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4-22 04:44
蒹葭苍苍
又是农历三月三,又是鸡屎藤粉飘香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在合浦,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吃这种食品。
鸡屎藤粉是很一种很地域化的食品,无论是外观,还是口味,都带有很浓厚的乡土气息。煮熟的鸡屎藤粉是暗绿色的,汤和粉条的颜色差不多,有些浊。稠稠的一盆摊到面前,一眼便知难登大雅之堂。但只要你夹上一箸,未及嘴边,就能闻到一股清香——那是鸡屎藤草本特有的味道。入口时感觉有点粗,不如一般粉条软滑,嚼起来还带着一点劲道。汤是甜的,喝上一口,也不觉得腻人。吃完之后,余香留于齿颊间,经久不散。据说,它还有健胃消食和驱邪扶正的功效,一直深受合浦人民的喜爱。
制作鸡屎藤的方法很简单,大致分为两种,我分别称之为“捣制法”和“拌制法”。两者的第一道工序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采叶。三月三前的个把星期,便是采叶的时间。这种蔓藤类的植物在乡野间随处可见。叶要鲜嫩的那种,采回来后洗净晾干备用。接着是第二道工序,差别就出在这里。捣制法所采取的方式是将叶子和大米一起放进米臼里捣粉。在木椿的强烈撞击下,叶子和米粒便慢慢混成一体。拌制法则是将采回的叶子先椿碎,只取汁液,然后浇进事先磨好的米粉里搅拌均匀即可。这样做出的粉吃起来口感要比捣制法的细些。这两道工序完成之后,剩下的便是和粉,烧水,切条,下锅,然后一锅热气腾腾腾鸡屎藤粉便算做好了。粉条的长短粗细全凭个人喜好。
三月三除了吃鸡屎藤粉之外,每家每户还要在自己的门檐挂上一把鸡屎藤的青梢。这是一种近似于宗教仪式的行为,据说这样可以避邪驱病,保佑住在屋子里的人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挂起来的青梢是不能摘除的,必须让它自己枯萎掉下来。如果哪家的青梢枯的比较快,通常会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那家人就得格外的小心。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人也不怎么在乎这种说法,而是作为一种传统的延续,还保持着这种习惯罢了。
这两种风俗的起源已经无法考究了。相传,在从前的某一年,合浦发生疫病,很多人都受到了感染,而且一直找不到治疗的办法。后来在三月三这天,有一个人发现了鸡屎藤,便突发奇想,用它做成了一种食物。大家吃后发觉病已不知不觉痊愈了,后来便在每年的三月三都做这种食物吃。还要把它的梢藤挂在门檐避邪。这便是三月三吃鸡屎藤粉和挂鸡屎藤梢的来由。
从那以后,合浦再也没遭受过重大疫病的侵袭。如今,时间一晃已过多年,但世世代代的合浦人仍保持着这种传统的风俗。在别人眼里这也许这是微不足道的,却反映出了合浦人淳朴的一面。这是一种对造物最朴素的感激之情,它就深埋在人们的心中,虽然只是一瞬间的呈现,却令我无法不为之而动容。
2004-4-22 12:52
夏 炎
鸡屎藤好奇怪的名字,还可以避邪驱病,就像我们这里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插艾条,艾能理气血、逐寒湿等等功效。
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第2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正式开幕
三月三,一年一度的庙会。
2004-4-22 15:20
白木
湖南这边是地菜煮鸡蛋
也就是芥菜
满好吃的 据说能预防风邪
2004-4-22 15:33
马岱
地菜跟芥菜不是一回事,地菜实际不是菜,不过煮的汤别有一番滋味,每到临近三月三,地菜才出现,而且过后,不久就会枯死,样子有点象西瓜的叶子,不过没那么大,紧贴着地面生长。
三月三,地菜煮蛋,不过也另有说法是四月八的(阳历)。
而芥菜是一种常用蔬菜,略有苦味,广东人特别是潮州人爱吃,我是不大喜欢。
2004-4-22 16:21
灵儿@
都是什么菜啊。汤的。什么民俗啊。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2004-4-22 20:38
庞桶
三月初三不是王母娘娘生日么?
鸡屎藤粉?!有创意,和撒尿牛丸一个路数
2004-4-22 21:39
落叶的秋
呵呵 名字虽然不雅却也是一种习俗
芥菜 野菜的一种 偶妈妈极爱吃
2004-4-24 00:09
白木
[quote]原帖由[i]马岱[/i]于2004-04-22, 15:33:46发表
地菜跟芥菜不是一回事,地菜实际不是菜,不过煮的汤别有一番滋味,每到临近三月三,地菜才出现,而且过后,不久就会枯死,样子有点象西瓜的叶子,不过没那么大,紧贴着地面生长。
三月三,地菜煮蛋,不过也另有说法是四月八的(阳历)。
而芥菜是一种常用蔬菜,略有苦味,广东人特别是潮州人爱吃,我是不大喜欢。 [/quote]
常用蔬菜那种叫荠菜
芥菜是楼上说的那种野草类的哈
2004-4-24 01:34
蒹葭苍苍
芥菜是常用蔬菜
荠菜才是野菜。
2004-4-27 22:57
hong2
我想吃野菜只能去家旁边的公园自己觅去
ps法国的小龙虾只有宠物店里有卖,一个只要60元人民币.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