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4 13:48 闽西将军
感怀李煜

一代庸才,千古词帝,李煜——政治的弃孤,文坛的宠儿,是什么造成了他的悲剧,是什么成就了他的辉煌。
      在帝王之家养成词匠风流,在温柔乡里溺成的浪漫情怀,如果他只是词人,那就不会有人比他更幸福。但可悲的是命运偏偏推他登上了天子的宝座,于是他成为一位君主,一位被宫廷侵蚀了霸气的天子,一个只知道纸醉金迷,纵情声色的帝王。这难道都是他的过错吗?
       长兄的妒忌使他过早地远离了政治,但是兄长们早夭让身为六子的他竟成为皇位的当然继承人!早已失去政治敏感的李煜要怎样引领百官,号令全国。他的登极根本就是一种捉弄。难道被捉弄的只是他的地位吗?娥皇利用他的爱情巩固自己后宫之主的地位,维护他们周氏家族的利益,更利用李煜的歉疚和自己妹妹的美色来继续周氏的荣耀。虽然周氏姐妹利用了他,但她们确实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情。真正对李煜爱情给予致命一击的是——赵光义!这位文治武功载誉青史的皇帝,不想背负杀降的罪名,于是就卑鄙地通过频繁占有小周后来逼李煜就范。就这样赵光义摧毁了李煜仅有的幸福。他的爱情哀婉至极。
      亡国之痛夺妻之耻,不停地折磨着幽居的他,也使他词人的敏感发挥到极至。他已不再是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了,他已成长为真正的词帝,他的词开婉言,豪放两派之先河,他的词享誉千年,万古流芳。他的才情进一步刺激了赵光义,他的生命于是就如何同他的《虞美人》那样,成为了绝响。
     李煜本身是一个悲剧,没人愿意承担亡国的罪名,他不是没想过要力挽狂阑,只要他不是他的祖先,他没有逐鹿问鼎的魄力,甚至没有守护一方水土的能力。他也不想坐视南唐覆亡,只是他知道大势已去,一切都已是枉然。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不是待宰的羔羊,我们要为自己的前途奋斗,李煜固然值得同情,但他身为君主也太过麻木不仁了,人民的疾苦他丝毫不知,官吏的必然,那他就能心安理得地坐以待毙吗?
    他终于清醒了,可是是在成为亡国之君后。而这种清醒又是致命的。李煜终逃不过死的命运。
    我们应提早意识到些什么,待到清醒了的时候才不至于后悔。

2008-1-24 14:23 tiger1970
换谁是后主也没办法啊......先下手出兵?打哪儿?吴越?宋?谁敢?
唯一的办法就是吴越那个办法,先下手彻底投降。或许不止封个“淮海国王”,说不定能来个“梁王”啥的。

2008-1-24 14:53 冒牌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8-1-24 14:23 发表
换谁是后主也没办法啊......先下手出兵?打哪儿?吴越?宋?谁敢?
唯一的办法就是吴越那个办法,先下手彻底投降。或许不止封个“淮海国王”,说不定能来个“梁王”啥的。 [/quote]

以名号而言,国王高于王,国王是外藩之主,王不过是一等封爵而已。
[b]四年春,出为武胜军节度,改封南阳国王。俶久被病,诏免入辞。将发,赐玉束带、金唾壶、碗盎等。[color=Red]俶四上表让国王,改封许王[/color]。[/b]
宋代国王不算多,如果看辽金史,里面国王与王的分别还是很明显的。

2008-1-24 14:54 司马一神
这几天百家讲坛 历史人物的悲剧 上就有他,明明不想当皇帝,被拽上去了,

2008-1-24 15:21 tiger1970
谢冒牌兄......其实我确想写“梁国王”,只是手懒......梁总比淮河流域重要和丰富啊......不过真要封在梁地,是否叫这个名号又难说啦......

2008-1-24 15:24 平生最爱周公瑾
生不逢时,这样的悲剧人物太多了…………

至少他能赢得小周后的心,也算一个爷们儿不枉此一生了

2008-1-24 15:48 陶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者,余独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有不同矣。
————王先生似乎对后主褒扬得过分了,后主的词固然更好、更能引发读者的同情甚至特定人的共鸣,也确实能体现他的追悔。但“俨然有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之评似感情用事了。而赵佶主要在于其当时国土失陷于于北族,再士民心目中其可原谅程度更低,人们对他的同情自然不可能和对李后主的同日而语。当然后主亡国后词文意境更好些、不仅仅在痛苦也在反思、给人感觉其感情更更深沉些倒是的。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8-1-25 10:01 编辑 [/i]]

2008-1-24 16:17 陶心
回复 #5 tiger1970 的帖子

我若是宋主,即使如虎兄所言封他个梁国王,但会来个偷梁换柱,此梁非彼梁,给他的封地是陕南梁州(兴元府,今汉中),一个府几个县,秦、巴有险关防着他,秦岭以北有京兆,大巴山以南是四川,还要在商州、金州、成州派重兵看着他,总之不给舒服咯。
同样是痛悔,李后主的词隐有复国之念。而宋徽宗身囚北国,思乡想家的比重更明显。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8-1-24 20:33 编辑 [/i]]

2008-1-24 17:42 关内侯
大周后让自己的妹妹去引诱后主?

但很多正史上说的大周后快死的时候偶然知道小周后跟后主有一腿居然因此而气死,小周后跟后主的事,应该不是大周后安排的吧?

南唐的国力主要还是被后主老爹给挥霍完了,留给他的是个烂滩子,假如后主能奋发图强,再积极联络各国比如和北方的契丹重新修好(后周搞了个离间计让两国联盟解散)来牵制北宋。或许还能一博

南唐真正的忠臣还是很多的,可惜都没有受到重用

2008-1-25 09:1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关内侯[/i] 于 2008-1-24 17:42 发表
大周后让自己的妹妹去引诱后主?

但很多正史上说的大周后快死的时候偶然知道小周后跟后主有一腿居然因此而气死,小周后跟后主的事,应该不是大周后安排的吧?

南唐的国力主要还是被后主老爹给挥霍完了,留 ... [/quote]

[color=Red]“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color]这不就是传说中李煜写自己和小周后偷情的词吗?:titter:

李煜此人,在文坛上诚为一代宗师,若论他当皇帝的本领,不过是一不折不扣的昏君而已。

2008-1-25 10:25 湘江子龙
这文章有些中国古文人的一贯作风,略喜夸张。
如小周后一事,显然是为李煜文过饰非。
至于说他的词开婉言,豪放两派之先河,这就太过了。
李煜的词的确很好,尤其是后期。但李词无论如何,难与豪放派挂边。
我也不同意陶心所说的,后人更喜欢他的词,是因为对他的同情有过于道君之说。
仔细看看他后期的词,是垂泪对宫娥更打动人呢,还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毫无疑问是后者。
李煜是个很感性的人,亡国夺妻之耻,的确让他更受刺激,从而让他对人生愁苦的感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他的天分又让他能用笔形诸词咏,让后人能明了,能同感,甚至发出原来还可以这样写的感叹。
也就是说,他其实是把自己的亡国之恨上升到对人生无常,命运多桀的一种更深的感慨,因而更具有打动人的力量了。
如一江春水句,流水落花句皆是如此。
这才是王国维对他如此褒扬的根本原因,当然他说的也真够夸张。
他的天分,他的感性,是他成为天生词帝的关键。
其实看他前期的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同样是出奇的名句。而当时的他,未必就真知道什么愁,可见其性灵如此。
日后被王国维许为后人中唯一承其衣钵的纳兰,更是生于富贵家,见赏于君王侧,貌似一生概无风浪,却偏偏句子象极了后主,以至于后来他父亲明珠看了他的遗作《饮水词》不禁大哭,“这孩子,一生其实没受什么苦啊,怎么写成这样!”
其实人之性灵,往往为他人所不解。
而如果只是因文,因才去判断一个人的话,也必将为历史所笑。
当然,如果,你只愿在历史上留一个文人的形象的话,那当别说。

[[i] 本帖最后由 湘江子龙 于 2008-1-25 10:29 编辑 [/i]]

2008-1-25 13:48 水镜门生
后主词是颇喜的:loveliness:

说起来,喜夸饰,自是文人习性,谁叫文学是生活的升华捏:titter:

2008-1-25 15:01 华剑
:titter:亡国之时不念"故国山水",满脑子只是教坊的"别离歌".在位时军力不振,经济崩溃.孱弱归孱弱却也忘不了举举屠刀,杀的却是水上长城,太祖忌讳的林仁肇.呜呼,李后主一生除在诗词情场得意,哪都是浑浑噩噩.有其父必有其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怀李煜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