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4-24 16:25
叶孤城
中国是一个很独特的国家,四千年的文明一脉相承,绵延不绝,文明覆盖的主要区域即版图也一直保持着较完整的形态,并呈稳定扩展的态势。想想历史上曾经粉墨登场的帝国:罗马帝国、匈奴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突厥帝国、蒙古帝国,都是昙花一现,我们只能在故纸堆中惊叹他们的辉煌。相比之下,中国这个老大帝国存续到现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祖先留下如此广袤的土地,我们从中受益非浅,有了创造超级大国和不怕当今列强围堵的资本。
中国版图构建的起点是夏、商,当时控制着黄河中下游地区,估算不过七十万平方公里,犹如刚刚殍出的小鸡啄破蛋壳。到了周朝,脱胎于西羌的周族,凭着尚存的游牧民族的强悍性横扫中原,势力已达长江中下游和燕山脚下,估计疆域面积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现今中国经济文化的精华区域已经收入囊中。
周朝分封诸侯的政策最终导致天下的分裂,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争战不已。但我们发现春秋战国的确是中国第一次辉煌时期,有两个理由足够解释:一是出现了百家争鸣,文化昌盛;二是奠定了历代中原王朝基本疆域的基础。各诸侯国为扩大生存空间,征伐北狄、南蛮、西戎部落,各自开辟疆土“积极性”得到了发挥。秦国西进青海湟水流域,南并四川盆地;楚国攻占贵州、云南北部;燕国北开五郡,夺得今辽宁省的大部;赵国略取今内蒙中部部分地区。各个“小中国”拥有的疆域达两百多万平方公里。
一代袅雄秦始皇以非凡的武功实现了“六国并、四海一”,创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虽然秦朝首尾仅十五年,但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重要阶段,她在战国时代各诸侯疆域的基础上有所扩展。秦始皇发天下罪徒五十万出征百越,将今两广、福建纳入版图,遣蒙恬击走匈奴,取内蒙黄河以南地区,新增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疆域面积达到三杯余万平方公里。
汉朝分西汉和东汉,持续长达四百二十年,这是汉族王朝历时最长的朝代,如果考虑到唐朝皇帝有突厥血统的疑点,应当说汉朝达到了汉族王朝强盛的顶点。总的来说西汉要强于东汉。其他汉族王朝如宋、明,具有内敛性,固守疆土,被动挨打,而汉朝外向性很强,奋发进取,主动出击。从建国之初到文景帝时代的六十多年里,西汉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守住阵地,对强敌匈奴采取和亲避让政策,从而积累了财富,增长了国力。
到汉武帝时,凭借强大的实力,加上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掀起了向外出击的浪潮,这是中国进入封建时代第一次大规模扩张。这一时期的关键是击败了匈奴,取得了东亚的霸权,同时疆域和势力范围大大扩展。西北面夺取河西走廊,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使之永久成为中国郡县治理的区域,并征服西域三十六国,控制今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北面收复内蒙黄河以南地区;东北面击灭古朝鲜国,将今北朝鲜大部纳入版图;西南面恢复楚国庄桥旧业,并占领今云南几乎全部;南面不仅恢复对两广、福建的直接管辖,而且伸展到今越南北、中部。西汉鼎盛时版图和势力范围达六十万平方公里。尤其重要的是新增河西和云南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本土疆域,以及将西域纳入势力范围,为以后新疆成为中国固有领土打下了基础。东汉后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国统治区域基本承袭东汉,西晋统一时间短暂,之后进入东晋南北朝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分裂时期,也就是所谓“五胡乱华”时期。
南北朝时代,中原的主导力量是来自东北的蒙古语族的鲜卑人,这开创了中原王朝的致命外患来自东北方向的历史,其后的契丹、女真、蒙古、满洲渊源相同或相近,也都入据过中原。南北朝时期,按各分立政权管辖的区域总和来说,基本稳定在东汉有效统治的版图内,但有所缩小。东北面的辽东和今北朝鲜被高丽占领,西南面的云南大部被南蛮蚕食。特别是今北朝鲜原为中国郡县,从南北朝后再也无法恢复,掷出了中国版图。
经历了民族大融合之后,汉民族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隋唐时的中国又一次步入繁荣富强。隋唐帝国在扩张版图的斗争中有成功也有失败。隋朝为恢复东北旧疆,三次征伐高丽,均无功而返。唐朝初期军力强大,消灭东、西突厥和高丽、百济,置安北、安西、北庭、安东等都护府,最盛时版图加控制区域约达九百万平方公里。但大片区域统治是不巩固的,随着公元六七六年安东都护府迁入辽东,唐朝放弃了朝鲜半岛的疆土,蒙古高原也因草原民族桀敖不驯而退出,西南面没有恢复汉朝旧疆,仅领有云南北部一小块,天宝年间两次对南诏的讨伐均遭惨败。实际上安史之乱前唐朝稳定控制的区域五百多万平方公里,比西汉略小。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弱朝代,其国防军战斗力极其低下,它没有恢复汉唐旧疆的雄心,北宋早期最高目标不过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后来因对外作战接连失败,连这一可怜的目标也成了奢望。好在北宋时辽国尚无灭宋的野心,宋朝通过输币实则上贡的办法维持了统治区域。到女真、蒙古先后崛起,宋朝一直被强敌压得喘不过气来,在南宋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摇摇欲坠终至灭亡。
金国以数量不多的精兵扫灭辽国,又乘胜攻破开封,占领华北,兵锋远抵湘、浙一带,宋高宗四处避难,俨然一难民,并哀求金国赦免,真是无耻之尤。北宋疆域是历代统一的中原王朝中最小的,东北失去辽宁和河北、山西北部;西北失去甘肃、宁夏;西南面不图规复,“宋太祖鉴于唐之祸基于南诏,乃弃越西诸
郡,以大渡河为界”,退缩到四川凉山以北;南面原中国本土一部分的安南乘中原纷乱之机独立,宋太宗曾尝试攻取但未成功,于是承认了现状,自此安南永久脱离中国,这是宋朝统治者对中国版图铸成的历史性大错。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辽、西夏、金都是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管辖区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版图。
十三世纪欧亚大陆是蒙古人称雄的时代,蒙古人把阿尔泰语系民族狂野骠悍发挥到极致,也把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骑射之功升华到顶点,它在不长的时间里征服了许多文明民族,建起了西起乌克兰、地中海东到太平洋,北达西伯利亚冻土带,南至南中国海的空前规模的大帝国,面积当有三千多万平方公里。以今中国 地域为主的元帝国是蒙古四大帝国之一,面积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成吉思汗、忽必烈创造的辉煌常令现代中国人引以自豪。
但也有一些人不以为然,如鲁迅先生说过(大意):中国人当时沦为奴隶,如果我们说那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那么俄国人也有资格说那是他们最阔气的时代。但蒙古人统治中国的确有值得称道之处:中国一级行政区行省的建制是蒙古人开创的,被沿用至今;经略青藏高原,中国政治势力开始进入西藏;消灭大理政权,置云南行省,一举打破南北朝以来云南地区近千年的割据局面。
十四世纪中叶,当蒙古人在欧亚大陆还继续维持霸权,多数民族尚未摆脱其羁绊的时候,汉民族发起了大规模反抗,在浴火中重生,建立了明帝国。明朝洪武、成祖时期,国势向上,战线外延,不仅恢复了汉唐时代的中国本土,而且置奴儿干都司、大宁都司、东胜卫、哈密卫,将黑龙江流域、内蒙中部、新疆东端纳入势力范围,并数次出征北方大漠。只可惜好景不长,农业民族固有的封闭守界意识占了上风,在具有实力称霸东亚、扩张版图之时,明成祖却采取了收缩政策,主动放弃内蒙河套、赤峰地区及河北长城以北地区,使京师暴露在草原部落的锋刃之下,东北仅有的一小块领土辽东依靠狭窄的辽西走廊与内地连接,难以相互呼应,战略态势极为不利。在南方,没有坚持对交趾的统治,在北宋以前一千多年里越南北、中部为中国本土,明朝得而复失真是千古遗憾。明成祖的政策被他的子孙“发扬光大”,以至发展到消极防守、被动挨打。明朝中叶后边患严重,蒙古鄂尔多斯、土默特等部不断寇略,明朝不是主动出击,而是大修长城,分兵把守。近二百年里完成了从鸭绿江到嘉峪关长达一万多里的北方边墙工程。嘉靖时,一度出现进取思维的火花,首辅夏言、兵部尚书曾铣试图收复河套,但他们遭奸臣严嵩陷害致死,这一计划在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中夭折。到一六一六年后金崛起后,明朝固守疆土的策略彻底破产,在内外交困中走向覆灭。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它在成祖后一直在昏暗中聊渡时光,具有农业民族国家趋于没落的特征,明朝不明,日月无光。
当然明朝也闪现了一些亮点,一五九二至一五九八年援朝抗倭,耗费极大财力、兵力艰难取胜,粉碎了日本丰臣秀吉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的梦想;明末内地人迁移台湾,这是台湾归入中国版图的开端;巩固了中国本土疆域,恢复自唐末以来六、七百年间汉族王朝失管的一些地区,如辽东、云南、河西走廊。估计明朝版图为三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为纯汉族规模的国家,其国土轮廓翻开现在的中国地图依稀可见,其本土的北部和西部边界基本就是今天内地与蒙古、维吾尔、藏等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分界线。
沉寂五百年后,十七世纪初东北女真族再次爆发而且更为猛烈,又一次了显示了冷兵器时代游猎民族对农业民族的武力优势,也是最后一次。女真族更名叫满族,崛起时人口不到百万,兵力仅有十万,却以一当十,战无不胜,不仅打败腐朽的明军,而且消灭兴盛的农民军,征服上亿人口的国家。清朝在平定“三藩之 乱”、攻取台湾、稳定汉族地区统治后,以游牧民族固有的扩张冲动,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断用兵西北、西南,将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纳入版图,加上它陪嫁中国而来的满洲(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及以北、以东地区),形成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帝国,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帕米尔,西南抵喜马拉雅山,北到萨彦岭、外兴安岭,面积达到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十九世纪后清朝国势衰落,特别是鸦片战争失败后沦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东北、西北边疆地带由于早期疏于防控,俄国乘虚而入,并在十九世纪中叶后胁迫软弱的清朝签订城下之盟,割占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割占台湾。外蒙古于清朝临终之际在俄国策动下乘机独立。
清朝一个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政权,在众口责骂中清朝给中国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却被掩盖了。想想明清两朝版图的对比,从三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多么巨大的飞跃,即使清朝后期丧失了大片国土,也只是它在中国本土之外新增领土的一部分,仍然有很大的转圜空间,给当今的中国留下了广阔的疆域。
2004-4-24 16:31
北宫望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还有一个国家,是印度,也和中国的情况类似。
2004-4-24 16:33
大忽悠
印度好像跟中国不大一样吧
2004-4-24 16:37
北宫望
有什么不一样?
2004-4-24 17:41
叶孤城
很不一样啊
印度的历史存在好多断代,而中国直公元前848年后,一直有史料记载,中间没有出现断代,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文字始终没有消失,可谓千古相传。
印度的疆域虽然一直就在印度半岛上,可是,古代的印度人和现在的印度人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不存在统一传承的文明。
2004-4-24 18:29
123123hgf
现在的 中国和 以前不同了
2004-4-25 13:17
kgb8027
哪方面不同?
2004-4-25 20:02
糖可可
我觉的还是差不多啊,到是印度变化很大,现在的印度人是蒙古人的后代!
2004-4-25 20:05
seraphim
赫赫,想象蒙古是怎么被某人送出去的,真想宰了它
2005-4-19 15:47
gamecock
能不能别扯上蒙古人,行省制度有什么好的,汉人的郡县制度更好吧。
2005-4-19 17:47
长坂追梦
那么多朝代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
不过元朝是最扬眉吐气的
2005-4-20 09:58
曹仁子孝
元朝是我们的吗?做四等人这么开心?被人称南蛮子,.....
2005-4-20 10:29
lainXY
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2500~3000形成,大约公元前1000年~500年消亡
现在的印度文明基本上是传承于公元前500年的恒河文明
雅利安人入侵和后来的亚历山大东征、蒙古人入侵
的确造成了人种和文化的多样化及大融合(比如伊斯兰化)
但是基本上印度文明还是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的流传至今的文明(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早已伊斯兰化)
中国文明可比人家晚了差不多一千年~~
但是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有着决定性的不同
就是一个是以分裂为主一个是以大一统为主
一个注重宗教哲学而不重信史(所以印度历史现在还混沌不清)
一个主要是靠老祖宗的信条过活(所以留下无数的历史资料,我们甚至可以在几千年前的大人物小人物身上找些八卦绯闻……)
蒙古人的入侵不仅是中国古典文明的浩劫,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灾难
我不认为有什么值得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要是蒙古没独立出去可能还有个说法……)
2005-4-20 19:18
azoic
明朝的疆土真的比清朝少1000万平方公里吗?不太可信吧。
2005-4-21 04:52
国产凌凌漆
别的不说,就俄国抢我们东北的地盘,我感觉十分不爽。觉得应该拿回来!再找个鹿鼎公,韦爵爷去和他们谈判!
2005-4-21 05:59
初九勿用
在現在國際大形式之下,能保住現有疆土就很不錯了。
收復失地?難啊!
2005-4-21 09:40
狄人杰
元帝国不值得谈论吧。行省制度不如郡县制,元也过于野蛮落后,而且,元帝国也从来没有把汉人-处于奴隶地位的第四等人-当做自己人吧,在这一点上非常同意树人先生的观点。不过元帝国在疆土上对我们这个帝国还是有贡献的,就是把西藏并入了帝国版图。可是,......又把蒙古省送人了,嘿嘿。
2005-4-21 11:04
捕风捉影
楼主转帖应该要标明,这张帖我3年前就看过了。
2005-4-21 14:23
关毛
说清朝给老毛子的土地是陪嫁品~~~这个偶不苟同~~~明朝时就控制着东北的大片土地,直到后金建立后才成了满洲~~~怎么会是陪嫁的?
新疆地区在汉唐时期就属于中国,到后来的西辽时期也属于中国,只不过成吉思汗的子孙大分家给分出元朝外了,清朝对这些地区的占领顶多只是收复而已
2005-4-21 16:06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捕风捉影[/i]于2005-04-21, 11:04:27发表
楼主转帖应该要标明,这张帖我3年前就看过了。 [/quote]
这帖是去年的。
2005-4-21 16:09
逍遥津大将
一直有一些疑问。汉朝时所立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渤海郡府之类的地盘算不算自己的版图啊??
2005-4-22 18:21
曹仁子孝
我觉得那时只是军事占领有些更只是势力范围
要真能在那收税很委任行政官员才算领土.汉唐经营西域似乎都倒贴的说-.-\
2005-4-22 18:27
〖凤凰〗大帅
还是元朝牛B,版图最大。
2005-4-22 22:07
jhb0007
印度人是蒙古人的后代,真长风识了,谢谢
2005-4-23 00:06
南宫如水
要是配上地图会更好些。
2005-4-23 10:58
兴汉讨虏大将军
[quote]原帖由[i]狄人杰[/i]于2005-04-21, 9:40:23发表
元帝国不值得谈论吧。行省制度不如郡县制,元也过于野蛮落后,而且,元帝国也从来没有把汉人-处于奴隶地位的第四等人-当做自己人吧,在这一点上非常同意树人先生的观点。不过元帝国在疆土上对我们这个帝国还是有贡献的,就是把西藏并入了帝国版图。可是,......又把蒙古省送人了,嘿嘿。 [/quote]
在郡县制的时代,郡太守与九卿是平级的,都是二千石(九卿称“中二千石”,只是名称上的差异,没有实质性区别)。而在行省制下,以部辖省,省下有道,道下有州府,府下有县厅,一级压一级,造成皇帝高高在上的感觉,成就了君主的绝对权威。加强了专制,这是倒退,有什么值得称颂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