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中国历史上最佳君臣档 (从春秋开始吧)


2004-4-25 21:29 yingzheng
我觉得是下面几个
1 姜小白和管仲  看姜小白的下场就知道管仲对他是多么重要了
2 秦孝公和商鞅  功在当世,利在千秋,况且我们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变法啊
3 秦始皇和李斯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都跟李斯分不开,套《寻秦记》的说法,他们两个的组合是无敌的。

我比较喜欢后两个
另,这3对搭配,
管仲、秦孝公、秦始皇去世后,他们的搭档都死的很惨,是不是从反面证明了他们的默契呢?

秦以后,帝王倚重一个人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而且大臣在当朝恩宠不减的现象比较少(我说的是能臣,和绅之流,还是算了。)而且秦后的历史我欠熟悉,所以可能有些欠缺

希望各位给以补充

2004-4-25 21:52 秋孤寒
呵呵!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人比较懒,最好还是君主,才能完全放权,李斯和另两个不太一样,他只是出主意,还得陪着小心,倒不如选楚悼王和吴起比较合适,也一样算是一死一倒霉。

2004-4-25 22:01 seraphim
帝王和臣子怎么可以用搭档来形容1!!!!!!

2004-4-25 22:04 CaptainZ
[quote]原帖由[i]seraphim[/i]于2004-04-25, 22:01:01发表
帝王和臣子怎么可以用搭档来形容1!!!!!! [/quote]
没留神,有道理啊。

2004-4-25 22:15 yingzheng
呵呵
改了

吴起我还真忘了

2004-4-26 00:51 萧让
呵呵,要说帝王倚重一个人,刘禅对诸葛亮算不算?

2004-4-26 01:25 秋孤寒
必须是倚重的同时自己也要有所作为,才称得上搭档,刘禅还是省省吧,要不许多受权臣所制的小儿皇帝不就更佳。

2004-4-26 01:27 萧让
符坚和王猛呢?

2004-4-26 14:07 马岱
要说搭档,还真要属老毛和老周了。

古代么,李世民和魏征如何?

2004-4-26 14:23 本初安在?
[quote]原帖由[i]马岱[/i]于2004-04-26, 14:07:53发表
要说搭档,还真要属老毛和老周了。

古代么,李世民和魏征如何? [/quote]
第一个...........如果在“文革”时期,马岱同志就要被拖去接受批斗了~~老毛是无产阶级,不能说他是“君”啊~

第二个偶同意,魏征总是能在关键时候提出正确的见解,而且有说服力

2004-4-26 14:23 听凭风吹
老毛和老周……呵呵,他们是最差的一对搭档了。两个人作对了一辈子,为此毛还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他们俩一死,中国就安宁了。

2004-4-26 18:44 yingzheng
[quote]原帖由[i]萧让[/i]于2004-04-26, 1:27:34发表
符坚和王猛呢? [/quote]
他们?
恩,是不错的说.

2004-4-26 19:33 秋孤寒
我觉得应该有“政归于子,寡人但主祭祀”这种胸怀,但又有能把握大局,不至于王权旁落的手腕才行。这样就正如楼主所言,秦以后几乎没有了,有的只是皇权和相权的角力。

2004-4-26 20:06 123123hgf
伍子胥跟阖闾和夫差父子

2004-4-26 20:28 yingzheng
[quote]原帖由[i]跋锋寒[/i]于2004-04-26, 19:33:57发表
我觉得应该有“政归于子,寡人但主祭祀”这种胸怀,但又有能把握大局,不至于王权旁落的手腕才行。这样就正如楼主所言,秦以后几乎没有了,有的只是皇权和相权的角力。 [/quote]
照这个标准,大概只有前两个可以吧

选第3个是因为他们两个的功过影响了后世2000多年
我觉得李斯在秦始皇手下做事比在2世手下要放的开手脚啊(虽然2世不喜欢处理政务)
怎么能说他只是小心伺候呢?

2004-4-26 20:31 yingzheng
[quote]原帖由[i]123123hgf[/i]于2004-04-26, 20:06:15发表
伍子胥跟阖闾和夫差父子 [/quote]
这个,好象还是伍子胥跟阖闾更合适些
因为伍子胥是死在夫差手上的啊

2004-5-11 11:25 dxg
苻坚与王猛,可算的数

2004-5-11 12:03 陆逊
萧何和刘帮 他们两好象也不错~

2004-5-11 13:56 凝雪幻
[quote]原帖由[i]马岱[/i]于2004-04-26, 14:07:53发表
要说搭档,还真要属老毛和老周了。

古代么,李世民和魏征如何? [/quote]
魏徵严重反对,他在道德方面被作为标本,但是行政技术好像没什么大事,选他都不如选房杜了

光选二人档么?现在流行团队精神啊

2004-5-11 14:07 菲利普
我想历史上事,不是由那个朝的两个人所书写的,而是由很多人公同完成的
这就像拍戏一样,光有两个主人公是不行的,还需要配角来烘托,从而使故事更加的完美。其实,光有两个“配合”的好的君臣,是不能书写一部历史的。

2004-5-11 19:29 张凯凯
汉武帝和东方嗍
怎么样>?

2004-5-12 12:01 陆逊
[quote]魏徵严重反对,他在道德方面被作为标本,但是行政技术好像没什么大事[/quote]为什么啊??我觉得魏老就不错啊~直柬臣子配明君~~

2004-5-13 15:13 心气极
杨利伟配马加爵
(一上九天揽月,一下五洋捉鳖)

2004-5-13 15:14 建威中郎将
自然是王猛了,

2004-5-13 15:15 凝雪幻
[quote]原帖由[i]陆逊[/i]于2004-05-12, 12:01:31发表
为什么啊??我觉得魏老就不错啊~直柬臣子配明君~~ [/quote]
呵呵,我喜欢那种很干练的人,哪怕人品差劲甚至有几分险诈,

2004-5-13 15:17 建威中郎将
孝公与商鞅也不错……

2004-5-14 16:19 秋孤寒
[quote]原帖由[i]建威中郎将[/i]于2004-05-13, 15:17:47发表
孝公与商鞅也不错…… [/quote]
这对楼主早就算上了。

对,还有窝阔台和耶律楚材也配合很好。蒙古帝国的行政机构可以说由楚材一手创立,他任中书令,权力极大,几乎和春秋时差不多,和窝阔台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远不是秦汉以后的君臣关系可比,有两件事很有意思:

第一件是有个忌妒耶律楚材的中贵告他违制,窝阔台一时耳软将楚材捆起来,不过马上后悔,要放时耶律楚材居然不干,说不能一会儿说我有罪,一会儿又没罪,等同儿戏,窝阔台说“我虽是大汗,怎么不会有错呢?”在所谓“君无戏言”的中原,应该是不可能有君主主动认错的。

第二件是两人对包税有不同看法,争的脸红耳赤,声色俱厉,窝阔台说“你是不是想动手打架啊?”这话一般只是朋友间,没有很深的相知的君臣不太可能是这种态度。

2004-5-14 16:33 上官文清
[quote]原帖由[i]马岱[/i]于2004-04-26, 14:07:53发表


古代么,李世民和魏征如何? [/quote]
他们两到是配合的非常的好!!!

2004-5-14 17:12 江城子
不怎么赞成王猛-符坚组合。符坚的个人判断力和战略能力太差,结果王猛一死,导致肥水之败,更放走了慕容垂这个大枭雄。勉强说起来,应该是一个偶尔心里开窍的君王。

2004-5-14 18:05 建威中郎将
我非常欣赏符坚的人格魅力和胸怀气度,可惜就是太仁慈了,几次都放掉了慕容垂,而且过分信赖降将,才导致了朱序在淝水的拆台,以及整个战役的溃败……

2004-5-14 21:56 yingzheng
[quote]原帖由[i]跋锋寒[/i]于2004-05-14, 16:19:05发表
这对楼主早就算上了。

对,还有窝阔台和耶律楚材也配合很好。蒙古帝国的行政机构可以说由楚材一手创立,他任中书令,权力极大,几乎和春秋时差不多,和窝阔台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远不是秦汉以后的君臣关系可比,有两件事很有意思:

第一件是有个忌妒耶律楚材的中贵告他违制,窝阔台一时耳软将楚材捆起来,不过马上后悔,要放时耶律楚材居然不干,说不能一会儿说我有罪,一会儿又没罪,等同儿戏,窝阔台说“我虽是大汗,怎么不会有错呢?”在所谓“君无戏言”的中原,应该是不可能有君主主动认错的。

第二件是两人对包税有不同看法,争的脸红耳赤,声色俱厉,窝阔台说“你是不是想动手打架啊?”这话一般只是朋友间,没有很深的相知的君臣不太可能是这种态度。 [/quote]
是真的吗?
那还真是罕见
居然说出"你是不是想动手打架啊"
关系真是不一般

2004-5-14 22:48 第五剑
自古先有明君而后有贤臣,所以在几个较发达的朝代,都有一些迹象的

2004-5-14 22:52 羽火
吕尚和武王又如何。

2004-5-14 23:01 秋孤寒
[quote]原帖由[i]yingzheng[/i]于2004-05-14, 21:56:56发表
是真的吗?
那还真是罕见
居然说出"你是不是想动手打架啊"
关系真是不一般 [/quote]
载于《元史·耶律楚材传》:楚材极力辨谏,至声色俱厉,言与涕俱。帝曰:“尔欲搏斗耶?”

2004-5-15 08:17 曹仲德
[quote]原帖由[i]张凯凯[/i]于2004-05-11, 19:29:41发表
汉武帝和东方嗍
怎么样>? [/quote]
汉武帝和公孙弘,绝配 ,君唱臣随的典型例子:lol:   

“皇上认为偶是忠臣偶就是,皇上认为偶不是偶就不是”

——公孙弘语录

2004-5-15 19:05 蒹葭苍苍
齐威王与邹忌

2004-5-15 19:06 蒹葭苍苍
燕昭王与乐毅

2004-5-16 01:21 Narcissus
勾践和范蠡?

2004-5-16 14:28 奥路菲斯
郭嘉 和曹操

2004-5-16 14:39 广成子
王猛与苻坚

2004-5-16 15:46 superzz_0
[quote]原帖由[i]江城子[/i]于2004-05-14, 17:12:06发表
不怎么赞成王猛-符坚组合。符坚的个人判断力和战略能力太差,结果王猛一死,导致肥水之败,更放走了慕容垂这个大枭雄。勉强说起来,应该是一个偶尔心里开窍的君王。  [/quote]
所以叫最近排挡啊,死了一个就不成了嘛,对吧,呵呵

2004-5-17 00:43 实干司马
刘备与孔明呢?

2004-5-17 00:53 凝雪幻
[quote]原帖由[i]yingzheng[/i]于2004-05-14, 21:56:56发表
[quote]原帖由[i]跋锋寒[/i]于2004-05-14, 16:19:05发表
这对楼主早就算上了。

对,还有窝阔台和耶律楚材也配合很好。蒙古帝国的行政机构可以说由楚材一手创立,他任中书令,权力极大,几乎和春秋时差不多,和窝阔台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远不是秦汉以后的君臣关系可比,有两件事很有意思:

第一件是有个忌妒耶律楚材的中贵告他违制,窝阔台一时耳软将楚材捆起来,不过马上后悔,要放时耶律楚材居然不干,说不能一会儿说我有罪,一会儿又没罪,等同儿戏,窝阔台说“我虽是大汗,怎么不会有错呢?”在所谓“君无戏言”的中原,应该是不可能有君主主动认错的。

第二件是两人对包税有不同看法,争的脸红耳赤,声色俱厉,窝阔台说“你是不是想动手打架啊?”这话一般只是朋友间,没有很深的相知的君臣不太可能是这种态度。 [/quote]
是真的吗?
那还真是罕见
居然说出"你是不是想动手打架啊"
关系真是不一般 [/quote]
我记得楚国有一位诤臣向楚王进谏,把刀都拔出来了,加到脖子上,“听不听啊,你?!  ”

好像楚文王的事

2004-6-3 16:06 洛神赋
成吉思汗和耶律楚材

2004-6-7 08:08 wphoto
唐太宗和魏征

2004-6-7 21:25 公瑾
[quote]原帖由[i]江城子[/i]于2004-05-14, 17:12:06发表
不怎么赞成王猛-符坚组合。符坚的个人判断力和战略能力太差,结果王猛一死,导致肥水之败,更放走了慕容垂这个大枭雄。勉强说起来,应该是一个偶尔心里开窍的君王。  [/quote]
搭档应该是互补的吧。各取所长,但也应各有所短,一但缺了一人,原先被掩盖、补充掉的缺点就应该立刻显现出来了吧。

符坚至少对人才很有嗅觉。记得王猛初见符坚时一边聊天一边还在扪虱子  。换了你的话估计就已经把他赶出去了吧。

2004-6-7 21:32 秋孤寒
[quote]原帖由[i]洛神赋[/i]于2004-06-03, 16:06:22发表
成吉思汗和耶律楚材 [/quote]
错,成吉思汗其实并没怎么用耶律楚材,大体上仅使用其文学才能方面,军国大事聊聊无己(比丘处机稍好些),真正重用是到了窝阔台,而不是象电视上所描写的那样。

2004-6-8 01:55 god_wolf
孙武与阖闾

2004-6-8 20:16 扶楠
我觉得凡是成功的都比较合适:齐桓公于管仲,不可谓不信任(虽然开始好像还有点不信,可是后来是绝对的了);刘邦虽然以杀功臣出名,但是他对张良还是很信任的;唐太宗对房玄龄(对魏征总感觉差那么点),等等等等,要评最佳,还真是难

2004-6-8 21:06 dcd
我觉得是唐太宗和魏征

2004-6-11 01:18 枫叶
孙策与周瑜;
李世民与李靖;

2004-6-12 00:01 汉将张辽
[quote]原帖由[i]蒹葭苍苍[/i]于2004-05-15, 19:06:59发表
燕昭王与乐毅 [/quote]
君臣档的典范之一

2004-6-12 03:05 气流
宋高宗与秦相公

2004-6-12 23:53 cyhti
[quote]原帖由[i]hqqkq[/i]于2004-06-08, 20:16:21发表
刘邦虽然以杀功臣出名,但是他对张良还是很信任的; [/quote]
对对,刘邦和张良

2004-6-14 03:38 superzz_0
[quote]原帖由[i]气流[/i]于2004-06-12, 3:05:09发表
宋高宗与秦相公  [/quote]
对啊!这个怎么忘记了,呵呵

2004-6-14 05:31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i]气流[/i]于2004-06-12, 3:05:09发表
宋高宗与秦相公  [/quote]
也对,虽然有时候高宗见秦相公时也在靴子里藏把匕首玩玩什么的

2004-6-17 10:19 中庸
韦小宝与康熙怎么样?
绝配呵呵

2004-6-19 09:35 lbmark2002
雍正 与 怡亲王胤祥

2004-7-15 10:10 罗宪
[quote]原帖由[i]hqqkq[/i]于2004-06-08, 20:16:21发表
我觉得凡是成功的都比较合适:齐桓公于管仲,不可谓不信任(虽然开始好像还有点不信,可是后来是绝对的了);刘邦虽然以杀功臣出名,但是他对张良还是很信任的;唐太宗对房玄龄(对魏征总感觉差那么点),等等等等,要评最佳,还真是难 [/quote]
赞~~~正是我想说的~!齐桓公于管仲为最佳组合

2004-7-15 14:37 晓晓
我觉得

则天皇帝和狄仁杰~~~也算是够常识够忠诚了吧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