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8 20:53
文以载道
关于刘邦杀功臣之说
刘邦所杀者,韩信、英布、彭越之徒。而萧何、陈平、周勃等等并未被刘邦所杀。
通过比较,我觉得说刘邦杀功臣,还不如说是刘邦杀的是汉臣中的异姓王势力,或者说是非亲信势力。
像老朱,连多年出生入死的兄弟都杀,哎
并不是说刘邦在这方面处理得有多好,而是感觉刘邦好像还不是那么过于凶残:qDD+
大家觉得呢?
[[i] 本帖最后由 文以载道 于 2007-12-28 21:11 编辑 [/i]]
2007-12-29 08:12
冒牌
对亲信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是萧何的待遇。
[b]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彊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原令民得入田,毋收?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color=Red]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color]。[/b]
樊哙的待遇。
[b]其後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color=Red]而即军中斩哙[/color]。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b]
说起异姓王,这个够亲近吧?照样被清算。
[b]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b]
当然了,刘邦跟老朱是不能比的
2007-12-29 10:41
靓坤
杀不杀功臣关键看当家的自己能不能打仗!
韩信、彭越、英布的打仗能力都不在老刘之下,所以要杀。萧何、陈平、张良之类只不过是书生,出谋划策可以,真刀真枪不行。樊脍、周勃之类本身就是老刘的跟班,打仗能力比老刘还差一截。
光武为什么不杀,因为他的那个时期实在没有比他更厉害的。
杨坚大杀,因为他基本就没怎么打仗。
小李为什么不杀,也是他的那个时期除了李靖之外基本也没有对手了。不过为了儿子,晚年还杀了几个。
小赵少杀,因为他的手下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有多少分量他当然知道。
老朱大杀,也是因为他没怎么打过仗,不过连自己的亲外甥都不放过,实在是。。。。。。
至于老毛和小赵一样,手下基本都是他自己带出来的,不是自己带出来的基本都成了光杆了。
[[i] 本帖最后由 靓坤 于 2007-12-29 11:01 编辑 [/i]]
2007-12-29 11:46
wave4ever
老朱大杀,也是因为他没怎么打过仗,不过连自己的亲外甥都不放过,实在是。。。。。。
这个就胡说八道了,老朱打仗不错的
2007-12-29 12:01
ybbtmwfn
功没可赏,可杀~~!~!~!~!
不如学王翦,刚上阵就要钱要物,秦始皇那么酷杀之人都没杀他,这就是处身之道.
2007-12-29 13:35
文以载道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12-29 08:12 发表
对亲信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是萧何的待遇。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彊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 ... [/quote]
1.刘邦将萧何下狱,毕竟没有杀。好像唐初李靖也有这么一次吧?皇帝疑忌臣子历代皇帝都会有的。
2.樊哙都已经干涉了刘邦的家事了,况且要杀的是刘邦的爱姬母子,刘邦当然不能容忍。
所以感觉前两个情况发生也属正常
至于卢绾,那小弟也不清楚了。
2007-12-29 17:57
哭竹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攻无可赏就是一个死字。。。伴君如伴虎。。。跟了个嗜杀的该着自己倒霉。。。
2007-12-29 17:58
哭竹
刘邦是流氓不是嗜杀之人,不过人到晚年都多疑好杀。。。
2008-5-13 20:38
栾青
光武为什么不杀,因为他的那个时期实在没有比他更厉害的。
杨坚大杀,因为他基本就没怎么打仗。
小李为什么不杀,也是他的那个时期除了李靖之外基本也没有对手了。不过为了儿子,晚年还杀了几个。
小赵少杀,因为他的手下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有多少分量他当然知道。
老朱大杀,也是因为他没怎么打过仗,不过连自己的亲外甥都不放过,实在是。。。。。。
至于老毛和小赵一样,手下基本都是他自己带出来的,不是自己带出来的基本都成了光杆了
================================================
杨坚大杀功臣,杀了哪几个麻烦阁下给我列一下。
李世民没有杀功臣,那侯君集,张亮是怎么死的?
赵匡胤少杀,他少杀的有哪几麻烦阁下也给我列一下?
朱元璋没有指挥打仗,同陈友谅决战的鄱阳湖大战是谁指挥的?
2008-5-13 21:09
ldm.nc
[quote]原帖由 [i]栾青[/i] 于 2008-5-13 20:38 发表
光武为什么不杀,因为他的那个时期实在没有比他更厉害的。
杨坚大杀,因为他基本就没怎么打仗。
小李为什么不杀,也是他的那个时期除了李靖之外基本也没有对手了。不过为了儿子,晚年还杀了几个。
小赵 ... [/quote]
俺要去帮同学创业了,俺以后一定要自立的,因为俺的性格和他几乎一样
这个关系该怎么处 ... [/quote]
2008-5-14 22:35
≮迹部☆景吾≯
因为那些王都是当将军出身嘛!都是立过很多功勋的!正所谓功高震主,所以就都杀了呗
2008-5-15 11:34
江城子
功高震主,所有的开国皇帝对于部下都有猜忌。但是具体处理起来的不同就说明了他们各自水平的高低了。
汉高祖杀一部分;唐太宗阴柔利用;宋太祖花钱买消停;明太祖杀戮成性。后果自然也就不一样!
2008-5-16 13:54
yang1216
老朱打仗不行?????
徐达估计不敢和老朱放对。
2008-5-20 11:56
yusuqing
回复 #1 文以载道 的帖子
韩信并非老刘杀的,他老婆杀的。
2008-5-21 11:46
上马击狂胡
记得有人说韩信自己当小人,要刘邦当君子,也太为难人了.
2008-6-3 07:15
傅岩之后
谁做皇帝都会那么干,譬如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属下不听你的话了,甚至要取而代之,你难道就不会先下手炒他鱿鱼?上升到国家政治,其残酷性当然也会升级,那就是杀人、杀功臣,不同的是不同的帝王手段不同,有的含蓄一些,有的残忍一些罢了!
2008-6-9 10:22
几时
[quote]原帖由 [i]傅岩之后[/i] 于 2008-6-3 07:15 发表
谁做皇帝都会那么干,譬如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属下不听你的话了,甚至要取而代之,你难道就不会先下手炒他鱿鱼?上升到国家政治,其残酷性当然也会升级,那就是杀人、杀功臣,不同的是不同的帝王手段不同,有的 ... [/quote]
看过很多朝代的历史之后,发现一个问题:平民出身的皇帝往往杀戮功臣(刘邦、朱元璋),而贵族高干知识分子出身的皇帝则往往比较仁慈(刘秀、李世民、赵匡胤)。
2008-6-9 10:5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几时[/i] 于 2008-6-9 10:22 发表
看过很多朝代的历史之后,发现一个问题:平民出身的皇帝往往杀戮功臣(刘邦、朱元璋),而贵族高干知识分子出身的皇帝则往往比较仁慈(刘秀、李世民、赵匡胤)。 [/quote]
赵匡胤也算贵族高干知识分子出身?:funk:
2008-6-9 10:58
阿巽
刘秀是高干出身?
2008-6-9 11:02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08-6-9 10:58 发表
刘秀是高干出身? [/quote]
刘秀是贵族吧。
2008-6-10 12:16
几时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6-9 10:58 发表
赵匡胤也算贵族高干知识分子出身?:funk: [/quote]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
2008-6-10 12:23
几时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08-6-9 10:58 发表
刘秀是高干出身? [/quote]
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即汉光武帝,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南阳蔡阳人。父刘钦曾任济阳、南顿县令母樊娴都。
西汉皇族,汉高祖九世孙。秀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良家。早年从事农业生产。新莽天凤三年(16),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
出身皇族,父亲做过县令,哥哥是地主,自己也是知识分子。
2008-6-10 18:33
古拉森
[quote]原帖由 [i]文以载道[/i] 于 2007-12-28 20:53 发表
刘邦所杀者,韩信、英布、彭越之徒。而萧何、陈平、周勃等等并未被刘邦所杀。
通过比较,我觉得说刘邦杀功臣,还不如说是刘邦杀的是汉臣中的异姓王势力,或者说是非亲信势力。
像老朱,连多年出生入死的兄弟都 ... [/quote]
在此等问题上没有什么凶残不凶残的,目的就是一个:巩固自己家的位子,有威胁的决不放过。那些能活下来的,大多只是因为他们对皇帝的位子没什么威胁。中国古有名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所以功成身退的范蠡才是最明智的。
2008-6-11 17:44
三国赤壁周郎
为了国家,为了制度,为了政权好,牺牲韩信几个也就没所谓了。
2008-6-13 09:33
akanarika
还是老朱比较够劲。。。。
2008-6-13 18:26
几时
[quote]原帖由 [i]三国赤壁周郎[/i] 于 2008-6-11 17:44 发表
为了国家,为了制度,为了政权好,牺牲韩信几个也就没所谓了。 [/quote]
人才也可以随便牺牲吗?何况是个“国士无双”的统帅之材。若自始至终任用韩信,白登之围根本不会发生,也不至于让匈奴嚣张数十年而无可奈何。
2008-6-14 04:36
无衣天使
东汉王朝以前的‘王’,手握重兵,自免官员,划地而治,据险可守,
有利可途时就奉迎皇室,无益可取时就若即若离,天下将乱时
则拥兵而反,这是分封制走向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当今世界,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再愿意回到时刻让大厦分崩离析
的罪恶制度上去的,即使连基本工业产品都无法自产自销的
小国也不会搞分封制或者整民族分裂,至于刘邦当时的杀功臣
事件,从华夏统一的观点上看,个人是觉得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的。但分封制的同姓王共存的矛盾,在汉景帝时空前恶化,
终于,分封制被州郡制所取代,从而有了汉武帝专意对外的大好形式。
2008-6-14 19:14
beiwang002
韩信的谋略智计远胜刘邦,但他对时代的大趋势看不清楚,他以为刘邦会做周武王,他做太公望。
只是天下的大势已经不是割据分封了
2008-6-15 02:45
天山一剑仙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功臣永远是令人不放心的、
2008-6-15 11:03
无限-110
怎么没人说老毛呢?
2008-6-15 11:10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 [i]几时[/i] 于 2008-6-10 12:16 发表
《宋史》太祖本纪中曾云:“宋太祖起介胄之中。”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 [/quote]
算是干部子弟,但不算什么高干。赵弘殷中级军官而已,也就相当于现在一个团长。赵匡胤可一点没沾上老子的那点光,倒是老子晚年沾了赵匡胤的大光。周世宗把赵匡胤抬举得那么高,一看他老子太寒酸了,不像话,于是让父子同典禁兵,还给老子加了个爵位,但是因为以前身份低也没法加得太大,只好给了个最低等的爵位——天水县男。
刘邦也好歹当过亭长,赵匡胤的出身与之应该算半斤八两,“太祖起介胄之中”其实说白了就是“太祖以前是个当兵的”。
2008-6-15 11:37
楓红一刀
[quote]原帖由 [i]几时[/i] 于 2008-6-13 18:26 发表
人才也可以随便牺牲吗?何况是个“国士无双”的统帅之材。若自始至终任用韩信,白登之围根本不会发生,也不至于让匈奴嚣张数十年而无可奈何。 [/quote]
就算有韩信在 匈奴也会嚣张数十年 打匈奴是以国力为基础的 国力不济 将帅在能打也未必能灭匈奴
[[i] 本帖最后由 楓红一刀 于 2008-6-15 11:39 编辑 [/i]]
2008-6-15 21:08
franger
[quote]原帖由 [i]三国赤壁周郎[/i] 于 2008-6-11 17:44 发表
为了国家,为了制度,为了政权好,牺牲韩信几个也就没所谓了。 [/quote]
吕后为了吕氏的势力罢了,跟国家一点关系也没有。刘三还是比较有良心不太想杀淮阴。
2008-6-15 21:13
franger
[quote]原帖由 [i]无衣天使[/i] 于 2008-6-14 04:36 发表
东汉王朝以前的‘王’,手握重兵,自免官员,划地而治,据险可守,
有利可途时就奉迎皇室,无益可取时就若即若离,天下将乱时
则拥兵而反,这是分封制走向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当今世界,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再愿 ... [/quote]
不要拿现在的事情套古代,古代可没有现在这样的交通,通信条件。即使是现代也不是越大越好,欧盟就不愿意随便扩大。
而且大统一的中国未必比割据的中国对外的战绩好,汉武征匈奴天下汹汹户口减半,六国灭匈奴轻松的拓地千里。曹操割据远征乌丸,西晋一通五胡乱华。
2008-6-15 23:0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franger[/i] 于 2008-6-15 21:08 发表
吕后为了吕氏的势力罢了,跟国家一点关系也没有。刘三还是比较有良心不太想杀淮阴。 [/quote]
说刘邦不想杀韩信,这恐怕说不过去。
吕后杀韩信后,刘邦回长安闻讯,“既喜且怜之”,五字写刘邦神情入画。如果他真的有良心不想杀,那么喜从何来?
刘邦对韩信的情感是很明确的:惜其才,畏其才。故闻其死讯,既喜且怜。
2008-6-15 23:2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franger[/i] 于 2008-6-15 21:13 发表
而且大统一的中国未必比割据的中国对外的战绩好,汉武征匈奴天下汹汹户口减半,六国灭匈奴轻松的拓地千里。曹操割据远征乌丸,西晋一通五胡乱华。 [/quote]
这怎么能做对照?这几个例子根本没有可比性。
六国什么时候能轻松击退匈奴?六国对匈奴完胜的一战,只有李牧的那一战,那也是李牧花费数年功夫设局而成,何来轻松?如果六国真的可以轻松击退匈奴,那燕、赵、秦三国筑长城是他们吃饱了撑的?
而且六国时期,匈奴尚未崛起,只不过是草原上一支很平常的部落而已。可到了汉朝时期,冒顿单于东灭东胡,西逐月氏,北尽服北夷,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两者岂能同日而语?故分裂的六国可以战胜匈奴,而统一的汉朝却要倾尽国力,这除了说明匈奴前后国力不同之外,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同理,曹操征乌桓时,乌桓是什么力量?五胡乱华时,匈奴、鲜卑、羯、氐、羌又是什么力量?曹操时的乌桓有什么英雄名将?而五胡时期刘渊、刘聪、石勒、慕容廆、慕容皝、符坚、符融等人,哪个不是不世出的名将?
2008-6-16 10:45
franger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6-15 23:09 发表
说刘邦不想杀韩信,这恐怕说不过去。
吕后杀韩信后,刘邦回长安闻讯,“既喜且怜之”,五字写刘邦神情入画。如果他真的有良心不想杀,那么喜从何来?
刘邦对韩信的情感是很明确的:惜其才,畏其才。故 ... [/quote]
刘三要想杀淮阴侯早杀了,犯不着留着淮阴侯。吕后要杀淮阴是为了在朝臣中立威。刘三对淮阴侯确实感到不好处理,但是不代表就要杀了淮阴侯。
2008-6-16 10:53
franger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6-15 23:23 发表
这怎么能做对照?这几个例子根本没有可比性。
六国什么时候能轻松击退匈奴?六国对匈奴完胜的一战,只有李牧的那一战,那也是李牧花费数年功夫设局而成,何来轻松?如果六国真的可以轻松击退匈奴,那燕、 ... [/quote]
你再看看史书,战国时连燕国都能轻易击败匈奴。修长城不代表比敌人弱,长城的不敌是限制匈奴人的快速劫掠。
另外,冒顿的控弦之士40万,我怎么觉得都是刘三败了之后给自己找点面子,后世匈奴从来没有出动过这么多部队,也就在20万左右。汉朝之所以倾尽国力,最大的问题不是匈奴强而是沙漠,汉朝的目的是根除匈奴,但是事实证明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倾尽国力也不可能。而击败匈奴,压制匈奴根部不需要倾尽国力。
五胡乱华的时候,五胡不过是汉人的奴隶,但是就因为晋朝中央政府的乱搞,才造成胡人做大。如果是六国时期,不可能同时出现六国政府一起脑子进水的情况。
2008-6-16 13:44
古拉森
[quote]原帖由 [i]franger[/i] 于 2008-6-16 10:45 发表
刘三要想杀淮阴侯早杀了,犯不着留着淮阴侯。吕后要杀淮阴是为了在朝臣中立威。刘三对淮阴侯确实感到不好处理,但是不代表就要杀了淮阴侯。 [/quote]
臆测之语最好不要拿来当真理,怎见得刘邦不想杀韩信?韩信是想杀就能杀的么,他是汉朝最大的功臣,无缘无故把他杀了就不怕大臣们寒心?光是软禁韩信就已经有几个异姓王造反了,杀了韩信还不得全造反?这倒不是说韩信多受异姓王尊崇,而是让他们看到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结果,前车之鉴哪!
2008-6-16 16:55
franger
貌似说刘三想杀淮阴才是臆测,刘三到底也没杀淮阴,杀淮阴的是吕后。淮阴不是吕后想杀就杀吗?莫非吕后还费什么事?说他谋反就好了,吕后就这么做的,后来又用这招弄死了彭越。因为淮阴之死而要造反的只有英布,而且不光是淮阴还要加一个彭越,英布才造反。
再说了三爷也不太在乎功臣们寒不寒心,萧何下狱,张良隐退,樊哙险些受刑,功臣们还不寒心吗
[[i] 本帖最后由 franger 于 2008-6-16 16:59 编辑 [/i]]
2008-6-16 18:06
几时
[quote]原帖由 [i]张建昭[/i] 于 2008-6-15 11:10 发表
算是干部子弟,但不算什么高干。赵弘殷中级军官而已,也就相当于现在一个团长。赵匡胤可一点没沾上老子的那点光,倒是老子晚年沾了赵匡胤的大光。周世宗把赵匡胤抬举得那么高,一看他老子太寒酸了,不像话,于 ... [/quote]
中级军官的儿子也是干部子弟。既是干部子弟,少年时肯定会受过不错的教育,文才武艺都会学一些,也勉强算个知识分子,岂是刘邦能比得上的。
2008-6-16 18:29
几时
[quote]原帖由 [i]楓红一刀[/i] 于 2008-6-15 11:37 发表
就算有韩信在 匈奴也会嚣张数十年 打匈奴是以国力为基础的 国力不济 将帅在能打也未必能灭匈奴 [/quote]
汉初国力不强,唐初难道国力就强了?灭东突厥的时候,李世民登基才不过三年,为什么能把突厥人打得落花流水?君臣和谐、将帅得人而已。就算刘邦在位时汉朝国力还不够强,到文帝时立国已二十几年,国力总不会弱了吧。可对匈奴还不是要经常和亲,匈奴人还不是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抢哪儿就抢哪儿。边境上也就李广等个别将领偶尔能打个小胜仗,而没有个出色的统帅。如果韩信还活着,此时也不过六十岁左右,和李靖灭东突厥时的年龄差不多,应该尚可用。以汉朝此时的国力,再加上韩信之才,岂容匈奴嚣张。
2008-6-16 18:34
三种不同的红色
突厥早被隋炀帝他老人家搞的四分五裂,怎么可以和全盛时期的匈奴相比?
2008-6-17 13:36
几时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8-6-16 18:34 发表
突厥早被隋炀帝他老人家搞的四分五裂,怎么可以和全盛时期的匈奴相比? [/quote]
突厥是分东西,可分了东西也不见得就弱。隋末崛起于北方的几个割据势力(包括李渊在内)几乎全向东突厥称臣。如果突厥真的很弱,真的四分五裂,这些割据势力会向他们称臣?
2008-7-9 20:57
lhl704625
想想看还是宋太祖的对待功臣的方式最好,给钱让将军们当财主,还结结亲家拉拢拉拢,末了过了几年还重新用用。将军们各个深感皇恩。宋太祖一方面维护了政局的稳定,一方面还留下了有用之人,外带落下了个好名声。其实真正占便宜就是他,真可谓 得了便宜还卖乖。他的方式比老刘和老朱真好的太多了,老刘老朱要是象老赵一样可能也就没什么 白登 靖难了,也用不着被后人批判了。由此看宋太祖的政治才能还是要比这两个人要强的,这可能也和个人出身,性格和文化素养有关。 (宋太祖是开卷有益,刘邦不好读书,老朱嘛。。。。半文盲)
2008-7-13 15:46
晓晓乐
回复 #1 文以载道 的帖子
最关建是因为.他本人本身能力就有限,随便一个人都好独当一面.为了江山能给儿孙就只好走这一步,
其实最坏的还是吕太后.好像很多的人都是在他死后才杀的
2008-7-13 15:56
超级大象
我想刘邦杀的这些人都是他感觉能威胁到大汉江山的人,而且这几个人都封了王,有自己的领地,集兵马大权于一身,日后对汉家江山是有威胁的.所以他杀.
2008-7-18 15:22
谢峰
从皇帝的角度的出发,特别是拼杀出来的开国皇帝,封建世袭,都想保得子孙万世基业,想到和做到的的确是常人想不到和做不到的。
2008-7-20 00:18
实干司马
韩信、彭越、英布三人都是王,都是灭楚的主要力量之一,地位甚至几乎与刘邦同起同坐
严格来说,不灭了韩信、彭越、英布三人的势力,汉朝并非是完全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008-7-20 00:42
lishifa87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韩信 功高盖主 况且他也有反意啊
2008-7-20 14:29
飒露紫
[quote]原帖由 [i]实干司马[/i] 于 2008-7-20 00:18 发表
韩信、彭越、英布三人都是王,都是灭楚的主要力量之一,地位甚至几乎与刘邦同起同坐
严格来说,不灭了韩信、彭越、英布三人的势力,汉朝并非是完全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quote]
那时候也应该还没有多少中央集权的概念吧,毕竟几百年的分封、诸侯,出了个统一的秦还没多少年就被灭了
从这个角度看,韩信等人未必就有什么谋反的意图
2008-7-20 17:02
wwwind
政治斗争真残酷,将军当死于最后一次战役中,面对最后一个敌人的最后一颗子弹。死于政治斗争真是扼腕痛惜啊!
2008-7-22 00:03
实干司马
[quote]原帖由 [i]飒露紫[/i] 于 2008-7-20 14:29 发表
那时候也应该还没有多少中央集权的概念吧,毕竟几百年的分封、诸侯,出了个统一的秦还没多少年就被灭了
从这个角度看,韩信等人未必就有什么谋反的意图 [/quote]
秦已经统一过,有是有一点的,不过百姓深受暴秦之害,可能对统一的中央集权不太感冒
刘邦除掉韩信等三王客观上对中央集权是大大巩固的,对后世中国保持基本的领土版图是有利的,至于韩信三人的有没有谋反,只能说没有前面所说的重要
2008-7-25 01:12
龙子赵山常
~
就是异性王的问题.萧何是什么?相国.张良是什么?留侯.周勃是什么?相国.陈平是什么?右丞相.这些是中央机构..韩信是什么?楚王.彭越是什么?梁王?地方势力不是自己亲信的人.要是你.你干不?
2008-7-25 01:14
龙子赵山常
.
比较重要的是韩.彭二人都是想造反.彭越似乎是冤的.但不可能是无中生有吧?英布直接就反了.
2008-7-25 01:15
龙子赵山常
~
周勃是太尉.打错!!!!!!!!!!
2008-7-27 23:19
icefirecorey
[quote]原帖由 [i]几时[/i] 于 2008-6-9 10:22 发表
看过很多朝代的历史之后,发现一个问题:平民出身的皇帝往往杀戮功臣(刘邦、朱元璋),而贵族高干知识分子出身的皇帝则往往比较仁慈(刘秀、李世民、赵匡胤)。 [/quote]
平民出身的皇帝手下大多出身草莽,宰了就宰了.
贵族出身的皇帝其手下多世家豪强出身,其家族能量巨大,砍得太多他位子就不稳了
[[i] 本帖最后由 icefirecorey 于 2008-7-27 23:24 编辑 [/i]]
2008-7-28 20:53
吴放
还是张良聪明:q((+
2008-7-29 16:26
黑克斯
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是显而易见的
伴君如伴虎
君不见张子房功成而身退
贾文和投魏后少言而终享一生
2008-9-19 16:18
cool88moon
威胁大的,又把兵权的,可能造反的,杀!!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