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3 13:10
儒人
[quote]原帖由 [i]小陆伯言[/i] 于 2007-11-1 10:00 发表
看了楼上2位的回复,原来"历史剧"只要情节好看,故事精彩就是一部好剧作了啊.那"鹿鼎记"不是更好看!
"大明1566"对主要人物的体貌和性格都把握的极不准确,这不仅仅是剧情在虚构,而 ... [/quote]
看了你这个回帖,我才明白国人的"求全责备"的精神,也许阁下对历史剧的定义有自己很独特的看法,但就一个普通观众,我认为历史剧应该达到以下几点:
1.历史剧需要的是一种历史的感觉.而不是一板一眼的去和历史的完全符合,那是记录片需要做的;历史剧要做的是塑造一个历史场景,在这一个大的历史场景中对个别非主要人物做些稍微的修改了,让人物形象更加精练,我觉得这是每一部历史剧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大明王朝正是给了观众一个浩大的历史场景,而这个历史场景确实是符合那个年代.就一点,就要比那些所谓用现在"最唯物,最辨证,最新历史观点概念,最新研究成果"强化了的所谓历史要强上不止百倍;其他的所谓历史剧有几个能达到?
2.应该抓住当前观众的心理.大明王朝可以说是代表中国历史剧的一个新的开始,在辨戏满屏摇的中国,大明王朝的推出,无疑给老百姓一个靓丽的看点,相比较起对辩君的几乎是年谱的熟记,中国老百姓对明朝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种空白,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在不改变历史原貌的情况下,强化历史场景,精练历史人物是极其必要的,所以说让张居正代替李春芳,也并无不可,反映一下整个明朝时代太监的场景,让个别的太监厉害点也无可厚非,为了更好的强化剧情,让倭患早一点结束也是可以理解的,而整个历史场景却是真实的和符合当时时代的,这样的剧才能让人接受,我很难想象如果按明史一个一个环节拍下来,有谁能做到,还有谁去看,别说明史,就是三国演义那样按书本一步步来不也是被人诟病吗?研究历史的人自然有研究历史的观点,但老百姓不是研究历史的,实际上又有几个人读过明史?所以用史学家的观点去考量电视剧无疑是无聊而可笑的.
3.历史剧能达到70%以上的历史真实就很不错了,而要给人30%的发挥空间,当然发挥是在哪个整体的历史环境中去合理的发挥,历史剧既要符合历史,又要作到善始善终,我觉得大明王朝作到了这一点.他无疑是一个很成功的.
4.语言.这可以说是历史剧最重要的东西,但有多少历史剧能做到?大王朝精练的体现了理学,心学特色的儒士,配上精练的语言,这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个亮点,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三国里那半通不通的古白话,我也很难想象你看<汉武大帝>的时候看到田某人那语言是什么感受?还有你说的"鹿鼎记",那难道不是在糟蹋历史吗?
5.人物.许多历史剧最大的一个败笔就是女人.想比较起那些超越了年代的女人的JJYY,而大明王朝对女人的塑造我觉得是最成功的.
6.场景. 大明王朝反映的是一个社会场景,而许多历史剧集中的就是一个宫廷斗争,用现在最NB的语言的观念,甚至不惜把后人的智慧都搬上来,整天JJYY,你觉得有意识吗?实际历史剧本来就应该用历史原貌去反映当时的社会,而现在的历史剧不是脑门油光的辩君和他周围的人在歌颂列祖列宗的丰功伟绩就是情歌情妹的JJYY,而对观众希望的历史场景,社会风貌却无一表现,看点都是那些所谓的明星,而大明王朝细致的反映了社会众生象,人们却又开始了漫骂.
在我看来,大明王朝堪称一个经典,不光现在是经典,就是10年以后再看他还是一个经典,也许10年以后,你会慢慢理解,他确实是一个经典....
也许我们的看法不一样,我看待历史剧,先看它有什么优点,再看他有什么缺点,在现在这种环境下,那些是能作到的,那些是不现实的,它比以前的东西有多大的进步,他在这种环境中能作到这点是不是已经不错了.同样我看待历史,看待历史人物也是这样,只要他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在那种环境下做了他应该作的,尽了力,那就很不错了,或者说很优秀了.而如果用现在"最权威"的观点,用古圣先贤的条件去要求别人,那是很搞笑的,随燃说的头头是道,句举是理,往往最历史的人却是最不历史的,因为历史是反映当时社会的....历史最关键的是对社会的意义,而不是书本上的JJYY,其实这些东西本来是老祖宗让我们来律己的,而我们却把他用来要求别人........
说的太多也许就跑题太远了,我说了,大明王朝是一个经典,到现在为止,没有一部戏能超过他.既然你认为他一无是处,一个字;"烂".那我请教一下,你认为那部历史剧好,那一部符合"历史"?
你千万不要和我说;"严格来说,没有一部可以称的上是历史剧",也不要再把"鹿鼎记"抬来了,如果你再把<江山风雨情>和<武林外撰传>抬了,我真的无话可说了,反对其实很容易,我想听听你的赞成?
[[i] 本帖最后由 儒人 于 2007-11-3 13:16 编辑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