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廉颇可曾想到,如果秦军攻破丹河防线,他又会怎么办?


2007-9-17 17:17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酒酒[/i] 于 2007-9-17 17:11 发表
那阁下记那些了不起的事迹呢?

我也好学习,敬仰一下!

总之我回答的就是楼主的问题!

如果没意义那就是楼主的思路太差!

为将之道还是,赵括的老爸赵奢说得好,只有到死了才不担心打败仗了,不论你 ... [/quote]

没有任何徵状表明廉颇有防守反击的打算,
同样也没有任何记载表明廉颇擅长防守反击,
而历史上真败的事件远远多于为了诱敌而诈败的,
那很明显的结论就是,廉颇真败的可能远远大于他在打防反。

2007-9-17 17:33 轩辕酒酒
看不懂你在说什么
就像你没有看懂我说什么一样!
:qoo+
我原来说的和你有什么不同吗?

2007-9-17 17:42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酒酒[/i] 于 2007-9-17 17:33 发表
看不懂你在说什么
就像你没有看懂我说什么一样!
:qoo+
我原来说的和你有什么不同吗? [/quote]
恩,似乎是俺没仔细看:shy:

不过持有廉颇在打防反观点的人还真不是少数,就当俺回复他们吧:lol:

2007-9-20 14:10 徐道难
打什么阵地战?
老子去指挥,跟秦军打游击不就得了!呵呵。
赵国有几座山头?哈哈。

2007-9-21 11:19 明明
一开始赵国上层决心不明确,有畏秦的情绪.秦何畏之有?下定决心抗秦,众志成城.想赢得战争,就是靠得一股气.如果这种气没有了,停停打打,和和战战,影响了士气,自己就先垮下来了.而秦国目的很明确就是想一举摧毁赵国,手段无所不用.
继后的邯郸大战,赵国那么坚苦,比长平之战时实力差了十万八千里,可最后却胜利了,凭得是什么?就是一股气!
在赵之可胜之战的阏与之战中,廉颇推辞了.因为他不打无必胜的仗;按这种逻辑推理,在长平之战时,他就再也没有推辞过.很简单,他认为有能力打败秦军,有这种士气.将军避难走魏时,秦数困赵国,赵王来请,将军披甲上阵,跨马扬刀,以示可用,这是何等的气势,他畏秦了吗?没有!

2007-9-21 11:26 明明
不记得是谁说得了,宋金交战时,宋之大将某上书,和不可谈,如果有和谈的消息,我宋兵首先在士气上垮下来了.让兵士们认为,没有和平的希望,只有不停地战争,人才会有生路.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