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古典小说 » (论)演义作者心目中的辨论尺度。


2007-9-20 14:00 孤高的曹孟德
(论)演义作者心目中的辨论尺度。

对于我来说,这已经可说是老话重提了;在来到轩辕前就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与人讨论过。如今心血来潮,拿来这儿与诸位聊聊。

要讨论的话题与诸葛亮去东吴舌战群雄的事迹有关,然而要讨论的内容便是作者心目中的辨论尺度。

第一帖引原文,第二帖发标意见:

《原文:。。。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尪赢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轩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酸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南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时座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

[[i] 本帖最后由 孤高的曹孟德 于 2007-9-20 09:27 编辑 [/i]]

2007-9-20 15:49 龙图阁大学士
懒得看,字太密了

2007-9-20 17:05 litianlian
:doubt:静候LZ高论:ph34r:

2007-9-20 21:50 lighuen
然后呢!等着呢!:rolleyes:

2007-9-20 22:17 孤高的曹孟德
各位稍安误燥。

[quote] 懒得看,字太密了[/quote]
龙图小兄,好啊!您上次说猪是一种可爱的动物,莫非如今要亲身效仿了?(跟着猪学懒):titter:不过放心,这篇是拿来当论证的,不是要大家读的。懒得人,欢迎!本人会解读给大家听。

另:见小兄你可爱,顺眼,故而教你一招,帖的右上角有大,中,小三字。按大字就会变大。

[quote]静候LZ高论[/quote]
[quote]然后呢!等着呢![/quote]
以上二位,不好意思。本人昨日写着写着,忽遭人背后袭击,被打晕了。如今方醒。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大家要明白,等两天就会写出来了。当然,被人打死的可能性是0,因为有强运护身。所以各位要有耐心,我总有醒过来得时候,也总会完成我的文章的。只是时间问题。

[[i] 本帖最后由 孤高的曹孟德 于 2007-9-20 09:47 编辑 [/i]]

2007-9-21 01:15 孤高的曹孟德
大家都能感受到作者是偏蜀的。然而,从以上这段舌战群儒的文章,可以探索到作者心目中的辨论尺度,与对错感。

首先,可以清楚理解到的是,作者编此文的目的是要诸葛亮演正派,而张昭等群儒则扮演反派。所以通常诸葛的所举所言,大多都是作者认同的,而张昭等的所做所言,基本上都属于作者心目中的“小人行为”。

以下,便是作者心目中的尺度了:
首先,谁先挑起事端的谁就错。这次舌战,或者冷潮热讽,是张昭这方先引起的(原文《张昭先以言挑之曰》。。。),诸葛见状,也毫不退让,于是双方开战。此处作者应该认为谁先开始的谁就错,骂还的那方没错。也就是说若作者是管理员的话,他见二人争吵,他会重罚那个挑起事端的,而不是“各打五十大板”。

但其他的尺度就难看出了。要看清那些,就必需将作者对他们的心理描写去掉,直接看对话方能悟到。其实,双方辨论,你心理想什么跟本不重要,重要得是你说出口的是什么。也就是说,若你与人在论坛上辨论,你心里骂对方什么都没关系,但你若将骂人的话帖出来了,让论坛众人看到了,那么你就要受罚了。这道理也是非常能理解的吧。那好,我们就用去掉心理,直接看对话这方法看看双方言辞一一评价,从而推探出作者心中的尺度吧。(先写到这,请待下文)

[[i] 本帖最后由 孤高的曹孟德 于 2007-9-20 09:22 编辑 [/i]]

2007-9-21 01:20 孤高的曹孟德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如一部分一部分来说吧,先说说这第一出场的张昭与孔明之间的辨论吧:

张昭先问:“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
(个人评价:这位张兄就此处看,这问题还算是在尺度范围内的。只是问孔明是否自比管乐?此问谈及对方本身,对方有权回避。)

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个人评价:这位孔明兄不但没回避,反而摆出高傲的姿态。这句“小可之比〃,莫非是说自己比他俩更行?对于当时初出茅庐,未有成就的孔明而言,这么说显出的是异常的高傲。)

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个人评价:这一问应该也算尺度范围内的)

孔明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个人评价:此处孔明照样高傲。说都怪大耳心太软,不然照我孔明的办法现在早如何如何了。但关键问题是他最后还加了句“非等闲可知也”似乎有含沙射影之嫌,或是转着弯贬低对方为“等闲”,自己却高于“等闲”。但无论如何,应该还算得上是尺度范围内的,必竟他没指名道姓。)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个人评价:呵呵,此处张昭的口才也是非常历害的。不过他说的也都是事实,他说你自比管乐,但为何刘备得你前尚有城池,得你后却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呢?张照因此对孔明自比管乐表示怀疑。就当时而言,张昭这话也算合理。而且张昭最后还加了句“愚直之言,幸勿见怪!”以表歉诚。将自己比作“愚”,而这段一开始则一直称孔明为“先生”。总体来言,还算有风度,在尺度范围内的。)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尪赢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个人评价:这里不得不说,孔明年轻气盛,风度不如张昭呐,张昭至少还会称对方“先生”,自称“愚”,而孔明则从没对他们用过这种尊称。孔明听罢大笑后的第一句便是“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这句话是将众人比作群鸟,将自己比作比群鸟高一当次的鹏。很名显,孔明是在转弯摸角的贬低众人了。这句话后孔明发表反驳张昭的言论,这里没问题。但最后,孔明却又加油添醋说道:“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句话,便是含沙射影的骂众人无用。

总结第一段孔明与张昭的对话,张昭比较有礼,而孔明言辞锐利,辨论风格辛辣,故而张昭不敌。这些其实都属辨论手段,并没有超出作者心目中的尺度。此处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认为冷潮热讽是属尺度范围内的辨论技巧。

好了,下次我们再来谈谈之后作者的尺度又有了哪些变化。(请待下文)

[[i] 本帖最后由 孤高的曹孟德 于 2007-9-20 09:24 编辑 [/i]]

2007-9-22 15:08 静淀海
[quote]原帖由 [i]龙图阁大学士[/i] 于 2007-9-20 15:49 发表
懒得看,字太密了 [/quote]


高人   这句挺砸人...

2007-9-24 02:03 诸葛丞相
继续等待LZ的另一角度的高论!~~~~

2007-10-1 21:39 lighuen
很期待呢!

看了7楼的都开始自己尝试的品评了:^%:^%:^%:^%

2007-10-2 10:51 神威公子
抱歉,楼主他至今未醒,下半段只能由在下代写。

虽然穿着有点怪,但请大家不要以貌取人,祁视我哦。我很害羞的。。。:shy::shy:

开始:

张昭老先生本来人就比较老实,现在被诸葛这样唬了一下,立刻心跳加快,头脑发晕。不得不退回去,坐那发呆了。

接下来的那位,是虞翻。我们来看看他的表现怎么样:

[color=Blue]原文:(虞翻):“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color]
个人评价:虞翻发了另一个帖子,开了另一个话题。


[color=Blue]原文: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color]
个人评价:言辞很锐利。特别是最后那句,火药味很浓。但由于那句前孔明讲的出理由,而且最后说的是“此真大言欺人也!”而不是“你真大言欺人!”所以免强还可以算是对事不对人。

[color=Blue]原文:虞翻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color]
个人评价:这招是反论哦。人家说你大言欺人,你便回人家大言欺人。就算是互骂对方“大言欺人”也是孔明先开始得。

[color=Blue]原文: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color]
个人评价:这句好像没有攻击人的成分。只是说道理。

总结:与张昭相比,虞翻脾气稍差些。若虞翻上网辩论的话,就是那种你骂他什么他骂还你什么的人。而张昭则是被你骂后还表面上称你“先生”的那种。这里作者的尺度和前面差不多,没多大变化。

2007-10-2 10:54 神威公子
下一位,步骘。

[color=Blue]原文:(步骘)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江东耶?”[/color]
个人评论:步骘好像对孔明很不满。所以一开始就用“自知之明”这招说他。

[color=Blue]原文: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color]
没想到的是孔明用自台身价这招挡了回去。最后还用“自知之明”这招回敬,说“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接不上来。就这样两回合搞定。

这里好像没有特别越轨的地方。

2007-10-2 10:55 神威公子
一次人身攻击

接下来不得了了,要吵翻天了;P。 

薛综来也。

[color=Blue]原文:(薛综)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color]
个人评论:开始讨论起曹操来了。

[color=Blue]原文: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color]
个人评论:孔明回答。

[color=Blue]原文:综曰:“公言差矣:汉历传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color]
个人评论:用后人的眼光看,其实讲的很有道理哦。当时曹操已得天下三分之二,孔明不得天时,已无力回天了。

[color=Blue]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color]
个人评论:孔明受到刺激了。发飚了。开始对薛综人身攻击了。如“你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等都算得上人身攻击的言辞。

总体评论:这里作者可能认为,对于贪生怕死,为保命而背弃理念的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可以的。

2007-10-3 00:13 乌鹊南飞3
以毛本为准,还讨论什么尺度,肯定是偏向蜀汉的嘛。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