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8-23 11:38
扶苏
白起的长平之战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歼灭战之一。
孙武一部兵书,名垂千古。
岳飞以军纪严明著称,韩信善用奇谋,都不愧为一代名将。
白起历来作战均杀降卒,为的是削弱敌国的实力。不可否认,这很有效,只是残忍了些。
据史记载,长平之战后,赵国上下极度惊恐,士气已失。白起认为当一鼓作气灭赵。但此时秦国相国范雎听手下一官员进言:现在灭赵,功在白起。遂向秦昭王进言,使得秦国停止军事行动。这事后来发展到白起的被迫自杀。
白起一代名将,杀人无数,为秦国背负骂名不少。结局却也令人叹惋。
同时期堪与白起比肩可称名将的,也就李牧一人而已。
韩信的对手之中猛将不少,但能算得上是谋略的,一两个而已。
而且我觉得韩信有一污点:攻齐不下,却靠牺牲郦食其来破之。
不过韩信依旧是数一数二的名将。从史书记载下的实战策略来看,韩信最棒。各个战役几乎都是经典。连汉高祖刘邦也说: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也。
汉代名将不少。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但我更推崇霍去病,指挥骑兵大兵团远距离突袭,简直就是冷兵器时代的闪电战,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又是何等慷慨,可叹英年早逝。
至于三国时代,曹操的锋芒已令同期所有人物黯然失色。但周郎的笑傲赤壁和陆逊的火烧夷陵都属大手笔,尚值一提。
两晋南北朝时期,能排得上号的是谢玄和王猛。可惜两人没有照上面,不然淝水之战更加有得看。
唐代名将有二。一曰李世民、二曰李靖。至于郭子仪,“岂谓尽烦回鹘马,翻然远救朔方兵”,常败将军耳。
宋代首推岳飞。“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也不是白叫的。岳武穆没指挥过大规模的战役是实。由于不幸遇害,他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无法证明了。不过岳家军屡以背嵬军出战,就将敌方击破,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扬幺屡败官军,岳飞一到还不是立马玩完。一战擒其悍将,二战破其本寨。
元代的铁木真一族名将辈出。四狗四骏,虎父狮儿。所以元代的版图也扩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孙拔都甚至一直向西打到了欧洲的莱茵河畔,令整个欧洲震怖。
明朝名将欣赏其二。一是开国初期的徐达。二是明末击毙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袁崇焕。对于袁督师我尤其崇敬,他的结局大概是历代名将中最为悲惨的一个。
清朝乏善可陈。吴三桂多尔衮年羹尧之流,不值一提。对清朝的几个普遍无好感。
近代名将当然首推老毛。至于林彪,也不可否认他的军事才能。在这里也不作详细评价了。
2003-8-23 11:41
扶苏
N年前写的老帖子了,疏漏偏差处必定很多,
不改了,放到这里来让孝宽和诸君批评指正一下.
2003-8-23 13:52
韦孝宽
李牧在赵国已受重创后仍能两败秦军,又大破匈奴,才能堪与白起相比。
韩信不牺牲郦生也未必攻不下齐国,毕竟齐国没有能与他相比的将才。不过如果他被拖在齐国,刘邦也够一呛。
霍去病的战绩多为人诟病,因为从他的战绩看来,大多数袭击的是匈奴的后方,较少和匈奴大军正面冲突,而且个人品德实在不敢恭维。
个人对周瑜不甚感冒,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但在军事上的含金量较低。
谢玄纯粹是捡到大元宝,实力有限,在两晋十六国时期当在慕容恪、慕容垂、石勒、赫连勃勃之下,更何况南北朝时期还有韦睿、陈庆之、宇文泰、韦孝宽这样的名将?
除了李世民和李靖,我还非常欣赏徐世绩,帮助李靖攻灭东突厥,自己率兵攻灭薛延陀和高丽,一人灭国2.5个,战功在唐朝鲜有能过之者。另外还有突击力天下无双、攻灭西突厥和百济两国的苏定方。
岳飞指挥的郾城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称他为中国第一名将也不为过。个人认为中国第一名将是李靖和岳飞并列。
铁木真四杰四狗中只有木华黎、者别和速不台是大将之才,博尔术是政治顾问型(还是博尔忽?我老是搞混),其他的表现不多。拔都的西征其实担任实际上的指挥工作的是速不台。
后面的就不说了。
2003-8-23 14:33
扶苏
关于霍去病的个人品德问题,在老韦的百将传里也看到一些。
只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个名将不有点小瑕疵,吴起还杀妻求将呢:)
南北朝那段历史不是很熟,故漏了很多名将(居然连韦孝宽也漏了,简直不给老韦面子 )。正参看老韦的帖子恶补中……呵呵。
铁木真四杰四狗中只有木华黎、者别和速不台是大将之才。——这个俺绝对同意。原帖里说得太笼统。
说到偶最推崇的中华名将,还是偶在一开始就指出的那四位。
2003-8-23 14:48
韦孝宽
开头的四位就是说孙武、白起、韩信、岳飞了。
白韩岳我认为没有问题,不过孙武有商榷的余地。孙武凭借兵书足以称为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不过要说名将,战绩方面有点问题。主要是史书记载没有说明他在吴攻楚之战中到底起了哪些作用,另外在楚国和秦国联军反击时也没有出色表现。不过扰楚的战略确实是他出的,似乎更象是张良一类的谋士。李靖与之相比,同样有传世的兵书著作(虽然现存的李卫公问对价值稍逊,而且有可能是宋人伪托的),而战绩则远胜之。
2003-8-23 15:16
扶苏
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来说,无人可出孙武其右。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一部孙子兵法,后来有多少名将从中汲取过战术养分?故孙武可称兵家之祖,四席之中名列第一也毫不为过。
不过孙武确实如孝宽所说更倾向于军事理论家,但至少他也带过兵打过仗,战绩虽不如其他几位彪炳史册,但也算不差了,并非纯粹的纸上谈兵,故也归入名将一列。
孙武战绩方面的弱项,其理论和影响力的深远足以弥补之。
2003-8-23 18:13
自己人
孙武应该算军事理论家!
卫青,霍去病应该算不错,毕竟打败匈奴!人家匈牙利被赶到欧洲后也威风了很久!
2003-8-23 20:35
韦孝宽
我认为如果评军事家,那么孙武的分数可以用兵书来补救,不过如果评名将,在理论上的成就不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还是战绩。
2003-8-23 22:48
扶苏
看来偶对名将的定义有问题。
个人觉得[color=red]军事家、统帅、名将[/color]三个名词互相包含而又有交错,有时是很难区分清楚的。
那么曹操、老毛等在孝宽看来自然是军事家(或是统帅)而不是名将了。
不知孝宽如何区分三者,求教了
2003-8-23 23:15
lipengj
如果真要评4大名将(帅),本人倾向于把吴起取代白起。理论有吴子兵法,战绩就不说了,据我所知,还没败过,而且换了一个国家后,又是把人家的军队带成强军。
白起个人不太喜欢他,呵呵。
2003-8-23 23:31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i]扶苏[/i]于2003-08-23, 10:48 PM发表
看来偶对名将的定义有问题。
个人觉得[color=red]军事家、统帅、名将[/color]三个名词互相包含而又有交错,有时是很难区分清楚的。
那么曹操、老毛等在孝宽看来自然是军事家(或是统帅)而不是名将了。
不知孝宽如何区分三者,求教了 [/quote]
求教不敢。说点个人意见。
我认为统帅应该是掌握大局,较少自己指挥作战的,当然,很多统帅是由将领做起的,这里只谈他们最后所处的位置。
将领的概念比较简单,就是带兵打仗的大将。
军事家的概念较广,包括所有在军事上有成就者,包括谋略家,如张良等;理论家,如孙武、克劳塞维茨等;剩下的就是统帅和将领等实践家。当然也有同时兼具几种身份者。
2003-8-24 00:20
扶苏
就是因为[color=red]也有同时兼具几种身份者[/color]
所以这个界限才显得比较模糊
另外,孝宽似乎把名将和猛将合在一起称为将领了。
这个我倒是觉得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2003-8-24 07:17
弓骑步
[quote]原帖由[i]韦孝宽[/i]于2003-08-23, 05:52 AM发表
李牧在赵国已受重创后仍能两败秦军,又大破匈奴,才能堪与白起相比。
韩信不牺牲郦生也未必攻不下齐国,毕竟齐国没有能与他相比的将才。不过如果他被拖在齐国,刘邦也够一呛。
霍去病的战绩多为人诟病,因为从他的战绩看来,大多数袭击的是匈奴的后方,较少和匈奴大军正面冲突,而且个人品德实在不敢恭维。
个人对周瑜不甚感冒,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但在军事上的含金量较低。
谢玄纯粹是捡到大元宝,实力有限,在两晋十六国时期当在慕容恪、慕容垂、石勒、赫连勃勃之下,更何况南北朝时期还有韦睿、陈庆之、宇文泰、韦孝宽这样的名将?
除了李世民和李靖,我还非常欣赏徐世绩,帮助李靖攻灭东突厥,自己率兵攻灭薛延陀和高丽,一人灭国2.5个,战功在唐朝鲜有能过之者。另外还有突击力天下无双、攻灭西突厥和百济两国的苏定方。
岳飞指挥的郾城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称他为中国第一名将也不为过。个人认为中国第一名将是李靖和岳飞并列。
铁木真四杰四狗中只有木华黎、者别和速不台是大将之才,博尔术是政治顾问型(还是博尔忽?我老是搞混),其他的表现不多。拔都的西征其实担任实际上的指挥工作的是速不台。
后面的就不说了。 [/quote]
博尔术是政治顾问,孝宽还记得成吉思汗3否?默认的大断事官正是此人。
2003-8-24 17:49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i]扶苏[/i]于2003-08-24, 12:20 AM发表
就是因为[color=red]也有同时兼具几种身份者[/color]
所以这个界限才显得比较模糊
另外,孝宽似乎把名将和猛将合在一起称为将领了。
这个我倒是觉得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quote]
呵呵,既然说军事家,水平不足以入选名将的人当然就不包括在内了。
我就是总把博尔术和博尔忽记混,现在可以确定了。
2003-8-24 20:05
千年一叹
旧时军事史中曾有关、岳、戚并提的说法,虽有美化关公之嫌,但我以为抗倭名将戚继光入选是没有问题的。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等胸襟和抱负也远非常人所及。
2003-8-25 10:01
笑天下
元朝末年的廓廓也很不错,朱元璋也称他为奇男子
2003-8-25 13:21
韦孝宽
扩廓也就一般,总是被徐达击败,当然他也有一次大败徐达,但总体上处于下风。朱元璋赞赏他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能让徐达、常遇春臣服,却不能让扩廓臣服而已。
2003-8-25 16:47
江城子
[quote]原帖由[i]韦孝宽[/i]于2003-08-25, 05:21 AM发表
扩廓也就一般,总是被徐达击败,当然他也有一次大败徐达,但总体上处于下风。朱元璋赞赏他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能让徐达、常遇春臣服,却不能让扩廓臣服而已。 [/quote]
朱元璋随便说说的,徐达和常遇春都是汉人,当然可以为朱服务,王宝宝是蒙古人,怎么可能臣服他。陈友谅照样不臣服朱元璋啊,怎么没见朱元璋说句:哎呀,真是个奇男子啊!
2003-8-25 17:02
韦孝宽
这确实是朱元璋说扩廓是奇男子的原因。朱元璋曾问部下谁是当世奇男子,部下有的说徐达,有的说常遇春,朱元璋都不同意,说是扩廓,因为其他两人自己都能使他们以臣事之,唯独扩廓不能。出自何处想不起来了,好像是元史的扩廓传。至于为什么不提张士诚、陈友谅,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2003-8-25 20:54
六韬五略
为什么没有赵睿,可惜了这一名将啊。可是大将打战出名的战役,极少能碰到,大概两国打一大战最少十年一遇。所以很多都是一战成名,当一战成名足以,关键是这一战是否漂亮,是否有过人之处。
孙武就打过一战,但那一战确做了好几年的前期工作,而且是灭一国,实力超过自己许多的国家。这是他指挥的真正的叫大战略的方式。
2003-8-25 20:56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i]六韬五略[/i]于2003-08-25, 08:54 PM发表
为什么没有赵睿,可惜了这一名将啊。可是大将打战出名的战役,极少能碰到,大概两国打一大战最少十年一遇。所以很多都是一战成名,当一战成名足以,关键是这一战是否漂亮,是否有过人之处。
孙武就打过一战,但那一战确做了好几年的前期工作,而且是灭一国,实力超过自己许多的国家。这是他指挥的真正的叫大战略的方式。 [/quote]
赵睿是哪一位,望指教。
2003-8-25 21:08
韦孝宽
另外,对于扩廓是蒙古人还是汉人一说,尚有疑问,所以我一直在百将传中不敢肯定地写。我在黎东方先生的“细说元朝”中看到扩廓为汉人的记载。黎先生是一位负责任的历史学家,他的论断是比较可信的,但是这么多有关扩廓是蒙古人的说法又怎么办?
2003-11-13 20:09
吴元叹
[quote]原帖由[i]韦孝宽[/i]于2003-08-25, 09:08 PM发表
另外,对于扩廓是蒙古人还是汉人一说,尚有疑问,所以我一直在百将传中不敢肯定地写。我在黎东方先生的“细说元朝”中看到扩廓为汉人的记载。黎先生是一位负责任的历史学家,他的论断是比较可信的,但是这么多有关扩廓是蒙古人的说法又怎么办? [/quote]
翻老贴翻老贴
其先辈好像是色目人,但家河南数辈,而且生活是汉族式的。因大败农民军元顺帝封赏其时,还说:“别人说我不体恤汉人,这不,我好好地封赏给你看看。”在蒙古人眼里他们是汉人,但汉人眼里他们却是蒙古人,的确是很尴尬的位置。因为农民军对他们这类人的仇视,必欲致之死地,在死亡与效忠元之间,很显然他没有其他选择。
在完全仇视蒙古人的中华大地上指挥蒙古兵作战而失败,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初到漠外作战的他,在地利上并无很大优势,而依然能够击败徐达,可见他的军事才能。
2003-11-13 20:16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i]吴元叹[/i]于2003-11-13, 08:09 PM发表
其先辈好像是色目人 [/quote]
这真实第一次听说,不知出自何典?我觉得不太像,因为铁木耳这个名字很蒙古化,不过也可能是后来改的。
2003-11-13 20:40
吴元叹
哪儿看到的忘了。元史有[color=blue]察罕帖木兒,字廷瑞,系出北庭。[/color]
北庭即如今新疆一带。应该四等人中属于色目人吧
2003-11-13 21:12
韦孝宽
可是扩廓不是察罕的亲儿子,而且北庭范围极大,不仅仅是新疆一带。
2003-11-13 21:23
吴元叹
是其外甥,但当时非同等人几乎不通婚,因此也可看作与其同族
北庭在指籍贯时,一般指新疆一带
2003-11-13 22:36
KYOKO
有个问题
我手头一篇文章上说(游戏杂志),历史上的彝陵之战刘备有4w人,陆逊有5w人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至少不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2003-11-13 22:47
陷陈营亮
[quote]原帖由[i]韦孝宽[/i]于2003-08-25, 08:56 PM发表
赵睿是哪一位,望指教。 [/quote]
赵奢吧,
吴起有理论有实际战绩,应该在四大之列
2003-11-13 23:16
大树将军
小人看过24史,感觉对陈庆之的评价不是很高,而且还被冯道根打败过。
2003-11-14 08:25
fs7711
东周
孙、吴、膑、白。
汉
韩、霍。
三国
曹。
两晋南北朝
裕、焘。
隋
素。
唐
三李(世民、靖、光弼)。
宋
岳。
蒙元
成、速、伯。
明
朱、戚。
清
努、多。
中国自古论兵以孙吴白韩为首,其四人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孙武以理论见长,吴起更是集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军事改革家、统帅于一身的人物,白起和韩信一个是刚猛型,一个是阴柔型,此四人足以代表中国。
2003-11-14 08:25
高兴高天骐
班超也不错啊!
2003-11-14 08:41
fs7711
班超是名将,但代表不了中国军事。
2003-11-14 13:02
韦孝宽
孙吴韩白是较早期的说法,李靖和岳飞比他们丝毫不差。
2003-11-14 15:32
洛水飞鱼
我有个观点1、南北朝确实很多人都忽略了,但是现在轩辕诸君有些过于夸大南北朝的某些名将了,试问历史浩瀚,被淹没的人太多了,所以既然南北朝的那些名将知名度那么低或者说不那么高,也就说明本身他们也没有优秀到那么令人推崇的地步,不要说什么其他理由,民众中的现实才是最接近事实客观的。2、霍去病虽然正面交锋少,但是战绩对国家的贡献大,难道战争只论正面交锋吗?霍去病本身还是绝对值的肯定的,真可惜英年早逝。3、关于周瑜、陆逊我觉得也不能过于低评,我认为就当时来说曹操的其正、大,周陆得其奇,属于偏锋,是屠龙刀与倚天剑之争,优秀是相同的,至于诸葛亮,神仙?妖怪?呵呵,后人难评说?4、铁木真以及四骏、四狗不能算是中国的历史,至少今天还有外蒙古独立在外,中国也不缺少哪几个英雄!当时蒙古族是外来势力的兴起来征服中国,与清朝不同,怎么能硬拉来算是中国呢?至多算上忽必烈之后的元朝,如果匈奴征服了中国,那是不是匈奴的名将也要算到中国呀?所以我想无论速不台、哲别、木华黎还是拖雷、蒙哥、呼拉谷都不能算是中国的。记得那时候还有个真正的汉族人郭侃吧?在西亚百战百胜,也许可以算是中国人给外国当雇佣兵了。呵呵,一家之言,一家之言而已。
2003-11-14 20:09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i]洛水飞鱼[/i]于2003-11-14, 03:32 PM发表
我有个观点1、南北朝确实很多人都忽略了,但是现在轩辕诸君有些过于夸大南北朝的某些名将了,试问历史浩瀚,被淹没的人太多了,所以既然南北朝的那些名将知名度那么低或者说不那么高,也就说明本身他们也没有优秀到那么令人推崇的地步,不要说什么其他理由,民众中的现实才是最接近事实客观的。2、霍去病虽然正面交锋少,但是战绩对国家的贡献大,难道战争只论正面交锋吗?霍去病本身还是绝对值的肯定的,真可惜英年早逝。3、关于周瑜、陆逊我觉得也不能过于低评,我认为就当时来说曹操的其正、大,周陆得其奇,属于偏锋,是屠龙刀与倚天剑之争,优秀是相同的,至于诸葛亮,神仙?妖怪?呵呵,后人难评说?4、铁木真以及四骏、四狗不能算是中国的历史,至少今天还有外蒙古独立在外,中国也不缺少哪几个英雄!当时蒙古族是外来势力的兴起来征服中国,与清朝不同,怎么能硬拉来算是中国呢?至多算上忽必烈之后的元朝,如果匈奴征服了中国,那是不是匈奴的名将也要算到中国呀?所以我想无论速不台、哲别、木华黎还是拖雷、蒙哥、呼拉谷都不能算是中国的。记得那时候还有个真正的汉族人郭侃吧?在西亚百战百胜,也许可以算是中国人给外国当雇佣兵了。呵呵,一家之言,一家之言而已。 [/quote]
1、广大民众没几个有兴趣去看二十四史,如果以民众中的知名度评价,颜良文丑可比陈庆之强多了。罗灌水不写南北朝演义,有什么办法?
2、霍去病的问题不是正面交锋与否,而是他基本没怎么和匈奴大军交锋。他就是袭击了很多次匈奴军大帐而已。
3、关于奇正之分,建议先看看“李卫公问对”。曹操从来都不是靠正兵取胜,相反却是靠出奇取胜,正面作用是打出不少经典战役,副作用是败仗也不少。陆逊是个稳守反击型,谈不上善于出奇,周瑜只有虚名。赤壁之战是一笔糊涂帐,攻南郡体现他的平庸,取蜀策则体现了他的无能。诸葛亮善用正兵,与演义中形象刚好相反。
4、对于蒙古人的观点没有意见。活跃于元朝建立以后的才能算是中国历史人物。
2003-11-14 20:56
hittite
感觉汉(东汉),唐时期的许多名将都被忽视。窦固.,窦宪彻底击溃北匈奴,算的上可以列入世界史了(感谢阿提拉的上帝之鞭)。唐初的嘛,把三李搬出来了,其他的就没什么说了(但是还是要说一个苏定方)。开元,天宝是盛唐时期的一个不提有点过分啊(那时唐的对手吐蕃,大食可不是唐初走下坡路的突厥可比的),十大节度,怎么也得找一个代表人物啊,王宗嗣,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仆故怀恩......其实这一时期造就的一大批优秀人才,贞元时期三大名将就是这时崭露头角的(还有河朔的叛将们也是)。五代首推李亚子(斗鸡小儿),他的那些近乎赌博的行为我就不介绍了。五代后的中华已经不是真正的中华了,男人都被处理过了。
2003-11-14 21:01
韦孝宽
徐世绩好像不为大家看好,但我个人认为他在唐朝将领里仅次于李靖而已。
窦宪时期的匈奴已经内讧频繁,奄奄一息,而且他出兵时又有南匈奴相助,战绩含金量不高。
[quote]五代后的中华已经不是真正的中华了,男人都被处理过了。[/quote]
有一竹篙打翻一船人之嫌。
2003-11-15 12:38
hittite
我讲的唐初“三李”,就有李世绩。靠,李世绩在瓦岗军嚣张的时候,李靖可能在做他的郡丞吧。至于“战绩含金量”,个人认为我们应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比如唐初对突厥的战争,当时的突厥已处于没落期,可以说内外交困,唐又结好薛陀延,难道这么说李靖对西突厥一战不也没什么含金量。什么是名将,审时度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2003-11-15 13:25
fandongpai
隐隐约约记得有本<<N字经>>之类的书提到春秋战国四大名将为"起翦颇牧".
似乎暗示翦,颇与起,牧齐名.
2003-11-15 19:57
铁枪王彦章
白崇禧怎么样?
我觉得不错啊
五代那么多强的怎么扶苏没想到??
是名将就行
不一定要不败啊
张须陀郭子仪僧格林沁都败过,可都是名将
清朝怎么能忘了石达开曾国藩??他们岂是多尔衮之蛮夷能比得了的??
2003-11-15 20:05
铁枪王彦章
论名将
中华民国时的陈诚,叶挺应该入选
八路军由于军队少,像聂荣臻之类的都是负责某某军区,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
左权不错
2003-11-16 03:00
蒹葭苍苍
[quote]原帖由[i]fandongpai[/i]于2003-11-15, 01:25 PM发表
隐隐约约记得有本<<N字经>>之类的书提到春秋战国四大名将为"起翦颇牧".
似乎暗示翦,颇与起,牧齐名. [/quote]
起翦,颇牧并称怕是国籍的原因吧,前两个同为秦人,后两个同为赵人
白起未必能胜得了廉颇,后来正是秦国用计令赵括取代廉颇才使赵国招致长平大败的
2003-11-16 11:07
吴元叹
[quote]原帖由[i]铁枪王彦章[/i]于2003-11-15, 08:05 PM发表
左权不错 [/quote]
左权一战而死,难称大将
2003-11-16 21:59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i]蒹葭苍苍[/i]于2003-11-16, 03:00 AM发表
[quote]原帖由[i]fandongpai[/i]于2003-11-15, 01:25 PM发表
隐隐约约记得有本<<N字经>>之类的书提到春秋战国四大名将为"起翦颇牧".
似乎暗示翦,颇与起,牧齐名. [/quote]
起翦,颇牧并称怕是国籍的原因吧,前两个同为秦人,后两个同为赵人
白起未必能胜得了廉颇,后来正是秦国用计令赵括取代廉颇才使赵国招致长平大败的 [/quote]
白起还没出动,廉颇对着王(齿乞)就连败数阵,被迫防守不出了。只不过廉颇死守不出,秦军无法捕捉到赵军主力,所以秦国才行反间计。廉颇的实力和白起还是有距离的。
2003-11-16 22:00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i]吴元叹[/i]于2003-11-16, 11:07 AM发表
左权一战而死,难称大将 [/quote]
撤退时意外中炮牺牲,和军事才能有什么关系?
2003-11-17 10:45
吴元叹
左权好像多是参与参加了某某战役,独立指挥的战绩不算多.对于他抗日牺牲,我们应该尊敬.
但我总怀疑,之所以把他抬那么高,可能是为了政治上的原因.
2003-11-17 12:09
马岱
若论抗日,林彪、彭德怀、粟裕、陈赓、薛岳、杜聿明、卫立煌、孙立人、张灵甫等几位较突出。
2003-11-17 13:12
陷陈营亮
觉得赵奢都比廉颇强...
2003-11-17 13:23
陷陈营亮
李世绩6千人击败大度八万军队,又挂帅灭了高丽,不想当名将都难...
2003-11-17 19:15
鹫杀虎
秦前的大家都有共识了,两汉也差不多,但切少不少班超
三国除了曹公当然是司马老贼了,余者邓艾甚强,周瑜么,这就是个问号了,本来虚名就大,赤壁也可赞,其它事迹就不知所强何在了,陆家父子与羊公杜预也都是一代将才
两晋南北,实过其名的真正第一名将,绝对是算无遗策的慕容垂:谢玄也不弱可惜命短,王猛有将略而军才不甚显,桓温略逊于慕容垂而不让他人,刘裕拓跋硅双雄并世,魏太武一代独显,齐周并举之时,高欢以枭称,宇文泰以军略盖世,韦睿庆之孝宽皆名将典范
隋唐两世,太宗与李绩李靖,共开一世之光,郭子仪李光弼并称于后
五代之世,唐明宗,周武宗皆可称名将也
至于北宋,赵匡胤一世纵横,且有诸将点缀;而到南宋,南有岳与韩,北可少不了擎天一柱金兀术!
元朝霸世,成吉思汗专美于上,木华黎哲别速不台成名于其下,称雄于西方者术赤拔都旭烈兀郭侃,后又有伯颜驰骋于天下,阿术纵横于南北,皆不可多让之名将也至于后末之世,燕贴木尔可称一世之杰,扩廓贴木尔[乳名王保保]保住了最后江山.
大明之际,徐达盖世无双,成祖一世无敌,戚继光袁崇焕专美于后,郑成功吴三桂末世之雄
清朝一世,名大者多,才高者少,又接于近代乱世,不提也罢
以上诸人,皆可称名将也
2003-11-17 21:21
fs7711
[quote]原帖由[i]鹫杀虎[/i]于2003-11-17, 07:15 PM发表
秦前的大家都有共识了,两汉也差不多,但切少不少班超
三国除了曹公当然是司马老贼了,余者邓艾甚强,周瑜么,这就是个问号了,本来虚名就大,赤壁也可赞,其它事迹就不知所强何在了,陆家父子与羊公杜预也都是一代将才
两晋南北,实过其名的真正第一名将,绝对是算无遗策的慕容垂:谢玄也不弱可惜命短,王猛有将略而军才不甚显,桓温略逊于慕容垂而不让他人,刘裕拓跋硅双雄并世,魏太武一代独显,齐周并举之时,高欢以枭称,宇文泰以军略盖世,韦睿庆之孝宽皆名将典范
隋唐两世,太宗与李绩李靖,共开一世之光,郭子仪李光弼并称于后
五代之世,唐明宗,周武宗皆可称名将也
至于北宋,赵匡胤一世纵横,且有诸将点缀;而到南宋,南有岳与韩,北可少不了擎天一柱金兀术!
元朝霸世,成吉思汗专美于上,木华黎哲别速不台成名于其下,称雄于西方者术赤拔都旭烈兀郭侃,后又有伯颜驰骋于天下,阿术纵横于南北,皆不可多让之名将也至于后末之世,燕贴木尔可称一世之杰,扩廓贴木尔[乳名王保保]保住了最后江山.
大明之际,徐达盖世无双,成祖一世无敌,戚继光袁崇焕专美于后,郑成功吴三桂末世之雄
清朝一世,名大者多,才高者少,又接于近代乱世,不提也罢
以上诸人,皆可称名将也 [/quote]
两晋南北朝第一名将再怎么轮也轮不到慕容垂那,至少慕容恪就比他强,若说算无遗策,崔浩也比他强的多。
郭子仪和李晟差不多吧。
南宋孟珙可比岳、韩
金兀术其实并不是金国第一名将,像太祖、娄室等都要强于兀术。
明朝朱元璋是无与伦比的,徐达比起太祖还差一些。
2003-11-17 21:44
鹫杀虎
慕容垂与慕容恪的成就是明摆着的,慕容恪是强,可惜命短,而慕容垂所历之大阵仗,决非慕容恪所能比了,恪当初之所以名盛于垂,一方面在诸慕容中他的确出类拔粹,一方面年长于垂,另一方面是慕容锩信恪不信垂,原因就不必说了.算无遗策,当然是指军事方面的,崔浩与之相比,不过是荀域之与曹操罢了
李晟自然是名将,战果也辉煌,但比起郭子仪扭乾坤于反覆还是差了一筹,因为生不逢时了,而且与李晟并称者也有人在,唐时名将未列者多矣,风雪袭蔡州之李懋也是啊,不是才能的差距,而是郭李因危世而名显.
南宋名将未列者亦岂只孟珙?虞允文,吴粼兄弟,吕文焕都不错啊,但有绝大战绩者当首推岳韩罢了
金太祖功在于立国,而能威及宋人之心者,唯有兀术罢了
朱元璋帝王之才无可否认,但将才是否强于徐达?能下定论么?
2003-11-17 22:10
韦孝宽
李晟和李光弼各有特色,一定要分出高下很难,不过我认为两人都强于郭子仪,郭子仪不论在用兵和治军上都不怎么样。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多数关键战役都是李光弼赢下的。
虞允文、吴玠兄弟、吕文焕可和上面的差得太远了。
明的建立基本战略是由朱元璋设定的,这一点上他比刘邦等人强,地位应该和刘秀差不多。
楼上兄弟发言水平不错,不过错别字最好能控制一下,这也是对别人的尊敬。
2003-11-18 08:35
fs7711
[quote]原帖由[i]鹫杀虎[/i]于2003-11-17, 09:44 PM发表
慕容垂与慕容恪的成就是明摆着的,慕容恪是强,可惜命短,而慕容垂所历之大阵仗,决非慕容恪所能比了,恪当初之所以名盛于垂,一方面在诸慕容中他的确出类拔粹,一方面年长于垂,另一方面是慕容锩信恪不信垂,原因就不必说了.算无遗策,当然是指军事方面的,崔浩与之相比,不过是荀域之与曹操罢了
李晟自然是名将,战果也辉煌,但比起郭子仪扭乾坤于反覆还是差了一筹,因为生不逢时了,而且与李晟并称者也有人在,唐时名将未列者多矣,风雪袭蔡州之李懋也是啊,不是才能的差距,而是郭李因危世而名显.
南宋名将未列者亦岂只孟珙?虞允文,吴粼兄弟,吕文焕都不错啊,但有绝大战绩者当首推岳韩罢了
金太祖功在于立国,而能威及宋人之心者,唯有兀术罢了
朱元璋帝王之才无可否认,但将才是否强于徐达?能下定论么? [/quote]
慕容恪活着时,各国都不敢用兵前燕,慕容恪一死,燕国就game over了,后来慕容垂建后燕,结果呢,战争不断。
其实若论军事才能,垂不如恪,恪的战术非常全面的灵活。垂胜在经历传奇,在当时好像没人比得,你也可以去我的网站看看,里面有二人的传记。
[url=http://www.unitedcn.com/03ZHMJ/11dongjin/index.htm]http://www.unitedcn.com/03ZHMJ/11dongjin/index.htm[/url]
抛去军事才能不说,李晟也曾挽救过大唐。
我说兀术不是金国第一名将的原因是他是金国唯一一个败于南宋所有名将的人,如岳韩、二吴、刘,而且每次败的都非常惨,有时还挂点花。
如果评选中国战争史上最伟大的战略家,朱元璋是当之无愧的,其驾驭战争的能力,令人为之神往。老毛就曾说过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在帝王中仅次于李世民。
2003-11-18 09:15
马岱
我认为君主是不能称为将的,为将者,必定头上还有一个用他的人,千军易得,一将难球,朱元璋、李世民可以是出色的军事家,但不是名将。
2003-11-18 10:54
fs7711
如果咬文嚼字,上述的人都不是将,而是帅。
2003-11-18 11:53
陷陈营亮
李世民是名将啊,他直接指挥的战役不少,而且常常冲锋陷阵。
2003-11-18 12:08
司徒堯
為什么没有唐代的裴行俭,现代的徐向前和刘伯承呢?他们可都是帅才呀!
2003-11-18 12:15
陷陈营亮
人太多,名额太少,如果选个百将,肯定有这些人。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