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7 19:51
骁骑兵
曹操一生中的妙笔----曹操207年的南征
有人说诸葛亮的北伐是诸葛亮一生中的妙笔,那就将曹操207年的南征和诸葛亮的北伐进行一下比较。
战果:曹操207年南征消灭了占据荆州的刘表集团,击溃了刘备集团,打下了襄樊地区。诸葛亮的北伐只拿下了武都、阴平二郡,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战略地位,武都、阴平二郡都不能和襄樊地区相比。
损失:曹操主要损失的是刘表的降军,自己的嫡系部队损失很小。而诸葛亮的北伐特别是第一次损失很大,丧失了大批精锐部队。
目的:曹操南征并不是想一下子消灭孙权,因为曹操也知道江东已立三世,不可能一下子消灭,曹操南征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刘表,从结果看曹操基本达到了目的。并给了孙权很大的压力,使东吴不敢进攻中原,达到以攻为守的目的。而诸葛亮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魏国,很显然没有达到目的。
既然有人说诸葛亮的北伐是诸葛亮一生中的妙笔,那么就更有理由说曹操207年的南征是曹操一生中的妙笔。
2007-12-17 21:42
凌云茶
嗯,曹操不想进攻孙权,所以做个戏,让孙权帮他把手下那些不可信的刘表降军给干掉.
嗯,达到了震孙权的目的.赤壁之前孙权没有进攻中原的行为,之后呢,攻守岁余,愣把江陵给夺走,又屡次攻合肥.荆州南四郡也给刘备占了.敢情曹操纯粹是跟刘表过不去,宁可自己没好处,肥了刘备孙权也不让刘表过好日子.
2007-12-17 21:55
车夫
兩个都不是妙笔。:-_-:
2007-12-18 01:04
暂时发言马甲
:titter:
两个妙笔都是楼主造出来的。
2007-12-18 04:37
天宫公主
赤壁之战对曹操来说并不吃亏,总体领土还是有所增加而没有减少。说曹操吃亏的都是先假设曹操可以统一全国,赤壁是影响曹操统一的重大战役。但曹操既然没有统一,我们又怎么好假设他就能够统一呢?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12-18 04:38 编辑 [/i]]
2007-12-18 04:43
股神博古特3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12-18 04:37 发表
赤壁之战对曹操来说并不吃亏,总体领土还是有所增加而没有减少。说曹操吃亏的都是先假设曹操可以统一全国,赤壁是影响曹操统一的重大战役。但曹操既然没有统一,我们又怎么好假设他就能够统一呢? [/quote]
:titter:按照既成事实推断,任何事情大家都不吃亏
我们既然没做好某件事,就不能假设我们能做好某件事——又见经典套用语句
2007-12-18 05:08
天宫公主
按照既成事实推断,南征之前曹操没有荆州寸土,南征之后曹操得到荆州治所。
2007-12-18 08:33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12-18 05:08 发表
按照既成事实推断,南征之前曹操没有荆州寸土,南征之后曹操得到荆州治所。 [/quote]
比如某项比赛,某人本来能拿第一的。结果那天发挥失常,结果只得了第三。
你难道能根据既成事实来说,赛前他什么牌都没有,赛后还拿了个铜牌。
所以他发挥的很好?
曹操理论上是可以取得远比仅仅得到荆州治所更好的结果的。
2007-12-18 23:33
车夫
而且荊州地方不是赤壁一战得來的,得到荊州后不打这一仗绝对更賺。
2007-12-19 03:47
股神博古特3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12-18 08:33 发表
比如某项比赛,某人本来能拿第一的。结果那天发挥失常,结果只得了第三。
你难道能根据既成事实来说,赛前他什么牌都没有,赛后还拿了个铜牌。
所以他发挥的很好?
曹操理论上是可以取得远比仅仅得到荆 ... [/quote]
:():():()这话让我想到了梦六队
象征美国篮球耻辱的东西,在公主这里成了荣耀
2007-12-19 06:38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12-18 08:33 发表
曹操理论上是可以取得远比仅仅得到荆州治所更好的结果的。[/quote]
什么叫理论上?曹操理论上可以统一的机会绝不止 208 那一次南征,当他错过若干次统一的机会时,我们就不得不问自己他是真的错过了这些机会,还是他跟本没有机会统一?
2007-12-19 06:44
股神博古特3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12-19 06:38 发表
什么叫理论上?曹操理论上可以统一的机会绝不止 208 那一次南征,当他错过若干次统一的机会时,我们就不得不问自己他是真的错过了这些机会,还是他跟本没有机会统一? [/quote]
理论上Y=2X这个方程里当X=1时Y=2,如果若干次X取值未到1时是否可以说此方程不具备X=1和Y=2的条件了?
2007-12-19 08:27
凌云茶
宛城之战曹操丢了儿子,侄子,爱将.
大家都怪他勾搭女人晕了头.觉得他本来可以不死儿子侄子爱将的.但这只是假设.
可事实上他死了儿子侄子爱将,按照公主的逻辑,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他的儿子侄子爱将不该死呢.
2007-12-19 08:32
凌云茶
按照公主逻辑,我们还可以为一切败仗找出已经达到预期目的乃至有赚的结论.
2007-12-19 08:51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凌云茶[/i] 于 2007-12-19 08:27 发表
宛城之战曹操丢了儿子,侄子,爱将.
大家都怪他勾搭女人晕了头.觉得他本来可以不死儿子侄子爱将的.但这只是假设.
可事实上他死了儿子侄子爱将,按照公主的逻辑,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他的儿子侄子爱将不该死呢. [/quote]
宛城之战对曹操总体也不算失败,宛城之战以前宛城是张绣的,此战之后宛城是曹操的。你说是谁败了?我们看一个事件不能抓片面而忘全局。
2007-12-19 18:24
骁骑兵
[quote]原帖由 [i]凌云茶[/i] 于 2007-12-19 08:32 发表
按照公主逻辑,我们还可以为一切败仗找出已经达到预期目的乃至有赚的结论. [/quote]
这恰恰是某些人为诸葛亮北伐辩护的标准。
无论是战绩还是拿下的土地,还是损失,曹操的南征都比诸葛亮的北伐更有资格称为“妙笔”。
2007-12-19 18:29
天涯明月刀
这不是三国史区幻想派鼻祖精锐骑兵吗?
啥时变曹黑了?
这阿瞒在天下三分有二,不思一统天下,反到考量如何守住江山,啥时堕落到这个水准?为了贬低诸葛亮,用这种手法本无所谓,但用得这么差,在下还真是头一次看到。
2007-12-19 18:36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12-18 05:08 发表
按照既成事实推断,南征之前曹操没有荆州寸土,南征之后曹操得到荆州治所。 [/quote]
这样吧,公主,一个普普通通的鸡蛋,你花了2000澳元买到手。
按照既成事实推断,买鸡蛋前,你没有鸡蛋,买鸡蛋后,你得到了鸡蛋,所以说,这笔买卖是划算的。:titter:
2007-12-19 18:42
马杨米斯莫
“预期目的”不仅仅是四个字而是一个实在的目标。
公主在这里无疑是偷换了“预期目的”这个概念。
赤壁战预期目的是只保住荆州么?
2007-12-19 19:12
凌云茶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12-19 18:36 发表
这样吧,公主,一个普普通通的鸡蛋,你花了2000澳元买到手。
按照既成事实推断,买鸡蛋前,你没有鸡蛋,买鸡蛋后,你得到了鸡蛋,所以说,这笔买卖是划算的。:titter: [/quote]
说的对啊.公主的预期目的就是得到鸡蛋而已,代价是在所不论的.
曹操得到了宛城这个大大鸡蛋,自然是"赚"了,至于自己差点送命,长子侄子爱将送命.部队溃散,(曹丕要不是跑的快,澳元要多加一块.)这点损失,曹操是早就不在乎,属于可以承受范围之内的,是不是??公主的逻辑笑坏人了.
更搞笑的在下面-------------
"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鸡蛋又滚走了.
或者曹操根本就是想付出巨大代价玩一把心跳.
2007-12-19 20:46
士别三日
诸葛亮北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不是妙笔,但让人敬佩.
曹操南征前一半确是妙笔,不费一兵一卒得到荆州.
可惜后来赤壁大败.元气大伤.
从可以一统天下变成只能占有天下三分之二
2007-12-19 20:50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士别三日[/i] 于 2007-12-19 20:46 发表
诸葛亮北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不是妙笔,但让人敬佩.
[/quote]
然。
正所谓“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这种已知天命犹尽人事的精神,才是诸葛亮身上最大的闪光点。
2007-12-19 21:43
helan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按老话说是“逆天而行”,按现在的话就是“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不值得敬佩。那些真正脚踏实地办实事的人才值得敬佩。
2007-12-19 22:33
太初元始之天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12-19 18:36 发表
这样吧,公主,一个普普通通的鸡蛋,你花了2000澳元买到手。
按照既成事实推断,买鸡蛋前,你没有鸡蛋,买鸡蛋后,你得到了鸡蛋,所以说,这笔买卖是划算的。:titter: [/quote]
哈哈,甚妙,曹操本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和机会却搞了个三足鼎立,诸葛以数万之众以守为攻,屡屡在强魏境内大摆战场,保得季汉数十年国祚,两人家底相异而其势亦易,才能高下可见。
2007-12-19 22:39
Jaguar
[quote]原帖由 [i]凌云茶[/i] 于 2007-12-17 21:42 发表
嗯,曹操不想进攻孙权,所以做个戏,让孙权帮他把手下那些不可信的刘表降军给干掉.
嗯,达到了震孙权的目的.赤壁之前孙权没有进攻中原的行为,之后呢,攻守岁余,愣把江陵给夺走,又屡次攻合肥.荆州南四郡也给刘备占了 ... [/quote]
曹操不南征,刘表也自病死,倒是曹操特别跟刘琮母子过不去,一系列行动吃了大亏的只是他们
2007-12-19 23:55
凌云茶
Jaguar兄,你看骑兵先生的原帖,他说的曹操损失的就是刘表的降军啊.
:P
2007-12-20 00:43
Jaguar
我的意思是就算曹操不来,刘表的死是自然规律,刘表是死者已矣,表死而兵归琮,兵随琮归曹,后琮、兵皆死。曹操失去的刘琮的降兵,损失最大的还是刘琮,而不是刘表。
2007-12-20 01:26
消失D马甲
曹操不来的话
荆州归谁都成问题
2007-12-20 01:30
凌云茶
刘表死了没的上桌赌,刘琮母子输了个精光.曹操本钱最大牌面最好,可是没能把全部的钱赢到.本来想一次把刘备孙权也赢光,可惜反而被那两家赢了不少去.
赤壁之战,所以曹操军加上疾疫死者太半.水军交战损失的人手和战船可以是收降的,但是陆军的损失可就很多是他自己的本钱了.后来凑不了多少人马去救合肥就是一个证明.
2007-12-20 01:43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helan[/i] 于 2007-12-19 21:43 发表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按老话说是“逆天而行”,按现在的话就是“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不值得敬佩。那些真正脚踏实地办实事的人才值得敬佩。 [/quote]
不做过, 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对内办实事就足够了. 当年中国人都象你"安客观规律办事", 也许你现在是日本籍吧.
2007-12-20 08:31
天宫公主
我还是不明白,各位怎么知道曹操是否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如果仅仅是看势力多寡就定论的话,我就不说什么了。:titter:
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鲁肃。。。这些人是那么好对付的么?.
况且,曹操南征本来就是为打荆州,他可能自己也没想到刘备的逃跑把他拉进一场对东吴的战争中。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12-20 08:41 编辑 [/i]]
2007-12-20 10:28
华剑
:titter:没那能力,实力和能力很多时候不成正比的
2007-12-20 10:41
冒牌
曹操打算南下时,刘表还在。
孙权刘表仍然为敌,这个孙刘联盟的可能性就很低。
曹操南下,孙权搞不好还会在刘表背后趁火打劫。
南下应该是正确的军事行动。
刘表亡故,曹操坚持取荆州也是迫不得已的行动。
刘表去后荆州将为刘备所有,以刘备占据荆州,壮大以后必为曹操之患,这点从后来也可以看出来。
所以曹操要迅速击败刘备,这是急所。
从战略上来说曹操也基本正确。
问题出在执行上。
曹操击败刘备后,刘备尚有余力,这才是能够成立孙刘联盟的关键。
赤壁一战,孙刘取胜虽有侥幸成分,但主动权基本都在孙刘手中。
整体来说,曹操南下的选择没错,但预期的战略目标都没达成,称为妙笔就扯淡了。
2007-12-20 10:43
sasali
都不是妙笔~~~~ 没必要挣~~~·CC以赤壁败而憾之~
2007-12-20 10:43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12-20 08:31 发表
况且,曹操南征本来就是为打荆州,他可能自己也没想到刘备的逃跑把他拉进一场对东吴的战争中。 [/quote]
刘备的逃跑把他拉进一场对东吴的战争——这点他应该是能想到的,但想到也得做。
他没想到的应该是刘表突然挂了,刘琮突然降了。
2007-12-20 10:58
消失D马甲
貌似程某人就提到时孙刘合作..
2007-12-20 11:00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12-20 10:41 发表
曹操打算南下时,刘表还在。
孙权刘表仍然为敌,这个孙刘联盟的可能性就很低。
曹操南下,孙权搞不好还会在刘表背后趁火打劫。
南下应该是正确的军事行动。
刘表亡故,曹操坚持取荆州也是迫不得已的行动。 ... [/quote]
称为妙笔确实不妥,我只是不认为它是败笔而已。
袁绍发动的官渡之战,那才是真正的大败笔。
2007-12-20 11:1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12-20 11:00 发表
称为妙笔确实不妥,我只是不认为它是败笔而已。
袁绍发动的官渡之战,那才是真正的大败笔。 [/quote]
刘表如果早死一段时间,刘备就该高兴了,曹操就没机会了。
刘表如果晚死一段时间,曹操就该高兴了,刘备没机会了。
忽然发现刘表在这个时间段上挂了,最赚的居然是孙权:mellow:
官渡跟赤壁其实差不多,从战略上袁绍也是基本正确。
但在具体执行上,曹操要比袁绍部下的将领高明,所以曹操还有能力相争。
但关键还是许攸这个二五仔的出现,否则曹操还是没机会。
2007-12-20 11:24
天宫公主
我只是说从结果上,官渡属于完败,但曹操南征从整体上讲不算完败。
2007-12-20 11:30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12-20 11:24 发表
我只是说从结果上,官渡属于完败,但曹操南征从整体上讲不算完败。 [/quote]
结果上,官渡也不是完败,官渡败后,袁绍实力犹存,仍据北方数州。
总不能把袁绍死后出现的问题,也推给官渡之败吧。
2007-12-20 12:09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12-20 08:31 发表
我还是不明白,各位怎么知道曹操是否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如果仅仅是看势力多寡就定论的话,我就不说什么了。:titter:
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鲁肃。。。这些人是那么好对付的么?.
况且,曹操南征 ... [/quote]
有实力,没有完成,只能是个人能力问题---阿瞒是也;
有能力,没有完成,只能是国家实力问题--诸葛亮是也。
[[i]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7-12-20 12:10 编辑 [/i]]
2007-12-20 14:43
因苏阿
妙笔?老曹赤壁的最大遗害就是使刘备做大,刘备这种人一旦做大,后患无穷啊。诸葛亮的北伐可没使谁做大,倒是打的曹魏经济崩溃
2007-12-21 16:25
DQ77916
没有赤壁大战,曹操就一定能统一天下?
这只是一个估计说法吧!
我倒觉得曹操并无统一天下的雄心.况且,其年龄已近垂末,应该不具备统一天下的能力!
2007-12-22 21:54
helan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7-12-20 01:43 发表
不做过, 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对内办实事就足够了. 当年中国人都象你"安客观规律办事", 也许你现在是日本籍吧. [/quote]
对于白丁来说,“不做过, 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掌握国家命运,掌握苍生命运的当政者来说,就不可以了。尤其是某些人津津乐道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果当政者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老百姓无疑是悲哀的。
又扯小日本干吗,情况一样吗?说起小日本,我倒觉得诸葛有些相象。都是不自量力,都是“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结果都没有好果子吃。
2007-12-22 22:01
kyu
按照客观规律,曹孟德应该早点投降袁本初.
2007-12-22 22:12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因苏阿[/i] 于 2007-12-20 14:43 发表
妙笔?老曹赤壁的最大遗害就是使刘备做大,刘备这种人一旦做大,后患无穷啊。诸葛亮的北伐可没使谁做大,倒是打的曹魏经济崩溃 [/quote]
这个错误犯在公元 199/200 年,而不是公元 207/208 年。
况且,曹操的敌人又不仅仅是刘备,江东孙权就那么好对付么?至少我没从曹操身上看到任何证明。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12-22 22:13 编辑 [/i]]
2007-12-22 22:47
骁骑兵
某些人津津乐道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二战中的德国、日本是典型。
有能力,没有完成,只能是国家实力问题-------希特勒、东条英机是也,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发动战争,不仅给世界人民也给德、日两国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007-12-23 02:05
majun65
[quote]原帖由 [i]helan[/i] 于 2007-12-19 21:43 发表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按老话说是“逆天而行”,按现在的话就是“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不值得敬佩。那些真正脚踏实地办实事的人才值得敬佩。 [/quote]
有道理!老诸就是太自以为是了,才空耗了蜀国本来就不强大的国力。至于曹操,人家家大业大,输得起
2007-12-23 03:42
aarsethwind
回复 #8 冒牌 的帖子
比賽變數本來就很大 誰能說保證拿第一 拿到銅牌也就等於他至少有了銅牌的實力
難道就不可能連牌都沒拿到嗎
事前的假定都是臆測 是無意義的 只有結果 才是重點
2007-12-23 10:11
凌云茶
孙权和孙家政权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当时孙权威信未著,一班大族与他不同心都要投降.
而赤壁战后,即使曹操班底未损多少,但是孙权已经震住了内部,有了信心,可以统合全部力量对抗.
表面上孙权还是那个孙权,江东在一年半载之间也没太大发展,兵力地盘比北方曹操还是大大的劣势.但是最大的不同是,在孙权眼里,那个不可战胜的曹操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回顾历史,自然是觉得孙权也是一代人杰,曹操没那么容易拿下他.可这个结论是靠孙权自己通过战斗得出来的.孙权在第一次交锋之前可是担心的很,没什么把握.
2007-12-23 10:45
士别三日
[quote]原帖由 [i]骁骑兵[/i] 于 2007-12-22 22:47 发表
某些人津津乐道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二战中的德国、日本是典型。
有能力,没有完成,只能是国家实力问题-------希特勒、东条英机是也,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发动战争,不仅给世界人民也给德、日两 ... [/quote]
德国和日本实力很弱吗?:doubt:
.希特勒和东条英机可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是他们都是自以为能统一世界或占领中国,才发动战争.
所以他们应该属于"没有能力"的类型:-_-:
2007-12-23 11:37
骁骑兵
二战是
德国+日本+意大利+匈牙利等几个国家VS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
双方实力的差距大于三国魏蜀的差距(还不算魏国的大部分力量被东吴牵制):titter:
2007-12-23 16:05
斩杀大将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12-19 18:29 发表
这不是三国史区幻想派鼻祖精锐骑兵吗?
啥时变曹黑了?
这阿瞒在天下三分有二,不思一统天下,反到考量如何守住江山,啥时堕落到这个水准?为了贬低诸葛亮,用这种手法本无所谓,但用得这么差,在下还真是 ... [/quote]
哈,此人我有印象,当年还闹得风风雨雨的呢
2007-12-24 00:44
helan
[quote]原帖由 [i]kyu[/i] 于 2007-12-22 22:01 发表
按照客观规律,曹孟德应该早点投降袁本初. [/quote]
投降袁本初?为什么?
2007-12-24 00:59
卡卡猪
[quote]原帖由 [i]骁骑兵[/i] 于 2007-12-23 11:37 发表
二战是
德国+日本+意大利+匈牙利等几个国家VS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
双方实力的差距大于三国魏蜀的差距(还不算魏国的大部分力量被东吴牵制):titter: [/quote]
扯的真远啊
德国,日本,意大利一开始可是在欺负弱小
尿到美国佬,苏联佬的头上人家才舍得动手
..能比么?
[[i] 本帖最后由 卡卡猪 于 2007-12-24 01:41 编辑 [/i]]
2007-12-24 08:59
士别三日
[quote]原帖由 [i]骁骑兵[/i] 于 2007-12-23 11:37 发表
二战是
德国+日本+意大利+匈牙利等几个国家VS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
双方实力的差距大于三国魏蜀的差距(还不算魏国的大部分力量被东吴牵制):titter: [/quote]
这就是他们没能力的表现,过早地惹苏联和美国佬:titter:
其实真要比较,董卓比较适合他们
2007-12-24 11:30
华剑
:blink:寒一个,德日那叫明知不可为而为.强,水准真是高到没处说.他们不发动战争别人就回来消灭他们?再寒一个,好象现在还存在两个国家一个叫德国一个叫日本吧.贬低纳粹和鬼子也不用如此贬低其智商吧.这和中国的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可以等同吗?比到这个程度也算无所不用其极了
2007-12-24 11:33
哭竹
曹公南征的前半部分战果是妙笔。赤壁虽然没多大损失,但是不打就没损失。
2007-12-24 13:26
luke19821001
[quote]原帖由 [i]骁骑兵[/i] 于 2007-12-22 22:47 发表
某些人津津乐道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二战中的德国、日本是典型。
有能力,没有完成,只能是国家实力问题-------希特勒、东条英机是也,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发动战争,不仅给世界人民也给德、日两 ... [/quote]
照你的意思,你老子当年就应该顺应时势,去投靠小日本,当那无耻的汉奸,这样就更可以理直气壮的骂我们这些不识时务的人了。
2007-12-24 18:11
kyu
[quote]原帖由 [i]helan[/i] 于 2007-12-24 00:44 发表
投降袁本初?为什么? [/quote]
官渡之前的袁曹实力对比如何?
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魏氏春秋曰:公云:“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当时的老曹都认为不能自保,为什么不投降老袁,来顺应下客观规律,也省得河北打七年的仗啊.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