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18 12:25
司徒堯
[quote]原帖由[i]陷陈营亮[/i]于2003-11-18, 12:15 PM发表
人太多,名额太少,如果选个百将,肯定有这些人。 [/quote]
如果林帅能入选,那么徐帅就可以。唐代的李靖和裴行俭差不多。
2003-11-18 12:33
陷陈营亮
刘、彭、粟、陈(庚)也会的。
李靖倒比裴行俭强多,他的战役中有奇袭、攻城、水战、正战,兵种使用有水、骑、步,还是内战外战都内行,活脱一个全能军事家。
2003-11-18 12:34
111
[quote]原帖由[i]司徒堯[/i]于2003-11-18, 12:08 PM发表
為什么没有唐代的裴行俭,现代的徐向前和刘伯承呢?他们可都是帅才呀! [/quote]
徐向前和刘伯承没有什么著名战绩
还不如叶挺
2003-11-18 12:45
司徒堯
[quote]原帖由[i]111[/i]于2003-11-18, 12:34 PM发表
徐向前和刘伯承没有什么著名战绩
还不如叶挺 [/quote]
你知道红四方面军史吗?如果你知道,大概你就不会这样讲了。
2003-11-18 12:50
司徒堯
[quote]原帖由[i]陷陈营亮[/i]于2003-11-18, 12:33 PM发表
刘、彭、粟、陈(庚)也会的。
李靖倒比裴行俭强多,他的战役中有奇袭、攻城、水战、正战,兵种使用有水、骑、步,还是内战外战都内行,活脱一个全能军事家。 [/quote]
别忘了李靖时期是统一全国,有各种个样的仗打,而裴行俭时期则没有那样的机会。就谋略来讲,两人相差无几。
2003-11-18 13:30
fs7711
[quote]原帖由[i]111[/i]于2003-11-18, 12:34 PM发表
徐向前和刘伯承没有什么著名战绩
还不如叶挺 [/quote]
林绝不比徐强,林一生打的仗和徐比起来,都失色不少。
刘帅的西南战役远比林打白崇打的好,要不是陈赓,跑出国的国军还不知有多少呢。
2003-11-18 16:23
贫僧不识陈近南
而且我觉得韩信有一污点:攻齐不下,却靠牺牲郦食其来破之。
————扶苏,韩信害惨了郦食其不假,但似乎不是他攻齐不下吧?当时郦食其说齐国欲降,韩信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打了这么多还不如他耍嘴皮子功劳大,就继续攻齐。
再说了,郦食其死不死,跟他攻不攻得下齐国有什么关系?怎么说是“靠牺牲郦食其来破之”呢?
2003-11-18 16:33
贫僧不识陈近南
共产党的将领,个人比较喜欢彭德怀,陈毅,陈赓。
彭德怀,如果论谋略,他只是中等水平,但是他刚直不阿一身正气的精神,是共产党干部里最令我敬佩的(另一人是周恩来)。他在我最喜欢的人里排第一。
陈毅,他谋略较彭强,领兵在中共也算前七。但是其人风趣幽默,热情而不乏细心,做事大刀阔斧但绝不缺少人情味。而且作为新四军军长,曾在我家乡一代与日伪作战。我特别喜欢他的性格,和我很投。觉得可以做个好朋友。这是我第二喜欢的。
陈赓,各项能力均不错,而且也和陈毅一样,滑稽幽默。都是和我投缘的人(莫非我们姓陈的都是这个脾气? )。
2003-11-18 16:37
马岱
陈毅的许多战功是和粟裕一起完成的,离开粟裕,陈毅的表现就不怎么样了。
2003-11-18 16:51
司徒堯
领兵打仗,陈赓在当时不算厉害的角色,否则就不会有林帅了。因为东野的老大就会让他当了。
2003-11-18 17:06
陷陈营亮
陈庚出道在林之后吧
2003-11-18 17:19
司徒堯
[quote]原帖由[i]陷陈营亮[/i]于2003-11-18, 05:06 PM发表
陈庚出道在林之后吧 [/quote]
陈庚是黄埔一期,林彪是四期的。
黄埔三杰:蒋先云,贺衷寒、陈赓,那时还没有林彪呢。
2003-11-18 17:48
贫僧不识陈近南
领兵打仗,陈赓在当时不算厉害的角色,否则就不会有林帅了。因为东野的老大就会让他当了。
————东野的老大?东野也就是四野前身是一一五师,林彪是师长,陈赓是一二九师的386旅的旅长,后来的中原野战军也就是二野,两人根本不是一个系统的。
后来陈赓谢富治,刘邓,陈粟三支大军挺进中原,作为共产党反攻天下的先锋和奇兵,战功赫赫,我也不想多说,自己查一下就可以。
而且,我这里评述的三人,只是作为我对他们人品的敬佩或者性格的喜爱,并不是说他们的能力比其他人都强,也不想做这些关公战秦琼的无聊比较。
2003-11-18 21:17
fs7711
陈赓是近代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陈赓传,陈赓在离开黄埔后,一度未在军队任职,加上两次严重负伤和被捕,职务未能提升,其间曾在四方面军任军长(与一方面军的军团是同级的)。
2003-11-18 23:00
冷剑
解放军的优秀将领首推粟裕,其次刘伯承,然后是林彪。其他人一般而已。至于彭总嘛,打仗的确猛勇,但是不怎么讲求战术,因而伤亡比较大。
2003-11-19 21:16
摩呼罗迦
北宋的狄青呢?怎么没看见他?
2003-11-19 21:55
fs7711
狄青差多了,北宋没出几个像样的名将。
2003-11-19 22:52
韦孝宽
其实宋朝只要贯彻赵匡胤限制武将的政策,就不可能有上档次的名将。就是南宋初年武将招可以募私兵的时候才出了岳、韩、刘、吴等一批名将,后来朝廷杀了岳飞,收回了其他人的兵权以后,照样搞不出什么名堂。
2003-11-20 09:16
fs7711
不过之后还是出了个孟珙,否则南宋game over的要早些。
另外其父孟宗宪和扈再兴在一起打了几个胜仗,也堪称名将。
2003-11-20 13:01
陷陈营亮
孟珙和完颜陈和尚一样,不过独木难支国弱。
2003-11-20 14:00
fs7711
他俩可不是一个档次的。
2003-11-20 14:26
陷陈营亮
陈和尚用兵的确厉害,
但是孟珙能反攻蒙古,在当时,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强就一个字!
2003-11-20 18:55
无名
高仙芝又如何?从一高丽人做到节度使也是很厉害嘛
2003-11-20 19:17
陷陈营亮
高仙芝的跨越帕米尔高原的行军,就现在军事水平来说,实行起来都很困难,值得研究.
2003-11-20 20:01
司徒堯
[quote]原帖由[i]冷剑[/i]于2003-11-18, 23:00:09发表
解放军的优秀将领首推粟裕,其次刘伯承,然后是林彪。其他人一般而已。至于彭总嘛,打仗的确猛勇,但是不怎么讲求战术,因而伤亡比较大。 [/quote]
粟裕却是一位优秀的将军,但在当时并不是最优秀的。那时的共产党里人才济济,能人倍出。如果粟裕是最好的,他就不会是大将而是元帅了。
2003-11-20 20:08
司徒堯
[quote]原帖由[i]韦孝宽[/i]于2003-11-19, 22:52:17发表
其实宋朝只要贯彻赵匡胤限制武将的政策,就不可能有上档次的名将。就是南宋初年武将招可以募私兵的时候才出了岳、韩、刘、吴等一批名将,后来朝廷杀了岳飞,收回了其他人的兵权以后,照样搞不出什么名堂。 [/quote]
制武将的政策是出自赵普,而真正用的是赵光义。赵匡胤时期只是限制武将的财权和部分军权(收其钱粮和精兵)。更何况当时天下并没有统一。北宋还是有几员大将的,比如说曹彬、杨业。
2003-11-20 20:35
fs7711
[quote]原帖由[i]司徒堯[/i]于2003-11-20, 20:01:23发表
粟裕却是一位优秀的将军,但在当时并不是最优秀的。那时的共产党里人才济济,能人倍出。如果粟裕是最好的,他就不会是大将而是元帅了。 [/quote]
我军的军衔是靠资历,而非军事才能。
2003-11-20 20:51
hittite
宋太祖本身就是武将出身,在军中威望极高(说白了就是有自信,就怕你斗不过他),自然不会做自毁长城的事,所以太祖时期宋军战力于五代相比就算不高也不会低。赵光义得位不正,在军中又无根基,对那些对他大哥忠心耿耿的武将自然不会放心,继位之初就撤换了一批,后来攻幽州大败,自己都与大部队失散(本想建立威信,现在是一点都没有),禁军将领们就计划拥立太祖之子(八贤王)为帝(其实也是八爷太软,赵光义回来又如何,有禁军支持,大不了再来一次“烛影斧声”),可见军中太祖影响力之大,赵光义从此无法对武将放心,铁了心抑止武将。
2003-11-20 21:15
司徒堯
[quote]原帖由[i]fs7711[/i]于2003-11-20, 20:35:53发表
我军的军衔是靠资历,而非军事才能。 [/quote]
我军若只靠资历,那林彪就当不了元帅了。
2003-11-20 21:27
陷陈营亮
[quote]原帖由[i]司徒堯[/i]于2003-11-20, 21:15:28发表
我军若只靠资历,那林彪就当不了元帅了。 [/quote]
如果林彪当不上元帅,那中国只有朱德能当。
2003-11-21 08:07
高兴高天骐
宋初的杨业则么样?
2003-11-21 08:55
fs7711
杨业还不如潘美呢
2003-11-21 09:38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i]fs7711[/i]于2003-11-21, 8:55:34发表
杨业还不如潘美呢 [/quote]
严重不同意.潘美只不过是内战英雄,杨业在北汉时就以对辽作战闻名.攻取辽四州的战役,虽然宋史上说是潘美的功劳,可是我认为是一次主帅抢功.辽史上则注明他们是被杨业击败的,辽国人总不会连自己和谁作战都搞不清楚吧?而且潘美最后可耻地抛弃杨业,绝对称不上名将.
2003-11-21 10:46
fs7711
我评名将的主要条件:
1、在中国战争史的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
2、在战争中所体现的谋略与智慧;
3、主要战绩和战功;
4、名气。
潘美只是名气不如。
另外选名将主要是才能,与德性无关,否则历史上的名将可就没几个了。
至于内战外战,王玄策灭了印度,你能说他比李、郭高嘛?
2003-11-21 10:58
韦孝宽
潘美在那次作战中的表现显示的不只是他的品德低下,还有他的无能。他的这次表现属于重大污点,和曹彬的岐沟关大败一样。
王玄策可没有灭印度,他只是灭了印度和尼泊尔边境地区的一个小国而已。
2003-11-21 17:23
陷陈营亮
王玄策灭的是中天竺国,中天竺国是天竺五国中最强的,其他四国都臣服与他。
2003-11-21 20:48
fs7711
那不说王玄策,就说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三人吧
2003-11-21 21:58
hittite
楼上的,契丹铁骑和十国的那些垃圾,谁强谁弱,这还要讲吗?太祖时期的强将都被用在防御契丹与北汉,如郭进,李汉超,冯继业等。王玄策到底干了什么,只有中方的记载(说难听点一面之词)。
2003-11-21 22:33
韦孝宽
王玄策干了什么肯定只有中方的记载,因为印度人好像没有认真写历史的传统。
潘美战绩上有重大污点,总不能把有重大污点的人的实力抬得太高。
2003-11-21 23:07
陷陈营亮
[quote]原帖由[i]hittite[/i]于2003-11-21, 21:58:21发表
楼上的,契丹铁骑和十国的那些垃圾,谁强谁弱,这还要讲吗?太祖时期的强将都被用在防御契丹与北汉,如郭进,李汉超,冯继业等。王玄策到底干了什么,只有中方的记载(说难听点一面之词)。 [/quote]
蒙古的骑兵更强,要这么说,那孟珙是中国最强的将领啦?
2003-11-22 11:46
hittite
楼上的仁兄,请不要偷换概念。我不进行“关公战秦琼”的比较。请用同时期的人物与战例进行比较。
2003-11-22 14:42
陷陈营亮
当时唐朝灭藩国,没有那次没有出动名将和正规军,基本军力都是数万甚至数十万,只有王玄策用吐蕃一千二百,泥婆国(尼泊尔)七千组成的杂牌军灭了一个藩国。
2003-11-22 17:34
hittite
您老拿印度阿三和突厥比啊,真是抬举阿三。纵观历史,阿三都是被征服居多。还有就是很难想象王玄策指挥的动两个异国之军,我不否认他是一个张骞或班超式的人物,但是把他抬到名将之列就有点过头,本人认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他所走的路线是由西藏入印,这在中华对外交流上是第一次,是和张骞一般“凿空”似的壮举。
2003-11-22 19:32
陷陈营亮
不光是突厥,还有高丽,百济啊,你认为高丽百济比阿三强?
2003-11-22 19:41
韦孝宽
高丽百济当然比当时的印度诸国强,当时的印度还四分五裂呢。分出来的小国肯定实力不济,高丽却有连败隋朝大军的伟大战果。
2003-11-22 19:46
陷陈营亮
当时印度是分裂成了5块,但是中天竺是势力最大的一国,当时的朝鲜还是新罗百济高丽三块呢,怎么能证明就比印度诸国强?
2003-11-22 19:49
韦孝宽
当时印度有没有出动百万大军的战例?高丽却有抵抗百万大军的战例。而且印度人一直没有什么骁勇善战的传统。
说实在的,我对王玄策事迹的真实性非常怀疑。
2003-11-22 20:21
陷陈营亮
王玄策擒帝那伏帝王阿罗那顺归朝,应该不假。
2003-11-28 23:17
中肥仔
怪了,怎有人说白崇禧,却没人说他那桂系的老大哥李宗仁呢?好歹他还有一个连我们历史教科书也有的“台儿庄之战”吧,要知道,以上所说的名将用的都是自己的兵,台儿庄之战用的可都是烟枪加土枪的杂牌部队,而且杂牌部队还是好听点的说法,说不好听的就是招安的土匪!更要命的是当时出现了正规部队(蒋系什么渠的)调动不灵的情况,这一战的战果简直是奇迹。
除了这一战,纵观李宗仁一生,好象再也找不到大的败绩,如果说有,就是败了蒋一次,还有著名的渡长江一战了,可在蒋介石的跳跃指挥下,应该说,他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指挥者吧。
刚搜了个连接:纪实文学---《李宗仁》作者:朱金元 陈祖恩
[url=http://www.mypcera.com/book/ji/p/lizhongren/index.html]http://www.mypcera.com/book/ji/p/lizhongren/index.html[/url]
2003-11-29 10:42
韦孝宽
桂军也许装备不怎么样,可是战斗力极强。毛泽东曾经问陈毅那些国军部队最难打,陈毅没说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却说是桂军。因为广西猴子(原话)枪法极准,又不要命。
2003-12-7 19:59
傲视倚天
本人认为倘若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不侵略中国,那么中国永远也无法摆脱侵略啊!`
我们目前所能谈论的只限于现代战争
2003-12-9 22:01
lykojo
现代战争概念似乎差得有点大,还是讨论古代罢~~
这种比较,只能横向对比,跨时代的比较,价值不大~~
2003-12-9 23:53
广成子
[quote]原帖由[i]韦孝宽[/i]于2003-08-23, 13:52:42发表
铁木真四杰四狗中只有木华黎、者别和速不台是大将之才,博尔术是政治顾问型(还是博尔忽?我老是搞混),其他的表现不多。拔都的西征其实担任实际上的指挥工作的是速不台。
后面的就不说了。 [/quote]
博尔术是铁木真的初期将领之一;博尔忽擅长交涉,比较像是政治顾问,死于蒙古北方民族的骚乱中。者勒蔑和忽必来是猛将,蒙古统一以后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2003-12-10 12:26
鹫山宗渡
"博尔术,姓阿儿刺氏,在铁木真早年逃亡时救过铁木真,两人义气相投,而后便一直跟随铁木真。其为人沉勇善战,在没有统一蒙古时,只要博尔术守夜,铁木真就会睡得很安稳,而且他常和铁木真通宵达旦的讨论军政大事,在统一蒙古的战斗中多次力战立功,在铁木真称汗后与木华黎并为左右万户,位在诸将之上。后年老病死,被追封为推忠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广平王,谥武忠。"这是偶当年翻译元史的.
另外,在成3里蒙古统一时期,博尔术为铁木真的大断事官,看来政治顾问应是博尔术.
博尔忽在<元史>与拉施得的<史集>里事迹都不怎么多,主要事件都只表现了忠义这个特点.
2003-12-10 12:42
season
元朝的历史也很有意思,目前下载了《成吉思汗》,准备重温元朝历史。
2003-12-11 15:50
fs7711
一个人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并不是靠他对手的强弱决定的,而是他在战争的表现,具体说就是他在战争所运用的谋略来。
秦朝的王翦与蒙恬相比,谁在军事史上的地位高?
西汉的韩信与卫、霍相比,谁在军事史上的地位高?
东汉的窦宪与开国时的冯异、岑彭相比,是谁的地位高?
隋朝的杨素内战外战都打过,不提,就说内韩擒虎与贺若弼和外战的史万岁、贺娄子干比,又是谁的地位高?
唐太宗打的也是垃圾,谁敢说他比谁差?李、郭、李晟三人,比那些和少数民族作战的将领差吗?
?李靖、李绩和前面的杨素以及后面的岳飞若不算内战的成就,他们在军事史上的地位有现在这么高吗?
2003-12-11 17:11
韦孝宽
用某人在战争的表现或在战争所运用的谋略来衡量是一种办法,用战绩来衡量也是一种办法。且不说两种方法孰优孰劣,先就老兄的说法作答:
我曾说过我衡量战绩时对外战战绩较为看重,但不代表我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外战战绩都定为高于内战战绩,而且完全不考虑内战战绩,不然王玄策肯定会被我评价得很高。
王翦的情况较特殊,因为秦灭六国前中国并没有真正统一过,所以严格意义上说,王翦打的也是外战。呵呵,开个玩笑。不过蒙恬北击匈奴在史册上没有详细记载,所以他运用了什么谋略我们也无从得知,如果用老兄的标准评价,蒙恬没什么特别之处,可是能统30万之众,在没有详细情报的前提下击败匈奴,实力又岂能等闲视之?
韩信的评价当然高于卫霍,他也是在较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一系列光辉胜利的,这和外战还是内战没有关系,而且他根本没打过外战。但是曹彬和潘美等人既打过外战又打过内战,自然要衡量一下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
冯异岑彭是开国功臣,帝王们自然比较看重些,史书上的内容也多些,而且窦宪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这种人一般在正史上也很难找到正面的记载,连他怎样击败匈奴都没有详细的描述,自然无法满足老兄的条件。更何况,他当时打的北匈奴基本已经奄奄一息,本方又有南匈奴相助,战绩自然有折扣。
杨素我一直都认为是隋朝第一名将。至于史万岁,我认为起码不弱于韩、贺。
李世民打的可不是垃圾,刘武周、薛举都是名震当时的猛将,王世充击败过李密,窦建德也多次击败隋军,不是等闲之辈。而且李世民也有外战战绩,打高丽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自己损失和杀伤敌军相差的比例极大。李、郭打的叛军里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啊 。
2003-12-11 20:29
陷陈营亮
呵呵,fs7711兄看重其在军事史上的地位,而孝宽兄看重其战绩,出发点不同而已。
2003-12-11 20:33
韦孝宽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战绩差,恐怕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也不会太高,除非是不需要直接参与指挥作战的谋士。
2003-12-11 21:35
鹫山宗渡
地位故然重要,但军事史上有名无实之人也不在少数,还是应该多看能力与战绩,辅之以地位吧
最近重读《后汉书》,发现耿合[错别字]能力与战绩决不下与冯异岑彭,横扫齐地,堪于韩信为匹了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