的原样复制到网页上,此只好将词原文录于下面:

祭蚩尤

啊!啊!啊!啊!-----------------------!一碗酒啊,三柱香,祭忠魂,歌悲壮;香烟袅袅绕天际,声浪滚滚震四方。当年尤公治江东,土地肥沃种田桑,世间农耕公第一,留有美名天下扬。发明创造公领先,古代文明公先创;谁知他人红了眼,引来大祸从天降。北上涿鹿阻狂澜,三扎营寨守疆场;顶天立地唱大歌,英雄开篇第一榜。只因老天不眨眼,西风卷来天昏黄;英雄一气化枫木,高高耸立故土上。江东留有肥沃地,涿鹿留有古战场;子孙命运大迁徙,踏破荆棘走他乡。向南向西大转移,雄关漫道难阻挡!一曲悲歌壮胸怀,自我奋斗保自强。遥遥历史数千年,任人评述任人讲;而今子孙满天下,历史重写新篇章。啊!天下合寨祭蚩尤,古歌唱到通天亮;且看枫木红似火,尤公永远活世上,啊,活世上!

此歌下载于《三苗网》

附件3:联合早报网论坛关于坚决反对网上大汉族主义 2004-10-18)

  关于坚决反对网上大汉族主义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是站在一个少数民族——苗族的观点上看待现在网上流行的大汉族主义倾向的文章。我的第一印响是,我看了这些文章,对于自己的定位产生了悲伤。
  我要说的是,从自己族属苗族的历史看:我的民族在5000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下游的平原地区。在那场黄帝战蚩尤的战争中,彻底的失败了。于是我们苗族开始了那场战争失败后的分化,一部分被屠杀,一部分被同化,一部分被赶出了自己的原住地平原地区。那部分被迫西迁的同胞,后来到了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地区。可是又在不久后,又在你们华夏祖先的屠刀下,又向西到了西南的贵州、云南。可是你们华夏的后裔汉族仍然不放过我们,又把我们赶到了云贵最贫穷的高寒山区,甚至部分苗族被你们赶到了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虽然我们苗族没有文字,但是我们的民族记忆里,却生生不息的有从那场蚩尤战败后5000年对你们最长长的恨、最深深的恨。所以,虽然我们在你们祖先5000年的屠杀、压迫、分化、打击下,自己的民族却没有消亡,我们苗族的依然坚持了5000年的反骨。
  但是对于我们民族来说,我们最深的恨,最长的恨,只到公元1949年。我们不管你们怎么说共产党,但我们知道却是共产党让我们结束了蚩尤战败后5000年的没有尊严的生活。共产党的许多民族政策,打消了我们对于汉族的疑虑。我们的民族也开始了5000 年来幸福生活的梦。我们淡化了你们的恨。我们民族许多的人为了加强与汉族的政治、经济、社会交往,为了融入中国的主流社会(其实还是你们汉族的社会),放弃了自己民族的风俗、文化、服饰、语言和节日,只是保留了自己民族的身份和民族的历史记忆。我们民族以从未有过的热情,认同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了哪个打败我们祖先蚩尤而后带给我们5000年耻辱、痛苦和悲惨生活的黄帝为我们的始祖。我们把你们的历史当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把你们汉族当成我们最好的兄弟。我们苗族现在都愿意整体融入到新汉族——中华民族里面。
  可是看到网上那么多大汉族主义的言行,我真的很气愤,也很悲伤。难道就是我们这样一个深受了5000年灾难历史的弱小民族,难道就是我们这样一个愿意放弃自己民族一切想被同化的民族,他未来前行的路怎么那么难。难道就是我这样一个早已遗忘自己民族属性,而具有强烈中国人意识的人,总是被这样一个个的大汉族主义的行为所刺痛,所怀疑自己的身份。我为自己的民族悲哀,我不希望自己的民族变成犹太。
  1、“什么中国从来都是汉族的中国”那么我们苗族,我们其他民族就不是中国的吗?难道我们就只是你们的殖民地吗?当然历史上我们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被征服民族,也扮演了所谓“蛮夷”的民族。这在南方很多民族的民族记忆中是有反应的。他们大都是东部汉族被战争赶到西部去的。(说极端的,是不是我们都应该实行民族自觉,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当然我们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在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政策下已经认同了大中华的意识)
  2、“什么非我族类,必起异心”我们当中许多的少数民族老百姓并不强掉自己的民族,除非受到民族伤害。我们只是希望融入到中国的主流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求不多,只是要求想追求自己个人的幸福生活。最多有一点民族主义,但是那都是做中国人的自豪。
  3、“什么民族加分,是汉族的自虐,是对汉族不公平。”我想说的是,我们少数民族的普通老百姓,在历史上,是不被允许受教育的。在我们苗族,祖辈总是告诉我,汉族是不允许我们苗族接受教育的,况且私塾的汉族学生也不会接受一个苗族同学。所以,在历史上我们的文化一直落后,除了地理上的边疆外,就是汉族的排“蛮夷”思想的人为因素。1949年后,共产党实行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我认为那是公平的。因为我们少数民族在文化、经济、教育上本身就不汉族落后好多。中央那样做,只是让我们少数民族有更多的大学生,好改变我们整个民族的落后。我们少数民族是坚决支持的。我想有一天,当我们各个少数民族不在整体落后了,我想这个政策就可以终止了。
  4、关于民族英雄的讨论,我认同岳飞的民族英雄身份。但是我个人觉得老是渲染这些事情,好象有另外的意思。老是渲染,也让我们觉得我们苗族,是否也应该选蚩尤为整个中国的民族英雄。我想汉族是不会同意这样一个蚩尤的。我想汉族在中国的不管那个方面都是主导,你们可以说控制了整个国家的一切,你们是强势民族。而我们其他民族,本身在历史、文化、经济上处于绝对的弱势,共产党现在给予的一些特殊政策只是让我们这些弱势民族不被边缘化。可是就是这样,我们大多数少数民族依然贫穷、读不起书而愚昧。
  5、关于穿汉服的看法:其实我们少数民族老是有一种观点就是凡是现代化都是汉族的(也就像部分中国人认为的那样凡是现代化都是西方的)。我们认为旗袍,当然是非满族的少数民族都认为那是汉族的,还有现在的一切新潮服装和西服。我个人认为汉族不是缺少民族意识,只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以汉族为主流的社会里的一种不注意罢了。因为好象我们少数民族只要通过民族服装,才能最真的反映自己的民族色彩。我们的服装都应该追求个性,追求舒适和方便。民族服装只是在节庆才穿。
  其实我还想补充的是,即使现在我们都基本上汉化了的少数民族,也总在与汉族的交往中感受到汉族都与我们民族的歧视、侮辱的言行。虽然在大陆已经接受了50年的民族平等教育。
  愿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原我们都唱着我们苗族歌手宋祖英的《爱我中华》走向中国的和平崛起。
  我是中国人
《联合早报网》读者来信

[[i] 本帖最后由 曲辰 于 2008-2-29 18:54 编辑 [/i]]

2008-2-16 00:43 w8daw8da
  苗族跳出喊什么啊,大汉族主义的文章应该很少针对南方小数民族的吧,南方小数民族一般都很安分的,我是湖南人,长住贵阳,小数民族接触得多了去了,他们和汉族混居一起,一般都只想过好日子而已,不多想别的,你除非去看他们户口本,才知道他们是什么族.这种状态几百年就这样了
  大汉族主义发的什么文章我不知道,不过苗族人看了,你就把自己当成汉族想就好了,干嘛非把自己代进去.

2008-2-16 22:40 伟君子
  5、关于穿汉服的看法:其实我们少数民族老是有一种观点就是凡是现代化都是汉族的(也就像部分中国人认为的那样凡是现代化都是西方的)。我们认为旗袍,当然是非满族的少数民族都认为那是汉族的,还有现在的一切新潮服装和西服。我个人认为汉族不是缺少民族意识,只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以汉族为主流的社会里的一种不注意罢了。因为好象我们少数民族只要通过民族服装,才能最真的反映自己的民族色彩。我们的服装都应该追求个性,追求舒适和方便。民族服装只是在节庆才穿。


别的我觉得没什么?不过我觉得段话倒是有点价值,我觉得这点话有点像我们看欧洲人的感觉!

2008-2-16 23:02 我要上网
苗族至少还有自己民族特色民族服装
我们汉族还有什么复兴汉族文化又不是要消灭别的民族:sleep:

2008-2-21 05:23 夏侯称
最近在网上,还真碰到一些纯汉族思想的人。他们甚至拿出DVA汉族血统乃是最纯洁的证据,有人称他们为纳粹汉族。
我觉得我们是否应该那么重视血统问题?中国有56种民族,但除了那些所谓的种族区分,人都是接受着同一种文化教育,在思想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至于说三祖文化,黄帝等似乎是由北而来,有谁能证明北方胡族不是炎黄子孙?

2008-2-25 15:09 123qaz
总得有个统一的名称,总不能说中国民族的时候把56个都说一遍吧

这样也有益于国民的统一

2008-2-25 15:12 寂寞沙洲冷
我一直觉得大汉族主义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喊的,那有这么窝囊的大汉族主义?尽被少数民族欺负

2008-3-23 12:42 s660
要知道什么是现实,汉人亦有留长发(留辫)的时候,(谁大谁恶,谁恶谁说,谁正确。有一定的道理。)

[[i] 本帖最后由 s660 于 2008-3-23 13:18 编辑 [/i]]

2008-3-24 11:56 dzn
被西方“文明”洗脑的香蕉们,什么都硬套西方的那一套标准,结果在中国:funk::funk::funk:,中国太危险了,各位还是努力准备移民吧:titter::titter::titter: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