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司马迁告诉我们:萧何的境界远远不如刘邦


2007-8-18 20:22 为刘邦平反
司马迁告诉我们:萧何的境界远远不如刘邦

萧何是谁?大汉王朝的第一任相国,被誉为名垂青史的千古贤相。刘邦是谁,汉朝的开国皇帝,汉人的老祖宗,但被一些人骂为“大流氓”、“无赖”、“地痞”。说萧何的境界远远不如刘邦,是不是想挨抽?

    当然不是,这个观点是司马迁告诉我们的,不是瑞红自己的发明创造,瑞红只是翻译历史而已!司马迁作了一个比喻,他认为刘邦是太阳月亮,萧何只是一个星星而已。
   
不可否认,萧何也是人中精品。据司马迁在《史记》中介绍,萧何为人“素恭谨”。虽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专横跋扈,更谈不上贪污腐化,生活堕落。有一件事情足以证明其人格的不同,什么事情?对子孙后代的明智安排!
   
作为大汉皇朝的首任相国,萧何为后世子孙购买田地、房屋,不是去繁华、富裕之地,而是到穷乡僻壤之处。而且,房屋也建的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亭堂楼阁,只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民房。史载“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这是为什么?萧何说:“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子孙后代如果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如果不贤能,也不被会有权势的人家夺去。在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对自己的身后家事做如此明智安排的,实在是令人佩服。

后人对非常推崇萧何,西晋的陆机曾写了一首诗,叫《萧何颂》,专门赞颂萧何:
              堂堂萧公,王迹是因,
              
              绸缪睿后,无兢维人。
              
              外济六师,内抚三秦,
              
              拔奇夷难,迈德振民。
              
              体国垂制,上穆下亲,
              
              名盖群后,是谓宗臣。

实事求是地说,萧何作为一代名相,对这些崇高的评价是受之无愧的! 然而,一代大师司马迁认为,萧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星星,刘邦呢?是普照万物的太阳,滋润众生的月亮。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而何之勋烂焉。位极群臣,声施(yi二声)后世”。司马迁认为,萧何在做秦朝的刀笔吏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后来萧何之所以能位极群臣,建立辉煌的功业,为什么呢?是因为“汉兴,依日月之末光”。司马迁称赞刘邦像太阳月亮一样伟大,而萧何作为西汉第一功臣也只是叨日月之微光的星星而已。
   
司马迁为什么这样对比萧何、刘邦二人呢?是不是司马迁在拍刘邦的马屁?不是!司马迁写史“不虚美”,“不言恶”,当然不会去做这些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事。他是在用事实说话,什么事实呢?我们只举一个例子:

公元前209年7月,刘邦、萧何、曹参等人在沛县起义时,当时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什么问题?没有人愿意出头露面当起义军的首领。
   
据《史记"高祖本纪》,众人推荐刘邦,刘邦拒绝了,其理由是:“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意思是,我不是爱惜自己的生命,只是能力有限,恐怕辜负众望,不能保全父老兄弟的安全。众人又推举萧何、曹参等人,他们坚决拒绝,为什么?担心万一事情不成,会被秦朝诛灭全家。司马迁说,“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

从当时起义的条件来看,最后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果起义一旦失败,领头人面对的是株连三族的命运。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而是相互推诿,希望有人能挺身而出,自己追随在后.

众人现在面临着一个关键抉择,如果没有人出头担当首领,举事的这些人就是一盘散沙,一旦秦军攻打过来,势必如待宰的羔羊。萧何、曹参等人死活不干,怎么办呢?总不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啊!刘邦见此状况,毅然决然挑起了起义军的大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在当时,刘邦无论是声望、地位,还是学识及家族势力,都远不如萧何、曹参等人。论官职,刘邦只是一个泗水亭长,类似今天乡镇派出所长;萧何是县人事局长,曹参是公安局长。论家族势力,刘邦只是一个中农,属温饱型;而萧何、曹参是当地豪吏,有权有势。刘邦当首领,实在是勉为其难。后来,雍齿背叛刘邦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司马迁写《史记》,一贯惜墨如金,但在叙述此事时显得有点啰唆。为什么呢?他是想通过这件事向我们透露一个信息。什么信息呢?就是刘邦与萧何、曹参等人的差别。萧何、曹参都是秦末群雄并起时期的杰出人才,其功业彪柄千秋,流芳青史;他们的境界也被后世大力推崇,倍受赞誉。然而,在起义之初,他们过多关注的还只是自身利益,没有天下为公的胸襟与气度;相比之下,刘邦的境界则要高出他们许多,他从不考虑自身利益,没有小家庭的概念。在刘邦心中,念念不忘的是沛县父老乡亲的利益,是天下人的利益,只有大我,没有小我。对此,陈仁锡评价说:“季自爱,爱天下;‘文吏自爱’,爱一身”。此评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概括了刘邦和一般人的差别,是胸怀天下,天下为公,还是只顾自己,不及他人。
     
老子说,一个人能为天下而牺牲自己的人,就可以把天下交给他;愿意牺牲自己而为天下服务的人,便可把天下委托给他。即《道德经"第十三章》:“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刘邦和一般人最大的不同便在这里,他一向不顾及自己的利害关系,“仁而爱人”,考虑最多的始终是大家的利益。押解劳役时,他把囚徒放走,牺牲自己的官职,陪着大家一起逃亡。在举事的关键时刻,众人都瞻前顾后,虑及自身安危,又是他不计个人利害,勇挑重担。如果说这样的人是流氓、是无赖,那么,中国缺少的恰恰就是这样的流氓、这样的无赖。我们把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命运交给这样敢于承担责任的人,难道不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幸运吗?


所以说,司马迁告诉我们,萧何的境界远远不如刘邦。



摘自绌作《真实刘邦》,更多更好请进入:
[url]http://blog.sina.com.cn/chen959501[/url]
[img]http://eby.cc/uppic/2007425154142.jpg[/img]

2007-8-18 23:10 万寿山人
我也很佩服刘邦。但说刘邦“从不考虑自身利益”这话,应该是整篇文章的败笔,因为美化得有点过了。太史公笔法简,但刘邦起事的心理斗争,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2007-8-18 23:36 江城子
说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家伙,决不是什么心仁天下的仁。起事之前,刘邦哪有为民作主的念头。

楼主的文章基本是在臆测!

2007-8-19 17:43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江城子[/i] 于 2007-8-18 23:36 发表
说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家伙,决不是什么心仁天下的仁。起事之前,刘邦哪有为民作主的念头。

楼主的文章基本是在臆测! [/quote]

历代起义者利用的是民心,求的是自己的丰功伟绩

2007-8-20 01:14 疯猫
还是陈胜吴广说的好,有气魄,有内涵,成了以后造反派的一致理由。

2007-8-20 02:21 KYOKO
除了本朝太祖 多少开国君主起事是为了百姓的

2007-8-21 09:45 鬼手书生
这些领袖之所以心怀天下,为了百姓,无非是为了加重自己争天下的砝码罢了

2007-8-22 18:42 hahaku719
萧何怎么能和刘邦比。

顽政治不是玩仁义。顽政治的人,需要仁义的时候就仁义一把,不需要的时候,就把这两个字一脚踢得远远的。

2007-8-26 17:02 余仁
萧何是臣服刘邦的大臣
刘邦是驾御萧何的帝王
合格的帝王有吞吐天下的气度,大臣难以相比.
帝王即傲视天下,又重视天下.
重视百姓,关心百姓利益是大人物夺取天下并稳定政权的手段之一,也是能够成功的一大因素.更何况是刘邦这样的农民起义领袖.
某些境界,萧何确实不如刘邦.

2008-4-12 23:38 紫川家统领
刘邦啥时候一心为民了?胸怀天下只怕也是未必吧?时势造英雄

2008-4-13 00:55 asky
那样的时代,位于权力中心的,并不见得是最有能力的人,但一定对于权力追逐最盛的人。

2008-4-13 09:32 阿巽
秦法起义军只有首领一人诛三族?

2008-4-13 13:21 伤云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陈胜吴广喊出来的,可实际奉行的正是刘邦项羽这样的人。笼络人心的手段刘邦倒是不缺,可是爱惜百姓以天下为己任还真没从史记中看出来。

萧何同志都被逼到自污以媚主的地步了....因为受到老百姓爱戴导致自己老命都危险了,您还想让他有什么境界?您还觉得他的主子可以谈境界?

PS:竟然是去年的广告帖子.....

[[i]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4-13 13:22 编辑 [/i]]

2008-4-14 10:50 tang221276
6楼的太过了。。 太祖诚然是为民起事  难道你忘了国父么。 孙中山一身为国为民奔走。。可敬可佩。

2008-4-16 11:16 紫川家统领
太绝对了

2008-5-4 07:33 xiah_TOP
君主都是玩政治的!而对于君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百姓!君主若比舟,则百姓为水!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刘邦当时应该为自己着想了,只不过可能豁出去了!

2008-5-5 06:16 文以载道
只能说刘邦不是伪君子,怎么做就怎么说,怎么说也怎么做~~

2008-5-6 12:00 遗忘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7-8-20 02:21 发表
除了本朝太祖 多少开国君主起事是为了百姓的 [/quote]

太祖听了你这话 做梦也会笑的 呵呵

2008-6-13 10:33 l712gohome
[quote]原帖由 [i]绝世天骄.[/i] 于 2007-8-19 17:43 发表


历代起义者利用的是民心,求的是自己的丰功伟绩 [/quote]

就当时而言,敢出头已经是很有魄力了,讲不定没几天就被人株连九族了.到底秦国大军还没被项羽灭了.(看看从大别山出来的老革命,没几个能看到新中国成立了).

萧何几个是打定注意不出头了,赢了共襄盛举,输了拿刘邦顶缸.

2008-6-14 05:21 无衣天使
既然萧何与刘邦成了本帖的焦点人物,由此可见,
对于身后人的评价,更应该含笑九泉的应该是你们认为
是臣的萧何了,毕竟到了君与臣比贤的地步了。
但是,以前的历史人物,太史公的评论也太局限于时代了
君,是国君,该是以国泰民安,历史影响力做为评判的标准
臣,是丞相,该是以济国化民,国家内部的繁荣和安定为标准。
同是历史人物,不免为黄土一捧,为虚荣者争高位,为享受者
求富贵,谁又能看透为什么究竟是为了什么?
楼上的回帖所表现的世界观/人生观,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悟者总是不悟,观众也只能做
观众.......

2008-6-17 06:50 温柔的一刀
萧何对身后事的安排也没啥让人佩服的,他作为一个有文化人,很明显是继承了孙叔敖在这方面的观点。他在汉军中起到的最大的作用是润滑剂吧,这样的人境界高不到哪里去。
有谁起事之前就有为民做主的念头?大义这个名分根本就没法认真追究,只要他承认并且按之行事就可以了,你管他心里怎么想的?

2008-6-18 20:06 liduxing
刘邦敢挑头在下分析有两点
1 ~先是他没那么多顾及 俗话说的好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萧何 曹参他们位置较高 顾虑较多 身后还一大家子指着他们吃饭呢~刘邦则是属于一人不饿全家吃饱的状态 再者刘邦出身农民~萧何等人却是当地世家豪族 万一失起义败=造反 叛贼 这不仅仅是眼前被牵连的事情了 身后子孙们还要代代被人骂 古人特别看重身后的评价
2~ 刘邦的心理素质比萧何等人优良 性格也属于大大列列的类型~不象萧何一生谨慎~性格大气的人总是比谨慎的人更适合做头领  有些东西在下觉得如果想太多想太全面 那往往就已经失去了机会~
所以 出身和性格这两方面导致了刘邦能挑头造反 而萧何 曹参却不能

2008-7-2 18:27 lzalv36
或许只能这样说,萧何作为一个封建传统的官员,是很成功的,境界也高。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明显不如刘邦

2008-7-2 22:51 月圆舞曲
刘邦和萧何确实都是大才
但是作为领导者的刘邦确实境界高一些
战无不胜的韩信自己都说了,刘邦善于统领将领
运筹帷幄的智者张良忠于刘邦
善于发展建设的贤才萧何忠于刘邦
叱诧风云的帅才韩信服于刘邦
从这确实可以看出刘邦作为领袖的魅力和政治手腕
萧何善于建设和发展,但是在决策的能力上,他是远远逊于刘邦
虽然刘邦这人确实比较流氓,尾巴很容易翘得高高的
但在他处于劣势时,他能体现出很好的心理素质
这是萧何远远比不了的

2008-7-4 20:15 诸葛琅峻
上者劳人,刘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与他的善于用人。并且一个为争夺天下连自己一家老小都能舍弃的人,似乎没有不成功的理由。
  历史就是为胜利者宣传自己丰功伟绩的,不论过程怎样,成王败寇是永恒不变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