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9 20:42
刘小弟
上将魏延是蜀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军事家
先主为汉中
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
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
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
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
亭侯。五年,请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八年,使延
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
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
为大王吞之。”
就这一句就令我万分佩服的了
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如何
[[i] 本帖最后由 刘小弟 于 2008-1-10 09:09 编辑 [/i]]
2008-1-9 20:52
可爱小马驹
吹句牛皮就可以叫千年后的人万分佩服,魏大将军不亏了
2008-1-9 21:25
马儿快快跑
9494,魏延是上将我承认,是蜀国的人才我也承认,但说他是战略家就太夸张了吧?
2008-1-9 22:06
文以载道
楼主的标题应该改一下
魏延还没强到是不可多得的战略家吧
至少要拿充分的史料说明啊
2008-1-9 22:44
幻滅小彰彰
战略家过了点...不过的确是蜀汉的一大人才
2008-1-9 22:53
三种不同的红色
战略家?
不知道魏大将军提出了什么战略性的思考,指挥了什么战略性的决战啊?
当然,子午谷之计就不要提了,这计策只是反映出魏大将军战略思维的贫乏。
除此之外,恐怕只有他“[color=Red]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color]”,断绝大军返蜀之路一事,有点战略家的风采了吧。:titter:
[[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1-9 22:54 编辑 [/i]]
2008-1-10 01:31
刘小弟
说错了,是出色的军事家
但是魏延在军事上可是蜀国数一数二的
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请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八年,使延
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
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当年被魏延大破的郭淮在后期是姜维的颈敌之一
2008-1-10 01:44
刘小弟
嘉平元年,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是岁,与雍州刺史陈泰协策。降蜀牙
门将句安等于翅上。二年诏曰:“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
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旬安,功绩显著,朕
甚嘉之。今以淮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进封阳曲侯,邑凡二千七
百八十户,分三百户,封一子亭侯。正元二年薨,追赠大将军,谥曰贞侯。子统嗣。统
官至荆州刺史,薨。子正嗣。咸熙中,开建五等,以淮著勋前朝,改封汾阳子。
2008-1-10 02:41
文以载道
其实我觉得说他是什么什么家都有点过分了
说他是个大将都一点不为过
2008-1-10 11:03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刘小弟[/i] 于 2008-1-10 01:31 发表
说错了,是出色的军事家
但是魏延在军事上可是蜀国数一数二的
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请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八年,使延
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 ... [/quote]
魏延有军事才能,是蜀国中的大将,俺不反对。
但打败一次郭淮,就成了出色的军事家?或是在蜀国军事上数一数二的?
2008-1-10 11:09
士别三日
[quote]原帖由 [i]刘小弟[/i] 于 2008-1-10 01:31 发表
说错了,是出色的军事家
但是魏延在军事上可是蜀国数一数二的
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请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八年,使延
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 ... [/quote]
郭淮那时才不过是毛头小子.
与姜维战斗是十几年后的事:titter:
2008-1-10 11:13
sos2290
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
为大王吞之。”
:titter: 我可以:游泳跨过台湾海峡,口水淹死美军。
再过1000多年不知道我会不会也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军事家”:q```+
2008-1-10 11:15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士别三日[/i] 于 2008-1-10 11:09 发表
郭淮那时才不过是毛头小子.
与姜维战斗是十几年后的事:titter: [/quote]
毛头小子?
郭淮建安中举孝廉,曾任白地军中司马,诸葛亮北伐时就为建威将军,这个毛头小子从何而来?
2008-1-10 11:19
十月de蟋蟀
LZ的例子虽然不是很恰当,但是历史上魏延确有大将之才。LS的几位还真是无畏啊。
2008-1-10 11:26
士别三日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8-1-10 11:15 发表
毛头小子?
郭淮建安中举孝廉,曾任白地军中司马,诸葛亮北伐时就为建威将军,这个毛头小子从何而来? [/quote]
毛头小子就是年轻的意思,
郭淮那时正年轻,没什么经验,军事水平和与姜维斗争时的郭淮差很远
魏延击败当时的他只能说是欺负新人而已.
魏延是大将是肯定的,但说他是军事家就太过了
2008-1-10 11:32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士别三日[/i] 于 2008-1-10 11:26 发表
毛头小子就是年轻的意思,
郭淮那时正年轻,没什么经验,军事水平和与姜维斗争时的郭淮差很远
魏延击败当时的他只能说是欺负新人而已.
魏延是大将是肯定的,但说他是军事家就太过了 [/quote]
[color=Red]郭淮建安中举孝廉[/color]
在建兴6年左右,他就是雍州刺史,到与魏延交战时是建兴8年,还年轻?是新人?
郭淮与诸葛亮作战时,就表现出相当强的军事才能,哪的史料说,郭淮在魏延时期军事水平与姜维斗争时差很远?
2008-1-10 11:57
士别三日
当雍州刺史就一定作战经验丰富吗??
就正如网上吹捧蒋介石说他当抗日领导就一定是才能超凡一样可笑.
名不乎实的例子多了去
就算郭淮名乎其实,那孝廉和刺史和他的战争中表现出的水平有何相干.
他那时有什么将军的称号么?
这世上有哪一份史料会标出军事水平数值是多少的:doubt:
而且郭淮在年轻时期败于魏延,老了时与姜维斗争时成为了姜维劲敌就已经证明了我的观点.
经验是很重要的.
[[i] 本帖最后由 士别三日 于 2008-1-10 12:15 编辑 [/i]]
2008-1-10 12:34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士别三日[/i] 于 2008-1-10 11:57 发表
当雍州刺史就一定作战经验丰富吗??
就正如网上吹捧蒋介石说他当抗日领导就一定是才能超凡一样可笑.
名不乎实的例子多了去
就算郭淮名乎其实,那孝廉和刺史和他的战争中表现出的水平有何相干.
他那时 ... [/quote]
我说建安中举孝廉,至建兴8年当的雍州刺史,你去算算,他是否一定年轻。你却按这个说什么军事才能?你的理解能力,俺实在是无语。
郭淮在年轻时期败于魏延,老了时与姜维斗争时成为了姜维劲敌就已经证明了郭淮在魏延时军事才能远不及在姜维时的军事才能?这是啥逻辑?第一,我说了多少遍,从建安中,到建兴8年,这有15年以上的时间,而汉顺帝﹐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当然这条没有很好的贯彻下来,但至少证明,这个孝廉未必御轻,你凭什么说,当时郭淮年纪轻轻;
第二,郭淮诸葛亮时期,就表现出很强的军事才能,也就是在这个期间,魏延将他击败,你凭什么说,当时郭淮的军事才能要比后差很远?
第三,你用郭淮在魏延时军事才能远不及在姜维时的军事才能来否认魏延出败郭淮时的军事能力,然后又用魏延出败郭淮时这个来证明郭淮在魏延时军事才能远不及在姜维时的军事才能,这不是循环论证吗?
俺再问你一句,没有史料标出军事水平数值是多少,你就可以无视人家的优秀表现,满口胡说?
郭淮在曹丕时期,就是征羌护军,魏延交手时很可能已是建威将军,在诸葛亮四次北伐后迁扬武将军,你自个去看吧。
从征汉中。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皆破平之。
这是郭淮在担任刺史前的表现,你看看他是不是军事新人。可笑,真可笑。
[[i]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8-1-10 12:45 编辑 [/i]]
2008-1-10 12:41
天涯明月刀
郭淮与魏延交手前的表现,表现了相当的军事才能,而魏延击败郭淮,一样证明魏延有相当的军事才能,但并不表示,他一定比郭淮强,而郭淮阻挡姜维,也没占多大的上风,称为姜维的劲敌也比较勉强。
2008-1-10 14:00
刘小弟
郭淮可说是魏国的人才,雍州是何等重要这地,抗击蜀国的主要根据地,郭淮当时已是雍州剌史了,曹丕的用人也不比他的老子曹操差,把当时这么重要的雍州交给郭淮,可以看出郭淮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刘备也是用人的人才,这么的重用魏延,也可看出魏延的能力
2008-1-10 14:04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刘小弟[/i] 于 2008-1-10 14:00 发表
曹丕的用人也不比他的老子曹操差,[/quote]
这个有点乱讲了吧。
2008-1-10 14:13
fchu
要踩死诸葛亮 必然要抬高一些人
魏严就是在倒诸葛中获益最大的一个
2008-1-10 21:13
奉先温侯
魏延应该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将领,刘备对他还是比较看重的。他对刘备应该也是比较忠诚了。他到底有没有反心。我也不知道。不过演义中的理由比较难令人信服。难道是因为他姓“魏”。让魏的统治延长?让丞相大人不高兴:titter:古人还是比较看中兆头的。领导也经常因为名字问题对人产生好恶。:angry:有的电视演过天下大旱。一个叫梅雨夏的考生被拿了下来,一个本来一般的考生因为叫顾春霖而被直接拿来做了状元:q((+,比较喜欢的是他那句,国家大事岂能因一人而废?当时我特别佩服!
至于他的那个计策我也不知道行不行的通,不过我觉得战略思想应该是对的,以弱敌强。如果发展为阵地战。拼经济。弱的一方往往凶多吉少啊。蜀的灭亡也是被突袭了的,战争就是赌博啊。怕牺牲的后果往往就是更大的牺牲!:ph34r:看了一些其他网友的文章。好象蜀国后来的人口少的可怜啊。出兵才一万多。可是基本上就是全国的精壮劳力了,多次的战争更是让经济很难发展起来。补给也是大问题啊,不过诸葛亮也可能是没办法。只好以攻代守。而光复中原可能他自己也没有信心了。知其不可能而为之。只是为了自己的良心能安罢了,对的起先主的殊遇之恩了:wacko:
2008-1-11 16:24
刘小弟
[quote]原帖由 [i]奉先温侯[/i] 于 2008-1-10 21:13 发表
魏延应该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将领,刘备对他还是比较看重的。他对刘备应该也是比较忠诚了。他到底有没有反心。我也不知道。不过演义中的理由比较难令人信服。难道是因为他姓“魏”。让魏的统治延长?让丞相大人不高 ... [/quote]
有些同意你的意见,但有一点不由意,就是魏国不突袭蜀国,蜀国的灭忙也是日子的问题,汉中失了,损兵折将,蜀国也没有能恢复元气的机会,只得个西川,能顶到什么时候
2008-1-11 16:51
gsyzj
子午谷之计未必就不对,诸葛亮都承认可行,但有一定风险,诸葛亮只是不愿意冒险.
2008-1-12 10:25
关张马黄
说他是战略家,未免言过其实吧!
2008-1-12 12:34
馬√趫
说魏延是蜀国的人才嘛 这个没问题 大将嘛不人才是什么
说是军事家有点牵强 没有什么历史依据 恩恩 说话要讲证据嘛:titter:
2008-1-12 16:47
sunluzhu
魏延 是 可以入选 5虎的大将
别的不说刘备这么欣赏他就是他 有才华的体现,刘备是什么人 乱世枭雄 第二个刘邦
2008-1-12 16:56
zidaneluo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
为大王吞之。”
——虽是大话,其中还是有分寸的。除非改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破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2008-1-12 17:01
人中吕,鬼中羽
魏延的子午谷之计是与魏国大战的战略,但诸葛亮只想着馋食魏国,占点便宜,树立个人的军政绝对权威。在对魏战争上,诸葛亮很现实,没有魏延那么大的狂妄和野心。
魏延的那计,即使开始时会让魏国很慌乱,其下场,估计多半会送了汉中的大军,更会令诸葛亮身败名裂。诸葛亮痛斥魏延,也就是人之本性了。
2008-1-12 17:09
正版商
[quote]原帖由 [i]gsyzj[/i] 于 2008-1-11 16:51 发表
子午谷之计未必就不对,诸葛亮都承认可行,但有一定风险,诸葛亮只是不愿意冒险. [/quote]
不是“一定风险”,而是风险很大很大……
子午谷之计属于孤注一掷的战略方针,成则潼关以西不复魏国所有,败则蜀军只怕要片甲不得回乡,诸葛亮基本上是不可能采用这种策略的。而这一策略成功的要求又太高,要在敌国境长途急行军而不被发现……难……
2008-1-15 01:45
刘小弟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8-1-12 17:01 发表
魏延的子午谷之计是与魏国大战的战略,但诸葛亮只想着馋食魏国,占点便宜,树立个人的军政绝对权威。在对魏战争上,诸葛亮很现实,没有魏延那么大的狂妄和野心。
魏延的那计,即使开始时会让魏国很慌乱,其下 ... [/quote]
问一下你蜀国是怎么被灭的,蜀国被偷度了阴平,不是一开始乱,是到了最后也好乱,没有发生的事好难做到猜测,也好难说他对或不对
但是在魏延守护的时候,汉中是没有失去一寸土地的
2008-2-7 23:14
cha
魏延的确是一员颇有军事才能的将领,但只是个将领,不是统帅,更不是战略家,而且这人有个坏毛病,狂妄爱吹牛。
2008-2-8 21:27
冯须御风
魏延虽然吹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的大话,但是汉中在魏延在世时根本没有受到过来自魏国的威胁,曹魏当时唯一一次伐蜀行动因为自然灾害而被迫搁浅,魏延的话也就变成了空头支票。倒是他的继任者王平在汉中任上曾经成功退走曹魏十万大军
2008-2-9 18:17
愤怒的葡萄
"问一下你蜀国是怎么被灭的,蜀国被偷度了阴平,不是一开始乱,是到了最后也好乱,没有发生的事好难做到猜测,也好难说他对或不对
但是在魏延守护的时候,汉中是没有失去一寸土地的"
蜀国被灭是因为邓艾的运气相当的好,一路上都是有惊无险,诸葛瞻不听意见,梓潼,成都等关键环节又是不战自降的,敢不敢保证,拍胸脯的说魏延也有这么好的运气.魏国的守将是不是也如诸葛瞻一样不明地利,不听意见,长安是不是一样像梓潼,成都一样不战而降????没人敢保证,那魏延的计划成功率就是很低的.邓艾那次是锤子遇钉子,正好遇端了,所以他成功了,但是事实上邓艾的计划是很冒险的,是破绽百出的,蜀汉的亡完全是亡于自己.魏延有没有邓艾的运气????
魏延守护汉中,汉中没失去土地,可谁守汉中汉中又失去土地了呢??后来曹爽10几万大军打汉中,汉中不也是完好无损吗.钟会儿打汉中,不是蒋斌投降献关,我看他也只有望着汉中叹气.汉中的地形就决定了它是易守难攻的.以当时的攻城技术,守将只要不是太菜,谁想拿下都是相当困难的.当然魏延也是很出色的将领,但是不至于他也是军事家,骁勇善战和军事家完全不是一回事.
2008-2-9 20:47
cha
邓艾的成功在于蜀国已经是奄奄一息了,只要偷袭成都一成功,蜀国必亡无疑。
魏延的悲哀在于,即使他占领了长安,魏国也无伤大体,反而会集结大军反扑,魏延是顶不住的。
2008-2-9 20:54
天宫公主
如果魏延偷袭成功,关中一战可定(话说回来,得不到关中,偷袭就不称之为成功)。当然这离灭魏还差很远,当初韩信得关中也只是灭项羽的第一步而已。
P.S. 魏延确实说过不少大话,而且自我感觉也非常良好,只是他从来没有得到过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他是韩信还是赵括我们也无法知道了。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8-2-9 20:57 编辑 [/i]]
2008-2-9 21:04
cha
即便占领了长安,关中诸郡也不会马上投降。关中龙右的经济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关陇的太守们很可能会选择暂时先闭关自守,观察局势。凭蜀军的攻坚能力也没有能力立刻攻下这些城池。
关东的魏军主力很快会向长安反扑,除非蜀军多次打退魏军进攻,让关陇地区长期处于孤立状态,关陇太守们才会逐渐失去信心而投降,或者粮尽被攻陷。
如果蜀军守不住长安,那么反而会陷入魏军主力和关陇守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2008-2-9 21:09
天宫公主
还没攻下长安,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就反了,攻下长安的话你说关中会怎么样?
关键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国对蜀国完全没有防备。单从军事上看,奇袭长安是把这种无备利用到了最高点。
2008-2-9 21:28
cha
还没攻下长安,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就反了,攻下长安的话你说关中会怎么样?
============================
关陇地区一共有多少个郡?才反了三个也不过是凤毛麟角。其他的郡都在拼死抵抗,一直坚持到张合援军到达,再后来陈仓一个小城都坚持那么长时间。
你也太小看关陇太守们的智商和胆量了,如果长安一失手,他们就投降,万一魏国军队又夺回长安,夺回陇右,他们岂不是 要悲惨了。
就算想投降也要观望一下,确定蜀国人到底守得住守不住长安,让两军先厮杀一阵子,分出胜负,再做定夺吧。
而且,三郡反了又如何,还不是被魏国人夺回去了,那么偏远的地方,魏国人都可以派大军大老远夺回去,更别说长安,丢了长安,魏国人还不和你拼命
[[i] 本帖最后由 cha 于 2008-2-9 21:35 编辑 [/i]]
2008-2-9 21:32
平生最爱周公瑾
[quote]原帖由 [i]cha[/i] 于 2008-2-9 21:04 发表
即便占领了长安,关中诸郡也不会马上投降。关中龙右的经济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关陇的太守们很可能会选择暂时先闭关自守,观察局势。凭蜀军的攻坚能力也没有能力立刻攻下这些城池。
关东的魏军主力很快会向长 ... [/quote]
蜀汉以经济落后的一隅之地想跟相对广阔富庶的魏国一较高下,按部就班坐以待毙远不如放手一搏(毕竟当时曹魏对蜀汉是没有思想准备的,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韩信暗渡陈仓在前,刘裕兵进大岘山在后,诸葛亮未能用魏延之计,也就失去了可能能和韩信刘裕起名的机会。
2008-2-9 21:37
天宫公主
回复 #40 cha 的帖子
三郡皆反不算什么?唉。。。好吧,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就不说什么了。
2008-2-9 21:43
cha
蜀汉以经济落后的一隅之地想跟相对广阔富庶的魏国一较高下,按部就班坐以待毙远不如放手一搏,韩信暗渡陈仓在前,刘裕兵进大岘山在后,诸葛亮未能用魏延之计,也就失去了可能能和韩信刘裕起名的机会。=============
放手一博没错,但是也要讲究个方法吧,认为诸葛亮借魏军主力被牵制在东线,难以西顾的机会,袭取偏远的陇右地区,完全符合放手一博的战术,魏延那不叫放手一博,那纯属找死。
韩信暗度陈仓是何种情况?那时候关东各路诸侯各个拥兵自重,互相倾轧,四分五裂,项羽刚愎自用,根本不听取正确意见,赵国君臣则昏庸无能,不会用兵。
当时的魏国是这个情况吗?
2008-2-9 21:47
cha
三郡皆反不算什么?唉。。。好吧,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就不说什么了。==============
如果攻陷长安,我承认少数陇右的动摇分子会投降,但大多数的魏国太守不会马上就投降,最起码他们会先抵抗、观望一下子,直到他们确定援军没希望来了,他们才会投降。
2008-2-10 07:51
伤云
魏延的确有大将之才,而且后期居功至伟,如果不是因为最后的政治斗争失败,《三国志》的关张马黄赵列传完全有可能改为关张马魏黄列传。
但是如果说他是一个军事家,甚至是战略家,那是完全不相称的。
楼主所列,说明2点:1、刘备肯定了他的军事才能。2、魏延胆气甚豪。不过说大话谁都会,后来的曹魏犯蜀,哪次刘备(诸葛亮)让魏延当主将了?
魏严战绩辉煌,战败郭淮是一大亮点,这里我不想讨论郭淮的成长,主要问题在于类似的战绩在三国时期的大将身上都不缺乏,用这个说明魏延是上将足够,说明他是什么家明显力度就不够了。
魏延同志的战略,主要是子午谷的奇袭。这点的优劣有很多人评价过,不再哆嗦。这一战略主要问题是1、危险性高。2、不确定因素多。3、如果失败损失蜀汉承担不起。因此可以算奇谋,却不能说是妙计。用这个来说明魏严的战略战术眼光,仍然是称大将则可,称家则不足。
总的来说,魏延是三国时期的一员大将,但是要提升到诸葛亮、曹操的地步称军事家,他还差的远。
2008-2-10 10:51
elz5000
[quote]原帖由 [i]cha[/i] 于 2008-2-9 20:47 发表
邓艾的成功在于蜀国已经是奄奄一息了,只要偷袭成都一成功,蜀国必亡无疑。
魏延的悲哀在于,即使他占领了长安,魏国也无伤大体,反而会集结大军反扑,魏延是顶不住的。 [/quote]
邓艾的成功前归功于刘禅废诸葛之戍、否决姜维的建议,中在于马邈等不战而降,后归功于小诸葛脑子进水。
2008-2-10 11:10
cha
邓艾的成功前归功于刘禅废诸葛之戍、否决姜维的建议,中在于马邈等不战而降,后归功于小诸葛脑子进水。================================
即使邓艾偷袭不成功,蜀汉也亡定了,本来就只有巴掌大的国土,现在又失去了汉中屏障,魏军即使暂时攻不下,退回汉中休整一下,继续进攻,蜀汉根本坚持不了多久,已经是一个奄奄一息的国家。
魏国呢,是这样的吗,拿下长安,对于魏国来说,也无伤大体。
2008-2-10 13:52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8-2-9 21:09 发表
还没攻下长安,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就反了,攻下长安的话你说关中会怎么样?
关键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国对蜀国完全没有防备。单从军事上看,奇袭长安是把这种无备利用到了最高点。 [/quote]
公主把诸葛亮出兵的安排当空气了吧. 魏国是无备, 但是并不是整条西线都无备, 否则, 魏明帝派大将军曹真率领关中诸军干啥去了? 那关中诸军又是拿来干什么的? 魏略也只是说了句"略无预备". 这是无论如何都翻译不成"完全没有防备"的吧?
2008-2-10 15:55
天宫公主
呵呵,知道你是个凉粉,对你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2008-2-10 19:13
kyu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8-2-10 15:55 发表
呵呵,知道你是个凉粉,对你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quote]
马甲兄是崇敬诸葛这个人物,但也没到无视事实,随便YY的程度吧.
2008-2-10 19:31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8-2-10 15:55 发表
呵呵,知道你是个凉粉,对你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quote]
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
2008-2-12 09:29
英扎吉
喜欢魏延,鄙视杨仪。如果老魏活着,蜀国后期战斗不会那么狼狈,老魏和姜维、夏侯霸联手讨伐中原,用不着廖化做先锋了。
2008-2-14 17:23
古拉森
呵呵,作为军事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审视全局的战略眼光,缺乏战略构思和对全局作出准确评估的判断力的将军,再能打仗,也只是猛将而非帅才。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并没有什么亲自指挥大军对决沙场的战例,这部分恐怕林彪要比他强得不是一星半点,但这丝毫无损于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充分说明对于军事而言战略是高于战术的存在。象魏延这类擅长打仗的,可以说是将才和人才;象韩信那种战略、战术都精通而不拘泥于兵书的人,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奇才;而象诸葛亮这样不光精通战略、战术还长于外交和治国的,只能说是万年不遇的天才。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