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7-18 13:51
葉影心
鄭問之三國誌-新的一頁-卷三
昨晚又進行了一部分的遊戲, 雖然進度不大, 還是想發檄文公告天下;
天下大勢: 袁紹(玩家)自封趙王; 曹操退出舞台; 公孫死守孤城; 陶謙苟延殘喘; 董卓窮兵黷武; 劉表帶來驚喜; 馬騰兵抵京兆; 劉璋經營兩川; 孫策鬱不得志; 劉備乘亂再起...................
[b]戰事再起[/b]
基本上已暫時放棄了公孫瓚, 把行動點值都放在中原爭霸上, 陶謙剩下最後的首府城市壽春, 城防不高, 併力攻之, 陶謙授首; 可恨的是之前在吳起兵的大耳兒, 乘亂搶奪了下邳, 彭城等中都市, 解決了陶謙後, 在不大激烈的幾場戰役中, 把他趕回江東了;
西面以許昌為防守要衝, 迎戰從宛城而來的董卓軍, 董卓因連連用兵, 戰力已遏, 未敢過於猖獗, 只對許昌發動過一次攻擊, 眼見對方擁烏合之眾而來, 趙王引精兵迎之於野外, 然溫侯神勇, 單挑並生擒我方夏侯元讓(呂布太強悍了, 完勝了夏侯), 但亦無損我軍戰力上的優勢, 交兵數合, 敵軍撤退;
與此同時, 馬騰乘勢取了宣陽, 把董卓的首府宛城和洛陽截斷了, 董老賊兵勢一分, 許昌之圍自解, 眼看馬騰快要橫掃京兆, 我也把主力移至陳留一帶, 揮軍西指, 目標在奪取中立的氾水及虎牢二關, 以為日後防守屏障; 二關得手, 馬上從二關出兵襲取孤城洛陽, 說時遲那時快, 馬騰在下一季度火速擊破宛城, 董卓南逃遷都新野, 機會又來了, 我從洛陽揮軍直取宣陽(京兆與荊北的咽喉), 宣陽一破, 馬騰主力軍及董卓都被困在荊北, 這有兩個好處, 一者馬騰主力將受重創, 二者已沒有希望的董卓有機會留給我來解決(可是還有個鬼鬼祟祟的劉表在附近);
劉表這傢伙在這回令人對他刮目相看, 不但壓制了孫策, 還慢慢地在拓展自己的勢力, 幸好他似乎明白到孫策未滅, 不大敢在我的邊境搞小動作, 但估計董卓消滅戰中會和劉表正式開戰; 孫策不知道為何靜止了好一段時間, 只是偶然佔一下中立的小城, 大概在進兵江東的過程中被劉表截斷了主力, 元氣大損;
劉璋也慢慢與世界接觸, 雖然並未正式與馬家開戰, 但已看到他不斷用計搔擾馬騰的後方;
[b]新得武將[/b]
在中立城市中得了程昱, 盧植等良將, 流浪武將曹休歸順, 可惜的是李通到了劉表處; 又在許昌找到了郭嘉, 很想得荀彧, 可惜一看情報, 他竟身在長江北岸的皖城, 看來要多等一些日子; 九原發現了張遼, 五子良將又添一員; 徐州得了猛將太史慈; 現在最大的目標當然時已經在野的鄭問三國第一謀士賈詡, 或許有機會再招攬溫侯呂布(如果他未死的話, 連場激戰, 他能生存到今天已是奇蹟);
很好笑的一件事, 我竟然謀殺了武聖關二哥, 事緣他未有和大耳兒會合, 而在陳地投奔了趙王, 本來不太歡迎, 因為知道"君侯終不為孤所用", 既然來了, 就勉強用用, 在不太珍惜之下, 派了他去攻城, 因他兵少, 不一合就掛了,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借刀殺關羽"?
[b]小結[/b]
這次進程中終於試到了把敵方城池直接招降為我方城池, 主要都是看該城的治安, 低於10的情況下比較易成功;
能多用計謀固然是好, 但有時發覺計謀太花行動點值, 動不動就十數點的花費, 還是要謹慎地使用, 不是誰也像曹丞相一樣多的行動點值, 不可只用兵, 也不能只用計, 兩者要相互配合;
再次發揮了中原和北方兵源上的優勢, 差不多10座的中大型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預備兵; 但大耳兒只幾座的中城也有過萬的預備兵, 再次懷疑電腦作弊, 不過再多也成了趙王的資助了;
三番四次體會到不要一看到有攻擊機會就忘形地出兵攻打, 有時候不太強的對手的生存對我方是利多於弊, 一來他對你威脅不大, 二來起牽制作用, 給你時間完成其他任務; 戰例: 董卓有著從洛陽到宣陽, 宛, 新野及章陵的長蛇形國境, 本可輕鬆在宛截斷, 但沒有這樣做, 一來不想自己分兵兩面, 二來不想被漁人得利, 平白地益了旁邊的馬騰及劉表, 結果是馬騰先忍不住出手, 孤軍深入擊破了宣陽及宛, 與董卓僵持於新野, 這時我才關門打狗, 破孤城洛陽, 封馬騰的退路宣陽, 董,馬皆為甕中之鱉。
[[i] 本帖最后由 葉影心 于 2007-7-18 15:32 编辑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