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现代文艺 » 国学的现在与未来之我见(于后王小波时代的仿生之作)


2007-7-6 14:34 春分
国学的现在与未来之我见(于后王小波时代的仿生之作)

我想谈的是国学.国学的现在与未来.
国学者,一国之所学也.胡适先生说过:”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文化历史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而现在人们必究认同的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先生,即”是以先秦经典与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而掀起现代人对国学的兴趣则是在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时期,当然,这并不是我想要谈的,所以,且按下不表.
因为不才能力有限,所以关于以上提及的学说的著作并不能一一涉猎,那么不才就只好说说我所知道的了.
首先,国学的根基是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而其中最为人们所推崇的就是儒学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那么既然提及儒学就不能不说孔孟二人了,他们可以说是现在被研究的最多的夫子了,而不才看了他们的书却觉得并无甚出彩之处.如果说他们火灾现在,不才认为是有他们非常适合的职业的------孔子可以做人力资源部部长,孟子可以做广告词撰写人.因为孔子从早到晚都在对他的几个弟子指指点点说你能干什么,你又能干什么,而孟子则擅长于各种修辞使无理变有理.所以不才就彷徨了,现在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国学家研究他们?
其次,二程朱子这三位理学的奠基人的事迹与著作,不才也稍有耳闻,略有涉猎,其中最让鄙人感到感动和悲哀的是程颐在看小鸭出壳的时候说”现在我才明白了什么是’仁’.”刚开始看到确实让人感动,后来却感到悲哀-----儒学思想竟要让人看到鸭雏后才能让人明白一点点,那么最起码是辞不达意.再后来,细细一想,又觉得不对,自己都没怎么明白还写什么书传什么道啊?所以不才就呐喊了:现在的国学家研究他们确实没意思.
再次,<红楼梦>我是读过的.现自阿的国学家们说<红>礼包含了整个世界!可是不才在里面既没有读到帝国主义,也没有见到”武士道”,见到的只有人性.而世界是由精神构成的,不是人性.以愚之见:人性少有达到精神高度的.所以不才又要故事新编了:相爱你在的国学家应该曲做人类学家.
再举个书上看来的例子:二战时期有个”反法西斯联盟”的将军深入敌后,却不幸被堵在了地窖里.敌人在他们头上翻箱倒柜,而他傍边的的一名士兵却不停地咳嗽,于是那位将军就递过一块口香糖让士兵止咳.但美国多久,那士兵又伸手来要,理由是这块太没味道了.将军这下就发火了,说:”废话!给你之前我已经嚼了两个钟头了!”
先秦经典,诸子学说我们的千仞已经嚼了几千年了,一代又一代的反复地不停地在嚼.有人说,现代的科学文化,林林总总,仅在其经典之中,只要你肯钻研.这不才信,不才还相信那块口香糖再嚼两个钟头能嚼出烤鸭的味道来.以愚之愚见,所谓之真国学者,实为华夏儿女之钻研精神也,而非孔孟程朱,诸子百家之辈.
人们说国学现在能拯救世界,未来能使天下大同,借用王小波的话:我很乐意相信,但却还是将信将疑.依愚之拙见,国学现在应该放在博物馆里让人瞻仰,未来还是该放在博物馆里公人瞻仰.

2007-7-6 18:12 水镜门生
不似小波笔法:qoo+

通假字还是改正些为好,毕竟现在不是前鲁迅时代:titter:

2007-7-6 18:36 stopisneo
后王小波时代?
王小波同学的作品勾画了一个时代?还是时代的分割线?
小波是个不具文学代表性的特例...
看不懂...

2007-7-6 19:59 蒹葭苍苍
批判一样东西,说它好不好要把理由也说出来,不然有何说服力。

2007-7-6 20:47 春分
对于后王小波时代的解释是这样的:目前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小波那样的笔法了,而且小波那样的杂文也随着97消失了。在他逝世后的一个新的世纪里,没有人再象他那样叙述、描写以及思考和大胆了。所以不才杜撰为“后王小波时代”。个人认为现在的所谓知名的作家已经遗失了过去那样一代人的质朴了,所以为“仿生”。所谓纺生,实质为“纺其生”。
对于上面那位仁兄的建议,不才在题目中已经作了回答了,即“之我见”。在“我见”的前提下那看愚人此文,那么就有足够的说服力了。
当然,声音是有很多的,那要看发出者和接受者的立场了。

2007-7-6 20:57 whws
嗯,我想,文学和国学还是应该作一个区分的。小波可以称为作家,但是和国学家似乎还不太搭边。

你对做国学的意义或许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国学的定义却并不因为你的看法不同而可以被随便更改。你可以说做国学没有意义,但你不能说写写小说、写写杂文就是做国学。

关于你对新生代文学的批判,现在倒是有不少人对当代文学不大满意。不管怎样,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已然和应然状态,应当是一个开放讨论的话题。

[[i] 本帖最后由 whws 于 2007-7-6 22:22 编辑 [/i]]

2007-7-6 22:21 春分
当然我没有说写写小说、写写杂文就是做国学,我想有必要再对我的题目作一点解释:之所以提及小波,是因为他曾经写过一篇<我看国学>的杂文,我的很多例子和话都是借鉴里面的,所以我提及了我所喜爱的小波.这位兄台说的很对,世界是不会因某个人而变的嘛.我只想说我的话而已.

2007-7-7 08:58 皇城跟
什么是国学,是要搞清楚的。

楼主引用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文化历史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这个定义,我认为不对。

国学是个宽泛的概念,张之洞谓之“中学”,许地山谓之“国粹”,章太炎谓之“国故”,几位先生定义的名称不同,划定的范围亦略有不同,这里略过不说。
个人以为,国学泛指“中国学术”,胡适先生说国学是“国故学”的省称,不够严谨,国学的根本是一种“学术”,凡中国之学术,莫不属之。
学术是干什么的,研究人生、社会、世界、历史演进等等问题,探求其原理及轨迹,并寻找解决之道。以此产生的理论及其体系,就是学术。中国的文化学术就是“国学”。

梁启超先生曾对胡适先生做了批评。胡适曾为一个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即将出国留学的少年列过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该书目中,胡适先生对于史部书一概摒绝,而他所喜欢的涉及中国思想史的书目占了大半,且有很多佛经,我想,可能是他吸取了在做中国思想史时因不懂佛学中途搁笔的教训吧。
以史为鉴,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如果把中国的历史一概放之于博物馆,我们何以为鉴,那中国就不称为中国了。

中国人的道德及思考方式深深打着传统的烙印,中国人之谦虚、勤劳、热情莫不从中国传承的国故中来,这些思想品质怎可放之于博物馆。正因为对国学的不重视,维系国人的道德观念被GCD打破后,代之而来的新观念迟迟未成功建立,结果现在,国人诚信缺失,集体尿床。昔日所谓谦谦君子,窈窕淑女,还有几人?一个民族丢弃了自己的文化,等于慢性自杀,消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考据、词章、经世、义理这些涵盖了中国历代优秀人才毕生研究留下的记录中国文明进程的典籍就是我们国人的根本。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优秀的东西实在太多,现在的人,未曾读几本书,就一棒子把国学打死,是带着偏激情绪的,可能与几十年前的运动有关吧。然而即使是毛主席,在喊着打倒封建的同时,他却一直在读着所谓封建社会留下的典籍,他本人就是一名国学大家,甚至说,没有国学对毛主席的影响,未必有我们新中国。孙子兵法、水经注、本草纲目等等,世界上多少人在研究,我们却要放到博物馆?

今日的科学包含于学术中。正因为我们的科学家们有着传统文化里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有着独立自主不屈不挠的精神,才会有今天中国的原子弹,神舟卫星等等,这些精神,就是我们的魂,这魂就来自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国学。

诚然,国学典籍中,有糟粕,有重复,一本古书,后人做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做传,做注,做疏,做集解,做正义等等,确实有些是无谓的。我们应吸取他们的经验,少做些无谓的事,汲取我们有用的知识。

我们年轻人该把积极接受西方文化的热情留一点给国学。我深信,未来几十年,将是国学大发展的几年。

2007-7-7 09:44 樵夫
也想听听大家对中国武朮被称為国朮有何见解?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