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冷兵器时代的战场格斗兼答斗将问题


2008-2-1 10:59 tiger1970
冷兵器时代的战场格斗兼答斗将问题

这是我师父说给我听的,可能有错误。给大家参考吧。

“古代打仗,我们汉人步兵多,骑兵少。真打起来,要是堂堂之阵的话,一般在平地上,双方列队。步兵在中间,骑兵在两边,叫鱼丽阵。

双方的步兵,叫中军。中军是列队战斗的。一般每队都是竖排,第一个是旗手,打着军旗,后面的是牌手,拿着大盾牌,再后面是枪手,用长枪,再后面是弓手,用弓箭。双方就这样往前走。走到一箭之地停下。为啥停下?因为对方的弓手会射箭,不让你接近。所以,双方就只能隔一段距离,就是箭的射程。这叫射住阵脚。

然后,准备开仗。前面的旗手向后退,退到牌手后头,这叫开旗门。因为打仗,旗手是指挥,不能太靠前,而且他们也没有抵抗能力。现在运动会还保留这个开旗门。现在的军棋中,军旗没有抵抗能力,可是抓住就输,也是从这里来的。然后,双方开始对进,一直到接触,牌手挡住,枪手在后面戳人。

但是在对进的过程中,为扰乱对方的阵型,双方都会派出骑兵小队,一边在对方阵前跑,一边向里面射箭或者扔斧头。由于他们跑的很快,几个人(比如阻击手)放箭射不中他们,而箭手的排射太浪费箭,战场上,一个箭手最多带50支箭。一般只有20多支。所以,对方也派出骑兵小队去打他们。这就形成双方在阵前格斗的情况。这就是斗将。要是主将或者大将玩意高,而且胆量大,也许自己亲自带队。斗将的主要技术:双方对面奔驰接近。为啥对面上?因为一方是攻击,一方是截击。这样,只能面对面。双方冲过来,就在错过的时候,互相一次攻击或者防御反击。这个时候马是不停的,继续向对面冲。为啥马不停?一个是马太快,第二个是大家都不拉缰绳。因为在马上这一换招,双手比单手便宜。马上的兵器,如果是大棒子,就是槊,或者是大枪,就是矛,或者是大刀,一个手的力量比两个手差远啦,如果是双刀或者双铁枪,哪两个手使唤可是两次攻防。因此骑手大多是在接触时,踩马镫站在马鞍上换这一招。冲过去过一段路,拉缰绳让马转身冲第二次,这叫一个回合。回,就是回头,合,就是合在一起动手。双方都很猛,而且都不服气,可能能冲几十或者几百回合。当然,有可能弓手放箭,这就是隐在旗门后头射箭,也可能两个打一个,这是欺负人啦。三个人打,也就是三个攻击手同时或者不同时向目标冲。这样那个挨打的可就惨啦。这种打法,那个挨打的需要不停招架,一定输。所以吕布打关张还能支持,三个都上来他就跑啦。没法打,太欺负人。所以说书上描写和走马灯一样,看样是不同时上,是排着队上。而且是从一面上,从另一面下,这样吕布向左还没应付完,右面的攻击可能又来啦,他不跑就麻烦。双方斗将时,可以加人,这叫接应。如果败方给逼得直接奔自己中军去啦,然后中军指挥一旦失误,弄坏阵型,对方骑兵小队立即就跟进来杀,大队也跟进,这叫冲阵。对方跟进的大队可能是中军后的机动骑兵,可能是中军后的机动步兵,这叫握奇,就是预备队的意思。这支部队撕乱对方阵势,中军再压上,另一方就乱啦。所以说,斗将输啦,一般都绕阵而走,避免冲开自己阵势。

斗将看看差不多,都无法扰乱对方阵势,就只有一个办法,双方靠近。一面走,一面射箭。牌手挡住。要是前面射倒了,后面立即补上。这种行进,要保持队形不乱。所以队列训练很重要。而且要走几步,停一下,以保持横的阵型。双方顶上啦,就开始打。一般牌手就是拿牌顶住,另手用刀砍。因为挨得密集,刀法主要是从上向下的劈砍。后面的枪手拿枪扎。所以说战场的枪法没花枪,就是拦拿扎。这就是我们拳谱上说的中平枪枪中王。水平不高的枪手,只要能拿起枪向下砸,至少也能砸开对方枪。这就是我们拳谱上说的大封大劈。所以大封大劈列在中平枪后头。真接触上啦,弓手用处不大,所以弓手带单刀。这时就是拼刀啦。

中军打成一线,骑兵才出来从两边包抄。只要能包到后面,对方阵势就乱。可是对方也有骑兵,于是骑兵开始斗骑兵,谁输谁先完。

当然要是一方步兵训练好,自己骑兵就是完啦,步兵也能及时抵御,不乱阵型,那要算精兵名将。步兵对付骑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蒺藜,一种铁的四角钉,扔在地上。这东西一个钉一尺长,就算马有铁掌,也能挡一下,然后就是弓箭伺候。我们汉人有弩,这种东西射程远,力量大。因为其中需要精巧的冶铁和铜活儿,胡人做不出来。所以这个是杀手兵器。诸葛武侯发明连弩,这种东西一次压六支箭,连续扣动扳机就可以射出,就像现在的自动步枪,绝对杀手。还有一些大一些的弩,也很可怕。弓手在中军的最后,就是确保对付对方骑兵从后面绕上的。只要骑兵从后面绕上,就形成合围。自己阵型一乱,对方只要砍就成啦。

这就是古代的打法。当然,从明朝就有火枪,就不一定这样打啦。这里也就是说个大概。我们太极拳中,现在保留的是:一是枪手和骑兵的大枪法,这种东西要长才好使。其中,枪手是有封劈的,就像我们的十三枪。骑兵是不需要封劈的,就像我们的桓侯枪。二是骑兵的双刀和双剑法,这种东西要快。三是骑兵的大刀法。这个东西要会借势。至于我们的剑、刀、拳,那是侠客的东西,不是战场的东西。特别是单刀,和战场的不一样,是取一个截字,适合日常防身。我们太极拳门外传的内容是剑、刀、拳,就是这个原因。”

2008-2-1 11:07 文远兄
这个不就和古代西方的一样嘛
终于坐到沙发了

2008-2-1 11:13 西园新军
[quote]原帖由 [i]文远兄[/i] 于 2008-2-1 11:07 发表
这个不就和古代西方的一样嘛
终于坐到沙发了 [/quote]
当然不一样,大不一样,中国人打仗关键在为形势。

2008-2-1 11:30 西园新军
粗了点,稍有不妥。我说下布阵问题。中国的布阵法常有局部优势说。也即原则上保证阵的局部一定优势。比如以轻装兵卒置于一翼,对手是菜鸟就会攻击这块,之后调动部队,让此一翼迅速变成优势一翼以裹敌。

2008-2-1 11:31 任复之
感觉步兵就像是盾,骑兵是矛,步兵顶住,骑兵包抄,包成了,对方完蛋,反之,自己完蛋。。。:q(+

2008-2-1 15:33 枫月
中国人打仗不在一场战役,而着眼于战略.这就是所谓:为良将者,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这是因为中国人多,一场战争动辄几十万,几百万,故而在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战争,一般都采用击溃而非歼灭.
而西方因为兵少,所以一场战役基本上一个战争就打完了~

2008-2-1 16:38 figozhu
总感觉楼主说得感觉怪怪的。感觉很浪费啊。
一个棋手。一个盾牌。一个长毛。一个弓箭。4个人只有一个近战,一个弓箭。
近战也不强,远程兵器也不集中使用?

2008-2-1 16:45 tiger1970
老兄,我只说这是4种兵种,没说这是4个人啊......
其实兵种还有很多,人也不止4个......

2008-2-1 17:19 叡德
很長叻些知識

應該說,中國古代的步兵基本上都是多功能的

2008-2-6 17:46 15110yang
回复 #1 tiger1970 的帖子

这样看,中国历史上武将单条的纪录是真的~哈哈,如果楼主所说不错的话,那武将单条在逻辑上是说的通的啦,多谢楼主~另,我只是个历史的业余爱好者,不知有哪位高手告知一下史书中关于单条的记载

2008-2-6 18:07 fengc89
中国关于古代战争的记载应该不多吧..!专门的书MS没见过......只是一些史料上有写过..

2008-2-7 14:15 大将张辽
这个,我想问一下没马蹬的时候,单挑的时候,人骑的稳吗?

2008-2-8 09:24 tiger1970
不可能骑稳。
所以说马镫是决定性的武器。

2008-2-8 09:29 西园新军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8-2-8 09:24 发表
不可能骑稳。
所以说马镫是决定性的武器。 [/quote]
蒙古人骑秃马的仍然很多,骑不稳的说法是不是草率了点?

2008-2-9 13:00 tiger1970
我说得是汉人的战斗。
而且,我去过内蒙古。在那边骑秃马,就是很好的蒙古骑手也未必能做出很多复杂的动作。

2008-2-9 23:09 wwwind
LZ谈的是通常步骑列阵相互间攻击吧,没把军团中精锐部队的战斗力考虑进去。中军机动预备队未必是最精锐的部队。因为冷兵器列阵作战结果不是一波或几波攻击就能完成的,所以机动预备队是后续旺盛战斗力的保证。预备队在现代战争也有重要意义。
而通常撕开防线的主要战斗力是精锐部队完成的吧,把作战力量集中于一点,撕开防线,后续跟进,与大部队形成前后(左右)夹击的阵势,打乱对方阵脚,导致对方指挥失效,士气低落,然后敌军溃败.
但双方的中军守护应该也是训练有素的部队,不容易被一下子击溃的。
而通常大军团作战有前、中、后三军之分,也有左、中、右三军之分。只要中军还能有效战斗,单凭一部份或几个部分作战胜负并不能决定整场战斗的最后胜利啊。决定胜负的是谁先干掉对方的中军指挥。

2008-2-10 01:19 fengc89
没马镫的时候可能是2人各从远的地方冲过来...然后...咻的一声...一边人倒下了...!!!

2008-2-23 00:21 一字慧剑
有意思啊

多谢楼主,又长知识了

:Th:Th
:!*

2008-2-24 01:53 南郭
骑兵没马镫不能很用力的完成刺的动作,但拖刀割还是很容易的.其实即便有了马镫,骑兵对步兵也多是垂着刀,像割草那样轻轻割过去就可以了。骑兵对骑兵时长武器穿刺类攻击易出现致命一击,是斗将首选。中国古代诸兵种野战能力都没有绝对优势,所以要保持兵种配备平衡和阵型比较重要。至于蒙古是例外,他的骑兵主要战法是远程而不是肉搏,蒙古骑射的兵源先天素质拥有绝对优势【蒙古人的骑术和箭术】,再蒙古马+复合弓+麻雀战术+地形就打破了所有兵种平衡,那时各民族与之在平原野战都是一筹莫展。这也是蒙古得以横行欧亚的重要原因。

2008-2-25 08:27 tiger1970
"骑兵对步兵也多是垂着刀,像割草那样轻轻割过去就可以了。"

从我自己的实践看,这话不对。
倭参加过多次徒手比赛和带护具的短兵比赛。因为练习擒拿术的原因,对人上体结构的了解也比较多。我的观点,人的皮肤、肌肉、韧带、骨骼的强度和承受力超过羊,大致和驴相当,不如牛。
我斩过羊头,也试图砍断过驴头。我的观点,需要很重的器械和力量才能把器械送进其身体。
所以,我认为,如果砍人,即使用刀(这里指单刀,即全长在140厘米以下的刀,单手或者双手使用)全力下劈,在有甲胄防护的时候,也未必可以造成较大伤害。
所以,战场上多用矛以造成贯通伤。
(如果有人公开声称其砍过人我建议他去自首,呵呵)

2008-2-25 09:24 伤云
"骑兵对步兵也多是垂着刀,像割草那样轻轻割过去就可以了。"

这句话个人以为没有错误。

诚然,贯通伤的伤害要大,而且操作简易。问题是如果造成贯通伤,那么对方的尸体很可能会挂在骑枪上,这样会影响到骑兵最重要的砝码——速度。速度下降带来的是冲击力的减弱。因此如果是斗将或者是小规模精锐部队,考虑伤害扩大化,多为长枪。而大规模骑兵阵的话,刀由于有偏锋,不会带来尸体钩挂的问题,因此马刀被普遍使用。所谓“割草”,应该是利用骑兵的速度和刀的锋刃的一种方式。

而且所谓长锋易折,个人猜测骑枪(多长达3米以上)在冲击之后应该会有折断的可能,因此作为近战混战的武器,马刀也是必备的。

[[i]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2-25 09:30 编辑 [/i]]

2008-2-25 09:27 西园新军
[quote]原帖由 [i]南郭[/i] 于 2008-2-24 01:53 发表
骑兵没马镫不能很用力的完成刺的动作,但拖刀割还是很容易的.其实即便有了马镫,骑兵对步兵也多是垂着刀,像割草那样轻轻割过去就可以了。骑兵对骑兵时长武器穿刺类攻击易出现致命一击,是斗将首选。中国古代诸 ... [/quote]
俺冒昧揣测这位是打骑马与砍杀得来的骑兵经验……

2008-2-25 09:36 伤云
没有马镫的时代骑兵的主要作用是骑射和骚扰,依靠的是机动力。

记得以前看过记载,从兵马俑考古来看,秦朝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甚至连马刀都没有。名震天下的蒙古骑兵采取的也是弓箭麻雀战。汉朝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办法跟上匈奴的骑兵,而不是抵挡不了骑兵的蛮冲(密集长枪阵破骑兵很早就有了)。
骑兵作为冲锋力量已经是三国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开始有了马镫,也开始装备马甲,所谓重骑兵。

2008-2-25 09:42 tiger1970
伤云兄说的是正确的。
骑兵远距离最主要的杀伤手段是射箭和投掷斧子,使用长矛是很少的。近距离则使用马刀或者战斧,这是必备的。
另外,铁的无锋武器如铁鞭等也很好用。

2008-2-25 09:56 伤云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8-2-25 09:42 发表
伤云兄说的是正确的。
骑兵远距离最主要的杀伤手段是射箭和投掷斧子,使用长矛是很少的。近距离则使用马刀或者战斧,这是必备的。
另外,铁的无锋武器如铁鞭等也很好用。 [/quote]

想起一句话来,说宋金交战的"金国有四太子,咱们有岳少保;金国有狼牙棒,咱们有天灵盖”。

在甲胄流行的时代打击型的钝器想必相当好用,如狼牙棒,铁鞭鉄锏等,而且做工简单,不易损坏。

2008-2-25 12:18 tiger1970
但是,长矛也是骑兵必备武器。原因在于对付一对一冲杀的情况。

2008-2-28 20:47 南郭
晕,俺不会玩骑马和砍杀,马还是骑过的。骑兵肉搏这事是这样的,奔马的时速一般都在30公里以上,冲刺时可达50公里以上是非常快的,人挥动手臂的速度其实没有多快,l冷兵器造成伤害大小就三点重要:速度重量和锋利,骑兵样样出色。策马奔到敌人面前挥刀准确砍中目标看着花哨实际上没必要。与其用力挥砍,还不如握紧刀【弯刀的功能就是不易脱手】。凭马的速度刀的锋利就可以对敌人造成很大伤害了,不信的坐车的时候轻轻探出一只手看看结果……。另外骑兵冲阵很危险,停下就是死。不信的打架时可以找个木马啥的骑上试试,基本会真实还原骑兵被围住的下场。所以冲阵一般是紧紧的握住,轻轻的割,冲过去掉头再回来还是如此。一对一时因为没后顾之忧估计都会刀尖向前【这时候谁长谁占便宜】,錯马时往对手身上一扎要是不好拔就松手完事。刀就先搁敌人身上了,敌人活不了就算完成任务了。

2008-2-29 08:56 tiger1970
“所以冲阵一般是紧紧的握住,轻轻的割,冲过去掉头再回来还是如此。”
这话对。你前面没强调紧紧握住,所以我误解啦。但是紧紧握住,割就不能“轻轻”,而是干脆不去割,面对面其实是“撞”。可见你虽骑马,但不会使刀(如我猜错请原谅)。

“弯刀的功能就是不易脱手”
这句话错啦。弯刀的功能是用较小的力造成较大的伤口,并且这个伤口相对较深。

2008-3-3 21:15 罗森
iiiiiiiiiiii

2008-3-4 00:44 南郭
俺依然坚持弯刀的主要功能是割到甲胄硬物时会随刃划动,对于手腕的反作用力相对于直刃小得多,即不易脱手。深度较深也是有的,窃以为实属副作用。另对于“紧紧的握,轻轻的割”与“可见你虽骑马,但不会使刀”……
兄乃文豪,古龙遗风,佩服佩服。可见我虽割肉,但不擅措辞。(玩笑玩笑:titter:)

2008-3-4 08:43 tiger1970
呵呵,老兄的见解我很佩服。说不定我过段时间会写一点这方面的文艺上的东西,老兄一定要多指教。

2008-3-4 09:34 ason1980
多谢,:loveliness:长知识了

2008-3-6 22:24 gaobao
看来中国的战阵与古希腊罗马还是不同的。古希腊罗马是重装步兵集团,在前面排成方阵对决,后面是奴隶等负责救护,不象古中国那样讲究阵法,李靖所说的六花阵似乎是最常见的阵列。

2008-3-8 01:30 新贵
原来古代的打仗是这么一回事
看一些文学作品里要么是两群人迅速的冲到一起厮杀,要么是站着不动就两个主将在那单挑,真是误人不浅啊

2008-3-8 13:36 南郭
罗马帝国估计是最重视步兵阵型的民族了,但是俺一直鄙视那样一根筋式的作战方式。总觉得他们的对手战术比较一般,政治经济又难以与罗马抗衡,更没有极强大的游牧民族。结果罗马帝国就成了局部无敌。汉政权一直抵御着各时代最强大的游牧民族,光重视重步兵阵就是自杀。少马的天然弱点又是无法弄的事,先天不足只得后天补,多兵种多器械花样繁多的阵型配合高墙坚垒,长胜绝不能但确实令游牧民族比较头疼。欧洲传统步骑战术在拔都的蒙古铁蹄下有如待宰的猪羊,各中高下不言自明。
“两群人迅速的冲到一起厮杀”近似打群架,与之最贴切的词是乌合之众。两个主将要是都想用下马单滚的法子解决战斗,那也只好由得这俩斯胡搞了。不过,很难看很难看……:titter:

2008-3-8 14:39 里里徐
李靖所说的六花阵似乎是最常见的阵列

2009-12-14 09:38 tiger1970
又有人问啦......

2009-12-14 10:54 韦孝宽
[quote]“古代打仗,我们汉人步兵多,骑兵少。真打起来,要是堂堂之阵的话,一般在平地上,双方列队。步兵在中间,骑兵在两边,叫鱼丽阵。[/quote]

鱼丽阵是车战用的。拜托不要把评书演义和史实结合到一起去。

斗将的历史也是随历史演化的,春秋时期车战为主,阵前格斗太困难。战国时期严守军法,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基本被禁止,斗将也难以存在。汉前期击匈奴,人家跟你玩骑射,很难靠上去格斗。斗将最盛行时期应该是南北朝和隋唐,马镫推广以后马上格斗技艺有了更多的发展,才会有单骑战的盛行(不过我不认为马镫是晋代才有的,应该是晋代以前就已经发明,到晋代才开始推广而已。就像发现了甲骨文只证明中国最迟到商代已有文字,而不是说中国的文字最早在商代出现)。虽然关羽有单骑斩颜良的记录,但我相信秦琼和尉迟恭出阵单挑应该会比关张多得多。

2009-12-14 11:09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韦孝宽[/i] 于 2009-12-14 10:54 发表


鱼丽阵是车战用的。拜托不要把评书演义和史实结合到一起去。

斗将的历史也是随历史演化的,春秋时期车战为主,阵前格斗太困难。战国时期严守军法,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基本被禁止,斗将也难以存在。汉前期击 ... [/quote]

师父说的,无责任转述......

2010-3-16 14:39 tiger1970
翻出来给张兄弟看看......

2010-3-16 14:48 张洋
长见识,虎叔果然是武术方面的专家:hz1047: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