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6 16:10
shengangle
漫谈自己对三国的感受喜欢的朋友请进来
[font=仿宋_GB2312][font=楷体_GB2312][size=4]本文所写是我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可能在结构上不合理,下到那个点就会延展开来,这样子写的舒服.
本来蜀国的实力就不能和魏国相比,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以攻为守的战术,长期相持下去,蜀国一定会被魏国吞灭.这一点在诸葛亮的心里自然是最明白不过的,但是在于综合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就算你个人的能力再强大,也是于是无补的,所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最主要的基础.诸葛亮的个人能力之强,相信大家多不会怀疑.以诸葛亮的威信,在他在世的时候,相信也只有他才能平衡住各个不同集团利益的平衡,当他一死以后,其实他自己也明白,没有几个人能出来压的住各个不同利益团体的矛盾.他一死后,魏延和杨仪在以前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们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当诸葛亮一死,多年来的一切不满全多释放出来,当然最后是也魏延的失败而告终.这样子,在军事上,蜀国就少了一位大将,其实如果魏延不死的话,让他继续去做汉中太守,相信蜀国也没有那么快灭亡.当时的魏延也算是蜀国当时最出色的军事将领了,象姜维的军事才能其实不及魏延.那么为什么姜维的军事才能不突出呢?
这个原因应该归结为诸葛亮的问题,首先声明这个本人个人的观点.诸葛亮其实的性格是属于小心谨慎类型,由于他的性格原因,他做事情一般多很认真,负责,凡是能亲力为之的,他多自己去做,因为太负责,就害怕别人做错了,所以能自己来做的就自己来做,这样子也就导致了2个结果的出现,其一,事事亲为,最后劳累过度,身体吃不消,死的也早.其二,由于事事亲为,那么很多本来应该由手下来做的事情,给手下将领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独挡一面的机会也少了,最后出现了"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样人才极其缺乏的情况.相比之下,魏国的人才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真的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啊,想想当时魏国的那个情形,真是令人兴奋啊,多是一帮人才,大家一起坐下来交流交流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这个主要归功于曹操的"唯才是举"的好政策啊.
[size=4][/size]其实举个人物大家多知道,郭嘉,这样一位天才军事家,但是他的生活作风却不是很好,道德的修养不是很高.曾经多次被陈群向曹操举报他的作风,最后多被曹操付之一笑.相信如果换了诸葛亮的话,情况一定不同,诸葛亮是一位道德十分高尚的人,他选拔的人才对于道德的要求很高.自己对于法律的要求之严格,他是以法制国.相信向郭嘉这样的人才要是到了蜀国的阵营里,日子也不会好过的.当然,申明郭嘉比诸葛亮大,郭嘉死的时候,诸葛亮刚好出山,历史就是喜欢开玩笑,要是郭嘉还在话,让郭嘉和诸葛亮对峙起来相信十分的精彩,不过可能郭嘉在政治比不过诸葛亮,但是在军事才能上比诸葛亮强.为什么这么说呢,作为一个政治的领袖,要么你有相当大的魅力,或者是你处事十分的公正,这样,你才可以压的住别人,对于反对你的利益集团也没有什么话好说的,相信当初诸葛亮杀了马谡也有这个原因.但是郭嘉的性格特点不是和诸葛亮一样的,他是个喜欢冒险的人,常常喜欢出奇计,刚刚和诸葛亮相反的,诸葛亮则是小心谨慎,如果换成是郭嘉的话,相信当时就会采用魏延的计策去偷袭长安了,啊,毕竟在古时候,打仗多是个未知的情况,很多在军事上的胜利多是靠出其不意,特别是你的力量本来就比对手小很多的时候,不出奇计基本上很难有胜算,但是由于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再加上诸葛亮做为一个最高指挥者,压力之大,一旦赌博失败,他所负的责任是最大的,本来蜀国实力就小,再拿那2万人去赌,压力之大,很难想象.如果换做曹操就有这个胆量了.有了曹操这样一位领导人才有了郭嘉这位军事天才的产生啊,郭嘉每次给曹操出的多是险计啊,就看你敢不敢用了,如果换做别人相信不会采取郭嘉的政策,那么郭嘉也不会在三国如此出名了.很多在三国时期很有才华的谋士遇到的主子和自己不和拍导致了他们的才华多被埋没了.但是在军事上的就是要靠奇来取胜,诸葛亮在军事上是不如郭嘉的.((累 啊,今天先写到这里,改天继续))[/size][/font][/size][/font][/font]
[[i] 本帖最后由 shengangle 于 2007-11-16 21:39 编辑 [/i]]
2007-11-6 22:23
shengangle
哈哈,军事需要的是奇谋,特别是古代战争短兵器时代,对于战争的结果很难预测,其中就有一个例子说明诸葛亮军事上的小心谨慎,不敢出奇计(就是有赌博的成分在)
公元228,诸葛亮第2次开始北伐,攻打陈仓的时候,自己也数万之众,攻打陈仓数千之众,相持20多天,竟然没有把陈仓拿下来,当然一开始是由于魏国早就料到诸葛亮会攻打陈仓,但是在时间长却没有准确的算准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出山的,毕竟古代的通信水平没有达到现在的水平,全世界哪个地方有点动静,新闻上第一时间就报道出来了.所以重客观上,诸葛亮还是有机会的.这里面要用什么计谋出击完全影响结果的.再加上蜀国远道攻击粮食一定接不上,这一点在魏国对付蜀国的政策里就显示出来给他来个死守,从不主动出击蜀国,就是拖死你.如果诸葛亮能够利用魏国的这个特点,想想什么奇谋就好,本人一直认为,法正的军事才能在蜀国里算是第一的,看他的性格就知道了,自己是刘彰的手下,却把刘备给引了进来,向这样完全没有道德观念的人,应该是具有了军事性格的基础了,曹操阵营里的贾诩和他还满象的,多是喜欢不择手段的高手,也是个军事人才.最后魏国援军到来,诸葛亮只好退却,第2次北伐无工而返.单单从这件事情上就说明了诸葛亮军事上的小心谨慎,不敢有大的动作.用三国志陈寿的话来说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要是当时是曹操主帅,他可能就敢赌一把.虽然危险性大,但是成功几率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