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衣食住行 » 中式跆拳道训练法系列讲座(林春生 著)


2007-8-8 15:02 打破英雄神话
中式跆拳道训练法系列讲座(林春生 著)

[b]中式跆拳道训练法系列讲座(竞技跆拳道中式训练法)[/b][size=9pt]林春生
中式跆拳道训练法(之一)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以脚为主,以手为辅的竞技性计点得分的对抗性项目,简略可称为“八腿一拳”。其对抗的规则决定着跆拳道的整个技术体系,运动性质的比赛规则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与对抗中更具有欣赏性的方向发展。纵观各类搏击类项目“拳击、散打、泰拳、摔跤”等对抗运动,各有不同的比赛规则与技术体系,所以可以这样说竞技规则决定着各项搏击项目的技术走向。
  跆拳道运动如今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对抗性运动,在世界各国皆有数以万计的广大练习者,2000年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设有8枚金牌,男女各四枚),对跆拳道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人曾接受过多年的跆拳道训练(获得过1997福建省跆拳道锦标赛58KG冠军,1998福建省跆拳道锦标赛64KG冠军、2001年上海市公开赛58KG亚军),在“腿踢两不知”的跆拳道实战对抗过程中、曾经失败、迷茫、困惑、退缩甚至放弃过,然偏持一方的追求,虽碰得头破血流!但本着对跆拳道不舍的情怀,多年来仍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隔开的只是形体技术千差万别,同样“隔行不隔理”——不隔的只是原理性的意识“有”“无”形态。跆拳道的技术与传统武术的形态技法很大差异,然形之不同而理为一贯,即“万法归宗”各种武道都是对肉体与精神的双重修炼至合二为一。传统武术的各门各派形式技术不一,但最终追求的是刚柔相济的“形意如一”,中华灿烂五千年历史留下的拳谱万千,这些拳谱乃各派宗师对最高境界的描述,犹如画好的一幅山水画,看客们只是看到结果,而非过程,而好的作品更能体现的更是一种意境。在跆拳道这条道路漫漫求索中,最终是博大的传统武术让我走出泥泞的实战沼泽地,逐渐悟出了实战对抗中的一些实质性意识原理。本着以传统武术理论为指导,通过跆拳道的实战对抗来感知意识形态攻防变化。技术的变化由刚至柔,柔化刚发的“刚柔”矛盾与统一的关系,过程中一点一滴的发现过程中的体验远远比得到的结果更让人兴奋。为促进国内的跆拳道竞技水平的提高,使广大跆拳道练习者提高自己的实战对抗水平,本人将多年的修习心得体会并与中国传统武术古老站桩结合的训练方法,希望对广大跆拳道爱好者有所裨益。
  纵观跆拳道的腿法技术体系,无非是横踢、下劈、后踢、后旋、推踢这个基本腿法结合身法、跳跃、步法而演变出不同的相生相克相化攻防技术(如:双飞、滑步横踢、转身横踢等技术),这项对抗性项目可称“腿的变化艺术”,由于对抗中主要是用脚来得分,所以一腿踢出后,另外一腿就起着支撑重心的作用,攻击中的腿法技术形态依据对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中式跆拳道训练法根据攻防对抗中的常用技术总结出基本“五式桩法”(中式跆拳道训练法分为六大部分:“动态桩法”“技术练法”“素质练法”“实战攻防练法”“思维意识练法”),桩法的功用因不同的形式与意念对人体也有不同的作用,在传统各门各派都突出了站桩的重要性,我们先辈在观察自然生长的过程中,发现粗壮之大树虽然外形之矗止不动,但其内部却时时刻刻在生长壮大。经过人们千百年自身实践,逐渐探索出一套自身在外形静止不动状态下的拳术练功方法——站桩功。拳家有云:“未习打,先站桩”,《少林拳秘诀》拳谱中可以知道:“欲求技击之秒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使其弱者转为强,拙着转为灵”,可见传统武术中真正称得上精华的东西却是至简至易,形式上普通平常而内在又深奥难懂的站桩,从古到今,少林、武当、峨嵋各派拳法的修炼对站桩也极其重视,凡是武道上有所造诣的技击泰斗,功夫巨匠,掌门大师莫不总结归于站桩——体认出“灵劲”的桩。当然如今的大部分武术人已经抛弃了这种即枯燥又见效慢的训练方法,其实是末能领悟其站桩的训练精髓所在。站桩只能是拳术训练的一部分,我国先辈拳学家经过长期实践,体悟到为了达到神经协调控制肌肉的目的,获得内家拳术的特殊力量——拳劲,必须借助意念活动,意念活动的提出使我国拳术在训练方法上与国外搏击项目有质的区别。当然也不能唯“桩”论,但是她在拳学的修习中确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将中式跆拳道训练法的五式桩法介绍给大家。
  1.实战桩:两脚前后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稍内扣以前脚掌内侧着地前脚尖45度斜向右前方,后脚跟抬起,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上体微前倾下颌微收,上身自然直立,45度斜向右前方,双手握拳,拳心相对;两臂弯曲置于胸前;头部直立向前,两眼注视前方身体自然,肌肉放松;膝关节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富有弹性;准备姿势的重点难点是后脚掌内侧着地,屈膝提踵放松微动。姿势调整正确后,站立时间可慢慢延长10-15分钟,逐渐感到麻、热、胀(如图1侧面桩、图2正面桩)。
  2.双飞桩: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跟朝外两侧分开,两手微张开向前抬起与肩同高,胸前向外,掌心向外,呈接球状。双腿半蹲,膝不过足,微屈稍尽量全扣,并拢,脚掌内外侧着地前脚跟尽量向外开展,后脚跟不能抬起,脚跟向外摆,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上体微前倾,下颌微收,目视前方,涵胸拔背,上身自然直立。站立时间可慢慢延长10-25分钟,逐渐感到麻、热、胀(如图3侧面桩、图4正面桩)。
  [img]http://cn.qikan.com/qkimages/boji/boji200601/boji20060117-1-l.jpg[/img]
   
  3.正面桩:两脚稍分开,自然站立,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抬起右腿朝前方伸直与腰同高,注意脚尖可勾起或朝前,两手握拳平行放于胸前,支撑腿微屈,身体同时微后仰,目视前方。注意双拳离胸前约10厘米左右,微向内合抱,肘微曲承抱物状,讲究内抱、外靠、沉肩坠肘,含胸收腹,收下额,头脑尽量保持
  站立时间可慢慢延长?0-25分钟(左右脚相互交换),逐渐感到麻、热、胀(如图5)。
  4.侧面桩:后面桩类似与跆拳道腿法技术中的横踢或侧踢。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将一脚抬起朝身体侧面伸出,脚尖朝前或者呈脚刀状皆可,双手握拳平行放于胸前,支撑腿尽量伸直,同时脚尖与提起腿伸出方向相反。上体扭向伸出腿方向,目视脚间。注意在上体、支撑腿、伸出腿尽量在一个平面上,不可前凹后凸。站立时间可慢慢延长10-25分钟,逐渐感到麻、热、胀(如图6)。
  5.后面桩:后面桩类似与跆拳道腿法技术中的后踢,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将右脚抬起朝身体后面面伸出,脚尖朝下或与地面平行,同时双手握拳平行放于胸前,随后将一手放于右肋部,头部右转,目视后方。注意腿伸出后,尽量伸直与地面保持平行(如图7)。
  五式桩法是相对静止状态中求得劲力的静态训练,从五种站法中,根据身体、脚的方向、支持腿的变化可变化出不同的站立姿势作为辅助性站法。古代称为“站桩”,即站着不动,由内而外的体认。站桩功可以说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内在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站桩初始,可先按姿式站好,使躯于四肢保持相对均衡,心胸舒畅,筋肉舒展,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调配灵活活,但有原则开始时要求松中无意,姿势调整正确,自然呼吸,按要求站着不动就行,思维意识上不要作任何诱导与假借,在练习一段时间后站立时即可要“静中求动”即形体静而意动(在后面的章节中将介绍意念活动的训练方法)。
  “站桩”作为一种古老拳术训练方法出现,是从简至繁,由繁到简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站桩能够使人的身体上中下各部平均发展,在现在跆拳道训练方法中总是离不开“招法套路”繁琐训练,实际上,在跆拳道训练中加入桩法训练以后,是练习者尽快求得身体协调整体爆发劲的途径之一,将更为直接和简单,随着训练的深入,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因而是跆拳道练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其他训练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劲力效果训练与其他训练方法(跑步、甩腰、跳绳、;中刺、蹬踏等)之配合,组成一个综合训练体系,对提高人体的各项素质(如:协调性、力量、速度、爆发力)都有很好的效果。其实站桩的根本意义,在于促使神经组织对于全身肌肉的协调控制,能达到“以意生形、意到招出”之目的。因而它既是神经方面的训练,又是肌肉方面的训练。
  跆拳道桩法训练有其一定的阶段性、规律性,桩法形式本身是从实战技术中变化而来的。所谓阶段性是指每个阶段训练目的及肉体与精神意念体验的感觉均有差异。如刚开始的酸痛发抖、发麻到发热、发涨均是不同的时期站桩过程。一般说来,前期的训练主要是求得伸展和舒张,把身体四肢尽量撑开,随之以自身躯干与肢体的训练为主建立初步的甚至是局部的贯通,以去僵化柔,并不要求有意念伴之活动,这是为学习正确的跆拳道腿法技术打下坚实基础。当然在熟练各个桩放后,逐步通过内在意念的训练,来达到“肌松意棚”的效果。应当指出,跆拳道是一门对抗性极为强烈的运动性项目,对于人体的协调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场上的对抗,可以说是谁对肢体技术的合理把握与控制能力强者获胜,在不同时期应当有不同的训练方法,来提高竞技对抗能力。
[/size]

2007-8-8 15:02 打破英雄神话
中式跆拳道训练法(之二)
  在上节中我们分析中式跆拳道训练体系的五式桩法,其五式桩法的人体形态是从对抗的实战技术模式总结而出的,五式桩法作用主要用于调节人体躯干与四肢的协调的均衡发展,为日后更快的掌握跆拳道技术打下扎实身体形态。跆拳道训练中的拳与腿的技术应该能应用于实战中,一切跆拳道技战术都是为了为了战胜对手而训练,不是为了模仿其技术动作去训练!
  竞技跆拳道所有训练环节都是为了比赛中的对抗服务,每一种跆拳道技术是否能成为得分获胜的武器,不是看这一技术是否正规,漂亮,而是看这一技术在跆拳道实战对抗应用中是否能快速、直接、有效的得分。应该明白实战对抗中怎么能有效打击到对手得分就训练什么技术,一切跆拳道技术相互快速变化目的就是为得分、KO对手。当然跆拳道的技术外形,依据的人形态高、矮、胖、瘦的不同而差别,并不要必拘泥于标不标准外形架式,主要在于能否应用于跆拳道实战中,达到“制人而不制子人”的效果,练习者应该明白不是为应付训练而训练,而是为“实战”“比赛”而去训练,训练越接近比赛的条件,训练者的心理与意识上达到的效果就越明显,所以必须“打练一体”,遵循“训练一实战对抗一反省,再训练一再实战—再反省”的循环过程,这样练习者的实战水平才能水涨船高。“中式跆拳道训练体系”每个训练课程都是为比赛中的实战对抗而设计,让您更快,更直接的进入实战,感受肉体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的抗争。
  本文将中式跆拳道训练体系中的“桩功动态训练法”作一介绍。
  
  1.内扣步
  
  双飞桩姿势站立,涵胸拔背,目视前方,双膝内夹(可夹一拳套或鸡翅靶),右脚先向前迈出一步,(如图1)膝盖注意贴紧,不要分开,重心控制在两脚之间,身体微前倾,上动不停,随即左脚跟上,要领与右腿迈出同。如此前行,十米然后在后行十米(如图2),如此循环。进行三个来回,回合之间休息一分钟,内扣步走完后,注意双腿的抖腿放松。
  [img]http://cn.qikan.com/qkimages/boji/boji200602/boji20060217-1-l.jpg[/img]
  
  2.推蹋前行
  
  实战姿势站立,抬起一腿于髋部高,脚尖勾起或平放成推踢状,身体微后仰,头部尽量保持正直,目视前方,双手握拳护于胸部位,保持不动,同时支持腿稍屈,随即支撑腿向前跳动前行,注意上体与提起腿保持自然放松。缓慢推进时注意身体与双腿要要相互争拉,互扯之意感。
  
  3.侧蹋(横蹋)前行
  
  实战姿势站立,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同时朝右边抬起,以侧踢或横踢状踢出,至腰部或头部位控制不动(随着练习的加深,应不断提高控腿高度)双手握拳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支撑腿脚尖外展,(如图4),上动不停,支持腿开始向前跳动推进,向前推进10米距离,然后再向后退出10米,如此前后循环,三个来回,回合间休息一分钟。注意抬起腿尽量不要摇摆,控制好跳动推进时的重心。
  
  4.环绕举腿
  
  实战姿势站立,抬起一腿向前蹬出,于膝盖部位双手握拳,屈肘放于胸部,重心控制于支撑腿,目视前方,出击腿由下往上环绕一圆形(运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皆可,或相互交换移动方向),运动速度越慢越好,如此旋转5圈后,再换另一腿,左右交替各五次一组,组间休息一分钟到二分钟,以疲劳程度而调整休息时间(如图9、10)。练习后注意抖腿,保持肌肉放松。
  
  5.后蹋后行
  [img]http://cn.qikan.com/qkimages/boji/boji200602/boji20060217-2-l.jpg[/img]
  
  实战姿势站立,右脚先拾起一腿向后蹬出,支撑腿我微屈,脚尖与地面垂直或平行,同时一手护于伸出腿侧的肋部,一手曲肘平放于胸前,右转头目视后方,尽可看到瞪出腿之脚跟。(如图11),上动不停,支撑腿向后跳动,上体与支撑腿尽量保持不晃动,后行距离在10米之间,然后交换另外一腿进行练习,三个来回为一组,回合间休息一分钟,练习后注意肌肉的放松。
  
  6.定髓后仰
  
  实战姿势站立,抬起一腿放于与髋部高的椅子上,双手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上动不停(如图12),上身朝后仰,头部尽量保持正直,仰后至自身极限后,(如图13)再返回原来直身位置,如此前后仰身练习30次为一组,左右两腿相互交换,注意仰身的速度越慢慢越好。
  
  7.定腿转身
  
  实战姿势站立,右腿抬起放于与髋部高的椅子上,双手屈肘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4)身体向后同时向右旋转,(图15,图16)随即又返回原来起始位置,这样连续的扭转上体向后、向右侧转身30次为一组,左右交替。注意在作此训练时,抬起之固定腿尽量保持不动,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8.扭身练习(原地或出腿扭身)
  
  原地扭身:两腿分开,平行站立,双手握拳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17)身体随即朝右、向后旋转,同时以右手摸左脚跟,头部也应注意旋转,目视脚跟,(如图18)当手触及脚跟后,立即返回原来位置,如此交替进行,30次为一组,左右两边交换进行。出腿扭身要比原地扭身动作要复杂些,但上体要领大体相同,其动作(如图19、图20所示)注意在旋转时,应注意身体充分的向后,目视前方,同时上体带旋转。作完此动作后,可进行徒手翻练习,促使腰部肌放松。出腿转身:要领与原地同,只是是在出腿后,立即旋转上体。
  [img]http://cn.qikan.com/qkimages/boji/boji200602/boji20060217-3-l.jpg[/img]
  五式桩法是静态的站法,是中式跆拳道训练体系中的基本功法,动态的训练就是以静态的平衡向动态平衡的发展最关键的环节。这种动态技术形式上极其简单,但若从整体原则的角度出发则又极其深奥复杂,而且一切技术训练手段,均从跆拳道对抗技术应用中而得,训练的目的就上促使人体四肢与躯干尽快形成协调的整体攻击技术,使其更具有效的踢出爆发劲力!

[[i] 本帖最后由 打破英雄神话 于 2007-8-8 15:05 编辑 [/i]]

2007-8-8 15:03 打破英雄神话
中式跆拳道训练法(之三)
  基本技术
  
  中式跆拳道训练体系强调“技术是打出来的技术,不是练出来的技术”,打练一体是本体系的基本准则,将“练”与“打”有机结合,形成对抗中需要的技术。训练技术目的就是为实战服务,而整合出的技术才是真正的实用的腿法攻击技术。跆拳道腿法技术的合理性对于实战中的攻击速度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技术的重要性,如一名举重运动员虽然有很大的力量,但是他有可能游不过一名7岁的业体校的小运动员。说明虽然力量对于游泳是很重要的,但关键要看他在水中通过合理的技术利用力量的能力。也就是说运动员对自身技术的应用技术形式不同,产生的效果有明显差异的。所以加强运动员合理利用技术而产生力量的效率是很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运动员掌握合理、直接、有效的技术,训练中注意体会完成技术动作的本体感觉达到“自动化”的技术。理想的技术是以人体一系列动作为基础,能充分发挥人体的内力,合理利用外力并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综合结果。反之,对于跆拳道技术的合理性,不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有不同的理解,首先要符合人体的生理和运动解刨学的特点,让肢体动作过程中实现运动生物力学的合理性。同时,合理的技术是要能够尽量的减少阻力,增加攻击速度,瞬间的踢击到对手身上才会让其产生“电击”之感 。实战中脚踢攻击时使用的部位包括脚前掌,脚趾,脚背,脚刀,脚后跟,脚后掌(脚跟底部)。通过技术将这些部位进行配合身体的转换进行原地踢,跳跃踢,转身踢等不同形式的踢法进行,而且每种踢法弧度各有不同。在对抗过程中,运用脚踢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如对方所处位置,暴露的空档,重心的高低以及双方的距离、角度,而选择不同的踢法。脚踢时要利用步法保持身体的平衡,并有效接近对方做出踢击动作。所以掌握良好的技术犹如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会让您充满信心的投入到实战中!
  在跆拳道的技术研究过程中,本人逐渐发现了决定跆拳道腿法技术攻击爆发力的效果主要有5点:
  1)发力源自臀部(即武术里讲究的“腰马合一”)
  2)力是通过全身的协调整体工作进行传递(即武术里的“整体劲”)
  3)发力时保持身体平衡(即武术里的“随遇平衡”)
  4)肌肉的放松程度(即武术里的“出拳软如绵,上身硬似铁”)
  5)精神(意感)的紧张程度(即武术里的“遇敌如同火烧身”)
  [img]http://cn.qikan.com/qkimages/boji/boji200603/boji20060323-1-l.jpg[/img]
  跆拳道各项技术力量皆源自臀部,由启动的蹬地的反作用力使人体力量协调传递发出,类似于足球运动员踢球一样,靠蹬地然后臀部转动发力传递到脚上,将球踢出。应该注意在技术练习过程中,注意四肢不使力,一切为“以臀主宰”,而所有可以增加攻击力度的就是把臀部的力量通过肢体技术充分传递出去,在跆拳道技术中,要求运动员能够协调用力。而要达到整体发力,一方面是增加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练习,例如,采用各种垫上滚翻练习、徒手球类练习、跳跃转身练习来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整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是提高运动员控制身体肢体的能力,通过训练使练习者将力量协调的传至腿部。我们可以先采用各种辅助性的训练方法来来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用力及保持动作放松的能力。在肌肉与精神两者间是对立与统一的矛盾关系,两者之间是“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关系,特别是激烈的对抗如何处理好肌肉的“松”与精神的“紧”,以保持“形松意紧”、“肌松力绷”状态,就需要通过五式桩法的具体意念训练方法来实现这两者的对立与转化,达到“有感即应”“一触即发”。平日在实战中应注意培养攻击感觉、时机、空间位移感觉,势必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逐渐形成强有力的腿法攻击技术。
   本节就竞技跆拳道“八腿一拳” 的常用基本技术进行分析,中式跆拳道训练体系根据移动步法、身法、跳跃的变化在实战中归纳为三个类型的腿法:原地腿法、转身腿法、跳跃腿法,在实际应用中逐渐达到“由形取意,以意生形”的技能状态,由此才能“随机应变”体现出不同形式的腿法技术。下面我们就此三种基本类型的腿法与一个拳法进行图解分析:
  
  1、原地腿法
  [img]http://cn.qikan.com/qkimages/boji/boji200603/boji20060323-2-l.jpg[/img]
  1)推踢
  实战姿势开始。左脚蹬地,重心前移,左脚以髋关节为轴提膝前蹬,用左脚脚掌向前蹬推,力点在脚掌,推力向正前方。动作要领:提膝后尽量收紧膝关节;重心往前移,利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推的时候腿往前伸展,送髋;推的路线水平往前。推踢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腹部 (图1、 图2、 图3)。
  2)横踢
  实战姿势开始。左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前脚,左脚屈膝上提,两拳置于胸前;支撑脚前脚掌碾地内旋,髋关节左转,左膝内扣;随即右脚掌继续内旋至180度,左腿膝关节向前抬至水平状态,小腿快速向左前横向踢出;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右腿落回原地成实战姿势(图4、图5、图6、图7、图8)。
  3)下劈
  左实战姿势开始,左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前脚。同时,左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胸前;随即充分展髋,上提膝关节至胸部,小腿放松,左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向上伸直,将左腿伸直举于体前,踢至过头。然后放松向下以脚后跟( 或脚掌)为力点劈击,一直到地面,成实战姿势(图9、图10、图11、图12)。
  
  2、转身腿法
  
  1)后踢
  实战姿势开始,转身后腿后撤背对对方。重心后移至右脚左脚蹬地后屈膝提起,左脚贴近左大腿,两手握拳置于胸前;起腿后上体和大小腿折叠收紧;随即右脚蹬地伸直,自左大腿内侧向后方直线踢出,击打方向在正后斜向右力达脚跟。踢击后左脚沿原路线快速收回,成实战姿势(图13、图14、图15、图16)。
  2)后旋
  实战姿势开始,重心控制在两脚之间,以身带腰随之后转约90度,重心转移至前腿,同时两脚以两脚掌为轴均内旋约180度,两拳置于胸前。与双腿拧成一定交叉角度。后腿腿直线踹出,小腿旋摆。同时上体向右转,带动右腿弧形摆至身体右侧,右腿屈膝回收;攻击腿落到身体后还原成实战姿势(图17、图18、图19、图19侧面、图20)。
  
  3、跳跃腿法
  
  1)滑步横踢
  左实战姿势站立,右后脚跟蹬地快速向前并腿跃起,同时前脚迅速向前抬膝并将小腿收缩与大腿折叠夹紧,这时以髋关节为轴带动攻击腿,使小腿沿半月弧度,快速向前踢出,击打目标后放松,收回小腿,还原成基本实战姿势(图22、图23、图24、图25)。
  2)双飞
  双飞就是连续两个横踢的空中转体动作。先左实战姿势站立,重心向前移至前腿,转动腰部,同时提起右大腿内旋横踢,然后在右脚未落下时,立即向左转髋带动左腿使用旋踢,也就是连续使用两个旋踢。击打后,两脚自然落下,还原成右架准备姿势(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
  3)旋风踢
  左实战姿势站立,以后脚掌为轴脚后跟外旋,重心同时移到后脚;身体背转180度后,右腿在未下落时,左脚蹬地快速抬膝使小腿收缩呈夹脚并与地面呈平行,在一膝关节为轴使小腿以半月弧带动脚背向目标踢出;击打后两脚自然落下成右架(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
  [img]http://cn.qikan.com/qkimages/boji/boji200603/boji20060323-3-l.jpg[/img]
  4、拳法技术
  
  1)直拳
  右实战姿势站立为例,目视前方,右脚掌蹬地,向右快速转髋,同时右脚掌快速提起向前摩擦滑动,滑动距离在15—25厘米之间,左手握拳或立掌以前臂外旋转以下挡的形式向右大腿方向作外侧切档,左肩前送;不停,左手大小手臂内旋带动拳腕关节,出拳时手臂要完全舒展,发力短促,肩部要感受到一股冲力右拳朝身体中线快速击出。击打的瞬间肩、肘、指各关节紧张用力,力达拳面高与胸平。出拳后迅速恢复成实战姿势(图36、图37)。

[[i] 本帖最后由 打破英雄神话 于 2007-8-8 15:06 编辑 [/i]]

2007-8-8 15:04 打破英雄神话
中式跆拳道训练法(之四)
  上节中我们分析了中式跆拳道体系“八腿一拳” 的基本技术,这节中我们将介绍下素质训练的方法,在中式跆拳道训练体系中素质训练内容包括:柔韧、速度、力量 、爆发力、灵敏性、耐力等诸因素,它们是人体活动的基本能力,也统称为一般素质,各个因素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由于人体的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下通过肌肉的收缩产生的力而完成的。本人在长期的跆拳道教学过程中,遇到过许多类型的练习者,大可分为两类,一是天生身体柔弱,无力,但是身体的柔韧性较好,但踢出去的腿却很软弱无力,另外一种是练习者身体僵硬,协调性差,但肌肉的爆发力好,速度快,踢出去的腿力量大,如抡棍子般,但缺乏灵敏性,这两种软硬素质极端的练习者就必须通过一定的训练方法来促使他们由“弱转为强,从硬化柔”。
  当然也有两者皆兼之的,但此种类型的人,往往缺乏恒心与耐劳精神,大多半途而废,本人有一学生,身体修长,肌肉爆发力较好,但身体僵硬,在起初的训练中,踢出去的腿,如棍子般,而且上体基本保持不动,技术动作极其不流畅,但经过站桩与素质训练的相互训练,经10个多月的日积训练,身体逐渐起了质的变化,并于2005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公开赛上,一举夺得少年组62KG级冠军。
  中式跆拳道五桩法对于各种类型的练习者都具有很好的作用,并利用现代的身体素质与之结合,对于训练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合理的训练方法才能有目的改善肌肉的形态、组织结构,对发展人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身体素质的好坏对提高跆拳道技术水平至关重要,健康的身体和高度发展灵敏素质能保证练习者更好地掌握繁杂腿法技术和战术,其训练内容是指通过非专项目技术动作的训练来提高素质能力的内容,如用短距离的冲刺折回跑来提高速度与灵敏性,用长跑来提高耐力弹跳,用压腿、甩腿、踢腿来提高髋的灵活性,用腹肌、背肌来提高腰部的能力等都属于提高人体素质能力皆属于一般素质。另外在跆拳道专项素质训练里,主要是指掌握跆拳道专业技术功能和各肌群的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跆拳道技术性的单一攻击动作或者组合技术,如规定时间快速下劈、踢反应靶等,经过一定的密度、强度和数量的重复训练,来提高技术运用能力。
  我们知道一般素质是专项素质的基础,一般素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专项素质的提高,然而一般素质又代替不了专项素质,因一般素质只能解决单一肌肉群力量的增长和单一动作能力提高,所以在抓跆拳道素质训练的同时,必须以专项素质训练为主。经常加强素质训练,可以减少伤病事故,保持体型,延长从事跆拳道运动年限。作为一个跆拳道的专业运动员,由于下肢负担过重,身体发展不平衡,很容易造成一些下肢的职业病,如半月板与踝关节的损伤,同时由于用腰过多,也极容易造成腰肌劳损。所以必须通过一定的身体素质训练,加强这方面能力的提高,才能对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避免伤害事故。在中式跆拳道训练体系中除了站桩,还将一些身体训练方法围绕其专项特点来进行,使之相互协调,整体促进人体素质的提高。在人体素质中力量是身体素质的基础,跆拳道运动员虽然不是强调发展绝对的力量,但应在具备一定绝对力量基础上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使之保证比赛对抗中所需要的较强动作发力和快速的移动、蹬、跳、转身以及下肢的连续攻击动作。同样发展速度素质是训练中的核心,它应着重加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和急停、变向、变速的攻击速度。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攻击技术的增多,运动员需要承受在短时间激烈活动体力要求,当然素质训练单一而枯燥,如长跑,一跑就是几千米,如果没有一定的毅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在实际训练中,跆拳道运动员的形态条件、身体机能,各方面机能都各不相同,每个人具备的身体素质特长也不一样,那么应该如何合理的安排训练,有效提高每个人的水平?一般来说,要因人而异,能区别对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长期观察,因人制宜形成一套合理的素质训练体系。如脚靶训练是跆拳道训练中有效的方法之一,除了在形式上灵活可控,与实际攻防技术最相似外,它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进行踢击练习要求“神敛,气匀,形不散”,在练习中有明确的要求和控制,使运动员思想高度集中,兴奋,技术快速、有力、合理,并带有目的性的去进行练习,尽量接近对抗技术动作,这样的练习才可以达到预订的训练效果,真正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木桶原理”,木桶是由若干条木板作成的,木板有长有短,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各个木板的平均长度,而取决于最短的那板子。这个原理同样适应于跆拳道训练中,要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能有一处短缺,要均衡的发展,作为一名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必须是全面素质的综合提高,柔韧、灵敏性、速度、爆发力等几种素质犹如组成木桶的不同的木板,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都会降低整体反应能力,同时我们还要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思考:一个运动员哪怕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但只要有一个方面突出,那么,这很可能就会带动影响其他各方面,从而成为制胜的关键。所以,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常可以得出不同结果。本节将介绍下中式跆拳道训练体系中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结合的训练方法,使其更有利于练习者技术的巩固和提高! [img]http://cn.qikan.com/qkimages/boji/boji200604/boji20060424-1-l.jpg[/img] [img]http://cn.qikan.com/qkimages/boji/boji200604/boji20060424-2-l.jpg[/img] [img]http://cn.qikan.com/qkimages/boji/boji200604/boji20060424-3-l.jpg[/img]
  1.拉放出腿
   三人一组,一人坐于垫子上,两手缚住练习者的脚踝处,当练习者发力踢腿时,双手给予其一定阻力,或者突然放开,练习者根据持靶者不同技术变化各种靶位踢出不同技术。20腿一组,三组一回合,组间休息二分钟(如图1)。
  2.平卧辟腿
  三人一组,练习者平躺于垫子上,一人拿靶放于练习者的胸部位,另外一人两握住练习者支撑腿使其不动,随后练习者以下劈技术攻击其脚靶,注意踢膝。左右腿交换,20腿一组,三组一回合,组间休息二分钟(如图2、图3、图4)。
  3.侧卧踢靶
  三人一组,练习者侧卧与垫子上,如图1 一人半跪坐于练习者提侧,两手缚住练习者的脚踝处,当练习者以横踢折叠发力踢靶时,双手给予其一定阻力,或者突然放开,。20腿一组,三组一回合,组间休息二分钟(如图5、图6)。
  4.折叠踢靶
  此技术动作是为巩固横踢技术,三人一组,练习者站立以横踢折叠技术连续踢靶,目视前方。20腿一组,要求快速,有力。左右交换,20腿一组,三组一回合,组间休息二分钟(如图7、图8)。
  5.抱腿出腿
  两人一组,练习者抬起一腿,辅助者双手抱紧练习者的腿,练习者发力试图用力挣脱辅助者的两手束缚。左右腿交换,30秒一组,三组一回合,组间休息一分钟(如图9、图10)。
  6.竖叉跳
  练习者竖叉于垫子上,尽量使双腿其贴近垫子,然后两脚发力向上跳起,如此循环,身体注意保持正直,两手放于身体两侧。20次为一组,三组一回合,组间休息一分钟(如图11、图12)。
  7.大叉跳
  练习者大叉于垫子上,尽量使双腿其贴近垫子,然后两脚发力向上跳起,如此循环,身体注意保持正直,两手放于身体两侧。20次为一组,三组一回合,组间休息一分钟(如图13、图14)。
  8.蛙跳转身
  练习者双腿屈膝,脚掌着地,用力向上、向前跳起,同时在空中完成转身体360度动作,落于前方。20次为一组,三组一回合,组间休息一分钟(如图15、图16、图17)。
  9.大叉走
  练习者大叉于垫子上,先迈一脚向前,然后再动其另外一支腿缓慢向前移动,两腿尽量贴近地面,移动10米为一组,三组为一回合,组间休息一分钟(如图18)。
  在中式跆拳道训练体系中,运动员身体素质原则是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选择和安排,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各种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是掌握跆拳道技术和提高竞技对抗水平的基础,在训练中绝对不能忽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

[[i] 本帖最后由 打破英雄神话 于 2007-8-8 15:07 编辑 [/i]]

2007-8-8 15:04 打破英雄神话
中式跆拳道训练法(之五)
  每一个看过跆拳道比赛、表演或者训练中时恐怕都不会忘记跆拳道那富有独特韵律的“啊蛰”“啊塞”的发声。练习者在每个完成一个动作的瞬间,都伴随着大声的叫喊发出“啊蛰”! “啊塞”!的发声,这种发声叫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瞬间发出短促、有力的喊声,有助吐气,所谓“气催力刚”,就是气与力、意与形、内与外协调配合形成一股整劲,爆发出去,而抑扬顿挫的发声结合虚虚实实的步法、身体与技术,将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其摸不清我方意图,人体之气经过蓄气进发,通过发声,能够促使神经系统兴奋,提高肌肉紧张度与兴奋性,并激发人体潜在能力的超常性发挥,从而增强人体的爆发力。因为发声前的“闭门蓄力”可使胸腹内压骤增,使整个躯干变成一个“实体”可传导外来的,力量,抵御了体内对外来力的缓冲;加之发声时,在神经系统在的作用下,身体各部位会发生敏感性反应,使血管膨胀、肌肉紧张度提高,这些都能够使人的抗击打能力增强。在对抗中,攻击者配合发声,声东击西,使其攻不知所攻。
  众所周知,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运动员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跆拳道的发声是一个声、气、力合为一体的,因此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根据神经心理学的神经对肌肉的调动功能,发声器官各部肌肉能直接调动,刺激神经兴奋,而不能调动的肌肉必需通过其他被调动肌肉的运动的连锁反映能间接的调动。
  中式跆拳道的的喊声不是靠喉咙去吼的,其中一项气息的运用很重要,其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发声的基础,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中式跆拳道练习者功力深厚者在实战中,发出的声音本身就具有战斗力。比如:三国时期的张飞,隋唐时期的程咬金,宋朝的牛皋等,都是功力深厚之人,在抗击外患保家卫国的战斗关头,曾使用咆哮怒吼的喊声,慑退众敌。《孙子兵法》所主张的”不战而驱人之兵”,乃为兵家之上策。因为发声本身就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极易引起对手的身体感应,震撼其神经,导致内心恐惧,甚至有“吓破胆”的现象,从而影响对手的气血运行和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工作,使心理和生理造成障碍,所以说发声不仅起到“不战而驱人之兵”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神经细胞的活跃性增强,起到振奋目己的精神,增强战斗力的作用。但这种发声也是内气外放的一种形式,不易经常过多使用,以免内气消耗过度,影响战斗力。
  现在我们来分析气息,如果没有气息,声带不能颤动发声。但只是声带发出声音是不够的。想要嗓音富于弹性、响亮,需要的是源源不断供给声带气流。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气息控制的方法,帮助大家控制气流,进而控制声音。要学会腹式呼吸法。我是1995年10月份开始练中式跆拳道的,当时觉得这喊声并无比“神秘”,只是简单一个喊声,但是心里想:我一直都是用胸部呼吸的,怎么可以用像教练说的“腹部呼吸”呢?随着训练的深入,我还是按照教练告诉我的办法,坚持了两个月,居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明显的感觉是:每当我发声的时候,感觉气息从小腹深处往上涌动,声音宏亮、饱满、有力,而且持久,于是开始有人说我“底气十足”,我也就坦然接受。发声的内心感觉应该是声音如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节制形成“啊蛰”的喊声,字音好像被吸住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今天,我把这个“秘密”也告诉你,也许你的发声已经讲得很响亮了,但你可以做得更好。
  腹式呼吸首先要做深呼吸,将空气吸入肺底部即横膈膜处(腰部),一般采用鼻子吸气,吸入横膈膜处,使肋骨自然向外扩张,腹部感觉发胀时,小腹逐渐收缩;吐气时要保持横膈膜的扩张状态,这一点很重要,不要一吐气横膈膜就“轮陷”了,一下子气息泄掉,声音就失去了气息的支持,致使头几个宇有气息支持,后面的字无气息支持,讲起话来前强后弱、上气不接下气,不仅费力,而且声音难以持久,现介绍下中式跆拳道气息训练的步骤:
  [img]http://cn.qikan.com/qkimages/boji/boji200605/boji20060523-1-l.jpg[/img]
  (1)两脚分开站立,距离与肩同宽,双手握拳张开于身体两侧,静心,躯干略前倾,头正,肩松(如图D1)。
  (2)同时双手五指撑开,向身体前方推出,呈平行状态(图D2)。
  (3)小腹微收,舌尖抵住上腭,如闻花般地从容吸气,感觉气流好像沿脊柱而下,后腰部逐渐有胀满感,吸气要吸到肺底(如图D3)。两肋向外扩张,小腹逐渐紧张,吸气至七八成满;两手径直向后拉控制一两秒。
  (4)然后两手突然变拳向拳用力击出,同时发力瞬间吐气,气息均匀而短促地喷出。注意在在发声吐气瞬间要稳劲,其中应以慢吸快呼为训练重点;这是锻炼呼气的瞬间爆炸力,一般要求一口气呼气发声可持续30秒—40秒(图D4)。
  (4)反复进行上述练习,呼气时间要逐渐延长,以达到25-30秒为宜。
  (5)在早晨早起,面对太阳练习,效果更佳。
  在练习发声时,必须从单纯的发声感觉中分离出来;这相当于从外面听你自己的说话或是反馈自身的一种信息。人体中的“意、气、力”三者必须充分的合为一体,在发声时不能只停留在喉咙部,或有意的将机体的孤立在某一部部分,要知道在训练时候你自己就是通过发声来完成自我的兴奋,将发声转化成为一种身体内部的行为。这种状态你必须完全的投入,集中精力,调动内心,去领会全出一拳一腿的发力的感受,并将这些发声与发力感觉象计算机程序一样输入你的大脑。日本的猪饲道夫通过脑电实验证实过吼声发力大于无声发力。并指出:这是因为吼叫声可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暂时提高,使原来抑制的神经细胞出现“解除抑制”现象,使力量的潜力得到挖掘。在通过握力和投掷运动也证实过吼声发力能明显提高投掷发力效果的作用机制。分析认为:吼声发力不仅能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提高,而且还能“闭门蓄劲”,使肩带肌和盆带肌的力量更好的发挥。因此,对中式跆拳道练习者来说,发声能够开发人体潜能,增强爆发力,提高劲力的排放量,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在练习中应该注意,不要让声音行为塞入你颌(下巴)的前部和上部:时刻保持头部伸直和下巴降低。只要发声的整体状态对了,就结合虚实的技术动作变化去训练,并且能在综合训练中提高呼吸控制能力,调节攻防的有效节奏,把握对抗中的主动权。当然在平时中呼吸控制方法的改善是改变不良呼吸习惯、养成良好呼吸习惯和增强呼吸控制能力的过程,需要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长时间的锻炼才可见效,呼吸肌的协调和控制能力的提高,只有坚持天天练,直至将生活中的呼吸控制与话筒前用声的呼吸控制统一起来。达到新的“自动化”调节呼吸控制时才能使呼吸与发声控制达到纵控自如。中式跆拳道发声能力的训练是一个过程,声音与呼吸的控制应以实际发声效果来检验。应学会换气的多变的用气方法,最后记住一点在发声时应把对气息的控制放在首要位置。

[[i] 本帖最后由 打破英雄神话 于 2007-8-8 15:07 编辑 [/i]]

2007-8-8 15:04 打破英雄神话
中式跆拳道训练法(之六)
  实战过程中,对抗的过程双方拳来腿往,技战术不断变化。进攻和防守是构成双方攻击过程中的主要形式。无论是平时组合套路演练还是对抗中都离不开“进攻和防守”,套路的“攻防”是虚拟的,带有假设性质的。而实战中的“攻防”是“腿踢两不知”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攻防变化意识贯穿于对抗过程。中式跆拳道的攻防训练内容包括观察、判断、感知、理解、想像、随招应变等心理活动,攻防中高水平者其技术往往具有快速性、灵活性、机动性、隐蔽性的特点,这样才能在对抗中运筹帷幄,技高一筹。
  双方对抗过程不仅是斗技、斗力、斗勇的过程,更是斗智的过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水平的攻防战术意识基础就在于能够迅速、正确判断变化着的技战术,善于和对手斗智。同时,战术的运用,必须通过有关的技术动作来实现。身体控制协调能力和技术是构成战术的最基本环节。拳谚“武艺纯熟精妙,用时方能得心应手”。熟练的技术既是战术运用的基础,也是攻防意识增强必不可少的因素。攻防是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熟能生巧”。技术动作越熟练,就越有利于攻防意识的增强,从而增强了的意识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技术动作的熟练、新技术的发展和技能的发挥与完美体现。要增强攻防意识,就必须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并用意识来指导战术。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实战是在迅速变化的条件下进行攻防的。任何一招都有“启动时间,击打时间,收招时间”,要保证攻击得分效果,不能机械呆板地执行预定的技战术计划,能根据对手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其攻击特点灵活地运用战术技能,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技术动作取得最佳得分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有丰富的技战术、经验和想像力。在技术训练中,我们不仅要求动作的熟练,而且要深刻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达到“攻中带防,防中带攻,攻防兼备”,所以不仅要理解整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应懂得动作中身体各部位的不同防御、上体的躲闪作用,及动作在攻击过程中如何变化,真正做到“动中能变、攻中能防”。在进行战术训练时,应本着”避敌之长、攻敌之短;见己之所长、避己之所短”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特点,不去预知对手攻防的变化。实战中对于盲目一直在主动连攻者,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无用攻击,因为要在攻击的同时,对手有可能也发起攻击,所以还要闪避对手攻击,往往就是腿到中途就想撤招闪了犹豫,出腿不果断,是形不成有力的攻击,打没有得分效果,而这样很容易被对手抓住机,逮个正着!而如果我的双手都能合理的利用起来,双腿进攻,两手能上中下格挡防御,即攻中带防。也许您想着就兴奋起来,迫不及待的想去试一下这一套攻防理论,可是知道要想做到设想的那样的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大家知道,攻防是一个对立的矛盾统一体,决不能顾此失彼,了解选手的技战术风格倾向决定于自身的性格、喜好、身体、心理、环境状况等因素。中式跆拳道的训练理论的核心是“先反后攻,攻防兼备”(即应先学会反击,然后在学进攻,最后在达到在攻击对手的同时又能防守住对手的反击技术)。所以为了让跆拳道练习者明白这一核心理论,必须先思考以下问题:
  A)在实战中如何避免脚磕脚、肢体间不必要的碰撞造成的损伤?
  B)攻击中是连击腿还是单击腿,连击的秘诀何在?
  C)应先从理论认识攻防还是从实战中认识攻防?
  D)过分强调进攻、防御、或反击(迎击属于反击中的种)有什么利弊?
  E)攻、防之间的技战术存在着相生、相克、相化,如何去认识?
  F)思维意识上依据什么把握好攻防关系,达到能攻善守?
  G)怎样才能集攻、防于一身,达到刚柔一体、收发自如、九转一身、攻防兼备?
  H)“空”——无招如何胜有招?
  带着问题,在训练中思考,去实战中感悟,才能有所发现。快速激烈的实战对抗要求技术动作简练、合理、实用、有效。真正反映技术价值的不仅是动作本身的正确与否,更在于掌握时间、空间的合理性和时间判断及肢体变向能力的高低。这就要求练习者从实战出发,注重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的多样化,将攻防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有机结合。随着练习水平的提高,应逐步增加战术组合,尤其是多种战术组合练习。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实战中的空间感觉和时机判断能力,提高其攻防意识。篇幅所限,现在依据跆拳道的技术体系总结一下常用技术攻防训练方法,希望对练习者有所裨益:
  攻防训练是中式跆拳道进行实战练习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目的在于锻炼并提高攻击者运用所学技术动作积极主动、机智灵活的攻击能力;锻炼防反者不失时机,快速地进行防守和反击。教练员可根据练习者的技术特点安排一些相生、相克的方法进行练习。
  1.双方成预备实战姿势(可由近到远)。听到教练员“哨声”的口令后,进攻者专门练习进攻,防者专门练习防反。根据两人技术特点,防者可做防后反击技术动作。听到“交换”的口令后,互换攻防进行练习。听到“停” 的口令,双方停止操练。
  2.规定腿法技术攻防练习。如横踢进攻假与后踢进攻实;步法与腿法技术结合等。或者根据进攻的技术,练习防或防后反击动作。
  3.运用所学技术动作进行反击练习。提高进攻和防守动作技能。强调攻者思想上要克服“怕”字,大胆运用所学的技法,果断积极地进攻,眼疾腿快。防守者要锻炼提高防守和反击的技能。不要一味后退或依靠手臂的格挡来代替适宜的反击动作。
  
  一、防守和反击
  
  “先反后攻”是中式跆拳道实战训练的核心部分,所以先让大家首先明白反击的重要性。在防守的基础上,然后才能找机会攻击对手。防守是指是在对方向我某一部攻击时,我以迅速、准确、有力的动作及时地化解开。防只是手段,防后随即反击才是目的。我们将跆拳道的反击类型分为,直拳阻截、退后反击或迎击。
  1.直拳防守反击:防守与反击必须合为一体,单纯的防守而没有反击动作,对于对手将起不到威胁作用,首先应该明白直拳阻截防守格挡力量来源主要产生在两手臂上,两手在往相反方向用力的同时,产生合力,而这个合力即要求短促、有力,又不要防的过大或过小。防大了暴露自己的空隙大;防小了防不开敌枪。只有防的恰到好处,才不会失去刺的时机。
  2.退步反击:当对手向我方进行短促、猛烈的进攻时,这时必须以“四两拨千斤”之作用力防开对方攻击腿。在训练中应把这一点弄明白,如退步后,只是将对手的腿防开同10厘米,则对手连续攻击快,自身没有防开,防后反击往往失掉战机。所以必须在对手攻击腿落地之前反击到对手,即在“旧力已过,新力未生”,快速起腿反击到对手。
  3.迎击:对手进攻时机,往往只是很短暂的一瞬间,迎击就是准确地抓住这一瞬间,及时发动进攻,给对方造成措手不及,是迎击得分取胜的关键。迎击中情况变化多端,攻击时机很多,但不管情况如何复杂,只要我们灵活机动,善于观察,抓住各种时机,大胆果断地起腿攻击,就能取得较好得分效果。
  
  二、进攻
  
  由于下肢腿法技术主要是是靠蹬地,转髋、折叠出腿的的传递力量,三者不仅要同时发动,而且要协调一致。所以在攻击对手时必须明白以下三点:
  1.攻击对手得分部位时要有向前的爆发力。在发动前,身体的各个部位要力求没有其它动作预兆,以免暴露自己进攻意图,这样可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其动作要领是:重心控制于支撑腿,也就是身体稍向支撑腿移,使另外一之腿脚掌着地,起向引导蹬地作用。
  2.在攻击腿向前击打同时,支撑腿要以前脚掌的内侧猛力向后下蹬地,推动身体重心迅速向前,使攻击腿在向前的运动中不减速,当对方后退时,则支撑腿前滑,使进攻不失时机。
  3.在腿向前发力的同时,腰、髋、臀部要顺势紧张向前用力,使身体能立即跟上。否则出腿速度虽快,但由于身体跟不上去,而达不到击中目标,为此,进攻出枪时,要身体整体力量形成一致,才能把力量集中一处上,这是攻击快的关键。
  运用好进攻的时机,首先要把握进攻主动权,及时地观察对手的企图和移动规律,果断地组织进攻。进攻的有利时机有:
  1.对方眼神呆滞、思想麻痹,过于放松或过分紧张而引起失常现象的时候。
  2.进攻开始或进攻动作结束的一瞬间,达到“制敌于半式之中”。
  3.利用对方习惯性动作,如有规则的身体或者步法晃动,发起进攻前先作向前向后一步的假动作等,就在其刚起动的瞬间出腿发动进攻。
  4.利用前进、后退的步法,引诱对方前进后退的时间,乘其立足未稳之时突然发动进攻。
  5.在对方收脚,尚未完成准备姿势的同时。
  6.在连续进攻时,对方连续后退,以突然停顿的瞬间,我突然发动进攻。
  
  三、连续攻击的组织
  
  双方对峙,发动进攻必须是在有效距离内,这样才能踢得快、准、狠。如果能在第一腿就能将对手KO,则不需要发动连续进攻了。发动进攻时虽然是在有效距离内但由于某种原因,进攻第一腿没有打到对手,是极其正常的,而这时就应抓住时机,继续进攻(但要特别注意对方反击),在对方后退或立足未稳之机,立即发动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重创对手为止。在连续进攻时,步法的配合一般采用一步前进垫步或连续滑步的动作。第一腿攻击出后,重心就迅速跟上,以便继续组织第二腿、第三腿的进攻。注意在攻击腿落地后,上体不要前倾过大,要将身体重心始终保持在两脚中央稍前的位置上,如果重心过于在前,那么右脚往往跟不上,而失去第二次进攻的蹬力。身体重心向前最大不能超过左膝,这样就能造成连续进攻的条件,否则影响手的防御与脚部攻击动作的紧密配合。正确的还原实战姿势极为重要,有了正确的移动姿势才不会影响进攻动作的准备和迅速发起。
  发动连续进攻的时机,通常是对方退的比较快,只顾防守不反刺,抓住其弱点,有效地组织连续进攻。在组织连续进攻时,必须注意提高反应能力。加强上体手臂的上中下格挡,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连续进攻,达到自己不失分,战胜对手的目的。

[[i] 本帖最后由 打破英雄神话 于 2007-8-8 15:08 编辑 [/i]]

2007-8-8 16:42 刀剑笑
怎么最近又开始琢磨跆拳道了:ph34r:

2007-8-8 17:01 打破英雄神话
回复 #7 刀剑笑 的帖子

某博学之广……

哈哈哈,模仿一下某人,大家别砸我:qDD+

2007-8-11 14:44 震天小霸王
竞技体育,毕竟不是纯正的杀招

2007-8-14 09:17 打破英雄神话
[quote]原帖由 [i]震天小霸王[/i] 于 2007-8-11 14:44 发表
竞技体育,毕竟不是纯正的杀招 [/quote]

:^%震天兄此言正解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