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7 12:34
ylh2004
楼上的兄弟何不写个反荡寇志?(当今网上反雷的门派不少,但基本都改练葵花去了:qDD+)
2007-12-7 12:44
陶心
[quote]关羽傲上而不忍下,至少也绝不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主。云天彪不过是一个徒有其表、作秀的家伙罢了。俞万春心术不正、目的不纯,再模仿也不过是模仿一个皮囊。反观大刀关胜,虽然出场寥寥,但良好形象跃然纸上。中暗算后从容不乱,颇有其祖刮骨疗毒的遗风。冒牌就是冒牌,谁是武圣的传人不言自明。
[/quote]
此论甚妙。想俞万春自己之于“正义”而言,就是个冒牌货,那么塑造的正义传人自然免不了假冒伪劣的效果,他冥间要知道其精心刻画的人物与情节给后世人的客观效果,怕要吐一血池地狱的血。
2007-12-7 12:59
Linkham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2-6 20:55 发表
天彪又于公余无事之时,与标下军官开讲《春秋大论》,不问贤愚,无不感动。天彪讲到那剀切之处,多有听了流泪不止的。不到数月,马陉镇上军民知礼,盗贼无踪。 ... [/quote]
:funk:看到这里,顿觉毛骨悚然,鸡皮疙瘩跌落一地....
彻底服了俞万春
2007-12-7 13:04
ylh2004
没办法,人家老俞是清代的追星族,传说中的"真粉".:titter:那是无比强大的:rolleyes:
2007-12-7 13:07
陶心
回复 #183 Linkham 的帖子
可能俞万春也在yy,当年这位跟着民团混的秀才,想必也颇想成为一名文武双全、德才双“馨”的干城,坐镇一境,军政思三位一体,为尊一方、引导子民也。可惜最终只能借云天彪来抒发早年的抱负了。:titter: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7 13:10 编辑 [/i]]
2007-12-7 13:13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7-12-7 12:44 发表
此论甚妙。想俞万春自己之于“正义”而言,就是个冒牌货,那么塑造的正义传人自然免不了假冒伪劣的效果,他冥间要知道其精心刻画的人物与情节给后世人的客观效果,怕要吐一血池地狱的血。 [/quote]
无可避免,人格猥琐又颇自负其才,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必然造成这种结果。
2007-12-7 13:21
陶心
回复 #186 韦孝宽 的帖子
估计他终日幻想自己有祝永清之“貌”,云天彪之“能”,陈希真之“道”,妙配传说中他的单恋对象:titter:…………于是后世人就遂他心愿罢:cai: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7 13:24 编辑 [/i]]
2007-12-7 13:26
无为楼主
忽来道人不愧为“胡来道人”……:P
2007-12-7 18:35
益德张
汗,居然有三十六雷将,当初我看这书时“正面人物”就只记得陈希真、陈丽卿、刘慧娘这三个名字……
开个玩笑,俞老还是有些“进步思想”的,此书中在武艺、智谋方面的顶尖人物都有女性(陈丽卿、刘慧娘)。
2007-12-7 20:05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益德张[/i] 于 2007-12-7 18:35 发表
汗,居然有三十六雷将,当初我看这书时“正面人物”就只记得陈希真、陈丽卿、刘慧娘这三个名字……
开个玩笑,俞老还是有些“进步思想”的,此书中在武艺、智谋方面的顶尖人物都有女性(陈丽卿、刘慧娘)。 [/quote]
噱头而已,就好象现在的武侠小说。其实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叫一个女子散打冠军对普通人,当然是无敌的,但是要是对上男子高手还是有差距的。
2007-12-7 22:47
林冲
今天才忙完,不可能更新了!ORZ!
2007-12-8 09:55
英扎吉
云天彪这个冒牌货。可恼啊可恨,哇呀呀呀呀。:angry2:
2007-12-8 11:27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2-6 20:55 发表
关羽傲上而不忍下,至少也绝不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主。云天彪不过是一个徒有其表、作秀的家伙罢了。俞万春心术不正、目的不纯,再模仿也不过是模仿一个皮囊。反观大刀关胜,虽然出场寥寥,但良好形象跃然纸上。中暗算后从容不乱,颇有其祖刮骨疗毒的遗风。[color=Red]冒牌就是冒牌,谁是武圣的传人不言自明[/color]。[/quote]
承蒙夸奖,俺才是武圣的传人,响应召唤而来。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2-6 20:55 发表
周十四王,鲁十二公,五霸,七大战?果然是拍马屁的好书!这书功效之强,还远不止此。
[/quote]
周十四王,鲁十二公,五霸,七大战——这个有什么问题么?
2007-12-8 16:19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2-2 19:37 发表
遵命遵命,俺一定及时回帖.:loveliness:
刘慧娘貌似是36雷将中除了张叔夜外,唯一让俺看得顺眼的人物,比另一女主陈丽卿人品要好很多. [/quote]
刘慧娘是技术型人物(类似于凌振、千斤顶、阿笠博士之类),技术型人物只要做出来的东西好,本尊性格模糊些也无所谓,焦点都集中在鸡下出来的蛋上了。当初看这书时我记得住名字的三个人物中,也就刘慧娘看得过去,老陈小陈怎么看怎么别扭。
2007-12-8 16:49
Linkham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7-12-7 13:07 发表
可能俞万春也在yy,当年这位跟着民团混的秀才,想必也颇想成为一名文武双全、德才双“馨”的干城,坐镇一境,军政思三位一体,为尊一方、引导子民也。可惜最终只能借云天彪来抒发早年的抱负了。:titter: [/quote]
其实大部分的作者都会YY, 即使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我们也能感受到罗贯中和曹雪芹的YY。但像愈万春YY得如此露骨,如此不谦虚的,倒还真是少见。 就云天彪开讲《春秋大论》那段,他简直就把自己YY成了耶稣..........:sleep:
2007-12-8 16:57
冒牌
[quote]原帖由 [i]Linkham[/i] 于 2007-12-8 16:49 发表
其实大部分的作者都会YY, 即使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我们也能感受到罗贯中和曹雪芹的YY。但像愈万春YY得如此露骨,如此不谦虚的,倒还真是少见。 就云天彪开讲《春秋大论》那段,他简直就把自己YY成了 ... [/quote]
俞万春一般般啦,你是没看过《野叟曝言》 吧,那个才叫牛呢:lol:
2007-12-8 18:46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2-7 22:47 发表
今天才忙完,不可能更新了!ORZ! [/quote]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巴孤 2007-12-8 08:45 TJJTDS
八爪也太狠毒了,这种理由都用:funk::qP+:qgod+
2007-12-8 18:54
林冲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2-8 18:46 发表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巴孤 2007-12-8 08:45 TJJTDS
八爪也太狠毒了,这种理由都用:funk::qP+:qgod+ [/quote]
扣吧扣吧。这样我跳票跳的心安理得。:titter:
2007-12-8 20:54
林冲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12-8 11:27 发表
承蒙夸奖,俺才是武圣的传人,响应召唤而来。
周十四王,鲁十二公,五霸,七大战——这个有什么问题么? [/quote]
这说明俞万春却嫌别人有贬无褒的对象,他是想褒那些王公。
说白了就是想舔朝廷屁股。
2007-12-9 05:56
密林繁星
:angry:浇头又没更新,枉我不到6点就来看!
2007-12-9 07:52
巴孤
就是,教头死猪不怕开水烫
2007-12-9 14:50
golden
好久没来了,能见到如此美文实在欣喜,记得是在初中看的荡寇志,当时刚看过水浒不久,心里自然带着情绪,不过至今还是觉得官军动辄群殴,抑或使用超时空武器的行为很是无耻~~~老俞应该不是一个彻底的书呆子,毕竟能从生活中借鉴“洋夷”的武器来用~~~不过他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描写水平比现在那些YY小说的作者们差的多了,但是那种无缘无故一见面就趣味相投的桥段还是很熟悉啊~~~
2007-12-9 14:53
无为楼主
翘首期盼中………………
2007-12-9 19:25
林冲
:ph34r:
公告:个人发现周末在家,老婆在身边,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写这种东西。所以我决定,周末两天不更新,平时一天一篇。:loveliness:
2007-12-9 22:45
巴孤
tjj1000次,看你还敢见老婆:cai:
2007-12-10 09:49
孔雀王
[quote]原帖由 [i]golden[/i] 于 2007-12-9 14:50 发表
好久没来了,能见到如此美文实在欣喜,记得是在初中看的荡寇志,当时刚看过水浒不久,心里自然带着情绪,不过至今还是觉得官军动辄群殴,抑或使用超时空武器的行为很是无耻~~~老俞应该不是一个彻底的书呆子, ... [/quote]
不觉得他的军事斗争写得差.<荡寇志>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其精彩程度其实不逊<三国演义>的...
2007-12-10 10:23
陶心
回复 #206 孔雀王 的帖子
纯军事方面,俞万春一则在“常规战术”上处理得不错,二则对山东一带的地理环境也下过功夫研究,其三对于具体战斗行为的描写有其精彩的一面(也有刻意的一面),但其四在热工技术与法术上为了显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结果搞得过分地架空历史,精彩归精彩,却让人不服。
俞万春自然不算书蠹头,且不说这位秀才不曾及第后的人生历程,就看写这部小说吧他又是处心积虑要充清廷喉舌文人,又是绞尽脑汁搞了大量他所认为的“可读性”的东西,书蠹头怕是写不出来。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10 10:31 编辑 [/i]]
2007-12-10 21:54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7-12-10 10:23 发表
就看写这部小说吧他又是处心积虑要充清廷喉舌文人,又是绞尽脑汁搞了大量他所认为的“可读性”的东西 [/quote]
寓教于乐:victory:
2007-12-10 22:02
陶心
回复 #208 益德张 的帖子
老俞总算把高衙内整治了个够,还算对得起他自己青少年时期必然也学过的道义理想。:wink:
2007-12-10 22:08
林冲
[color=Blue][b]八、又见招安[/b][/color]
俞万春批判梁山人物,是一定要海陆空三军狂轰滥炸的,任何一个细节也决不会放过,更何况梁山的重要话题“招安”了。所以在故事进入到政和六年(1116年)的时候,演出了如下的一幕。
[color=Green]政和六年上元节之际,梁山上来了一个朝廷的官员。他告诉宋江,他的哥哥监察御史侯蒙和蔡京等人已经劝动了皇帝招安梁山。侯蒙亲自带着招安明诏,已经前往梁山了。[/color]
原水浒(征四寇)中宋江费尽心机才换来的招安机会,在荡寇志中已经从天上掉下来了,起因是江南方腊造反,形势紧急。这机会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梁山事业最鼎盛、最不可能受招安的时期出现,的确巧妙。俞万春狠狠地将了宋江一军。
[color=Green]宋江听了这篇言语,心中大惊。接了书信,满脸堆下笑来,对众人道:“好了,我等弟兄这遭得见天日了。”众人大喜。当将书信拆读,读罢满眼流下泪来,禁不住失声痛哭,道:“宋江与令兄并无半面之识,不意他这般错爱我,正不知宋江那世修下的。粉骨碎身,报他不得。”[/color]
宋江的确应该惊!我在“多角度分析水浒传应有的结局走向”一文中曾经分析过宋江提出招安的四大目的。第一、为朝廷的武将投降梁山建立一个借口。第二、为自己烧杀抢掠建立一个借口。第三、给朝廷的征剿画上一个非法的符号。第四、让朝廷内部产生分歧、以至麻痹大意。
在荡寇志里,第一条目的已经完成;第二、第三条目的正在被利用着,所以宋江假忠义之名在烧杀抢掠,甚至已经攻城略地了。第四条也起到了作用,朝廷果然不能下百分之一百的决心剿灭宋江,始终摇摆于“剿”和“抚”之间。
既然招安之心根本就是假的,俞万春利用一下也无可厚非。而且荡寇志中梁山已经开始攻占朝廷的州县了,忠义和强盗两个概念在宋江这里已经不能并存,宋江是强盗而非忠义。招安必然不受,他只好利用一下了。
[color=Green]宋江便密请吴军师到自己房里,屏退左右商议招安之事。直议论到三更后,忽传吕方、郭盛二位头领进房内说话。次日,宋江遂当厅吩咐吕、郭二位头领:“带领五十名心腹伴当,赍了下程,一路迎上去,恭接天使,休要怠慢。”吕、郭二人领命。[/color]
计策已定,索性给陈希真来了一片檄文,即一封劝降书。用意是:希真若惧而来降,则日后在我掌握。若不从命,吾奉诏之后,据顺讨逆,必能灭他。
[color=Green]陈希真还没有回音,天使侯蒙已经被刺杀,行刺者是一名武妓。迎接天使的小温侯吕方去曹州府报官,反被知府盖天锡扣下。[/color]
此计意在用武妓来嫁祸陈丽卿、陈希真,又可以阻了招安,一箭双雕。
[color=Green]不料这曹州知府盖天锡本与梁山有仇,所以自然“秉公办理”。又加上捕盗巡政张鸣珂(张叔夜的族侄)曾经见过陈丽卿本人,又见过那名“武妓”,此计已然被识破。为了得到更多的证据,张鸣珂又向盖天锡推荐了押狱司狱官毕应元。这个毕应元是个卧底高手,他亲自去和戴宗(宋江派来与盖天锡谈判的)、吕方一干人等混得烂熟,口中称颂宋江仁义,后来又私放吕方。终于赢得了吕方手下钱吉的信任,套出了事情的真相。[/color]
[color=Green]“官人,你那知道,宋大王实是盼望招安,只因奸臣满朝,官家蔽塞,深恐受了招安,仍遭陷害,那时虎落平阳,益发吃亏。所以不得已,只好将天使害了,希图再缓三五年,奸臣败露,再受招安不迟。”并说出武妓乃赛仁贵郭盛所扮。[/color]
真相已明,自然要逼口供了。雷将们的招数似乎也高明不到哪里去,不过是俗人那一套。
[color=Green]只见仪门内两旁边槐树荫下排列着雄赳赳做公的,上面站的都是军牢、皂隶、虞候、差拨,个个如狼似虎;又只见厅下阶前摆着胳膊粗细的夹棒、紫檀拶指、挺棍、脑箍、好汉架、美人桩、独笏朝天、夜叉望海种种狠毒刑具;又预备下姜汁、酒、醋、新汲冷水、药材、童便一切喷唤昏晕等物:看得令人魂销胆碎。[/color]
[color=Green]于是真相大白,公告天下。天子大怒,顺便以太阳出黑子乃奸臣当道之名,贬谪了替招安宋江说好话的蔡京。“这不打紧,如今官家又悬一口上方剑在至德殿上,有旨说:再有敢奏招安梁山泊者,立斩不赦。”[/color]
宋朝的皇帝竟然如此明显的阻塞言路,这就是俞万春的历史水平!反正在他的观念里,阻塞言路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事情的经过大致如此,宋江的招安之路也就彻底的封死了。从整个事情的动机上来看,俞万春并没有污蔑宋江。于俞万春来说,也算难得“客观”了一回。不过“客观”归“客观”,人物性格虽然拿捏的准,但逻辑关系未必清楚,起因、经过、结果上有太多的漏洞。所以事情纵然“客观”,看起来仍然不舒服。
一、蔡京是梁山的内线,这种大事如何能不预先通知宋江?何况没有宋江的授意,蔡京等人根本不可能贸然地去劝朝廷招安宋江。己经有了内线,宋江自然会把招安牌用到最恰当的时机上。所以按俞万春书中的背景情况,整个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二、就算事出突然,真的发生了。宋江吴用也犯不上在已经名正言顺的前提下,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陷害陈希真。应该利用被招安的优势,索性奏请就近征讨陈希真。因为按俞万春书中写的计策,侥幸成功了也不过是这个结果,宋江何必冒风险去绕一个弯子?
既然想利用招安除掉陈希真,我都能想到的计策,吴用为什么想不到?更何况公孙胜已经变相提出了这个主意:“吾奉诏之后,据顺讨逆,必能灭他。”
三、招安事起仓促,主要原因是江南方腊造反。
[color=Green]去年十二月初一日早朝,因浙江妖人方腊造反,贼势猖獗,官兵屡败,边报十分紧急,官家叹无将材可选。[/color]
军情十分紧急,所以才要立刻招安宋江。这个起因俞万春利用得很好,但招安事件之后,方腊呢?贼势呢?军情呢?天子反倒慢慢悠悠地说:
[color=Green]现在只等种师道凯旋,就大举征讨梁山了。[/color]
俞万春利用了一个理由,制造了一个事件,目的达到后,就彻底的忘了这个理由了。这里是第二十二回,方腊凭空消失,直到几年后的第五十三回,才重新出现,并且又反了一次。
分析之后翻回头看这个事件,才发现俞万春的目的性太强,逻辑性太差。人物性格拿捏的再准也都不重要了。编一个谎言又圆一个谎言,这种游戏是多么危险!
俞万春断了宋江招安的可能,又打压了蔡京一下子,甚至变相的抬高了陈希真。
[color=Green]陈希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给宋江回了一封信,狠狠讽刺了宋江一下。他对宋江说:“且夫希真所为,非不大类公明,然逆料天下后世,必薄责希真,而厚疑公明者,何哉?希真不敢树忠义之望,而公明不肯受盗贼之名也;希真自知逆天害道,而公明必欲替天行道也。”加上前面的事,宋江已经被激怒,决定讨伐陈希真。[/color]
此时的陈希真呢?
[color=Green]却说陈希真自从吞并了青云山,又开得银矿,煎炼铜斤;又招抚散亡流民,开垦地亩,四方无业饥民多来归附;又令侯达提调窑器,私通客商,发去各路销卖,官府几番也禁止不得:因此兵粮充足。众英雄见希真并不劫掠而自丰富,都各欢喜。[/color]
原来,陈希真搞的是经济战,企图打垮大宋的经济。而俞万春认为经济犯罪不算犯罪。既能够自给自足,也可以名正言顺;老百姓都来归附,英雄们也欢喜。直接劫掠才是劫掠,间接劫掠不算劫掠。更疑惑的是,朝廷对陈希真只是“禁止不得”而已,既不来征剿,也不来安抚。似乎已经视猿臂寨为自己的一个民兵团了。
[color=Red]俞万春手捧自编的《圣经》,劝说那个时代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一定不能当强盗。当百姓们问他求生之路时,俞太阳想了想说道:“可以去贩卖鸦片嘛,实在不行走私盐也行,总之做强盗就是不对的!”[/color]
[color=DarkOrange][color=Magenta]亮相武将[/color][/color][color=Magenta]:[/color]
[color=Red]毕应元[/color],曹州人,使枪
军A武A智A情S名B
后来射死彭玘,有一定的武艺,不过似乎不能归于箭术里面。兵法、谋略都有一定的水平。做得卧底,情商一定极高。
[color=DarkOrange]张鸣珂[/color],曹州人,张叔夜的族侄,使刀
军B武A智A情A名A
标准的文官一名。假戏真做擒过毕应元,但毕竟显示了一定的武艺。
[color=DarkOrange]侯达[/color],南昌窑户
军C武B智C情B名C
特技:[烧磁],S
猿臂寨的磁窑总局头目,专项技能型人物。
[color=DarkOrange][color=Magenta]斩将擒将记录[/color][/color][color=Magenta]:[/color]
青云山头目瘦脸熊狄云病故
[[i]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8-1-29 08:21 编辑 [/i]]
2007-12-11 07:27
爱华
陈丽卿===陈 利 清?
陈希真===陈 喜欢 女真
算不算拍马屁啊
2007-12-11 08:10
巴孤
基本上,就是给陈希真加了一个理财特技,凭空掉钱下来,高见高见
2007-12-11 09:35
ylh2004
英雄无敌里的后勤术,或者是农民的特技:loveliness:
2007-12-11 09:57
陶心
:unsure::unsure:更新得好。
1看了教头对《荡》中梁山图招安失败情节逻辑问题的分析,真是酣畅。
我觉得,俞万春爱用伎俩之一是欲抑先扬,但他是爱用却不善用,所以每每“扬”还没到位,所谓人还没爬到山脊就的话那没到走下坡路的开端呢,就开始被老俞“抑”了,因此写出来的情节自然会逻辑混乱。
而且即使是和姓俞的观点一致反梁山的读者看了俞万春的精心安排怕都要不爽,因为让人家摆了乌龙,自个儿岂不成了gs运了?
2[quote][color=SeaGreen]却说陈希真自从吞并了青云山,又开得银矿,煎炼铜斤;又招抚散亡流民,开垦地亩,四方无业饥民多来归附;又令侯达提调窑器,私通客商,发去各路销卖,官府几番也禁止不得:因此兵粮充足。众英雄见希真并不劫掠而自丰富,都各欢喜。[/color]
原来,陈希真搞的是经济战,企图打垮大宋的经济。而俞万春认为经济犯罪不算犯罪。既能够自给自足,也可以名正言顺;老百姓都来归附,英雄们也欢喜。直接劫掠才是劫掠,间接劫掠不算劫掠。更疑惑的是,朝廷对陈希真只是“禁止不得”而已,既不来征剿,也不来安抚。似乎已经视猿臂寨为自己的一个民兵团了。
[/quote]
在这里怕是老俞又在yy了, :lol: ,越看越觉得俞万春即在陈希真身上寄托了某一部分个人理想,又让yy对象群体在杜撰的情节中向自己所在的群体靠拢。老俞本来就处于统治阶级中的某一环,塑造了个三大yy对象之一的陈老道,特意经历一番自己不曾经历的磨难,出淤泥而不染最终回归征途,哈哈,俞秀才也真不容易。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11 12:34 编辑 [/i]]
2007-12-11 13:22
Linkham
陈希真不单上通天文,还下精地理,连落个草都能找到那样的风水宝地,既有丰富的矿藏,还有肥沃的土地。实在太有才了..........
2007-12-11 13:53
老实和尚
陈丽卿貌似是俞万春的一个姘头。传闻
2007-12-11 17:01
云中野鹤
我感觉陈老道YY本事还不到家啊,要是创个什么永清教、希真道,然后来个万众膜拜,香火鼎盛....
2007-12-11 17:28
孔雀王
创建教派那可不行,万一被扣个影射白莲教天地会的罪名,鱼万蠢可担待不起...
2007-12-11 18:41
陶心
回复 #215 Linkham 的帖子
法术了得、统军过硬,还垦荒开矿、经商物流,经营管理有方,余万春在创造复合型人才。
2007-12-11 19:53
爱谁是谁
不知道史进最后被凌迟时王进是什么反应——难道被愚万蠢装聋作哑,有意放过了?
2007-12-11 20:38
陶心
回复 #220 爱谁是谁 的帖子
《荡》中的王教头与《水》中的根本是两种味道。照《荡》中的老王刻薄林教头的腔调,他徒弟被凌迟,他必然拍案而起、义正词严:“彼时吾教汝习武,指望汝艺成后,忠义为本,为国家效命,切不可贪一时之乐。汝却甘心失身从贼,乃至今日之祸,枉费吾昔日之心,惜哉八尺男儿,徒遗臭万年耳……”然后我们观众吐啊吐啊……
2007-12-11 21:17
林冲
[color=Blue][b]九、快意恩仇[/b][/color]
梁山和猿臂寨终于正式交锋了,这一战的结果又如何呢?
[color=Green]猿臂寨防守的重大缺陷是张家道口,那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吴用细心的很,坚决不从那条路上进攻。于是陈希真、刘慧娘、祝永清三人用计,吴用一人虽能应对,但始终无法取得寸土之功。加上刘慧娘亮出了自己的第三样现代化武器——飞桥。[/color]
“甥女前日曾教水军用捍水橐籥,可以伏居水底,姨夫已准用了。今就以此法变化,造成飞桥。此桥亦用黄牛皮做就。这桥若拆散了,军士们身边可以分带;凑起来顷刻成一座浮桥,千军万马任意可渡。用毕顷刻可以收拾,毫无形迹。”
[color=Green]猿臂寨军渡河如履平地,吴用顿感进退失据,决意退军。无奈宋江心急,吴用只好决定走张家道口,结果九阳神钟发威,梁山连续被猿臂寨擒了八个弟兄。凌振炮轰九阳神钟,居然火炮连连无故自爆。为破九阳神钟,公孙胜亲自前去师父罗真人处求取玄黄吊挂,梁山暂时奈何不了猿臂寨,只好交出八十万金珠换回八个弟兄了事。[/color]
梁山此战输在“技”不如人上,尤其是能摄魂魄的九阳神钟。战后不久,陈希真张家道口的长城完工,端的安如泰山,稳如磐石,威振山东,无人敢敌了。宋江只好转移目标,将矛头转向了曹州。曹州盖天锡借招安一案高升,新任知府居然就是林冲的大仇人高衙内。加上正巧有一位曹州好汉戴全遭高衙内陷害,前来投奔,愿为内应。于是梁山大军杀奔曹州而来。
本来故事这样叙述就可以了,而且戴全也并非是什么能人猛将,不过炮灰一般的人物。俞万春非要详细叙述他的来历,并且将他的身世叙述得十分不堪。父亲就是一个骗子,戴全和他兄弟戴春不孝,两人之间又不悌。戴全犯案的过程也十分的简单,无非是挑唆了一个叫毛和尚的人杀了自己的一个仇人罢了。俞万春不肯停笔,又花了两回多的内容去叙述了戴春的故事,一个与梁山、与荡寇完全不相干的跑题之作。
既然占了这么大的篇幅,即使完全跑题,我也不得不简单交待一下。
[color=Green]大概是戴春看上了女子阴秀兰,便求旧相识、混混纪二帮忙。不料,纪二认得那母女,那户人家本来就是东京来的流娼。于是,纪二和阴婆设计,虽然最后还是把阴秀兰嫁给了戴春作妾,却趁机狠狠地敲了一笔。[/color]
[color=Green]不日,隔壁孙婆的儿子死了,阴秀兰因此常常过去看望,便与孙婆混熟了,拜了“干娘”。戴春回外宅,每每不见阴秀兰,便多说了几句。孙婆听到后,居然记恨起了戴春。加上为了贪些小财,便趁戴春外出之际,暗中给阴秀兰和隔壁画春宫图的俊俏小生姚莲峰搭线,于是两人最终苟合。[/color]
[color=Green]不想曹州新任知府高衙内的幕僚富吉(富安的弟弟)与那阴婆有旧仇,一心想陷害阴婆。便托了一个相识,戴春旧日的一个帮闲乌阿有,撺掇戴春去捉奸。捉奸过程中,奸夫姚莲峰摔下楼跌死,于是纪二、阴婆、孙婆、阴秀兰全部收监。富安一心想讹诈戴春,威胁他窝顿流娼、诱奸杀奸,敲了他一笔后,又逼他供出了他哥哥戴全买凶杀人之事,收押了戴全的儿子戴默待。[/color]
整个故事从开始到结束显得十分的莫名其妙,戴全在这个故事中不过是被提到过两次而已,所有的人物:戴春、纪二、阴婆、孙婆、阴秀兰、乌阿有全都和整部小说无关,起于这个小故事、终于这个小故事。曹州被破后,戴全救出儿子戴默待,杀了纪明。俞万春甚至为这个小故事里的所有人物作了结案:
[color=Green]看官,既然说到纪明,趁此将阴秀兰案交代完结:那戴春是个花花荡子,平日只晓得糟蹋身子,又因大暑天吃官司,日中奔走,受惊着急,一场大病死了;乌阿有后来因投亲不遇,流落异地而亡;孙婆、阴婆、秀兰,破曹州时乱中失散。城里通判、知县等官尽皆殉难。前案已完。[/color]
在富安陷害戴春等人的过程中,高衙内曾经出来断案。他居然不能把富安教好的判词完整复述下来,洋相百出。不过这个插曲只占很小的部分,不可能是俞万春写这个小故事的主要目的。而且若要出高衙内的洋相,完全可以把断案情节放到戴全身上。投奔梁山的人是戴全,写戴全买凶杀人,高衙内、富安办案从而与之结仇,最多半回书就能叙述清楚。俞万春拉来那么一帮子人干什么?
所以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俞万春写这个长达两回多、与主题不相干的故事干什么?引出一帮与主题不相干的人物又干什么?
我当然无法了解俞万春的真实想法,也或者这段故事本来是后人所为。总之,由于完全脱离主题,读起来也十分的辛苦,逻辑关系好容易才弄得明白。只好静下来冥思苦想,替俞万春杜撰出一个他写这段的理由:
水浒也好,其它古典小说也好,总少不了一些色情、偷情、捉奸的成分,荡寇志也不能免俗。借描写姚莲峰画春宫图,让读者过一过干瘾,从战争中走出来轻松一下也未尝不可。
[color=Red]更重要的是,这段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形象均十分的猥琐,甚至包括戴全、毛和尚和富安。回想整个事件,再联系一下水浒传的原书,就会发现其实整个故事是将阎婆惜和潘金莲事件合并后,并丑化了所有人物的形象改写而成的。也就是说,俞万春在用一种极其隐讳的手法讽刺宋江和武松。暗示了宋江和武松的所作所为,不仅可以发生在任何猥琐的人身上,而宋江和武松的所谓英雄事迹,亦不过是买凶杀人、窝顿流娼、诱奸杀奸罢了。[/color]
[color=Green]宋江、林冲引军攻打曹州,作内应的戴春义友张魁居然被擒。无奈之下,只好硬攻曹州。高衙内当然龟缩城中,全仗曹州兵马都监梁横一人支持。好在张魁虽然被捉,凌振在城中仍然布好炸药,攻城混乱之际,时迁将药线点燃,城墙被轰塌、梁横自刎,梁山遂得曹州。[/color]
林教头终于活捉了大仇人高衙内!俞万春这里用了“惨烹”一词,实际上,高衙内只挨了四刀便魂归乌有了,林冲也没有进一步折磨他的尸身。大恨已泄,做到这个地步其实就够了。对比后来的栾廷玉剐孙立,雷将们的未免心胸太狭隘、性格太残忍。俞万春更狠,不在回目中写“栾廷玉碎剐孙提辖”,却暗中下了狠手。林冲不过是逞了几刀之快,俞万春却用了“豹子头惨烹高衙内”的回目,何意?
快意恩仇!林教头在水浒传中不能了却的心结,毕竟在荡寇志得以抒怀。俞万春下笔虽然依旧不爽,但毕竟让读者畅快了一次。
[color=Magenta]亮相武将:[/color]
[color=DarkOrange]梁横[/color],曹州都监,使枪
军A武S智B情B名B
战林冲一百余合,斗林冲、刘唐、杜迁联手不倒,标准的S武力。
[color=Green]高衙内(高世德)[/color],东京人
军C武C智C情C名C
三无产品,不作评价。
[color=Magenta]斩将擒将记录:[/color]
无
2007-12-11 21:26
htc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2-7 12:34 发表
楼上的兄弟何不写个反荡寇志?(当今网上反雷的门派不少,但基本都改练葵花去了:qDD+) [/quote]
教头已经说了会写,。。。现在只有呆等///
2007-12-11 21:33
陶心
曹州乃四省通衢,齐魏吴楚咽喉,又兼牡丹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也可堪沧州分庭抗礼,如果是挺梁山派改编者来编故事,梁山好汉运筹帷幄,必然也要下本占得此地,包括西北侧的濮州(北宋时黄河北流,濮州也在黄河下游段东南岸),好像一把销子,卡在京东与京畿之间,要图割据了。俞万春纵然用心不纯,不过这个重镇选得不错,当然让高衙内坐镇,固然有梁横在彼,梁山军拿下此城倒相对还算轻松。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11 21:36 编辑 [/i]]
2007-12-11 21:34
巴孤
其实大家联手来写也可以
就像当初周大荒反三国,不是也自称一帮人合谋得么
想诸位或熟历史,或知典故,或通军事,或熟原著,或擅文笔,或工诗词,若是抛却那一丁点儿文人隔阂,同心打造,岂有不成经典者乎
2007-12-11 21:52
林冲
回复 #225 巴孤 的帖子
:mellow:
可以建个群大家好好商量一下。不过谈到合作写小说,问题可能比预想的要多。除了诗词,似乎正文最好还是由一个人执笔,那就又成了一人的作品了。小说不是游戏,多人联手的成名作品似乎不多。
:doubt:除非改变一下传统的小说模式......:blink:
比如改成图文并茂型
[[i] 本帖最后由 林冲 于 2007-12-11 21:54 编辑 [/i]]
2007-12-11 22:01
巴孤
一个人执笔无所谓,但大家可以参与构建情节
实际上现在网文也颇有读者建议点醒作者,然读者毕竟又难以有通盘考虑
按周大荒的前言,反三国也是他一帮朋友,有的负责行军,有的负责政事,他执笔写成的
比如说,有一人负责诗词,一人负责表文,一人负责官职朝廷知识提供,一人负责社会风情细节提醒,一人负责设计宋朝战略战术,一人负责梁山战略战术,一人负责设计战场细节情节……hoho
2007-12-11 22:27
密林繁星
回复 #227 巴孤 的帖子
参考说岳,先来划分下:
参观组:若干,组长一个,为写作群里最庞大的势力
摸头推倒组:八爪、密林。负责每天摸头。
觅食组:1-2人,估计有浇头
追八爪组:光棍组长一个,可能还要加粉丝若干
其余特色组若干
2007-12-12 07:18
ylh2004
:qDD+:q(+
这不成了说岳制作组的翻版吗?
2007-12-12 07:26
林冲
:angry:都跑题了!都给我评一下第九篇,否则不更新!:angry2:
2007-12-12 07:44
林冲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7-12-11 21:33 发表
曹州乃四省通衢,齐魏吴楚咽喉,又兼牡丹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也可堪沧州分庭抗礼,如果是挺梁山派改编者来编故事,梁山好汉运筹帷幄,必然也要下本占得此地,包括西北侧的濮州(北宋时黄河北流,濮州 ... [/quote]
如果是挺梁山派来编故事,很可能三下五除二的就打到东京了,或者割据河北,进占江南,总之都是以现行中国的省为攻防单位的。不像荡寇志,打来打去都是窝在一个省内,还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angry2:
2007-12-12 10:04
孔雀王
戴全这人不打紧,但他的朋友张魁却是个重要人物,介绍了不少好汉上山的,虽然最后还是败死...
2007-12-12 10:21
陶心
回复 #231 林冲 的帖子
他俞万春副总经理笔下的梁山总算是从小农走向乡镇作坊类企业,却还没有升级为面向全国乃至quanqqiu的企业集团 :titter: ,北占濮阳凹地南取济阴洼地大开个八字对着东京跳舞给道君皇帝看就是了。也难怪文武商政四喜全才的俞万春毕竟还不是胡雪岩。 :lol:
《水浒传》里的宋江倒有点像孙美瑶,他哥哥孙美珠好比晁盖。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12 11:04 编辑 [/i]]
2007-12-12 10:43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7-12-12 10:21 发表
他俞万春副总经理笔下的梁山总算是从小农走向乡镇作坊类企业,却还没有升级为面向全国乃至quanqqiu的企业集团 :titter: ,北占濮阳丘陵南取济阴洼地大开个八字对着东京跳舞给道君皇帝看就是了。也难怪文武商政 ... [/quote]
如果是历史上的宋江团伙,光靠抢掠为生是没问题的。不过以水浒传中梁山的实力,这么多人要养活,不开发些走私、印伪钞之类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反而不合逻辑了。而且山寨经商出身的人也不少,当然,大部分是有折了本钱的历史,不过加上后面的拳头作保障,应该不至于再把生意做亏吧。
要由我写,梁山必然是眼线遍布天下,集酒店、赌场、渔业、钱庄、走私、印伪钞等产业于一身的庞大集团,每年营业收入占大宋GDP的0.1%左右。
2007-12-12 10:47
ylh2004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2-12 07:44 发表
如果是挺梁山派来编故事,很可能三下五除二的就打到东京了,或者割据河北,进占江南,总之都是以现行中国的省为攻防单位的。不像荡寇志,打来打去都是窝在一个省内,还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angry2: [/quote]
动辄几十万大军那是古典小说里常规的桥段:loveliness:
2007-12-12 11:03
陶心
回复 #234 韦孝宽 的帖子
:loveliness: 济州、郓州、曹州土地还算富饶,农畜业不错,还有煤矿,还能开发牡丹产业和戏曲产业——以后山东梆子戏就归梁山控股了,四湖可供水产养殖业,西面氶县(今枣庄)和北面的濮州都有煤矿,农畜业也凑合,就是梁山实业的后花园,立足于鲁,先抢占齐东、河北、豫东、苏北、淮北市场,再逐步突破太行山、淮河,开发华北、华东(北块)市场,再和江南永乐集团方总强强联手,统编东面的地下私商…………想得美………… :qok+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12-8 15:39 编辑 [/i]][/color]
2007-12-12 11:10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 [i]陶心[/i] 于 2007-12-12 11:03 发表
:loveliness: 济州、郓州、曹州土地还算富饶,农牧业不错,还有煤矿,还能开发牡丹产业和戏曲产业——以后山东梆子戏就归梁山控股了,四湖可供水产养殖业,西面峄州和北面的濮州都有煤矿,,就是梁山实业的后花 ... [/quote]
野心太大,梁山不占据州县,我想的只是地下商业王国......
2007-12-12 11:19
陶心
[quote]原帖由 [i]ylh2004[/i] 于 2007-12-12 10:47 发表
动辄几十万大军那是古典小说里常规的桥段:loveliness: [/quote]
一开始俞万春“欲抑先扬”,结果梁山哨聚到四十五六万人(小说中曾有过一个燕顺就带个八千兵增援的事,两个旅给他,如果在水浒里,以燕顺的能耐,临战如独行军的话给分带个两个营就算顶看得起他了)——可算作12个含旅整编军、分归3个集团军,如果抗金时作为一个方面军,还兵农一体的话,哪里容得傀儡刘豫张狂,女真人能否把山东拿下都成问题。
结果就如教头所析,还是在一个省的西半部捣鼓(当然宋代山东西部算作一个路),为了主旨,俞万春烩了一锅焖烧。
另:老俞对燕顺、欧鹏的印象不错啊,无论武艺还是临阵指挥,都有提升,尽管最终是为了反衬。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12 11:31 编辑 [/i]]
2007-12-12 11:28
韦孝宽
按水浒传里的描写,梁山鼎盛时期兵力应该在1.5万到2万之间。几十万纯属古典小说里典型的胡来。
2007-12-12 11:35
陶心
回复 #239 韦孝宽 的帖子
:P 让老俞好好yy嘛,人家一辈子小本经营,带过的兵、经历过的战阵并无太多可书之处,只好在纸上肆意狂洋,感受感受“搞大了”的滋味。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12-12 11:36 编辑 [/i]]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