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4-23 14:11
舒天楚
《偷香》:躺在心底的一片阳光
文/舒天楚
《偷香》
Stealing Beauty
编剧:贝尔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
苏珊·米诺特(Susan Minot)
导演:贝尔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
主演:丽芙·泰勒(Liv Tyler)
杰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
片长113分钟
法/意/英1996年出品
如果事先不了解这部电影的有关资料,看了《偷香》后别人告诉我说这是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的作品,说实在的,打死我都不相信。
怎么可能?一本正经的贝大师怎么会玩这样一部电影?在我心目中,他向来就是拿那种革命啊宗教啊王朝啊说事的导演,就算是拍部情色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吧,内涵也深刻得要命。
而《偷香》这样一部美轮美奂的田园小品似的电影,在我心目中它更应该是一个年轻的导演,在用影像这种方式表达他对某个姑娘的爱意。
因此,即使知道了这部电影是贝大师的作品,我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贝大师也会像个怀春的少年一样,说着年少的恋事,有趣有趣。
不过后来看了一篇对贝托鲁奇的访谈,说到《偷香》时,里面提了一句,贝大师说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纪念当年一个很受他们喜爱的漂亮少女,我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里的“他们”,我理解为就是贝大师少年时候的玩伴,我甚至可以想象出这样的画面:某个无所事事的午后,一群洋溢青春气息的少年,当然那里面就有正值花样年华,放荡不羁的小贝托鲁奇,他们正低头嘻嘻哈哈地说着少年的玩笑,忽然微风掠过,裙角飞扬,他们抬起了头,只是见到了一个美丽背影,于是他们对着远去的少女吹起了口哨。少女回头,或嗔或怒的表情,都会是那些少年此刻眼中最美的风景。
或许很多年后,他们中会有人和这个少女结婚,又或许他们都无法和这个少女结缘,但是这一切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些少年的心中,就会因此留有一块地方来盛放这段记忆,盛着他们曾经有过的这样一个午后,盛着他们都曾有过的青涩年华。
无论国家,无论民族,无论男女,每个人肯定都会有这种阳光般的回忆,柔和地,轻轻地躺在你的心底,在某个慵懒的午后,会突然涌上心头,瞬间温暖了你的心。
这样的感觉真美。
这样的电影真美。
于是,不得不说到了这部电影中美丽的演员,当然是丽芙·泰勒。她的美,我曾和一位朋友用QQ交流,说是可以用很多词来形容,比如“不食人间烟火”,比如“不可名物”,但是最后,我们还是一致同意用一个已经用滥的词——天使。
是的,躺在心底的这片阳光,有时真的美得仿佛梦幻,我们几乎都要怀疑,真的曾有过这样一道风景吗,真的曾有过这样一个女孩吗,真的……还是这只是我们在童年作过的一个梦,梦中见到了天使?
我想贝大师在决定拍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也一定有这样的困惑。如何把心底的这片阳光表现出来,演员是很重要的。幸运的是,贝大师遇见了丽芙·泰勒,当然一般我们都说是丽芙·泰勒的幸运,因为她拍的第四部电影就遇上了这样一位大师,从而拥有了自己的代表作。
贝大师说:“丽芙是我到纽约后第一位面试的女孩,我们虽然见面不到十分钟,我就立刻确定她是我要找的女孩。为了更确定这个选择,我甚至带丽芙和另一个女孩到伦敦与杰瑞米·艾恩斯试镜,当我看到丽芙在摄影机前面的表现时,我毫不犹豫的确定这就是我想要的,一颗影艺界的巨星即将诞生”。
这段如同背书一般的评价,却毫不掩饰地道出了贝大师对丽芙的喜爱,看来,丽芙·泰勒的美丽,的确摄人心魄,甚至连一脸憨憨的汤姆·汉克斯也如是评价丽芙,说她有一种“不属于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气质”,称之为“新清秀佳人”。
有了这样一位阳光般的少女,那么这部电影的成功基本就确保了一半。而且,我们实在不必怀疑贝大师在画面设计上的功力,我们唯一感到困惑的或许只是这个故事。
故事有点像一个人的自言自语,结构似乎一点也不严谨。影片的开始,是19岁的美国女孩露西在母亲死后来到意大利的艺术山城塔斯肯尼,这是四年后的故地重游,为了解开母亲日记里凌乱迷人的爱情谜团,找到自己的父亲。
那么按理说,寻父就是露西此行最大的任务,而露西的生父究竟是谁,也是这部说不上有什么悬念的电影的唯一悬念。
但是,我们低估了贝大师的智商,或者说,我们低估了自己的智商。因为,如果说这部电影真是贝大师对一个漂亮女孩的一种回忆,那么这个女孩来干什么,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或者说,我们真的就那么喜欢看一个有悬念的故事?
不是的,有时侯生活就是这样,生命中一些人经过了,也就是经过了,不一定非得要和你发生什么关系,就像你边走边看,一路上看过很多美丽的花,并不是一定都要把它们的学名都搞得一清二楚,有的时候,无非就是闻了些花香,看了些花色,日后在闻到类似的香味或看到类似的色彩时,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罢了。
这部电影也是这样,影片中前前后后出现了很多人物,但除了丽芙饰演的露西外,你还真说不上谁是主演。就好像导演领着我们逛公园,说不定转过一个花丛,就碰见那么一个人,打个招呼就过去,也没多看他两眼,绕过一个亭榭,又撞上一位,也是打个照面就走,这么闲情来去,不多会儿就把几角旮旯里的所有人都过了一遍,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山花灿烂的,也有闷不做声的,对谁也没有特意着墨,这故事就这么边走边唱,讲的轻巧动人,还不赶着催着你。影片中有几处长镜头就充分说明了导演的这一用意,如有一处众人围着篝火聊天的场面,摄像机挨个将众人拍一遍,就像一个好奇地打量四周的少年,看到了众人的千姿百态,干什么的都有,但是导演并不想借此说明什么,只想就这么拍,来表现生活的真实一面。
于是,故事一路发展下去,寻父这一情节渐渐淡化,直至几乎无影无踪,而露西的爱情又开始成为一个新的悬念,她究竟会心属谁,是杰瑞米·艾恩斯饰演的那个病泱泱的作家,还是她曾经在15岁献出初吻的风流少年,当然,这个悬念导演最后还是给解开了,原来是那个暗恋她的腼腆少年最后使她变成了女人。我不禁坏坏地想,这个少年,是不是就是以贝大师自己为原型的呢?或者说,这个“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是否反映了贝大师对当年那片阳光的一种渴望?
但,无论如何,电影是美的,因为回忆是美的。在无与伦比的风光和人面前,摄影机不够用了,我们的眼睛不够用了,但最重要的是,导演的心开始了轻微的抖动,他才是摄影机背后的那双眼睛,贪婪地捕捉着这山这水,或者说是这人的美色。于是,无论是丽芙穿着黑色泳装在清水池中游泳的画面,还是丽芙在窗前写日记的画面,还有丽芙背靠大树微裸让画家写生的画面,都像极了一幅幅油画,有着一种只有画家心中充满阳光才会画出来的美丽。
于是,我们要庆幸,我们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如此美丽的一部电影,它足以一看再看,并唤醒躺在我们心里的那片阳光,温暖我们在平淡生活中已开始麻木的心灵。
于是,眼睛疲倦了,心头暖和了,灵魂妥帖了,沉沉睡去。
联系方式:shutianchu@sina.com
2004-4-23 14:23
栀子飘飘
不错,思维流畅文字清新,读起来很舒服。
2004-4-27 22:26
tiggor
徐师弟你来啦.文笔一如从前,驾轻就熟,痛快淋漓
2004-4-30 12:35
舒天楚
各位高手,过奖过奖.
2004-4-30 22:58
tiggor
说实话,我只是觉得师弟的文笔比较好.对电影本身的评论刚不敢恭维.
2004-4-30 23:53
栀子飘飘
[quote]原帖由[i]tiggor[/i]于2004-04-30, 22:58:24发表
说实话,我只是觉得师弟的文笔比较好.对电影本身的评论刚不敢恭维. [/quote]
铁哥把我没说的潜台词说出来啦。
如果不作严格要求,影评的写法还是有很多种的,楼主的算是典型的一种随感式写法了,征文对技术分析没做要求嘛。
2004-5-1 20:04
寂寞的秋
呵呵 我也喜欢这样的文字 继续努力
2004-5-1 21:08
舒天楚
呵呵,要作偏学术的分析,我也没有问题。
不过,我觉得,那不是适合大众看的东西。
我觉得,影评还是要注意可看性,不能高高在上吧。
2004-5-3 22:09
削笔小刀
写的有点散
似乎论述了很多,演员和角色,故事和感受,导演和剧作,可是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建议抓住一两点展开。从感受来写影评,最初总认为那是最简单的方式,可是写好了却难。
发个帖子,交个朋友。
互相学习,共同喝酒。
2004-5-10 12:24
舒天楚
好,朋友,俺是多多益善
喝酒,俺是小量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