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8-27 14:50
骑乌骓执雷刀
近期看电视,深究一些问题,关于宋太祖和太监的
(1)太监始于那个朝代,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2)宋太祖和小周后到底是你情我愿,还是逼迫?
(3)宋太祖和小周后是如何认识的?
2007-8-27 15:02
星义
:doubt:太监汉朝就有,小周后?你指的谁?柴荣的老婆?
:titter:不是又看了某宫帷剧吧。
2007-8-27 15:33
冒牌
1、宫中用阉人从周代就开始了,甚至可能可以上推至商代。
至于“太监”跟阉人联系在一起是在金元。
以太监称呼阉人,则是明代的事情。
2、3、宋太祖跟小周后不认识。
2.5、宋太祖只认识花蕊夫人,应该不能完全算逼迫;
小周后只认识宋太宗,这应该是被逼的,因为小周后每次回去都会骂李煜。
2007-8-27 15:40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7 15:33 发表
1、宫中用阉人从周代就开始了,甚至可能可以上推至商代。
至于“太监”跟阉人联系在一起是在金元。
以太监称呼阉人,则是明代的事情。
2、3、宋太祖跟小周后不认识。
2.5、宋太祖只认识花蕊夫人,应该不 ... [/quote]
想起了某小说中的宋太宗凌空遇小周后:titter:
2007-8-27 20:52
深蓝判决
不是据说有张这个H图流传下来吗~~~
为什么轩辕不可能匿名
这个帖子回得真影响纯洁
2007-8-28 09:00
三种不同的红色
小周后貌似是和太宗吧。和太祖没有关系。
宋朝人王銍在《默记》中说:“(小周后)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
又有《熙陵幸小周后图》,画的就是赵光义强奸小周后的情形。文彦博在笔记中说,他曾亲眼见过这幅图。
元人有诗题此图曰: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明人曾描述此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
2007-8-28 13:11
冒牌
[b]姚叔祥《见只编》: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粉本,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b]
:lol:
看来太宗不如太祖长得帅
2007-8-28 15:15
寒浞
只听说太监一词起源于辽代,至于被阉割的宫人,感觉起源于东周时期。
2007-8-28 15:23
关内侯
赵光义是宋朝最没意思的皇帝
2007-8-28 18:19
麒麟子
[quote]原帖由 [i]关内侯[/i] 于 2007-8-28 15:23 发表
赵光义是宋朝最没意思的皇帝 [/quote]
我觉得还有点意思,烛影斧声就是个赵光义的谜局,而传说赵光义又搞了个金匮之盟,要还为八王千岁,这几年又让人真假难辨
2007-8-29 11:0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寒浞[/i] 于 2007-8-28 15:15 发表
只听说太监一词起源于辽代,至于被阉割的宫人,感觉起源于东周时期。 [/quote]
太监一词,源于北齐后主穆皇后。
[b]钦道伏诛,黄花因此入宫,有幸于后主,宫内称为[color=Red]舍利太监[/color]。[/b]
不过与后世太监没什么关系。
按唐制设九寺五监,诸监的长官在后来就被称为太监,与少监相对,在辽金宋三朝均有此称,但不常用。
至元代太监则成为正式官职。
明代设二十四衙门,以太监领之,这才是阉人为宦官之时。但明代太监也还是尊称。
用阉人是源于古时用罪犯为奴隶。
所以阉人当与宫刑有关。
甲骨文中似乎已经有宫刑的记录。
用阉人的制度在周礼中有记载,应该已经是定制。
2007-8-29 12:52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7-8-28 09:00 发表
小周后貌似是和太宗吧。和太祖没有关系。
宋朝人王銍在《默记》中说:“(小周后)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
又有《熙陵幸小周后图》,画的就是赵光义强奸小 ... [/quote]
这张图怕是假的,熙陵是宋太宗死后才出现的称呼。
2007-8-29 13:0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8-29 12:52 发表
这张图怕是假的,熙陵是宋太宗死后才出现的称呼。 [/quote]
作笔记的本来就是后世人,称熙陵也不算错。
不过所谓[u]文彦博在笔记中说,他曾亲眼见过这幅图[/u],语焉不详。
文彦博有《潞公集》,无笔记小说小说传世。
这个说法不提为何笔记,未必是实。
2007-8-29 14:29
天涯明月刀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9 13:09 发表
作笔记的本来就是后世人,称熙陵也不算错。
不过所谓文彦博在笔记中说,他曾亲眼见过这幅图,语焉不详。
文彦博有《潞公集》,无笔记小说小说传世。
这个说法不提为何笔记,未必是实。 [/quote]
作笔记的是后世人,但作画的肯定不是,我倾向于是市井流传,后人附会。
2007-8-29 14:32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天涯明月刀[/i] 于 2007-8-29 14:29 发表
作笔记的是后世人,但作画的肯定不是,我倾向于是市井流传,后人附会。 [/quote]
画本身的名字叫什么就难说了。
比如若文彦博说“余尝见熙陵幸小周后图”,不代表这个画就叫《熙陵幸小周后图》。
2007-8-29 14:35
张建昭
[quote]按唐制设九寺五监,诸监的长官在后来就被称为太监,与少监相对,在辽金宋三朝有此称,但不常用。[/quote]
“太监”当时还不常用,一般长职直接称“XX监”,贰职称“XX少监”,下面一般还有监丞。
2007-8-29 14:38
儒人
中国的电视剧除了歌颂辨君的丰功伟绩外,就是通过这样来描述其他朝代,中国老百姓也是这么来认识历史............
2007-9-1 16:10
关毛
太祖对花蕊夫人有些意思,可是被赵光义给搅黄了。
然后太祖死了,赵光义就霸占小周后,不知道他当初哪有脸搅黄太祖的好事
2007-9-15 15:12
索虾王
应该商代就有了吧?至少周的时候很多太监,赵高不就是太监吗?至少他之前还有很多吧
2007-9-15 15:53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8-29 14:32 发表
画本身的名字叫什么就难说了。
比如若文彦博说“余尝见熙陵幸小周后图”,不代表这个画就叫《熙陵幸小周后图》。 [/quote]
冒牌说得对,这个图不一定就叫熙陵幸小周后图,后来的文人要是记载这么一件事不叫熙陵莫非叫本朝太宗皇帝或者直呼大名?那他怕是活腻了,虽然宋代政治气氛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宽松的,但八卦这个恐怕也是危险。
2007-9-17 22:51
温柔的一刀
回复 #18 关毛 的帖子
被光义搅黄了?这种说法有何依据啊?
花蕊夫人入宫应该是没有太大疑问的吧,最起码在下觉得比小周后入宫可靠得多。
花蕊夫人长得好看,也是多才多艺(比那周后强多了,太祖的品位就是高啊:titter:)她入宫后最起码有诗留下来,著名的“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就是她写的。而且太祖改年号也是和后蜀宫人有关,有的直接说是花蕊夫人,有的笼统得说是后蜀宫人。看那种和太祖的亲密接触程度看,基本是花蕊无疑了。
2007-9-18 08:07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温柔的一刀[/i] 于 2007-9-17 22:51 发表
被光义搅黄了?这种说法有何依据啊?
花蕊夫人入宫应该是没有太大疑问的吧,最起码在下觉得比小周后入宫可靠得多。
花蕊夫人长得好看,也是多才多艺(比那周后强多了,太祖的品位就是高啊:titter:)她入宫后最 ... [/quote]
花蕊夫人被光义射死,理由是狐媚乱国之类的
2007-9-18 09:06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9-18 08:07 发表
花蕊夫人被光义射死,理由是狐媚乱国之类的 [/quote]
说法不同。
其一:《铁围山丛谈》:[color=Red]花蕊夫人随昶归宋,昌陵亦惑之。晋邸数谏不从。一日从猎苑内,花蕊在侧,晋邸方调弓矢引满拟兽,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color]
其二:[color=Red]《闻见近录》以此事为金城夫人,非花蕊夫人。云:金城夫人得幸太祖,颇恃宠。一日,宴射後苑,上酌巨觥以劝太宗。太宗顾庭下曰:‘金城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太宗引射杀之。[/color]
其三[color=Red]:《烬余录》:太宗盛称花蕊夫人,蜀主薨,乃入太祖宫,有盛宠。太祖寝疾,中夜太宗呼之不应,趁间挑费氏。太祖觉,遽以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气如缕,太宗惶遽归邸。翌夕,太祖崩。[/color]
则依照此说,光义非但没有杀死花蕊,反而垂涎其美色,从而引发了斧声烛影的故事。
其四:况周颐《蕙风词话》: [color=Red]余尝谓花蕊才调冠时非寻常不栉者流,必无降志辱身之事。被虏北行,制采桑子词,题葭萌驿壁云:“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甫就前段,而为军骑促行。後有无赖子足成之云:“三千宫女莲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恩爱偏。”太平清话谓花蕊至宋,尚有“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之句,岂有随昶行而书此败节之语。此词後段,决非花蕊手笔,稍涉倚声者、能辨之。按郡斋读书志云:“花蕊夫人俘输织室,以罪赐死。”乌得有宋宫宠幸事。乡於近录、丛谈所记互异,未定孰是孰蜚。及证以晁氏之说,始决知误在丛谈。而采桑子後段之诬,尤不辨自明,而花蕊之冤雪矣。晋王射杀花蕊夫人事,李日华紫桃轩又缀谓是“闽人之女,南唐李煜选入宫。煜降,宋祖劈之”云云。此又一说。据此则亦必非作宫词之花蕊夫人也。[/color]
况说最善。
2007-9-18 16:52
tiger1970
基本同意第四种看法。
但既然后主有官职有宅子(虽然只住了一个星期),恐怕宋太祖还不至于公开把花蕊夫人弄去。
2007-9-18 17:04
冒牌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07-9-18 16:52 发表
基本同意第四种看法。
但既然后主有官职有宅子(虽然只住了一个星期),恐怕宋太祖还不至于公开把花蕊夫人弄去。 [/quote]
既然孟昶几天就挂了,宋太祖把花蕊夫人弄去有什么奇怪的呢?
2007-9-18 17:0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9-18 17:04 发表
既然孟昶几天就挂了,宋太祖把花蕊夫人弄去有什么奇怪的呢? [/quote]
根据“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的词,和“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的诗,偶不认为花蕊夫人会媚颜讨好赵匡胤。
而偶也同时认为赵匡胤不会象光义那么无耻,去干强奸的事情。
2007-9-18 20:18
tiger1970
"认为赵匡胤不会象光义那么无耻,去干强奸的事情。"
同意。他在民间传说中可是个不好女色的,总要有点影子吧。
2007-9-18 20:32
99415351lc
看中国的古装电视剧,还能深究出来些问题,不禁佩服LZ。
2007-12-19 13:48
白衣陈庆之
"认为赵匡胤不会象光义那么无耻,去干强奸的事情。":agree:支持,赵匡胤的人品比他弟弟高了不知道多少
2007-12-20 07:02
梦回连营八百
嗯,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名声不错:victory:
2007-12-20 09:57
无人是
太监好象商朝有吧,叫寺人或是什么...好象不叫寺人
2007-12-27 13:22
寥廓江天
看来大家对赵匡胤的看法不错啊
是因为什么呢
2007-12-29 15:50
温柔的一刀
[quote]原帖由 [i]无人是[/i] 于 2007-12-20 09:57 发表
太监好象商朝有吧,叫寺人或是什么...好象不叫寺人 [/quote]
应该是叫寺人,周朝是那么叫的,看东周列国重耳的事有那个称呼的。
2007-12-30 20:58
秋色冷并刀
原来有这么多人八卦这件事。。。
2008-1-4 16:51
buffalo
[quote]原帖由 [i]寥廓江天[/i] 于 2007-12-27 13:22 发表
看来大家对赵匡胤的看法不错啊
是因为什么呢 [/quote]
比较厚道,至少在历史记载上找不到什么恶毒的事迹,夺了柴家的位子也没有斩草除根,不要说那是五代乱世,就是平常能做到的也没几个,当然,也有老柴家比较识相,不乱说乱动的因素。
2008-1-5 10:10
温柔的一刀
回复 #35 buffalo 的帖子
在下对宋太祖厚道大度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次太祖出游,有支箭射到了他的车上,所有人都要求严厉追究,太祖却置之一笑而已。后来这件事也没什么下文,也没见有什么刺客出现。这种自信和大度在别的君王身上在下还没见过。
2008-1-8 16:13
秦穆公
太监在商朝就有,那时叫寺人。
2008-1-10 23:56
温柔的一刀
回复 #37 秦穆公 的帖子
不过那时是不是发展成了个专门的职业还很难说~~~记得直到东周,后宫也不怎么禁止正常的男人的出入的。
2008-1-11 01:45
文以载道
中国前几个朝代宫人不全是太监的
好像是从东汉开始公人才一定要成太监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