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百家讲坛》的“万石之家”之误


2007-6-4 00:31 mc26
《百家讲坛》的“万石之家”之误

:qoo+    今日看到央视《百家讲坛》的“万石之家”,王立群先生和央视解说都念做“万shi之家”,很奇怪,难道是这家里一万个石头?
    “万石”是指石家一家五个人官职是“二千石”,累积“万石”。“二千石”实际是当时大概相当于省部级官员的俸禄,“石”应该是容积单位,表示俸禄的粮食的数量,当然二千石不是真的拿二千石俸禄,二千石是虚数。以上还有“万石”,丞相即是“万石”;以下还有“千石”、“六百石”等等。王立群先生作为专业人士,在这里却把它读作shi,我实在不能理解。
    央视的《百家讲坛》是央视为数不多的好节目之一,比较受观众的喜欢。但是从上月博物馆日开始,每天分配一名学者讲诸子百家中的一部分,感觉节目档次下降了一个档次。各个学者学问各有专长,但这么分配每人讲一部分,这些是他们的专长吗?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意思。听着也觉得很多都是凑时间罢了。

2007-6-4 00:39 KYOKO
二千石就是念二千石

最近还听百家讲坛红楼梦中的贾连,贾连就是贾连,那位老兄非得读贾脸

2007-6-4 00:42 mc26
忘了说了,应该年“dan四声”

2007-6-4 00:46 mc26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7-6-4 00:39 发表
二千石就是念二千石

最近还听百家讲坛红楼梦中的贾连,贾连就是贾连,那位老兄非得读贾脸 [/quote]

这位大哥觉得念哪个“石”?贾琏(读脸是对的)而非贾连。

2007-6-4 07:11 游客II号
我记得读shi读dan都可以,意思一样,都是量具

2007-6-4 08:59 三种不同的红色
笑一笑~~~

不要说“万石之家”这么“高难度”的问题了。

记得易中天讲三国时,把“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甲”讲成“贷于帝王家”,讲汉朝时,说汉朝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因此韩信从楚王降为淮阴候是连降两级。:titter:

百家讲坛这东西,随便听听是可以的,但当不得真。

2007-6-4 14:30 Runesry
我记得这个量词在古文中就是念"shi"的,似乎高中语文课本上就有讲。这个字在这种情况下的读音,还是希望楼主自己去查一查。

2007-6-4 17:02 诸葛子敬
“石“这个字读(shi二声)又读(dan四声),现在读dan的少,读成shi大概是为了普及吧.

2007-6-4 17:10 apes
高考的时候 如果考语文汉语拼音 把dan四声当成shi二声 结果就差这一分 北大清华全考不上了

2007-6-4 17:47 三种不同的红色
石当量词的时候,肯定读“dan”

2007-6-4 20:42 大将张辽
偶印象中也是读石的,就像那个角字:qcool+


shí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石。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dàn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2007-6-4 21:12 冒险王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7-6-4 08:59 发表
笑一笑~~~

不要说“万石之家”这么“高难度”的问题了。

记得易中天讲三国时,把“[b]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甲[/b]”讲成“贷于帝王家”,讲汉朝时,说汉朝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因此韩信从楚王降为淮阴候 ... [/quote]
汗,这个何解,还真是没有听过。
求教。:Th

2007-6-5 08:21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冒险王[/i] 于 2007-6-4 21:12 发表

汗,这个何解,还真是没有听过。
求教。:Th [/quote]

[b]《易中天品三国》(十七) 三顾茅庐

  但是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代作为文化人精神偶像的很多啊,文天祥他也是精神偶像,岳飞也是精神偶像,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为什么惟独诸葛亮在中国读书人、文化人、知识分子,在人民群众当中他那个地位那么崇高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三顾茅庐,就是其他的不管岳飞、文天祥也好都不是皇上三请四请请出来的,就诸葛亮一个人请了三回。而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他有一个矛盾心理,就是一方面他很想出来做事情,所谓[color=Red]学成文武艺,[size=3]贷[/size]与帝王家[/color],他这一肚子满腹的经纶,一肚子的学问,一身的本事,他有一个地方使啊,他要使用出来,他只有找一个好老板,因为他自己做不了老板;但是另一个方面他又清高,他的心理又很脆弱,他受不得打击,受不了冷遇,不愿意自己腆着脸找上门去让人家踢出来,最好是所有的老板所有的皇帝都是恭恭敬敬上门去请他出来,而这样的例子只有这一个。那么罗贯中作为这样的一个读书人,这样一个文化人,他摆出这个事情他能不大做文章吗?他肯定要大写特写,这个我猜测可能就是《三国演义》这个“三顾茅庐”它背后的这样一种心理。 [/b]

易中天估计以前看过盗版书

2007-6-5 13:51 太平清领道人
一时的口误,值得这样吗?:funk:

2007-6-5 16:20 XM8
一般来说表示容量是应该读dan,但是在古书中,比如两千石,还是读shi,这个《现代汉语词典》里有明确的说明。
       在质疑专家的时候,最好多做点准备工作。

2007-6-5 17:32 冒牌
作为量词的石跟石头的石原非一个字,而是[禾石]字(左禾右石)。
[b]《说文解字》:[禾石],百二十斤也。稻一[禾石],为粟二十斗;禾黍一[禾石],为粟十六斗大半斗。从禾石声。[/b]
段玉裁注曰:[b]常只切,古音在五部。[/b]
以常只切,则当发作shi。而五部音一般是i,也当以shi为是。

但到了唐代,这个音就变了。
[b]《后汉书·宣秉传》:其孤弱者,分与田地,自无担石之储。[/b]
李贤注:[b]前书音义曰:“齐人名小罂为担,今江淮人谓一石为一担。”担音丁滥反。[/b]
李贤所谓今江淮人,就是唐代的情况。
丁滥反,则音为dan,就是后世的发音。

2007-6-5 17:41 悼红狐
应该是贾琏(脸),不是连
没读错

2007-6-5 17:52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6-5 17:32 发表
作为量词的石跟石头的石原非一个字,而是[禾石]字(左禾右石)。
《说文解字》:[禾石],百二十斤也。稻一[禾石],为粟二十斗;禾黍一[禾石],为粟十六斗大半斗。从禾石声。
段玉裁注曰:常只切,古音在五部。
以常只切,则当发作shi。而五部音一般是i,也当以shi为是。

但到了唐代,这个音就变了。
《后汉书·宣秉传》:其孤弱者,分与田地,自无担石之储。
李贤注:前书音义曰:“齐人名小罂为担,今江淮人谓一石为一担。”担音丁滥反。
李贤所谓今江淮人,就是唐代的情况。
丁滥反,则音为dan,就是后世的发音。
[/quote]

问题在于,百家讲坛上的两位教授是在用现代普通话讲,而非使用汉代语言。

如果“石”可读作shi,那么其他字的发音是不是也应该改成汉代发音呢?

2007-6-5 22:15 完颜康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从韵上讲,这两个“石”该读什么音

2007-6-6 08:1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完颜康[/i] 于 2007-6-5 22:15 发表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从韵上讲,这两个“石”该读什么音 [/quote]

[b]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 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颠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color=Red]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color]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b]
中间五句同一韵,知、随、时为四支韵,掷为十一陌,可知石字也当为四支韵或五微等可通押之韵。
也就是发音为shi。

[b]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
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
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b]
此诗通篇用十一陌韵,与上同,发音为shi无疑。

2007-6-7 00:30 mc26
最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石字古音确实念shi,后来该意义改念成dan了。谢谢大家的争论,及时说一下,希望大家别被我误了。向王先生道歉。

2007-6-7 00:57 KYOKO
韩信从王爵降为侯爵不是连降两级吗???

2007-6-7 08:01 冒牌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7-6-7 00:57 发表
韩信从王爵降为侯爵不是连降两级吗??? [/quote]
汉无公爵,从诸侯王到列侯怎么会是两级呢?

2007-6-7 08:5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mc26[/i] 于 2007-6-7 00:30 发表
最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石字古音确实念shi,后来该意义改念成dan了。谢谢大家的争论,及时说一下,希望大家别被我误了。向王先生道歉。 [/quote]
有必有道歉吗?

本来就是他读错了。他王立群说的是现代普通话,又不是汉代语言。

举个例子,如果在高考时,人家让你注音“万石之家”,你会注作“dan”,还是是注作“shi”?如果他王立群阅卷,是“shi”给分还是“dan”给分?

[[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6-7 11:47 编辑 [/i]]

2007-6-7 09:41 fy945
韩信降一级。

百家讲坛和评书差不多,不要将其拔高。

讲给大众,通俗易懂,长期连载,包袱噱头,符合评书的特征。

2007-6-7 12:20 上山之虎
大者王,小者侯,是一级好象
王莽和曹操这两个终结者例外。

2007-6-7 12:44 春风浮面
  还有(仆射)很多人念she .  其实应该念yeu :P

2007-6-7 13:43 春秋轩辕
很多古音到现代都改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不过大家基本上可以放心,高考应该是不会出这样的题目的

2007-6-7 15:11 cmjdy2003
倒也未必是错误

石,作为古代的重量单位,就是念shi,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往往见到某某人能开三百石的硬弓,三百石就是三百六十斤。石,作为古代的容量单位,就是念dan(四声),一石(dan)就是十斗。王先生倒未必是念错了吧。

2007-6-7 15:38 fy945
[quote]原帖由 [i]cmjdy2003[/i] 于 2007-6-7 15:11 发表
石,作为古代的重量单位,就是念shi,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往往见到某某人能开三百石的硬弓,三百石就是三百六十斤。石,作为古代的容量单位,就是念dan(四声),一石(dan)就是十斗。王先生倒未必是念错了吧。 [/quote]

if 1SHI=120斤 then 300SHI=36000斤。我估计那张弓应该是3SHI而不是300SHI。

2007-6-7 15:43 KYOKO
3石强弓,这样的弓也少见

2007-6-7 15:58 冒牌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7-6-7 15:43 发表
3石强弓,这样的弓也少见 [/quote]
[b]侃少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二十石,马上用六石弓。[/b]

2007-6-7 16:02 chenshunan
:q((+
王立群先生果然高明,在目前众多XX大帝的电视剧里听了无数遍的
二千石dan后,
故意卖个丑念shi,引发大家争论,来给大家普及知识.

2007-6-7 16:19 Kuxt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7-6-7 08:58 发表

有必有道歉吗?

本来就是他读错了。他王立群说的是现代普通话,又不是汉代语言。

举个例子,如果在高考时,人家让你注音“万石之家”,你会注作“dan”,还是是注作“shi”?如果他王立群阅卷,是“shi ... [/quote]

按古音读shi不是说汉代人读shi,所以现在也该读shi,汉代语音是没有shi这样的音的

而是说,汉代人对“二千石”当中的“石”这个字的发音,按照汉语语音两千年的演变规律,对应到现代普通话中就应该读成shi。

这不是“汉代语言”,就是“现代普通话”。

如果按照汉代语言,那得读成zjiak(按照王力的拟音),这种音素在现代普通话里也是没有的,
汉代“-iak” 韵的字,在中古归入“昔韵”(-iek),昔韵字在近古时期入声消失以后一般都读为“-i ”或者类似变体(昔,夕,席,石,赤,尺。。。),石字在声母上属于禅母仄声字(盛,石,硕。。。),于是就有了普通话“shi”的读音

2007-6-7 16:29 冒牌
[quote]原帖由 [i]Kuxt[/i] 于 2007-6-7 16:19 发表


按古音读shi不是说汉代人读shi,所以现在也该读shi,汉代语音是没有shi这样的音的

而是说,汉代人对“二千石”当中的“石”这个字的发音,按照汉语语音两千年的演变规律,对应到现代普通话中就应该读成s ... [/quote]
在俺们那边的方言里是有这个音的,而且俺们那里也还念做类似shi的音(当然不完全相同),不跟石头的石同音

2007-6-7 16:31 chenshunan
[quote]原帖由 [i]Kuxt[/i] 于 2007-6-7 16:19 发表


按古音读shi不是说汉代人读shi,所以现在也该读shi,汉代语音是没有shi这样的音的

而是说,汉代人对“二千石”当中的“石”这个字的发音,按照汉语语音两千年的演变规律,对应到现代普通话中就应该读成s ... [/quote]
惊为天人:unsure::unsure:

2007-6-7 16:41 白衣天子
此字古念shi,今念dan.

2007-6-30 22:48 左冯翊
[quote]原帖由 [i]上山之虎[/i] 于 2007-6-7 12:20 发表
大者王,小者侯,是一级好象
王莽和曹操这两个终结者例外。 [/quote]

周爵公侯伯子男五等,俱同诸侯,这是封建共主时代的特征
汉爵王侯两级,名虽诸侯,实无君权(王在西汉初等实权国君,中叶后遂失君权),这是郡县帝国时代的特征。

2007-7-3 11:31 cll19821001
韩愈的《马说》之中就有,尽粟一石,念dan。记得常有人比较古人的俸禄,称为“石高”,结果把字打错,就称了“石膏”

2007-7-3 12:53 冒牌
[quote]原帖由 [i]cll19821001[/i] 于 2007-7-3 11:31 发表
韩愈的《马说》之中就有,尽粟一石,念dan。记得常有人比较古人的俸禄,称为“石高”,结果把字打错,就称了“石膏” [/quote]
《马说》可没说石该念啥。
至于“石高”,中国的古人是没有那种说法的

2007-7-4 08:13 knightjeffy
就说都能念不就得了,反正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成了.
中国历史太长了,好多字都是多音字,通假字什么的,不用那么考究.
不过看了各位的探讨的确是增长了知识.偶以前还一直认为"石"做计量单位念"dan",现在才知道原来都可以.

2007-7-4 21:01 雨音熏
汉爵无公?未将公这一爵位封与人,与未设公这一爵位,似乎不同吧
“货于帝王甲”出于何典,有前辈指点一二么?

[[i] 本帖最后由 雨音熏 于 2007-7-4 21:03 编辑 [/i]]

2007-7-5 08:45 冒牌
[quote]原帖由 [i]雨音熏[/i] 于 2007-7-4 21:01 发表
汉爵无公?未将公这一爵位封与人,与未设公这一爵位,似乎不同吧
“货于帝王甲”出于何典,有前辈指点一二么? [/quote]

[b]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color=Red]立二等之爵[/color]。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b]
汉爵就是两等:诸侯王与列侯。

2007-7-11 00:50 老姜
若汉爵只有两等那王莽的安汉公和曹操的魏公算什么?

2007-7-14 00:22 万寿山人
《现汉》中确有注解,云:“古书中读shi。”但仅此而已,未说明其所以然。

2007-7-24 17:44 嘻哈赵云
我觉得应该读dan
百家讲坛请的什么专家学者我认为名过其实:ohmy:

2007-8-3 19:53 kingtuo
查古代汉语字典,石根本就没有dan的音

2008-2-1 17:40 白地将军
不要一个字音就否认人家叫授,王先生岂不知道这个字一般念(蛋)?你们也太小看人家了
人家就是故意的,来引起你们的注意,然后考究一翻:“哦~原来有如此深意!”不由的对之多崇敬几分

2008-2-5 03:29 文以载道
[quote]原帖由 [i]老姜[/i] 于 2007-7-11 00:50 发表
若汉爵只有两等那王莽的安汉公和曹操的魏公算什么? [/quote]
王莽和曹操算是特例吧?
就像董卓是太师一样,都是权臣弄权的结果

2008-2-5 13:00 真理无常
[quote]原帖由 [i]嘻哈赵云[/i] 于 2007-7-24 17:44 发表
我觉得应该读dan
百家讲坛请的什么专家学者我认为名过其实:ohmy: [/quote]


如果你在3楼5楼也就算了

前面这么多高人的字都白打了么……

2008-2-6 10:42 关内侯
又学到了新知识,原来古代“石”是shi的发音,为什么到了现代就变成dan的发音了?

2008-2-7 18:26 枫树银天
晕.....仆射读yeu你读给我看看.....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