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提問]有關《周魴傳》「又命諸葛亮進指關西」


2007-11-11 03:33 潛水
[提問]有關《周魴傳》「又命諸葛亮進指關西」

《周魴傳》「又命諸葛亮進指關西」
疑問: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不是與吳國合作的軍事行動?

「又命諸葛亮進指關西」可以證明吳蜀兩國有合作的軍事行動。

《周魴傳》載周魴譎曹休七箋中,第三條有片段如下:
「呂範、孫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趨合肥,諸葛瑾、步騭、朱然到襄陽,陸議、潘璋等討梅敷。東主中營自掩石陽,別遣從弟孫奐治安陸城,修立邸閣,輦貲運糧,以為軍儲,[b]又命諸葛亮進指關西[/b],江邊諸將無復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若明使君以萬兵從皖南首江渚,魴從此率厲吏民以為內應。」

周魴寄曹休的第三箋,時間應在吳黃武四年十二月至黃武五年七月[size=1](注)[/size]。黃武五年也就是魏太和元年,距離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陸遜石亭敗曹休一年左右的時間。諸葛亮在太和元年春天北伐,周魴在同年五月偽降誘敵,兩者的時間十分接近,所以第一次北伐可能是吳蜀兩國互相的軍事行動。

周魴譎敵,即使曹休有一定的軍事才幹,但對吳國來說,曹休不是心腹大患,所以,如果譎敵的目標只是鏟取曹休,偽降誘敵的軍事行動未免太胡鬧。如果吳國的目標是佔領壽春,全取揚州,則比較適合作為一個軍事目標。誠如吳將朱桓所言:「便可乘勝長驅,近取壽春,割有淮南,以規許、洛,此萬世一時,不可失也。」

孫權、陸遜最後沒有採納朱桓的意見,可能是因為顧忌全取揚州以後遭受魏師反撲。

看看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三郡降附,魏國震動,引來魏師步騎五萬、明帝行如長安。魏國的注意力大部份放到西面。要是馬謖守住了街亭,把魏師吸引在關中。然後吳國敗曹休,取壽春,打破曹魏東線的防守,又免除孤軍面對魏師的危險。另外,江陵又引一軍攻襄陽,加上魏師五萬在關中,魏國就不能全力應付東線的緊急情況。魏國知道東線有變,可能抽調關中諸軍應付,減輕魏軍對蜀軍的壓力。所以周魴譎敵,很可能是吳蜀合作作戰的一步棋,對吳蜀兩國的北伐都是有利的,尤其這次大有消滅魏國東線主力、吳國長驅取中原的可能。把魏師吸引到關中,也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真正目的了。

其實以上都是一些猜想,加上學識所限,缺乏證據支持,所以潛水在此發出的只是提問,希望能得一些前輩和網友的意見。


按《吳主傳》,鄱陽太守周魴偽降誘敵在吳黃武七年夏五月。周魴當上鄱陽太守,是因為鄱陽彭綺起事,攻沒屬縣,周魴奉命平亂上任。亦按《吳主傳》,彭綺起事在黃武四年冬十二月,即知周魴當上鄱陽太守,最早是黃武四年十二月。所以周魴偽降誘敵的準備工作,最早在黃武四年十二月開始。又,周魴譎曹休第六箋說:「東主致恨前者不拔石陽,今此後舉,大合新兵,......。」按《吳主傳》,黃武四年鄱陽起事以後,孫權攻石陽僅一次,時間是吳黃武五年七月(魏太和元年),所以周魴偽降誘敵的準備工作,最遲應在黃武五年七月。

《吳主傳》
四年夏五月,丞相孫邵卒。六月,以太常顧雍為丞相。皖口言木連理。[color=Blue]冬十二月,鄱陽賊彭綺自稱將軍,攻沒諸縣,眾數萬人[/color]。是歲地連震。
《吳主傳》
五年春,令曰:「軍興日久,民離農畔,父子夫婦,不聽相卹,孤甚愍之。今北虜縮竄,方外無事,其下州郡,有以寬息。」是時,陸遜以所在少谷,表令諸將增廣農畝。權報曰:「甚善。今孤父子親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與眾均等其勞也。」[color=Blue]秋七月,權聞魏文帝崩,征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color]蒼梧言鳳凰見。
《吳主傳》
七年春三月,封子慮為建昌侯,罷東安郡。[color=Blue]夏五月,鄱陽太守周魴偽叛,誘魏將曹休。[/color]秋八月,權至皖口,使將軍陸遜督諸將大破休於石亭。
《周魴傳》
黃武中。[color=Blue]鄱陽大帥彭綺作亂,攻沒屬城,乃以魴為鄱陽太守,與胡綜戮力攻討[/color],遂生禽綺,送詣武昌,加昭義校尉。
《周魴傳》
[color=Blue]其六曰:「東主致恨前者不拔石陽,[/color]今此後舉,大合新兵,並使潘浚發夷民,人數甚多,聞豫設科條,當以新羸兵置前,好兵在後,攻城之日。云欲以羸兵填塹,使即時破,雖未能然,是事大趣也。私恐石陽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濟,試宜疾密。王靖之變,其鑒不遠。今魴歸命,非復在天,正在明使君耳。若見救以往,則功可必成,如見救不時,則與靖等同禍。前彭綺時,聞旗麾在逢龍,此郡民大小歡喜,並思立效,若留一月日間,事當大成,恨去電速,東得增眾專力討綺,綺始敗耳。願使君深察此言。」

[[i] 本帖最后由 潛水 于 2007-11-11 03:56 编辑 [/i]]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