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拙作】太原王余裔有名将(请大家指点)


2008-2-3 09:28 yjz99s1
【拙作】太原王余裔有名将(请大家指点)

本帖首发于[url]http://www.sengoku.cn/bbs/[/url]

莫护跋—慕容木延—慕容涉归—武宣帝慕容廆—文明皇帝慕容皝———————————
太原王慕容恪┬太原王慕容楷—太原王慕容奇
○     ├慕容肃 
○     │
○     └陈留王慕容绍—燕郡王慕容腾—慕容郁———慕容远——┬慕容保乐
○                               └慕容绍宗—
—┬慕容士肃
   ├慕容三藏—慕容遐—慕容知廉
   └慕容建中

以上引用本站才女" 边城玫女"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慕容氏】世系考

1,兴于辽东的慕容鲜卑
  传说鲜卑起源于东胡,秦朝时期被崛起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大鲜卑山一带故改称鲜卑。后来经历汉朝时期匈奴因为南北分裂和内迁而逐渐衰落,鲜卑的势力开始抬头,占据了我国北方从辽东到内蒙的草原地带而逐渐强大。

  其中的一支,以莫护跋为首领进入辽西。由于当地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很快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莫护跋酷爱一种叫做"步摇冠"的高帽,鲜卑人就称莫护跋为"步摇",后来被人误传为慕容而成为姓氏。(另说莫护跋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就改姓慕容。)看来古人就爱慕华服高帽,不待与如今的流行服装专美。

  多少年后,单于之位传到莫护跋的曾孙慕容廆,慕容部迎来了第一个强大时期。慕容廆作为人质曾在长安求学,非常精通汉族文化,甚至被名振一时的晋朝安北将军张华认为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虽然因兄长吐谷浑的出走带走一些人马,慕容廆大力起用汉族知识分子,打败了四周的小国和部落,并屡次侵掠晋国领地,成了一大边患。司马炎统一中国后,集中兵力大败慕容部,慕容廆见形势不妙,归顺晋朝。不久晋国发生八王之乱,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尽力招徕流亡中原士庶,立郡以统之,辽水流域人口激增,土地开拓,农业生产迅速提高,外交上与东晋通好,并接受东晋车骑将军、平州牧、辽东郡公官爵,慕容部终于成了辽东最强大的势力。

  慕容廆死后,其子慕容皝平息了弟弟慕容仁的叛乱后继位,被东晋封为燕王。慕容皝经济上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免地租,收容流民给予土地耕种;政治上完善教育制度,亲自监考,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军事上不断派儿子进攻周围的小部落,以战养战,训练士卒。燕国的势力日进千里,在其子慕容恪与慕容霸与兄长慕容翰的协助下,终于先后打败了段氏鲜卑,宇文鲜卑和王氏高句丽,统一了中国东北。

  慕容皝死后,慕容俊继位。前燕积极筹划,乘石赵内乱,入侵中原。前燕军队在慕容恪带领下先后打败冉魏,前秦和东晋的军队,取得关东地区的支配地位。正在前燕国力蒸蒸日上时,朝廷的顶梁柱慕容恪死了。他临死前推荐自己的弟弟慕容霸来接替自己的执政地位。当时的燕主已经是慕容俊幼子慕容暐,政权落入太后可足浑氏的掌握,可足浑氏向来与慕容霸有隙,于是和太傅慕容评一起陷害慕容霸。慕容霸被迫流亡前秦,前燕由盛转衰,终于被前秦王猛所灭。

  前秦在淝水之败后,天下分崩离析。各地的慕容氏后裔也先后走上了反抗前秦的复国的道路。慕容泓,慕容冲等人在关西建立西燕,而改名慕容垂的慕容霸也在关东故地建立了后燕。时逢东晋爆发桓玄之乱,无暇北顾,后燕在年逾花甲的慕容垂的指挥下数年内先后消灭前秦主力、击败东晋、收复东北、攻灭丁零和西燕,让人闻风丧胆的慕容家骑兵再次成为中国北方的霸主。

  慕容垂的太子慕容宝却是个草包,国家因为很久没选拔人才,当政的都是功臣贵族的子弟,谁也不服谁,反而没有前燕的蓬勃生气。很快燕国领土被北魏占领,割断为山东和辽东2部份。山东的慕容德乘机建立了南燕,可惜再次因为后继乏人而被东晋灭亡。辽东政权到了最后因为内乱而被权臣所灭。慕容氏政权正式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纵观慕容家世,这一部有汉胡融合,血泪战乱写成的历史。可歌可泣可叹,往往贤才辈出而复兴,又因为后世昏庸而无以为继。

2,太原王余裔有名将

  太原王慕容恪的英名本不必说,有人说他是再世周公,甘心为臣服侍弱主多年,而内外咸服。有人说他是十六国第一名将,14岁出征参与前燕的一系列崛起之战,未尝一败。追石虎帅二千而杀敌三万可见其勇气,战冉闵虽十退而后全胜璋显其韧性,困广固而急袭洛阳见其章法。慕容恪倾其一生之力打造了前燕帝国,夸张的说慕容鲜卑的威名有一半是他打出来的。

  慕容恪的孙子慕容腾这代的时候,已经亡国,成为前秦的臣民。淝水之战后先是与慕容凤一道跟随丁零人首领翟斌造反,后来归附叔父慕容垂。在397年作为慕容宝的左卫将军去收复被北魏占去的博陵。因为后燕内乱不止,遂归附北魏。慕容腾的儿子慕容郁和孙子慕容远,都只做到州刺史一类的地方长官,挂着昌黎郡公的虚衔,不过和先辈相比,能生在和平的时期,不用经历国破家亡的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贵胄生英才。"绍宗容貌恢毅,少言,深沉有胆略。"一看就属于智者型的。他长大后正碰上八镇之乱,镇压叛乱的尔朱荣和他有亲戚关系(两人关系是"尔朱荣即其从舅子也",有人解释说尔朱荣即娶了慕容绍宗的堂姐妹为妻,我觉得字面上是绍宗父亲娶了尔朱荣的堂姑,两人是远房表兄弟),所以他就跟随了一代奸雄尔朱荣。在尔朱荣帐下他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夙敌侯景。刚开始侯景向绍宗学兵法,侯景的资质很高不久就学成了,后来绍宗每当遇到问题也会询问他的意见。

  魏孝明帝与胡太后不和,尔朱荣奉诏进入洛阳的时候,想乘机夺取政权,就私下和绍宗说:“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不除翦,恐难制。吾欲因百官出迎,悉诛之,若何?”绍宗回答说:“太后淫虐,天下共弃。公既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实谓非策。”(因为非常经典就不翻译了,大家自己品位味)提出这样的意见,一方面绍宗自己属于北魏士族,士族经常互相通婚,自然要维护;另一方面他为人稳健,崇尚义理,不似尔朱荣这般坚决的推行革命。尔朱荣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纵兵将迎驾的人全部杀害,抛入黄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阴之变”,虽然震撼群臣,可是却让人人自危。后来绍宗被派遣随高欢破羊侃,又与元天穆平邢杲,因为军功累迁并州刺史,封索卢侯。

  后来被人戏称"董卓二世"的尔朱荣被朝廷阴谋杀害,尔朱兆起兵报仇,绍宗任尔朱兆长史。纥豆陵步藩兵临晋阳,尔朱兆攻击步藩,却屡次被步藩击败,想以晋州征高欢共同打击步藩。绍宗出面劝阻,尔朱兆生气的说:“我与高欢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尔朱兆终于在高欢的帮助下打败了步藩。两人于是誓为兄弟,永不背弃。

  葛荣原先的部众二十万,虽然被尔朱荣收编。还是经常叛乱,尔朱兆非常头疼,就打算派高欢去统御他们。高欢有了人马,还怕粮草不够,就让手下刘贵上表请求驻扎到山东去。尔朱兆居然同意了。身为长史的慕容绍宗劝谏道:“不可。方今四方纷扰,人怀异望,高公雄才盖世,复使握大兵于外,譬如借蛟龙以云雨,将不可制矣。”尔朱兆却天真的以为两人是结义兄弟,高欢不会背叛。绍宗说:“亲兄弟还不可信,更不要说结拜兄弟!”当时尔朱兆左右都收过高欢的贿赂,都假称绍宗与神武以前有过节,尔朱兆于是关押绍宗而催高欢快出发。

  果然有了人马和粮草后,高欢在信都起事。尔朱兆以绍宗为长史,又命为行台,率军驻守壶关,对抗高欢。到广阿、韩陵之战,尔朱兆被击败后,许多士卒逃散,尔朱兆惊恐,想要潜逃。绍宗树立旗帜吹响号角,招集士兵,军容既振,与兆徐而上马,安全撤退。尔朱兆才惭愧的对绍宗说:“当时用您的意见,今天哪里会这样(逃命)啊!”后来高欢从邺城讨兆于晋阳,尔朱兆在急迫下,逃亡到赤谼岭,自缢而死。绍宗撤退到乌突城,见高欢追到,于是带领尔朱荣妻子及尔朱兆余众投降。高欢知道绍宗是个人才,让他保留以前的官爵,碰到军事谋略的事情,时常叫他参与讨论。作为一个参谋,绍宗总是能做出正确判断,提出合理的建议。也许对照题目,大家会有疑问,他是否真的有领军打战的本领呢?

  高欢迁都到鄴,命令绍宗与高隆之共知府库、图籍诸事。绍宗累迁青州刺史,当时丞相高欢的记室孙搴嘱咐绍宗,让自己的哥哥当州主簿,绍宗去没有卖他面子。孙搴在高欢面前诬陷绍宗说:“绍宗曾登广固城长叹,对自己的亲信说:'大丈夫理当恢复祖先的功业吧?'”高欢就认为绍宗有恢复燕国的野心,赶紧把他征召回中央。元象初年,绍宗因军功进爵为公,累迁官职御史中尉。元象初,西魏将独孤如愿占据洛州,附近梁颍之间,寇盗锋起。高祖命绍宗率兵赴武牢,与行台刘贵等平之。进爵为公,除度支尚书当时梁人刘乌黑入寇徐州,被绍宗率兵搭得大败,于是被临时授予徐州刺史。刘乌黑收其散众,复为侵窃,绍宗密诱其徒党,数月间,终于擒获乌黑并将其处斩。绍宗又被招回,授予尚书左仆射的虚职。可见绍宗的军事才能很被高欢顾忌,不敢轻易给他地方兵权。

  高欢病重,世子高澄在左右服侍。高欢对高澄说:“我虽病重,你脸上还有其他的担忧,是什么啊?”高澄还没对,高欢就猜:“莫非担心侯景反叛吗?”高澄赶紧回答:“是的。”高欢于是说出中国最有名的身后安排,逐一评价了一下身边的大臣,认为某某忠直,可以信赖,某某耿直,需要宽待等等,直到最后,话锋一转,特别强调说:“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欲扬先抑,一下子把慕容绍宗的作用突出来,同时也解释了慕容绍宗投降后默默无闻的原因之一。

  等到侯景造反,以河南的土地先后依附西魏和梁国。梁军由萧渊明统帅入据寒山,依梁武帝萧衍的吩咐拦水筑堰准备淹灌彭城,与 候景互成犄角之势。高就大惊,是派绍宗为东南道行台,加开府,改封燕郡公,与大都督高岳猛将彭乐一起去救援彭城。当初景军甚盛,第一次听说韩轨来讨伐自己,轻蔑的说:“啖猪肠小兒。”又听到高岳来了,就说:“此兵精人凡尔。”诸将都被他轻视。等听到绍宗到了,叩鞍有惧色说:“谁教鲜卑小兒解遣绍宗来?若然,高王未死邪?”得到一时枭雄高欢和侯景如此看重,可见慕容绍宗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慕容绍宗拥有十万东魏兵,屯据橐驼岘,先来对付梁军。梁将羊侃劝萧渊明乘其远来兵疲,迎袭东魏兵。萧渊明不从。转天,羊侃劝萧渊明悉众出战,又不听。羊侃知道大事不妙,便率他统领的那部分梁军出屯堰上,以保证梁军兵败不被全歼。

  慕容绍宗从容安排妥当,便采取攻势,带步骑万余人进攻梁朝潼州刺史郭凤的军营,梁军赶紧回援。时间万箭齐发,东魏军呐喊阵阵,想先从郭凤处冲开一个缺口。只有北兖州刺史胡贵孙勇武,率属下出击,斩东魏兵二百多人。虽然当时梁军一共有十四五万之多,人数上完全超过东魏军好多,其他梁朝将领皆立于垒壁观战,相顾而言:“虏盛如此,与战必败,不如全军早归。”未战,好几支梁军已经先遁。即使是这样,郭凤等人的坚守加上胡贵孙等人的英勇抵抗,慕容绍宗深知“梁人轻悍”,见声东击西之计已经成功就安然撤军。慕容绍宗纵马扬鞭,对属下军士们喊话:“我先假装退却,诱使吴儿来前,你们再从后扑上来,乘间击杀其背。”由于慕容绍宗一直以勇武智略为名,大家依计行事,给乘胜猛追的梁兵让出一条路来。此前,侯景因为熟知绍宗战法,一再警告梁朝兵将“逐北不过二里”,但大胜之下,谁也不记得这话,梁朝诸将只想追杀敌兵,多抢些军资马匹。慕容绍宗见梁军中计,忽然勒住马头,指挥撤退的东魏军站定,回头迎击梁军。梁军知道中了诱兵之计,顿时慌乱崩溃,不大会儿功夫就有数万人被杀,连主将萧渊明也被生俘。只有羊侃一军因早移堰上,“结阵徐还”。

  萧衍正睡午觉,听闻朱异报告寒山战败,惊得他差点从床上摔下来,叹息道:“我不会步晋朝的后尘吧!”

  绍宗大破梁贞阳侯萧渊明于寒山后,讨侯景于涡阳。侯景只有辎重数千两,马数千匹,士卒四万人,退保涡阳。绍宗士卒十万,旗甲耀日,鸣鼓长驱而进。景派人对他说:“你们想送客,还是为了决一雌雄?”绍宗曰:“想与您决一胜负。”这对熟悉的老朋友终于在沙场上相见了。

  绍宗于是顺风布陈。侯景紧闭迎垒,等到风停了才出。绍宗曰:“侯景多诡计,喜欢偷袭别人背后。”派人去防备背后,果如其言。侯景派战士都穿短甲,拿短刀,入东魏阵中,只是低着头,砍人脚和马腿。绍宗虽然猜中侯景计谋,却仍然无法打败侯景。东魏兵于是大败,连绍宗也掉落马下,仪同三司刘丰生被伤,显州刺史张遵业被景所擒。虽然慕容绍宗猜破了侯景的诡计,但是仍然被侯景大败,不是因为绍宗不如侯景。而是因为侯景的部队长期经他自己训练,既熟悉又凶悍。绍宗的士兵没有他那么精锐,对部下也不如他熟悉,不能与之对抗。

  绍宗、丰生都逃奔到谯城,部将斛律光、张恃显怪他,绍宗曰:“我打了那么多仗,没有见如侯景这样难对付的。你们可以自己见识下!”斛律光他们穿上甲将要出发的时候,绍宗告诫他们说:“不要渡过涡水。”这点还是值得赞许的,说明慕容绍宗的心胸还是很宽广的,没有要害这二人的意思,绍宗知道斛律光他们年轻气盛,只是想让他们亲历战场锻炼下。

  二人列阵在涡水北面,斛律光隔着河射侯景。侯景面对着涡水和光曰:“你不可能自己知道不渡过涡水以南?一定是慕容绍宗教你的!”斛律光被他猜中了,说不出话来。侯景派手下田迁射光马,洞穿马的胸口;斛律光换了匹马躲在树后,又被射中马,只好退入军中。侯景乘机活捉恃显,并放走了他。斛律光跑入谯城,绍宗曰:“现在感觉如何,还责怪我吗!”后来的北齐名将斛律光,当初在侯景和绍宗面前表现的完全象小学生一样,足见他们的厉害。


  因诸将频败,无有人肯再为先锋。慕容绍宗改变策略,采取持久战,双方相持数月,侯景粮食耗尽,连部将司马世云也投降于绍宗。

  第二年正月,慕容绍宗派铁骑五千夹击侯景,侯景熟悉心理战术,骗自己的部下说:“你们的家属都已被高澄所杀。”大家都听信他的谣言,而想拼命死战。绍宗也知道他有这么一手,于是远远的叫道:“你们的家属都完好的,假如回来,可以官复原职。”绍宗自己被发向北斗发誓保证自己说的不是假话。侯景的士兵本来不愿意南渡,他的部将暴显等各帅所部透降于绍宗。侯景的手下大乱,争着跳涡水逃生,涡水都被堵住了。侯景只好与心腹数骑从硖石渡过淮合,稍收拢逃跑的士兵,只有步骑兵共八百人。侯景昼夜兼行,追兵不敢逼得太近。侯景派人对绍宗说:“我若被抓住,你也就没有用了!”绍宗最后终于打败了侯景这个难缠的对手,于是念在鸟尽弓藏的道理,放走了他。虽然侯景很牛,但是最终敌不过老辣的慕容绍宗,大败而逃。到此,慕容绍宗的光辉形象才完全展开。

  前面侯景投靠西魏的时候,宇文泰派王思政乘机占据了颍川。高澄又派绍宗为南道行台,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生一起围击他,在洧水筑坝灌城。当时绍宗好几次有做恶梦,私下对左右的人说:“我从数年以来,常有蒜发(白发),昨天忽然全掉了。蒜就是算的意思,我的命数要到了吗!”没多久,绍宗和刘丰视察堤坝,突然发现见北方起了大风,尘土飞扬,于是慕容绍宗就和刘丰一起到船里避风,结果暴风到来,吹断了缆绳,他们所坐的船居然向颖川城飘去。而城上的人也拿长钩来钩船,绍宗知道自己命数已尽,就投水而死。一代名将居然就这样死了。三军将士,没有不悲痛叹息的,朝廷上下也很痛惜。绍宗被追赠太尉,谥曰景惠,死后哀荣就不一一细表。

  绍宗生在乱世,一生经历很多大事。然其早年生不逢主,好多正确建议人家都不听从,为将也不能独当一面。终于到高欢死后,因为侯景叛乱而受到重用而大放异彩,可是居然被一阵诡异的北风提前夺去了生命。绍宗为人谨慎,刚正不阿,没有野心,为人臣的典范,颇有其祖太原王遗风。不过北齐多残暴之主,也许多活几年反而会因为政治斗争忧愤而死,也许在战场上死才符合武将的归宿。

2008-4-10 19:19 几时
以前读南北史的时候也认为慕容绍宗在当时可算得第一号名将,只可惜死得有些冤枉,被一阵莫名其妙的风送掉了性命。但看到后来斛律光的结局,又觉得他他那时死了未必不是福气。
此帖深合我心也。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