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6 18:48
loadring2002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
2007-12-1 09:10
laichoon
個人覺得,算是最真心相愛的話,第十对:明孝宗/张后 應該排在第一名吧。
自古皇帝那么多,何人可以像明孝宗只有一個皇后?
金牌:明孝宗——张皇后
这对夫妻获得金牌实在是当之无愧,不为别的,你能想象一个皇帝能够一辈子只有一个妻子吗?别说皇帝了,也别说古代,现在阁下突然买彩票中奖了,马上抛妻弃子可能不至于,在外面包包二奶您可别说您不会动那念头,就算您不动那念头,人家送货上门您也不一定就赶人家走!不然现在有点钱,有点权的人包二奶的怎那么多?可是,一夫一妻,明孝宗——一个皇帝,他居然做到了!在那个年代,讲究的是多子多孙,而皇帝的子孙多少,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这对夫妻只有一个儿子,正因为此,当时的大臣多次上奏要求皇帝多置内宠,可以想象,明孝宗和张皇后,他们之间只要有一点点不和睦,他大可以顺水推舟,而他,没有这样做!这对夫妻的恩爱之情,明明白白,无可争议。
中国历代皇帝基本上都三宫六院,嫔妃成群,明孝宗却改变了这个记录,终其一世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其他嫔妃。这也就为后世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团。孝宗为什么只娶一位皇后呢?是他真的崇信一夫一妻制,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
孝宗的皇后张氏是河北兴济人(今河北沧州市北)。张区出生于一个读书人家庭,张氏的父亲张峦是宪宗年间的秀才,后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与同时期的女性不同,张氏自幼便受到了比较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了她活泼可爱,又知书达礼的独特性格。这也许是为什么孝宗对她钟爱一生的原因之一吧。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张氏被选为淑女,送入宫中与当时身为皇太子的朱祐樘成婚,婚后立为太子妃。同年九月,宪宗去世,朱祐樘继位,是为孝宗,张氏也被封为皇后。孝宗幼年生活坎坷,为避万贵妃的迫害,六岁以前一直跟母亲和被宪宗废掉的吴皇后秘密地在冷宫中生活。虽然后来被立为太子,但在万贵妃的淫威下,每天也是提心吊胆,朝不保夕。孝宗从小就十分厌恶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他知首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是后宫斗争的根源,有争斗总会有牺牲。他那死去的母亲和帮助母亲抚养自己的吴皇后,无不是后宫争斗的牺牲品。他讨厌后宫的争斗,讨厌再有人像自己和自己的母亲一样成为斗争的牺牲品。所以,从小他就决心自己今后只娶一个女人,好好地爱她,宠她,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张氏成为皇后之后,尽心尽力地辅佐孝宗,帮助他整顿朝纲,出谋划策。孝宗一朝,主上勤政,善于纳谏,规改过失,与皇后的贤惠是分不开的。张皇后本人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每天在孝宗繁忙政务之余,陪他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如同一对民间伉俪一样朝夕共处。孝宗从小便被立为太子,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深受儒家节欲修身思想的熏陶,对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再加上张皇后活泼可爱、温柔贤惠,深合孝宗的口味,所以孝宗也没心思再考虑选纳别的妃嫔了。
弘治四年(1491年)的九月,张皇后为孝宗生下了第一个皇子,也就是后来荒唐透顶的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孝宗对这个儿子非常疼爱,对于张皇后自然更是宠爱。但是在那个年代,讲究的是多子多孙,皇帝之家更是如此。皇帝的子孙多少,是关系到国家承嗣的大事。当年宪宗无子,大臣们就曾上疏请求宪宗,多纳妃嫔,广播雨露,以多得子嗣。孝宗皇帝只有一个皇后,一个儿子的状况,引起了大臣们的关注,弘治初年,张皇后尚无生子的时候,就有御马监左少监郭镛上疏奏请孝宗预先淑女,等为宪宗服丧期满三年后从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但这份上疏立即遭到了当时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的反对,他上疏说:“六宫的制度当然应当完备。但是三年丁忧之期也不能逾之。现在先皇的皇陵尚未建完,守丧的茅棚还是新的,怎么能提纳妃之事呢?”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的制度。谢迁这么一说,纳妃的事情也就没有人敢再提起了。
后来,大臣们多次上奏要求皇帝多置内宠,但是,孝宗一直没有这么做。孝宗对张皇后的宠爱之情,可以说是明明白白,无可争议。这在中国古代所有的皇帝之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张皇后受宠爱于皇上,他的两个弟弟恃权放纵,鱼肉乡里。大臣们因为张氏史弟的事情曾多次上疏,请求孝宗予以规治。孝宗怕会伤害皇后的感情,一直没有同意大臣们的上奏。张氏兄弟更加嚣张,对那些参奏他们的大臣说:“我们是皇上唯一的小舅子,是国舅爷,皇上不会拿我们怎么样的,你们尽管参吧。”但是孝宗正致力于整肃朝纲,对于外戚的放纵也是有限度的。他派人去查实张氏兄弟的事情,为了不损伤他和皇后的感情,只能警告张氏兄弟,在一次宴会上,孝宗趁皇后不在的时候,狠狠的把张氏兄弟数落了一番,警告他们今后不可再做违法之事,否则定会严惩。这次宴会后,张氏兄弟的行径果然收敛了很多。
张皇后同孝宗一生恩爱,共生有两子三女,皇长子朱厚照是后来的武宗,皇二子朱厚炜与皇长女太康公主先后夭折。孝宗从小受苦,身体孱弱,1505年五月病死,终年三十六年岁,葬于泰陵。孝宗临死的时候曾感叹道:再过几年太子就可以单独办事了。只可惜这位单脉相传的武宗昏庸无道,不但葬送了孝宗十几年励精图治的成果,还断绝了孝宗一支的血脉。孝宗一生贤明有道,被人称为“中兴之令主”,到头来弄个血脉断绝,不能不为人所叹息。
张皇后一生受孝宗的宠爱,孝宗死后,儿子朱厚照登基,册封她为皇太后,可以说是一生荣耀。但是,人生变换,本是无常,又有谁能预料身后的际遇呢?武宗死后,由于没有子嗣,只好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以后,借口张氏的弟弟张延龄试图谋逆,将其捕入狱中,张皇后的另一个弟弟张鹤龄又被人揭发谋反,也被逮捕。张皇后放下太后的架子为弟弟求情,竟遭到皇帝的拒绝。一生荣耀的张皇后此时变得无依无无靠,没多久就“忧死”宫中。
[[i] 本帖最后由 laichoon 于 2007-12-1 09:56 编辑 [/i]]
2007-12-1 12:47
jbin1987
学习中 我是新人!想过来了解一下的
2007-12-18 13:43
ak47win
[quote]原帖由 [i]边城玫女[/i] 于 2007-11-5 00:34 发表
新增加 刘庄与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
马氏品行高尚,孝顺温和,立刻获得了太子刘庄的专宠。但马氏始 ... [/quote]
或许这是另外一种和谐....:qDD+
2008-2-7 18:46
枫树银天
顺治和宛儿算不算...
2008-2-12 18:13
lachuqubile
咱们的老祖宗黄帝夫妇
2008-4-7 13:00
zjtzzms
我本人最喜欢汉宣帝和许平君,他们能共患难同富贵,这在历史上是很少的,成语封剑问情就是讲他们。
2008-4-7 16:00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枫树银天[/i] 于 2008-2-7 18:46 发表
顺治和宛儿算不算... [/quote]
小宛姑娘是冒辟疆的老婆,和顺治无关。
2008-4-9 21:04
几时
[quote]原帖由 [i]温柔的一刀[/i] 于 2007-11-11 23:52 发表
政治手段而已~~~刘秀是先娶的阴,然后为了利用别家的势力,立了别的皇后。后来为了抑制过大的势力,又废了而已。
阴对刘秀的霸业不是帮助不大,在下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帮助。说刘秀没有移情别恋,在下是一点都不 ... [/quote]
刘秀确实是很喜欢阴丽华的,少年时已是梦中情人。虽先立了郭皇后,但后来还是废了郭立了阴丽华,同时废了先立的太子郭后的儿子刘强,立了阴丽华的儿子刘阳(后来改名为庄,即明帝)。而且阴皇后先后生了五个儿子,刘秀出征时也常让阴丽华随行。一点也不像移情别恋啊。至于说刘秀还有别的女人,毕竟他是皇帝嘛,没有别的女人反倒奇怪了。
2008-4-9 22:1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几时[/i] 于 2008-4-9 21:04 发表
刘秀确实是很喜欢阴丽华的,少年时已是梦中情人。虽先立了郭皇后,但后来还是废了郭立了阴丽华,同时废了先立的太子郭后的儿子刘强,立了阴丽华的儿子刘阳(后来改名为庄,即明帝)。而且阴皇后先后生了五个儿 ... [/quote]
刘秀娶郭圣通,那纯粹是一桩政治婚姻。
他娶阴丽华在前,却立郭为后,就可知这其中猫腻了。
不过估计刘秀对郭后没什么感情,《后汉书·皇后纪》称“[color=Red]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color]”,看来两人关系不是很好。郭后有怨怼,这是也难怪。你姓刘的靠我家才当了皇帝,却对我不好,能不怨恨吗?
终后汉一世,阴氏显贵无极,仅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刘秀的确对阴丽华的感情很深。
2008-4-9 23:21
几时
[quote]原帖由 [i]zjtzzms[/i] 于 2008-4-7 13:00 发表
我本人最喜欢汉宣帝和许平君,他们能共患难同富贵,这在历史上是很少的,成语封剑问情就是讲他们。 [/quote]
这个成语好像是"故剑情深"吧
2008-4-10 10:25
刘小弟
刘邦和吕后也是一
2008-4-10 10:28
刘小弟
刘邦和吕后也是一绝配啊,别说在前期吕后在刘邦打天下时出了多小的力,就说一下在得天下后,刘邦好多想杀又不能杀的人,都是吕后帮他出手的,自已浪传千古以后都是得了一个野心大的皇后,而刘邦就成了明君,最起码在人民心目中刘邦是一个比较善良的皇帝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