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11 13:10
宋明风韵
请大家讨论一下南明灭亡的原因吧
最近我看了几集电视连续剧《长河东流》,尽管拍摄得很粗糙,但也是目前国内第一全景部反映南明整体抗清历史的影视作品,在某些情节设计上,还是较为悲壮。
南明灭亡,中华文明重振辉煌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在下常拿它与南宋抗蒙(元)比较。南宋抗蒙(元)战争长达半个世纪,而就是算到1683年施琅攻占台湾南明也仅仅抵抗了39年。诚然,南明王朝与南宋王朝相比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差得很远,但他们的对手的实力也相距甚远啊!清兵入关时,兵力不过十几万,怎能和征服欧亚的蒙古铁骑相比。清王朝的经济实力和所拥有的资源也难与蒙古匹敌。可见,客观条件并非是南明王朝短命的决定性因素,腐败、党争、武将跋扈和政策上的短视才是主要原因。“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其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作为振兴中华的一面镜子。
2008-2-12 21:45
伟君子
楼主自己没点见解,还想引来高人指点,天下没这么便宜的事了!
就让我这半吊子来说说吧!
我倒是觉得明朝灭亡后,大的军势实力都没了!很多都在农民起义和对清战争中耗掉了!当然也可能是投降掉了!而且投降的那一批中,战斗力很强的说!
剩下来的,本来努力就不强,还是派系众多!什么东林党,阉党,农民军的!
北宋亡时,似乎没那么大的农民起义,各路的军马本来就是朝庭的军队,也说不上什么派系!
说到底,还是明朝当时的摊子比北宋的烂多了!
至于内部不团结之类的,这似乎是失败者的共性!
2008-2-12 22:06
首席屠宰官
因为南明腐朽黑暗,唯一能对抗满清的就是群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了
2008-2-12 22:24
hzxs678566
的确和宋朝没得比,高宗得到北宋的军事力量比较完整,加上许多农民军看到金兵立马民族大义为先,比方岳飞其实就出身起义军,还有那个岳飞传里的王善等就停止造反,接受改编。前期的高宗还有很高的抗敌意志,宋朝很团结,许多名将都勤王来了,宗室也以赵构为中心,没有其他皇族捣乱(其实是都被金兵俘虏)。
而明朝倒好,当时最强的部队不是在松山锦州被吃掉,就是和农民军同归于尽,剩下的关宁铁骑成了清兵,很多将才如四藩、洪、祖等投靠满清,宗室内部互掐。最有战斗力的军队竟然是大顺和大西余部,光靠手无寸铁的百姓,怎能不亡?
2008-2-12 23:14
阿巽
想起了鹿鼎记中,唐王、桂王、鲁王一大堆手下内讧,不亡没天理
2008-2-13 06:09
深海幽灵
北宋是被一次突袭打懵了,主要军事力量都还在。明朝苦苦支撑了几十年,其实是油尽灯枯而亡。
还有一点,明朝的藩王制度比北宋差多了,导致一堆藩王就是群被圈养的猪,就没一个出息点的。哪怕有哪个藩王有高宗一半的手腕和御人术,也不至于搞得整天党争内讧乌烟瘴气的。
2008-2-13 09:18
tiger1970
李成栋在清朝期间,率部从江北连下苏、浙、福建,一直打到广东,并干掉了绍宗、绍武天子。金声桓、王得仁等人略定江西。
我不想再说啥啦。因为此三人最终反正,并为明朝流尽最后一滴血。
指挥两湖对孙可望、李晋王作战的实际是原明大臣洪承畴。
攻下台湾的是原明朝将领施琅。
俘虏安宗的是原明将刘良佐(是否记错啦?我记得他是被叛将送到刘营的)。
干掉昭宗的是原明将吴三桂。
2008-2-13 10:14
三种不同的红色
有诗为证:
陈隋烟月恨茫茫,井带胭脂土带香。
骀荡柳绵沾客鬓,叮咛莺舌恼人肠。
中兴朝市繁华续,遗孽儿孙气焰张。
只劝楼台追后主,不愁弓矢下残唐。
蛾眉越女才承选,燕子吴歈早擅场。
力士签名搜笛步,龟年协律奉椒房。
西昆词赋新温李,乌巷冠裳旧谢王。
院院宫妆金翠镜,朝朝楚梦雨云床。
五侯阃外空狼燧,二水洲边自雀舫。
指马谁攻秦相诈,入林都畏阮生狂。
春灯已错从头认,社党重钩无缝藏。
借手杀仇长乐老,协肩媚贵半闲堂。
[color=Red]龙钟阁部啼梅岭,跋扈将军噪武昌。
九曲河流晴唤渡,千寻江岸夜移防。[/color]
琼花劫到雕栏损,玉树歌终画殿凉。
沧海迷家龙寂寞,风尘失伴凤彷徨。
青衣衔璧何年返,碧血溅沙此地亡。
南内汤池仍蔓草,东陵辇路又斜阳。
[color=Red]全开锁钥淮扬泗,难整乾坤左史黄。[/color]
建帝飘零烈帝惨,英宗困顿武宗荒。
那知还有福王一,临去秋波泪数行。
2008-2-13 11:10
tiger1970
全开锁钥淮扬泗,难整乾坤左史黄。
建帝飘零烈帝惨,英宗困顿武宗荒。
有这四句,一切都明白啦。
2008-2-14 00:35
solodooog
说道这些藩王素质比北宋差,这倒是要感谢王安石。
从王安石执政开始,宗室已经允许参加科举,参预政治,在南宋亡国之前,宗室广泛拥有军政大权,无数的宗室为了保护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血战至死。貌似宋朝还有一任宗室宰相。好像是叫赵汝愚。
至于明的宗藩制度跟养猪还真差不多,要钱给钱,要地给地,就是不准做事(永乐削藩以后)。老老实实在家做纨绔是最好。这样养出来的,有啥用捏?
[[i] 本帖最后由 solodooog 于 2008-2-14 00:40 编辑 [/i]]
2008-2-14 01:20
慕容燕然
永嘉南渡后无论南北士族都一致拥护司马睿继承皇位,南宋建立后所有大臣都在赵构的领导之下。南明最失败的地方在于没有东晋、南宋那样可以服众的皇统。
南明建立之初就有福潞之争,弘光政权灭亡后又有唐鲁之争,隆武政权灭亡后又有唐桂争立。再往后孙可望想做皇帝又导致大西军分裂。而郑成功又不愿屈居李定国之下从而导致东西两股抗清势力始终无法一致抗清。
南明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一个能调动全国,哪怕是半壁江山的核心人物,由南明最终的结局来看,崇祯没有放太子南下的后果极其严重。
2008-2-14 08:29
tiger1970
假设历史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假设威宗(崇祯)当时真的去南京,派太子在北京监国,那就有好戏看啦......如果在南京的是威宗,恐怕半壁江山还是不成问题的。
2008-2-14 08:39
solodooog
要是崇祯肯去南边,那他就不是崇祯了。
2008-2-14 09:25
tiger1970
对。这就是历史不能假设的理由之一。
2008-2-14 09:32
hzxs678566
回复 #11 慕容燕然 的帖子
太子有魄力整合南明的力量都很成问题,那些藩王会不会杀他都是疑问。
司马睿、赵构南下能站住脚不仅他们个人拥有魄力,还有就是南迁北方势力是他们的支持者,前朝留下的军队是法统的保证。这些条件,崇祯的太子一个都没有,其实最致命的就是他没有自己的武装。除非崇祯自己南下,还有希望,否则结局早在山海关大战就已经决定了。
2008-2-14 11:42
慕容燕然
司马睿永嘉南渡的时候也没有自己的武装,祖逖北伐司马睿只支援物资而不派兵协助并不是司马睿偏安消极,而是根本无兵可派。东晋拥有自己的武装要从郗鉴经营京口开始,这已经是东晋建国22年之后的事情。
南宋中兴四将的兵都是收编流民武装发展起来的私兵,将诸将手中的私兵全部转化为官军则是岳飞死之前的事,南宋立国已经14年。
因为没有证据证明崇祯太子是明君也没有证据证明崇祯太子是昏君,所以崇祯太子有没有魄力先不去讨论。
至少崇祯太子南下就不会有福潞之争,福王就不会依靠江北四镇的武力当上皇帝,江北四镇就不会因为拥立之功而尾大不掉,东林当人就不会搞出南渡三案,左良玉也没有借口东下。南明的走势会完全不同于福王的弘光政权。
[[i]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2-14 11:44 编辑 [/i]]
2008-2-14 12:03
xuruixxx
发现历史上凡是龟缩南方的政权都没啥好下场....
2008-2-14 12:08
tiger1970
龟缩北方的也没啥好下场。只要是“龟缩”,早晚都要完。呵呵。
2008-2-14 12:29
酒魔剑仙
何止龟缩的完了,不龟缩的不是也都完了么?。。。:titter:
2008-2-14 12:42
朱一剑
清军中投降过来的明军旧部比例其实远远超过了满八旗军,汉奸出力甚多,尤其是吴三桂等三藩、洪承畴、孔有德等败类。
2008-2-14 17:57
宋明风韵
金宋时代和明清时代没有可比性,历史背景都不一样。
清对明的战略初期很清楚,按照皇太极“伐大树”的策略,不断的削弱明的国力,以求有朝一日能顺机入主中原。但是要注意的是,没有关内的“流寇”,关外的局势不足于致明王朝于死地。
满清入关的政治和军事战略制定的很清楚,以李自成的大顺为首要对手,先求击灭大顺,然后腾手解决南明,使得弘光帝在南京也有时间安稳的做了一年的混蛋皇帝。
女真人和蒙古人不习南方水土的痼疾在明清之交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解决,女真人和蒙古人一到南方温暖的环境就要出“天花”,一出“天花”就凶多吉少。之所以让人觉得清军中北方民族痼疾比较少的原因就是清军中汉人降军较多,早在关外,八旗中的汉军就不少。通过招降纳叛,汉军有所增加。尤其是入关南下后,江北四镇所部先后降服,左良玉遗部近十万人也接踵降清。更不要说吴三桂等原北方降军。而八旗中的满人壮丁的数目实在是有限的,最多也不会超过十万,蒙古八旗壮丁的数目也不会达到这个数,单靠十余万满蒙壮丁打下那么大的国土是根本不可能的。
清廷利用原明朝降将降官平定南方,尤以洪承畴的功劳最大、最为榜样,学他的原明朝官员还真不少。
2008-2-15 04:43
伟君子
和楼上的开个玩笑:
骂明朝人没骨气,投降的太多!只怕楼上也不太同意!:wacko:
2008-2-15 15:20
叡德
皇統還是很重要
慕容之說,深以爲然
2008-2-16 19:07
伶州鸠
本来四镇策立,国势尚有可为,但弘光朝的大佬们,比如马、史二位,在顺清相持无暇东顾时不图进取,倒做着“借虏平寇”的春秋大梦,卑辞厚币意图讨好满清,左、高诸将避战先逃于前,墨守无能于后,结果寇没平成,虏倒不走了,弘光覆亡,大半是这些枉称忠烈的无能之辈咎由自取。
[[i] 本帖最后由 伶州鸠 于 2008-2-16 20:07 编辑 [/i]]
2008-2-16 23:12
黄巾军
高杰倒是有心北伐,可惜出征前被叛徒杀掉了:funk:
2008-2-17 07:07
东倒西歪
说明一个道理,独裁政治要保护好领袖啊!就算领袖是头猪,也好过没有。西安事变没杀掉蒋介石,就是运气啊,否则局面恐怕难以收拾。
2008-2-17 22:50
伶州鸠
[quote]原帖由 [i]东倒西歪[/i] 于 2008-2-17 07:07 发表
说明一个道理,独裁政治要保护好领袖啊!就算领袖是头猪,也好过没有。西安事变没杀掉蒋介石,就是运气啊,否则局面恐怕难以收拾。 [/quote]
农业社会哪来的什么独裁政治~:-_-:
何况南明的几个皇帝说傀儡政治还差不多~:sleep:
2008-2-18 06:35
东倒西歪
[quote]原帖由 [i]伶州鸠[/i] 于 2008-2-17 22:50 发表
农业社会哪来的什么独裁政治~:-_-:
何况南明的几个皇帝说傀儡政治还差不多~:sleep: [/quote]
真是因为领袖挂掉了,才导致了这种局面,假如那家伙能跑掉,就不会这样子了。
2008-2-18 10:44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黄巾军[/i] 于 2008-2-16 23:12 发表
高杰倒是有心北伐,可惜出征前被叛徒杀掉了:funk: [/quote]
史可法在高杰死后处理高杰部的手法相当拙劣。高杰死后高杰的妻子本打算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估计史可法是因为看不起高杰是流寇出身,让高杰的儿子拜了太监高起潜为义父。高杰死后史可法不但放弃了控制高杰部的最好机会,还得罪了高杰的妻子。高杰部最后投降满清就是高杰的妻子邢氏的命令。
2008-2-19 12:03
黄巾军
史可法除了会以死表忠心外还会啥?还不如阎典吏呢~
2008-2-19 12:12
团队精神
南明亡于“内斗”
2008-2-19 21:05
吴元叹
没有不亡的道理,真的到了朝无才臣,军无才将,野无才盗,巷无才偷的地步了
2008-2-19 21:32
潘泽
关键那时候没有红鼻头的胖子
2008-2-20 12:21
伟君子
楼上的话什么意思??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