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 01:04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 00:22 发表
百团大战......................... [/quote]
百团大战同样是大规模袭绕,而非正面会战
2008-1-1 01:06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 00:18 发表
拉倒吧,没有那第四位王爷,那三位加无敌的军队还是在山海关进不来吧。 [/quote]
日,满清在毛文龙死后,吴投敌前,5次入关连吃带拿,打到北京城像吃菜一样,明朝哪次不是聚集九牛二虎之力,四处召集勤王援军,才让满清带着大批掠夺的财物和人口,轻松回去
2008-1-1 11:08
温柔的一刀
回复 #244 jinfeng366 的帖子
就是,没有我们伟大的毛先生,满清还不是指哪打哪,毛先生一牺牲,大明就完了~~~强烈建议把毛先生殉国的日子定为大明亡国的日子:victory:
2008-1-2 08:34
冒牌
[quote]原帖由 [i]ashen08[/i] 于 2007-12-30 22:50 发表
:titter:唐立武成王庙,卫青与李广同列为廊下六十四名将之中,古人自然清楚两者能不能比。
李广跟卫青不能比的,就是少个得宠的妹妹罢了。
有汉武帝全力支持的卫青,自然不是没靠山的李广能比的。
首先卫子 ... [/quote]
卫子夫是俺写错。
六十四人里是没有白起,吴起,韩信!
不过呢,在六十四人之上还有十哲:titter:
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魏西河守吴起,可都是在内的。
至于“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卫青不败由天幸——此天非上天,乃是天子刘彻之幸。
卫青每次都是帅数万骑出征,手下带一把大将出征,要打败仗也难。
李广可就不同了,匈奴可是盯着他的——[b]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b]
[b]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b]
这个前面已经说了,众寡不敌,并非能力不足。
[b]后三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从数十骑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报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为圜陈外乡,胡急击,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暮,吏士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军,匈奴乃解去。汉军邑,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自当,亡赏。[/b]
而像这次还无赏,那就不是李广的问题,而是汉代军功制度有问题。
2008-1-2 15:14
温柔的一刀
回复 #246 冒牌 的帖子
这个在下一直认为是两汉最大的弊政。功高无赏,过小辄罚在汉朝是有传统的。
2008-1-5 13:10
555887
明朝的灭亡直接算在袁崇焕的头上.LZ太偏激了.
2008-1-10 01:07
magicdi
我也来说说袁崇焕
按事件顺序来说吧。
1、守宁远,这是一功,虽然说从纯军事上看算不上什么胜利,但在一片失败声中能守住就是了,至于其他地方的惨败,他不用负太大的责任。
2、宁远战后,吊唁努尔哈赤,这是一个错误,给了同盟一个错误的信号,蒙古人的积极性被打击了。
3、皇太极打朝鲜和辽东,不救援,绝对的错误,东江被打垮了,辽西的日子就难过了。修堡垒推进的战略简直无比可笑,正面对决打不过,凭什么别人会让你修堡垒。
4、宁锦大战,守住了3座城,其他的城全被拆了,物资和人也被抢了,绝对的失败,让对方达成了目的。
5、在东江军作战时断了他们的粮草,这简直是令人不齿的行为,和皖南事变有的一比。之后杀了毛文龙,不管是要统一军令,还是为了议和,只能说完全不可理喻了。
6、裁蓟镇兵,导致皇太极绕道入关,要负有责任。
7、援北京,居然比路远的满桂到的还晚,在北京城下被打得鸡飞狗跳,无能。
从这7件事来说,袁崇焕凭宁远一战发迹后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失败来形容,而且第3、5件事实在是没有人会比他更差了
2008-1-10 01:29
magicdi
毛文龙被杀了之后居然还能写信给皇太极,很好很强大
2008-1-10 02:29
文以载道
其实楼主列举的这些其他帖子也都提到了
但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2008-1-10 02:33
文以载道
袁崇焕杀毛文龙,不管是为了统一军令还是为了议和,我觉得都是有道理的,而不是不可理喻吧?
而且北京之战袁军也没被打得鸡飞狗跳吧?
2008-1-10 02:38
文以载道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 01:06 发表
日,满清在毛文龙死后,吴投敌前,5次入关连吃带拿,打到北京城像吃菜一样,明朝哪次不是聚集九牛二虎之力,四处召集勤王援军,才让满清带着大批掠夺的财物和人口,轻松回去 [/quote]
可惜啊,第一次入关还要绕道,后四次等袁崇焕死了直接掠遍山东了
2008-1-10 12:55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文以载道[/i] 于 2008-1-10 02:38 发表
可惜啊,第一次入关还要绕道,后四次等袁崇焕死了直接掠遍山东了 [/quote]
掠遍山东正好是袁杀毛造成的另一恶果
毛帅若不死,东江岂会内乱,孔有德又怎有机会乱山东,满清有个屁能力占皮岛,夺旅顺,从而从海路(渤海湾)掠遍山东
PS:袁汉奸高喊5年平辽,却终身未入辽东半步,拿眼睛平辽呼,可笑可笑
某些人智力太低,山海关雄关天险,满清绝无攻破之可能,这和袁在不在毫无关系,到是袁修锦州这种易功难守的废关才是可笑
袁无论在不在,满清都攻不破山海关,入关都得饶道而行,而满清绕道的路正是袁某人连施三计放开的,牛啊
宁远之战,丢粮失岛,满清攻城2天被袁粉吹上了天,啥激烈啊,NB啊,还遍出所谓一炮绵延数十里的战略核武出来,满文老档明确记载满清伤亡不过500,嘉宗实录则记载所获首级不过2百多点
满清攻略辽西雄城哪个不是持续数月乃至1年,实行围点打援的困城战,打败的有祖大寿2次投降,打胜的有金国风松山大破10倍与己的敌人,可惜金国风一代名将,最终死在辽西将门关宁军那帮王八蛋手里,可恨可恨
[[i] 本帖最后由 jinfeng366 于 2008-1-10 13:03 编辑 [/i]]
2008-1-10 13:14
jinfeng366
关宁军更是明末最大的笑话,满清第一次入关,其他不论
赵率部5000骑兵一日之内被满清全灭,袁崇涣9000军硬是被满清200人吓的数天不敢动弹
关宁军历史上最出名的就是要饷,哗变,跑路
明军战败有很多原因的,用人不当是最主要的,明朝非常看重辽西关宁军,给他们最好的装备,最多的军饷,但是辽西军P用都没有,无数次的丢下友军自己逃命,让友军全军覆没,自己毫发不损,大凌河,锦州……都是关宁军被包围了,各地明军去救他们,结果关宁军一得救马上拍拍屁股便逃,让友军陷入包围圈……
还有金国风,这个因功被崇祯调到关宁军的总兵因为不是辽西出身,处处被同僚排挤,在和后金的战斗中他领着自己的几十个子侄冲上去最终战死,在这期间他背后几万关宁军没一个帮忙,哪怕对面的后金军人数不过几千人,最后关宁军阵型不乱从容撤退了
在宁远后金军轻易的攻陷了宁远外的觉华岛,然后开始放心的到处抢劫,关宁军缩在城里P都不敢放最后还是满桂杀出城去斩首200余,这也就是所谓的宁远大捷的唯一战果。
相反那些不被朝廷看重的军队反而很能打仗,松山之战又是因为关宁军阵前逃跑明军阵线崩溃,只有三万号称“打的仗最苦,吃的饷最少”的秦军抵死不退,战至最后三百人还拼死突击皇太极本阵吓的皇太极和他的御营亲卫们惊惶逃窜
2008-1-10 19:19
文以载道
还毛帅,我笑!毛文龙一死,东江就出了三个叛徒,这毛文龙不死,还不都成了清廷走狗了?袁崇焕是汉奸?你有什么证据?别整天在这信口雌黄,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某些人智力太低,是说你自己么?在论坛讨论请你礼貌一点,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宁远之战,早说过了,宁远孤城能守住就不错了,怪不得袁崇焕,至于你说的200人之数是斩首数而不是歼敌数,要知道打扫战场是满清做的。
2008-1-10 19:36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文以载道[/i] 于 2008-1-10 19:19 发表
还毛帅,我笑!毛文龙一死,东江就出了三个叛徒,这毛文龙不死,还不都成了清廷走狗了?袁崇焕是汉奸?你有什么证据?别整天在这信口雌黄,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某些人智力太低,是说你自己么?在论坛讨论请你礼 ... [/quote]
东江军最后绝大多数还是战死与沙场,哪比得了关宁军全军投敌啊!
毛帅不死,东江军与满清血战10年,积下血海深仇,就好比尚可喜父母家族都死在抵抗满清的战斗中,如果不是袁汉奸以死相逼,非要把东江军系,毛帅部下全部往绝路上赶尽杀绝,东江三王又为何要叛!
关宁军这种明末著名的垃圾军阀,不动如山,畏敌如虎,宁可全部饿死,吃光老百姓,都不敢出城拼死一击,多出投敌汉奸,还屡屡逼死真正抗清的名将们!
PS:你看不惯毛文龙,那金国风又如何?
松山守卫战打的比所谓的宁远保卫战漂亮成功百倍,孤城3000军兵大破满军数万,最后还不是死在了关宁军阀手里!
[[i] 本帖最后由 jinfeng366 于 2008-1-10 19:37 编辑 [/i]]
2008-1-10 20:16
文以载道
和你这种毛粉没什么好说的,挺毛就一定要倒袁崇焕么?
2008-1-10 20:19
文以载道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19:36 发表
东江军最后绝大多数还是战死与沙场,哪比得了关宁军全军投敌啊!
毛帅不死,东江军与满清血战10年,积下血海深仇,就好比尚可喜父母家族都死在抵抗满清的战斗中,如果不是袁汉奸以死相逼,非要把东江军系,毛 ... [/quote]
我没说我看不惯毛文龙
我就是看不惯你这种挺毛就一定要倒袁的人
说袁崇焕是汉奸也要拿出证据
对历史不负责任是不可以的
2008-1-10 20:24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文以载道[/i] 于 2008-1-10 20:16 发表
和你这种毛粉没什么好说的,挺毛就一定要倒袁崇焕么? [/quote]
挺毛的倒的不是袁,而是黑暗的满清!!!!
袁粉都是满遗,袁是满清捧出来欺骗广大汉人的,就如鼓吹扬州10日杀的好的,现代著名满遗阎崇年!1
2008-1-10 20:25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文以载道[/i] 于 2008-1-10 20:16 发表
和你这种毛粉没什么好说的,挺毛就一定要倒袁崇焕么? [/quote]
挺毛的倒的不是袁,而是黑暗的满清!!!!
袁粉都是满遗,袁是满清捧出来欺骗广大汉人的,就如鼓吹扬州10日杀的好的,现代著名满遗阎崇年!
2008-1-10 20:55
闲汉
我几年前好象听说1999年,为了纪念清朝平南王尚可喜,尚氏后人筹款100余万修建陈列室和展览馆。2004年9月17日,在海城召开清平南亲王尚可喜学术研讨会,同时尚可喜纪念馆落成。。。。。。别挺毛是个幌子,挺尚才是本意吧。
2008-1-10 21:02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闲汉[/i] 于 2008-1-10 20:55 发表
我几年前好象听说1999年,为了纪念清朝平南王尚可喜,尚氏后人筹款100余万修建陈列室和展览馆。2004年9月17日,在海城召开清平南亲王尚可喜学术研讨会,同时尚可喜纪念馆落成。。。。。。别挺毛是个幌子,挺尚才是本 ... [/quote]
………………
小人之心肚君子之腹
尚可喜虽是被袁大汉奸逼反,但也是民族罪人,其情可悲,其罪难恕
像我族先人李定国,金国风,毛文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抗清义士
2008-1-10 21:04
文以载道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0:25 发表
挺毛的倒的不是袁,而是黑暗的满清!!!!
袁粉都是满遗,袁是满清捧出来欺骗广大汉人的,就如鼓吹扬州10日杀的好的,现代著名满遗阎崇年! [/quote]
袁粉都是满遗,这个说得太绝对,且显然不令人信服
鼓吹扬州十日杀的好的是混蛋
阎崇年的我也看了些,好像说得也挺客观的,满清的功过他也都说了吧?
2008-1-10 21:22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文以载道[/i] 于 2008-1-10 21:04 发表
袁粉都是满遗,这个说得太绝对,且显然不令人信服
鼓吹扬州十日杀的好的是混蛋
阎崇年的我也看了些,好像说得也挺客观的,满清的功过他也都说了吧? [/quote]
阎崇年也配谈客观,北京满学会会长,都已经丧心病狂了,看看他博客上都曾经怎么说吧,另人发指啊!!
2008-1-10 21:25
jinfeng366
阎崇年的观点
满清是成熟的、理性的自由社会。
咸丰远超许华夏帝王。
历史是镜子,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 我觉得挫折、坎坷都不怕,就是怎么笑待这些坎坷和困难。我这个人就是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很多的曲折,但是我有一条,我就总是看到光明,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都很乐观,我觉得这是暂时的,最后还是可以光明。就像黑天一样,你不管怎么黑暗,你是暂时的,太阳总要从东方升起。
满清对中国有十大贡献。
道光皇帝没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萨尔浒之战”的一种勇气,也没有清太宗皇太极当年“松锦之战”的一种谋略,更没有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的那种胸怀。
欣赏满清296年的历史,得到的是增长学识,激发智慧,愉悦心境,陶冶情操,明辨善恶,砥砺意志,恢弘格局,坦荡胸怀……
中华民族合则盛,分则衰;合则强,分则弱;合则荣,分则辱;合则治,分则乱。明亡清兴的历史,充分证明这一点。
每一个历史人物,在其一生中,都是有几件事情来奠定他的地位。僧格林沁一生戎马生涯,先后与太平军、英法联军、捻军作战,大小战斗数百次,有输有赢。而最能体现他一生事业的,是三件事:消灭太平天国北伐军,在大沽口击败英法联军舰队,还有重创山东直隶一代的捻军。
你喜欢穿西服就穿西服,喜欢穿中山装就穿中山装,喜欢穿汉服就穿汉服,你喜欢穿旗袍就穿旗袍。
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
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
清军入关更多的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玄烨是刘彻和李世民加起来都没法比的,因为他面临的环境比两人更艰巨。并且,比起汉武帝,康熙更有开拓之业,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比起唐太宗,康熙更有包容之心,让中国人普天同庆。
禁海策和闭关令是有明显的进步意义的,因为这维持了意识形态的稳定。
曾国藩是满清王朝的中流砥柱。
汉服不是最完美的服饰,也并不能体现什么民族精神,无非是对满清的一种偏见。
满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中国人永恒的骄傲,原因有三:首先,它促进了民族融合,否则,中国还是单纯的汉本位国家,这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是有阻碍的;其次,它传趁了中国文化,否则,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将遭受灭顶之灾;最后,它保持了社会稳定,否则中国人口基数和经济资源将大大流失。
满清远迈汉唐,因为满清是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图腾!
我没有刻意地褒清贬明,理由很简单:不管朱明还是满清,都是炎黄子孙啊!
为什么我们不为曾经给我们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清十二帝表示出最起码的感恩之心呢?人是需要感恩的,不然就泯灭了人性的底线。
有现场的听众问我,康熙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甲级战犯?我对这类问题不愿赘述,公道自在人心。否则,如何解释近十年来我们传媒界对康熙大帝的由衷歌颂和深切追忆呢?每当回想他玉宇呈祥的61年岁月,一股暖流自然涌上心头。请你们放下成见,与我一同去感受!
最近有一部《狼图腾》,的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满 族上层的精明与强干。
袁崇焕的精神固然可取,可敬,也可叹,但毕竟是站在狭隘民族的立场上作为的,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巨大勇气,也毕竟带有“泼胆汉”“痴心人”不识实务的迂腐。
吴三桂要客观评价,毕竟他的开关行动减少了战争旷日持久带来的无辜平民的伤亡。
请不要侮辱我们的满清,否则是侮辱我们自己!我们不能对不起先人,而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遗志!
孙中山带有偏 激、短视、狭隘、封闭的民族观念。
辛亥革命只是清王朝新政的延续。
2008-1-10 21:58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13:14 发表
关宁军更是明末最大的笑话,满清第一次入关,其他不论
赵率部5000骑兵一日之内被满清全灭,袁崇涣9000军硬是被满清200人吓的数天不敢动弹
关宁军历史上最出名的就是要饷,哗变,跑路
明军战败有很多原因的 ... [/quote]
又见这个弱智,麻烦把史料全部拿出来,那个人叫赵率教,赵率教的5000骑兵是去救援遵化,结果遵化快速的陷落,被清军在半路伏击,全军覆没的,袁崇涣被所谓的200人吓到又是那里,想这种断章取义,改史料的把戏,我说可以把岳飞说成是白痴,是汉奸都行,麻烦多那点真实史料,可笑的毛毛虫.
2008-1-10 22:13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12:55 发表
掠遍山东正好是袁杀毛造成的另一恶果
毛帅若不死,东江岂会内乱,孔有德又怎有机会乱山东,满清有个屁能力占皮岛,夺旅顺,从而从海路(渤海湾)掠遍山东
PS:袁汉奸高喊5年平辽,却终身未入辽东半步,拿眼 ... [/quote]
宁远之战又被这个白痴给YY了,被斩首200余级只是为攻上城墙后阵亡的部分,战场是后金打扫的,其他人头你怎么得到,
还满文老档明确记载满清伤亡不过500,如果只损失500人,努尔哈齐就撤退,只能证明努尔哈齐的无能,更无能的是努尔哈齐还说: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我只能说清军真是一个笑话,明史都能说出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我看大清为了捧袁崇焕的臭脚,连自己的脸都不要了。我都怀疑乾隆是不是袁崇焕的亲戚。
2008-1-10 22:25
wwwind
LS说的是,文字的内容需要大脑思考的,战争和政治纠葛在一起,就必须考虑两者潜在的游戏规则。抛开大局,单论个体,大谬误。
2008-1-10 22:25
jinfeng366
明史都能说出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
这点扯的跟纱布一样,还大清遇袁之前就没输过呢,只有白痴才信
不说毛文龙在敌后攻城夺地,连取镇江,金洲,旅顺等重地
就是金国风的松山保卫战3000人大破数万敌军
宁远一战,丢粮失岛,损伤数万人
满文老档作为官方的秘密档案,不公开的东西,里面500人的记录可信度极高,嘉宗实录也明确记载了宁远一战斩获首级不过200多,别的不说
满清攻击宁锦防线,动啧数月围,围点大援,断其军粮,而宁远一战,困城不过3天,满清就退兵
乾隆本就是纱布,专搞文字狱,袁就是他编出来的幌子以欺骗广大汉人,以证明清之正统,现代阎崇年和金庸等满遗又替袁鼓吹
乾隆这纱布,连他老爹和康熙留下的书都要禁,都要改,可耻可笑之极
乾隆为啥禁他老爹的大义觉迷录,还不是因为里面提到人民困苦伤了满请的面子,又毁掉了数千种汉书
袁作为满清的开国大功臣,当了那么多年汉奸,乾隆当然要补偿补偿
[[i] 本帖最后由 jinfeng366 于 2008-1-10 22:30 编辑 [/i]]
2008-1-10 22:25
humi100
最后把毛文龙清史稿上的战绩贴出来,给毛毛虫看看,明史是清朝编的,清史稿总不会对毛文龙有冤屈吧
太祖纪:秋七月壬寅,宴有功将士,酌酒赐衣。镇江城人杀守将佟养真,降于明将毛文龙。十一月乙卯,命阿敏击毛文龙,败之。
五月,毛文龙寇辉发,戍将楞格礼、苏尔东安追击歼之。
秋八月壬辰,总兵官、一等大臣何和里卒,上闻之恸,曰:“天何不遗一人送朕老耶!”毛文龙之众屯田于鸭绿岛,使楞格礼袭其众,歼之。
六月癸卯,毛文龙兵袭耀州,戍将扬古利击败之。
毛文龙袭海州张屯寨,戍将戒沙击走之。
五月,毛文龙兵袭鞍山驿及萨尔浒,戍将巴布泰、巴笃礼败之,擒其将李良美。
太宗纪:三月壬申,阿敏等克朝鲜义州,别遣兵捣铁山,明守将毛文龙遁走。
时文龙据皮岛,招集辽民,有逃亡则杀以冒功,遂得擢总兵,便宜行事。后更致书与我通好。上遣科廓等赉书往报。既,文龙执科廓等送燕京。崇焕以文龙私通罪绐杀之。
2008-1-10 22:30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2:25 发表
明史都能说出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
这点扯的跟纱布一样,还大清遇袁之前就没输过呢,只有白痴才信
不说毛文龙在敌后攻城夺地,连取镇江,金洲,旅顺等重地
就是金国风的松山保卫战3000人大破数万敌军
宁 ... [/quote]
什么叫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毛文龙是攻击清军,不是清军举兵攻击毛文龙,拜托你的理解能力.
2008-1-10 22:31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0 22:25 发表
最后把毛文龙清史稿上的战绩贴出来,给毛毛虫看看,明史是清朝编的,清史稿总不会对毛文龙有冤屈吧
太祖纪:秋七月壬寅,宴有功将士,酌酒赐衣。镇江城人杀守将佟养真,降于明将毛文龙。十一月乙卯,命阿敏击 ... [/quote]
清史稿之所以叫稿,就是因为他是民国初那帮满遗编的,里面可信的地方连明史都不如,更是错漏极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更是不少),所以才叫稿
2008-1-10 22:33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0 22:30 发表
什么叫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毛文龙是攻击清军,不是清军举兵攻击毛文龙,拜托你的理解能力. [/quote]
那第一次旅顺保卫战,又或松山保卫战(3000破3万,可比唐时张旬),这些又怎么算
PS:宁远之战,努尔哈赤之所以只打了3天就退兵,还不是觉化岛抢够了粮,还有毛帅在敌后大举进攻,被迫回师平乱
这是袁大汉奸也承认并为之请功的
[[i] 本帖最后由 jinfeng366 于 2008-1-10 22:38 编辑 [/i]]
2008-1-10 22:37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2:25 发表
明史都能说出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
这点扯的跟纱布一样,还大清遇袁之前就没输过呢,只有白痴才信
不说毛文龙在敌后攻城夺地,连取镇江,金洲,旅顺等重地
就是金国风的松山保卫战3000人大破数万敌军
宁 ... [/quote]
200首级的事情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还在这里装白痴,只能证明你的理解能力.
2008-1-10 22:39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2:33 发表
那第一次旅顺保卫战,又或松山保卫战(3000破3万,可比唐时张旬),这些又怎么算 [/quote]
你有点时间概念好吗,话是什么时候说的.
2008-1-10 22:40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0 22:37 发表
200首级的事情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还在这里装白痴,只能证明你的理解能力. [/quote]
宁远之战,努尔哈赤之所以只打了3天就退兵,还不是觉化岛抢够了粮,还有毛帅在敌后大举进攻,被迫回师平乱
这是袁大汉奸也承认并为之请功的
你这满狗太不要脸,全靠自己YY
嘉宗实录,满文老档的证据确定,袁只拿到200首级,觉华岛则死了几万人
2008-1-10 22:43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2:40 发表
宁远之战,努尔哈赤之所以只打了3天就退兵,还不是觉化岛抢够了粮,还有毛帅在敌后大举进攻,被迫回师平乱
这是袁大汉奸也承认并为之请功的
你这满狗太不要脸,全靠自己YY
嘉宗实录,满文老档的证据确定 ... [/quote]
二月壬午,上还沈阳,语诸贝勒曰:“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看来努尔哈齐就是不给你面子,谁在YY很清楚了。那出你的史料来呀,一个人YY没意思,没史料可以自动离开了。
我大清初解围,分兵数万略觉华岛,杀参将金冠等及军民数万。
清军的人数是军民数万的,自己看清楚,清军的手段一贯如此,某些人才就是无视
[[i] 本帖最后由 humi100 于 2008-1-10 22:46 编辑 [/i]]
2008-1-10 22:44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0 22:39 发表
你有点时间概念好吗,话是什么时候说的. [/quote]
松山战和旅顺战皆在旅顺之前,孙承宗大帅在任时,也只有大凌河一败,更亲自主持修建宁锦防线
袁粉满狗为了吹捧袁汉奸,拼命把所有功劳往袁身上推,而不看袁那么多愚蠢错误
更是毫无基本逻辑概念,一场数万大军的攻城战,从排兵部阵到攻城结束,只打了3天,真是好激烈哦
2008-1-10 22:44
文以载道
张嘴一个袁大汉奸,闭嘴一个袁大汉奸
和你讨论没意义了
2008-1-10 22:46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0 22:43 发表
二月壬午,上还沈阳,语诸贝勒曰:“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看来努尔哈齐就是不给你面子,谁在YY很清楚了。那出你的史料来呀,一个人YY没意思,没史料可以自动离开了。 [/quote]
乾隆这满狗啥不能伪造,连他老爹都被丫给伪造了,何况区区很久之前的一段话
2008-1-10 22:47
温柔的一刀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2:40 发表
宁远之战,努尔哈赤之所以只打了3天就退兵,还不是觉化岛抢够了粮,还有毛帅在敌后大举进攻,被迫回师平乱
这是袁大汉奸也承认并为之请功的
你这满狗太不要脸,全靠自己YY
嘉宗实录,满文老档的证据确定 ... [/quote]
这哥们好厉害,督师交上去了200首级,你说只杀了200人,不知伟大的毛先生交上去了多少首级?按你的说法,他还真交了几万首级不成?
随便说一下,这年头还真是什么货色的人都敢乱给别人扣帽子,在没被人揭露出来真面目还没暴露前,汉奸是最擅长骂别人是汉奸的,满遗是最爱口口声声说别人满遗了:titter:
[[i]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一刀 于 2008-1-10 22:52 编辑 [/i]]
2008-1-10 22:49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2:44 发表
松山战和旅顺战皆在旅顺之前,孙承宗大帅在任时,也只有大凌河一败,更亲自主持修建宁锦防线
袁粉满狗为了吹捧袁汉奸,拼命把所有功劳往袁身上推,而不看袁那么多愚蠢错误
更是毫无基本逻辑概念,一场数万大 ... [/quote]
金国凤,宣府人。崇祯中,以副总兵守松山。十二年二月,大清以重兵来攻,环城发砲,台堞俱摧。城中人负扉以行。国凤间出兵突击,辄败还,乃以木石甃补城坏处。大清兵屡登屡却,遂分兵攻塔山、连山,令锐卒分道穴城。国凤多方拒守,终不下,阅四旬围解。帝大喜,立擢署都督佥事,为宁远团练总兵官。再论功,署都督同知,廕锦衣卫千户。是年十月,大清兵复攻宁远。国凤愤将士忄匡怯,率亲丁数十人出据北山冈鏖战。移时矢尽力竭,与二子俱死。帝闻痛悼,赠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赐祭葬,有司建祠,增世职三级。总督洪承畴上言:“国凤素怀忠勇。前守松山,兵不满三千,乃能力抗强敌,卒保孤城。非其才力优也,以事权专,号令一,而人心肃也。迨擢任大将,兵近万人,反致陨命。非其才力短也,由营伍纷纭,号令难施,而人心不一也。乞自今设连营节制之法,凡遇警守城,及统兵出战,惟总兵官令是听。庶军心齐肃,战守有资,所系于封疆甚大。”
人才,我太佩服你了,果然是万年难道一见的人才.历史学的太好了
2008-1-10 22:49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温柔的一刀[/i] 于 2008-1-10 22:47 发表
这哥们好厉害,督师交上去了200首级,你说只杀了200人,不知伟大的毛先生交上去了多少首级?按你的说法,他还真交了几万首级不成? [/quote]
毛交上的首级可都是袁大督师和那写尖酸文官亲自验收的,每年查实的好歹也有近千之数,莫非你是怀疑袁的智力和人品
2008-1-10 22:51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2:46 发表
乾隆这满狗啥不能伪造,连他老爹都被丫给伪造了,何况区区很久之前的一段话 [/quote]
这是清史稿上的,人才,不要连史料都不分,把所谓全部丢给乾隆,
努尔哈齐怎么就不提别人了,不提提你的毛文龙
2008-1-10 22:53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2:49 发表
毛交上的首级可都是袁大督师和那写尖酸文官亲自验收的,每年查实的好歹也有近千之数,莫非你是怀疑袁的智力和人品 [/quote]
时文龙据皮岛,招集辽民,[color=Red][size=7]有逃亡则杀以冒功[/size][/color],遂得擢总兵,便宜行事。
这是清史稿,不要又扣乾隆头上了。
2008-1-10 22:53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0 22:49 发表
金国凤,宣府人。崇祯中,以副总兵守松山。十二年二月,大清以重兵来攻,环城发砲,台堞俱摧。城中人负扉以行。国凤间出兵突击,辄败还,乃以木石甃补城坏处。大清兵屡登屡却,遂分兵攻塔山、连山,令锐卒分道穴城。国凤多方拒守,终不下,阅四旬围解。帝大喜,立擢署都督佥事,为宁远团练总兵官。再论功,署都督同知,廕锦衣卫千户。是年十月,大清兵复攻宁远。国凤愤将士忄匡怯,率亲丁数十人出据北山冈鏖战。移时矢尽力竭,与二子俱死。帝闻痛悼,赠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赐祭葬,有司建祠,增世职三级。总督洪承畴上言:“国凤素怀忠勇。前守松山,兵不满三千,乃能力抗强敌,卒保孤城。非其才力优也,以事权专,号令一,而人心肃也。迨擢任大将,兵近万人,反致陨命。[size=4]非其才力短也,由营伍纷纭,号令难施,而人心不一也[/size]。乞自今设连营节制之法,凡遇警守城,及统兵出战,惟总兵官令是听。庶军心齐肃,战守有资,所系于封疆甚大。”
[/quote]
乃能力抗强敌,卒保孤城。非其才力优也,以事权专,号令一,而人心肃也。迨擢任大将,兵近万人,反致陨命。非其才力短也,由营伍纷纭,号令难施,而人心不一也。
看看这句,不是关宁军汉奸们,也是惧敌,而后不听号令,排挤金国风大将军,才导致金国风大将军愤而赴死
神威大将,领兵万人,对敌时竟只能带数十亲兵,关宁军所谓部下,竟不跟随,不听号令,可惜了啊
2008-1-10 22:56
温柔的一刀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2:49 发表
毛交上的首级可都是袁大督师和那写尖酸文官亲自验收的,每年查实的好歹也有近千之数,莫非你是怀疑袁的智力和人品 [/quote]
你口口声声数千数千,不是刚才说的几万了啊?按你的逻辑,毛只交近千首级,你凭什么说几万啊?
而且这每年查实的近千也就是你这么一说罢了,真假在下是不清楚~~~但就算是真的据此也能看出你嘴里一贯没有把门的。
2008-1-10 22:57
jinfeng366
以下是东江军收复、并维持到袁崇焕上台前的不完全统计(毛文龙因这些积功到左都督、总兵、赐尚方宝剑)
蛇浦、皮岛、镇江、金州、海州、盖州、横山、黄咀、宽甸、叆阳、猪岛、金县、三山岛、广鹿岛、长海县、给店岛、石城岛、鹿岛、长山岛、小长山岛、色利岛、章子留岛、海洋岛、王家岛,望海堡、酒马堡、弥串堡、龙川堡。(其他明军加在一起,也没有东江的一成!)
明兵部认可,东江开镇8年以来,斩首后金军2万;招降、俘虏后金汉军7万余,这还不包括东江与后金长期拉锯战无法统计的战果。(那支明军能比?)
东江军开镇8年,安抚辽东流民数十万并置于东江镇领土,迫使后金严令搬迁边境、海岸30里军民。
此外,东江军是明清战争中,第一支取得胜利的军队,第一支活捉后金将领的军队,第一支收复领土的军队。
2008-1-10 22:58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2:53 发表
乃能力抗强敌,卒保孤城。非其才力优也,以事权专,号令一,而人心肃也。迨擢任大将,兵近万人,反致陨命。非其才力短也,由营伍纷纭,号令难施,而人心不一也。
看看这句,不是关宁军汉奸们,也是惧敌,而后 ... [/quote]
这个时候的关宁军和袁崇焕又关系吗,是不是又要搞出安史之乱和李世民又关系的逻辑,真实恭候赐教,关宁军是你自己扯出来的,东江的三大汉奸可是人人都知道的。
2008-1-10 23:03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2:57 发表
以下是东江军收复、并维持到袁崇焕上台前的不完全统计(毛文龙因这些积功到左都督、总兵、赐尚方宝剑)
蛇浦、皮岛、镇江、金州、海州、盖州、横山、黄咀、宽甸、叆阳、猪岛、金县、三山岛、广鹿岛、长海县、给 ... [/quote]
别的不多说,招降、俘虏后金汉军7万余,按这种规模,后金的汉军至少也得有20万吧,原来后金汉军这个时候又怎么多军队呀,难怪最近的盛世出国虎之类的论调能存在,连常识都快没了。
2008-1-10 23:08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0 23:03 发表
别的不多说,招降、俘虏后金汉军7万余,按这种规模,后金的汉军至少也得有20万吧,原来后金汉军这个时候又怎么多军队呀,难怪最近的盛世出国虎之类的论调能存在,连常识都快没了。 [/quote]
招降汉军具体是指毛从敌后救出挖来的辽东汉人青壮,满军全民皆兵,东江军镇亦是如此
2008-1-10 23:09
温柔的一刀
回复 #292 humi100 的帖子
有些人说话根本用不着常识,他们根本无视,估计可能是超人,也理解不了,胳膊上跑马,嘴皮上跑火车是这些人的特性。无聊了没事了来反驳两句找个小乐子就行了,太较真划不来,也不值得。
2008-1-10 23:09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0 22:58 发表
这个时候的关宁军和袁崇焕又关系吗,是不是又要搞出安史之乱和李世民又关系的逻辑,真实恭候赐教,关宁军是你自己扯出来的,东江的三大汉奸可是人人都知道的。 [/quote]
关宁军出的汉奸可比东江军多的多啊
最终更是全军尽数投敌,成为满狗杀害中原百姓的利器
2008-1-10 23:15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温柔的一刀[/i] 于 2008-1-10 23:09 发表
有些人说话根本用不着常识,他们根本无视,估计可能是超人,也理解不了,胳膊上跑马,嘴皮上跑火车是这些人的特性。无聊了没事了来反驳两句找个小乐子就行了,太较真划不来,也不值得。 [/quote]
比不了袁粉动不动不9千破10万,炮毙敌酋,千里持援之类的超级大消化呀
更不了袁大汉奸5年平辽,必不使敌越辽西,一炮蔓延数十里的种种大话和笑话
2008-1-10 23:19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3:09 发表
关宁军出的汉奸可比东江军多的多啊
最终更是全军尽数投敌,成为满狗杀害中原百姓的利器 [/quote]
关宁军人数就比东江军多,吴三桂的最后一批人降清的原因比较特殊,皇帝已经被逆贼给逼的自杀了,不因纳入此列。
杀害中原百姓的利器,看看三大王爷怎么来的,
2008-1-10 23:24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3:15 发表
比不了袁粉动不动不9千破10万,炮毙敌酋,千里持援之类的超级大消化呀
更不了袁大汉奸5年平辽,必不使敌越辽西,一炮蔓延数十里的种种大话和笑话 [/quote]
袁崇焕每次都能胜利,没有炮毙敌酋,但有炮击敌酋,
袁崇焕的5年平辽,袁崇焕没到5年就被砍了,这种事情,你怎么知道不可能,或许是你打游戏打出来的吧.
必不使敌越辽西,难道清军怎么是重袁崇焕的防线过去的,吃了一次亏,就学会绕路走了,也袁崇焕负责,看来袁督师的责任真大呀。
2008-1-10 23:24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0 23:19 发表
关宁军人数就比东江军多,吴三桂的最后一批人降清的原因比较特殊,皇帝已经被逆贼给逼的自杀了,不因纳入此列。
杀害中原百姓的利器,看看三大王爷怎么来的, [/quote]
说的跟吴三桂不是王爷似的
吴三桂放开山海关门户,关宁军整建制数万人集体投降,竟无一忠勇之事
国家每年数百万的辽饷真是全喂了狗
2008-1-10 23:26
jinfeng366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8-1-10 23:24 发表
袁崇焕每次都能胜利,没有炮毙敌酋,但有炮击敌酋,
袁崇焕的5年平辽,袁崇焕没到5年就被砍了,这种事情,你怎么知道不可能,或许是你打游戏打出来的吧.
必不使敌越辽西,难道清军怎么是重袁崇焕的防线 ... [/quote]
你这满狗,难不成连蓟西阻击战都不知道,还乱打错字
十一月初二至袁大人才从宁远赶到前屯营,得报后金已经在围攻遵化了。十一月初四,袁大人率兵到山海关,此时赵率教战死于三屯营。十一月初五,袁崇焕率军入蓟,并以周文郁为掌旗官,周文郁曾是孙承宗身边的人,他以第一人称“余”所写《辽西入卫纪事》是描述“己巳之变”的一篇纪实,其中有许多第一手资料,通过里面的记录能印证一些关键问题。十一月初六,袁大人到了永平,此时遵化已于十一月初三陷落,由袁大人之“汰兵方略”裁撤下来的汰兵打开城门,巡抚王元雅死。袁大人于榛子镇接到崇祯圣旨,得调度指挥各镇援兵之权,这个情节也很重要,为蓟辽总督刘策洗清了不小的冤情,因为后来的解读多说刘策不会用兵,才导致蓟西失守且还冤枉了袁大人……
十一月初九,袁大人到了蓟州顺天府。十一月初十,袁大人上疏崇祯,曰:“入蓟州稍息士马,细侦形势,严备拨哨,力为奋截,必不令敌越蓟西”。(《明实录》十一月丙申)其中这个“必不令敌越蓟西”是袁大人继“五年平辽”、“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后又一经典……
袁大人上疏后便开始部署蓟州防御。此时,蓟辽总督刘策和各路兵马汇集蓟州。蓟辽总督刘策驻地是在密云,昌平总兵尤世威原来是驻守昌平的,十一月初九,刘策率军援守蓟州,尤世威而防通州蓟州两地之间。但袁大人却将兵力分散布防于蓟西各地,他令刘策回守密云,命尤世威回防昌平,许多史料都记载了袁大人这个部署:
“保定总督刘策兵亦至,令其守密云。”崇祯二年十一月已丑《怀宗实录》
“保定总督刘策兵亦至,令还守密云。”崇祯二年十一月已丑《崇祯实录》
“令刘策着还镇,调度诸将,分信防守密云。”《崇祯长编》
朝野对袁崇焕战守布置非议甚多,孙承宗更指出集中兵力紧守蓟州三河一线为要务,否则敌人越蓟州三河则可直扑北京。事实证明,由于保定兵和昌平兵的远去,蓟州防备兵力严重不足,连起码的侦防也做不到,结果皇太极轻易越过蓟州直趋北京,袁大人直到十一月初十四才发觉方提兵追赶,被朝庭寄与厚望的蓟西防线竟不经一战便完全失效。
袁大人的掌旗官周文郁所写的《辽西入卫纪事》中提到了此事:
“十三日,侵晨,报奴全军过石门驿,公令马步兵尽出城外列营。营甫定,有奴骑二百余,分四队扎我军之东南,相持两时,并不件贼大兵。公令我发炮,贼闻炮即四队排为一字,忽退去。竟日无一骑复至,使我欲战而无可战。
十四日,乃探奴大队潜越蓟西矣,公即督辽将士西追……”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防御战是袁大人豪言壮语下开打的,而地形又对袁大人有利。蓟州,古属幽燕,亦称渔阳,历史悠久,上溯周商:燕山北靠,渤海南望,地“扼东北入京之要冲,控中原与坝上之险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畿东锁钥”之称。蓟县西有盘山、南有湖泊、东北方向有九龙山和八仙山,因为这么多天堑中留出的通道如同一道往来必经的门户而故称蓟门,自古设置兵镇和关城,是北京东北的要冲。可袁大人在这个地方都没有堵住后金军,而且是不战就任其越过,自己第二天才发现,那可真叫“无能”啊,难怪后金鞑子喜欢这样的“英雄”了……
袁大人自己保证“必不令敌越蓟西”而又分散明朝已经聚集的兵力,导致后金军不战而“潜越蓟西”,浪费了这么一个决好的堵截机会,让后金军顺利的直扑北京而去,这确实十分值得怀疑。
2008-1-10 23:26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3:24 发表
说的跟吴三桂不是王爷似的
吴三桂放开山海关门户,关宁军整建制数万人集体投降,竟无一忠勇之事
国家每年数百万的辽饷真是全喂了狗 [/quote]
要么被逆贼给剁了,要么投降清军,你告诉我当时忠谁去
2008-1-10 23:29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jinfeng366[/i] 于 2008-1-10 23:15 发表
比不了袁粉动不动不9千破10万,炮毙敌酋,千里持援之类的超级大消化呀
更不了袁大汉奸5年平辽,[color=Red][size=7]必不使敌越辽西[/size][/color],一炮蔓延数十里的种种大话和笑话 [/quote]
看看笑话的某人:titter::titter::titter:
2008-1-10 23:31
jinfeng366
袁粉都说5年平辽不成是因为袁时间不够
你们作为穿越人讲讲,袁汉奸上任后,因为种种错误,先失朝鲜,又失蒙古,东江又分裂崩溃不再有战斗力,满清四面无忧,兵力不断增强,甚至打到了北京,抢夺大量人口财物,而袁汉奸除了在辽西那点地方不动如山,死活不肯主动出击,野战能力几乎为0,只知道修锦州那易功难守的纱布地方
5年平辽,又有哪种可能可以做到
莫不是袁粉们真信了袁有一炮绵延数十里的战术核武器不成:qgod+:qgod+:qgod+
页:
1
2
3
4
5
[6]
7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