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25 16:54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09-8-21 00:07 发表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quote]
这里只是州吏上表刘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可没说让刘璋担任刺史。其后刘璋自领益州牧。从来就没说过是正式任命的。
2009-9-25 17:15
平生最爱周公瑾
[quote]原帖由 [i]实干司马[/i] 于 2008-1-26 00:05 发表
谁叫曹操出身不好?谁叫曹操没统一全中国?
王莽杀死汉皇帝,公然篡位并把原来的国号“汉”改为“新”,这过程中那些所谓“仁人志士”死哪里去了?出身不同啊,那时的王莽是大儒,外戚和士族的代表
而当王莽 ... [/quote]
刘裕出身也不好~刘裕也没统一全国。。。
2009-10-22 20:19
xby0421
不是历史,是老罗,哈哈,所以不要得罪文人,不然让你吃不了什么着走
老罗一支笔,多少人生悲欢离合啊
2009-10-23 21:55
63690479
笑...被扣了100到现在才发现....天知道讲是是不是演义...又或者演义里有的正史就没有了?
大耳贼不叫平民口中的刘皇叔...和官员口中的刘豫州....我还真没见过其他字眼...看来是我小白了...虽然演义多虚构...但总不会都是假的吧...
实在想不出大耳贼排除掉他那身份....还有什么资本起兵...和收人才....还有人说大耳贼是寒门
...笑死我了...他的所做所为排除掉身份...有谁会鸟他
曹操...他挟天子没错..完全可以在天子没对他反感前就抛弃掉....因为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了....天子的作用多曹操的帮助想象不用我这个小白多说了吧.......
下面就看那天子的回报.....不得不说这孩子也太悲剧了吧.....不管天下是不是他家的....没能力守护是事实吧....曹操不接被抓回去我看混的回更掺......
先不说曹操动机不纯....但对天子他这个人的帮助是不可缺的吧........看看这孩子....还真是个孩子.......自认为自己是天子就可以剥夺别人的成就........
这里说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靠的什么?所谓道德吗?
笑....没有军权什么都不是....主人就是军权....我没说错吧....没有军权你凭什么当主人
不是主人....好吃好住给你还想怎么样.......
天子其实和阿斗差不多.....靠的是身份.....如果阿斗到处和诸葛抬杠.....我真不知道诸葛是要忠于哪个?
其实上面那些都是废话....我只觉的对曹操来讲最不公平的是....往往别人做的比自己更坏.....却是自己被骂的最多........
对汉朝不忠....是个诸侯都没忠....除了只能忠的大耳贼...(除了大耳..其他刘氏诸侯也显示出忠于朝廷的事)
屠杀....嗯这点我就想说下了....害人害己这4个字.....有些人自己当屠夫...这当然不能说是好人....而且是该杀......
但有些人呢?无论他的出发点是多么的好....但他害的别人被屠夫屠了这是事实....多少人....完全不需要死的这么没价值的....都是因为那该死的大耳贼.....没能力守护百姓的江山要来何用.....明知道只能三分争不过对头还假惺惺的摆出为人民好的事实.....
实际上因为大耳贼和诸葛白白死了的人不会比曹操杀的少....
下面就说下死....举个例子就是我不知道那些说大耳贼好的人.....在现实中是不是能为打击罪犯而死.....
这样多好啊...死的光荣.......
但很可惜....死了就是死了......那些对你说...要打击罪犯把你害死的与....杀死你的罪犯....哪个更可恨.....
在你快死了的时候.....:-_-:
(如果有人在楼下说我是纵容罪犯遇到罪犯要乖乖被抢之类的....我还真是没有想法了)
言归正传...除了这两点...曹操所做的负面与其他诸侯没多大区别吧.....
一个人该不该骂要看对比性的....上司落难员工家...还做出一上司的样子。。。把员工换成自己我看谁受的了....即使是为了利用上司为自己博个好声誉
对了还要说下....三国的汉朝皇室本身就不是好东西....
上面说的不是演义了吧....老实说我还真分不清楚内容到底是不是“正史”的....
在因为这样被扣就太悲剧了:-_-:
2009-10-23 22:00
zeloti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9-9-25 16:54 发表
这里只是州吏上表刘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可没说让刘璋担任刺史。其后刘璋自领益州牧。从来就没说过是正式任命的。 [/quote]
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
呵呵,这怎么解释
2009-10-31 09:33
平地风雷
曹操人品不够坚硬,心肠不够黑,脸皮不够厚,不如李世民,听说世民兄干掉自己的兄弟后,立马就去老爹那里装可怜,转脸就高自己的嫂子弟妹,还有老爹的妃子,和隋炀帝的皇后
2009-11-1 23:25
uefaball
上面楼说得对,黑药黑到底
2009-11-3 17:01
天涯明月刀
阿瞒对百姓---屠城,多达十余处
阿瞒对部下--猜忌杀戮
阿瞒对朋友(袁绍)--杀其子,夺其媳
阿瞒对死党兼功犬--死后大骂
阿瞒对其妻--废,自感死后无颜
阿瞒对其叔父--陷害
阿瞒对其父--欺诈
居然还有人为阿瞒叫冤!
2009-11-4 21:17
zeloti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9-11-3 17:01 发表
阿瞒对百姓---屠城,多达十余处
阿瞒对部下--猜忌杀戮
阿瞒对朋友(袁绍)--杀其子,夺其媳
阿瞒对死党兼功犬--死后大骂
阿瞒对其妻--废,自感死后无颜
阿瞒对其叔父--陷害
阿瞒对其父--欺诈
居 ... [/quote]
很好,够得上以偏概全的典型了:titter:
魏国百姓都是弱智,于此被屠城,干嘛不箪食壶浆迎蜀国或吴国的大军呢:()
把上面很多反面东西,外加更多反面东西套在李世民身上,更加符合,更加精彩!
居然还有许多人为李世民唱颂歌!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eloti 于 2009-11-4 21:20 编辑 [/i]][/color]
2009-11-4 21:57
liduxing
用现代人 的眼光看 哪有什么奸啊 忠的
老板不行 就要跳槽~自己有实力 就想合并公司~
这不是很正常的么~?
2009-11-5 07:53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09-11-4 21:17 发表
很好,够得上以偏概全的典型了:titter:
魏国百姓都是弱智,于此被屠城,干嘛不箪食壶浆迎蜀国或吴国的大军呢:()
把上面很多反面东西,外加更多反面东西套在李世民身上,更加符合,更加精彩!
居然还有许多 ... [/quote]
以偏概全?笑,你这此言论,可谓是无史实无证据,满嘴跑火车的典范了.
为什么箪食壶浆迎蜀国的大军呢,你看看关二北伐吧,人没到,早有人打着关二旗号,吓得阿瞒要迁都,这是为什么?
还有阿瞒为什么屠城如此之多,其中一个原因不就是百姓反抗吗?呆着没事,为啥百姓反抗啊?
至于李世民,您哪出史料,李世民屠了多少次城?有十余次?
李世民创下大唐盛世,阿瞒杀了个千里无人烟,好意思拿李世比阿瞒?
无知者无谓,信矣,古人诚不余欺.
2009-11-6 00:35
zeloti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9-11-5 07:53 发表
以偏概全?笑,你这此言论,可谓是无史实无证据,满嘴跑火车的典范了.
为什么箪食壶浆迎蜀国的大军呢,你看看关二北伐吧,人没到,早有人打着关二旗号,吓得阿瞒要迁都,这是为什么?
还有阿瞒为什么屠城如此之多 ... [/quote]
还有脸皮嘴硬,笑死,好的不学偏学杨文理那种垃圾言论,说起李世民倒跟我说起程度来了,你这不就是自打嘴巴丢人现眼:titter:
阿瞒对百姓---屠城,多达十余处(全魏国有多少城?只有十余处城?)
阿瞒对部下--猜忌杀戮(曹操对徐晃、荀攸、程昱、秦朗、钟繇、张辽、乐进、李通、许褚、典韦、张郃、国渊、张范、满宠、张既、閻行、田畴、杜畿、王粲、和洽、魏种......这些部下猜忌杀戮?)
阿瞒对朋友(袁绍)--杀其子,夺其媳(袁绍那时是曹操朋友?你就吹吧!)
阿瞒对死党兼功犬--死后大骂(哪个死党兼功犬?对全部死党兼功犬?)
阿瞒对其妻--废,自感死后无颜(哪个妻子啊?曹操妻子很多的,对多数妻子都这样?)
阿瞒对其叔父--陷害(什么叫陷害?)
阿瞒对其父--欺诈(什么叫欺诈?)
还有一点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要不要我把曹操优点逐条列举出来?:titter: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eloti 于 2009-11-6 00:38 编辑 [/i]][/color]
2009-11-6 01:23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9-11-3 17:01 发表
阿瞒对百姓---屠城,多达十余处
阿瞒对部下--猜忌杀戮
阿瞒对朋友(袁绍)--杀其子,夺其媳
阿瞒对死党兼功犬--死后大骂
阿瞒对其妻--废,自感死后无颜
阿瞒对其叔父--陷害
阿瞒对其父--欺诈
居 ... [/quote]
[size=7][color=Red]秦王世民引军自晋州还夏县,屠之。[/color][/size]
李世民对百姓---压榨,导致烽烟四起
李世民对部下--猜忌杀戮
李世民对兄弟--杀其全家,夺其媳
李世民对功犬--生前大骂,死后清算
李世民对其子--废,杀,三分之一以上不得善终
李世民对其叔父--流放
李世民对其父--胁迫,刻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9-11-6 01:46 编辑 [/i]][/color]
2009-11-6 23:25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09-11-6 00:35 发表
还有脸皮嘴硬,笑死,好的不学偏学杨文理那种垃圾言论,说起李世民倒跟我说起程度来了,你这不就是自打嘴巴丢人现眼
阿瞒对百姓---屠城,多达十余处(全魏国有多少城?只有十余处城?)
阿瞒对部下--猜忌杀戮(曹操对徐晃、荀攸、程昱、秦朗、钟繇、张辽、乐进、李通、许褚、典韦、张郃、国渊、张范、满宠、张既、閻行、田畴、杜畿、王粲、和洽、魏种......这些部下猜忌杀戮?)
阿瞒对朋友(袁绍)--杀其子,夺其媳(袁绍那时是曹操朋友?你就吹吧!)
阿瞒对死党兼功犬--死后大骂(哪个死党兼功犬?对全部死党兼功犬?)
阿瞒对其妻--废,自感死后无颜(哪个妻子啊?曹操妻子很多的,对多数妻子都这样?)
阿瞒对其叔父--陷害(什么叫陷害?)
阿瞒对其父--欺诈(什么叫欺诈?)
还有一点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要不要我把曹操优点逐条列举出来?[/quote]
这脸皮,真不是盖的,到底是谁嘴硬?好的不学,就知道胡搅蛮缠.
论屠城,十余处还少啊,单凭徐州数十万百姓,阿瞒老老实实就当他的奸贼吧.看来,没杀光就是好的,这论调,日本人喜欢的紧.上下五千年的帝王,除了少数民族政权外,有这么能做的,实在少见.想必阁下若在其中,一定是欢呼的紧,面对屠刀坦然之极.
对部下,你还敢提程昱?自个打仗没打胜,人家给点补给,还好意思赖在程昱身上?还有魏种,那是借刀杀人的典范.老老实实多读些书吧.
荀或\许攸\崔琰\毛玠\娄圭,这些有名有姓,为阿瞒立下大功先不提,
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
你算算这杀了多少吧,你就列名单吧.
在你眼中,只要不杀的,比杀得多,就是好的,就是暇不掩玉,:titter:
袁绍对阿瞒,可不仅仅是朋友,当年败给吕布时,要不是袁绍借兵五千(后汉纪有记载),他早就完蛋了,结果如何?
死党兼功犬--夏候渊啊,除了他,还能有谁啊,当年替阿瞒顶罪,为他战死沙场,他骂人家白地将军,这不够啊,非要阿瞒将所有的死党兼功犬,杀光才行啊.
夫人是谁,你都不知道,还在史区扯什么啊?
对他叔父与父亲的事,你不知道啊?
阿瞒再有优点有什么用啊?照你这逻辑,一个人杀了十个人,也不是坏人,除非他见过的人中,杀的比没杀的多,这才是恶人啊.:qP+
PS,楼上的,俺不愿搭理你,老老实实的走开.
2009-11-7 00:00
zeloti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9-11-6 23:25 发表
这脸皮,真不是盖的,到底是谁嘴硬?好的不学,就知道胡搅蛮缠.
论屠城,十余处还少啊,单凭徐州数十万百姓,阿瞒老老实实就当他的奸贼吧.看来,没杀光就是好的,这论调,日本人喜欢的紧.上下五千年的帝王,除了少数民 ... [/quote]
[quote]论屠城,十余处还少啊,单凭徐州数十万百姓,阿瞒老老实实就当他的奸贼吧.看来,没杀光就是好的,这论调,日本人喜欢的紧.上下五千年的帝王,除了少数民族政权外,有这么能做的,实在少见.想必阁下若在其中,一定是欢呼的紧,面对屠刀坦然之极.[/quote]
你就知道屠城?徐州数十万百姓吗?三国志怎么写的“死者万数”呢?
一、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攻陶谦,徐州大屠城,“击谦……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二、兴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曹操破张邈,屠雍城。
三、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征吕布,屠彭城。
四、官渡之战,坑杀袁绍降兵七万(一说八万)。虽非屠城,但意思差不多。
五、建安九年(公元二零四年),攻袁尚,屠邺城。
六、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征乌丸,屠柳城。
七、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夏侯渊屠兴国、枹罕;
八、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曹仁屠宛城。
吹吧,尽管捏造,还[color=Red]“十余处”屠城[/color]呢?
“修耕织以蓄军资”,实行屯田以增加粮食收入,保障军需民用,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经济;
租调制度,征收实物税款,适应了当时军阀分割,货币经济衰退,货币难于流通的形势。实物税既便于农民交纳,又能满足国家军事、民用的需要。每亩收四升,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厉行节俭,廉洁自守,抑制豪强,保护百姓;
......
这些历史盲怎么不说呢
[quote]对部下,你还敢提程昱?自个打仗没打胜,人家给点补给,还好意思赖在程昱身上?还有魏种,那是借刀杀人的典范.老老实实多读些书吧.[/quote]
程昱被猜忌了?被杀戮?魏种怎么了,反叛后被杀了吗?你读过书没有?
[quote]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quote]
是啊,你说说有多少啊?把臣子全部都杀光了好不好,你满意了吧?:titter:
[quote]袁绍对阿瞒,可不仅仅是朋友,当年败给吕布时,要不是袁绍借兵五千(后汉纪有记载),他早就完蛋了,结果如何?[/quote]
笑死,你怎么知道袁绍不借兵曹操就一定完蛋?:titter:
官渡之战一开,曹、袁早就不是朋友了,这都不懂,你啥智商啊?
[quote]死党兼功犬--夏候渊啊,除了他,还能有谁啊,当年替阿瞒顶罪,为他战死沙场,他骂人家白地将军,这不够啊,非要阿瞒将所有的死党兼功犬,杀光才行啊.[/quote]
白地将军最先是曹操说的吗?你真看书了?
《军策令》:“ 渊( 夏侯渊)本非能用兵也,[color=Red]军中[/color]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能亲战,况补鹿角乎!”
[quote]夫人是谁,你都不知道,还在史区扯什么啊?[/quote]
丁夫人负曹操在先,曹操一直对卞夫人很好,你想扯啥?
[quote]对他叔父与父亲的事,你不知道啊?[/quote]
陷害?曹操害死他叔父了?害的他叔父家破人亡了?:titter:
曹操孝敬他父亲的事,怎么又不提了?
大破乌丸,北方边境一下子安定......这些又不提了?
这么喜欢扯日本,就滚回日本去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eloti 于 2009-11-7 00:13 编辑 [/i]][/color]
2009-11-7 05:31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9-11-6 23:25 发表
PS,楼上的,俺不愿搭理你,老老实实的走开.[/quote]
[size=7][color=Red]这脸皮,真不是盖的,到底是谁嘴硬?好的不学,就知道胡搅蛮缠.[/color][/size]——————BY[color=Red][size=7]天涯明月刀[/size][/color]:titter:
2009-11-7 10:03
天涯明月刀
你就知道屠城?徐州数十万百姓吗?三国志怎么写的“死者万数”呢?
一、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攻陶谦,徐州大屠城,“击谦……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二、兴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曹操破张邈,屠雍城。
三、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征吕布,屠彭城。
四、官渡之战,坑杀袁绍降兵七万(一说八万)。虽非屠城,但意思差不多。
五、建安九年(公元二零四年),攻袁尚,屠邺城。
六、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征乌丸,屠柳城。
七、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夏侯渊屠兴国、枹罕;
八、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曹仁屠宛城。
吹吧,尽管捏造,还“十余处”屠城呢?
“修耕织以蓄军资”,实行屯田以增加粮食收入,保障军需民用,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经济;
租调制度,征收实物税款,适应了当时军阀分割,货币经济衰退,货币难于流通的形势。实物税既便于农民交纳,又能满足国家军事、民用的需要。每亩收四升,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厉行节俭,廉洁自守,抑制豪强,保护百姓;
......
这些历史盲怎么不说呢
------------------------------
瞧瞧,这曹粉,才屠了八次啊.才八次啊.
敢情您不但是历史盲,还不认字.
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人,原来是数万啊.
咱再补几条,让历史盲看看.
兴平元年 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建安十六年 屠大陵
建安十九年 屠袍罕
建安二十年 屠河池
自个查查,不会数数,回去上小学,补习一下数学.
修耕织以蓄军资,是为了保证他东征西讨,大肆杀戮,少来什么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经济.如果这么说,老赖对家乡贡献也相当不小呢.
至于租调制度,之前就有,阿瞒为了维护自个的统冶,恢复了这是理所当然,结果曹粉这个吹啊,屠城小事,数十万乃至百万死了算啥?
厉行节俭,廉洁自守,笑死我了,您这是从哪拿出的史料?
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
吾婕姝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上施八尺床、纟惠帐,朝晡上脯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伎。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之。
还有铜雀台.
老婆多的,连儿子都眼红.这TM节俭.
程昱被猜忌了?被杀戮?魏种怎么了,反叛后被杀了吗?你读过书没有?
-------------------
程昱那是有功,结果阿瞒却当为过,认为坏了他的名声,拿人家程昱顶缸,在曹粉这里,啊呀,没杀他啊,原来,阿瞒不杀手下,那就是天大的好事啊.
魏种,让他属河北事,啥意思,这不就是让袁绍杀了他吗?这是活脱脱的借刀杀人,而且还拿他沽名钓誉,曹粉这里,又没杀,这是宽待.
是啊,你说说有多少啊?把臣子全部都杀光了好不好,你满意了吧?
---------------------
纯属扯皮,皆附左,皆杀之.这说的清清楚楚.
笑死,你怎么知道袁绍不借兵曹操就一定完蛋?
官渡之战一开,曹、袁早就不是朋友了,这都不懂,你啥智商啊?
---------------------
你啥智商啊,
阿瞒被吕布一顿红烧,末了拿人肉补给,合着这样士气高昂,战无不胜啊?
是是是一开战,就不是朋友了,这说明啥,袁绍养了只白眼狼,结果多少年后,还被曹粉咬了一口.
白地将军最先是曹操说的吗?你真看书了?
《军策令》:“ 渊( 夏侯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能亲战,况补鹿角乎!”
---------------
笑,这是阿瞒说是的军中呼,曹粉给当真了,笑死了.
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自个去看吧.
还有,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阿瞒家富得流油,对恩公是死活不管.
丁夫人负曹操在先,曹操一直对卞夫人很好,你想扯啥?
----------------
丁夫人负曹操在先?哪的史料?
后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我前
后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脩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
以答!”
这原来是丁夫人负曹操在先,晕倒.
曹操一直对卞夫人很好,自个跑路,不管人家,这叫一直很好?
陷害?曹操害死他叔父了?害的他叔父家破人亡了?
曹操孝敬他父亲的事,怎么又不提了?
大破乌丸,北方边境一下子安定......这些又不提了?
---------------------
合着,只要阿瞒不把人家害得家破人亡,人家就得感恩?我的天,这逻辑真强悍.
儿子孝敬父亲,那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这到曹粉嘴里,又是一大功!
大破乌丸,你为什么不提他杀了多少人呢.
这么喜欢扯日本,就滚回日本去吧
-----------------------
毫无半分营养,原来奉还便是.
2009-11-7 12:01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9-11-7 10:03 发表
你就知道屠城?徐州数十万百姓吗?三国志怎么写的“死者万数”呢?
一、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攻陶谦,徐州大屠城,“击谦……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 [/quote]
[size=7][color=Red]敢情您不但是历史盲,还不认字.
你啥智商啊
[/color][/size]
——————————————————————BY[color=Red][size=7]天涯明月刀[/size][/color]:titter:
2010-1-8 19:54
casey76
因为曹魏政权太短暂,如果秦帝国与魏帝国龙脉绵延,有无尽故事,创始者的背景就会愈发模糊。
2010-1-11 09:19
congwanshui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某些人是有特权的!!
2010-2-2 20:50
gxd011
1.曹操不是什么正统的大将军之类的皇帝亲自任命的
2.曹操杀了皇亲贵族
3.曹操没有统一建国
2010-6-12 11:30
kangzhiyi
陈世美还是好丈夫清官呢!就因为不肯帮他的一个恩人做弊升官,就被那人改编戏剧成奸臣抛弃妻子的人了!
历史上很多东西都是强加上去的,有的时候是偶然,有的是故意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kangzhiyi 于 2010-6-12 11:31 编辑 [/i]][/color]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